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年度李凭箜篌引公开课ppt课件
![2024年度李凭箜篌引公开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f321836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97.png)
02
03
唐代音乐繁荣
唐朝是历史上著名的音乐 盛世,音乐文化达到了巅 峰,成为当时社会的重要 组成部分。
2024/2/3
音乐机构与制度
唐朝设立了专门的音乐机 构,如太常寺、教坊等, 制定了严格的音乐制度, 推动了音乐的发展。
音乐交流与融合
唐朝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 流,吸收了外来音乐的元 素,丰富了本土音乐的内 涵。
唐代音乐的代表作品
唐代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如《秦王破阵乐》、《霓裳 羽衣曲》等。
16
李凭在唐代音乐史中的地位
1 2
李凭的生平简介
李凭是唐代著名的箜篌演奏家,被誉为“箜篌圣 手”。
李凭的音乐成就
李凭的箜篌演奏技艺高超,创作了多首箜篌独奏 曲,对唐代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
李凭在唐代音乐史中的地位
李凭是唐代音乐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音乐 作品和演奏技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4/2/3
17
唐代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01
唐代音乐文化的传承
唐代音乐文化通过宫廷音乐机构、音乐教育等途径得以传承,同时也通
过民间艺人的口传心授代音乐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吸收了外来音乐的元素,形成
2024/2/3
李凭箜篌引在文学史上的 地位与影响
诗歌的意象分析与艺术特 色
诗歌鉴赏方法与技巧
24
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
对诗歌鉴赏能力的自我 评估
对自身学习态度和方法 的反思
01
2024/2/3
02
03
04
在课程学习中的收获与 不足
针对不足之处的改进计 划
25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对李凭箜篌引的深入研究方 向
《李凭箜篌引》优秀公开课一等奖(共21张PPT)
![《李凭箜篌引》优秀公开课一等奖(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890804f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46.png)
①正面比喻写琴声: 纤柔甜润如热恋中青年男女的娓娓私语。
高亢昂扬如英勇的战士奔赴杀敌的战场。 轻盈飘逸如蓝天上的白云微风中的柳絮。
热闹喧嚣得像一群鸟儿栖集在一棵树上。
群音中一声独起像一只凤凰在引颈领唱。 愈转愈高的孤凤长鸣就像攀岩已到绝顶。
瞬间的急速下降如同悬崖撒手直落深谷。
②侧面渲染写感受:
自己空长了两只不懂得音乐的耳朵。 一窍不通竟也被音乐激动得坐立不安。
李凭箜篌引
李贺
走近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 ,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 诗人。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 无法应试进举。一生抑郁,27 岁病逝,他的作品继承前代积 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象, 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 —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 自己独特的风格,被称为“诗 鬼”。
析题:李凭箜篌引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写什么?
音乐的变化:
清脆(激昂)——和缓(凄厉哀郁) —— 惨淡——清丽(欢快)——清冷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写什么?
弹奏箜篌的艺术效果。
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 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 奇瑰丽的境界。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侧面描写,表现音乐终 结后,听众却沉浸在音乐所 带来的情绪中久久不能脱出 。
行者见罗敷, 陌 下担捋髭须。 上
少年见罗敷, 桑
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
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
1. 侧面描写。通过音乐效果衬托弹奏箜篌的技艺 高超;
17185_李凭箜篌引公开课一等奖ppt课件
![17185_李凭箜篌引公开课一等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dbd3ce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07.png)
双手的协调配合是演奏好箜篌 的关键,同时要注重音乐表现
力的培养。
10
03
李凭箜篌引的赏析与解读
2024/1/25
11
诗词背景及作者简介
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代表作之一
反映了唐代音乐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李贺的生平简介及创作背景
2024/1/25
12
诗词内容与意境分析
描绘箜篌演奏的生动场景
抒发诗人内心的激情与感伤
2024/1/25
9
箜篌的演奏技巧与方法
演奏姿势与基本手型
正确的演奏姿势和基本手型是 掌握箜篌演奏技巧的基础。
2024/1/25
右手弹弦方法
右手弹弦是箜篌演奏的主要技 巧之一,需要掌握正确的角度 、力度和速度。
左手按弦与滑音技巧
左手按弦和滑音是表现箜篌音 乐韵味的重要手段,需要勤加 练习。
双手配合与音乐表现
演奏风格
介绍不同流派的箜篌演奏风格, 如古典、民谣、现代等,并示范
各自的演奏特点。
个性展现
鼓励学员在掌握基本演奏技巧的 基础上,发挥个人特长和创意, 形成独特的演奏风格。同时提供 展示平台,让学员有机会展示自
己的才华和成果。
2024/1/25
18
05
公开课现场互动环节
2024/1/25
19
学生现场提问与解答
构造独特、富有想象力的意境
2024/1/25
13
诗词风格及艺术特色
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体现了李贺独特的诗歌风格和艺术魅力
2024/1/25
14
04
箜篌演奏实践指导
2024/1/25
15
基本指法练习与技巧
力的培养。
10
03
李凭箜篌引的赏析与解读
2024/1/25
11
诗词背景及作者简介
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代表作之一
反映了唐代音乐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李贺的生平简介及创作背景
2024/1/25
12
诗词内容与意境分析
描绘箜篌演奏的生动场景
抒发诗人内心的激情与感伤
2024/1/25
9
箜篌的演奏技巧与方法
演奏姿势与基本手型
正确的演奏姿势和基本手型是 掌握箜篌演奏技巧的基础。
2024/1/25
右手弹弦方法
右手弹弦是箜篌演奏的主要技 巧之一,需要掌握正确的角度 、力度和速度。
左手按弦与滑音技巧
左手按弦和滑音是表现箜篌音 乐韵味的重要手段,需要勤加 练习。
双手配合与音乐表现
演奏风格
介绍不同流派的箜篌演奏风格, 如古典、民谣、现代等,并示范
各自的演奏特点。
个性展现
鼓励学员在掌握基本演奏技巧的 基础上,发挥个人特长和创意, 形成独特的演奏风格。同时提供 展示平台,让学员有机会展示自
己的才华和成果。
2024/1/25
18
05
公开课现场互动环节
2024/1/25
19
学生现场提问与解答
构造独特、富有想象力的意境
2024/1/25
13
诗词风格及艺术特色
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体现了李贺独特的诗歌风格和艺术魅力
2024/1/25
14
04
箜篌演奏实践指导
2024/1/25
15
基本指法练习与技巧
《李凭箜篌引》优秀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李凭箜篌引》优秀公开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b6a3feb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50.png)
在演奏技巧方面,部分学生还需加强 练习,提高熟练度和准确性。
下一步学习计划和推荐资源
下一阶段将学习更多箜篌曲目,包括不同风格和难度的作品,以提高学生的演奏水 平。
推荐学生观看相关音乐会或演出视频,感受现场氛围和演奏家的风采。
提供一些优质的在线学习资源,如教学视频、乐谱库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 知识视野。
回顾课程内容,强调 诗歌的文化价值和审 美意义,鼓励学生多 读多写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Chapter
原文朗读及注释解读
原文朗读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注意字音 、节奏和韵律。
注释解读
详细解释诗中难懂的字词、典故 和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意象描绘与情感表达
意象描绘
分析诗中出现的意象,如“吴丝蜀桐”、“女娲炼 石”、“梦入神山”等,引导学生想象和感受诗中 的画面和氛围。
《李凭箜篌引》优秀公开课一等奖 课件
目录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箜篌演奏技巧探讨 • 相关文化知识拓展 • 学生参与与互动环节 • 课程总结与回顾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Chapter
《李凭箜篌引》背景及作者简介
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生平及代表作品 《李凭箜篌引》创作背景及历史地位 诗歌内容与艺术特色分析
对战争的反思。
《梦天》
这是一首充满奇幻色彩的诗歌, 通过描绘梦境中的景象和人物, 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超越和
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唐代其他著名诗人介绍
李白
唐代著名诗人之一,被誉 为“诗仙”,其诗歌风格 豪放、奔放,充满了对自 由、个性和自然的追求。
杜甫
唐代著名诗人之一,被誉 为“诗圣”,其诗歌风格 沉郁、深刻,关注社会现 实和人民疾苦。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ef58e6a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23.png)
音乐之美
音乐与情感
诗歌中音乐与情感相互交织,通过音 乐表达了诗人的喜怒哀乐,使读者在 感受音乐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 人的内心世界。
诗人通过描绘音乐的旋律、节奏和音 色,展现了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使 读者感受到音乐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艺术手法
艺术手法概述
李凭箜篌引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如比喻、拟人、象征等,使诗
未来发展方向
完善课程体系
未来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加入 更多经典文学作品和音乐作品的赏析。
引入多媒体资源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音频等,丰富课程内 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互动与实践
增加课堂互动和实践环节,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 到课程中,提高学习效果。
个人感悟与思考
文学与音乐的交融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目 录
• 课程介绍 • 李凭箜篌引的诗歌赏析 • 音乐与文学的交融 • 李凭箜篌引的演奏技巧 • 课程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01
02
03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
本课程以唐代诗人李贺的 《李凭箜篌引》为切入点 ,探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 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色。
乐的情感传递给读者。
喜悦之情
诗歌中表达了音乐的喜悦之情, 使读者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和 愉悦,激发读者内心的美好情感
。
悲伤之情
诗人也通过音乐表达了悲伤之情 ,使读者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哀愁 和感伤,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和
思考。
03
音乐与文学的交融
音乐与诗歌的关系
音乐与诗歌同为艺术表现形式, 具有共通的美学特征和情感表达
05
《李凭箜篌引》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李凭箜篌引》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e4d57a5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96.png)
效果:给人以无尽旳想象天地,从而收到强烈旳艺 术效果。
比较鉴赏
回忆白居易旳《琵琶行》和《李凭箜 篌引》,比较它们在音乐描写时所用旳 不同技法,说说它们各自旳艺术风格。
让我们回忆《琵琶行》中以声喻 声旳形象化描写——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进 铁骑突出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
小组合作
这场演奏会除了诗人外还有哪些 “听众”?他们听了箜篌曲之后有什 么反应?写他们反应目旳是什么?这 里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来体现音乐?
写音乐旳常见手法
环境渲染法、动作描绘法、 以声摹声法、以形喻声法、 联想典故法、议论抒情法、 听者反应法
天空流云为之停步聆听, 湘妃素女为之愁啼哀思, 至上紫皇为之扣动心弦, 补天女娲为之忘乎所以, 山中神妪为之折服讨教, 老鱼瘦蛟为之翻跃起舞, 伐树吴刚为之彻夜不眠, 月宫玉兔为之如醉如痴。
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到达了极高 旳水平。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
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旳《琵琶 行》、韩愈旳《听颖师弹琴》相提并 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见方 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回忆目的
1.因声求气,有感 情地朗诵诗歌。 2.经过诵读、探究, 进一步赏析诗旳内 容和侧面烘托旳艺 术手法。 3.比较《琵琶行》 《李凭箜篌引》在 描摹音乐上旳异同。
演奏者:李凭 乐器:箜篌 时间:高秋 地点:中国(国 都长安)
意象特点
静物动容: 玉碎凰叫 荷泣兰笑 空山凝云 石破天惊
动物共鸣: 老鱼跳波 瘦蛟起舞 露湿寒兔
感天动地: 国都冷光 倾倒皇上 江娥啼竹 素女愁容
哀伤、凄吴冷质旳不意眠境
2024年李凭箜篌引ppt课件完整版
![2024年李凭箜篌引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f330bf5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36.png)
箜篌的构造和演奏技巧
由共鸣箱、颈项、琴弦等部分组成, 演奏时需用双手弹奏,技巧丰富。
李凭及其箜篌作品
李凭简介
01
唐代著名箜篌演奏家,被誉为“箜篌圣手”,其演奏技艺达到
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李凭的箜篌作品
02
创作了《李凭箜篌引》等多首脍炙人口的箜篌独奏曲,流传至
今。
李凭箜篌作品的艺术特色
03
以高超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情感表现,展现了箜篌的独特魅力
按音技巧
箜篌的按音技巧包括滑音 、颤音等,通过不同的按 弦方式产生丰富的音色变 化。
泛音技巧
箜篌的泛音技巧是利用琴 体共鸣产生的特殊音色, 演奏者需掌握泛音的准确 位置和弹奏方法。
演奏表现分析
情感表达
箜篌演奏中,情感表达至 关重要。演奏者需深入理 解乐曲内涵,通过音色、 力度等变化传递情感。
气息控制
通过介绍李凭箜篌等民族乐器及其音乐特点 ,引导青少年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推广民族音乐知识
向青少年普及民族音乐的历史、文化、演奏技巧等 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深入了解民族音乐。
提供民族音乐实践机会
组织青少年参加民族音乐会、音乐节等活动 ,让他们亲身感受民族音乐的氛围,培养对 民族音乐的热爱。
提高青少年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引导青少年欣赏民族音乐之美
通过欣赏李凭箜篌等民族乐器的演奏,让青少年感受音乐中的旋律 、节奏、和声等美学元素,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鼓励青少年创作民族音乐
为青少年提供创作平台和资源,鼓励他们尝试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 音乐作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拓展青少年的艺术视野
引导青少年关注世界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了解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 和内涵,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2024年度-《李凭箜篌引》公开课教学PPT课件
![2024年度-《李凭箜篌引》公开课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a179989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b9.png)
24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法
欣赏诗歌语言美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品味诗歌意境美
通过想象和联想,让学生品味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人所营造的 艺术境界。
比较阅读
将《李凭箜篌引》与其他同类题材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 体会不同诗人的审美风格和艺术特色。
跨文化理解
诗歌作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可以跨越国界和民族,通过对不同 文化背景下诗歌的解读和比较,可以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艺术交流
诗歌和音乐都是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艺术交流可以促进不同文 化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共同发展。
21
05 诗歌教学方法分 享 22
激发学生兴趣策略
通感手法
讲解通感手法的概念及其在诗中的运用,如用视觉形象来描绘 听觉感受,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10
意境营造与审美体验
意境营造
分析诗歌如何通过语言、意象、情感 等元素营造出独特的意境,使读者产 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审美体验
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欣赏诗歌的美, 体会诗歌所带来的愉悦和感动,培养 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音乐史价值 箜篌作为古代乐器,其音乐史价值不言而喻,通 过对箜篌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音乐的发展和演 变。
社会历史价值 诗歌作为社会历史的产物,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 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价值。
20
跨文化交流意义
文化传承
通过对《李凭箜篌引》的解读和传播,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李凭箜篌引》不仅被选入多种文学 选本和教材,还被改编为多种艺术形 式,如音乐、舞蹈等,进一步扩大了 其社会影响力和艺术价值。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一等奖PPT优秀课件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一等奖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862755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eb.png)
唐代音乐的代表作品包括《霓裳羽衣 曲》、《秦王破阵乐》等,这些作品 不仅在唐朝广为流传,也对后世的音 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箜篌历史及演奏技巧简介
箜篌的起源和发展
箜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 ,起源于汉代,经过魏晋南北朝 时期的发展,到唐代时已经成为 一种重要的宫廷乐器。
箜篌的演奏技巧
箜篌的演奏技巧包括弹拨、轮指 、扫弦等,需要演奏者具备高超 的技艺和丰富的表现力。同时, 箜篌的音色悠扬宛转,可以抒发 演奏者内心的情感。
文本主题思想探讨
03
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
对技艺的精湛与传承
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通过描写李凭箜篌演奏的场景和效果,表 达了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音 乐艺术的赞美。
通过描绘李凭的高超技艺和神仙婆婆的感 动,体现了作者对技艺精湛的钦佩和对技 艺传承的重视。
文本中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 表达,展现了作者对美的向往和追求,以 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赞美。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讨论、示范、练习等多种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 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等教学 资源,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意境 和情感。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本结构及写作特点
01
结构清晰
开篇引入,接着描写音乐,最 后表达感受,结构紧凑,层次
箜篌在唐代音乐中的 地位
在唐代音乐中,箜篌是一种重要 的独奏乐器,也常用于宫廷乐队 和民间音乐表演中。唐代诗人李 贺的《李凭箜篌引》一诗中,就 生动地描绘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 超技艺和动人场景。
其他相关文化知识点补充
要点一
《李凭箜篌引》全市一等奖教学课件-2024鲜版
![《李凭箜篌引》全市一等奖教学课件-2024鲜版](https://img.taocdn.com/s3/m/78e8d7e1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8b.png)
22
06
教学反思与改进建议
2024/3/27
23
总结本次课程教学效果及存在问题
教学效果
2024/3/27
学生对《李凭箜篌引》的背景、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 解。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讲解、讨论、示范等)的运用,学生的鉴赏能力 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24
总结本次课程教学效果及存在问题
•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高,积极思考和发言。
在讲解过程中,穿插介绍相关的历史、文化等背 景知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2024/3/27
27
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01
02
03
04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24/3/27
采用更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 如故事讲解、角色扮演等,吸
引学生的注意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 问,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
主题思想
阐述诗歌通过描绘李凭箜篌演奏的高 超技艺和美妙音乐,表达了作者对音 乐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追求。
2024/3/27
9
艺术手法鉴赏:比喻、拟人等
比喻手法
分析诗中运用的比喻手法,如“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 雨”等,通过生动的比喻形象地
表现出箜篌演奏的震撼力。
2024/3/27
拟人手法
探讨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如“梦 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等,通过拟人化描写赋予音乐以生 命和活力。
29
不断完善和优化课程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实践教学 Nhomakorabea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 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 学等,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06
教学反思与改进建议
2024/3/27
23
总结本次课程教学效果及存在问题
教学效果
2024/3/27
学生对《李凭箜篌引》的背景、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 解。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讲解、讨论、示范等)的运用,学生的鉴赏能力 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24
总结本次课程教学效果及存在问题
•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高,积极思考和发言。
在讲解过程中,穿插介绍相关的历史、文化等背 景知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2024/3/27
27
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01
02
03
04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24/3/27
采用更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 如故事讲解、角色扮演等,吸
引学生的注意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 问,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
主题思想
阐述诗歌通过描绘李凭箜篌演奏的高 超技艺和美妙音乐,表达了作者对音 乐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追求。
2024/3/27
9
艺术手法鉴赏:比喻、拟人等
比喻手法
分析诗中运用的比喻手法,如“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 雨”等,通过生动的比喻形象地
表现出箜篌演奏的震撼力。
2024/3/27
拟人手法
探讨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如“梦 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等,通过拟人化描写赋予音乐以生 命和活力。
29
不断完善和优化课程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实践教学 Nhomakorabea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 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 学等,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一等奖课件-2024鲜版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一等奖课件-2024鲜版](https://img.taocdn.com/s3/m/6113f441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7f.png)
小组内部成员之间互相协作,共同解决演奏中遇到的问 题。
20
小组内互相评价、讨论和改进
01
小组内部成员之间互相评价 彼此的演奏,提出改进意见
。
2024/3/28
02
针对演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 讨论,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03
根据小组成员的意见和建议 ,对演奏进行改进和完善。
21
优秀小组展示及点评环节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 表,向全班展示本小 组的演奏成果。
箜篌的构造与演奏技巧
详细讲解了箜篌的构造、各部分的功能以及演奏时的基本技巧和注 意事项。
李凭箜篌引的赏析与演奏
通过赏析李凭的箜篌引,深入了解了箜篌的音乐特色和表现力,并 学习了如何演奏该曲目。
24
对未来学习方向提出建议和期望
2024/3/28
深入学习箜篌演奏技巧
建议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箜篌的演奏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奏水 平。
指法与音色结合
演示如何将指法与音色控制相结合 ,表现出箜篌独特的音乐魅力。
16
气息运用与情感表达
气息控制技巧
指导学生如何调整呼吸,掌握正 确的吸气、呼气方法,以及在演 奏中如何运用气息来控制音乐的
起伏和变化。
情感表达方法
通过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 音乐中的情感内涵,引导他们运 用气息和演奏技巧来表达音乐的
2024/3/28
唐代音乐背景
李凭箜篌引作为唐代音乐作品,反映了唐代音乐的繁荣与多样性。唐代是中国古代音乐史 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各种乐器和乐曲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李凭及其创作
李凭是唐代的著名箜篌演奏家,他的音乐作品以深情、细腻著称。李凭箜篌引是他的代表 作之一,通过箜篌的独特音色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20
小组内互相评价、讨论和改进
01
小组内部成员之间互相评价 彼此的演奏,提出改进意见
。
2024/3/28
02
针对演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 讨论,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03
根据小组成员的意见和建议 ,对演奏进行改进和完善。
21
优秀小组展示及点评环节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 表,向全班展示本小 组的演奏成果。
箜篌的构造与演奏技巧
详细讲解了箜篌的构造、各部分的功能以及演奏时的基本技巧和注 意事项。
李凭箜篌引的赏析与演奏
通过赏析李凭的箜篌引,深入了解了箜篌的音乐特色和表现力,并 学习了如何演奏该曲目。
24
对未来学习方向提出建议和期望
2024/3/28
深入学习箜篌演奏技巧
建议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箜篌的演奏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奏水 平。
指法与音色结合
演示如何将指法与音色控制相结合 ,表现出箜篌独特的音乐魅力。
16
气息运用与情感表达
气息控制技巧
指导学生如何调整呼吸,掌握正 确的吸气、呼气方法,以及在演 奏中如何运用气息来控制音乐的
起伏和变化。
情感表达方法
通过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 音乐中的情感内涵,引导他们运 用气息和演奏技巧来表达音乐的
2024/3/28
唐代音乐背景
李凭箜篌引作为唐代音乐作品,反映了唐代音乐的繁荣与多样性。唐代是中国古代音乐史 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各种乐器和乐曲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李凭及其创作
李凭是唐代的著名箜篌演奏家,他的音乐作品以深情、细腻著称。李凭箜篌引是他的代表 作之一,通过箜篌的独特音色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https://img.taocdn.com/s3/m/2a9f165e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84.png)
修辞技巧
分析诗中的修辞技巧,如对偶、排比、反复等。如“吴质不 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运用了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03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
古代音乐文化常识介绍
1 2
古代音乐的基本形式
了解古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律、音阶、调式 等,以及古代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如宫廷音乐 、民间音乐、文人音乐等。
通过对诗中景物、人物和情感的细致描绘,引导学生想象和感受诗歌所营造的 意境。如“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描绘了音乐的震撼力,使人联 想到天地为之动容的场景。
情感表达
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如诗人对李凭技艺的赞美、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对人生 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等。
艺术手法及修辞技巧运用
艺术手法
探讨诗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如“梦 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 ,形象地表现了音乐的魅力。
教学内容深度有待加强
部分学生对《李凭箜篌引》的理解仍停留在表面层次,对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艺术价值挖掘不够。未来可 以在教学内容上加以拓展和深化,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究诗歌的内涵。
未来努力方向和目标设定
提升教学技能
继续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技 能和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李凭箜篌引》的创作背景
探究《李凭箜篌引》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创作该诗的动 机、情境等,以及该诗在古代音乐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相关历史事件及人物
介绍与李凭和《李凭箜篌引》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 当时的音乐活动、文化交流等,以便更全面地理解该诗的 背景和意义。
文学鉴赏能力提升方法
深入阅读文本
通过仔细阅读《李凭箜篌引》的 文本内容,理解诗歌的意境、情 感和表达方式,把握诗人的创作
分析诗中的修辞技巧,如对偶、排比、反复等。如“吴质不 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运用了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03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
古代音乐文化常识介绍
1 2
古代音乐的基本形式
了解古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律、音阶、调式 等,以及古代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如宫廷音乐 、民间音乐、文人音乐等。
通过对诗中景物、人物和情感的细致描绘,引导学生想象和感受诗歌所营造的 意境。如“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描绘了音乐的震撼力,使人联 想到天地为之动容的场景。
情感表达
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如诗人对李凭技艺的赞美、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对人生 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等。
艺术手法及修辞技巧运用
艺术手法
探讨诗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如“梦 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 ,形象地表现了音乐的魅力。
教学内容深度有待加强
部分学生对《李凭箜篌引》的理解仍停留在表面层次,对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艺术价值挖掘不够。未来可 以在教学内容上加以拓展和深化,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究诗歌的内涵。
未来努力方向和目标设定
提升教学技能
继续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技 能和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李凭箜篌引》的创作背景
探究《李凭箜篌引》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创作该诗的动 机、情境等,以及该诗在古代音乐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相关历史事件及人物
介绍与李凭和《李凭箜篌引》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 当时的音乐活动、文化交流等,以便更全面地理解该诗的 背景和意义。
文学鉴赏能力提升方法
深入阅读文本
通过仔细阅读《李凭箜篌引》的 文本内容,理解诗歌的意境、情 感和表达方式,把握诗人的创作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一等奖 ppt课件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一等奖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441503d581b6bd97f19eae5.png)
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 反应,烘托出了罗敷的美貌,
效果: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天地,从而收到强烈的艺
术效果。
PPT课件
10
江娥啼竹素女愁
手法:侧面烘托,
分析说明:湘妃被音乐触动了愁怀
而泪洒斑竹、善于鼓瑟的素女为
之哀愁,通过这些听众的反应
烘托了箜篌声的凄美、哀愁,
效果: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
李贺
PPT课件
2
学习目标
1.因声求气,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通过诵读、探究,深入赏析诗的内 容和侧面烘托的艺术手法。
3.比较《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在 描摹音乐上的异同。
PPT课件
3
因
声 求 气
1.检查作业:正音,划分节奏, 标出韵脚,梳理字词。
,
吟
2.听视频示范朗读。
咏
诗
3. 译读诗歌,疏通文意。
奏技艺的高超。
段末也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
秋月白”来 点染当时凄清的环境气氛, 现 描写听者如梦初醒的意态, 实
从而侧面烘托出琵琶声的妙绝入神,给 主
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义
P但PT总课体件 上说侧面烘托的成分较少。
12
意象特点
静物动容: 玉碎凰叫 荷泣兰笑 空山凝云 石破天惊
动物共鸣: 老鱼跳波 瘦蛟起舞 露湿寒兔
侧面烘托
PPT课件
8
侧面烘托
侧面烘托,即通过对周围人 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 对象。
PPT课件
9
陌上桑(汉乐府)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效果: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天地,从而收到强烈的艺
术效果。
PPT课件
10
江娥啼竹素女愁
手法:侧面烘托,
分析说明:湘妃被音乐触动了愁怀
而泪洒斑竹、善于鼓瑟的素女为
之哀愁,通过这些听众的反应
烘托了箜篌声的凄美、哀愁,
效果: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
李贺
PPT课件
2
学习目标
1.因声求气,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通过诵读、探究,深入赏析诗的内 容和侧面烘托的艺术手法。
3.比较《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在 描摹音乐上的异同。
PPT课件
3
因
声 求 气
1.检查作业:正音,划分节奏, 标出韵脚,梳理字词。
,
吟
2.听视频示范朗读。
咏
诗
3. 译读诗歌,疏通文意。
奏技艺的高超。
段末也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
秋月白”来 点染当时凄清的环境气氛, 现 描写听者如梦初醒的意态, 实
从而侧面烘托出琵琶声的妙绝入神,给 主
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义
P但PT总课体件 上说侧面烘托的成分较少。
12
意象特点
静物动容: 玉碎凰叫 荷泣兰笑 空山凝云 石破天惊
动物共鸣: 老鱼跳波 瘦蛟起舞 露湿寒兔
侧面烘托
PPT课件
8
侧面烘托
侧面烘托,即通过对周围人 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 对象。
PPT课件
9
陌上桑(汉乐府)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互动要求: 第一步,提出个人见解; 第二步,达成共识; 第三步,小组呈现。
天空流云为之停步聆听, 湘妃素女为之愁啼哀思, 至上紫皇为之扣动心弦, 补天女娲为之忘乎所以, 山中神妪为之折服求教, 老鱼瘦蛟为之翻跃起舞, 伐树吴刚为之通宵不眠, 月宫玉兔为之如醉如痴。 通过这些“听众”的反应 烘托了箜篌曲调的不同凡响 和李凭弹奏技艺的高超。
李贺
学习目标
1.因声求气,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通过诵读、探究,深入赏析诗的内 容和侧面烘托的艺术手法。 3.比较《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在 描摹音乐上的异同。
因 声 求 气 , 吟 咏 诗 韵
1.检查作业:正音,划分节奏, 标出韵脚,梳理字词。 2.听视频示范朗读。 3. 译读诗歌,疏通文意。
琵 琶 行 白 居 易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瑟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
李凭箜篌引
意象特点
静物动容: 玉碎凰叫 空山凝云 动物共鸣: 老鱼跳波 露湿寒兔 感天动地: 国都冷光 江娥啼竹 吴质不眠 荷泣兰笑 石破天惊 瘦蛟起舞
倾倒皇上 素女愁容
哀伤、凄冷的意境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
知 人 论 世
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 有人说,根据杨巨源诗歌的记载,李凭的 乐曲应该以优美流畅为主,为什么在李贺的笔 下传达出的音乐效果却是哀伤、凄冷的呢?
知 人 论 世
年轻时很有诗名,但 因父讳而不得参加科举考 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 奉礼郎,不久辞官而卒, 年仅27岁。 “巨鼻宜山褐,庞眉 入苦吟” “病骨伤幽秦” “秋姿生白发” “惊霜落素丝”
知 人 论 世
他只好骑着一头瘦驴, 漫无目的地在山野间游荡, 苦苦寻觅着那份只属于自 己的独特诗情,并将呕心 沥血得到的诗句投入背囊, 孤独而苦涩。
江娥啼竹素女愁
手法:侧面烘托, 分析说明:湘妃被音乐触动了愁怀
而泪洒斑竹、善于鼓瑟的素女为 之哀愁,通过这些听众的反应 烘托了箜篌声的凄美、哀愁,
效果: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
力,进而有力地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 的高超技艺。
【描摹音乐的异同】
相同点
李凭 箜篌引
主 要 是 侧 面 烘 托 主 要 是 正 面 描 写
不同点
侧面烘托占绝大部分的篇幅。 通过浮云驻足、江娥啼哭、素女哀愁、 紫皇感动等这些“听众”的各种反应 烘托了箜篌曲调的不同凡响和李凭弹 奏技艺的高超。
浪 漫 主 义
琵琶行
都采用了 正面描写 和侧面烘托 的艺术手 法
段末也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 秋月白”来 点染当时凄清的环境气氛, 现 描写听者如梦初醒的意态, 实 从而侧面烘托出琵琶声的妙绝入神,给 主 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义 但总体上说侧面烘托的成分较少。
回顾目标
1.因声求气,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通过诵读、探究,深入赏析诗的内 容和侧面烘托的艺术手法。 3.比较《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在 描摹音乐上的异同。
谢谢大家!
侧面烘托
侧面烘托
侧面烘托,即通Leabharlann 对周围人 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 对象。
陌上桑(汉乐府)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手法: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分析说明: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 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 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 反应,烘托出了罗敷的美貌, 效果: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天地,从而收到强烈的艺 术效果。
诗 歌 主 旨
对《李凭箜篌引》主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 来衬托音乐本身,赞美了李凭的精湛技艺。 B.诗歌意象驳杂,诗人又通过“啼”“愁” “碎”“泣”“冷”“破”“湿”“寒”等 表示消极情感的语汇来渲染悲伤清冷的气氛。 C.诗歌想象奇特,形象鲜明,色彩瑰丽,艺 术感染力很强,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D. 诗歌主要是采用比喻的手法正面描写箜篌的声 音,突出了音乐强烈的动人心魄的艺术力量。
(D.主要是侧面烘托。)
链 接 高 考
1.阅读下面一首绝句,回答以下问题。(2014 年天津卷)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 (2分) 侧面烘托,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 水中有桃花的香味,诗歌没有直接描写桃花形 态,而是借涧水暗写桃花之香。
时间: 高秋 地点: 中国(国都)
演奏者: 李凭
小组合作
1.这场演奏会除了诗人外还有哪些 “听众”?他们听了箜篌曲之后有什 么反应?写他们反应目的是什么?这 里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音乐?
(可以选取你喜欢的一两个“听众”讨论)
2.请结合诗句,比较《琵琶行》和 《李凭箜篌引》在描摹音乐上的异同。
因 声 求 气 , 吟 咏 诗 韵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天空流云为之停步聆听, 湘妃素女为之愁啼哀思, 至上紫皇为之扣动心弦, 补天女娲为之忘乎所以, 山中神妪为之折服求教, 老鱼瘦蛟为之翻跃起舞, 伐树吴刚为之通宵不眠, 月宫玉兔为之如醉如痴。 通过这些“听众”的反应 烘托了箜篌曲调的不同凡响 和李凭弹奏技艺的高超。
李贺
学习目标
1.因声求气,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通过诵读、探究,深入赏析诗的内 容和侧面烘托的艺术手法。 3.比较《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在 描摹音乐上的异同。
因 声 求 气 , 吟 咏 诗 韵
1.检查作业:正音,划分节奏, 标出韵脚,梳理字词。 2.听视频示范朗读。 3. 译读诗歌,疏通文意。
琵 琶 行 白 居 易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瑟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
李凭箜篌引
意象特点
静物动容: 玉碎凰叫 空山凝云 动物共鸣: 老鱼跳波 露湿寒兔 感天动地: 国都冷光 江娥啼竹 吴质不眠 荷泣兰笑 石破天惊 瘦蛟起舞
倾倒皇上 素女愁容
哀伤、凄冷的意境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
知 人 论 世
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 有人说,根据杨巨源诗歌的记载,李凭的 乐曲应该以优美流畅为主,为什么在李贺的笔 下传达出的音乐效果却是哀伤、凄冷的呢?
知 人 论 世
年轻时很有诗名,但 因父讳而不得参加科举考 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 奉礼郎,不久辞官而卒, 年仅27岁。 “巨鼻宜山褐,庞眉 入苦吟” “病骨伤幽秦” “秋姿生白发” “惊霜落素丝”
知 人 论 世
他只好骑着一头瘦驴, 漫无目的地在山野间游荡, 苦苦寻觅着那份只属于自 己的独特诗情,并将呕心 沥血得到的诗句投入背囊, 孤独而苦涩。
江娥啼竹素女愁
手法:侧面烘托, 分析说明:湘妃被音乐触动了愁怀
而泪洒斑竹、善于鼓瑟的素女为 之哀愁,通过这些听众的反应 烘托了箜篌声的凄美、哀愁,
效果: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
力,进而有力地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 的高超技艺。
【描摹音乐的异同】
相同点
李凭 箜篌引
主 要 是 侧 面 烘 托 主 要 是 正 面 描 写
不同点
侧面烘托占绝大部分的篇幅。 通过浮云驻足、江娥啼哭、素女哀愁、 紫皇感动等这些“听众”的各种反应 烘托了箜篌曲调的不同凡响和李凭弹 奏技艺的高超。
浪 漫 主 义
琵琶行
都采用了 正面描写 和侧面烘托 的艺术手 法
段末也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 秋月白”来 点染当时凄清的环境气氛, 现 描写听者如梦初醒的意态, 实 从而侧面烘托出琵琶声的妙绝入神,给 主 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义 但总体上说侧面烘托的成分较少。
回顾目标
1.因声求气,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通过诵读、探究,深入赏析诗的内 容和侧面烘托的艺术手法。 3.比较《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在 描摹音乐上的异同。
谢谢大家!
侧面烘托
侧面烘托
侧面烘托,即通Leabharlann 对周围人 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 对象。
陌上桑(汉乐府)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手法: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分析说明: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 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 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 反应,烘托出了罗敷的美貌, 效果: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天地,从而收到强烈的艺 术效果。
诗 歌 主 旨
对《李凭箜篌引》主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 来衬托音乐本身,赞美了李凭的精湛技艺。 B.诗歌意象驳杂,诗人又通过“啼”“愁” “碎”“泣”“冷”“破”“湿”“寒”等 表示消极情感的语汇来渲染悲伤清冷的气氛。 C.诗歌想象奇特,形象鲜明,色彩瑰丽,艺 术感染力很强,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D. 诗歌主要是采用比喻的手法正面描写箜篌的声 音,突出了音乐强烈的动人心魄的艺术力量。
(D.主要是侧面烘托。)
链 接 高 考
1.阅读下面一首绝句,回答以下问题。(2014 年天津卷)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 (2分) 侧面烘托,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 水中有桃花的香味,诗歌没有直接描写桃花形 态,而是借涧水暗写桃花之香。
时间: 高秋 地点: 中国(国都)
演奏者: 李凭
小组合作
1.这场演奏会除了诗人外还有哪些 “听众”?他们听了箜篌曲之后有什 么反应?写他们反应目的是什么?这 里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音乐?
(可以选取你喜欢的一两个“听众”讨论)
2.请结合诗句,比较《琵琶行》和 《李凭箜篌引》在描摹音乐上的异同。
因 声 求 气 , 吟 咏 诗 韵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