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逃课问题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大学师范生逃课问题的研究
中文062 谢蔚云 0601011048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访谈等手段收集基本资料,对大学生逃课现象进行分析,给出了大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几项避免大学生逃课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原因;措施
逃课现象几乎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了。我们偶尔会在某个教室里看到这样一幅景象:台上老师声嘶力竭在讲课,而台下学生寥寥无几,而这寥寥无几的学生也往往是萎靡不振、昏昏欲睡的。难道大学的课堂就该是这个样子的吗?我们在这种现状面前就无能为力了吗?
各高校都将学风建设放在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首位,通过改善学风来提高校园的和谐氛围是所有大学的理想。而逃课现象无疑成为了阻碍良好学风形成与保持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大学生逃课现象进行深度的分析研究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一、研究背景
对于逃课现象的研究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从国内研究来讲,学者吴鲁平试图从内在—外在因素、稳定—不稳定因素这四个维度归纳大学生逃课的四种类型,即“外在——稳定”型归因模式、“外在——不稳定”型归因模式、“内在——稳定”型归因模式、“内在——不稳定”型归因模式。⑴“外在——稳定”型归因模式。逃课由一些稳定的、不易改变的外在因素造成,如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枯燥无味、教师教学水平差;⑵“外在——不稳定”型归因模式。逃课由一些不稳定的、容易改变的外在因素造成,如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考核方式不当、管理松散、学生自己需要应付证书考试,受到高年级学生影响;⑶“内在——稳定”型归因模式。逃课由一些稳定的、不易改变的内在因素造成,如准备出国考试、兴趣不符、学习目标不明确;⑷“内在——不稳定”型归因模式。逃课有一些不稳定的、易改变的内在因素造成,如临时有事、学生社团工作、心情不好、玩游戏、想睡觉。这种分析框架将一些直接原因做了分类,比较的全面而又简洁。其他研究者提出学生逃课的原因基本覆盖在以下三个方面中: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学校管理松散。
国外研究则将关注的重点放在青少年逃课现象,对基于学生视角解读大学生逃课于如何控制和减少青少年逃课,研究者提出了大量的控制模式和相关印证,而对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研究论著较少。
从总体上看,上述研究都从宏观的角度探讨了大学生逃课现象或是青少年逃课现象,并对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做了总结及归纳,而对于大学生逃课现象的某些具体领域则未加深入研究。我认为逃课现象并非只是一个宏观的大问题,事实上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中,逃课现象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又由于师范生这一特殊学生类型,他们在大学中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将来走入工作岗位时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他们的行为甚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等,因而对于他们逃课现象的研究也就显得极为重要和必要了。
二、研究方法与设计
(一)研究理据
本研究涉及控制论基本思想。
控制论源于人的行为,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目前,控制论方法已超出工程控制的范围延伸到社会的多个领域,并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控制论的基本思想主要是反馈控制思想,控制系统由被控对象和控制器两部分组成,控制器可以对被控对象进行多方面的控制,当选定某一特定方面进行控制时,被控对象输出的物理量称为被控量,控制被控量的
甲
物理量称为控制量,引起被控量变化的一切因素称为扰动,被控量所要维持的物理量称为给定值,给定值与被控量的差称为误差。控制系统的控制品质取决于控制器参数,而控制器的参数要根据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来设置。本文把大学师范生看作被控对象,把逃课当作被控量,给定值是指不逃课,把教师和学校视为控制器,控制器采取的控制逃课的措施为控制量,把大学师范生逃课的原因作为扰动。
(二)、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大一到大三的100名师范生。杭州师范大学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地方综合性院校,2007年刚破格升为大学,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1000人,其中本科生19447人,研究生1571人(含教育硕士);教职工2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多人。有正副教授及相应职称人员近800多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有270余人,双聘院士4名,已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成人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别的教育,以及公办教育、民办教育、留学生教育、国际合作教育等多形式的办学格局。本次研究具体针对人文学院的大一到大三本科生。之所以选择该学院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是因为该学院学生属师范类,而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师范生而进行的。
(三)研究方法及过程
(1)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对于一些价值、制度或政策性等方面的情况,我们主要通过查阅文献或座谈的方式来获得;一些具体的数据则通过问卷调查来获得。
○1座谈。从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的大一到大三的师范生中每班随机抽取二至三名学生进行访问。
○2问卷调查。随机抽取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大一到大三的100名师范生发放问卷收集数据。调查问卷附于文后。
(2)研究过程
为了能获取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我随机选择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大一到大三的师范生100名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女生68人,男生32人,其中大一17人,大二24人,大三59人,干部31人。通过问卷初步了解大学师范生逃课现状,并简单了解了一下他们逃课的原因等。做完这一部分之后,进行座谈,从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的大一到大三的师范生中每班随机抽取二至三名师范生进行访问,通过访问,具体了解师范生的所思所想。
三、研究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男生逃课率高于女生逃课率,大三逃课率高于其他两个年级,在对所有人的调查中,问及逃课频率时回答如三、调查结果分析
限于篇幅问题,我们仅就以下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目前大学生逃课的特点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目前大学生逃课具有以下特点:
1.多数大学生承认有过逃课经历,并且逃课率随年级升高而递增,其中文史类学生的逃课率明显高于理工类学生。调查显示,90%的大学生承认有过逃课的经历。无论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逃课次数随年级升高而递增。在横向比较中发现,文史类学生承认有过逃课经历的比例高于理工类九个百分点。
2.隐性逃课现象比较严重。所谓隐性逃课,是指教师上课时学生人在教室,但是学生在做与讲课内容丝毫无关的事情。调查显示,毕业班学生的隐性逃课率高达89.4%,大学生平均隐性逃课率为4
3.6%。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工作的效果以及教师的上课积极性。
3.公共课、选修课的逃课比例远远高于专业课的逃课比例。49.4%的被调查对象承认在
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