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1~6年级共12册数学知识要点全汇总

北师大版1~6年级共12册数学知识要点全汇总

北师大1-6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目录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2)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16)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24)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34)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46)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61)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70)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86)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102)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121)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145)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1、读20以内的数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19,18,17 ······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2、两位数(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11里有(11)个一;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12里有(12)个一;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13里有(13)个一;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14里有(14)个一;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15里有(15)个一;······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20里有(20)个一。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除法》数学三年级下册章节复习精编讲义(思维导图-知识讲解-达标训练)北师大版-含解析

《除法》数学三年级下册章节复习精编讲义(思维导图-知识讲解-达标训练)北师大版-含解析

期中复习讲义(北师大版)2020-2021学年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下册期中章节复习精编讲义第一单元《除法》知识互联网知识导航知识点一:除法计算法则1.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最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小于除数2.被除数是0的除法: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零3.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除法:相同数位对齐,从最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不够除就添0占位。

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4.被除数最高位比除数小的一位数除法:如果被除数最高位比除数小就要看被除数被除前数的前两位,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一位的上面。

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5.连乘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计算式题:看清运算顺序,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要是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知识点二:判断商的位数①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字≥除数,商的位数跟被除数相同;如864÷4=(商是3位数),312÷3=(商是3位数)②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字<除数时,商的位数比被除数少一位;如246÷6=(商是2位数) 。

知识点三: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时,则添0,分为两种情况:注意:商中间、末尾的0起着占位的作用,不能随便去掉!知识点四:除法的估算和验算1.除法的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候不必算出准确的结果,而是把一些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然后进行计算,这样的计算就叫做估算。

除法估算举例:312÷3≈300÷3=1002.除法的验算:①能除尽:被除数=商×除数②有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知识点五:辨析容易混淆的文字题:例:①甲是176,乙是甲的6倍,乙是多少?(“的”字左边的“甲”已知时,用“乘法”)乙:176×6②甲是1584,是乙的6倍,乙是多少?(“的”字左边的“乙”未知时,用“除法”)乙:1584÷6知识点六:乘除法混合运算法则:①算式里只有乘除法,要依次计算。

(最新最全)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汇总

(最新最全)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汇总

(最新最全)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汇总第一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1)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5 = 6)4、笔算除法:(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最大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最大的被除数=商×除数+最大的余数;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2)除法验算:→用乘法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5、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6、笔算除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7、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用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跟除数进行比较;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去1.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1.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折痕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正方形、长方形、等腰梯形、菱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圆形.字母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B、C、D、E、H、I、 K、M、O、T、V、U、W、X、Y.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①特点:轴对称图形的大小不变;但方向相反....;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②画法:定点数格—找对称点—描图.③平移方法:注意:点和点对应;边和边对应.1.平移是整体移动.2.要知道平移了几格;只需找到一个顶点;数出这个点平移的格子数;就是整个图形平移的格数.(也可以将每一个点平移了再依次连起来)3.画出平移后;必须找到所有顶点平移后各点的位置;再按顺序连起来.④左右对称图形距离对称轴近的另一边也近;距离远的另一边也远.⑤有的轴对称图形不止一条对称轴.⑥镜子中的数学:左右对称图形左右正好相反;上下对称图形;上下正好相反.发现镜子中的人和照镜子的人左右方向正好相反.时钟在镜子中的对称;以12和6为对称轴左右对称;即11点在镜子中是1点;只有12点和6点不变.2.平移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做平移.生活中常见的平移现象:拨算盘、升国旗、光盘的出入仓、拉开抽屉、火车、电梯和缆车的运动.方向(上、下、左、右)①两要距离②特点:平移前后图形的形状、大小、方向不变;只是位置发生改变.③画法:定点数格—找对应点—描图.一是找出图形的一个端点;二是根据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画出这个端点的对应点;三是根据图形的形状画出平移后的图形.3.旋转物体(或图形)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弧或圆周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拧水龙头、汽车方向盘的转动、风车的转动、翻书、风扇叶片、螺旋桨和钟摆的运动.特点:旋转前后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但是位置和方向发生改变.4.设计图案一个简单的图形运用轴对称、平移或旋转的方法;可以设计出一幅美丽的图案.第三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2、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0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如:30×500=15000 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3、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可以把一个乘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乘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如:22×18≈400 或 22×18≈360 或 22×18≈44020 20 20 204、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5、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目;都要三大步: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别忘了比较这一步.6、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时;首先要相同数位对齐;用下面因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依次去乘上面因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将所得的积相加.(遇到进位乘法时;那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①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表示“多少个一”)得数末尾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②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表示“多少个十”)得数末尾与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③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7、相关公式:乘数×乘数=积积÷乘数=另一个乘数运算顺序:先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算.8、几个特殊数的乘法(牢记):25×4=100;125×8=1000.9、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几倍;除数不变;当被除数扩大几倍;商也扩大几倍.第四单元克、千克、吨1、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2、千克:称一般物品的质量或称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用kg表示克: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用克作单位.用g表示它们的进率是1000;即1千克=1000克 1kg=1000g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把千克换算成克;就是在克数末尾添上3个0;把克换算成千克;就是在克数末尾去掉3个0.3、称很重的或大宗的物品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即1吨=1000千克 1t=1000 kg把吨换算成千克;就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第五单元面积(一)面积和周长的概念和公式: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周长一条线;面积一大片;周长在四周;面积在里面.周长求长短;面积求大小.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3、面积单位的换算:①测量或计算长度时要用到长度单位.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m、分米dm、厘米cm.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千米=1000米1厘米=10毫米②测量或计算面积时要用到面积单位.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 = 10000平方厘米 1m2 = 10000cm2把平方米换算成平方厘米;就在数字的末尾加上4个0; (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 把平方厘米换算成平方米;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4个0.(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③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cm2).④边长为1分米(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1dm2).⑤边长为1米(10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1m2).4、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长=a×b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求长:长=长方形面积÷宽已知周长求长:长=长方形周长÷2-宽求宽:宽=长方形面积÷长已知周长求宽:宽=长方形周长÷2-长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正=a×a)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求边长:边长=正方形面积÷边长已知周长求边长:边长=正方形周长÷45、①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②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面积最大.(周长相等时;长与宽越接近面积越大)③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不一定相等.④面积相等时;长与宽越接近周长越小.⑤(1)当周长一定时,长方形的长与宽越接近面积越大.(2)当面积一定时,长方形的长与宽越接近周长越小.6、在生活中找出接近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例子.例如1平方厘米(指甲盖)、1平方分米(手掌面的大小、电脑A盘或电线插座)、1平方米(教室侧面的小展板、可以站12个小学生的地方).(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1、归类:什么样的问题是求周长...?(缝花边、围栅栏、围栏杆、池塘或花坛周围小路长度、围操场跑步的长度等等)什么样的问题是求面积...?或与面积有关?(课本等封面大小、刷墙、花坛周围小路面积、给餐桌配玻璃、给课桌配桌布、洒水车洒到的地面、某物品占地面积、买玻璃、买镜子、买布、买地毯、铺地砖、裁手帕等等)2、长方形或正方形纸的剪或拼.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长方形或正方形拼成新的图形后的面积与周长.从一个图形中(通常是长方形)剪掉一个图形(最大的正方形等)求剪掉部分的面积或周长、求剩下部分的面积或周长.要求先画图;再标上所用数据;最后列式计算.3、刷墙的(有的中间有黑板、窗户等):求要用到的面积等于大面积减去小面积.4、测量房间、菜园、教室、操场的面积通常用平方米为单位 .5、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越来越近;面积越来越大;当长=宽时;即为正方形;面积最大.6、正方形的边长扩大A 倍;周长也扩大A 倍;面积扩大(A ×A )倍.7、求数量时;先求大图形的面积;再求小图形的面积;最后用大图形的面积÷小图形的面积=数量.8、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求面积.利用公式先算边长;再算面积.第六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1、分数表示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像21、41、42…都是分数.21表示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读作:二分之一.当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2份;表示为42.2、一个物体可以看成一个整体;但多个物体放在一起;也可以看成一个整体.3、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占的份数作分子.认识几分之一: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认识几分之几: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4、比较大小的方法: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5、分数加、减法: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相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②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 ③1=22=33=44=55=66=77=88=99=1010 6、当分子、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该分数的大小不会变.统计与可能性平均数=总数÷总份数 总数=平均数×总份数 总份数=总数÷平均数解决问题:应掌握简单的四种形式.1、平均分冬冬把300只草莓分装在10个盆子里;平均每盆装几个?2、包含除(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冬冬把300只草莓分装在一些盆子里;每只盆装30个;需要几个盆?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桃子总共重8千克;苹果总共重568千克;苹果的重量是桃子的几倍?4、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对学生可以说是乘法的“倍”反过来;并用()×5=60来说明求括号里的数;用除法计算.苹果有568千克;是桃子的8倍;桃子有几千克?苹果有568千克;桃子是苹果的8倍;桃子有几千克?年月日基础知识1、24时计时法:在一日(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 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方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2、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一年=12个月平年=365天闰年=366天一星期=7天一天=24小时→ 24时也叫0时一小时=60分钟一分=60秒3、每年有12个月;其中7个大月;每个大月有31天;分别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有4个小月;每个小月有30天分别是四、六、九、十一月.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①平年:2月(28)天全年365天(31×7+30×4+28=365);52个星期零1天;上半年有(181)天.②闰年:2月(29)天全年366天(31×7+30×4+29=366),52个星期零2天;上半年有(182)天.③每年下半年都是(184)天.平年上半年有181天;下半年有184天.闰年上半年有182天;下半年有184天.一季度平年:90天 91天 92天 92天闰年:91天4、如何判断哪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看是不是4的倍数特殊地;如果是整百数的年份;要看是不是400的倍数;比如1900年是整百数年份;也是4的倍数;但不是400的倍数;所以这一年不是闰年.2017年是闰年吗?2000年是闰年吗?2020年是闰年吗?1800年是闰年吗?5、背诵这些节假日:1月1日元旦 3月8日妇女节3月12日植树节 5月1日劳动节6月1日儿童节7月1日建党节8月1日建军节 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6、应用和方法①同一年中连续的大月有(7 )月和(8 )月;天数是共(62 )天.12月和1月也是连续的大月.一个大月和一个小月合起来是61天.②通常每4年里有( 1 )个闰年;( 3 )个平年.(如果说某个人不是每年都能过到生日;8岁过两次生日;12岁过3次生日;那么他的生日就是2月29日.)③计算经过的年份: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2018年是69周年.(2018-1949=69年)。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内容:本单元基础: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20×3,200×3),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每位乘积不满十)(43×2),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教学目标: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时间:9课时1、口算乘法(3课时)7第1课时教学内容: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1~4题。

教学目标: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教学重点: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教具准备: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回顾学过的口算方法口算下面各题:40×4 60×5 30×3 300×7 200×812×4 24×2 13×3 32×3 11×5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

二、新课1、提出问题(1)仔细观察例1图(2)请学生提出问题。

(3)从学生回答中选择例1的两个问题: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出算式:300×10 300×30(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4)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其余的问题。

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4、探讨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42×10 23×30 14×200请学生思考,讨论怎么算?(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完整版)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 1 )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 ,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

(如:30弋=6 )4、笔算除法:(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最大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最大的被除数=商x除数+最大的余数;最小的被除数=商x除数+1 ;(2)除法验算:-用乘法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x除数=被除数商x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0 除以任何不是0 的数(0 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0 乘以任何数都得0;0 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 都得任何数本身。

5、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6、笔算除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商1 ,就添0 占位。

(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7、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用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跟除数进行比较,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1 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去 1 。

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1、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对称轴:对折后能使两边重合的线叫做对称轴。

3、轴对称图形特点:对称轴是一条直线,对称轴两侧的对应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沿对称轴将它对折,左右两边完全重合。

4、轴对称图形的有:角、五角星、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和正多边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等.5 、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不止一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条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6、既不是轴对称图形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有:不等边三角形,非等腰梯形等.7、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

北师大版数学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

北师大版数学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

北师大版数学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一、除法。

1.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口算除法可有趣啦。

比如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然后再除以除数。

像60÷3,就想6个十除以3等于2个十,也就是20。

笔算除法呢,要注意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

如果最高位不够除,就看被除数的前两位。

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哦。

要是余数比除数大,那可就错啦,就像在比赛中犯规一样。

2.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当被除数中间有0,而且前一位没有余数的时候,商中间就可能有0。

比如说306÷3,百位上3除以3得1,十位上0除以3得0,个位上6除以3得2,所以商是102。

被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也有小窍门。

如果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尽,个位上是0,就直接在商的个位写0。

二、图形的运动。

1. 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就像照镜子一样,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比如我们常见的等腰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你可以把一张纸对折,然后剪出一个图形,打开后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啦,就像变魔术一样。

对称轴是那条对折的直线,画对称轴的时候要用虚线,就像给它画一条隐形的线一样。

2. 平移和旋转。

平移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像小火车在笔直的铁轨上行驶,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都不会改变。

旋转就不一样啦,物体是绕着一个点或轴做圆周运动,像风扇的叶片转动就是旋转。

你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个小风车,绕着中心轴不停地转呀转。

三、乘法。

1. 两位数乘两位数。

口算乘法可以先把其中一个因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最后把积相加。

例如12×30,先算12×3 = 36,再在36后面添一个0,就是360。

笔算乘法要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这个过程就像搭积木一样,一步一步来。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乘法》知识点总结(全)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乘法》知识点总结(全)

新北师⼤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乘法》知识点总结(全)⼀、⼝算乘法1.【整⼗、整百、整千数相乘的⽅法】:先把乘数末尾0前⾯的数相乘,再看两个乘数的末尾⼀共有⼏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个0。

例如:20×30 想2×3=6 20×30=600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①拆分法:把其中的⼀个乘数拆分成⼀个整⼗数和⼀个⼀位数,并将它们分别与另⼀个乘数相乘,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例如:45×23 想23=20+3 45×20=900 45×3=135 900+135=1035②列表法。

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法】:把其中的⼀个两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数,另⼀个两位数不变或看成与它接近的⼏⼗五或整⼗数,再进⾏计算,得出估算的结果。

(⼀般采⽤“四舍五⼊”法则)如:估算21×26①把21估成20,26不变,20×26 = 520,那么(估⼩了)②21不变,把26估成30,21×30 = 630,那么(估⼤了)③把21估成20,26估成25,20×25 = 500,那么(估⼩了)④把21估成20,26估成30,20×30 = 600,那么(不知⼤了⼩了)4.在乘法运算中:①⼀个乘数不变,另⼀个乘数扩⼤⼏倍,积就随着扩⼤⼏倍。

②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5.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计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内的算式。

⼆、笔算乘法(特别注意:竖式的格式)1.【笔算乘法的⽅法】:(转化为两次⼀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的竖式笔算)①先⽤第⼆个乘数的个位去乘第⼀个乘数,得到的积的末位要与第⼀个乘数的个位对齐。

②再⽤第⼆个乘数的⼗位去乘第⼀个乘数,得到的积的末位要与第⼀个乘数的⼗位对齐。

③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注意: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班:姓名:第一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只假如均匀分就用 ( 除法) 算。

2.除数是一位数的式除法法:①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假如它比除数小,再除前两位数。

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哪一位上不商1,就添 0 占位。

③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比除数小。

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余数要比除数小。

3.笔算除法序:判断确立商的位数,商,,算。

4.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用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跟除数行比,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去 1。

5.除法算:用“逆运算〞算①没有余数的除法②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6.被除数末端有几个 0,商的末端不必定就有几个 0。

〔如: 30÷5 = 6〕7.①0 乘以任何数都得 0;②0 除以任何不是 0 的数〔 0 不可以除数〕都等于 0;③0 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自己,④任何数减 0 都得任何数自己。

8.笔算除法:〔 1〕余数必定要比除数小。

〔 2〕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①最大的余数是“除数-1〞, 如:被除数÷3=商⋯⋯余数,最大的余数是2;②最小的除数是“余数+1〞,如:被除数÷除数 =商⋯⋯ 8,最小的除数是 9;4,最大的被除③最大的被除数 =商×除数 +最大的余数,如:被除数÷5=6⋯⋯余数,最大的余数是数是 5×6+4=34;④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如:被除数÷5=6⋯⋯余数,最小的余数是1,最小的被除数是5×6+1=31;第二元形的运1.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完整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套)精品教案汇总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套)精品教案汇总

(117页)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精品教案汇总第一单元除法教材简析1.本单元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商是一位数的除法, 以及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内容包括: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除法的验算, 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解决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实际问题, 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2.本单元内容的安排不是以单纯学习计算法则的形式出现的, 而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帮助学生掌握除法、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不断培养学生细心计算、及时验算的学习习惯。

单元学习目标1. 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进一步理解除法竖式计算的道理, 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并能正确计算。

3.经历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过程, 提高解决相关除法问题的能力;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 进一步发展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在探索除法和乘除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中, 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 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单元重点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计算方法, 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根据乘法的竖式计算, 进行正确的试商。

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分桃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学习目标1.结合“分桃子”的故事情境, 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 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3.能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 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一、本册的具体目标l、数与代数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和简单分数。

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会计算同分母(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2、空间与图形–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统计与概率–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4、实践活动–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本册的内容结构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第三单元乘法第四单元面积第五单元认识分数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单元知识点1.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认、读、写简单小数。

2.经历探索如何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能结合购物情境比较小数的大小。

3.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

(与元、角、分密切联系)4.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买文具1.初步理解小数的具体意义,体会小数与它所表示的实际的量的单位之间的联系,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2.将这些小数与以前学过的数比较,使他们发现小数都有小数点。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的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的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的知识点汇总一、除法。

1. 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

就像分糖果一样,如果有60颗糖果,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那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多少呢?很简单呀,60÷3 = 20,就是把60看成6个十,6个十除以3就是2个十,也就是20。

要是300÷5呢?300就是30个十,或者3个百,3个百除以5不太好算,那看成30个十,30个十除以5就是6个十,也就是60。

2.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比如说48÷2,先分十位上的4,4个十除以2得2个十,再分个位上的8,8个一除以2得4个一,最后结果就是24。

要是遇到有余数的除法,像55÷3,十位上5个十除以3得1个十余2个十,这2个十和个位的5合起来是25,再除以3得8余1,所以结果是18……1。

3.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像609÷3,百位上6除以3得2,十位上0除以3得0,这个0可不能忘记写哦,然后个位上9除以3得3,结果就是203。

再比如840÷4,百位上8除以4得2,十位上4除以4得1,个位上0除以4得0,结果就是210。

二、图形的运动。

1. 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就像照镜子一样,沿着一条线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

比如等腰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沿着底边上的高对折,两边就重合啦;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横竖两条对折线,还有两条对角线;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横着一条和竖着一条。

画轴对称图形的时候,要先找到对称轴,然后根据对称轴另一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在这边也找到对应的点,最后把这些点连起来就成了。

2. 平移。

平移就是物体在平面内沿着某个方向移动,而且形状、大小、方向都不变。

就像小火车在轨道上直直地开,车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会变。

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后的图形,要先确定平移的方向(是向左、向右、向上还是向下),再数出平移的格数,然后把图形的每个点都按照这个方向和平移格数移动,最后把移动后的点连起来。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北师大版在三年级下册学习数学课程时,我们掌握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回顾。

一、整数1. 整数的概念:整数由正整数、0和负整数组成,可以用于表示增加和减少的数值。

2. 整数的比较:通过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我们可以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的符号来表示其关系。

3. 整数的运算:整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都遵循相应的规则,同学们需要熟练掌握整数的四则运算。

4. 整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整数可以用来表示温度、海拔高度、负债等实际问题中的数值。

二、小数1. 小数的概念: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构成,小数可以表示介于两个整数之间的数值。

2.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我们需要熟悉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包括百分数表示法和十进制表示法。

3. 小数的运算:小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需要掌握对齐小数点和转化为分数进行运算的方法。

4. 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小数可以用来表示货币、测量长度和重量等实际问题中的数值。

三、面积和周长1. 面积的概念:面积是一个平面图形所占的单位面积的个数,可以用于计算平面图形的大小。

2. 周长的概念:周长是一个封闭曲线的长度,可以用于计算封闭图形的边界线的长度。

3. 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对于不规则图形,我们可以通过将其拆分为多个熟悉的几何形状来计算其面积和周长。

四、时间1. 时间的单位:我们需要熟悉秒、分、时、日、周、月和年这些常用的时间单位。

2. 时间的读法和表示:我们需要学会读写时间,包括数字时间和24小时制。

3. 时间的加减: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时间差来求解时间的加减问题,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进位和借位运算。

五、数据统计1. 数据的收集:数据统计需要先进行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

2. 数据的整理和展示:我们可以使用表格、折线图、柱状图等形式来整理和展示数据,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的规律。

【新】北师大版小学3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ppt课件(完整)

【新】北师大版小学3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ppt课件(完整)

850÷5=170(字)
850÷5×3
170×3=510(字)
=170×3
=510(字)
答:淘气3分钟能讲510字。
笑笑讲一个故事用了4分,平均每分讲150字。 如果要3分完成,每分应讲多少字?
4分 150字 150字 150字 150字 ?字 3分
150×4÷3 =600÷3 =200(字)
答:每分应讲200字。
1.平均每只小猫分到几条鱼?
4÷2=2
0÷2=2
2÷2=1
2.圈一圈,算一算。 2 420 2 402
3.计算。 420÷3= 880÷4= 780÷6= 309÷3=
4.森林医生。 1 20 2 240 2 4 4 0
23 04 3 702 6 102 192 12 0 12 0
2 01 4 804 8 4 4 0
5.下午平均每次运多少把椅子?
(970-450)÷4=130(把)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除法
900÷3=300
12÷3=4 300+3=300
912÷3= 304(元) 304 3 912 9 12 12 0
答:平均每个班卖了304元。
学校用卖废品的钱买了522支笔,送给手拉手 的乡村小学4个班的小朋友,平均每个班多少 支笔,还剩几支?
522÷4= 130(元)· · · · · · 2(支) 130 4 522 4 12 12 2
答:平均每个班卖了130支笔,还剩2支。
1.圈一圈,算一算。
3 318
4 420
2.乐乐全家去旅游,一共拍了412张照片,平均放
在4本相册里,每本相册放多少张?
3. 624÷6= 704÷5= 846÷7=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一、三角形:1. 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是有三条直角线组成的多边形,它一定有三个内角,一定有三条边,每个内角度数之和等于180度。

2. 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指有一个内角为直角(90度)的三角形,它可分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边直角三角形两种。

3. 锐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指有三个内角均小于90度的三角形,它可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腰三角形、等腰梯形、钝角三角形等。

4. 钝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指有三个内角均大于90度的三角形,它可分为锐钝角三角形、等边钝角三角形等。

5. 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指有三条边长都相等的三角形,它可分为等边直角三角形、等边锐角三角形和等边钝角三角形三种。

6. 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指有两条边长相等的三角形,它可分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梯形、等腰锐角三角形等。

二、条件判断:1. 条件判断的定义:条件判断是指根据某些规定或情况,来判断出符合条件的结果。

2. 条件判断表格法:条件判断表格法是指通过建立条件判断表格,把问题细分出一系列的判断标准,可以很清楚地了解问题的每种可能状态,从而求解问题。

3. 条件判断的应用:条件判断在实际的数学应用中十分常见,比如面积、体积、周长等等,只要有条件就可以进行条件判断,比如当你求出一个物体的特性时,就可以判断出它符不符合条件。

三、等比数列:1. 等比数列的定义:等比数列是指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比(或叫公比)相等的数列,它一般有形如an=ar×bn(a≠0, b≠0) 的通项公式。

2. 等比数列的特性: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a1(1-bn)/(1-b);等比数列的第n项为an=a1bn;其中a1为等比数列的第一项,b为公比,n为项数。

3. 等比数列的应用:等比数列在实际应用中非常重要,我们可以使用它来解决许多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比如在投资金融、科学研究及工业生产等场合,等比数列经常用来计算所需的金额或参数,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一、单元一:认识小括号
1、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学会利用小括号计算加减法,掌握带括号的加减法的运算顺序。

3、了解用小括号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和作用。

二、单元二:认识分数
1、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和特点。

3、掌握通分和约分的方法,能够进行不同分数的通分和约分。

三、单元三:小数及其加减法
1、了解小数的意义和特点,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2、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掌握小数点的对齐规则,能够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运算。

3、了解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解决简单的与小数有关的问题。

四、单元四:面积和周长的认识
1、认识面积和周长的概念,了解它们在几何学中的作用。

2、学习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掌握相关公式及其应用。

3、能够解决与面积和周长有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等。

五、单元五:认识几何体
1、认识常见的几何体,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

2、学习几何体的特征和性质,了解几何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能够根据几何体的特征进行分类,掌握简单的几何体拼接方法。

六、单元六:简单的统计
1、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掌握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使用方法,能够根据数据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3、能够解决简单的与统计有关的问题,如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预测发展趋势等。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北师大版)

北师大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睁大眼睛仔细看题时,我们的眼睛是最明亮的;当我们用心解题时,我们就是最棒的。

一、知识宫里奥秘多。

1、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亮亮的体重是32( ) 10个鸡蛋大约重500( )一根曲别针重约2( ) 一条蓝鲸重约35( )2、□÷6=44……□,这个除法算式当余数最大为(),被除数是()。

3、用数字卡片3、8、0、4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最小四位数是(),它们相差()。

4、在○里填上“>”、“<”或“=”3000米○5千米 2吨○2000千克 2时○200分 600毫米○4厘米5、某商店的营业时间是上午8:20至晚上8:00,全天营业的时间是()时()分。

6、75的5倍是(),()的5倍是75.7、小明今年快9岁了,可他只过了2个生日,他的生日是()月()日。

8、一个正方形的广场,边长300米,小林每天沿广场跑两周,小林每天大约跑()米。

9、如图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

二、众说纷纭请选择。

1、林老师每天要给4个班上美术课,每个班学生人数都在32-36之间,林老师每天大约要给()学生上课。

A、少于100B、120-160C、200-2502、果园里有桃树68棵,梨树是桃树的一半,梨树有多少棵?列式为:( )A、68×2B、68+68C、68÷23、长方形的周长是18厘米,长和宽可能是()。

A、2厘米和9厘米B、3厘米和15厘米C、4厘米和5厘米4、下面的节日在小月的是()。

A 劳动节B 六一节C 国庆节5、明天()会下雨,今天下午我()游遍全世界。

A、一定B、可能C、不可能三、是是非非请判断。

1.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就有几个0.。

()2.妈妈6月31日早上8时去上班。

( )3.26×14>26×4×4。

( )4.6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和等于这个数的6倍. ( )5.当秒针走一圈时,时针走一小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1)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

(如:30÷5=6)
4、笔算除法:(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最大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最大的被除数=商×除数+最大的余数;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2)除法验算:→用乘法没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
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6、笔算除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

(最高位不够除,
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7、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用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跟除数进行比较,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1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去1。

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
1、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对称轴:对折后能使两边重合的线叫做对称轴。

3、轴对称图形特点:对称轴是一条直线,对称轴两侧的对应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沿对称轴将它对折,左右两边完全重合。

4、轴对称图形的有:角、五角星、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和正多边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等.
5、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不止一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条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
6、既不是轴对称图形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有:不等边三角形,非等腰梯形等.
7、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8、平移的特征:图形平移前后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第三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3、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乘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乘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4、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5、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目,都要三大步:①计算、②比较、
③答题。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6、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乘数同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7、相关公式:乘数×乘因数=积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算。

第四单元克、千克、吨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千克:称一般物品的质量或称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

用kg表示克: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用克作单位。

用g表示它们的进率是1000,即1千克=1000克
1kg=1000g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把千克换算成克,就是在克数末尾添上3个0;把克换算成千克,就是在克数末尾去掉3个0。

称很重的或大宗的物品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

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即1吨=1000千克1t=1000kg把吨换算成千克,就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
克换算成吨,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第五单元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①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②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③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测量房间、菜园、教室、操场的面积通常用平方米为单位。

4、长方形:如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求长:长=长方形面积÷宽求宽:宽=长方形面积÷长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求边长:边长=正方形面积÷边长
5、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1厘米=10毫米。

6、在生活中找出接近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例子。

例如1平方厘米(指甲盖)、1平方分米(电脑A盘或电线插座)、1平方米(教室侧面的小展板)。

7、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长度单位测量线段的长短,面积单位测量面的大小。

8.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1)、归类:什么样的问题是求周长?(缝花边、围栅栏、围栏杆、池塘或花坛周围小路长度、围操场跑步的长度等等)什么样的问题是求
面积?或与面积有关?(课本等封面大小、刷墙、花坛周围小路面积、给餐桌配玻璃、给课桌配桌布、洒水车洒到的地面、某物品占地面积、买玻璃、买镜子、买布、买地毯、铺地砖、裁手帕等等)
(2)、已知周长求长:长=长方形周长÷2-宽求宽:宽=长方形周长÷2-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已知周长求边长:边长=正方形周长÷4
9.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
10.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不一定相等。

11.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m2=100dm2把平方米换算成平方分米,就在数字的末尾加上2个0;(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把平方分米换算成平方米,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2个0。

(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位)把平方厘米换算成平方分米,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2个0。

(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1m2=10000cm2把平方米换算成平方厘米,就在数字的末尾加上4个0;(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把平方厘米换算成平方米,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4个0。

(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
第六单元分数
1、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像1/
2、2/4、3/8都是分数。

如:3/4,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3份。

2、比大小(比较分数的大小)
(1)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母小于10)方法如下:同分母分数
比较大小时,看分子,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分子小的那个分数就小。

(2)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如下:几分之一的两个分数比较大小时,看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3、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相加减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