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认识与理解讲解
浅谈低年级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68ad69ad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90.png)
浅谈低年级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培养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体的学科,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数学是一件有趣又充满挑战的事情。
在低年级,学生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基本活动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数学基本活动的意义、培养方法和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一些参考。
一、数学基本活动的意义数学基本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和课外练习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可以是课堂教学中的游戏、竞赛、讨论等,也可以是课外练习中的思维训练、实验探究等。
数学基本活动有着丰富的意义。
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和热爱。
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学生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数学基本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活动中,学生需要主动思考、合作探讨、分析问题,这样可以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基本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深化对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巩固所学内容。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培养方法。
第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动应该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游戏、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第二,注重启发性。
在活动中,我们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主动探索,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发现能力。
通过启发性的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鼓励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数学基本活动的培养方法。
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分组合作,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促进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我们可以通过数学游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可以设计一些数字游戏、逻辑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
浅谈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浅谈基本数学活动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b5d00b11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c3.png)
浅谈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是一门需要认真学习和实践的科目,而数学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进行基本数学活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经验:一、关注数学学生的发展需求数学活动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和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的需要进行设计,使得学生在活动中能够逐渐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初学者,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一些基本的数学运算练习等。
而对于进阶学习者,则可以设计一些更加复杂的数学活动,涉及到较高的数学概念。
二、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缺乏兴趣是常见的问题,而数学活动是一种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
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或者数学竞赛,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和成就感。
此外,也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来展示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和实际价值。
三、积极鼓励学生的参与和表现数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比较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学习和实践,因此,当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时,需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认可。
不仅要鼓励优良表现的学生,还要激励参与的全体学生,让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并有效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四、注重师生互动和交流数学活动的成功,需要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积极的互动和交流。
老师需要在活动中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他们思路,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同时,学生之间也需要展开合作和交流,分享不同的经验和思想。
这样可以使数学活动更生动有趣,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主动性。
五、创新设计数学活动数学活动的设计应该是富有创新的,既能满足数学学科的基本要求,又要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可以进行一些跨学科的设计,比如与科学、艺术等学科进行融合,让学生在跨学科的融合中学习数学,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数学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名词解释
![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6524266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64.png)
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名词解释
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实际活动所
获得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数学游戏、数学实践、
数学探究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数学的
乐趣和实用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和方法。
数学游戏是一种通过游戏形式来进行数学学习的活动,例如数
学拼图、数学卡片游戏等,通过这些游戏,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
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实践是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际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
活动,例如购物计算、时间管理等,通过这些实践,学生可以将抽
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数学探究是指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实验和研究,自主探索数学
问题的活动,例如数学建模、数学问题解决等,通过这些探究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总之,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是通过各种实际活动来促进学生对数
学的学习和理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数学知识更加生动和具体。
浅谈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浅谈基本数学活动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9ce58b6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71.png)
浅谈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体的学科,它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进行数学活动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数学活动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数学概念理解,还能够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数学活动中,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的方式来深入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在开展数学活动过程中的经验,希望能够对广大教师和家长有所帮助。
一、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活动在进行数学活动时,要注意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活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可以设计一些游戏化的数学活动,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习中乐。
可以设计一个数学迷宫游戏,让学生在迷宫中寻找答案,通过解决问题来寻找出路,不仅能够锻炼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还能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二、注重实际应用数学活动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应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在学习面积和周长时,可以设计一个测量教室面积和周长的活动,让学生用尺子和卷尺测量教室的长、宽、高,然后计算面积和周长,这样学生既能够锻炼测量和计算能力,又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
三、倡导合作学习数学活动中可以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在小组之间进行数学竞赛或者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这不仅能够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及时总结与反思数学活动结束后,要及时对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
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从而增强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教师也要及时总结活动的优缺点,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以便提高数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数学活动不仅要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还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浅谈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浅谈基本数学活动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39ef132c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bf.png)
浅谈基本数学活动经验随着教育发展和科技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基本数学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基本数学活动是幼儿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数学概念,提高数学能力,还可以培养幼儿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开展基本数学活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下面就我个人的经验浅谈一下基本数学活动的开展。
一、利用游戏开展基本数学活动游戏是幼儿学习过程中最基本、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也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
通过游戏可以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下感受数学的乐趣。
比如,按数码排队游戏,数的拆分和组合游戏等都可以供孩子们玩耍和学习。
在游戏中教育,适当手动模型、板块、小球等一些物品可以使学习更加直观,让孩子们可以动手操作,加上生动活泼的语言等多种方式,使之更加生动有效。
二、欣赏数学画数学画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既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孩子们在欣赏中感受数学的美妙。
通过观看数学画,幼儿可以得到平面几何图形的认知,也可以了解到数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线条、角度、面积、体积等。
而且孩子们可以在画中发现一些有趣的规律和规则,如阶梯状的线条和圆形的转变等,为他们以后学习数学奠定基础。
三、用物品体验数学很多幼儿不擅长理论计算,但如果让他们亲手去拿几个桶子,装上几个小球,就能让他们对容积理解更加深入。
可以将数学活动融入到幼儿日常生活中,如量米量高,量田头地块大小等,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数学知识。
有实物的代入,孩子们更容易理解数学。
四、适当的让孩子引导在一些基本数学知识的教学中,适当让孩子自己参与其中,引导他们去探究和发现数学规律,会让学习更加深入和自信。
比如发现自然界中的图形,创造家庭周围的数学问题等。
引导孩子们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更能开发小孩子的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能力。
总之基本数学活动是幼儿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和能力对于孩子未来学习和生活都非常重要。
幼儿数学教育的核心就是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尊重他们的学习特点,适度引导他们,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与成就。
浅谈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浅谈基本数学活动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bc8109bf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96.png)
浅谈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在学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更是贯穿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是每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数学,数学活动成为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下面将就基本数学活动的经验进行一些探讨。
数学活动应该从生活中出发,紧扣实际。
有时候,孩子们对于数学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主要是因为他们觉得数学与生活脱节。
我们在设计数学活动的时候,要尽量把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
在学习加法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们走出教室去数操场上的树木,或者数食堂的桌子和椅子,这样孩子们就能感受到加法的实际运用,而不再觉得它是一种抽象的概念。
数学活动应该突出互动性和趣味性。
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非常强烈的,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来引导他们学习,那么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在设计数学活动的时候,可以运用游戏、实验、实物与图片,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从而使数学知识变得有趣起来。
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学习数学算式,或者通过实物与图片的对比来帮助他们理解几何概念。
数学活动应该注重合作学习和角色扮演。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很少会独自解决数学问题,通常需要和他人进行合作。
在数学活动中,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的环节,让孩子们在合作中学习,相互之间交流思想,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们扮演数学问题的解决者,这样可以使他们更深入地去体验数学的魅力。
数学活动应该注重实践操作和巩固复习。
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进行实践操作的学科,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应用,才能够真正掌握其中的奥秘。
在数学活动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实际操作的环节,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去解决数学问题,比如通过制作手工模型、进行游戏竞赛等方式,来锻炼他们的数学能力。
定期进行巩固复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反复的巩固,才能够让孩子们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
数学活动对于孩子们的数学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与数学能力。
浅谈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浅谈基本数学活动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8fe1cb68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58.png)
浅谈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贯穿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日常生活中的购物、理财,到工作中的计划、数据分析,都离不开数学的知识和运用。
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能力,让他们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无穷。
而数学活动是培养孩子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接下来我们将浅谈一些基本数学活动的经验。
数学活动需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和兴趣。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数学的接受能力和兴趣水平是不同的,因此在设计数学活动时,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和安排。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可以利用各种有趣的游戏和玩具来引导他们学习数学,比如积木、拼图等,这样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数学概念,还能够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和挑战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比如数学竞赛、数学团队活动等。
数学活动要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少家长会觉得数学学习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孩子很难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而其实,数学无处不在,我们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和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数学。
在购物时可以让孩子帮忙计算价格、找零;在做饭时可以让孩子帮忙测量食材的重量和容量;在整理房间时可以让孩子帮忙计算某个物品的数量。
这样一来,孩子就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对数学也会有更深的认识。
数学活动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活动不仅仅是让孩子学习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巧,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够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一些数学谜题和问题来锻炼孩子的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锻炼思维。
数学活动要注重与家长和老师的合作。
家长和老师是孩子学习数学的重要引导者,他们的支持和参与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数学。
在开展数学活动时,可以邀请家长和老师一同参与,让他们给予孩子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家长和老师可以相互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成绩,共同为孩子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小学数学学习基本活动经验
![小学数学学习基本活动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c5abcff7240c844769eaeef6.png)
小学数学学习基本活动经验1.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理解基本活动经验首先是“数学“的。
所从事的活动要有明确的数学目标,没有数学目标的活动不是“数学活动”。
小学数学是研究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图形关系、随机关系(主要是统计关系),也就是说与数量关系、图形关系、随机关系无关的活动,不是数学活动。
其次是“经验”的。
经验是一种感性认识,包含双重意义,一是经验事物,二是经验的过程。
数学经验是数学的感性认识,是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的。
再次是“活动”的。
前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的《数学教育学》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思维活动的教学”,那么包括抽象思维、数学证明、数学解题在内的整个数学教学活动都是“数学活动”,这样就过于泛化。
我们所说的“数学活动经验”所指的“活动”其特定含义主要是通过对数学材料的具体操作和形象探究活动。
至于“基本”,《数学》把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想,数学活动都冠以“基本”,称作“四基”。
2、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特征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特征有四个:个体性: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属于个人的,它有明显的学生个性特征。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属于学生自己的。
实践性: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离开实践活动就不能形成有意义的数学活动经验。
多样性:学习群体针对同一数学对象,尽管学习环境等外部条件相同,但每一个学生仍然会有不同的活动经验。
所以。
对于学生群体来说,数学活动经验具有多样性。
发展性: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反映学生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或某一学习阶段对学习对象的一种经验性的认识,是感性的、非严格性的,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获得的活动经验会不断变化、不断发展。
而且个体的活动经验在群体的“经验交流”中会相互补充。
相互充实,丰富、发展个体活动经验。
3、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基本类型小学数学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但最根本是帮助学生能为抽象的数学找到具体形象的原型,增进数学理解。
根据从事数学活动的不同模式,数学基本活动的主要类型有:(1)直接的数学活动经验小学数学知识相当一部分直接来源于日常生活现实,因此,应设计源于实际生活的数学活动,体验其中的“数学味”获得相应的数学活动经验。
浅谈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浅谈基本数学活动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d00c92cc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b4.png)
浅谈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具有理论性,也具有实践性。
在日常生活中,数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数学活动的目的、内容与方法、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讨论。
数学活动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巩固知识。
通过数学活动,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将其转化为实际的问题解决能力,提高知识的运用水平。
二是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提高学习兴趣。
数学活动丰富了学习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是促进团队合作。
数学活动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合作能力。
数学活动的内容丰富多样,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能力水平进行调整。
常见的数学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个方面:数学游戏,通过各种游戏形式,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数学,如数学拼图、数学挑战等;数学实践,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数学竞赛,通过参与数学竞赛,让学生接触到更高难度的数学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探究,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数学活动的方法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思维能力。
要注重启发式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发现问题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要注重合作学习。
通过分组合作,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要注重探究性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探究问题的方式,自主发现知识、规律,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数学活动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数学活动,学生可以巩固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和促进团队合作。
在教学中应注重数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浅谈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浅谈基本数学活动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259a1726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62.png)
浅谈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是一种学习知识的方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通过数学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而基本数学活动,则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对于孩子们的数学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设计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基本数学活动,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提高的技能。
教师在设计基本数学活动时,需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和兴趣。
对于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活动应该具有趣味性,能够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孩子们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比如数学拼图、数学迷宫等。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还可以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方法。
教师还可以结合孩子们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数学活动,比如校园寻宝活动、数学物品分类游戏等,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基本数学活动的设计还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数学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设计数学活动时,教师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让孩子们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在数学游戏中,可以要求孩子们分组合作,一起解答问题,共同完成任务。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领导意识和团队精神。
基本数学活动的设计还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学科,在设计数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可以通过一些有挑战性的数学游戏和谜题来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让他们通过思考和探索来解决问题。
在数学活动中,可以设置一些难度适当的数学问题,让孩子们动脑筋,思考解决方法。
这样可以提高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玩耍中学习,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
基本数学活动的设计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团队合作精神、问题解决能力和学习动力。
浅谈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浅谈基本数学活动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68328f7e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78.png)
浅谈基本数学活动经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代化教育方法的推广,数学教育也随之发生了许多变化。
通过贯彻数学活动教学法的教育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基本数学活动包括:计算、观察、比较、绘图、解题、研究等。
以下是浅谈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讨论。
一、计算计算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活动,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加、减、乘、除和分数、小数、百分数等计算方法。
通过运用反复练习、口算和抽象模型的方式来实现数学计算的自动化。
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灵活掌握教学节奏和难度,引导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激发他们对计算的兴趣和成就感。
二、观察观察是数学学习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让学生有全面了解数学规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验、观察和记录数据,从而让学生理解各种数学概念与规律。
在数学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一些观察到的事情记录下来并加以总结,如制作数据表和图标等等。
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观察的事物进行更加深入、深刻的分析与判断。
三、比较比较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活动之一,它可以让学生从多个对象的特征和性质中,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各种比较问题,促使学生分析、比较并总结有关的特征或性质,让学生了解科学的验证和不断发掘未知的乐趣。
四、绘图绘图是对数学形象化表现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数学学习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在数学教学中,绘图也是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在演示和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动手体验绘图的过程,通过实例演示和模仿,理解与掌握数学概念和知识。
五、解题解题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教师要通过阅读和编制各种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维和方法,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解题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能和方法,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逐渐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创新解题思路。
六、研究研究是数学学习的高级形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究意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跨学科和综合学科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展一些研究课题,去探索和研究数学的一些难点和疑难,以便发现和制定新的数学理论、方法或原则。
简述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含义,同时结合你的教学经验简述其教学策略
![简述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含义,同时结合你的教学经验简述其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2808bc0bb4cf7ec4afed0b2.png)
简述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含义,同时结合你的教学经验简述其教学策略一、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含义所谓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当是指在数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操作、考察和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时所形成的认识。
并指出其具有以下的特征:首先,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具有数学目标的主动学习的结果。
它来源于日常生活经验,却高于日常经验。
其次,它专指对具体、形象的事物进行具体操作和探究所获得的经验,以区别于广义的抽象数学思维所获得的经验。
再次,它也是人们的“数学现实”最帖近现实的部分,并且还指出,需要与探究性学习相联系,才能形成丰富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首先是“数学”的,所从事的活动要有明确的数学目标,没有数学目标的活动不是“数学活动”。
小学数学是研究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图形关系、随机关系(主要是统计关系)的。
其次是“经验”的,经验是一种感性认识,包含双重意义,一是经验的事物,二是经验的过程。
数学经验是数学的感性认识,是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的。
再次是“活动”的,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也是思维活动的教学。
那么包括抽象思维、数学证明、数学解题在内的整个数学教学活动都是“数学活动”,这样就过于泛化。
我理解的“数学活动经验”所指的“活动”其特定含义主要是对数学材料的具体操作和形象操作探究活动。
二、教学策略那么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最有效呢?著名教育家赞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实践了以下几种基本的教学策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A、互动教学策略及实施方法互动教学策略指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的认知互动、情感互动、实践互动等改善课堂人际关系,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B、合作教学策略及实施方法合作策略是指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尤其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共同合作,达到某一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除互相探讨交流外,还可采用分组竞赛、竞答、游戏、实验等形式,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培养协作精神。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认识与理解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认识与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29d20715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b3.png)
通过动手剪切、拼接、折叠等方 式,探索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 法,理解面积的物理意义和数学 表达式的联系。
案例二:概率统计的应用
总结词
通过实际情境,掌握概率统计的基本 知识和应用方法。
详细描述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如预测天气、 分析股票数据等,掌握概率、统计的 基本概念和方法,理解数据背后的规 律和不确定性。
教师运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进 行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抽 象概念和解决问题。
教育评估
教育评估中运用数学基本活动 经验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报 告编写。
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中使用数学基本活动 经验进行实证分析、模型构建 和理论推导。
05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实践案例
案例一: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
总结词
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几何图形面 积计算的方法和原理。
80%
物理实验
在物理学研究中,数学基本活动 经验用于数据处理、模型建立和 理论推导。
100%
计算机编程
在软件开发和算法设计中,数学 基本活动经验用于逻辑推理、算 法优化和数据分析。
80%
工程设计
在建筑、机械、电子等领域,数 学基本活动经验用于结构分析、 材料力学和电磁场模拟。
教育领域的应用
数学教学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认识与理 解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定义与特征 •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途径 •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应用场景 •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实践案例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简介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亲 身参与和体验,获得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和实际 操作能力。
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动手实践,通过观察、操 作、实验、推理等方式,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直观感 受和认识,加深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理解和 掌握。
我对“基本活动经验”的认识
![我对“基本活动经验”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24c7cf053186bceb19e8bbd0.png)
我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认识数学活动经验可以这样理解: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学习者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感性知识、情绪体验和应用意识。
感性知识是指具有学生个人意义的过程性知识,也包括学生大脑中那些未经训练的、不那么严格的数学知识;情绪体验是指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的成功体验、对数学严谨性与数学结果确定性的感受以及对数学美的感受与欣赏等;应用意识包括“数学有用”的信念、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与思考问题的意识以及拓展数学知识应用领域的创新意识。
针对数学基本活动的这几方面的含义,结合我所处的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学目的和自身的教学经验。
我认为采取以下几种教学策略有助于我们教学目标的达成。
第一、积极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充分了解学情。
对小学生来说,数学是现实的、有趣的、有用的,小学数学是学生在生活与活动中产生的数学我们有必要对他们的生活经验即日常数学进行数学化,进行经验提升,以生成新的经验,促进学生的经验从一个水平上升到更高水平,实现经验改造或重新改组。
教学的关注点放在促进学生的认识从模糊趋向清晰,从形象趋向抽象,提升数学活动经验。
并经常在解决问题后的反思中,进一步体验生活经验对数学问题解决的好处,积极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去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经验。
第二,活动经验积累要有活动,要注重过程。
这里所说的活动,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和解题活动,而是需要学生参与其中的数学探索活动,是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做”数学的活动。
在做的过程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提出有意义的问题,使学生有了体验和经历。
第三,活动经验要在不断做的过程中积累。
积累不能指望有一两次这样的活动学生就有数学活动经验,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
这样的活动可以是在课内,也可以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可以是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解决。
在数学课程的四个领域里都有机会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活动。
“综合与实践”领域更是学生积累活动经验的很好的载体。
浅谈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认识
![浅谈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f6573d1fff00bed5b9f31d94.png)
浅谈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认识汤召远易溪小学重庆巫溪405808一、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含义首先是“数学”,所从事的活动要有明确的数学目标,没有数学目标的活动不是“数学活动”。
小学数学是研究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图形关系、随机关系的。
其次是“经验”,经验是一种感性认识,包含双重意义,一是经验的事物,二是经验的过程。
数学经验是数学的感性认识,是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的。
再次是“活动”,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也是思维活动的教学。
我所理解的“数学活动经验”所指的“活动”主要是对数学材料的具体操作和形象操作探究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想、数学活动称作“四基”。
简单的说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学习主体通过亲身经历数学活动过程所获得的具有个性特征的经验。
一、数学活动经验的几个特征:1、主体性数学活动经验是基于学习主体的,它带有明显的主体性特征,因此也就具有学习者的个性特征,它属于特定的学习者自己。
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社会生活实际或教师创设的情境当中,亲身体会形成自己个体的经验。
因此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基于学习主体的,属于特定的学习者自己,它带有明显的主体性特征。
2、实践(过程)性经验离不开活动,数学活动是经验产生的源泉,如果离开了数学活动,就根本不会形成有意义的数学活动经验,只有亲身经历体验了才能形成经验,经验具有明显的实践性。
小学生学习形式化的数学时,基本上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进行学习。
因此数学活动经验是学习者在学习的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离开了活动过程这一实践是不会形成有意义的数学活动经验的。
3、发展性数学活动经验反映的是学习者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或某一学习阶段对学习对象的一种经验性认识,这种经验性认识更多的时候是内隐的,原生的或直接感受的、非严格理性的,也是可在学习过程中可变的。
4、多样性。
对同一个数学活动,即使外部条件相同,针对同一对象,每一个学生仍然可能具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不同的经验。
数学教研员眼中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教研员眼中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c60959dc80eb6294dd886c2f.png)
数学教研员眼中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二)开展有效的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罗向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可以这样理解:指在数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一定对象进行具体的观察、操作、思考,形成和积累的过程性知识。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有三个要素:第一是数学的。
学生所从事的活动要有明确的数学目标。
第二是经验的。
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经验”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二是经历。
所以,经验是一种感性认识,包含双重意义,一是经验的事物,二是经验的过程。
第三是活动的。
主要指对数学对象的具体操作和探究活动。
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是基于动态的数学观,把数学看成是人类的一种活动,是一种充满情感、富有思考的经历体验和探索活动。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有两个层面。
从静态上看,它是一种从属于学生自己的“主观性知识”,是学生经过数学学习后对整个数学活动过程产生的认识,包括体验、感悟、经验等,虽然这只是学习个体主观上粗浅的、感性的认识,或者是不那么严格的隐性认识,但这种经验是有意义和价值的。
从动态上看,它是过程,是经历。
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更应关注过程的教学,“经历过程”不仅仅是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知识的呈现方式,而且更是指探究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抽象的过程、预测的过程、推理的过程、反思的过程等等,从而积累观察、操作、猜想、归纳推广等活动经验。
如何开展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在真正的经历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成为当前数学教学中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世界上的很多经验是不可传递的,只能靠亲身经历,所以必须让学生亲自参与。
一、设计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在经历中感悟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得主要是来源于数学活动,学生只有经历有目的的数学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才能建立对数学的感觉,当这种感觉积累到一定的水平,便形成对学习对象的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教师给每桌学生准备两个信封,一个信封里装有4个不同的三角形(有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和不等腰的锐角三角形),另一个信封里装有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锐角、直角或钝角三角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认识
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糖还要多。 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要长。
吃一堑,长一智。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一)问题的提出
• 国内著作最早提到“数学活动经验”是在曹才翰先生和蔡 金法博士主编的《数学教育学概论》一书中,但一直没有 引起关注.
• 在《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中, 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 校长提出, 在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 要积累“基本数学经验”和发展“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这是数学教育研究上的一个重要进展. 应该说, 基本数学 思想方法, 已经研究多年, 提法不算太新. 但是, 数学基 本经验的提出, 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 和创新意义.
2 x (x 2 x) 4 x 12
3
3
(三)两个情景
• 情景1:无法在需要的时候激活最需要的基本知识 • 情景2:只是简单套用解题方法,没有主动分析问
题的意识。
(三)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认识
1.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含义 2.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类别 3.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作用和功能 4.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课程教学价值
• 几何操作经验
操作任务:打乱由4块积木或者图画构成的平 面画面,请学生还原,并利用平移和旋转记录 和还原步骤,尝试寻找步骤最少的还原方案。
学生在经历“图画还原”活动之后,可以 获得有关图形的平移、旋转、 轴 对称等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 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平移、旋转,不仅能增强问题的趣味性,还 可让学生感悟几何运动也是可以记录的,体验选取最佳方案的过程,获得有 关图形运动、变换的有关经验。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认识与理 解
一、教育理念、课程目标的变化
1. “数学观”
2. 核“心四理基念”
“过程”变“科学” “三句”概念
“6条”变“5条” “6个”变“10个”
5 . 课程目标
“双基”变“四基”、“双能”变“四 能”
1、数学观”“过程”变“科学”
1.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含义
•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学生亲自或间接经历了活动过程 而获得的经验。(史宁中等)
1.它既有学生针对有关数学活动而获得的那些直接经验; 2.也有学生经过不同程度的自我反省而提炼出来的个体知
识。
• 丰富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经过不断积淀和升华,可以 形成数学的直观能力。
1
一个概念
(二)两个情景
情景1: 你会看水表吗?
原来这个水表现在的总吨数是: 3×1000+4×100+1×10+0×1=3410(吨)
(二)两个情景
• 情景2:请同学们做下面的题:
• 把一块木板锯成两段。第一块的长度是整块的三分之二, 但比第二段短4英尺。问这块木板在锯开前的长度是多少?
• 设这块木板的长度为x, • 根据题意得:
2.2 基本的数学思维活动经验
• 代数归纳的经验(从特殊到一般的活动) • 数据分析、统计推断的经验 • 几何推理的经验 • ……
• 代数归纳的经验
如,当学生发现了如下的运算 规律:
1515 1 2100 25 225 25 25 2 3100 25 625 35 35 3 4100 25 1225
数据分析、统计推断的经验、几何推理的经 验等) 2.3 运用数学内容进行问题解决的经验(发现 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经 验).
2.1 基本的数学操作 主要指行为的操作,主要是获得第一手的直接感受、体验 和经验。也就是说,在实际的外显操作活动中来自感官、 知觉的经验。包括几何操作、数学表征工具的直接操作、 数学公式和符号的直接操作经验。
• 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推进,尤其是课程目标中明 确提出“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后,相关研究日趋增多,目 前主要集中于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
• 理论研究侧重内涵、类别、价值等的认识;实践研究侧重 案例研究、教学设计等。
• 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多样,其原因主要在于“经验”内涵 的极端丰富和复杂。均没有形成相对统一的结论和体系。
2001版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 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 画,逐渐抽象概括, 形成方法和理论,并 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011版
数学是研究数量 关系和空间形式 的科学。
2、核心理念“三句”变“两句”
2001版
2011版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进而观察,作出如下猜测:
是指学习主 体通过亲身经历 数学活动过程所 获得的具有个性 特征的经验。
2
3
四大要素
经历 活动
(操作-思维-演练-交流)
数学
(数学核-问题驱-智力参)
个性
三大形态
感知型
(感觉-知觉-表象)
认知型
(静态知识-动态策略)
情感型
(情感-审美-观念-精神)
2.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类别
2.1.基本的数学操作经验 2.2 基本的数学思维活动经验(归纳的经验,
数感 符号意识 空间观念 几何直观 数据分析观念 运算能力 推理能力 模型思想 应用意识 创新意识
5. 课程目标 “双基”变“四基”、“双能”变“四能”
“双基” 变“四基”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
“双能” 变“四能”
•发现问题的能力 •提出问题的能力 •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
2.1基本的数学操作
• 数学表征工具的直接操作 例如,让学生使用示意图、插图、照片、真实事件的草图、 统计图表、程序语言等表达数学内容,这些有助于学生积 累数学表达的活动经验。
• 数学公式和符号的直接操作 直接利用简单的数学工具(如公式表、计算器等),这些 操作将有助于学生认识和应用数学定义、规则、算法或者 公式,形式化地应用变量、项、等式或函数等。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基本理念“6条”变“5条”
2001版
数学课程 数学 数学学习 数学教学活动 评价 现代信息技术
2011版
数学课程 课程内容 教学活动 学习评价 信息技术
4、核心概念“6个”变“10个”
2001版
数感 符号感 空间观念 统计观念 应用意识 推理能力
保4改2增4
20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