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作者:王鹤燃
来源:《商情》2016年第14期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四次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使得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但是在取得骄傲的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一些高精尖的技术过分依赖国外;粗放式发展的经济模式使得环境污染严重以及资源的严重浪费等。通过对中国经历过的不同发展模式的研究,寻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性措施。
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发展战略性思考
1引言
作为四种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实践的结果,“中国奇迹”成了世人对中国的新评价。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式,寻找出适合自己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战略性改革,使得之前公有制为绝对优势转变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状态。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经济增长中过量的浪费资源以及污染环境;经济的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区域以及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等。
2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
2.1增长优先发展模式
在之前的经济学中认为发展与增长是等同的,因此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促进经济的发展。在我国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这个特别贫困时期这种目标是比较合理的。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改变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得我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这一新的历史阶段。邓小平的“发展才是硬道理”道出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想要屹立于世界之中只有依靠自身发展,只有自己发展才能有话语权。因此我们将这个时期的经济发展模式概括为增长优先发展模式,并且在这种模式的指导下我国进行了重大的市场化改革,逐步打开国门走向国际化。
2.2投资驱动发展模式
在经济发展初期资本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一些经济学家多次强调资本投资的重要作用。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曾经依靠过资本的积累来推动,以此加快工业化的进程。从1979年到2007年我国的资本形成率大约在30%-40%之间,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以及种地收
入国家的同期资本形成率。在2002-2008年这一段时期资本投资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很高,大约达到48%。
2.3沿海先行发展模式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平衡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及不平衡的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很长时间的争辩,最后不平衡的发展战略获得了更多人的赞同。我国也曾经对平衡的发展战略进行过实验,例如把更多的资金以及技术工程向发展比较落后的中西部投入,同时减少对经济发达的区域投资,以此来保证全国各地经济发展的平衡。自从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开始了不平衡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对于沿海区域经济的政策支持,从而促进这些地区的外贸经济发展。例如:我国开放五个经济特区以及十几个沿海开放城市、加强国家资金的支持、减免关税等。从调查数据来看这这些政策起到了显著的效果,沿海城市得到了迅速发展实现了工业化以及城市化。
2.4出口鼓励型发展
从我国发展的前三十年来看,我国一直坚持外向型发展战略,坚持“走出去”以及“引进来”。经济学家所提出的“出口鼓励”政策以及“进口鼓励”政策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政府通过加强出口优惠政策来促进出口经济的发展,例如:外贸经营权利的下放、出口退税制度等等。由于我国劳动力丰富以及劳动成本低廉的现实状况,实行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的方式出口创汇。加入WTO后,我国加强技术的更新,从“中国制造”逐步过渡到“中国创造”,引进先进的技术,加强国际的交流,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同时中国的外贸发展也很迅速,从1978年到2008年间年均增长17.4%。
3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措施
3.1经济增长对投资的过分依赖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投资有很大的依赖性,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及二十世纪初我国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投资的拉动。投资与消费的比率明显失衡,例如:在2003-2008年中全国的投资的平均增长速度为26%,而消费增速只有16%,投资比消费要高将近十个百分点。如果持续这样的比例关系将会是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经济发展中的内生力弱主要是依靠外部的推动。如果降低投资的增速就会使得经济增速减缓,使得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能完全发挥出来。
措施:加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由投资逐渐转为消费实现两者的平衡。在我国经济增长依赖投资而忽视消费的情况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首先居民的收入增长缓慢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再者居民的收入增长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最后由于社会保障的不健全。为了加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调整。首先,促进经济增长、财政收入以及居民的平均
收入的协调发展,国民收入的分配体系需要不断向居民调整从而保证居民的收入增加以及有能力进行消费。其次加强相关方面政策的制定与落实,比如: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的提高;降低银行存款利率;降低消费者税率等。最后需要完善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医疗保险以及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减轻消费者的压力。
3.2市场对于资源配置的作用弱化
只有不断地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才能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很为显著的作用。但是从近些年来看出现市场职能的弱化现象,相对计划职能明显加强。比如在2007年时我国的原油在十月份上调到500元/吨,而我国的进口原油从年初的420元/吨上涨到640元/吨。从这看来我国的油价涨幅低于国际油价,因此我国的一些企业没有感受到成本的上升压力。另外加上我国政策的大力补贴使得一些企业加大原油的出口。由于市场职能的相对弱化使得国家的利益受损。当国际油价下跌而国内油价调整迟缓时我国的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失。
措施:进一步的加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自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角色得到改变,逐步成为市场的主体,同时国有经济的退出使得市场机制的作用得到很好的发挥。但是在一些垄断领域中国有经济还是居于主体地位阻止非公有制经济的进入。因此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相应的调整,给予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充分的竞争空间,保证各个市场主体的平等性。再者,在资源配置过程中需要加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根据情况相对减少计划配置。最后资源的价格需要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加强产品以及资源的价格改革政策管理,减少人为干预市场形成不必要的市场隐患。
参考文献:
[1]郭熙保.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及其转变.2011.
[2]孙剑.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轨迹与演进.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