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蚜虫的防治
小麦蚜虫田间计数从简方法探讨及综合防治
小麦蚜虫田间计数从简方法探讨及综合防治随着气候变化和全球贸易的发展,小麦蚜虫成为了影响小麦生产的一个重要问题。
小麦蚜虫属于短角亚科的蚜虫,其危害主要是吸汁造成的凋萎和黄化,严重时会导致小麦产量损失。
因此,对小麦蚜虫的田间计数和综合防治变得尤为重要。
实际的小麦蚜虫田间计数工作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和复杂的环境因素,选择合适的计数方法。
以下介绍几种小麦蚜虫田间计数方法:1.样本点叶片计数法选取小麦叶片上的一个比较规则的面积范围,例如5×5厘米的正方形范围,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进行计数。
对于蚜虫的种类和密度较少的情况,这种方法适用性较好。
2.数字采集计数法这种方法依靠高清像素数字相机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样本叶片进行图像采集和分析,精度较高,但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支持。
3.距离采样计数法这种方法是选取一个固定距离(例如50倍镜头距离)观察和计数叶片上的蚜虫数量,对于一定密度范围内的小麦蚜虫数量进行快速计算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以上三种计数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数和评估。
二、小麦蚜虫综合防治措施针对小麦蚜虫的危害,应该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三个方面。
1.物理防治物理防治包括淘洗、机械虫害、人工采煤和光照等方法。
淘洗可以通过冲洗植株表面来清除蚜虫,机械虫害是利用人工或机械挤压蚜虫,人工采煤是用手采摘蚜虫,光照是利用阳光等光照方式杀灭蚜虫。
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杀虫剂来控制蚜虫。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杀虫剂时应选择合适的药剂、剂量和施药时间,避免杀虫剂过度使用,导致环境污染。
生物防治是通过引入和使用天敌或病原体来控制蚜虫数量。
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寄生蜂和诱杀剂等方法。
综上所述,正确的小麦蚜虫田间计数方法和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蚜虫数量和防止小麦产量损失。
我们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方法,保护农业生产和环境资源。
小麦蚜虫如何防治
21为获得较好的早期产量,在建园时可以适当密植,第二、三年后间伐,达到5米×6米的永久株行距。
H 形树形的培养1.定植当年的管理葡萄苗定植发芽后,留一根生长健壮的新梢向上生长,其余芽抹除;新梢长至20厘米时,垂直绑缚固定在木杆上;新梢生长到1.8米时摘心,顶部发芽后保留两个壮芽,使其沿着立柱下铁丝分别向两个方向延伸以培养成侧干。
侧干长至1.5米时再次摘心,将侧干顶端两个副梢分别向左右两个方向绑缚,以作为主蔓培养。
主蔓上再次萌发的副梢垂直于主蔓向两个方向分别培养,作为结果枝组。
冬季修剪时,每个结果枝组均保留两芽进行短截。
2.结果期H 形树形的管理及更新进入结果期的H 形树形葡萄植株,要遵循“壮树中庸枝”的原则进行管理。
每条结果母枝保留两个新梢,新梢萌发后垂直于主蔓在架面上绑缚。
两条主蔓上的对向生长的新梢在长至中间距离20厘米时要进行修剪,确保20~50厘米的间隙,避免郁闭。
对于枝条过旺的植株,可在生长季的适当时期用合适浓度的生长抑制剂喷布新梢前端,以抑制其生长。
每年冬剪时,每个结果母枝上的两条一年生枝只保留一条,原则上保留更靠近主蔓的那一条,以延缓结果部位外移速度。
结果部位距离主蔓过远时,在春季萌芽期应在结果枝组基部保留一条健壮的萌蘖作为更新枝,冬剪时剪留至更新枝,使结果部位更加靠近主蔓。
小麦蚜虫又名腻虫,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以成虫、若虫吸取小麦体内汁液危害小麦,并且蚜虫排出的蜜露附在麦叶上严重影响光合作用,造成小麦严重减产。
小麦蚜虫每年都有发生,从小麦苗期至穗期都有危害,以穗期危害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
小麦蚜虫小麦蚜虫如何防治22不理想。
究其原因主要是防治时间过早或过晚、防治方法不科学等。
发生及危害小麦蚜虫在小麦苗期,多集中在麦叶背面、叶鞘处及心叶处;小麦拔节、抽穗后,麦蚜多集中在茎、叶和穗部刺吸危害,并排泄蜜露,影响小麦的呼吸和光合作用。
被害处呈浅黄色斑点,严重时叶片发黄,甚至整株枯死。
小麦蚜虫的防治和治疗措施
越冬
在寒冷地区,小麦蚜虫通 常以卵的形式越冬。
02
小麦蚜虫的预防措施
农业防治
种植抗虫品种
选择对小麦蚜虫具有抗性 的品种,降低蚜虫种群的 增长。
合理轮作
避免连续种植相同的小麦 品种,以减少蚜虫的繁殖 和扩散。
科学施肥
合理施用氮肥,避免过量 施肥,以提高小麦的抗虫 性。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
小麦蚜虫的天敌包括瓢虫、草蛉虫等,通过保护和释放天敌,控制蚜虫的数量。
根据病虫害种类和特点
针对不同的病虫害种类和特点,需要选择不同的防治和治 疗措施。对于小麦蚜虫来说,可以选择化学防治、生物防 治或物理防治等措施。
05
结论
小麦蚜虫的防治和治疗的重要性
01
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
小麦蚜虫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害虫,它们会吸取植物的汁液,影响植物
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通过防治和治疗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护小麦的健康
物理防治
成本相对较高,但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适用 于对环境保护要求较高的场所。
选择合适的防治和治疗措施
根据防治面积和难度
对于小面积或特定场所的蚜虫防治,可以选择物理防治或 生物防治;对于大规模农田来说,可以选择化学防治或生 物防治。
根据环境和健康要求
对于对环境保护要求较高的地区或场所,应选择生物防治 或物理防治;对于人类和动物的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所, 也应选择生物防治或物理防治。
施用方法
注意问题
根据说明书要求稀释后,进行叶面喷施或 拌入土壤进行处理。
生物治疗虽然环保,但效果可能较慢,需 要耐心等待。同时,应避免使用对人类和 动物有害的生物农药。
物理治疗
人工摘除
对于数量较少的蚜虫,可以通过人工摘除的方法进行控制。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但是在小麦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病虫害问题,这些问题给农民朋友们的种植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帮助农民朋友们更好地认识小麦常
见的病虫害问题,并且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本文将对小麦常见的病虫害进行介绍,并针
对每种病虫害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长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病害,主要的病原是赤霉病菌。
小麦赤霉病
的发生主要在拔节至抽穗期间,其症状为小麦叶片和穗部出现红褐色斑点,严重时会造成
穗部不育,导致减产。
为了有效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选种抗病小麦品种,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2、合理施肥,保证小麦的生长旺盛,提高免疫力;
3、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病菌的滋生;
4、定期喷洒杀菌剂,及时控制病情发展。
四、小麦蚜虫
小麦蚜虫是小麦常见的一种害虫,主要危害小麦的叶片和穗部。
小麦蚜虫寄生在小麦
叶片和穗部上,吸食植物汁液,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卷曲,穗部畸形,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控制小麦蚜虫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适时翻耕,破坏蚜虫的越冬场所;
2、定期喷洒杀虫剂,控制蚜虫的繁殖;
3、适时采取生物防治措施,引入天敌,控制蚜虫的数量;
4、注意田间通风,减少蚜虫的滋生环境。
小麦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病虫害问题,为了保证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农民
朋友们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对大
家有所帮助,祝愿小麦丰收。
【农业】一篇文章看懂小麦蚜虫,附详细防治方法
一篇文章看懂小麦蚜虫,附详细防治方法小麦蚜虫是危害小麦生长的第一害虫,它是卵生繁殖生长的一种昆虫。
也称腻虫、油虫。
蚜虫是以孤雌生殖的方式繁衍后代的,这就是很多昆虫的神奇之处。
一、麦蚜虫的属性1)春夏时期麦蚜虫产卵:孤雌生殖就是蚜虫不需要雄性和雌的交配,就能够受孕产卵的一种生育现象。
在春夏时期温暖时,麦蚜虫它自己体内的基因,就可以使染色体复制自己的DNA,因此,它不需要雄性的精子和自己卵子的结合,就可以独立的产生受精卵。
麦蚜虫的雄性极少,也可以称它们为母系群体。
通常情况下麦蚜虫是在温暖的气候里才能实现孤雌生殖。
比如无越冬期的南方,一年四季都会采用孤雌生殖的方式产卵。
2)冬季时期麦蚜虫的产卵:但麦蚜虫并不是绝对的孤雌生殖,有时它也需要与雄性交配后,才能产生受精卵。
比如:到了冬季寒冷的时候,麦蚜虫就需要雄性和雌性的交配才能产生受精卵。
有些地方的麦蚜虫,大都以幼虫的形式躲藏在麦苗根部的麦叶下面,或土壤的缝隙里越冬。
而较为寒冷的地方,麦蚜虫通常会把卵产在麦苗的枯叶上,或杂草上以及农作物的烂秸秆上和土壤的缝隙里越冬。
麦蚜虫主要采用针刺的方式吸食小麦茎杆、枝叶以及小麦灌浆期时嫩穗的汁液来生长繁殖。
汁液也相当于人的血液,因此,小麦如果任其吸嗜其汁液就会因枯萎衰竭而死。
二、麦芽虫的种类小麦蚜虫一般分为两大类:a.麦长管蚜;b.麦二叉蚜。
虽说是两类但它们长的很像似。
1.麦长管蚜麦长管蚜虫分无翅膀蚜虫和有翅膀两种。
无翅膀的蚜虫体长大约在3毫米左右。
为长椭圆形身体,身体为草绿色或橙红色的。
但头部是红色或褐色的,黑色的触角配合着锋利的针刺,在吸嗜麦茎的汁液时很机动灵活。
有翅膀的长管蚜虫体形稍短,大约在2毫米左右。
嘴巴也稍短,眼睛微红肚子为长形的园筒形状,尾巴上有9根左右的毫毛。
长管蚜虫不怕阳光,一般集聚在麦叶的正面或嫩麦穗籽粒的空隙里。
2.麦二叉蚜虫麦二叉蚜虫主要是发生在广大地域的小麦种植区内,也算是小麦的专生害虫。
对小麦的危害也最大。
小麦蚜虫田间计数从简方法探讨及综合防治
小麦蚜虫田间计数从简方法探讨及综合防治小麦蚜虫是小麦生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害虫,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严重影响。
了解和掌握小麦蚜虫的田间计数方法,可以帮助农民及时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保护小麦的生长。
一、小麦蚜虫田间计数方法的简介小麦蚜虫田间计数是通过对小麦田间进行采样,统计蚜虫数量的方法。
常用的采样方法有随机采样、插卡法和捕虫网法等。
1. 随机采样:在小麦田中随机取样,可以较好地代表整个小麦田的蚜虫数量。
采样时,可以利用U形网进行采样,将U形网横向推过小麦植株群体,使小麦植株经过网口时,小麦蚜虫被滤网拦截,集中统计数量,并进行计数。
2. 插卡法:选取小麦田中代表性区域,将白色卡片插入小麦植株体内,待一段时间后,将卡片取出,统计卡片上蚜虫数量并进行计数。
3. 捕虫网法:在小麦田中设置捕虫网,可以利用白色或黄色的塑料网,使蚜虫易于附着。
一段时间后,将捕虫网取下,将虫子从网上取下,进行计数。
二、小麦蚜虫田间计数方法的优缺点1. 随机采样方法的优缺点:优点:随机采样方法采样范围广,可以较好地代表整个小麦田的蚜虫数量,统计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缺点:随机采样方法需要比较大的工作量和时间,采样结果的精确度受到采样范围和量的影响。
2. 插卡法的优缺点:优点:插卡法操作简单,采样过程相对较快,可以快速获得田间蚜虫数量的信息。
缺点:插卡法采样结果只是一个时间点的反映,并不能全面反映小麦蚜虫的动态变化。
3. 捕虫网法的优缺点:优点:捕虫网法操作简单,可以较好地集中采样虫子,便于后续的计数工作。
缺点:捕虫网法中虫子可能在网上滞留较长时间,损伤致死率较大,统计结果可能不够准确。
三、综合防治措施小麦蚜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综合防治措施需要针对其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进行合理调整。
1.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如瓢虫、蚜虫寄生蜂等,进行生物控制。
瓢虫是小麦蚜虫的天敌,可以通过释放瓢虫等天敌来控制小麦蚜虫的数量。
2. 化学防治:采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杀灭小麦蚜虫。
小 麦 蚜 虫 防 治 中 存 在 的 问 题 和 解 决 方 法
小麦蚜虫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摘要:小麦蚜虫的发生,对小麦生产造成很大威胁。
为保护小麦生产安全,针对该虫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总结了该虫的发生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小麦蚜虫原因浅析防治实践小麦蚜虫年年发生,几乎每年都要进行防治,成为小麦管理中必要措施。
有些年份小麦蚜虫防治要进行三次,除去蚜虫发生严重外还有喷药时机过晚;药剂选用和配比和使用量不对;使用了假冒伪劣产品等原因,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防治效果和不必要人员伤害。
尽管防治蚜虫成为麦田管理的常规措施,但是科学的防治蚜虫,可有效提高控制蚜虫效果,对于减少小麦生产损失还是非常必要的。
小麦蚜虫对小麦生产的危害极大,常以若虫、成虫大量群集以吮吸麦株的茎、叶和嫩穗的汁液,被害处初呈黄色小斑,后为条斑,枯萎、整株变枯至死亡。
最常见的田间症状是蚜虫排出的污物,粘糊糊地覆盖在叶片上,看上去似一层油,百姓常说的流油了。
小麦受害后,光合作用受到影响,结粒减少,千粒重下降,为害严重时小麦减产20%以上。
除小麦蚜虫还为害麦类和其它禾本科作物与杂草。
小麦蚜虫控制主要方法是药剂防治,科学搭配药剂,及时喷药最大限度的减少蚜虫危害,保证小麦产量。
一、选好小麦蚜虫的防治时机我省麦蚜发生的种类主要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和麦黍缢管蚜。
小麦蚜虫发生很早,因为麦二叉蚜和麦黍缢管蚜可以在我省越夏,小麦播种后小麦就开始有蚜虫发生,这些蚜虫主要来源于路边杂草越夏虫源。
在麦苗上越冬后成为来年发生的虫源,如果冬季寒冷大批的蚜虫冻死,来年小麦虫害就轻。
据河南省农科院研究麦长管蚜不能在河南本地越冬越夏主要虫源来自南方。
小麦蚜虫,蚜虫经过几代繁殖到一定的数量和条件后,会繁殖出有翅蚜虫,开始迁飞传播,这些带有翅膀的蚜虫可以远距离越区传播造成大面的危害就。
麦长管蚜就是以这种方式发生,具有突发性强,面积大的特点。
从蚜虫的发生规律不难看出,小麦的蚜虫在小麦田中的存在是常态,只要不是大面积发生不需要防治,只需要做好监控工作。
小麦蚜虫田间计数从简方法探讨及综合防治
小麦蚜虫田间计数从简方法探讨及综合防治小麦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小麦蚜虫是小麦生长过程中的重要害虫之一。
小麦蚜虫对小麦的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导致产量大幅下降。
为了有效防治小麦蚜虫,关键是要及时了解其数量,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探讨小麦蚜虫田间计数的简便方法,以及综合防治的措施。
一、小麦蚜虫田间计数的简便方法小麦蚜虫田间计数是了解其数量及分布的基础,可帮助决定是否需要进行防治。
在实际操作中,一些简便的方法可以用来进行小麦蚜虫的田间计数。
1. 随机抽样法随机抽样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小麦蚜虫田间计数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选择一块代表性的小麦田地,然后按照一定的间隔,在田地中随机选取若干个样点。
在每个样点上,使用目测或专用工具,进行小麦植株上小麦蚜虫的计数。
对各个样点的计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小麦蚜虫的平均密度。
2. 使用黄色粘板法黄色粘板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小麦蚜虫田间计数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将黄色粘板(或用黄色纸板涂抹一层黏性物质)固定在若干个代表性的小麦田地中,然后定期检查粘板上的小麦蚜虫数量,根据数量变化,可以推测小麦蚜虫的密度及分布情况。
3. 利用田间监测器具现代农业技术已经发展到可以利用一些田间监测器具对小麦蚜虫进行自动监测和计数。
这些监测器具可以根据预设的参数,自动采集小麦田地中小麦蚜虫的数量数据,为农民提供实时的监测信息。
这种方法不仅简便高效,而且无需过多的人力物力投入,适用于大面积小麦田地。
二、小麦蚜虫的综合防治措施小麦蚜虫的防治不仅要依靠计数,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防治措施,从而取得最佳的防治效果。
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或寄生性昆虫对小麦蚜虫进行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且有效的方法。
常用的生物防治措施包括释放瓢虫、蚜茧蜂等天敌昆虫,并在小麦田地中营造适宜其生存繁殖的环境。
2. 化学防治在小麦蚜虫数量超过阈值时,可以利用化学农药对其进行防治。
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注意剂量和喷洒时间,以避免对非靶标生物造成危害。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试验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试验1. 引言1.1 背景信息小麦蚜虫(Sitobion avenae F.)是小麦生长季节常见的害虫之一,其寄生在小麦叶片和穗部,吸食植物汁液,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导致产量减少和品质下降。
目前,针对小麦蚜虫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药剂,但是由于药剂的选择与使用方法不当,导致药效降低和抗药性的产生,严重影响了防治效果。
为了更好地控制小麦蚜虫的数量,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药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并优化药剂选择与使用方法,以提高防治效果并减少药物残留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我们将评估不同药剂对小麦蚜虫的杀虫效果,并分析其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我们将对药剂进行配比,以找到最适合的药剂搭配方案,提高防治效果并降低成本。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小麦蚜虫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为小麦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有效保障小麦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试验旨在评价不同药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为小麦田间病虫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我们将详细比较各种常用药剂的防治效果,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和数据统计,从而为农民选择合适的防治药剂提供参考。
我们还将探讨不同药剂在实际田间环境中的应用效果,为农田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小麦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一定贡献,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药剂的选择与配比、田间试验设计、药效试验结果的观测与记录、对比分析以及数据统计等几个方面。
在药剂的选择与配比方面,我们从市面上常见的防治小麦蚜虫的药剂中挑选了几种常用的药剂进行试验,考虑到药剂的毒力、稳定性以及成本等因素,我们最终选择了X、Y、Z三种药剂进行本次试验。
在药剂的配比上,我们参考了先前文献的研究经验,并结合实际情况做了一定的调整,以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田间试验设计中,我们选取了同一地块内不同小区域的小麦田作为实验区域,分别给每个小区域施加不同药剂进行处理,以确保实验的客观性和可比性。
小麦蚜虫的发生特点与高效防治技术
小麦蚜虫的发生特点与高效防治技术小麦蚜虫是安徽省临泉县小麦生长中后期的主要虫害之一,在该县常年重发,据历年经验,穗蚜增殖高峰期常在3月下旬至4月中下旬,天气适合时将成倍数迅速增殖,对小麦灌浆形成较大的不利影响。
2023年,个别田块麦蚜发生较重,当地农技人员及时做好虫情调查,并指导农民进行田间综合防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笔者对小麦蚜虫的发生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切合当地实际的防治策略,为今后开展科学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一、2023年临泉县小麦蚜虫发生情况笔者在今年2月底对临泉县小麦蚜虫进行了大田普查,统计显示,全县平均有蚜株率0.4%,平均百株蚜量0.5头,最高百株蚜量5头。
3月中旬调查统计显示,平均有蚜株率1.6%,平均百株蚜量1.9头,最高百株蚜量8.5头。
3月份田间蚜虫数量迅速增殖,3月底调查,平均有蚜株率3.6%,平均百株蚜量20.2头,最高百株蚜量325头,全县需防田块1.1万亩。
近几年,小麦进入抽穗期,蚜虫在临泉县一直呈重度发生,而且繁殖力强、繁殖速度快,尤其此阶段食料及气象条件较有利于小麦蚜虫发生为害,造成田间蚜量快速增加。
二、近年来临泉县麦田蚜虫的为害变化1.为害时间逐渐向后期延伸。
小麦蚜虫原来以在苗期为害为主,现在以在小麦灌浆期为害最为明显,原来以早播田为害较重,现在则以晚播田为害较重。
发生这种为害时期后移的原因:一是临泉县推广了精量与半精量播种,春前小麦田间郁闭度低,蚜虫繁殖所需要的田间环境温度变低;二是推广了小麦迟播技术,小麦分蘖量得到控制,春前小麦长势健壮,很少有旺长苗,而旺长苗更易导致蚜虫大量繁殖;三是在小麦生长中后期,由于推广了更多的氮肥后移技术,施用了缓释肥,或施用了返青肥和拔节肥,使小麦在生长后期能为蚜虫生长繁殖提供更足的糖分,此时温度较高,如果湿度再高些,利于蚜虫生长繁殖的各种条件全部具备,极易导致蚜虫暴发。
2.蚜虫总体危害程度加重。
由于本地在种植模式上基本以小麦与玉米轮作为主体,而这两种作物都是禾本科植物,而禾本科植物不仅是蚜虫的为害对象,而且是越冬寄生植物,这种状态使得蚜虫始终存在有丰富的生存环境资源,玉米秸秆的在田间的大量积累也为蚜虫的地下繁殖提供了适宜环境;此外,当前的田间道路与田边沟塘杂草丛生,成为蚜虫生存繁殖的重要地点。
小麦蚜虫田间计数从简方法探讨及综合防治
小麦蚜虫田间计数从简方法探讨及综合防治小麦蚜虫是小麦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其危害严重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控制小麦蚜虫的数量,必须及时了解田间小麦蚜虫的数量。
而田间计数是了解蚜虫数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小麦蚜虫田间计数的方法、技巧以及综合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并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农民朋友们更好地掌握小麦蚜虫田间计数从简方法及综合防治方法。
一、小麦蚜虫田间计数的方法1. 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法是最为常见的田间计数方法之一,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
农民朋友们可选择一个代表性的小麦样地,用放大镜或显微镜对小麦植株的叶片进行细致观察,记录下每株叶片上的蚜虫数量,最后取平均值作为该小麦样地的蚜虫密度。
2. 田间标定法田间标定法是通过在田间随机选择数个样方,将样方内的植株封闭,然后收集样方内的蚜虫进行计数。
通过田间标定法,可以较为准确地了解到小麦田间蚜虫的数量分布情况,为后续防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3. 粘虫板法粘虫板是一种常用的田间监测工具,它能够通过粘捕蚜虫等昆虫,从而间接地了解到蚜虫的数量。
在小麦田间,农民朋友们可以通过设置粘虫板,根据粘虫板上的蚜虫数量进行估算。
4. 鲜芽管法鲜芽管法是一种针对小麦蚜虫的特殊计数方法。
具体操作是将一根含有蚜虫的麦苗放入一个小瓶子中,然后将小瓶子放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培养,最后统计出孵化的蚜虫数量。
通过鲜芽管法可以快速了解到小麦田间蚜虫的数量情况。
1. 选择样方在进行小麦蚜虫田间计数时,对于样方的选择非常关键。
农民朋友们应该选择代表性好、分布均匀的小麦样地进行计数,避免因为样地的选择不当而导致计数结果不准确。
2. 观察时段小麦蚜虫的数量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因此在进行田间计数时应选择在蚜虫活跃的时间段进行观察,比如清晨或傍晚。
避免在蚜虫活动最少的时间段进行观察,导致计数结果不准确。
3. 记录与分析在进行小麦蚜虫田间计数时,应做好记录工作,包括样方选择、观察时段、观察方法等,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分析与比较。
小麦蚜虫的防治方法
小麦蚜虫的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选择较抗病虫的品种作为主要种植品种,能够减少小麦蚜虫的大规模爆发。
2.调整种植时间:适当调整小麦的种植时间,避开小麦蚜虫的繁殖期,减少其发生。
3.病虫害综合防治:综合使用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手段,以防治效果,减少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4.早发现早治疗:密切关注小麦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病虫害,采用快速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防止虫害扩散。
5.采用食肉动物进行控制:例如爬行动物和鸟类等可以有效地消灭小麦蚜虫的卵和幼虫,避免虫害发生。
两招提高小麦蚜虫防治效果
2023-11-06CATALOGUE目录•第一招:物理防治•第二招:化学防治•防治效果监测•防治效果评估01第一招:物理防治原理利用蚜虫对黄色的趋性,将黄板涂上机油,放置在田间地头,当蚜虫飞到黄板上时,会被粘住并最终死亡。
实施方法选择长宽适中的黄板,表面涂上机油,将其插在或悬挂在小麦植株附近,高度以黄板中部与小麦植株顶端平齐为宜。
每亩放置30-40块黄板,并定期检查黄板上蚜虫的数量,及时补充机油。
黄板诱蚜原理利用蚜虫对银灰色膜的避性,将银灰色膜覆盖在小麦植株上,使蚜虫无法靠近,从而达到防治效果。
实施方法选择合适大小的银灰色膜,裁剪成与小麦植株行长相等的条状,并固定在土壤表面,使银灰色膜覆盖整个小麦植株。
注意固定时不要损伤小麦植株。
银灰膜避蚜人工抹卵原理人工抹去小麦植株上的蚜虫卵,以减少蚜虫数量。
实施方法定期检查小麦植株,发现有蚜虫卵时,用软毛刷或手轻轻抹去卵粒。
注意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小麦植株。
02第二招:化学防治吡虫啉是一种高效的杀虫剂,对小麦蚜虫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效果显著预防时间长使用方法简单通过拌种的方式,可以让吡虫啉在小麦生长过程中持续发挥预防蚜虫的作用。
只需将一定量的吡虫啉与种子混合均匀,然后进行播种即可。
03吡虫啉拌种0201高效氯氟氰菊酯是一种广谱杀虫剂,对小麦蚜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起效快。
快速起效高效氯氟氰菊酯对小麦的生长和人体健康相对安全,使用时不易产生副作用。
安全性高将高效氯氟氰菊酯按照一定比例配制成喷雾剂,直接喷洒于小麦植株表面。
使用方法高效氯氟氰菊酯喷雾苦参碱是一种天然植物源农药,对小麦蚜虫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苦参碱喷雾天然植物源苦参碱对人体的毒性相对较低,使用时较为安全。
安全性较高将苦参碱按照一定比例配制成喷雾剂,直接喷洒于小麦植株表面。
使用方法03防治效果监测在小麦返青后,即2月中旬开始监测,此时主要监测蚜虫的越冬情况。
春季监测在小麦抽穗后,即5月上中旬开始监测,此时主要监测蚜虫的繁殖情况。
2024年小麦蚜虫发生与防治小结(二篇)
2024年小麦蚜虫发生与防治小结____年,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大规模的小麦蚜虫疫情,给小麦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本文将对这次小麦蚜虫疫情的发生原因、影响以及防治措施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一、小麦蚜虫疫情的发生原因1. 环境因素:____年,全球气候异常,气温升高,降雨稀少,气候干燥,这为小麦蚜虫繁殖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
2. 农业管理不当:部分地区的农民对于小麦的管理不当,如追肥不及时、排水不畅等,使小麦植株生长受限,生长势差,提高了小麦蚜虫的发生几率。
3. 农药滥用:一些农民为了追求早期防治效果,滥用农药,导致了小麦蚜虫产生了抗药性,加剧了疫情的扩散。
二、小麦蚜虫疫情的影响1. 小麦产量大幅下降:蚜虫吸取小麦植株的汁液,会导致植株枯黄、凋零,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____年小麦产量大幅下降。
2. 经济损失巨大:小麦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蚜虫疫情导致小麦产量的下降,使得全球的粮食供应不足,价格上涨,给农民和消费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3. 生态平衡失调:小麦蚜虫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天敌,它们被大量杀除后,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其他生物种群的生存和发展。
三、小麦蚜虫疫情的防治措施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对蚜虫进行控制,如蚜虫寄生性蜂类、瓢虫等。
加强天敌的培育和释放,提高其对小麦蚜虫的捕食和寄生能力。
2. 农艺防治:通过合理的农业管理和栽培技术,提高小麦植株的生长势和抗病虫能力,减少小麦蚜虫的发生和繁殖。
3. 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农药,选择对小麦蚜虫有高效杀虫作用的农药,注意药剂的剂量和喷洒时间,避免对环境和其他生物的污染和危害。
4. 病虫害监测:加强对小麦蚜虫的监测和预警,建立健全的病虫害监测网,及时了解蚜虫的分布和趋势,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5. 科学宣传和教育:加强对农民的科学宣传和教育,提高其对小麦蚜虫疫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培养农民科学防治的能力。
6.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分享技术和经验,共同应对小麦蚜虫疫情,加强国际疫情监测和防治能力。
蚜虫防治的简单常用方法有哪些?防治蚜虫用什么药比较好?
蚜虫防治的简单常用方法有哪些?防治蚜虫用什么药比较好?蚜虫是农作物害虫中的一种常见有害昆虫,它们以植物汁液为食,会给农作物带来损害。
为了有效控制蚜虫,农民和园艺爱好者可以采用多种简单常用的方法,那蚜虫防治的简单常用方法有哪些?防治蚜虫用什么药比较好?一、蚜虫防治的简单常用方法有哪些?1.清园保持农田或园艺区域的清洁是预防蚜虫滋生的关键。
及时清除杂草和植物残余物,以消除蚜虫的藏身之地。
2.土壤翻耕在种植季节开始前,进行彻底的土壤翻耕。
这有助于打断蚜虫的生命周期,将它们的卵和幼虫暴露在表面,易于天敌发现和捕食。
3.黄板诱蚜黄色黏板是一种常用的蚜虫监测和防治工具。
蚜虫对黄色特别感兴趣,将被吸引到黏板上,然后无法离开。
定期检查并更换这些板子,可以有效减少蚜虫数量。
4.间种韭菜韭菜是蚜虫的天敌,它们喜欢吃蚜虫。
在农田或园艺区域中间种植韭菜,可以吸引天敌并帮助控制蚜虫。
5.施用农家肥有机农家肥可以改善土壤质地,增加作物的健康和抵抗力。
健康的植物更不容易成为蚜虫的目标。
6.利用天敌天敌如瓢虫、蚜虫寄生蜂和蚂蚁等都是蚜虫的天敌。
保护和鼓励这些天敌在农田或园艺区域中繁殖和滋生,可以有效地控制蚜虫。
7.洗衣粉喷雾一种简单的自制喷雾剂是将温水中溶解洗衣粉,然后喷洒在植物上。
洗衣粉中的碱性成分可以杀死蚜虫,但请注意不要过度使用,以免损害植物。
8.化学药剂尽管化学药剂通常不是首选方法,但在严重的蚜虫侵袭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
请务必遵循产品说明,按照建议的剂量和频率使用,以避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
二、防治蚜虫用什么药比较好?1.苦参印楝素:苦参印楝素是一种植物提取物,常用于早期蚜虫防治。
它对蚜虫的杀灭作用较好,但对其他益虫的影响较小。
适用于小麦、油菜、豆类等作物上的蚜虫防治。
通常每亩可用1%苦参印楝素可溶液剂60-80毫升,兑水30公斤。
2.吡蚜呋虫胺:吡蚜呋虫胺是一种广谱杀虫剂,对多种蚜虫都有效。
它可以用于小麦、油菜、蚕豆等作物上的蚜虫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防治小麦蚜虫?(1)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控制麦蚜:麦田中麦蚜的天敌种类较多,主要有瓢虫、食蚜蝇、草蛉、蜘蛛、蚜茧蜂,其中以瓢虫及蚜茧蜂最为重要。
对这些天敌资源应加以保护利用。
当益害比达到1:80或僵蚜率达到30%时,应以利用天敌为主,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尽可能避免在治蚜时杀伤天敌。
为充分发挥天敌的作用,必要时还可以人工繁殖释放或助迁以控制麦蚜危害。
(2)农药防治:①小麦在抽穗期时,麦蚜的防治指标为500头/百穗。
化学农药防治麦蚜可用50X辟蚜雾可湿性粉剂1500-3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l000倍液喷雾,也可用5%来福灵乳油每亩l0毫升加水50-60公斤喷雾。
②在黄矮病发生区,可用75%甲拌磷乳油100毫升,对清水3—5公斤,拌麦种50公斤,边喷药边搅拌,然后堆闷6—12个小时,即可播种。
也可用3%呋哺丹颗粒剂或5%涕灭威颗粒剂,每亩1.5公斤盖种。
这样可通过杀虫剂的内吸作用来控制苗期蚜虫.并可防止蚜虫传播黄矮病。
小麦蚜虫又名腻虫,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以成虫、若虫吸取小麦汁液危害小麦,再加上蚜虫排出的蜜露,落在麦叶片上,严重地影响光合作用,造成小麦严重减产,前期危害可造成麦苗发黄,影响生长,后期危害被害部分出现黄色小斑点,麦叶逐渐发黄,麦粒不饱满,严重时麦穗枯白,不能结实,甚至整株枯死,严重影响产量。
由于去年冬季气温偏高利于蚜虫越冬,给今年蚜虫大发生提供了虫源,再加上近段条件适宜蚜虫的发生、繁殖,为此,广大农民朋友要密切注意查看蚜情并及时进行防治。
防治方法根据蚜虫的危害特点,进行田间检查。
蚜虫刚发生时多在小麦底部叶片上,所以不易被发现,当发现上部叶片被危害时,就已对小麦产量造成了影响,所以应注意观察,早发现,早防治,苗期只要每平方米有蚜虫30-60头就要进行防治,孕穗期当有蚜株率达15%或平均每株有蚜虫10头左右就要及时防治。
可每亩用20%菊马乳油80毫升、20%百蚜净60毫升、40%保得丰80毫升、2%蚜必杀80毫升、3%劈蚜60毫升,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15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上述农药品种任选一种,对水35-45公斤(2-3桶水),于上午露水干后,或下午4点以后均匀喷雾,如发生较严重,每桶水再加1包吡虫啉混合喷施。
小麦蚜虫是影响小麦生产的主要虫害,重度发生可使小麦减产百分之20以上。
据北辰区植保站调查,始见蚜日为4月27日,平均百株蚜量2.8头,最高百株4头,全部为无翅蚜;4月30日调查,平均百株蚜量9头,最高百株30头,有翅蚜占百分之6,无翅蚜占百分之94,有蚜株率百分之3。
由于今年春季雨水少,随着天气变暖,气温升高,对小麦蚜虫繁殖和发生都比较有利。
为达到较好防治效果,应集中统一防治。
防治指标:小麦百株量达500头,应开始防治,适期为5月15日左右。
防治方法:1、用百分之40乐果乳油2000至3000倍液喷雾;2、用百分之10吡虫啉20至30克兑水30公斤喷雾;3、每亩用百分之40.7乐斯本乳油50至70毫升喷雾。
吡蚜酮、70%吡虫啉、阿立卡加乐果、加5%的高效氯氟氰菊酯怎样防治小麦抗性蚜虫近年来,小麦蚜虫的防治难度增大,农民在防治蚜虫时感到力不从心,现提出以下看法,供:一、选择合适的杀虫剂防治小麦蚜虫的药剂很多,如吡虫啉、啶虫脒、辟蚜雾、杀灭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氧乐果、敌敌畏、辛硫磷、马拉硫磷,以及它们的复配制剂。
提倡使用高效低毒、有内吸作用的药剂。
在生产中,选择杀虫剂最主要的是选择质量合格的农药,现在市场上有些产品,有效成分含量不足,如果农民贪图便宜,用药效果肯定不会理想。
二、重视小麦扬花前防治小麦蚜虫从小麦返青就开始发生,到小麦抽穗扬花前,始终处于缓慢增长期;在小麦扬花后,发生量急剧上升。
如果能够在扬花前认真防治一次,蚜虫的种群数量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基本上可以控制整个生育期的蚜虫危害。
同时还可以兼治小麦吸浆虫。
这个时期小麦尚未长到正常的株高,防治起来也比较容易,防治效果好。
三、增加用水量水是药剂的载体,通过适当的用水量可以将药液喷洒到田间小麦的各个部位。
用水量不足,就会给蚜虫留下生存的空间。
在小麦生育后期,由于气温较高,非常适宜蚜虫的生长繁殖,甚至5~7天就可以完成一代,如果因用水不足而留下残虫,其发生数量可想而知,为以后防治增加了难度。
小麦灌浆期叶层厚,防治时更要增加用水量。
四、小麦灌浆期使用复配制剂在一般情况下,小麦蚜虫在扬花前防治一次基本可以保证小麦不受危害。
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在小麦灌浆期蚜虫发生量较大,可以使用一些复配制剂。
小麦灌浆期植株已长到正常的株高,通常不容易打透,可以用敌敌畏(每亩用量约50毫升)与其它杀虫剂混合使用,发挥敌敌畏的熏蒸作用,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交替使用其它农药也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五、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在小麦生长后期,防治蚜虫中常见的问题是,用药后植株上部的蚜虫消退,而下部的蚜虫难以死亡,几天后蚜虫又在上部危害。
对这种情况,除了使用复配制剂外,还可以用熏蒸法进行防治,对麦株下部的蚜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可以用40%乐果乳油50~75毫升,或80%敌敌畏75~100毫升,用2~3公斤水稀释后,拌细沙土15~25公斤,于傍晚无风时撒入田间。
六、减少用药次数为充分发挥天敌的控制作用,防治小麦蚜虫要了解小麦蚜虫的发生规律,了解农药的杀虫性能;在适宜的时期、选择合适的农药、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防治。
尽量使用低毒高效农药,减少用药次数,保护好麦田的各种天敌,充分发挥天敌在控制蚜虫方面的作用。
具体防治指标是,吸浆虫常发区于成虫羽化盛期(手扒麦一眼见3—5头成虫或30头成虫/10复网)及时药治;穗蚜800头/百穗以上、天敌数量在利用指标以下时喷药防治;对早期出现的条锈病发病中心,要立即进行围歼防治;条锈病、叶锈病病叶率分别达到0.5%、10%,白粉病上三叶病叶率达15%时,要立即普治,并视病情发展,连续施药2—3次,每次间隔7天左右。
在防治药剂的选择上,农户防治穗蚜时,亩用24%抗蚜·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克,或5%啶虫脒乳油40毫升,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克兑水喷雾防治;防治小麦吸浆虫,成虫盛期亩用3.6%啶虫脒水分散粒剂25克,或50%倍硫磷乳油75毫升兑水喷雾防治;防治锈病或白粉病,亩用20%三唑酮乳油50毫升,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60克,或25%丙环唑乳油30毫升,或12.5%腈菌唑乳油30毫升,喷雾防治。
专家特别提醒,农户一定要足量喷雾,机动喷雾器每亩兑水15公斤,手动喷雾器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
麦蚜以成、若蚜吸食叶片、茎秆、嫩头和嫩穗的汁液。
全国麦区普遍发生,但常以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发生数量最多,为害最重。
麦长管蚜多在植物上部叶片正面为害,抽穗灌浆后,迅速增殖,集中穗部为害。
麦二叉蚜喜在作物苗期为害,被害部形成枯斑,其他蚜虫无此症状。
麦蚜不仅能造成直接为害,还传播小麦病毒病,因此防治小麦蚜虫刻不容缓!特别是近年暖冬现象越来越多,小麦蚜虫呈现上升趋势,如不及时防治,可造成小麦减产30%~50%常规的麦蚜防治主要采用在蚜虫发生期利用地上对小麦整株喷雾的方法进行药剂防治,由于麦蚜繁殖快,发生量大,在大量使用广谱性农药的地区,该虫对许多杀虫剂产生了明显的抗药性,防治次数逐渐增多,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且对非靶标及有益生物产生较大影响,而小麦播前拌种不仅能一拌多防,更主要的是效果更好。
河南安阳的王家玉今年用“威远福碟”拌了5亩多地,到现在一遍药还没用过。
他指着临近的麦地告诉大家,那块地已经用了3次药了。
在其他地方,记者听到了相同的声音。
“威远福碟”使用技术:用威远福碟60~80克拌小麦40斤,要求拌均匀。
小麦蚜虫,简称麦蚜,又叫腻虫。
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虫害之一,每年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但近年来出现了防治效果差,有些年份小麦蚜虫防治要进行三、四次。
通过分析其原因,除天敌减少外蚜虫发生严重外;还有喷药时机过晚,药剂选用和配比和使用量不对,使用了假冒伪劣产品等原因。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防治效果。
尽管防治蚜虫成为麦田管理的常规措施,但是科学的防治蚜虫,可有效提高控制蚜虫效果,对于减少小麦生产损失还是非常必要的。
小麦蚜虫对小麦生产的危害极大,常以若虫、成虫大量群集以吮吸麦株的茎、叶和嫩穗的汁液,被害处初呈黄色小斑,后为条斑,枯萎、整株变枯至死亡。
一、防治误区1 气候影响使小麦蚜虫的优势种类发生变化。
近几年,春季多低温干旱造成蚜虫优势种类发生变化,由原来主要集中在小麦穗部和叶片的正面为害,变化为分散在植株下部叶片及背面为害,给防治工作带来困难。
2 药剂选择不当。
氧化乐果是人们防治小麦蚜虫的主要药剂,小麦蚜虫对氧乐果的抗药性及市场上出现的含量不足的药剂,导致防效差;再就是选用啶虫脒类农药,因啶虫脒在低温情况下药效低,从而出现农药选用不当造成防治效果差的现象。
3 防治意识差造成防治时间偏晚。
农民认为蚜虫是容易防治的,却忽视了防治时间,等蚜虫严重超过防治指标时才抓紧防治。
在4月下到5月中这段时间内,只要达到防治指标百穗蚜量500—800头即可以进行防治。
因为麦蚜繁殖速度快,一年可发生10—20代,条件适宜时20分钟一代。
4 防治技术不到位。
主要是喷施时兑水少,药液量少,喷施不均匀。
盲目加大药剂而忽视了水量,由于蚜虫分布发生了变化,喷药时还集中在穗部和上部叶片“一扫而过”的喷药方法会造成喷施不均匀,严重影响了防治效果。
二、防治方法针对上述情况,应及时调整防治方法,掌握科学的防治技术。
当抽穗期百株平均蚜量500—800头应立即进行防治,一般采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10%吡虫啉1000倍液等,选用吡虫啉或乐果与菊酯类药剂复配的可降低成本,增加药效。
在穗期防治时应考虑兼治小麦锈病、白粉病、粘虫及干热风等,喷施时喷匀喷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