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继承法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完全同意;2基本同意;3 说不清;4 基本不同意;
5 完全不同意 11 一见钟情是最高境界的爱情 12 当你在恋爱中,你的伴侣是什么样的都无所谓。 13 当你与一个人恋爱,你能解决和他之间遇到的问 题。 14 通常情况下,你只可能和这个世界上1-2个人幸 福相爱。 15 如果你真爱一个人,这个理由就足够让你跟他结 婚。 16 与你想跟其结婚的人相爱才会幸福 17 爱情是一种感觉而不是一种关系 18 除非两个人相爱,否则他们不应该结婚 19 多数人一生只会有一次真爱 20 多数人都会有梦中情人
人类自身的繁衍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婚姻家庭关
系中进行的。宏观上的社会人口再生产,在微观上 是通过婚姻家庭主体的生育行为实现的 (二)组织经济生活职能 家庭作为组织消费的基本单位,仍然是社会分配和 个人消费的中介。 (三) 教育职能 家庭是社会中的一个教育单位,家庭教育是社会教 育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基础教育,家庭教育具有 长期性和连续性的特点。
婚姻形式。 特征:与杂交不同,排除和限制了一定范围血 缘关系的两性关系。 1 血缘群婚制 排除了直系血亲之间的两性关系 2 亚血缘群婚制 排除了兄弟姐妹之间的两性关系,最初排除了 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的两性关系,后来又逐渐的排除 了血缘较远的兄弟姐妹之间的两性关系。
七、婚姻家庭的历史类型
(二) 对偶婚制
八、世界当代婚姻家庭制度的发展
(一) 婚姻家庭的发展变化 妇女经济地位的上升;离婚率升高;单亲家庭的增
长;家庭规模的减小;传统家庭功能的简化。
(二)婚姻法的最新发展 1 家庭暴力被明文禁止 2 无过错离婚法普遍流行 3 非婚同居的承认和制度化 4 同性结合的合法化 5 平等生育权特别是妇女的生育决定权受到了普遍 尊重 6 儿童权利保护受到空前重视
(二)制度说 (三)伦理说
(四)身份关系说
四、家庭的概念
家庭:由一定范围内的亲属所构成的社会生 活单位。
(1)亲属团体:血亲、姻亲
(2)共同生活为目的
五、婚姻家庭的本质属性
(一) 自然属性
作为社会关系的婚姻家庭是在一定的自然 条件下形成的: 1 男女两性的差别和人类固有的性的本能, 是婚姻的生理学上的基础。 2 通过生育繁衍而形成的血缘关系,是家 庭的生物学上的特征。 思考:婚姻家庭自然属性在婚姻家庭法中的 反映
“男曰婚,女曰姻”
——《礼记经解》
”婚姻就是夫妻之间发生神事与人事的共
同关系的终身结合”。
——莫迪斯汀
一、婚姻的概念
婚姻:为当时社会制度所确认的一男一 女互为配偶的结合。 (一) 婚姻是男女两性的结合 同性婚姻问题 (二)婚姻是男女双方以共同生活为目 的两性结合 共同生活
五、婚姻家庭的本质属性
(二) 婚姻家庭的社会属性
社会属性是婚姻家庭的本质属性 1 婚姻家庭关系,取决于社会生产关系。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
2 婚姻家庭关系受到上层建筑等因素的影响
和制约。
六、婚姻家庭的职能
(一) 人口再生产职能
婚姻家庭继承法学
第一章
婚姻家庭制度概述
第一章 婚姻家庭制度概述
本章目的:
掌握婚姻法的调整对象、熟悉婚姻家庭性质的 双重属性,熟知婚姻家庭制度的演变。 本章难点: 婚姻的本质属性 本章内容: 1 婚姻、家庭的概念 2 婚姻家庭的本质属性 3 婚姻家庭制度的历史发展
我国的对偶婚
&我国云南永宁地区的纳西族,在民主改革前仍 然存在“望门居”的婚俗。“望门居”亦称“阿 注”关系。在纳西语中,“阿注”可解读为亲密 的朋友或伴侣。女“阿注”住在娘家,男“阿注” 在晚间来过偶居生活,次日清晨即离开,回到自 己家中。 &我国壮族、傣族聚居的某些地区,解放前还通 行着“不落夫家”的惯例,即男女双方虽已成婚, 但女方在生育前仍居娘家,在此期间,男方采取 走访的形式与女方会面和同居。
爱情态度量表
1完全同意;2基本同意;3 说不清;4 基本不同意;5 完全不同意 1 爱情没有道理可讲。 2 当你陷入神魂颠倒的爱情,这肯定是真实的。 3 与一个你想跟他结婚却不能的人恋爱,是个悲剧 4 当爱情来袭的时候,你能感觉的到。 5 共同的兴趣真的不重要,只要真心相爱。 6 当你爱上一个人,即使时间很短就跟他结婚也没 关系。 7 如果你要爱一个人,你很快就会“知道”。 8 只要两个人相爱,教育背景的差异不重要 9 你可以爱一个人,即使你不喜欢他的朋友 10 在恋爱中经常犯晕
指一男一女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保持相 对稳定的偶居关系的婚姻形式。是集团婚向 个体婚的过渡阶段。 对偶婚制是一夫一妻制的雏形,为子女 确定生父提供了可能,促使父系社会的形成。
我国的对偶婚大约产生于仰韶文化的晚期。
七、婚姻家庭的历史类型
(三) 一夫一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制
一男一女结为夫妻的婚姻制度。马克思认 为,一夫一妻制度的产生是私有制的产物。 1 父系氏族的出现。父亲要求改变传统的母 系的继承制度。 2 确保妻子生育出血统纯正的丈夫的子女。
七、婚姻家庭的历史类型
婚姻家庭制度分为群婚制、对偶婚制和一夫
一妻制三种历史类型。
“群婚制是与蒙昧时代相适应的,对偶婚制是与野
蛮时代相适应的,一夫一妻制是与文明时代相适应 的”。 ——恩格斯
七、婚姻家庭的历史类型
(一)群婚制 原始社会中的一群男子与一群女子互为夫妻的
1完全同意;2基本同意;3 说不清;4 基本不同意;
一、婚姻的概念
(三)婚姻是一男一女的两性结合。
群婚制→→对偶婚制→→一夫一妻制
(四)男女的结合必须为当时的社会制度所
确认。 “纳妾问题”;“通奸”问题
二、婚姻的基础
(一) 单一基础(爱情基础)论
(二) 混合基础论 (三) 立体基础论
爱情态度量表
三、婚姻的性质
(一)契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