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4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革教学方式,营造现代课堂”视频案例教学设计

5、质疑: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是诗人已经走了吗?

(三)读美

1、理解诗人心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一种什么心情?用诗中哪个字来概括?哪几句能看出他的喜?

交流。

2、理解诗人品质

诗人为什么喜欲狂?表现了他什么品质?

3、简介安史之乱。

4、简介路线。

5、再读,理解诗人心情。

谁能读出诗人的“喜欲狂”?

⑴个别读,评价。

⑵教师指导:诗人现在的情绪是极度兴奋的,我们应该振奋一些,激动一

些。

⑶个别读。

⑷读全诗。

a 自由练读。

B 个别读,评价。

C指导,范读。

D 自由练读、个别读、评价。

E 想象一下诗人已经坐上了洛阳的船,带着他的心情读。

F 齐读。

(四)背诗

齐背全诗。

三、总结学习古诗的四步法。

四、用四步法自学《示儿》

(一)、小组自由结合学习《示儿》

(二)交流自学情况

1、读通

个别读;正音:生字:祭;个别读。

2、读懂

a个别交流诗句意思

b重点字词:九州同但悲元

c诗人什么时候写的这首诗?就是现在的——(遗嘱)。他年纪这么大了,还有什么放心不下的?老人因为没看到祖国统一而心中怎样?用诗中一个字来概括。

3、读美

A个别读,评价。

B指导朗读:他的悲愤是非常强烈的。

C读全诗。

D集体读。

4、背诗。

《4 古诗两首》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总人数69人,男生37人,女生32人.学习语文的兴趣比较浓厚。

《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 ,提出第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为50篇(段),第三学段为60篇(段)。而且在其附录的“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就有70首。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地位。

在小学古诗词学习中,多数学生还是沿袭传统的学习模式和方法:

(1)重内容、轻意蕴。把解词释意作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而最耐人寻味的意蕴却常遭忽略,成了雪泥鸿爪。

(2)重传授、轻感悟。由于古诗的语言属古汉语,学生自主理解难度较大,于是学生只重视学习词义、句意、写作特点以及表达的是诗人怎样的情感等等。学生自读感悟,发挥具有个性的想象力时间和空间都很少。

因此,正确的古诗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4古诗两首》效果分析

古诗教学有利于学生加强语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丰富想象。但是,古今语言的差异,生活环境变迁所形成的诗人于学生感情之间的距离,以及古诗抽象概括、精练含蓄的额特点,均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这节课,我采用古诗教学“四步法”,致力于探索古诗教学模式,并运用于教学实中,使学生受益匪浅。现简介如下:

(一)读通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初步读通字音,教师及时检查,对有异义读音给予纠正。这一教学环节,促使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更好地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二)读通

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词讨论、品味,领悟诗意。这是本模式中较关键的一步,因为字词是古诗肌体的“建筑材料”,深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均由此表现出来。创设想象的氛围,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内在韵味,在读中理解古诗的内容。(三)读美

教师重点指导,在理解古诗创作背景的基础上,让学生品味古诗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引导学生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与作者同喜同悲,学生文字的欣赏感受能力就会受到美的熏陶。

(四)背过

最后,配乐诵读,学生置身于诗的煤精,体察、感悟、陶醉,直至背诵。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引领下,让学生用“四步法”自学《示儿》,围绕“悲”进行交流,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

两首诗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古诗的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出示《述亡国诗》、《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用“四步法”

来体会同样的爱国之情,不同的情绪。古诗的阅读、赏析能力得到提高。

《4 古诗两首》教材分析

这是两首经典的爱国诗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叛军首领史朝义兵败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得以彻底平复。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儿流落在四川样州,听到这一喜讯不禁大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以一气贯注、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名作。

诗歌以“剑外忽传收蓟北”为发端,直接叙写喜讯,蓟北乃是安史叛军的老巢,收复蓟北,标志安史叛军的崩溃,破碎的山河重新统一。这对于多年漂泊“剑南”急于返回故乡的诗人来说,确实是天大的喜讯,诗人通过写他的泪如泉涌、洒满衣襟的样子反映他那种悲喜交集的心情。诗的第二联,诗人的那种惊喜之情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带着欣喜的热泪,回看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他们昔日的愁云早已驱散,正沉浸在欢乐中,随手胡乱地收拾诗书,再也无心伏案读书。这对于一位原是读书破万卷的人来说,是一种极为反常的举动。这样的描写,恰当地把诗人大喜欲狂的心态逼真地表现出来。“喜欲狂”既是上面初闻惊喜的结果,又是下面由惊喜而引发展望的原因。因“喜欲狂”故而纵酒放歌,遂生青春作伴、乘舟返乡的遐想,于是诗篇便有了第三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把内心的狂喜之情,作了进一步的渲染与升华。尾联是想象中的具体还乡路线,“巴峡”是出发之地,“巫峡”是必经之地,襄阳”和“洛阳”是诗人的原籍和故乡。这一句准确地表现了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全诗字句发自肺腑, 恚愤交集,真挚感人。

诗歌首句,表明自己即将离开人世,而他并不感到恐惧和痛苦。“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的意思是:当人死去后,世上的万物万事对他来兑变得毫不相关,因而用不着牵挂了。这话看来平常,但在全诗中非常重要,他不但表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同时为下面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意思是:我只有一种无法排遣的悲痛,就是没能亲眼看到支离破碎的国家重新统一。这一句是向孩儿们交代他毕生的心事,下一句写对孩儿们的嘱托和深切盼望。“王师”指宋朝的军队。“北定”指渡江北伐,平定金兵的进攻。“中原”泛指被金人占领的失地。寥寥数笔, 既包含了诗人热切的盼望,也表明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北定中原”定有目。希望孩儿们力奋斗,实现遗愿,不要忘记你们的父亲还在九泉下等候着北定中原的胜利消息。

第4课《古诗两首》评测练习

一、拼音漫游廊。

1.你能写出这些生字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