工程水文学_第三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中 n—指数,一般为2/3,但不同的暴雨洪水,不同的地 区,n值是变动的,变化范围在0.5~0.8之间。
源自文库
第一节
测站与站网
2、巡测: 观测人员以巡回流动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 地对一地区或流域内各观测点进行流量等水文 要素的观测 3. 间测: 中小河流水文站有 10年以上资料分析证明其 历年水位流量关系稳定,或其变化在允许误差 范围内,对其中一要素 (如流量 )停测一时期再 施测的测停相间的测验方式。 4. 自动测报系统
1 (C sm ( n 1) C smn )q n 1 C smn q n 2
m ; qi — 第i条测沙垂线与第i 1根垂线间的部分流量, s C smi — 第i条垂线的平均含沙量。
3、断面平均含沙量
Cs
Qs
Q
第四节 泥沙测验与计算
4、单沙断沙关系 单沙:与断面平均含沙量有稳定关系的断面上有代表 性的垂线和测点含沙量; 断沙:相应地把断面平均含沙量简称断沙。
第五节 水文调查与水文遥感
一、水文调查 水文调查的内容可分为:流域调查、水量调查、 洪水与暴雨调查、其它专项调查。
(一)洪水调查
1、洪峰流量估算
无水文站的情况,可采用下列公式估算 (1)比降法 1)匀直河段洪峰流量计算公式:
Q = Ks1/2
式中
Q —洪峰流量,m3/s;
2)
S—水面比降, ; 1 K AR 2 K—河段平均输水率, 3 n n—糙率; A——河段平均断面积, m2 ; R——河段平均水力半径,m。 非匀直河段洪峰流量计算公式
流量是反映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体水量变化的资料, 也是河流量重要的水文件征值. 测流方法很多,在天然河道中测流一般采用流速仪法和 浮标法。 一、流速仪测流及流量计算 (1)测流原理 流速随水平及垂直方位的位置不同而变化。
v f (b, h) Q v dA
0 A B 0
H
0
f (b, h)dh db
1.2
1.1
第一节
(三)布设基线:
测站与站网
基线通常要与测流断面垂直,且起点恰在测流 断面线上,基线长度应不小于河宽的 0.6 倍,应取 10的整数倍。 三、收集水文信息的基本途径 收集水文信息的基本途径可分为:驻测、巡测、 1. 驻测:(最基本方式)
在河流或流域内的固定点上对水文要素所进行的 观测称驻测。
(二) 布设观测断面:
测验断面可分为基本水尺断面、流速仪测流断 面、浮标测流断面和比降断面。
第一节
测站与站网
基本水尺断面:是基本水尺所在位置并垂直于流向 的横断面。 基本水尺断面一般设在测验河段的中部。
流速仪测流断面:是为用流速仪法施测流量时所在
的横断面。
设站时应尽可能使其与基本水尺断面重合
第一节
第二节
二、水位资料整理
水位观测
水位观测数据整理工作,包括计算日平均水位、编制 “逐日平均水位表”及洪水要素摘录表。
(一)日平均水位的计算方法 A、算术平均法 适用条件:一日内水位变化缓慢,或变化虽大,但有 若干次等时距观测的水位记录 。 计算公式: n
Z 1 Zi n i 1
式中,n——观测次数; Zi——第i次的水位观测值(m)。
1. 断面上测速垂线和测速点的布设 当水面宽度 > 5m, 测速垂线的数目≥5
测速垂线上测速点的布置,常有一点式,二点式 ,
三点式和五点式。
数目 一点 二点 三点 五点 测点位置 0.6h 或0.5h 0.2、 0.8h 0.2、0.6、0.8h 水面、0.2、0.6、0.8h、 河底 适合的水深(m) <1.5 1.5 ~ 2.0 2.0 ~ 3.0 >3.0
第一节
测站与站网
1、水文站密度:在我国为3.56站/万km2,世界100 多个国家的平均值为4.0站/万km2。 2、水文站的主要任务:按统一标准,对指定地点( 或断面)的水文要素进行系统观测与资料整编。 3、水文站的观测项目:一般包括水位、流量、泥沙 、降水、蒸发、水温、冰冻、地下水位的观测及 泥沙颗粒分析、水化学分析等。
第三节
2、点流速的测算
流量测验
N vK C T
K—仪器率定常数,每台仪器不一样,要定期
率定
C—摩阻系数; N—T秒内的总转数; T—测速时间(一般要求不少于100s)
(3)流速测量
第三节
(4)流速计算 1、求垂线平均流速
流量测验
按测点数区分的公 式名称 一点法 二点法 三点法
计
算
公
式
适合的水深 (m) < 1.5 1.5 ~ 2.0 2.0 ~ 3.0
第三章
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
第一节
一、水文测站、站网
测站与站网
水文测站:进行水文观测的基层单位,也是收 集水文资料的基本场所。 水文站网:水文测站在地理上的分布网。它按 照统一的规划而合理布局。 河流水文要素的观测项目: 水位、流量、泥沙、降水、蒸发、地下水、 水温、冰清、水质等。
第一节
测站与站网
按测站性质和作用,水文站分:基本站、专用站和实验 站。 基本站:是综合国民经济各方面的需要而建立的,要求 以最经济的测站数目,达到内插任何地点水文特征值的 目的,各基本站之间应该有密切的联系,测站的工作内 容必须根据《水文测验规范》的规定进行,观测资料整 编刊入水文年鉴或存入数据库长期保存。 基本站按其观测的主要项目分:水位站、流量站、雨量
测站与站网
浮标测流断面:是为用浮标法施测流量所在的横断 面。浮标测流断面有三个,即: 浮标上断面、中断面和下断面。
中断面应尽可能与基本水尺断面或流速仪测流断面 重合,上、下浮标测流断面设在中断面上下游的等 距离处,上下断面的间距一般不得小于断面最大平 均流速的50~80倍。
对于山区河流不易达到此要求,可适当缩短,但不 得小于最大断面平均流速的20倍。
第二节
水位观测
一、水位观测 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体的自由水面相对于某一 固定基准面的高程称水位,以m计。
水位:水面相对于某一基准面的高程。 水深:水面相对于河底的高程。
全国规定统一采用:黄海基面
h
z
基准面
1、仪器:
水尺 自计水位计
第二节
2、水位观测方法
水位观测
用直接观读式水尺时,应该读取水面截于水尺上的 读数,连续观读2~3次,取其均值。 水位=水尺零点高程+水尺读数 在水位变化不大时,每日8时和20时观测两次。 在汛期水位涨落急剧时,为了能测得洪峰水位及控制洪水位 的变化过程,常需增加测次,有时需要逐时或每隔几分钟观 读一次。 为节省人力最好采用自记水位计观测水位,它能自动将 水位变化过程记录下来。
第一节
测站与站网
二、水文测站的布设 布站原则:通过所设站网采集到的水文信息 经过整理分析后,达到可以内插领域内任何地 点水文要素的特征值的目的。 建站包括选择测验河段、布设观测断面和布 设基线 (一)选择测验河段: 1、满足设站的目的、要求。 2、保证工作安全和测验精度,有利于简化水 文要素的观测和信息的整理分析工作。
第四节 泥沙测验与计算
二、悬移质泥沙的测验 1、含沙量的测验 对所取水样,经过量积、沉淀、过滤、烘干称重 等手续,得出一定体积浑水中的干沙重量。
Ws Cs V
第四节 泥沙测验与计算
2、断面输沙率计算
Qs C sm1 q 0 式中 1 1 (C sm1 C sm 2 )q1 (C sm 2 C sm 3 )q 2 2 2
1 Wi ( H i - 1 H i )bi 2
岸边的部分面积按三角形面积计算:
1 W1 H 1 b1 2
第三节
4.部分流量的计算
流量测验
qi vi Ai
5、断面流量Q
Q
q
i 1
n
i
二、浮标法测流 水面浮标常用木板、稻草等材料做成十字形,#字形, 上插小旗以便观测。
第四节 泥沙测验与计算
式中 A—水道断面面积,dA为A内的单元面积,m2。 v—垂直于dA的流速,m/s。 B—水面宽度,m。 h—水深,m。
Q qi
i 1 n
qi — 第i个部分的部分流量,m 3 / s, n — 部分的个数。
(2) 断面测量 目的:绘出测流断面的横断面图。
(3)流速测量
目前我国使用最多的是旋杯式流速仪和旋桨式流速仪。
Q KSe
1
2
2 2 V上 V上 h( ) hf 2g 2g Se L L
式中 , m;
Se—断面比降; hf—两断面间的摩阻损失,h 为上、下两断面的水面落差
2 2 V上 、 V下 —上、下两断面的平均流速, m/s
L—两断面间距, m .
第五节 水文调查与水文遥感
3) 若考虑扩散及弯道损失时洪峰流量推算公式
河流泥沙按其运动方式分为两种:
悬移质泥沙(悬沙):悬浮于水中并随之运动
推移质泥沙(底沙):受水流冲击沿河底移动或滚动 一、泥沙的计量单位 1.含沙量(Cs):单位体积内所含干沙的质量,Kg/m3。 2.输沙率(Qs):单位时间流过河流某断面的干沙质量,kg/s。 Qs=CsQ 3.输沙量(Ws):某段时间内通过断面的泥沙重量,kg或t。 Ws=QsT 4.侵蚀模数(Ms):单位面积上的输沙量,t/km2 。 Ms= Ws/F
第一节
测站与站网
比降断面:是比降水尺所在位置的横断面。
比降水尺应布设在基本水尺断面的上下游,其间
距照下表选定。
不同比降时的上、下比降断面间距表
断面间距(m)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比降(万分率)
6.8
3.8
2.8
2.2
1.9
1.6
1.5
1.3
2 2 V下 V上 h (1 )( ) 2g 2 g QK L 式中 — 扩散、弯道损失系数,一般取0.5。
(2)用水面曲线推算洪峰流量 采用试算法 当洪痕少,各河段河底坡降及断面变化、洪水水面曲线 比较曲折时,不宜用比阵法计算.可用水面曲线法推求洪峰 流量。
2、洪峰流量的检查与洪水过程线的推求 (1)洪峰流量的检查 1)与上下游、干支流邻近地区的相同因素对 照比较。 2)绘制Qm~F关系图检查 Qm=CDFn
站、泥沙站等;
第一节
测站与站网
专用站:是为某种专门目的或某项特定工程的需要 而设立的。测站位置、观测项目、观测期限等均 可由设站的部门自行规定。 实验站:是为了对某种水文现象的变化规律或对某 些水体做深入研究而设立的,如径流实验站、湖 泊(或水库)实验站等。由有关科研单位设立。 实验站也可兼作基本站。
水位观测
(二)编制“逐日平均水位表”及“洪水要素摘录 把计算所得的日平均水位,填表可得逐日平均水
位表”,表中包括年、月最高水位、最低水位,平 均水位和各种历时(保证率)水位等。 将汛期实测水位按观测时刻顺序填表,可得“洪 水要素摘录表”。
凡基本站历年水位资料,均载于《水文年鉴》中
可供查找。
第三节
流量测验
5、输沙量计算 Ws=QsT 三、推移质泥沙的测验 目前使用的推移质泥沙采样器有沙质和卵石采样器。 1、基本输沙率计算 qb=100Wb/tb kg /( s m) qb —基本输沙率,即单位宽度内的推移质输沙率, Wb—沙样重, kg; t—取样历时,即在河底停放采样器水文历时,s; b—采样器的进口宽度,cm。 2、断面推移质输沙率的计算 用相邻垂线基本输沙率的均值,乘以两垂线间的距离 ,求得部分输沙率,再求其总和即得断面输沙率。
Vm=V0.6 Vm=(V0.2+V0.8)/2 Vm=(V0.2+V0.6+V0.8)/3
五点法
Vm=(V0.0+3V0.2+3V0.6+2V0.8+V1.0)/10
> 3.0
第三节
流量测验
2. 求部分面积上的平均流速
中间部分面积上的平均流速计算:
1 Vi (Vm ,i 1 Vm ,i ) 2
B、面积包围法 适用条件:一日内水位变幅大,观测时距又不相等。 计算公式:
1 Z [ Z 0 t1 Z1 (t1 t 2 ) Z 2 (t 2 t 3 ) ... Z n 1 (t n 1 t n ) Z n (t n )] 48
第二节
表”
靠岸边部分面积上的平均流速计算:
V1 Vm 1
式中, Vm1 ~ 靠岸边第一条测线的平均流速
~ 流速系数/岸边系数: 斜坡岸, =0.7 陡坡岸, =0.8 光滑坡岸, =0.9 死水边, =0.6
第三节
流量测验
3. 求测流面积上的部分面积 中间部分面积按梯形面积公式计算:
源自文库
第一节
测站与站网
2、巡测: 观测人员以巡回流动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 地对一地区或流域内各观测点进行流量等水文 要素的观测 3. 间测: 中小河流水文站有 10年以上资料分析证明其 历年水位流量关系稳定,或其变化在允许误差 范围内,对其中一要素 (如流量 )停测一时期再 施测的测停相间的测验方式。 4. 自动测报系统
1 (C sm ( n 1) C smn )q n 1 C smn q n 2
m ; qi — 第i条测沙垂线与第i 1根垂线间的部分流量, s C smi — 第i条垂线的平均含沙量。
3、断面平均含沙量
Cs
Qs
Q
第四节 泥沙测验与计算
4、单沙断沙关系 单沙:与断面平均含沙量有稳定关系的断面上有代表 性的垂线和测点含沙量; 断沙:相应地把断面平均含沙量简称断沙。
第五节 水文调查与水文遥感
一、水文调查 水文调查的内容可分为:流域调查、水量调查、 洪水与暴雨调查、其它专项调查。
(一)洪水调查
1、洪峰流量估算
无水文站的情况,可采用下列公式估算 (1)比降法 1)匀直河段洪峰流量计算公式:
Q = Ks1/2
式中
Q —洪峰流量,m3/s;
2)
S—水面比降, ; 1 K AR 2 K—河段平均输水率, 3 n n—糙率; A——河段平均断面积, m2 ; R——河段平均水力半径,m。 非匀直河段洪峰流量计算公式
流量是反映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体水量变化的资料, 也是河流量重要的水文件征值. 测流方法很多,在天然河道中测流一般采用流速仪法和 浮标法。 一、流速仪测流及流量计算 (1)测流原理 流速随水平及垂直方位的位置不同而变化。
v f (b, h) Q v dA
0 A B 0
H
0
f (b, h)dh db
1.2
1.1
第一节
(三)布设基线:
测站与站网
基线通常要与测流断面垂直,且起点恰在测流 断面线上,基线长度应不小于河宽的 0.6 倍,应取 10的整数倍。 三、收集水文信息的基本途径 收集水文信息的基本途径可分为:驻测、巡测、 1. 驻测:(最基本方式)
在河流或流域内的固定点上对水文要素所进行的 观测称驻测。
(二) 布设观测断面:
测验断面可分为基本水尺断面、流速仪测流断 面、浮标测流断面和比降断面。
第一节
测站与站网
基本水尺断面:是基本水尺所在位置并垂直于流向 的横断面。 基本水尺断面一般设在测验河段的中部。
流速仪测流断面:是为用流速仪法施测流量时所在
的横断面。
设站时应尽可能使其与基本水尺断面重合
第一节
第二节
二、水位资料整理
水位观测
水位观测数据整理工作,包括计算日平均水位、编制 “逐日平均水位表”及洪水要素摘录表。
(一)日平均水位的计算方法 A、算术平均法 适用条件:一日内水位变化缓慢,或变化虽大,但有 若干次等时距观测的水位记录 。 计算公式: n
Z 1 Zi n i 1
式中,n——观测次数; Zi——第i次的水位观测值(m)。
1. 断面上测速垂线和测速点的布设 当水面宽度 > 5m, 测速垂线的数目≥5
测速垂线上测速点的布置,常有一点式,二点式 ,
三点式和五点式。
数目 一点 二点 三点 五点 测点位置 0.6h 或0.5h 0.2、 0.8h 0.2、0.6、0.8h 水面、0.2、0.6、0.8h、 河底 适合的水深(m) <1.5 1.5 ~ 2.0 2.0 ~ 3.0 >3.0
第一节
测站与站网
1、水文站密度:在我国为3.56站/万km2,世界100 多个国家的平均值为4.0站/万km2。 2、水文站的主要任务:按统一标准,对指定地点( 或断面)的水文要素进行系统观测与资料整编。 3、水文站的观测项目:一般包括水位、流量、泥沙 、降水、蒸发、水温、冰冻、地下水位的观测及 泥沙颗粒分析、水化学分析等。
第三节
2、点流速的测算
流量测验
N vK C T
K—仪器率定常数,每台仪器不一样,要定期
率定
C—摩阻系数; N—T秒内的总转数; T—测速时间(一般要求不少于100s)
(3)流速测量
第三节
(4)流速计算 1、求垂线平均流速
流量测验
按测点数区分的公 式名称 一点法 二点法 三点法
计
算
公
式
适合的水深 (m) < 1.5 1.5 ~ 2.0 2.0 ~ 3.0
第三章
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
第一节
一、水文测站、站网
测站与站网
水文测站:进行水文观测的基层单位,也是收 集水文资料的基本场所。 水文站网:水文测站在地理上的分布网。它按 照统一的规划而合理布局。 河流水文要素的观测项目: 水位、流量、泥沙、降水、蒸发、地下水、 水温、冰清、水质等。
第一节
测站与站网
按测站性质和作用,水文站分:基本站、专用站和实验 站。 基本站:是综合国民经济各方面的需要而建立的,要求 以最经济的测站数目,达到内插任何地点水文特征值的 目的,各基本站之间应该有密切的联系,测站的工作内 容必须根据《水文测验规范》的规定进行,观测资料整 编刊入水文年鉴或存入数据库长期保存。 基本站按其观测的主要项目分:水位站、流量站、雨量
测站与站网
浮标测流断面:是为用浮标法施测流量所在的横断 面。浮标测流断面有三个,即: 浮标上断面、中断面和下断面。
中断面应尽可能与基本水尺断面或流速仪测流断面 重合,上、下浮标测流断面设在中断面上下游的等 距离处,上下断面的间距一般不得小于断面最大平 均流速的50~80倍。
对于山区河流不易达到此要求,可适当缩短,但不 得小于最大断面平均流速的20倍。
第二节
水位观测
一、水位观测 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体的自由水面相对于某一 固定基准面的高程称水位,以m计。
水位:水面相对于某一基准面的高程。 水深:水面相对于河底的高程。
全国规定统一采用:黄海基面
h
z
基准面
1、仪器:
水尺 自计水位计
第二节
2、水位观测方法
水位观测
用直接观读式水尺时,应该读取水面截于水尺上的 读数,连续观读2~3次,取其均值。 水位=水尺零点高程+水尺读数 在水位变化不大时,每日8时和20时观测两次。 在汛期水位涨落急剧时,为了能测得洪峰水位及控制洪水位 的变化过程,常需增加测次,有时需要逐时或每隔几分钟观 读一次。 为节省人力最好采用自记水位计观测水位,它能自动将 水位变化过程记录下来。
第一节
测站与站网
二、水文测站的布设 布站原则:通过所设站网采集到的水文信息 经过整理分析后,达到可以内插领域内任何地 点水文要素的特征值的目的。 建站包括选择测验河段、布设观测断面和布 设基线 (一)选择测验河段: 1、满足设站的目的、要求。 2、保证工作安全和测验精度,有利于简化水 文要素的观测和信息的整理分析工作。
第四节 泥沙测验与计算
二、悬移质泥沙的测验 1、含沙量的测验 对所取水样,经过量积、沉淀、过滤、烘干称重 等手续,得出一定体积浑水中的干沙重量。
Ws Cs V
第四节 泥沙测验与计算
2、断面输沙率计算
Qs C sm1 q 0 式中 1 1 (C sm1 C sm 2 )q1 (C sm 2 C sm 3 )q 2 2 2
1 Wi ( H i - 1 H i )bi 2
岸边的部分面积按三角形面积计算:
1 W1 H 1 b1 2
第三节
4.部分流量的计算
流量测验
qi vi Ai
5、断面流量Q
Q
q
i 1
n
i
二、浮标法测流 水面浮标常用木板、稻草等材料做成十字形,#字形, 上插小旗以便观测。
第四节 泥沙测验与计算
式中 A—水道断面面积,dA为A内的单元面积,m2。 v—垂直于dA的流速,m/s。 B—水面宽度,m。 h—水深,m。
Q qi
i 1 n
qi — 第i个部分的部分流量,m 3 / s, n — 部分的个数。
(2) 断面测量 目的:绘出测流断面的横断面图。
(3)流速测量
目前我国使用最多的是旋杯式流速仪和旋桨式流速仪。
Q KSe
1
2
2 2 V上 V上 h( ) hf 2g 2g Se L L
式中 , m;
Se—断面比降; hf—两断面间的摩阻损失,h 为上、下两断面的水面落差
2 2 V上 、 V下 —上、下两断面的平均流速, m/s
L—两断面间距, m .
第五节 水文调查与水文遥感
3) 若考虑扩散及弯道损失时洪峰流量推算公式
河流泥沙按其运动方式分为两种:
悬移质泥沙(悬沙):悬浮于水中并随之运动
推移质泥沙(底沙):受水流冲击沿河底移动或滚动 一、泥沙的计量单位 1.含沙量(Cs):单位体积内所含干沙的质量,Kg/m3。 2.输沙率(Qs):单位时间流过河流某断面的干沙质量,kg/s。 Qs=CsQ 3.输沙量(Ws):某段时间内通过断面的泥沙重量,kg或t。 Ws=QsT 4.侵蚀模数(Ms):单位面积上的输沙量,t/km2 。 Ms= Ws/F
第一节
测站与站网
比降断面:是比降水尺所在位置的横断面。
比降水尺应布设在基本水尺断面的上下游,其间
距照下表选定。
不同比降时的上、下比降断面间距表
断面间距(m)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比降(万分率)
6.8
3.8
2.8
2.2
1.9
1.6
1.5
1.3
2 2 V下 V上 h (1 )( ) 2g 2 g QK L 式中 — 扩散、弯道损失系数,一般取0.5。
(2)用水面曲线推算洪峰流量 采用试算法 当洪痕少,各河段河底坡降及断面变化、洪水水面曲线 比较曲折时,不宜用比阵法计算.可用水面曲线法推求洪峰 流量。
2、洪峰流量的检查与洪水过程线的推求 (1)洪峰流量的检查 1)与上下游、干支流邻近地区的相同因素对 照比较。 2)绘制Qm~F关系图检查 Qm=CDFn
站、泥沙站等;
第一节
测站与站网
专用站:是为某种专门目的或某项特定工程的需要 而设立的。测站位置、观测项目、观测期限等均 可由设站的部门自行规定。 实验站:是为了对某种水文现象的变化规律或对某 些水体做深入研究而设立的,如径流实验站、湖 泊(或水库)实验站等。由有关科研单位设立。 实验站也可兼作基本站。
水位观测
(二)编制“逐日平均水位表”及“洪水要素摘录 把计算所得的日平均水位,填表可得逐日平均水
位表”,表中包括年、月最高水位、最低水位,平 均水位和各种历时(保证率)水位等。 将汛期实测水位按观测时刻顺序填表,可得“洪 水要素摘录表”。
凡基本站历年水位资料,均载于《水文年鉴》中
可供查找。
第三节
流量测验
5、输沙量计算 Ws=QsT 三、推移质泥沙的测验 目前使用的推移质泥沙采样器有沙质和卵石采样器。 1、基本输沙率计算 qb=100Wb/tb kg /( s m) qb —基本输沙率,即单位宽度内的推移质输沙率, Wb—沙样重, kg; t—取样历时,即在河底停放采样器水文历时,s; b—采样器的进口宽度,cm。 2、断面推移质输沙率的计算 用相邻垂线基本输沙率的均值,乘以两垂线间的距离 ,求得部分输沙率,再求其总和即得断面输沙率。
Vm=V0.6 Vm=(V0.2+V0.8)/2 Vm=(V0.2+V0.6+V0.8)/3
五点法
Vm=(V0.0+3V0.2+3V0.6+2V0.8+V1.0)/10
> 3.0
第三节
流量测验
2. 求部分面积上的平均流速
中间部分面积上的平均流速计算:
1 Vi (Vm ,i 1 Vm ,i ) 2
B、面积包围法 适用条件:一日内水位变幅大,观测时距又不相等。 计算公式:
1 Z [ Z 0 t1 Z1 (t1 t 2 ) Z 2 (t 2 t 3 ) ... Z n 1 (t n 1 t n ) Z n (t n )] 48
第二节
表”
靠岸边部分面积上的平均流速计算:
V1 Vm 1
式中, Vm1 ~ 靠岸边第一条测线的平均流速
~ 流速系数/岸边系数: 斜坡岸, =0.7 陡坡岸, =0.8 光滑坡岸, =0.9 死水边, =0.6
第三节
流量测验
3. 求测流面积上的部分面积 中间部分面积按梯形面积公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