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院士退休制度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院士退休制度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这意味着今后要实施强制性的院士退休(退出)制度,院士”终身制”将走入历史。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吴江告诉光明网记者,在每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院士群体本身也多次呼吁改变院士机制僵化的现状。
”此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院士体制改革可谓正当其时”,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吴江对这个问题也关注多年。
而中科院内部人士表示,从此前的”完善”(院士制度)到现在的”改革”,表明中央的态度更加坚决,中央把院士制度改革放在了很高的位置,但具体方案还需经过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研究讨论。
如何打破院士”终身制”的僵化格局?如何化解科研领域存在的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如何清除制度改革面临的重重阻力?带着这些问题,光明网采访了多位院士、专家、学者,共同聚焦院士制度改革的话题。
呵护院士群体的”荣誉感”。
许居衍:名誉性的称号,不存在退出问题,退出的是这个人的职位。
目前没有明确规定退休,实际上也没有规定不能退休,反而造成
诸多非议。
强调院士制度的改革应该是一种对院士的保护。
赵梓森:”院士”只是一个荣誉称号,不需要取消。
院士在过去的工作中取得很多成果,之后取消人家的荣誉是不对的。
年近八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微电子技术专家许居衍在接受光明网专访时表示,他对实行院士退休退出制度非常赞同,并支持院士应该在75岁以后退休,”若有需要,单位可以返聘(比如一般教授),这种情况还会比较多,但更能说明院士的本事。
”。
许居衍认为,人到老年,体力智力已经衰退了,但个别人还比较活跃,仍旧有创造力,这样的人退休了,是可以返聘回原单位继续做出贡献的。
但问题在于,”现在没有明确规定,实际上也没有规定不能退休,反而造成了诸多非议。
”。
在现有的国家政策中,的确找不到院士退休的具体规定,据了解,唯一一位真正”退休”的院士是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秦伯益——他还是XX年给组织写信坚决要求退休,才获得xx特批。
秦伯益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曾说,”我从62岁当上院士到XX年70
岁,这8年期间,我是很认认真真地做社会工作的,后来我逐渐发现,其实只不过当了个花瓶,我厌烦了,我不愿意再被人家当花瓶了,我觉得我自己有更有兴趣的、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
秦伯益认为,院士只是一个称号,是对过去工作成绩的认可,是荣誉性的,不是一个职务。
他提出,”荣誉可以是终身的,但一个院士在所在单位的职务不是终身的。
现在院士所在单位包括有些院士都认为,我这个终身的荣誉,就代表着我一辈子不退休,这是误解”。
光明网对多位院士的采访过程中发现,对于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无论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普遍认为”荣誉称号不需要取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在接受光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院士在过去的工作中取得很多成果,之后取消人家的荣誉是不对的。
”。
许居衍表达了相同观点,他强调荣誉称号与职务在概念不能混淆,”“院士”本身就像劳动模范,就像过去的”英雄”,是对他们过去成绩的表示,如果这个人没有犯错误,这个荣誉就是终身属于他的。
名誉性的称号,不存在退出的问题,退出的是这个人的职位”。
吴江指出,在《中国工程院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中
有这样一个条款,年满80周岁的院士可以根据实际授予”资深院士”称号。
资深院士可继续享有咨询、评议和促进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等权利和义务,可以自由参加院士会议。
但不再担任院级各学部领导职务,也不参加对院士候选人的推荐及选举工作。
他认为,”资深院士制度在某种层面上就相当于一个”退出”机制,资深院士拥有这样的荣誉,但不在工作岗位上。
现在的院士都处在一级岗,处在一级岗意味着要发挥其作用,让院士到一定岁数退出,就是让他们退出一级岗位。
”。
在许居衍看来,75岁退休比较合适,”退休后如果还有活力,就可以返聘,让他们继续发挥作用。
”秦伯益则表示,可以考虑以80岁为限。
退休制度设计不能”一刀切”。
赵梓森:不需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定,比如说医生,愈老经验愈多,贡献非常大,为什么要退休呢?70多岁的院士普遍都还能工作,退不退休取决于本单位。
吴江:院士的退休还是要带有弹性的,可以五年再进行一次考核,如果还能产出科研成果,才能继续担任院士,这样可以确保院士能够保持应有水平。
然而,对于院士退休制度设计的问题也存在不同的声音,一些院士认为,院士的工作要求、身体情况、科研成果不尽相同,标准不能”一刀切”。
赵梓森认为,”不需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定,比如说医生,愈老经验愈多、贡献愈大,为什么要退休呢?70多岁的院士普遍都还能工作,退不退休取决于本单位,如果他没有贡献了,单位会决定让他退休。
”。
他没有直接回应个别单位不让院士退休的问题,只是说”目前的院士觉悟都很高,在身体不行的时候,多数会主动跟单位请辞,用不着强迫。
81岁高龄的赵梓森院士是我国光纤通信技术的主要奠基人和公认的开拓者,被誉为”中国光纤之父”,接受光明网采访的前一天,他还在外地出差,做关于光纤发展方向和行业问题的报告。
他觉得自己在光纤行业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而且身体状态也很好,仍旧有充沛的精力去工作。
事实上,中国工程院针对院士退休年龄的问题已经讨论过数次,最后都不了了之。
学界目前对于院士该不该退休,退休年龄设定在多少岁,什么人应该退休等问题仍存在很大争议。
在吴江看来,目前问题的关键就是打破院士的”终身制”,”现在”终身院士”似乎已经成了一种不成文的惯例,我们说退休,不一定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