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动物笑谈(教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第5单元17课《动物笑谈》教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第5单元17课《动物笑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fd3799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27.png)
(5)课后作业: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动物,了解其特点和生活习性,撰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二、核心素养目标
《动物笑谈》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通过分析、品味课文的语言特色,提高学生对语文表达的理解与运用,学会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教学难点
(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本节课难点在于让学生识别并理解作者在描绘动物形象时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举例:解释文中“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中的比喻手法,帮助学生理解狗与人类关系的密切程度。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
-举例:讨论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正面作用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过度捕猎、破坏生态平衡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强调,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透彻。同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动物笑谈》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身边的小动物,它们有什么特别的行为或习性?”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动物世界的奥秘。
2.增强文化认同感:了解动物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认识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价值,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4.增进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发现动物的可爱与趣味,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关爱之情,提高审美情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c19c7a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66.png)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一. 教材分析《动物笑谈》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些关于动物的有趣故事。
通过这些故事,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幽默,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动物普遍有一定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听关于动物的故事,也对动物的生活习性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某些动物的生活习性不太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幽默语句理解不够,需要教师进行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幽默语句,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
2.合作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幽默语句和动物的生活习性,分享学习心得。
3.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引导学生理解。
4.情景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重点词语、动物图片等。
2.媒体资料: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动物视频、图片等资料。
3.学习任务单:制定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谈论关于动物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知道哪些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动物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幽默语句。
17动物笑谈教案
![17动物笑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37fefc26fff705cc170a47.png)
17.动物笑谈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标题“笑谈”的含义。
(重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感情,并学习本文诙谐风趣的语言。
(难点)3.感受本文作者对科学工作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倡导建立人和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
(重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当你看到一个人蹲在地上爬行,还不停地嘎嘎叫的人的时候,你一定会把他看做一个疯子,其实,他不是疯子,而是一位科学工作者。
今天我们就来学学他的《动物笑谈》,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位科学工作者。
二、课前诊测:1.作者名片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是世界动物行为学研究的开山鼻祖,曾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代表作有《所罗门王的指环》《攻击的秘密》《雁语者》《狗的家世》等。
2.文体知识科普作品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作品。
“科普”一词意为科学普及。
科普作品传统上以文字或图画作为基本载体。
不过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科普作品也常常以视频媒体等其他形式出现。
3.字词学习鹦鹉( ) 温驯( ) 禁锢( )虐待( ) 神采奕奕( ) 余晖( )嚎声( ) 收敛( ) 咒骂( )蹿( ) 蹒跚( ) 匍匐( )4.词语集注嗔怪:对人表示不满。
怪诞不经:离奇古怪,不合常理。
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
匍匐:以腹贴地前进。
需索:索取,求取。
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滑翔:物体不依靠动力,而利用空气的浮力和本身重力的相互作用在空中飘行。
俯冲:(飞机等)以高速度向下飞。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三、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2.分析归纳:第一部分(1):总领全文,写“我”研究动物时出现的趣事,被人视为疯子。
第二部分(2~19):具体记叙研究水鸭子与黄冠大鹦鹉的趣事四、课文解读(一)学习第一部分:1. “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
第十七课 《动物笑谈》教案
![第十七课 《动物笑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bf30ae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e0.png)
下作者与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
二、浏览:故事内容1.解题:“动物笑谈”,意思是谈论和动物有关的趣事、笑话。
2.课文谈论了那些有关于动物的趣事。
三、略读:聊聊逗笑那些事1.“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妙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
”观察者自己的趣事有哪些?2.小组讨论画出思维导图精读细节:分析逗笑的原因本文读来令人忍俊不禁,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再读课文,请画出你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从细节描写、幽默诙谐的语言、修辞手法进行赏析)。
四、精读细节:分析逗笑的原因(1)“又一次我让农场里的一只胖大白鸭代孵,那些小家伙却高高兴兴地跟在她后面,好像她是它们真正的母亲似的。
”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凫跟在大白鸭后面高兴的样子,情态可掬;(2)“等我一旦站起来试着带它们走,它们就不动了……因此,为了要它们跟着我,我不得不蹲着走,这自然颇不舒服。
”作者专注于动物行为研究,为了“探求真理”,不惜放下人类“高贵身段”,与动物们打成一片。
(3)“要是这时我不继续叫唤,它们就要尖声地哭了。
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小凫,以人的心理来揣测小凫的行为,充满了人情味,可见他是多么喜爱这些小动物。
(4)“那个星期天,当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而心中正为它们的服从而暗自得意的时候,猛一抬头,却看见园子的栏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
”“我”的怪诞行为和暗自得意的心理与游人不解的神情形成强烈的反差,令人读来忍俊不禁。
喜剧效果十分明显,之后进一步解释了人们诧异的原因——只能看见“我”的怪诞行为,而小凫掩藏在草丛中不为人所见。
而可可恶作剧更令人捧腹。
(5)“我四周的人一个个都像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生了根似的”运用比喻,写出了人们对“我”的行为怪诞的惊异之情;“他在脖子上挂个铃铛,嘴里发出哞哞的叫声,小牛就以为他是母牛”,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方法)谁干了什么或什么怎么样注意是观察者自己逗笑的事,与“动物趣事”要区别开来。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第5单元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第5单元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1c0e53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dd.png)
在小组讨论环节,同学们围绕“关爱动物、保护自然”的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注意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成果分享来看,同学们的观点和想法都很丰富,但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提高。这也让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加强对学生批判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动物笑谈》这一课。首先,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我发现同学们对动物的兴趣确实很浓,大家都能积极参与进来,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有趣动物行为。这让我觉得,以生活实际为切入点,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同学们对课文中幽默风趣的语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同时对说明文的写作技巧有些困惑。于是,我通过案例分析、重点难点解析等方式,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和贴近生活的比较来帮助他们理解。在此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同学对难点内容的理解仍不够深入,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1.教学重点
a.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以动物为主角的幽默故事,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和尊重。
-例如:课文中描述动物行为的细节,以及作者对此的情感态度。
b.掌握课文的语言特点,学习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
-例如:分析课文中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其表达效果。
c.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学会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第5单元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第5单元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7.《动物笑谈》教案
![17.《动物笑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af5f1965ce050877321381.png)
动物笑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劳伦兹;通过速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味本文幽默传神的语言。
3.学习劳伦兹的科学探索精神,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培养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难点】体味本文幽默传神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或研究过小动物呢?(有)看来,这些大自然的小精灵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趣味,都是伴随我们成长的好朋友。
今天,我们就去拜访这些朋友,看看它们会给我们带来什么趣味。
二、作者简介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
1973年由于对动物行为学研究方面开拓性的成就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之外,劳伦兹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动物行为方面的通俗写作。
著有《所罗门王的指环》《攻击的秘密》《雁语者》《狗的家世》等。
三、检查预习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麝香母凫鹦鹉哞哞匍匐嘎嘎温驯禁锢虐待余晖咒骂柠檬神采奕奕恋恋不舍迫不及待谢天谢地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语言,谈论了和动物有关的趣事,让人读后觉得很好笑。
明确:幽默风趣2.文章写到了哪几种动物?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明确:文章写到了水鸭子、黄冠鹦鹉“可可”。
印象最深的是作者表现出来的怪诞行为。
五、再读课文,理清重点读课文,思考问题:1.因为什么事件艾顿堡的居民都把“我”当疯子?明确:“我”做有关水鸭子的实验时的怪诞行为。
2.为什么“另一次我差点儿被送进疯人院里”?明确:因为“我”在大庭广众之下十分尴尬地学鹦鹉“可可”的叫声呼唤它。
3.课文写了和黄冠大鹦鹉“可可”有关的几件趣事?请具体说一说。
明确:四件趣事。
第一件趣事:“可可”依恋“我”。
第二件趣事:“我”学鹦鹉“可可”的叫声呼唤它。
第三件趣事:“可可”趁“我”父亲睡午觉时把“我”父亲身上所有的扣子全部咬下来,整整齐齐地排在地上。
第四件趣事:“可可”将“我”母亲的毛线缠绕在柠檬树上。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7课《动物笑谈》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7课《动物笑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4cb67a8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7a.png)
《动物笑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学会默读,通过抓中心句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欣赏精彩语段,学习文中准确严谨而又传神生动的笔法,体味文章幽默风趣的语言。
3.知人论世,体会劳伦兹对动物、自然的挚爱,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实事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欣赏精彩语段,学习文中准确严谨而又传神生动的笔法,体味文章幽默风趣的语言。
【教学难点】知人论世,体会劳伦兹对动物、自然的挚爱,对生命的尊重,以及研究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屏显 (生读) :从来没有哪个国王,能够像所罗门这样,他可以和蝴蝶说话,就像两人闲聊家常。
———[英]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这首诗讲述的是犹太民族著名的智慧之王所罗门王。
相传,他得到一枚神奇的魔戒,拥有这枚指环就可以和所有动物对话。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神奇的文章《动物笑谈》(板书: 动物笑谈),便节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
二、任务导学,研读文本任务一默读课文,把握“笑”的内容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抓中心句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默读方法: 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
)明确:教师引导学生寻找中心句: “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
”点拨: 中心句也解读了标题的含义,谈论在研究过程中作者与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
“逗笑的主角”———怪诞、发疯的行为,让人惊奇;“有趣的配角”———可爱的动物们让人忍俊不禁。
笑自己,这是一种智慧,这叫自嘲;笑动物,这是一种心态,这叫忍俊不禁。
(教师板书: 笑、自己、动物。
)2.文章提到“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究竟发生了几件有趣的事情呢?明确: 第一,我学着当母水鸭,小鸭子依赖我的事;第二,我对前来寻找我的可可大声喊叫;第三,可可把父亲身上的衣服扣子全咬下来;第四,可可把母亲的毛线缠绕在树上。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语文《17 动物笑谈》优质精品公开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语文《17 动物笑谈》优质精品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de2dae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55.png)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语文《17 动物笑谈》优质精品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17 动物笑谈》是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选自法国作家布封的《自然史》。
课文通过讲述动物们的一些滑稽行为和奇特习性,引发读者对动物世界的兴趣和思考。
本文语言幽默诙谐,富有情趣,适合学生阅读。
课文共有10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作者对动物世界的整体认识;二是对一些动物奇特行为的描述;三是对动物笑谈的感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动物的寓言故事和科普文章,对动物世界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本文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与他们以往所学的课文有所不同,需要引导学生逐步适应。
此外,学生对动物的认知多停留在表面,对动物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背后的原因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动物的一些奇特行为和习性;学会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动物世界的喜爱和好奇心。
3.感悟课文中所表达的对动物笑谈的深刻含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料,营造生动有趣的动物世界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教学法:教师以情感人,以情促学,引导学生产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为学生提供课文的朗读音频,帮助学生正确把握课文节奏和情感。
2.动物图片:收集各种动物的图片,用于课堂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字。
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
![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ebe179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62.png)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动物行为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们模仿课文中的动物行为,体会说明文中生动描绘的效果。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说明文的基本概念。《动物笑谈》是一篇生动的说明文,它通过描述动物的行为特点,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动物世界。说明文是表达客观事物、阐述道理的一种文体,它具有条理清晰、语言准确的特点。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熊猫的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说明文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动物。
-文章结构的把握:对于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学生需要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合理的结构安排,使文章内容既有序又有趣。
举例:在理解词语深层含义时,难点在于让学生明白“笑谈”在文中的双层含义,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灵活运用。在教学修辞手法时,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写作实践,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写作练习,并提供反馈,指导学生改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动物笑谈》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动物的一些有趣行为?”比如,狗狗是如何摇尾巴表达喜悦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动物行为的奥秘。
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动物笑谈》教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动物笑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4970a4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6c.png)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动物笑谈》教案【教学内容】本课通过阅读《动物笑谈》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接触到寓意深刻、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引导学生从动物的感受出发,思考人类的行为。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文章大意,掌握文章中的生词及词语。
2.能够感受寓言故事的瑰丽景色,领略寓言故事所蕴含的哲理意义。
3.能够借助寓言故事的启示,深刻认识道德的重要性,学会珍爱和保护动物。
4.通过阅读讨论,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懂得关心和照顾动物。
5.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人类行为需要修炼的道德品质、培养公民素质等。
【教学重点】1.感受文章中的人物,体验故事的真实性和传达的思想。
2.学会积极接纳动物,尊重他们,学会爱护他们。
【教学难点】1.运用寓言故事学会珍惜和保护动物。
2.理解文章寓意,体现道德教育内容。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2.提问式教学法3.讨论式教学法4.实验式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图片和视频,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动物,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动物的外貌、生活习性等,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
二、学习任务1.阅读文章《动物笑谈》2.学习文章中的生词词语,解释其涵义3.讨论文章的寓意,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见解4.学习关于生物的知识,如动物的主要特征,种类等三、巩固练习1.核对生词词语2.小组讨论,探究自己对文章的理解3.结合生物知识进行讨论,探究动物的特点四、课外拓展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小型实验或参加一些活动,如观察动物,动物保护和研究等,促进学生对于自然环境和生物复杂性的深入探索,激发他们积极的学习兴趣,探究动物的特性。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本文基于寓言故事“动物笑谈”,结合生物知识,发挥激励色彩,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体验寓言的启示和哲理,更好地了解、关心和照顾动物,为学生搭建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枯燥的记忆和应试,有奖探究,有意义的快乐。
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85b8fc2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a4.png)
《动物笑谈》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与动物有关的趣事、笑话。
2、品读作者诙谐风趣的语言。
3、感受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髓。
一、激趣导入请同学们读以下一段文字,说说这段文字写了什么,还记得它来自于哪里吗?“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
秋天初寒的时候。
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
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
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工作做得很快。
蟋蟀钻到土底下,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
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用钳子和耙继续工作。
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预设:这段文字写的是蟋蟀盖房子,为了建一座舒适的住宅,一点一点的挖掘。
这段文字来自于我们四年级学过的课文《蟋蟀的住宅》,作者法布尔在其荒石园里,全身心地投入到昆虫的观察与实验中,写成了《昆虫记》,这被称为昆虫界的史诗。
劳伦兹被很多人称为现代法布尔,今天一起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动物笑谈》二、谈了什么(1)法布尔,我们学过他的文章,读过他写的《昆虫记》。
本文的作者劳伦兹,或许同学们不太了解,请同学们读《动物笑谈》,认识一下劳伦兹,并想想他被称为现代法布尔的原因。
预设:1. 法布尔(1823—1915年),劳伦兹(1903—1989年),二人年龄相差将近一个世纪,法布尔是法国的昆虫学家、动物行动学家、作家,劳伦兹是奥地利动物行动学家,科普作家。
2. 法布尔主要研究的是昆虫,劳伦兹主要研究的是脊椎动物,但他们都注重在天然的环境里观察动物的行为。
3. 法布尔和劳伦兹都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都对动物研究充满热情。
4. 他们所写的文章文笔都很生动,语言幽默、风趣。
(2)文章课题是动物笑谈,读了课文后,你能解释一下题目吗?预设:动物,是本文叙写的对象,围绕着我与动物之间的发生的事来写的。
笑,是文章的感情基调,有趣、逗笑的事情。
谈,是讲述,本文讲述动物与我之间的有趣故事。
文章中哪句话紧扣这题目。
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7160ce21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dc.png)
4.文化理解:引导学生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增强对动物保护的道德观念和文化认同。
5.实践与合作:鼓励学生在观察和描述动物的过程中,发展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动物笑谈》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观察过身边的小动物?”比如,蚂蚁搬家、狗狗摇尾巴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动物行为的奥秘。
2.词语学习:学习文章中出现的新词新句,如“憨态可掬”、“悠然自得”等,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3.写作技巧: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如拟人、对比等,学会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动物描写。
4.口语交际:讨论文章中关于动物行为的趣事,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5.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保护,培养关爱动物的意识。
-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虽然学生能够理解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但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些手法仍是一个挑战。
-词汇的准确运用:学生可能会对一些新词汇的用法感到困惑,难以在口语和写作中准使用。
-口语表达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学生在进行口语表达时,可能会出现思维跳跃、表达不清晰的问题。
举例:
-在理解文章情感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寻找作者情感的线索,如通过具体的动作描写、形容词的选择等来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文章主题理解: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理解文章《动物笑谈》的主题思想,即通过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和描绘,传达出作者对动物的喜爱和尊重,以及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7课《动物笑谈》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7课《动物笑谈》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bf11809b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a8.png)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7课《动物笑谈》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动物笑谈》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通过对动物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揭示了人类社会的种种问题。
课文语言幽默风趣,富有讽刺意味,旨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逐渐发展。
他们对社会现象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但有时可能因为缺乏判断力而产生误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现象,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音频资源,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2.相关视频资料:展示动物生活的真实场景,增加学生对动物的了解。
3.PPT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资源,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呈现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如动物的生活场景、作者的观点等。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简要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课文中的动物有哪些特点?”“作者是如何看待这些动物的?”等。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c3aee9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49.png)
3.强化道德情感:引导学生从寓言故事中汲取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道德观念和自我修养,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感。
本节课将着重关注学生在文学鉴赏、思维品质和道德情感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积极主动,但有时讨论主题偏离课程内容。为了使讨论更加高效,我会在下次教学中明确讨论主题,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并适时给予指导。
最后,我认为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道德情感。通过寓言故事,让学生在欣赏故事情节的同时,能够领悟到其中的人生哲理,从而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这将是我在今后教学中不断努力的方向。
(2)从多角度审视和解读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难点解析:引导学生探讨故事背后的深层次含义,如从生态学、心理学等角度分析动物行为和人类行为的关联。
(3)编写寓言故事: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
-难点解析:如何运用寓言故事的表达手法,创作出具有独特视角和新颖寓意的故事,是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需要突破的难点。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寓言故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其次,在分析动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时,我发现学生们在独立思考方面还有待提高。他们在分析时往往过于表面,不能深入挖掘动物形象背后的深层含义。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七年级上册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
![七年级上册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0064d587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8f.png)
2.学习生字词:咕哝、蹑手蹑脚、天真无邪等。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4.探讨文章中关于动物行为的描述,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5.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培养关爱动物、保护自然的意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与新教材要求相符。通过学习《动物笑谈》,实现以下目标:
在授课过程中,我尝试通过提问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但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文章结构和写作手法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说明我在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方法的引导,可以借助图表、思维导图等直观工具,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出了很好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他们在讨论动物行为时,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独到的见解。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认识到,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
举例:通过对“咕哝”一词的解释,让学生理解其含义,并在实际语境中运用;分析文章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例子,使学生掌握并能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2.教学难点
-词语运用:学生对于一些生僻词语的运用可能存在困难,如“咕哝”一词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场景。
-文章结构分析:对于文章结构的把握,特别是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意图,对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语理解: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对课文《动物笑谈》中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如“咕哝”、“蹑手蹑脚”、“天真无邪”等,这些词语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文章主题:把握文章主题,理解作者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和思考,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关爱。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7《动物笑谈》优质课堂教案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7《动物笑谈》优质课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bc463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01.png)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7《动物笑谈》优质课堂教案一. 教材分析《动物笑谈》是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在研究动物行为过程中的一些趣事。
通过这些生动的故事,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动物世界的奇妙,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同时,文章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展示了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的严谨态度和求知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动物的文章,对动物世界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本文的特殊文体——幽默散文,可能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幽默之处,感受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以及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文章的特殊文体——幽默散文的理解和鉴赏。
2.突破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幽默散文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幽默散文的阅读兴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课文原文、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与动物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引出本文的主题——《动物笑谈》。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新疆精河县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
![新疆精河县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66c954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a8.png)
然而,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自己对学生的引导还不够到位。有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显得有些迷茫,可能是因为我对讨论主题的设定不够明确,或者是对学生的启发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这一点,提高自己的引导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说明文的写作结构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动物行为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观察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如何观察和记录动物行为。
此外,我也在思考如何让总结回顾环节更加有效。虽然我在课堂上对学生们强调了重点知识点,但在课后与他们交流时,发现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对某些概念和知识点掌握不够牢固。这可能是因为我在总结回顾时,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总结回顾环节,以提高他们的记忆和理解效果。
五、教学反思
在完成《动物笑谈》这一课的教学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动物行为的兴趣远比我预想的要浓厚。在导入新课的时候,他们积极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动物行为,这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我也注意到在理论讲解部分,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修辞手法和结构,还是一个挑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观察记录。
第17课《动物笑谈》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7课《动物笑谈》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a673635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e5.png)
趣言趣事品“笑谈” 一心一意“真”最美——《动物笑谈》教学设计【设计意图】本单元的主题是“关爱动物,善待生命”,本文是一篇有趣的科普作品,作者是著名的动物行为学家劳伦兹,获得过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篇文章就是他动物行为学日常研究的真实记录。
文章所选的几个场景都十分有趣,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又是一篇自读课文,特别适合进行默读和提炼中心的训练。
因此,在教学时可以借助课后“阅读提示”进行自学,在学习前几篇文章中总结一点概括内容的方法,如:抓首括句、尾括句、总括句等梳理课文思路的方法,以解决长文提炼中心的困惑。
其次,培养学生赏析的能力,欣赏劳伦兹细腻传神的语言表达和对动物真挚的情感、对生命的极大尊重。
让学生在反复美读、品读中汲取营养,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借助旁批,从修辞、描写、用词、标点等角度,赏析精彩语段,学习文中准确严谨而又传神生动的笔法,体会行文活泼又不乏幽默的特点。
最后,通过破译指环密码,运用一个“句式说话”的方式,体会作者风趣的笔墨下包含着的对动物、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目标】1.快速默读文章,能用勾画重点语句的方法厘清文章脉络,概括文中事件。
2.品析精彩语段,学习文中准确严谨而又传神生动的笔法,体会行文活泼又不乏幽默的特点。
3.体会劳伦兹对动物、自然的挚爱,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1.勾画文中重要语句,学习通过摘录的方式概括文章大意。
2.品析精彩语段,学习文中准确严谨而又传神生动的笔法,提炼写法。
【教学流程】一、激趣引入播放一则“广州长隆飞鸟乐园‘百鸟飞歌’”的视频,问: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谈感受预设:我看到一幅人鸟和谐的画面我看到鸟儿们自由自在的飞翔,好快活我看到仙气飘飘的生态美景图二、自学引导师:伴随着一则美好的生态美景视频,开启我们今天的学习,一起来读一下题目,(生:《动物笑谈》),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预设:谈论和动物有关的趣事、笑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动物笑谈【教学目标】1.快速默读文章,概括主要内容。
2.品析精彩语段,学习文中准确严谨而又传神生动的笔法,体会行文活泼又不乏幽默的特点。
3.体会作者对动物、自然的挚爱,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动物有关的科普文章《动物笑谈》。
谁能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呢?(板书课题、作者)(学生交流,谈论对课文题目的理解)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文章,说说你觉得文中有趣的内容。
(学生的阅读体会深浅不一,言之有理即可)二、初读课文,笑谈趣“事”1.阅读课后的“阅读提示”师:课后的“阅读提示”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把握自读课文的主要内容与学习重点。
请大家默读“阅读提示”,提炼要点。
预设“阅读提示”中包含了以下学习要点与信息:(1)文章主要内容——谈论和动物有关的趣事。
文章是从两个方面来写的:一是作者为了探求科学真理,放下尊严,做出一些怪诞的举动;二是可爱调皮的动物们搞恶作剧。
(2)文章语言风格——诙谐风趣,略带调侃。
(3)作者精神——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质,对科学研究的热爱。
2.明确学习目标师:根据“阅读提示”的要点,我们可以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课件出示:(1)快速默读文章,概括主要内容。
(2)品析精彩语段,学习文中准确严谨而又传神生动的笔法,体会行文活泼又不乏幽默的语言特点。
(3)体会作者对动物、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
(生齐读学习目标)3.学生自主学习(1)用5分钟时间快速默读文章,找出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文章、达成目标的文段或句子,进行圈点勾画。
方法提示:①圈出重点生字词。
②画出关于“科学研究者的疯举”和“动物的恶作剧”的内容,并进行概括,填写下表。
预设课件出示:(2)明确文章中心句。
师: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预设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
师小结:观察者为了研究动物,常常需要放下自己的尊严,与动物打成一片,研究方法也是怪诞不经,因而在人们的眼中,他们就是疯子。
他们真的是疯子吗?刚刚我们运用学习《猫》时的填表格法,厘清了文章思路,把握了文章大意。
学习,贵在运用。
三、跳读课文,笑谈趣“味”1.跳读课文,圈点勾画再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精彩句段,体会:(1)劳伦兹专注忘我的精神和对科学研究的热爱。
(2)文章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
方法提示:①结合旁批,边阅读边做批注。
②朗读标记的文段、勾画的句子,尝试品析,并做好批注。
品析角度——词语的运用,句子的描写方法、修辞手法、抒情方式和语言特色等,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交流阅读批注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交流阅读批注。
(1)体现劳伦兹专注忘我的精神和对科学研究的热爱的语句:①在实验开始时,我原和小鸭子一样匍匐在草中,后来我逐渐换成坐的姿势。
可是,等我一旦站起来试着带它们走,它们就不动了;它们的小眼睛焦急地向四周探索,却不会朝上方看,没有多久,就像被弃的小鸭子一般,发出细细的尖叫,哭起来了。
因此,为了要它们跟着我,我不得不蹲着走,这自然颇不舒服。
②想想看,我不但得蹲在地上爬行,还得不停地嘎嘎地叫,这真不是好玩的。
③所以,那个星期天,当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而心中正为它们的服从而暗自得意的时候,猛一抬头,却看见园子的栏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
④不过我到底还是叫了。
我四周的人一个个都像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
可可伸开了翅膀迟疑了一会儿,然后敛翼俯冲而下,只一下就停在我伸出的手臂上了。
真是谢天谢地,我总算松了一口气。
预设①运用动词“匍匐”“坐”“蹲”写出“我”为了致力于动物研究,不惜放下人类“高贵的尊严”,与动物们打成一片;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表现小鸭子看不到“母亲”时的焦急情态;表达作者对小鸭子的怜爱之情,对科学研究的热爱之情。
②写出作者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为了探求真理,无论多么辛苦都毫无怨言,表现“我”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③“我”暗自得意的心理与观光客被吓呆的表现形成强烈的反差,读来令人忍俊不禁,侧面表现“我”研究方法的怪诞,表现“我”对科学研究的热爱之情和做研究时忘我的精神。
④通过对周围人吃惊表现的描写,反衬出了“我”当时为了唤回可可叫声的奇特,表现了“我”对动物的喜爱与对科学研究的热爱。
课件出示:(2)体现文章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的语句:①他们大概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因为他们只看到一个有着一大把胡子的大男人,屈着膝,弯着腰,低着头在草地上爬着,一边不时回头偷看,一边大声地学着鸭子的叫声——至于那些小鸭子,那些叫人一看就明白原委的小鸭子,却完全不露痕迹地藏在深深的草里,你叫那些观光客怎么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呢?②要是这时我不继续叫唤,它们就要尖声地哭了。
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
这真是值得大哭特哭的理由呢!③我跑到“犯罪”现场一看,果然,可可不但把这位老教授身上的扣子全咬下来了,而且还整整齐齐地排在地上:袖子上的扣子作一堆,背心上的作一堆;另外,一丝不错地,裤子上的扣子也排作一堆。
④它总是一口咬住露在外面的活线头,很快地飞到空中,把一整团线都打开来,就像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
它总是蹿得高高的,然后就绕着我们屋子前面的柠檬树有规则地打起转来。
要是没人在那儿打断它的好把戏,它就把整棵树都缠上鲜艳的毛线,叫你怎么也没法子再解开来。
预设①语言诙谐幽默,以调侃的口吻写出了“我”充当鸭妈妈的艰辛过程。
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鸭子对“我”这个“鸭妈妈”的依恋,略带调侃的语气中体现了诙谐幽默的语言特点。
③通过“我”的见闻,写可可的恶作剧让人忍俊不禁,语言活泼幽默。
“全咬下来了”“整整齐齐”“一丝不错地”这些词写出了可可的调皮可爱和聪明有趣。
④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可可咬住线头飞到空中的样子比作“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可可调皮可爱的样子和动作的轻盈敏捷。
“好把戏”“叫你怎么也没法子再解开来”表现了“我们”对可可恶作剧的无奈,语言幽默。
师小结:文章中“做水鸭子实验”部分,讲述了实验的起因是为了解释“我”心中存在的疑问,通过实验“我”得出了猜想,又进一步做实验,得出结论,证明自己猜想的正确性。
这个过程体现了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过渡:作者看似疯狂的行为,体现了一位科学工作者追求真理的执着不懈与严谨求实的态度、专注忘我与无私奉献的精神。
一般人眼中枯燥艰难的科学研究,在劳伦兹的笔下,却是妙趣横生、笑点不断的,这得益于他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和活泼的行文风格。
(板书:专注忘我、为科学献身、严谨求实)3.合作探究参考下面的资料,讨论:为什么作者与动物们之间的关系那么亲密和谐?(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件出示:劳伦兹说:“你必须和活生生的动物建立亲密关系……如果你对动物没有爱心,不能把动物视为人类的近亲,就别想与动物建立互信的关系,就别想在研究方面有什么重大收获。
”劳伦兹和周围的动物像一家人一样生活在一起,真正融入它们的种群,所以才能无需借助所罗门王的魔戒,便能与动物心灵相通。
预设动物的本性活泼可爱,充满灵性。
作者对动物们非常友好,包容它们,有耐心,有爱心,使得它们非常依赖、依恋、信任作者。
作者对自然生灵充满敬意和爱心,对科研充满热爱和专注,愿意放下高贵的尊严,与动物们像家人一样生活。
因此,作者与动物们的关系才那么和谐。
(板书:关爱包容耐心——对动物专注忘我为科学献身严谨求实——对科研)师小结:作者与动物之间的趣事让我们在忍俊不禁之余深受感动。
正是因为作者有爱心、包容心、耐心,他才会放下高贵的尊严,用各种奇怪的方式进行研究,用饱含爱意的笔墨、活泼诙谐的语言为读者描绘了一个个可爱美好、富有个性的生灵,描述了一段段美丽而奇妙的真情。
每一个生命都是神圣、平等的,都是值得被尊重与爱护的!四、拓展延伸,笑谈趣“思”1.类文阅读师:请结合类文进一步了解作者作为科研工作者具备的品质。
课件出示:所罗门王的指环(节选)穴乌的记忆极好,任何东西只要捉过它们一次,它们就终生不忘,而且还会彼此示警,群起而攻之。
我的园里养了很多穴乌,每次要在小鸟身上系上锡环以便辨识,就要伤许多脑筋。
每次我把小鸟从巢里取出,总不免被成年的穴乌撞见,不一会儿,我的身边就飞满了吵嚷愤怒的大鸟,这对以后我和它们之间的交往,自然妨害甚大。
我该怎样才能使它们不把我当敌人,一见我就避开呢?答案很简单:化装。
但是化装成什么呢?我忽然想起每年12月6日为了庆祝圣尼古拉和魔鬼的大节里所穿的鬼装,它们现在正躺在阁楼里的一个盒子里,拿出来真是方便得很。
那是一套华丽的、全黑带毛的鬼装,不但如此,还有一个面具可以套住整个头部,有角,有拖在嘴外的舌头,还有一条非常长的尾巴。
如果在一个可爱的6月天里,你忽然听到一栋高房子的屋顶上,发出一阵可怕的吵声。
你抬头一看,却是一个有角、有尾、张牙舞爪的撒旦,从一个烟囱爬到另一个烟囱,热得连舌头也掉了出来,身边还有一堆黑鸟,发出刺耳的尖叫,紧追不舍,真不知你会怎么想。
大概不会猜到这个魔鬼是在用钳子给小鸟上锡环吧?那天一直到我把工作做完,才发现村里的大街上已经挤满了人,他们惊愕的神情与那堆观光客在栏杆上的表情一样。
如果这时我把衣服脱掉,再向他们解说一番,相信他们会明白原委;但是这样做那些鸟就会认得我了,失了我化装的原意。
所以我只友善地向大家摇了摇尾巴,然后很快地从阁楼的天窗消失。
(1)选段所讲述的内容是什么?请试着概括。
(2)结合选段内容与《动物笑谈》,简要谈谈你认为科研工作者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
预设(1)“我”通过化装,来给穴乌系上锡环。
(2)科研工作者,不仅需要有专业素养、对科学研究的高度热情,还需要有专注忘我、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更要有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
2.人物探究师:你知道哪些对研究充满热爱与执着的人呢?预设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他做了数百次的危险实验。
曹雪芹——为了写成经典名著《红楼梦》,在穷困潦倒之际,他隐居西山,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定力惊人。
邓稼先——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核弹研究,他身先士卒,亲临实验现场,宁愿受到核辐射,也要弄清实验事故原因。
3.探究对比在《猫》一文中,第三只猫生前备受冷遇,冤死后却让作者充满了自责与忏悔;本文的作者却一直与动物们友好相处。
他们对待动物、生命的看法有什么相似之处?预设尊重每一个生命;生命之间都是平等的;我们不应该以自己的强势或强权欺负弱小生物,应该理解每一个不同的生命。
(板书:尊重信任理解——对生命)结束语:作者以诙谐幽默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他与动物之间的趣事,不仅向我们普及了科学知识,而且展示了科学研究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