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建筑空间组合 花

合集下载

故宫博物院 课件(共28张PPT)

故宫博物院 课件(共28张PPT)

下课! 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3年XX月XX日
故宫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它承载 着五千年的历史与文明。 ——梁思 成
西华门
景山 神武门 御花园 坤宁宫 交泰殿 乾清宫
保和殿 保和殿 中和殿中和殿 太和殿 太和殿
太和门 金水河 午门

西


从 南 到 北 的 空 间 说 东华门 明 顺 序
感知课文
• 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各部分内容。
• 第一部分(1-2):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 地位、布局和艺术风格。
• 第二部分(3-15):以保和殿后的小广场为界, 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庭”两部分,分别介 绍。
• 台基——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 并且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 头);
• 外观气势雄伟,色彩壮丽(金黄色的琉璃瓦重 檐屋顶,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的斗 拱……);
• 内部装饰庄严富丽(金銮宝座、雕龙屏、金柱、 藻井、梁枋等上面都装饰着多姿多态的龙);
• 位置和功用(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课堂小结
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作 者抓住中轴线,按照空间说明顺序,运用 总——分——总的写法,突出重点,详略 分明,使读者对路线、方位、各组建筑物 的特点与联系,清晰明了,使文章条理十 分清楚。
1 课后小结
课 后 小 结
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国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建筑特点、馆藏文物以及参观注意事项等方 面的内容。文章首先介绍了故宫的历史背景,包括故宫的修建历史、各朝代的皇帝和 重要事件等。然后,文章详细阐述了故宫的建筑特点,如宫殿建筑、宫廷园林、雕刻 艺术等。接着,文章介绍了故宫的馆藏文物,包括历史文物、艺术品、珍宝等。最后 ,文章提醒游客参观故宫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如遵守规定、保护文物、文明旅游等。

故宫PPT课件完整版

故宫PPT课件完整版
二十座”。 说明御花园建筑之多。

(1)总:位置:历史、建筑地位、总体布局、 模

外观概貌、建筑总特点。

外形 太和殿
故 宫 博
前朝(三大殿) 内景 位置
用途
中和殿 保和殿
物 院
内廷
后三宫 御花园
, 建 筑 精 美 , 布 局

故宫的文物
一 。
(11)总 故宫是一座永恒的文化殿堂。




中心思想:
太和殿内景
殿 顶
内部装饰
大殿_正__中_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 _上_面__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_背_后__是雕龙屏。 方台_两__旁_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 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_中_央__ 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 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_周_围__环绕着六颗小 珠,龙头、宝珠正对着_下_面__的宝座。梁坊 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 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_周_围__ 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 矫健(jiǎo) 妃嫔(pín) 翊坤宫 (yì) 修缮(shàn) 迥然不同(jiǒng)
• 玲珑:精巧细致。 • 湛蓝:深蓝。 • 布局:全面安排。 • 肃穆:严肃而恭敬。 • 幽雅:幽静而雅致。 •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
听。
• 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
初读文本
•读课文第一节和最后一句,你能 发现建筑物说明文写作上的一般规 律吗?
• 本文介绍了故宫丰富多彩 的建筑艺术和陈列于室内 的珍贵文物,展示了我国 古代建筑艺术的辉煌,歌 颂了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 智慧和杰出才能。
.说明方法——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用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建筑空间的组合方式主要由并联式空间组合方式

建筑空间的组合方式主要由并联式空间组合方式

建筑空间的组合方式主要由并联式空间组合方式、串联式空间组合方式、集中式空间组合方式、辐射式空间组合方式、单元式空间组合方式、网络式空间组合方式、轴线对位式空间组合方式。

(一)串联式空间组合方式各组合空间单元由于功能或形式等方面的要求,先后次序明确,相互串联形成一个空间序列,呈线性排列,故此该组合方式也称为“序列组合”或“线性组合”.这些空间可以逐个直接连接,也可以由一条联系纽带将各个分支连接起来。

前者适用于那些人们必须依次通过各部分空间的建筑,其组合形式必然形成序列。

如展览馆、纪念馆、陈列馆等,后者适用于分支较多,分支内部又较复杂的建筑空间,如综合医院、大型火车站、航空港等。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群为了创造威严的气氛,设计了结构完整、高潮迭起的空间序列,也属于此种组合方式,如北京故宫建筑群。

在串联式组合的空间序列中,在功能上或象征方面有重要意义的空间,可以通过改变尺寸、形状等手法加以突出,也可以通过其所处的位置加以强调,如位于序列的首末、偏离线性组合或位于变化的转折处等。

另外高层建筑的空间组合方式也可归于串联式组合,由垂直交通核心将各层空间在竖直方向上串联在一起。

(二)辐射式空间组合方式这种空间组合方式兼有集中式和串联式空间特征。

由一个中心空间和若干呈辐射状扩展的串联空间组合而成,辐射式组合空间通过现行的分支向外伸展,与周围环境紧密结合。

这些辐射状分支空间的功能、形态、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不同,长度可长可短,以适应不同的基地环境变化。

这种空间组合方式常用于山地旅馆、大型办公群体等。

另外设计中常用的“风车式”组合也属于辐射式的一种变体。

(三)单元式空间组合方式把空间划分若干个单元,用交通空间将各个单元联系在一起,形成单元组合。

单元内部功能相近或联系紧密,单元之间关系松散,具有共同的或相近的形态特征.实践中常用的庭院式建筑即属于这种组合方式。

单元之间的组合方式或可以采用某种几何概念,如对称或交错等,这种组合方式常用于度假村、疗养院、医院、文化馆、图书馆等建筑。

从建筑比例中读懂故宫建筑的美学价值

从建筑比例中读懂故宫建筑的美学价值

从建筑比例中读懂故宫建筑的美学价值故宫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卓越的设计理念使其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

其中,建筑比例作为故宫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美学价值。

本文将从建筑比例的角度来探讨故宫建筑的美学价值。

一、黄金分割的应用黄金分割是一种比例关系,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中。

在故宫建筑中,黄金分割的应用可以体现出建筑的平衡和谐之美。

以故宫正殿为例,其整体布局符合黄金分割的比例关系,每个部分的长度与整体的长度之比都接近黄金分割点0.618。

这种黄金分割的应用使得建筑具有一种自然流畅的美感,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二、对称与平衡故宫建筑以对称和平衡为设计原则。

完美的对称性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阴阳哲学观念,表达了宇宙万物的互补和统一。

通过对称布局,故宫建筑体现出了一种庄严宏伟的气势,给人以肃穆的感觉。

同时,对称设计也增强了建筑的稳定感,使人感到宁静和安全。

三、尺度与空间关系故宫建筑注重尺度与空间关系的协调。

从整体上看,故宫建筑分为内外两个空间,互相对立又相互联系。

外廓墙体高大厚重,象征着权力的存在感;而内部空间则注重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布局,通过建筑、院落和庭院的组合,营造出动静有序、递进有度的空间感。

这种尺度与空间关系的处理方式,使得故宫建筑不仅仅是一座宏伟的建筑群,更是一处意境独特的园林景观。

四、色彩与装饰故宫建筑的色彩和装饰也体现了其美学价值。

故宫建筑以黄色为主调,象征着皇室的尊贵和权威。

黄色的墙体、琉璃瓦顶和金色的装饰均采用了精细的工艺制作,给人一种奢华而庄重的感觉。

同时,故宫建筑还运用了丰富多彩的彩绘和雕刻,以及优雅的几何纹样,使得建筑更加生动有趣,呈现出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五、人与建筑的互动故宫建筑注重与人的互动。

建筑的尺度和形式设计考虑到了人们的身体尺度和行为习惯,使人在其中感觉舒适、自在。

例如,故宫建筑中的宽敞庭院、宽阔的台阶、高大的殿堂,都为人们提供了自由活动的空间,使人们能够自由地欣赏建筑美景,体验其中的历史与文化。

故宫建筑艺术赏析故宫建筑艺术

故宫建筑艺术赏析故宫建筑艺术

故宫建筑艺术赏析故宫建筑艺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辉煌结晶——紫禁城(故宫)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辉煌结晶——紫禁城(故宫) 在北京城市的中心,矗立着一组威严的宫殿建筑群,殿宇重重,金碧辉煌,它们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皇宫——紫禁城。

紫禁城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72万平方米,传说有房间九千余间。

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

明代的14位皇帝和清代的10位皇帝先后在这座庞大的宫殿群中统治了中国491年。

紫禁城的名称由来充分体现了皇权的至尊与至贵。

中国古代星象学家认为,周天有三大星垣,而紫微星垣(即北极星)居中,是所有星宿的中心,因此天帝居住的地方被谓之紫宫,人间的皇帝自命“天子”,天、地对应,皇宫也自然冠以“紫”字。

另外,中国古代的皇宫自秦汉以来,一直被人们称为“禁中”,即戒备森严的禁地,因此皇宫被称为“紫禁城”。

今天,人们称紫禁城为故宫,意思是过去的皇宫。

1紫禁城有两道坚固的防御体系,一为52米宽的护城河(俗称筒子河),二为10米高的城墙,整个建筑固若金汤。

城开四门,即午门、玄武门(清称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城墙四角,各建一个角楼,角楼的造型“九梁十八柱七十二道脊”,全部为九或九的倍数,不仅华丽精致,更突出了“久”的内涵,寓意“天长地久,江山永固”。

鸟瞰紫禁城,只见殿宇楼台,高低错落,雄伟壮观。

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间仙境。

紫禁城的前半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两殿为两翼,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称为“前朝”。

后半部以乾清、交泰、坤宁三宫为中心,东西六宫为两翼,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及皇帝和后妃们居住、生活的地方,称之为“内廷”或“后寝”。

前后两部分的宫殿建筑总面积达163万平方米。

整组宫殿建筑群左右对称,井然有序地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上,布局严谨,错落有序,充分体现了皇权的无比威严。

紫禁城是明清两代帝王发号施令的中心,是封建统治的神经中枢,因此紫禁城为封建王朝的统治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紫禁城是蕴涵古人哲理最为集中的地方阴阳五行学说是古代解释自然界阴阳两种物质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理论根据及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哲学理念。

第2-2讲 旅游古建筑数理布局-以故宫为例

第2-2讲 旅游古建筑数理布局-以故宫为例

清代的太和殿(即明奉天殿),面宽并 不是九间,而是十一间,无法印证以上说 法。实际上,这是因为奉天殿在李自成进 京后被毁,清康熙八年(1669年)重建时, 老技师梁九亲手制作了模型,却因找不到 上好的金丝楠木,只好把面阔改为十一间, 以缩短桁条的跨度。也有人认为,宫殿建 筑包括殿宇开间体现等级区别,明代以九 间为最尊贵,清代以十一间为最尊贵。
大清门(民国时称中华门)

大清门(M1)——千步廊空间 (K1)(狭长 逼仄,以冗长的空间形成前导)——天安 门前横向展开广场 (K2)(迎面天安门城楼, 对比强烈)——天安门(M2)(前汉白玉 金水桥、华表、石狮等,鲜明衬托暗红的 门楼基座,形成第一高潮
——天安门与端门间较小空间 (K3)(极为收敛) ——端门(M3)——端门与午门间呈现一纵 深而封的空间 (K4)——午门(M4)(雄伟的 午门与门前空间形成萧条压抑气氛,构成第二 高潮)——午门与太和门间横向广庭(舒展、 开旷)(K5)——太和门(M5)——太和门至 太和殿前广场 (K6)(宏伟庄严,太和殿巍峨 崇高,形成第三高潮)。
驾出午门去社稷坛时鸣钟,祭太庙时击鼓。文 武官员出入左门;宗室王公出入右门;左右掖门平 时不开,惟升殿视朝,百官各以东西班次由掖门入。 殿试文武进士,单号进左掖门,双号进右掖门。
金水河
午门和太和门之间,有金水河蜿蜒穿过,象征着天宫 中的银河。
金水河
太和门

太和门庭院的深度为130米,宽度为200米, 其长宽比为0.65,与黄金分割率0.618十分 接近。紫禁城最重要的宫殿――太和殿位于 中轴线上,在中轴线上,从大明门到景山 的距离是2.5公里,而从大明门到太和殿的 庭院中心是1.5045公里,两者的比值为 0.618,正好与黄金分割率等同。

故宫的建筑特点

故宫的建筑特点

故宫的建筑特点故宫作为北京市的重要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内涵,吸引了无数的游客。

故宫的建筑特点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和独特之处。

本文将从建筑布局、色彩运用和雕刻装饰等方面,详细探讨故宫的建筑特点。

首先,故宫的建筑布局呈现出“三进院,五进宫”的格局。

整个故宫以南北轴线为中心,由乾清宫、太和殿和保和殿等主要建筑组成了三进院。

而在南北轴线两侧,则是东六宫和西六宫,形成了五进宫的结构。

这种布局的特点在于以中轴线作为主线,围绕主线建造宫殿,并采用对称的形式进行布置。

这种布局凸显了中国古代建筑对空间把控的精湛技巧,使整个故宫在空间上呈现出稳重、庄重的特点。

其次,故宫的建筑运用了传统的“黄”色系。

故宫的宫殿大多采用黄色琉璃瓦作为屋顶,外墙则用黄色彩绘,给人一种金碧辉煌的感觉。

黄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皇权和权力,因此故宫的建筑涂色通常采用黄色。

此外,故宫的建筑中还广泛运用了红色、绿色和蓝色等鲜艳的颜色,这些颜色的运用使故宫的建筑展现出了富丽堂皇而又不失庄重的特点。

再次,故宫的建筑以其精美的雕刻装饰而闻名。

故宫的门楼、角楼、柱子等都进行了精细的雕刻,雕刻的内容以传统的龙、凤、狮子等为主题,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体现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宫廷文化。

同时,故宫的建筑中还有大量的壁画和彩绘,这些壁画和彩绘以精细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展示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精髓。

另外,故宫的建筑还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对称性原则。

所谓对称,就是指对宫殿进行左右、前后、上下的对称布局。

在故宫中,几乎每个建筑的布局都严格遵循这一原则。

例如,主要建筑太和殿的广场上有七座石桥,桥的形状相同、位置对称,形成了宏伟壮观的场面。

此外,故宫的建筑还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宫廷气派。

故宫的建筑通常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外朝是指供官员办公和处理政务的区域,而内廷则是指皇帝居住、办公和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

两者之间利用高墙和巨大的红门进行分隔,不同区域之间形成明显的界限。

【2017年整理】建筑串联式空间组合手法

【2017年整理】建筑串联式空间组合手法

建筑空间组合手法——串联式建筑空间组合手法有着丰富的种类,然而无论哪一种手法其目的都是让空间体现自己的优点,更好的为使用者服务。

作为一名建筑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对其有着充分的了解,下面我将着分析建筑空间组合手法中的串联式组合手法。

串联式空间组合是各组合空间单元由于功能或形式等方面的要求,先后次序明确,相互串联形成一个空间序列,呈线性排列,故此和组合方式也称为“序列组合”或“线性组合”。

这些空间可以逐个直接连接,也可以由一条联系纽带将各个分支连接起来。

采用这种方式能使各空间在功能上联系紧密,具有明显的顺序和连续性,人流方向单一、简捷明确、不逆行、不交叉,但活动路线的安排不灵活,变化极少。

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National Air& Space Museum),是史密森氏学会创建的众多博物馆之一,也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有关飞行的专题博物馆。

它座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东南方,是由玻璃、大理石和钢材构成的现代化建筑。

博物馆的24个展厅共有180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

各展厅陈列飞行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类飞机、火箭、导弹、宇宙飞船、及著名飞行员、宇航员用过的器物。

除体积过于庞大的采用模型外,展品绝大多数都是珍贵的原物或备用的实物,博物馆的体量大小需要考虑到所展示的物品的大小。

下图是该博物馆的一部分,它的展厅平面采用了一字型的布局方式,以一条中轴线为主,将各个展厅串联起来,可以让游客沿一条游览线路流畅的参观博物馆。

由于博物馆较为大型,展厅首尾是轴线两边对称分布,位于中间的展厅是左右错开分布,并设置了一些可以供游览人员休息的空间。

相较而言,串联式的手法比较适合于小型的博物馆。

二、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Washington Dulles International Airport)得名于美国国务卿约翰•大众特•杜勒斯,主要服务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和巴尔的摩。

北京皇城建筑特点

北京皇城建筑特点

北京皇城建筑特点一、北京故宫简介: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

它坐落于北京市中心,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明代皇帝朱棣,以南京宫殿为蓝本,从大江南北征调能工巧匠和役使百万夫役,历经14年(公元1407—1420年)时间建成的。

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面积72万多平方米。

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4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

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

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

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

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但被废帝博仪仍居住在故宫后半部分。

1912年将外朝辟为“古物陈列所”。

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部将鹿钟麟把博仪驱逐出宫。

1925年10月10日成立故宫博物院。

1948年将古物陈列所并入故宫博物院。

1949年以后,政府对这座古代建筑和文物进行了大规模修整,并整理展出大批文物,使其成为一座举世闻名的古文化艺术博物院。

并在西华门内成立第一档案馆,专门从事整理政府和宫廷档案。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故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故宫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故宫建筑群体布局特点: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

“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

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

故宫的布局装饰特点

故宫的布局装饰特点

故宫的布局装饰特点故宫作为中国古代皇宫的代表,其布局和装饰特点可谓独具一格。

下面将从整体布局和建筑结构、宫殿和大殿的布局、庭院的布局和园林景观等方面来介绍故宫的布局装饰特点。

一、整体布局和建筑结构:1.故宫整体按南北轴线布置,沿中轴线分为外朝和内廷两个部分。

外朝是以太和门、午门和三大殿为核心的政治、仪式和祭祀中心,内廷是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殿等各宫殿为主的皇帝生活和行政办公区。

2.故宫建筑均采用传统的穿斗式木结构,以黄色琉璃瓦覆盖屋顶,明黄色作为主要的建筑颜色。

3.故宫建筑分为前殿和后宫,体现了尊卑分明的宫廷等级制度。

二、宫殿和大殿的布局:1.故宫的宫殿建筑布局严谨,按照个人身份和用途的不同进行了层次划分。

各宫殿之间呈现出南北错落、前后相连的布局形式,构成了独特的宫殿景观。

2.宫殿内部多为多座楼阁相连的布局形式,设有前殿、中殿和后殿。

前殿主要用于行礼和举行重要仪式,中殿是皇帝居住和接见官员的地方,后殿多为后宫妃子居住之地。

3.宫殿的外立面装饰极为华丽,采用了大量的雕刻、彩绘、琉璃瓦、金箔等装饰材料,突出了皇家的尊贵和辉煌。

三、庭院的布局:1.故宫的庭院布局注重景观的平衡和对称,以及空间的层次感和景深感。

庭院之间通过走廊相连,形成了错落有致的景观线路。

2.故宫的庭院多采用假山、池塘、花草树木等元素作为装饰,注重自然景观的营造,使得宫殿和庭院相融合,打造出宜人的环境氛围。

3.庭院的墙壁和地面装饰采用了瓷砖、壁画、卷草纹样等传统装饰技法,增强了庭院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四、园林景观:1.故宫的园林景观主要包括皇家花园、后海、景山等部分。

园林景观以山水园林为主,注重自然山水之美的呈现。

2.园林中的建筑多为亭台楼阁、假山水池、回廊长廊等,形成了亭台轩榭、水面广场和回转曲折的楼梯走廊等独特景观。

3.园林的植物布置以花草树木为主,注重四季景色的变化和花卉的繁花似锦。

同时,园林中也种植了一些珍稀植物,以供皇帝和贵妃赏玩。

12 故宫博物院 课件(共32张PPT)

12 故宫博物院 课件(共32张PPT)

3
4
位置
5
6
7 8
大小 特色
作用
一、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环绕
缭绕
围绕
1.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有汉白玉栏杆( 围绕 )着, 栏杆上面刻着龙凤流云。
2.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 ( 缭绕 )。
3.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 环绕 )着六颗 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体裁介绍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举例子、作引用、作比较、列 数字、分类别、打比方、摹状貌、 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做假设、 引资料等。
体裁介绍 《故宫博物院》是一篇说明文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
1.内容的严密性。


2.说明的条理性。

3.语言的准确性。
总体把握:
按照“总—分—总”顺序,把“材料一”划分为三部分。
反义词
完整—— 残缺 精美—— 粗劣 统一—— 分裂 集中—— 分散 笔直—— 弯曲 矫健—— 蹒跚 明显—— 模糊 拥挤—— 宽松
近义词
宏大—— 宏伟 精美—— 精致 矫健—— 强健 壮丽—— 壮观 绚丽—— 瑰丽 庄严—— 庄重 和谐—— 融洽 矗立—— 屹立 井然有序—— 井井有条
举例展示
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 的紫禁城木结构宫殿建筑群。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新知讲解
下面提供了两个任务,和同学交流:你会怎样 依据不同的任务阅读下面的材料?
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故宫历史简介构造

故宫历史简介构造

北京故宫历史简介构造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市中心的故宫城区,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

下面是一份详细的《北京故宫历史简介构造》:一、建造背景:1.故宫的建造始于明朝永乐年间(1406年),当时的明成祖朱棣决定修建一座宏伟的皇宫作为自己的居住和办公场所。

选择故宫的选址是经过仔细考虑的,既考虑了风水的影响,也考虑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风水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项重要原则,认为环境的地理和自然特征对人类的生活和运势有着影响。

因此,在选择故宫的位置时,明成祖朱棣亲自参与了选址的过程。

他聘请了众多风水专家进行勘察和研究,最终选定了现在的故宫所在地。

3.故宫选址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地理位置。

故宫位于北京城中轴线的北端,与天安门广场相连。

中轴线是中国古代皇城和都城布局的重要原则,通常沿着南北方向,将皇宫和城市的重要建筑物连接在一条直线上。

这条中轴线象征着皇权和国家的中心,而故宫作为皇宫的核心,被放置在这一重要位置上,彰显了皇权的威严和地位的重要性。

小结:故宫的选址既考虑了风水的影响,又基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这个选址决策的结果是故宫成为了一座庄严而宏伟的皇宫,承载着中国古代皇权的象征和历史的记忆。

二、建筑规模:故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杰作,它的建筑规模庞大而壮观。

故宫总占地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

这使得故宫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

故宫的建筑构造非常精细,分为正殿、内廷、外廷和宫墙四个主要部分。

1.正殿:正殿是故宫的核心部分,包括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

这些殿宇是举行重要仪式和朝会的场所,也是展示皇权威严的象征。

太和殿是其中最大的殿宇,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如册封皇后、颁布重要诏令等。

2.内廷:内廷是皇帝及其家族居住的地方。

它包括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等。

这些宫殿为皇帝提供了居住和办公的场所,同时也是皇后、妃嫔和皇子公主的居住地。

内廷的建筑布局精密而严谨,每个宫殿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用途。

故宫设计总结

故宫设计总结

故宫设计总结引言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杰作,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之一。

它是明、清两代中国帝王的宫廷之所,在它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本文将对故宫的设计进行总结,从布局、色彩和细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后世建筑设计的影响。

一、布局设计故宫的布局设计可谓精美独特,具有严谨的对称结构。

### 1. 整体布局故宫按照中轴线对称布局,分为外朝和内廷两个部分。

外朝包含了三大殿和太和殿,是帝王举行重大仪式的场所。

内廷则是帝王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其中包括乾清宫、交泰殿等建筑。

整体布局呈现出庄重、庄严的氛围。

2. 大院与小院的结合故宫的建筑空间被精巧地划分为大院和小院,大院内放置主要的宫殿建筑,而小院则作为连接和过渡的角落。

这种大院与小院的结合形成了层次感,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和深度感。

3. 四合院的布局在故宫内部,可以看到大量的四合院,即由四条院墙围合起来的建筑群。

四合院的布局使得建筑之间形成了四个庭院,这种布局形式保护了隐私,同时也提供了一定的采光和通风条件。

二、色彩设计故宫的色彩设计讲究色彩的搭配和应用。

### 1. 黄色与红色的应用黄色和红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色,它们在故宫的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黄色被用于大屋顶的琉璃瓦,代表着皇室的尊贵和权力。

红色被用于建筑物的门窗、檐口等部位,寓意着喜庆和繁荣。

2. 颜色的对比故宫的色彩设计注重对比。

红色和黑色是故宫色彩对比的典型代表,红色代表着喜庆,而黑色则代表着权力和威严。

这种对比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美感,给人以震撼和庄重的感受。

3. 色彩的渲染故宫的建筑物表面经过精心渲染,使用了多种色彩。

这些色彩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不同的光影效果,使得故宫的建筑物更加生动和立体。

三、细节设计故宫的细节设计精致而独特,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工艺的高超水准。

### 1. 大门的设计故宫的大门又称为午门,是故宫的正门。

大门采用了石雕、木雕和铁艺等多种材料的组合,雕刻精细,形式多样。

故宫特点简单的概括

故宫特点简单的概括

故宫特点简单的概括:1. 背景介绍故宫始建于1406年。

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有24位皇帝相继在此登基执政。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城墙高10米,四面各开一门,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

整体建筑金碧辉煌,其空间布局和外观形制,均较为雄伟、堂皇、庄严、和谐,是中国古建筑中无与伦比的杰作。

2. 整体布局故宫采用了中国古代建筑传统的院落式群组布局,强调网格、中心、对称的设计。

根据朝政活动、日常起居的需要,故宫分为南北两部分,形成了宫殿建筑外朝、内廷的布局。

外朝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以及朝廷处理政务的地方。

主要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并涵盖周围廊庑、门、阁、楼等合成的庭院。

三大殿区的东边设文华殿,西设武英殿,横向排列。

内廷区域主要是以皇帝、皇后居住的乾清、坤宁宫,妃嫔居住的东西六宫,皇子居住的乾东、西五所,皇太后居住的慈宁宫、寿康宫、寿安宫,太上皇居住的宁寿宫而形成的多座院落的组合。

另有花园、戏台、藏书楼等文化娱乐、宗教活动等设施。

内廷建筑布局严谨、封闭,建筑形式多样,装饰华丽,体现了皇家建筑的豪华、规整的特点。

3. 建筑形式故宫的建筑形大致可以分为7类,分别是殿、宫、堂、阁、斋、轩、馆、亭。

殿是故宫内等级最高的建筑,一般用作皇帝居住和朝会,也可用作供奉神佛,如太和殿、钦安殿等。

宫与殿在建筑形式上无明显区别,区别主要在功能上。

所谓“国事曰殿,家事曰宫”。

堂是处理政事的房屋,也可用来供奉佛像。

阁是类似楼房的多层建筑。

可用来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

如:体仁阁、文渊阁。

斋是指书斋或学舍,但可用来供奉佛像,故宫的斋形式有:淑芳斋、倦勤斋等。

轩是指书房或敞厅类的建筑,多用于园林建筑。

馆是指供游览眺望、起居、宴饮之用的房屋,有的也作为佛堂使用。

亭通常是用作休息、乘凉或观景。

故宫内的亭主要出现在花园中,如御花园中的御景亭,千秋亭,乾隆花园中的碧螺亭等。

故宫建筑设计思想

故宫建筑设计思想

故宫建筑设计思想故宫在明朝初建,是参照南京宫殿的规制,主要建筑基本上是附会《周礼•考工记》所载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布局原则建造的。

紫禁城前部东侧(左面)是皇帝祭祀祖宗的太庙(现为劳动人民文化宫);西侧(右面)是祭祀土神、谷神的社稷坛(现为中山公园);前面有朝臣办事的处所;后面有交易市场。

景山矗立在紫禁城北,犹如天然屏障。

紫禁城西部为皇家园林,东部是南内和诸多为宫廷服务的衙署。

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8千多间,多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并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

这些宫殿沿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严格对称布置。

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

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体现了帝王权力的设计思想。

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简称前三殿,后三宫:乾清门是内廷的正门,乾清门内中轴线上是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简称后三宫。

2、故宫建筑群体布局特点:故宫在利用建筑群烘托皇帝的崇高与神圣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主要是在1.6公里的轴线上,用连续、对称的封闭空间,逐步展开的建筑序列来衬托出三大殿的庄严崇高与宏伟。

在建筑的整体中突出重点——太和殿。

故宫的建筑群由南向北延伸,随着空间和形体的变化,在太和殿形成高潮,从总的布局看,深、宽、高都集中在太和殿。

故宫建筑在形体、空间、色彩等方面采用了一系列的对比手法,造成了一种多样的统一。

(1)大与小的对比:在宏伟的天安门城楼下,巧妙地安置了两间火柴盒子似的小屋,这小屋除了它特有用处外,在艺术上起到对天安门的烘云托月作用。

(2)高与低的对比:为烘托太和殿的崇高,周围采用了低矮连续的回廊。

(3)宽与窄的对比:这是一种欲放先收的手法。

从正阳门到太和殿所形成的狭长空间与太和殿前广阔的空间形成强烈的对比。

(4)明与暗的对比:故宫在色彩上给人的强烈印象是金碧辉煌。

金黄色的琉璃瓦与青绿色为基调的檐饰相对比,在蓝天、白云辉映下显得非常辉煌。

北京建筑分析

北京建筑分析

TOP1 故宫一:故宫介绍:北京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宫城,现通称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是以明南京宫殿为蓝本。

现有建筑多经清朝重建,增建,总体布局仍保持明代的基本格局。

紫禁城位处北京内城中心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72万平方米,城墙搞10米,四周环绕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每面辟一门,南面正门为午门,北面正门为神武门,东西两侧为东华门和西华门。

紫禁城建筑大体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区。

外廷在前部,以居于主轴的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主体,东西两侧对称地布置文华殿,武英殿两组建筑,作为三大殿的左辅右弼。

内廷在后部,是皇帝极其家族居住的“寝”,分为”中“,“东”,“西”三路。

中路由主轴线布置正宫,依次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通称“后三宫”。

其后为御花园。

东西两路对称地布置东六宫,西六宫作为嫔妃处所。

东西六宫的后部,对称地安排乾东五所和乾下五所10组三进院,原规划用作皇子居所。

东六宫前建奉先殿,斋宫,西六宫前方建养心殿。

西路以西,建有慈宁宫,寿安宫,寿康宫和慈宁宫花园,建福宫花园,英华殿佛堂等,这些建筑构成了内廷的外西路。

东路以东,在乾隆年间扩建了一组宁寿宫,作为乾隆归政后的太上皇宫。

这组建筑由宫墙维和成完整的独立组群,它的布局仿造前朝,内廷模式,分为前后两部。

前部以皇极殿,宁寿宫为主体,前方有九龙壁,皇极门,宁寿宫铺垫。

后部也像内廷那样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设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等供起居的殿屋;中屋设畅观阁戏楼,庆寿堂四进院和景福宫;西路是宁寿宫花园,俗称乾隆花园。

这组相对独立的“宫中宫”,构成了内廷的外东路。

在它的南面还安排了三组并列的三进院,是供皇子居住的南三所。

除这些主要殿屋外,紫禁城内还散布着一系列值房,朝房,库房,膳房等等辅助性建筑,共同组成这座规模宏大,功能齐全,布局井然的宫城。

二:故宫的奇妙构思在设计艺匠上,紫禁城突出地创造了一条贯穿南北的纵深主轴。

这条主轴线与都城北京的主轴线重合在一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