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练习: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专题检测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专题检测 人民版必修1

专题检测(四)(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1.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

”第三次“革命”是指( )A.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C.新中国的成立 D.社会主义制度确立2.下图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的人数,此图最能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B.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数很多C.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派别很多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来自各行各业3.2008年3月5日,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79岁全国人大代表,来自山西平顺县西沟乡西沟村的农民申纪兰,在山西代表团驻地受到热烈欢迎,申纪兰是中国唯一出席过一至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被称为中国人大制度的“见证人”和“活化石”。

申纪兰1954年到北京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这次会议的最重要成果是( ) A.选举了国家领导人 B.强调了坚持民主集中制C.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4.下面是一副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现场公布的春联:上联:二十四时节气,乾坤竞秀;下联: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横批:天人合一。

建国以来我国为实现“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的史实有( )①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②建国后立即实行民族改革和生产改革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落实民族政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5.邮票是国家的名片,还具有历史档案的功能。

右图是标题为《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胜利万岁》系列邮票的一张,根据所学知识,此邮票应该发行于( )A.过渡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以来6.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练习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练习

试卷第1页,总22页绝密★启用前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四单元测试考试范围: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万继争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民盟主席张澜说过:“我们的新制度应当放弃旧中国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也不同于苏联和欧洲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

“我们的新制度”的特点是:①以坚持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平等协商为前提 ②以服务社会主义事业为共同目标③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共同参政,轮流执政 ④各民主党派在宪法上是平等自由的 A . ①③ B . ①②③ C . ②④ D . ②③④ 【答案】C【解析】需要注意的是本题凡是含③均是错误的,因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并不是轮流“执”政的关系,共产党才是执政党,①、②、④又均是正确的描述,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C 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试卷第2页,总22页2.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到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在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在实力上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

她这段话的最本质的含义是A . 英国失去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B . 国家实力是处理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础C . 中国的综合实力超过了英国D . 香港问题的解决是中国外交的胜利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在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在实力上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她这段话的最本质的含义是国家实力是处理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础,因此选B 。

ACD 都不符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信息,排除。

3.右下图是某历史课堂展示的“湘西苗族人民代表在填写选票”的图片.反映了农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的情境。

据此判断,与此主题相关的是( )A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与执行B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C .十年动乱时期的经济文化建设D .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发展变化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基层民主建设。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一、基础巩固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直接背景是(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胜利召开B.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利C.宣告中华人民某某国正式诞生D.某某党派已接受《共同纲领》,故B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直接背景”的要求,C项以开国大典为标志,D项与题干材料亦不相符。

2.下图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的人数,此图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B.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人数很多C.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党派很多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来自各行各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代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3.中国历史上某文件确定了国家的大政方针,在经济政策方面规定:“中华人民某某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目的……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营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

”据此可推知,该文件是(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B.《共同纲领》C.1954年《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D.《论十大关系》,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营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可知此时正处于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与《共同纲领》所处时期相吻合,故B项正确。

4.1950年,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

”下列制度能够体现上述思想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人民某某集中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国的精神,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及其内涵不符。

5.(2018某某学业水平测试)它是中华人民某某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某某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995年美国《财富》杂志断言“香港在回归后会丧失国际商贸和金融中心的地位英文会被中文取代商界会撤离香港贪污会蔓延……‘香港未来的发展可以归结为两个字完蛋’” 香港回归十周年时美国《财富》杂志公开发表《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坦诚认错材料表明()A. 香港经济遭到严重的冲击B. 美国政府对华态度转变C. “一国两制”制度成功实践D. 两岸关系不断深入发展【答案】C【解析】材料讲述了美国《财富》杂志社在香港回归两年前和回归十年后出现了截然不同的论断客观上说明了香港的繁荣稳定而香港的繁荣稳定的政治保障是“一国两制”制度因此香港的繁荣是“一国两制”制度的成功实践故C项正确美国《财富》杂志承认当年误判表明香港回归后经济持续发展故A项错误《财富》杂志是美国的一家商业性报刊并不能代表美国政府故B项错误香港与大陆的关系不是两岸关系故D项错误故选C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省级自治区该自治区成立于()A. 1949年B. 1955年C. 1958年D. 1965年【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于1955年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3.图2为1964—1967年《人民日报》10月1日版面设计和栏目设置的数量情况(版)图中情况反映出这一时期我国()图2A. 人们的文艺生活越来越丰富B. 科技领域未出现突破性成就C. 学校教学已经遭遇完全停顿D. 舆论导向受政治局势影响大【答案】D【解析】4.2012年1月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举行了新年茶话会胡锦涛在会上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列有关中国政协制度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A.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B. 第一届人大召开后政协作为权力机构继续存在C. 1956年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等组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D. 1982年政协制度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下进一步完善【答案】C【解析】A、第一届政协会议是在1949年9月举行的时间错误排除B、第一届人大召开之后政协代行人大职能就不存在排除C、1956年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提出了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组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正确D、1982年政协制度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荣辱与共、肝胆相照”的方针下进一步完善故错误故选C.5.“一切愿意新生的到这里来罢最美好最纯洁的希望在等待着你”《时间开始了》这首诗被称为“开国之绝唱” 诗中美好时间开始的标志是()A. 抗日战争胜利B. 三大战役胜利C. 新中国的成立D. 改革开放开始【答案】C【解析】从“开国之绝唱”可以看出美好时间开始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6.表为“文革”期间部分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这些数据表明()①“文革”初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②当“文革”走上正轨后经济开始出现回升③“文革”时政治动乱但仍促进了经济发展④在周恩来、邓小平主持工作期间经济迅速回升A. ①②④B. ①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解析】从表中可知 1966﹣1968年工农业总产值呈现负增长说明“文革”初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所以①正确文化大革命全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简称文革又称“十年动乱”、“十年浩劫”、“文化浩劫”或“文化灭绝” 是指1966年5月16日至1976年10月在中国由毛泽东错误发动和领导、被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运动它对国民经济和教育文化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所以②③错误1971﹣1973年周恩来主持日常工作国民经济有了起色 1975年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国民经济逐渐摆脱停滞和倒退的局面开始恢复和发展所以④正确7.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这两部法律的修改()A. 使得人大的议事程序更加成熟B. 有利于提高人民代表大会的行政效率C. 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法律基础D. 推动民主政治在法治轨道上日臻完善【答案】D【解析】从材料看到全国人大审议修改了两部关于人大组织和议事的相关法律这推动了民主政治在法治轨道上日臻完善因此D项正确A项说法片面排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立法机关而非行政机关排除B项C项“奠定法律基础”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D8.“现在做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过去村委会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任务做好就行了现在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更得对老百姓负责”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哪一项民主法制建设成就()A.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新召开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健全发展C. 以农村为重点的基层民主建设的加强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逐步形成【答案】C【解析】“村官”“老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更得对老百姓负责”说的是村官的选举并没民众负责这反映出基层民主建设的加强 C正确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新召开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A错误材料论述的是基层民主制度不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错误材料论述的不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问题 D错误故选C9.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港珠澳连成了一片 1997年内地实际使用香港资金额206亿美元 2016年上升到815亿美元香港也是内地最主要的投资目的地 2015年内地对香港直接投资的金额达898亿美元较2005年增加25倍多这种情况表明香港的回归()A. 加大了香港对内地经济的依赖性B. 开创了香港和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C. 促进了香港和内地各方面的交流D. 消除了香港和内地经济发展上的矛盾【解析】材料强调的是香港和内地的共同发展 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排除材料仅涉及香港与内地的经济交流 C项中“各方面”与材料不符故C项排除D项中“消除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排除材料表明香港回归以来香港与内地在经济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开创了香港和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故B项正确故选B10.2005年10月19日中国政府发表的《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认为“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新型人民民主制度的最终确立是在()A. 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B. 1949年人民政协会议召开C. 1954年中国第一届人大的召开D. 1958年中共“八大”召开【答案】C【解析】A.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在建国前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第一届政协的召开颁布了《共同纲领》代行宪法的职能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C.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宪法的形式确立了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符合题意故C正确D.1956年底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八大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的开始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世纪英国司法改革的历史背景11.(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同17世纪英国司法改革相比晚清司法改革的特点并说明其改革的背景11.(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代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意义【答案】(1)历史背景中世纪英国司法独立的历史传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议会主权的确立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解析】(1)依据材料“中世纪英国普通法法院拥有一种相对独立的地位”可以概括出中世纪英国司法独立的历史传统依据材料“自1640年长期议会召开起议会一直担当着推动法院司法权独立改革的主导力量”可以概括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议会主权的确立依据材料“君主的法律特权受到严格限制由此普通法法院得以独立于王权”可以概括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答案】(2)特点以法律形式进行确定借鉴西方分权制衡体制完善各级审判体制目的是维护专制统治背景内忧外患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清末新政【解析】(2)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1906年法部编成《大理院审判编制法》”“自大理院以下及本院直辖各审判厅局关于司法裁判全然不受行政衙门干涉以重国家司法独立大权而保人民身体财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特点是以法律形式进行确定借鉴西方分权制衡体制完善各级审判体制目的是维护专制统治第二小问背景依据材料时间“1906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背景是内忧外患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清末新政【答案】(3)意义司法体制改革健全了国家司法体系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解析】(3)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归纳概括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意义是健全了国家司法体系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12.(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由君主制和贵族制转向民主制的原因12.(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法两国议会与政府关系的不同12.(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设计并建设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并综合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看法【答案】(1)原因小国寡民的城邦发达的工商业经济和海外贸易贵族城邦制有自治传统思想多元开放(答出其中三点即可)【解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古希腊的地理环境、海外贸易、思想开放等方面来分析论述即可【答案】(2)不同英国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内阁政府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议会对政府有监督权法国总统是国家权力的中心议会权力有限议会没有组阁权【解析】(2)从英法两国的政治制度来分析论述其不同之处即可【答案】(3)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看法从国情实际出发推进民主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政治模式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解析】(3)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政治制度根据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来分析论述看法言之有理即可13.(1)根据材料一说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的理论来源概括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13.(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重要会议”的名称及其历史地位13.(3)根据材料三概括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召开的目的和意义【答案】(1)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社会阶级区分最高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必须援助工人阶级”可以看出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者主义同盟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发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理论来源为“马克思主义”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可知奋斗目标为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社会阶级区分最高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答案】(2)会议名称遵义会议历史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解析】(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次会议是遵义会议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遵义会议”是我当历史上生死攸关关头召开的一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解决中国问题的开端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一次大会【答案】(3)特点政协代表的组成十分广泛有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及国外华侨承担筹备新中国建立的任务承担联结各派各界代表团结国内力量的任务目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做大量根本性的奠基工作实质上是为了建立新中国的筹备会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当时还不具备召开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下肩负起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重任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揭开了新中国历史的第一页【解析】(3)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三“代表人数如此之多质量又相当整齐”及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特点是政协代表的组成十分广泛有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及国外华侨第二小问目的依据材料三“实际上是一个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同时也是一个全国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及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目的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做了大量根本性的奠基工作实质上是为了建立新中国的筹备会第三小问意义依据材料三“实际上是一个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同时也是一个全国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及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意义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当时还不具备召开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下肩负起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重任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揭开了新中国历史的第一页14.(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峡两岸学者认证《海国记》一文为古典名著《浮生六记》缺失之佚文的主要用意分析其主要影响14.(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峡两岸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14.(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藏自治区宣布正式成立的意义14.(4)中国中央政府针对台湾和西藏实施的政策或制度有什么相同点?【答案】(1)主要用意确认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主要影响影响着中日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海峡两岸“一个中国”共识的形成有利于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解析】(1)第一小问的用意依据材料一“因文中内容明确表示古钓鱼岛归属中国为中国确认钓鱼岛主权又添铁证”可以得出主要用意是确认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第二小问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主要影响是影响着中日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海峡两岸“一个中国”共识的形成有利于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答案】(2)主要原因两岸有着相同的文化根基两岸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两岸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两岸经济发展优势可以互补台湾地区与美国经济联系的逐渐减弱【解析】(2)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一、材料二“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了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 结合所学可知主要原因是两岸有着相同的文化根基两岸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两岸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两岸经济发展优势可以互补台湾地区与美国经济联系的逐渐减弱【答案】(3)意义满足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和地区稳定有利于调动西藏人民的积极性促进西藏地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解析】(3)本小问的意义依据材料三结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影响可知意义是满足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和地区稳定有利于调动西藏人民的积极性促进西藏地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答案】(4)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与中央的关系都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但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解析】(4)本小问的相同点结合所学可知台湾和西藏实施的政策或制度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与中央的关系都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但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第1课时)练习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第1课时)练习 人民版必修1

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第1课时)1.1949年9月北京新政协建立的民主协商政治制度的确切含义是A、中共与各民主党派的多党合作B、中共领导下同各民主党派共同执政C、中共领导下同各民主党派多党合作D、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共同执政【答案】C【解析】结合政治协商制度的定义。

2.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有三名民主党派,分别是民革的宋庆龄、李济深和民盟的张澜。

这说明中央人民政府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府B.民主联合政府C.共产党不居于领导地位的政府D.实行多党制的政府【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新政府的政权特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团结建国。

当时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故A错误,C、D两项表述错误,故选B.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政治制度的建设,政协会议是其中的制度之一。

下列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性质表述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指导纲领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性文件C.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近代中国第一部通过民主方式制定的宪法【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共同纲领》颁布的时间和内容。

《共同纲领》于1949年9 月29日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颁布,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是属于宪法性质的文件,还不具备正式宪法的条件。

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政治制度的建设,政协会议是其中的制度之一。

1954年前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 )A.国家最高权力机关B.主要参政议政组织C.负责对外交往的机构D.处理民族事务的机关【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辨析能力。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政协会议代行其职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1954年后,其主要职能为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放选A项。

5.民主建国会中央主任委员黄炎培,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不愿在政府中任职。

新中国成立后,他欣然就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三次社会变革的共同影响是()A. 都改变了社会的性质B. 旧的思想基础得以彻底摧毁C. 变革带来了国家政权的变化D.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大革命是指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起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 1911年大革命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1949年大革命是指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辟了中国的新纪元因此这三次社会变革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故D项正确A项只符合新中国的成立应排除B项错在“彻底摧毁” 应排除C项不符合秦国的统一应排除故选D2.下面两幅图反映了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两次历史性巨变其共同点是()A. 摆脱了中国屈辱的命运B. 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C. 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D.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故C项正确A项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没有摆脱中国屈辱的命运排除B项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没有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排除D项是中华民国建立的意义与新中国建立无关排除故选C3.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既没有写入社会主义原则也没有写入“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这说明《共同纲领》()A. 存在明显的时代局限性B. 损害了各民主党派的利益C. 没有如实反映中国国情D. 坚持了新民主主义的原则【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中国当时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剥削阶级的存在也是合理的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由此可知 D项正确 AC两项错误该规定有利于调动民主党派的积极性 B项错误故选D4.“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面我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段文字最早应出自()A. 《告台湾同胞书》B.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C. 《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D. 《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 1981年的《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A项涉及的是宣布采用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排除B项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排除C项高度概括了1979年以来的两岸关系形势、台湾局势和国际形势、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主张排除5.2015年3月习近平主席为两岸关系定调强调“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坚持共同政治基础”“坚定不移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和“坚定不移携手实现民族复兴” 这些大政方针实现的基础和前提是()A. 必须坚持“九二共识”B. 海协会、海基会的沟通C. 两岸“三通”的扩大D. 政党之间的交流合作【答案】A【解析】“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坚持共同政治基础”“坚定不移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和“坚定不移携手实现民族复兴” 这些大政方针实现的基础和前提必须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即“九二共识” 故A正确BCD均是两岸关系发展的表现排除故选A6.如图是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年画该作品()戴好鲜花选举去A. 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品的基本风格B. 体现了百花齐放的创作精神C. 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民主政治的极大热情D. 适应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答案】C【解析】由“戴好鲜花选举去”可知是基层人大选举 C项正确此画为年画与文人画特点不符 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B、D两项故选C7.2011年4月中共中央举行民主协商会就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等问题向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通报情况听取意见这说明我党在新时期坚持实行()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C.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针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共中央举行民主协商会”“向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通报情况”可以看出我党在新时期坚持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8.建国以来我国建立的新型政治民主制度包括()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基层民主选举制度④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④【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20世纪50年代中国确立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1998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确立基层民主选主制度综上所述故A正确排除BCD9.1987年4月中葡两国签署《中葡联合声明》后自1987年至1999年12月20日澳门政权移交期间的12年被称为过渡期在整段过渡期澳葡政府在中方督促下采取三大措施包括中文合法化、公务员本地化和法律本地化合称“三化” 确保澳门政权顺利交接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是()A. 维护了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稳定和繁荣B. 确保了中国对澳门政权如期顺利交接C. 为国际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范例D. 彻底结束了列强占领中国领土的历史【答案】A【解析】自1987年至1999年12月20日澳门政权移交期间的12年被称为过渡期在整段过渡期澳葡政府在中方督促下采取三大措施包括中文合法化、公务员本地化和法律本地化合称“三化” 确保澳门政权顺利交接这维护了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稳定和繁荣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A10.下图是新华社在2009年12月20日报道的关于“数字看澳门” 这些数字的变化表明()A. 澳门实现了长期繁荣和稳定B. “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C. 大陆和澳门实现了合作共赢D. 澳门血洗了被葡萄牙侵占的耻辱【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题干显示是澳门回归后到2009年12月发生的巨大变化故B正确“澳门实现了长期繁荣和稳定”不合题干主旨故排除A澳门已经回归“合作共赢”说法不准确故排除C“澳门血洗了被葡萄牙侵占的耻辱”说法本身有问题故排除D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分别指出上述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11.(2)图三这一历史事件取得胜利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1.(3)图四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1)图一虎门销烟图二五四运动图三抗日战争图四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解析】(1)依据材料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虎门销烟图二是五四运动图三是抗日战争图四是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答案】(2)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原因主要是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抗战的结果【解析】(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主要是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抗战的结果【答案】(3)变化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新民主主义国家建立【解析】(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新民主主义国家建立12.(1)依据材料一指出平定六国后秦朝把哪两个地区纳入了中央王朝直接管辖范围之下根据所学概述秦朝加强对这两个地区控制的主要举措12.(2)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的两部法律依据依据材料二分析我国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意义【答案】(1)区域岭南地区、西南夷地区举措岭南置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开辟了连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灵渠西南夷地区在部分地区任命官吏开辟“五尺道”【解析】(1)第一小问通过观察图一和图二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划归中央管理的是岭南地区和西南夷第二小问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对这两个地区的管理【答案】(2)法律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或1954年宪法)意义经济上有利于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政治上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文化上有利于加强对多元一体文化的认同【解析】(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的两部法律第二小问根据“实行各族居民在政治权利上的平等、对外加入全国统一的经济体系和市场并且提出促使少数民族吸收国家主流文化的主张”得出修改法律的意义13.(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图三反映的历史上的山东出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别是什么?13.(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一、图二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在地方权限上有何不同?13.(3)材料一中哪两幅图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对后世影响较深远?为什么?【答案】(1)图一西周的分封制图二秦朝的郡县制图三元朝的行省制【解析】(1)解题时需要依据图片信息分析依据图一中的“齐、鲁、卫、晋”可以判断出图一反映的是分封制据图二中的“南郡”等信息可判断应该是郡县制据图三“陕西行省”“河南江北行省”等信息看判断应该是行省制度【答案】(2)权限的不同在分封制下地方享有较大的独立性而郡县制下的官员由国家任免绝对服从中央【解析】(2)解答时需要紧扣图一、图二及地方权限等信息据材料二中“鲁、齐等诸侯在其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收赋役的独立性”等信息可判断地方具有很大的独立性据“秦代官吏必须经过国家委任才能就职官吏调任时不得带随员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违者要依法治罪”等信息可得出地方绝对地服从中央【答案】(3)图二和图三原因在郡县制和行省制下中央都对地方实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社会稳定【解析】(3)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紧扣“对后世影响比较深远” 然后结合材料一中三幅图片可判断应该是图二、图三的郡县制与行省制度原因可以从加强中央集权与维护国家统一等角度分析归纳14.(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建立后恢复国民经济的具体举措14.(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其本质【答案】(1)举措进行土地改革(或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解放农村生产力稳定物价(或进行“银元之战”、“米棉之战”)打击投机倒把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物资和现金管理实现财经的统一【解析】(1)根据材料“1949年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粮食为11318万吨减少约25% 棉花为44.4万吨减少约48%”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人民政权中央采取的措施有进行土地改革“银元之战” “米棉之战” 打击投机倒把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物资和现金管理实现财经的统一【答案】(2)内容 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本质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或人民民主原则)【解析】(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是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二是对公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相关教育和公民的民主实践”“其中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主要指国体、政体、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内民主制度等的确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容是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专题测评 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专题测评 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专题四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1949年4月,周恩来说:“最跟我们接近的是工人、农民、学生和劳动知识分子,其次是小资产阶级,再次是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及其他爱国分子,我们要分别对待,争取他们,教育他们。

”周恩来这一言论的目的是( )A.恢复某某党派的各级组织B.团结各阶层人民共同筹建新中国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解析:题干材料没有提及某某党派的问题,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时间和“最跟我们接近的是工人、农民……其他爱国分子”,可知周恩来强调的是团结各阶层人民筹建新中国,故B项正确;C、D两项都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提出的,故C、D两项错误。

答案:B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歌曲《爱我中华》的歌词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

但是我国人口特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族、珞巴族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个人大代表的名额,由此可见(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C.人民当家做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D.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解析:材料中“我国人口特少的33个少数民族……在全国人大都有1个人大代表的名额”,这保证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力。

故选C项。

答案:C31954年宪法,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意见。

当时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有1.5亿人,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

这说明1954年宪法( )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C.体现了人民某某原则D.落实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宪法是在广泛征求人们意见和讨论的基础上制定的,这说明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某某的原则。

故选C项。

答案:C4.1953年“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通过举手和无记名投票产生。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单元练习新人教版必修一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单元练习新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练习一、单项选择题(每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1.中国新某某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标志是A.抗日战争的胜利B.三大战役的胜利C.渡江战役的胜利D.中华人民某某国的成立2.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加强某某政治建设的主要措施是①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建立多党合作、某某协商的政治制度③基层某某选举④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 ①②③B. 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中共提出与某某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主要目的是A.对某某党派进行改造B.团结某某党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C.取得某某党派的支持D.向某某党派学习建设经验4.第一部《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②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③体现了人民某某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④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6.下列少数民族自治区中,最早成立的是A.某某维吾尔自治区B.某某自治区C.某某壮族自治区D.某某自治区7.最早明确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文件是A.《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B.《中华人民某某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某某国民族区域自治法》8.在中国要避免“文革”那样的悲剧重演,最主要在于A.彻底批判封建思想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C.完善社会主义某某和法制D.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9.新时期平反冤假错案的同时,党和政府还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这些举措不包括A.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C.加强基层政权建设D.加强基层某某建设10.为“民告官”提供法律保障的法律是①《中华人民某某国行政诉讼法》②《选举法》③《行政复议法》④《中华人民某某国民事诉讼法》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③④11.“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是在A.1992年B.1997年C.1999年D.2002年12.“一国两制”构想中的“两制”是指A.两种军事制度B.两种经济制度C.两种社会制度D.两种法律制度13.“一国两制”构想之所以在解决某某问题上取得巨大成功,主要在于它符合①社会主义原则②祖国统一原则③实事求是原则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原则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④14.“一国两制”的构想适合于解决下列哪些问题①少数民族问题②边界争端问题③和平解决某某问题④港澳回归祖国问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5.中共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A.一国两制B.武力统一C.寻求国际解决D.某某归属大陆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有关某某回归祖国纪念碑材料在某某回归祖国两周年之际,某某建成回归祖国纪念碑。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单元小结练习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单元小结练习 人民版必修1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明确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国家领导人是A. 毛泽东B. 周恩来C. 叶剑英D. 邓小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史实可知,毛泽东和周恩来没有提出过“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叶剑英在1981年提出台湾可以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但明确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是邓小平,答案为D。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点评:此题很简单,出题者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认识和掌握,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国两制”相关基础知识。

2.1949年10月21日,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宣布成立,其人员组成情况如表:下列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之光B.体现了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成立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有益尝试D.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答案】C【解析】略3.中国自古就有“民众说话,共同议政”的共和政治思想,但真正实践为政治制度却表现为()A.1949年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B.康有为主张的君主立宪制度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新中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答案】D【解析】略4.下列民主党派,建立于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是A.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B.九三学社、中国农工民主党C.九三学社、中国民主同盟D.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促进会【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解题时可结合回忆内战爆发后,国民党迫害民盟、民建、民进等民主党派的情况。

5.“革命无罪,造反有理”是“文革”时期最流行的口号之一,造反派冲击党政司法机关,殴打“反革命分子”,对他们进行游行批斗。

这一口号反映了①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②“文革”时期无政府主义泛滥③民主法制的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历程④我国没有建立民主制度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答案】D【解析】略6.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的报告中强调指出:“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1988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 1993年宪法修正案规定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1999年宪法修正案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上述宪法修正案表明()A. 宪法成为治国的根本方针B. 经济体制改革成果以法律形式确立下来C.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D. 新时期以宪法为核心的改革步伐加快【答案】B【解析】A.材料只是反映了宪法对经济改革的影响看不出宪法是治国的根本方针B.材料可以看出宪法在改革开放以来不断的进行修正把改革的成果确立下来C.材料不光是反映了市场经济体制还反映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D.看不出改革步伐的加快2.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香港回归祖国②澳门回归祖国③“九二共识”的达成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A. ①②③④B. ③④②①C. ④③①②D. ②③④①【答案】C【解析】①香港回归祖国是在1997年②澳门回归祖国是在1999年③“九二共识”的达成是在1992年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初3. “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针对哪一问题提出又首先在哪一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A. 香港、台湾 B、B. 香港、澳门C. 台湾、澳门D. 台湾、香港【答案】D【解析】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A. 三民主义B. 和平统一C. 一个中国D. 两岸三通【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在尊重港澳台和现实的情况下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即两岸的政治基础是同属一个中国故C项正确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故A项错误和平统一是方式故B项错误两岸三通是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故D项错误故选C5.新中国成立前后新解放的地区建立了军事管制委员会(简称军管会)负责肃清残敌维护社会秩序接管一切公共机关、产业与物资、迅速组织恢复生产等工作到1953年底军管会召开各级、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使人民参政议政据此可知这一做法()A. 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提供了借鉴B. 开启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全新阶段C. 为中国共产党接管城市创造了条件D. 适应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 1953年军管会召开各级、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推动人民参政议政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因此军事管制制度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提供了借鉴 A项正确1954年宪法开创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全新阶段排除B项军事管制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接收城市后推行的制度排除C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1956~1966年排除D项故选A6.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不包括()A.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 必须深入持久地进行民主法制教育C. 必须健全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和法制D. 阶级斗争必须长抓不懈【答案】D【解析】文革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包括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教训应该包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民主法制教育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阶级斗争常抓不懈是文革错误的表现不是教训7.“4月20日北京市革命委员会成立……同日北京市革委会发出通告宣布中共北京市委、市人委的党、政、财、文各项大权从即日起归北京市革命委员会”上述事件发生于()A. 国民革命时期B. 解放战争时期C. “文革”时期D. 改革开放时期【解析】从材料中的各个权力归革命委员会可以看出这应该是文革时期国民革命时期北京从来没有被革命委员会控制过8.“文革”结束后巴金第一个提出建立“文革”博物馆的构想他说建立“文革”博物馆这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我们谁都有责任让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牢记十年惨痛的教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和政府吸取“文革”教训所采取的重大措施有()①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改进政治协商制度③提出“依法治国”理念④加强基层民主建设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答案】A【解析】文化大革命使党和人民深刻认识到要保护人民民主避免社会动乱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为此恢复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包括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进政治协商制度同时确立法制建设方针提出“依法治国”理念 1998年通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①②③④项都正确故选A9.1950年5月蒋介石在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对大陆“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争取和平统一” 这两份《告台湾同胞书》()A. 表明国共关系走向缓和B. 说明两岸关系由对峙走向合作C. 都以“一个中国”为前提D. 都有利于国家和平统一大业完成【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 1950年5月蒋介石在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主张武力统一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主张争取和平统一无论武力统一还是和平统一都强调两岸一家国家统一因此这两份《告台湾同胞书》都有利于国家和平统一大业完成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项不是题干的主旨故排除国共两党都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区别在于统一的主体是“中华民国”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故C项排除故选D10.1954年3月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邀请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组成17个小组讨论宪法草案初稿从3月25日至5月5日参加者500多人提出意见和疑问除重复者外达3900多条这体现出()A. 新中国政治活动的民主性B. 政治协商会议是最高权力机关C. 人大代表参政积极性高涨D. 宪法具有明显的社会主义性质【答案】A【解析】材料中提到政协讨论宪法草案初稿过程中参与人数多并积极提出建议和问题政治协商会议在建国初是代行人大的职能不是最高权力机关排除B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参政积极性高而不是人大代表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宪法内容排除D故选A11.据民政部201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9年底全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共计64.3万个(村委会53.3万个居委会11.0万个)该材料反映出中国哪一制度的执行情况()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全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共计64.3万个(村委会53.3万个居委会11.0万个)”可知这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执行情况 D项正确题干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无关 ABC项排除故选D12.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这强调了()A. 多党合作的必然性B. 协商民主的重要性C.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D. 民主决策的科学性【答案】B【解析】材料中“有事好商量”“由众人商量”体现的是协商民主 B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多个党派 A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商量” 而不是“人民”“决策” 排除C、D两项故选B13.1977年高考有一个考生在作文中以优美的文字、犀利的笔触直接抨击“文化大革命” 引起评卷人员的极大争议在给满分还是给零分问题上“官司”一直打到教育部和邓小平那里这说明()A. 解放思想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B. 改革初期人们的认识存在差异C. 过度的拨乱反正引起思想混乱D. 教育和考试必须坚持政治原则【答案】A【解析】对于批评“文革”的高考作文许多人坚持打零分就足以说明“左”倾对工作干扰的严重程度从而说明思想解放工作的紧迫性故A项正确1977年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还没有进行改革故B项错误当时还没有开展拨乱反正工作当时“文革”的错误也没有得到纠正故C项错误教育和考试必须拨乱反正而不是坚持文革的错误不是坚持政治原则故D项错误故选A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体现这一思想的制度是()A. 人民民主制度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政治协商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C【解析】“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指的是政治协商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15.西方政治学者戈斯内尔认为“一个派别对另一个派别的交替统治由于党派所产生的天然报复心理而使斗争愈演愈烈”新中国成立后针对这个问题采取的措施是()A. 确立政治协商制度B.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D.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后针对“由于党派所产生的天然报复心理而使斗争愈演愈烈”的问题采取的措施是政治协商制度(政协制度)政治协商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经常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的一种制度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故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6.(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右翼势力言论的核心观点16.(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侵略中国首先选择了哪里?为什么会选择此地?【答案】观点否认侵华史实美化侵略战争篡改历史教科书【解析】【答案】地点中国东北原因东北与南京政府的关系松散东北的自然资源丰富且离日本本土较近日本在过去的条约中【解析】17.(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制度机制及其方针并分析上述机制和方针形成的历史背景17.(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协商民主”的具体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4年“我国国家政权与人民政协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的直接原因17.(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17.(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什么你还知道体系中的哪些法律?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历史背景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与各民主党派有着长期合作的历史 2.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共同纲领》的制定为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提供了制度和法律上的保障 3.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中国共产党需要团结民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解析】(1)根据材料“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并肩战斗互相支援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需要听取社会各个方面的声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制度机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背景即可【答案】(2)表现国家领导人和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经过反复协商产生在私营工商企业“设立劳资协商会议的组织” 文化领域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直接原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宣告结束(人大取代了政协原有职能)【解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协商民主”的具体表现是国家领导人和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经过反复协商产生在私营工商企业“设立劳资协商会议的组织” 文化领域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根据所学知识概括直接原因即可【答案】(3)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解析】(3)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人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可知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是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答案】(4)《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任举一部改革开放后的法律即可)【解析】(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即可18.(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原因18.(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一届人大召开的历史意义【答案】(1)原因经济农村土地改革已经完成城市中公有制经济比重大幅提高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政治按照《共同纲领》的规定应当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大制定宪法是赢得民心、使政权合法化和赢得外交主动权的必要的政治举措我国基层选举工作已经完成【解析】(1)依据材料“新中国在农村完成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工业总产值公私比重已由1949年的43.87%与56.2%之比变为1952年的67.3%与32.7%之比私营商业在全国商品中的经营比重已由1950年的55.6%降为1952年的37.1% 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可以得出经济原因有农村土地改革已经完成城市中公有制经济比重大幅提高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依据材料“按照《共同纲领》的规定应当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中央和地方的人民政府”“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还有通过宪法和国家建设计划”“敌人可以用两种方式向工农群众宣传你们一是说你们的政府不是选举的二是说你们国家没有宪法”“我国进行人口普查、选民登记.选出了各级人民代表”等信息可以得出政治原因有按照《共同纲领》的规定应当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大制定宪法是赢得民心、使政权合法化和赢得外交主动权的必要的政治举措我国基层选举工作已经完成【答案】(2)意义标志着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体制的建立表明我国的一切国家权力开始由全国人民普选产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集中行使这是我国政治民主化的伟大【解析】(2)本小问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届人大召开标志着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体制的建立表明我国的一切国家权力开始由全国人民普选产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集中行使这是我国政治民主化的伟大成就适应了当时生产关系的变化配合了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进行1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羁縻府州设置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19.(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国时期政府设立专门管辖少数民族地区机构的历史背景19.(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答案】(1)特点涉及地区逐步扩大体现因俗而治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承认中央王朝统治的前提下具有高度的自治性设置时间长规模大积极作用加强民族联系稳定边疆社会秩序促进民族融合发展边疆经济生产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国防维护了唐朝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地位【解析】(1)第一小问从材料“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百余年间唐王朝先后在东北、北方、西方、西南、南方设置了八百五十六个羁縻府州”可以看出唐朝的羁縻州的设置涉及到广大的地区因地制宜体现了在中央统治之下地方高度的自治时间比较长规模比较大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得出加强了民族联系稳定了边疆秩序也促进了民族融合利于经济发展也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答案】(2)历史背景民族危机不断加剧帝国主义势力渗透社会动荡边疆分裂势力猖獗民国成立民族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整体意识不断深化【解析】(2)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近代民国政府设立的少数民族地区机构是在近代民族危机的情况之下帝国主义侵略加剧社会动荡不安的情况之下同时民族国家观念不断的强化的基础之上逐渐形成的【答案】(3)意义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平等的民主权利和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促进了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巩固了国家统一【解析】(3)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我国设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平等的民主权利和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促进了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巩固了国家统一。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的最大不同是()A. 设立目的B. 社会制度C. 自治程度D. 自治层次【答案】B【解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制度香港、澳门作为我国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这正是“一国两制”的体现港澳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而少数民族自治区作为大陆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二者最根本的区别故选B2.1990年7月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香港基本法其原则精神是主权原则、一国两制原则、保护香港稳定原则、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则以下不符合基本法的选项是()A.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具体体现B.是香港回归的重要法律保障C.在香港地区具有宪法作用是香港发展的里程碑D.既坚持了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又兼顾了广大香港同胞的利益【答案】C【解析】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只能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项表述错误故选C3.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这一规定反映出当时()A. 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B. 人民政协已成为统一战线组织C. 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彻底完成D.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建立起来【答案】A【解析】新中国刚成立时反革命势力还很猖獗各项社会改革尚未开展社会秩序还不够安定遭受长期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尚未恢复人民群众的组织程度和觉悟程度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因此还不能立即召开由普选产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且制定一部完善的正式宪法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邀请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以及国外华侨等各方面的代表635人组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故A符合题意故选A4.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载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发表后立即遭到严厉的指责提出和坚持“两个凡是”的人说这篇文章在理论上是错误的政治影响很坏是要砍倒毛泽东思想的红旗中央主管思想理论工作的领导人多次召开会议对此进行批评指责下禁令要求“下不为例” 这一现象说明()A. 思想理论界出现了全盘否定毛泽东思想的苗头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未得到充分贯彻执行C. 文章观点与毛泽东思想本质上是对立的D.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面临巨大阻力【答案】D【解析】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思想准备材料表明这一运动遭到抵制工作重心转移阻力很大 D正确A、C本身说法有误排除1978年5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尚未召开排除B故选D5.建国初期中国民盟主席张澜说“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新制度”这一“新制度”是()A. 社会主义制度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基层民主制度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D【解析】B是新中国建立的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排除(1)基层民主制度是新时期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形式及其运作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排除C(2)“人民……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揭示了这个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该制度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故选D故选 D6.据媒体报道江西省某市原人大代表熊某纠集多名同族兄弟称霸乡里威胁当地党委政府工作人员干扰基层组织选举材料中“村霸”现象的存在()A. 中断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B. 违背了农村基层民主制度C. 影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D. 摧毁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答案】B【解析】A.“村霸”作为基层民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可能起到中断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的作用故A项错误B.基层民主主要表现为村民自治、民主选举“村霸”干扰基层组织选举违背了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故B项正确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村霸”现象与此无关故C项错误D.“村霸”现象违背基层民主并不能起到摧毁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作用故D项错误7.据2013年的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世界投资报告》香港在吸收外来直接投资方面位居全球第三位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世界竞争力年度报告》排名中香港多年来都被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这反映出()A. “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B. 外交独立推动香港发展C. 中央直接管理的成效显著D. 香港发展速度高于内地【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香港回归后发展势头依然强劲这反映出“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是成功的故A项正确“一国两制”下的香港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没有独立的外交权在中央政府的授权下可以有一定的对外事务权排除B项“一国两制”下香港有高度自治权中央不直接管理香港地方的日常事务排除C项D项所述缺乏材料信息支撑排除故选A8.据保守统计文革”期间非正常死亡人数超过172万受迫害的人数更以千万计为此著名作家冯骥才采访了上千名“文革”经历者从中选出了一百人作为代表并写下了《一百个人的十年》一文最后他说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A.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B. 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C. 生产关系的“大跃进”D. 文学艺术的一场浩劫【答案】B【解析】材料明显反映的是文革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了践踏以后产生的表现所以应该得出的教训是民主法治遭到践踏上山下乡大跃进和文学艺术的浩劫都不是材料中教训的主要意思 B符合材料的意思其他选项都是不准确的9.有学者在分析现代中国政治时指出这一制度“确保了那些有才能、有教养、有相当社会影响力、又有较强参政意识的非中共党员融入国家各级权力中枢而不至于被排除在国家政治体系之外” 在该学者看来()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基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且独具特色D. 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包容性和灵活性【答案】D【解析】10.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共同纲领》相比其显著特征是()①中国国体发生了根本变化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责发生了变化③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④第一次提出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答案】C【解析】①国体一直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错误②第一届人大召开之后政协代行其职能取消因此职能发生变化正确③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正确④共同纲领指出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错误故选C.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领导体制曾采取“议行合一”制即中央人民政府不但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而且还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我国最高行政权导最高立法权的分立开始于()A.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后B.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以后C. 中共八大召开以后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答案】B【解析】新中国成立之初没有人民代表大会实行“议行合一”制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以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行使最高立法权 B正确 A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时期 C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D是改革开放新时期1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A. 三民主义B. 和平统一C. 一个中国D. 两岸三通【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在尊重港澳台和现实的情况下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即两岸的政治基础是同属一个中国故C项正确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故A项错误两岸三通是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故D项错误故选C13.下表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规模巨大的民主选举运动的部分数据这次选举是为了召开()A. 1913年中华民国国会B. 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C.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 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答案】D【解析】14.“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支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 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现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答案】C【解析】A.从材料中的“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支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可以看出这不是我国最重要的政治制度而是我国的配套支持制度所以不是人大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不出“一支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对人大制度的一种补充同时也是我国的多党合作制体现了“一支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D.基层民主制度看不出“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支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的特点故选C15.人口特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珞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个人大代表的名额使他们都能表达本民族的意思由此可见()A.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 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C. 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D. 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答案】C【解析】人数特少的少数民族也保证其在全国人大有1个名额代表本民族参加国家管理通过这些措施最大限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故C正确题目信息不涉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评价及人民代表的职权评价故ABD项错误16.1982年邓小平在说明关于香港回归的立场时强调“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A. 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就B. 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提高C. 英国国力及国际影响力大大减弱D. 两极对峙格局逐渐被多极化取代【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时至“1982年” 建国30多年来中国在内政外交各个方面均取得了极大成就不仅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美、日等国建交而且进行了改革开放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所以说解决香港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故B正确1982年改革开放刚刚起步还没有取得重大成就故排除A英国国力及国际影响力早在二战后就已经减弱故排除C时至今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仅仅是一个趋势故D说法错误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7.(1)材料一的内容出自哪部文献?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起了怎样的作用?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一中的会议的历史意义17.(2)材料二中的这部“人民宪法”是何时召开的哪次会议上颁布的?这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材料二认为“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制度是什么?17.(3)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中遵循了什么原则?【答案】(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临时宪法的作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解析】略【答案】(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解析】【答案】(3)人民民主原则【解析】18.(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明律》的主要特点并据此指出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材料二 1787年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采用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这部宪法由序言和7条正文组成第1条包括10节规定美国国会的组成及其职权第2条包括4节规定总统的职权和产生办法第3条包括3节规定美国联邦法院的组成及其职权第4条包括4节主要内容是规定各州的权力第5条主要是规定宪法修正案提出和通过的程序第6条主要是规定联邦宪法和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为全国最高法律各州法官均必须遵守第7条规定宪法经9个州批准后生效18.(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美国民主政治与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相比在形式上与地域上有何创新之处?概括指出美国维护民主制度的方式并指出其确立的主要意义材料三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形容中国特殊模式的民主是以信任为连接纽带以自上而下的政治领导和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为结构特征的“纵向民主” 是一种有别于以往西方所走的民主(“横向民主”)道路使中国稳定转型避免了以往西方为走向民主而造成的资源浪费治制度的成果简要说明作者的观点【答案】(1)特点①形式上结构合理条目简明②内容涉及经济、军事、行政、诉讼等诸方面立法全面、充实③对反抗封建专制统治、冒犯皇权及触犯纲常名教的行为惩治严厉④重典整饬吏治⑤注重通过立法加强对经济关系的干预.发展趋势中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解析】(1)第一小问的特点需要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加以回答依据表格内容可知其在各方面规定都比较详细由此可以得出该法律在形式上结构合理条目简明内容上依据第一列名称可知涉及比较广泛包含了经济、军事、行政、诉讼等诸方面依据第三列可知其更加注重对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定为十恶”等的惩处可以得出对反抗封建专制统治、冒犯皇权及触犯纲常名教的行为惩治严厉依据“‘十恶’之条者皆从重治罪并且遇赦不赦”可知其重典整饬吏治依据“有关工程方面的条款分《营造》与《河防》两卷共13条”可知注重通过立法加强对经济关系的干预.第二小问的趋势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政治的发展趋势为君主专制强化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答案】(2)创新形式上由雅典的直接民主变为代议制民主(间接民主)地域上突破雅典小国寡民的限制实行联邦制.方式实行三权分立(分权制衡).意义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解析】(2)第一小问的创新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从形式和地域上来比较他们的区别形式上雅典属于直接民主而美国是间接民主地域上雅典直接民主适用于小国寡民美国则采用联邦制.第二小问的方式结合所学美国维护民主制度的方式是为了防止独裁和专制实行了三权分立制度实现了权力的制约和平衡很好的维护了民主政治.第三小问的意义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美国民主政治的意义为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答案】(3)观点①中国的民主制度不能完全仿效欧美资本主义国家②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应该是具有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说明人大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特色.【解析】(3)第一小问的观点依据材料三“形容中国特殊模式的民主是以信任为连接纽带以自上而下的政治领导和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为结构特征的‘纵向民主’ 是一种有别于以往西方所走的民主(横向民主)道路使中国稳定转型避免了以往西方为走向民主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可以得出中国的民主制度不能完全仿效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应该是具有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第二小问的说明结合新中国建立初期三大制度进行回答即可即人大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特色.19.(1)某同学在布置上述图片展览中找到图1和图2两张图片它们分别对应材料一中的哪一目录?指出图1对中国革命和图2对新中国政治建设各有何重大意义19.(2)根据材料二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制度建设的史实说明“新路”建设的情况19.(3)材料三表达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怎样的思想观点?【答案】(1)图1对应目录一图2对应目录三意义图1(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有了先进政党的领导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图2(新中国成立)为国家的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石【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的目录和图示可知图1对应目录一图2对应目录三第二小问的意义图1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图2是新中国成立结合所学可知意义是中国的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石【答案】(2)“新路”情况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析】(2)本小问的情况实际上考查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制度建设的史实可知其情况是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3)思想观点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解析】(3)本小问的思想观点依据材料三“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可知思想观点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练习 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练习 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新步步高】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练习人民版必修11.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是什么?(1)我国的多党合作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的。

在共产党领导下,各某某党派与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2)各某某党派是与共产党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而不是反对党或在野党。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与各某某党派作为亲密友党和参政党的地位,决定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实质是团结合作,而不是多党竞争、轮流执政、互为对手的势不两立关系。

2.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特点?(1)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机构,都必须服从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

(2)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也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

3.中国历史上的不同政体(1)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以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为根本的政治制度,反映出的国家政体是君主专制,人民毫无权利可言,一切机构的设置都围绕以皇权为核心的家族式政治体制。

(2)辛亥革命后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西方的议会政党政治,反映出的国家政体是资产阶级某某制政体,虽然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政治某某化,但是享有某某的仍是少数人。

(3)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规定中华人民某某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享有广泛的某某。

这推动了社会主义某某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4)政治体制总的发展趋势是由专制到某某、由人治到法治。

4.从“文革”角度认识某某法制建设的必要性、艰巨性(1)从“文革”发动的原因看,某某法制不健全是重要原因,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党内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逐步发展,党的某某集中制以及集体领导也被削弱和破坏。

(2)从“文革”对某某法制践踏的后果来看,在“文革”期间某某与法制遭到空前践踏,人利丧失殆尽,生命财产和安全毫无保障,社会秩序极端混乱,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国家政治生活及党的生活极不正常。

【人民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同步测试 (4)

【人民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同步测试  (4)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同步测试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5.0分,共100分)1.某国庆节前夕,一中学高一学生制定了一份有关共和国历史的调查问卷,其中有一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主政治建设包括哪些内容?如果你收到这份问卷并填写此项内容时,不能选择()A.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实行资产阶级两党政治2.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行使主权和实行管辖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制度D.都享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3.1998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国务院提出法律草案66 个,制定行政法规197个,依法行政状况有所改善。

这说明我国()A.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开始确立B.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C.把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D.“一国两制”构想取得进展4.下面图片是中国特色的地方制度,两者都有很大地方自治权,它们最大的不同是A.前者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后者享有完全的自治权B.前者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后者是外国人当家作主C.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后者实行资本主义制度D.前者有利于各民族的繁荣,后者有利于祖国的统一5.有学者认为“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是中国未来统一的一种示范,一种模式或者一种标本。

……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同时香港也是把中国领向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的基地和桥梁”。

据此,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不包括()A.国家统一样本B.经济发展标本C.社会制度示范D.文明交流枢纽6.1986年美国记者华莱士在采访邓小平时问道:“台湾有什么必要同大陆统一?”邓小平说:“这首先是个民族问题,民族的感情问题。

凡是中华民族的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总是违背民族意志的。

其次,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又被别人拿去了。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新中国成立后著名教育家、民主人士黄炎培欣然接受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部部长的职务他儿子问他为什么年过七旬却做起官来他回答说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自家的事需要人做时自家人不应该不做是做事不是做官这表明()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满足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B. 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民主人士代表绝大多数C.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积极性D.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答案】C【解析】一届全国人大于1954年召开故排除AB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故排除“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是在1956年故排除D从材料年过七旬的黄炎培却做起官来可以看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积极性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故C项正确故选C2.下面两幅图片选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初期的宣传书册图中有“控诉”、“勿受潮湿”等字样其反映的主题是()A.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B.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C. 经济和政治的联系D. 国家与人民的关系【答案】A【解析】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左图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违法失职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向各级国家机关提出书面控告的权利右图体现了爱护和保护公共财产是公民的义务因此两幅图片体现的是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3.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不包括()A.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 必须深入持久地进行民主法制教育C. 必须健全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和法制D. 阶级斗争必须长抓不懈【答案】D【解析】文革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包括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教训应该包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民主法制教育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阶级斗争常抓不懈是文革错误的表现不是教训4.林岗《超大规模国家的近代化》一文说“中国近代化的故事很可能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挣扎和崩溃第二章是主权重建第三章是城市经济第四章是自由民主的法制程序”对应文中的说法正确的是()A. 第一章是指甲午中日战争民族危机加深B. 第二章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C. 第三章是指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转到城市D. 第四章是指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开启法制新时代【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第三章是城市经济第四章是自由民主的法制程序”可知这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即第四章所处的时期我国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开启法制新时代故D项正确依据材料可知第一章包括整个近代故A项错误第二章是新中国的成立而非辛亥革命故B项错误第三章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属于解放时期故C项错误故选D5.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中新成立了农民协会、民兵、妇女等社会组织农民依靠这些组织选举产生农会委员和积极分子酝酿村长人选等开会成为其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现象()A. 开启新时代农村习俗变迁的新篇章B. 反映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C. 利于促进乡村民主政治因素的发展D. 为农民直接行使权力奠定了基础【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新成立了农民协会、民兵、妇女等社会组织农民依靠这些组织选举产生农会委员和积极分子酝酿村长人选等开会成为其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知这一现象有利于促进乡村民主政治因素的发展故C项正确题干涉及的是乡村民主政治而非农村习俗故A项错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B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排除故选C6.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此后逐渐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两部宪法的颁布()A. 初步确立我国政治制度基本框架B. 使民主法制得以重建和完善C. 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D. 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落实【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 196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都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故C项正确1964年宪法初步确立我国政治制度基本框架故A项错误1982年宪法使民主法制得以重建和完善故B项错误依法治国方略提出是在1997年故D项错误故选C7.对于如图这幅宣传画所反映出的历史事件评价不正确的是()A. 广大知识青年经受了一定的锻炼B. 大批知识青年在青春年华失去了在学校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C. 造成国家人才的断层给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带来相当的困难D. 体现了“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答案】D【解析】依据图示中的文字信息可知该宣传画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情景结合所学可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使得广大知识青年经受了一定的锻炼但是也使得大批知识青年在青春年华失去了在学校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造成国家人才的断层给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带来相当的困难故ABC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提出是在1983年处于改革开放时期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8.据参加过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即五一大会的特古斯回忆“有不少代表认为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低级形式只有效仿苏联的民族自决以加盟共和国的形式才能彻底解决民族问题……也有人心想独立但由于已经有了外蒙的前车之鉴未敢公开发表这类主张……当时中共西满分局常委张平化代表中共西满分局给出了答案‘实行自治争取自决’ ”这反映了()A. 民族自决思想在党内占主导地位B. “左”倾错误影响了民族政策C.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急迫性D. 苏联模式对中共民族政策的影响【答案】D【解析】据材料“有不少代表认为…只有效仿苏联的民族自决以加盟共和国的形式才能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可知苏联模式对中央民族决策的影响故D项符合题意A、B两项无法从材料中体现排除据材料“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共对民族问题的讨论排除C项9.周恩来曾说“关于香港有一个密谋或者说阴谋正在策划中即令香港成为自治领……中国希望无论如何至少香港现有的状态可以保持不变”周恩来处理香港问题的原则是()A. 努力避免香港问题复杂化B. 警告英国不能破坏香港现状C. 维护中国对香港的主权D. 承认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政府反对英国将香港变为自治领而是希望至少香港现有的状态可以保持不变这有利于中国政府在未来收回香港从而维护中国对香港的主权故C 正确故选C10.如表是1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表(单位人)新中国初期政权的特点不包括()A. 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B.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C. 多党合作具有广泛代表性D. 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答案】D【解析】A.由材料可知共产党员占据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大半职位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表述正确故A错误B.材料中广泛吸纳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进入到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中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表述正确故B错误C.材料中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既包括共产党又包括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说明了多党合作具有广泛代表性表述正确故C错误D.新中国成立后不是多党联合执政而是中共一党执政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通过政治商协会议参政议政并不能成为执政党表述错误故D正确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根据材料一分析古代中国选择中央集权政治道路的合理性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进行说明11.(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主张及其结果11.(3)根据材料三指出澳门20年来的经济发展趋势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1.(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认识【答案】(1)合理性符合了当时中国的国情和民情有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史实秦朝推行郡县制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汉朝推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促进了汉朝大一统政治的发展元朝实行行省制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管理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也可以从反面进行说明郡国并存、藩镇割据的消极影响)【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概括回答第二小问结合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进回答即可【答案】(2)主张反对中央过分集权主张学习美国的联邦制度结果辛亥革命后各省形成军阀割据之势【解析】(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似此情势于政治上万不宜中央集权倘用北美联邦制度最相宜”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不少军政府、都督受地方主义影响拥兵自重有割据之意不少军政府、都督受地方主义影响拥兵自重有割据之意”和所学回答即可【答案】(3)趋势快速发展原因“一国两制”的贯彻实施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澳门人民自生努力创造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任意2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解析】(3)由“澳门1999年与2018年各项经济指标对比”表可知 20年来澳门经济快速发展结合澳门回归的有关知识可知其原因是“一国两制”的贯彻实施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澳门人民自生努力创造和全国人民的支持【答案】(4)认识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不能照搬照抄别国经验要符合自己的国情和民情要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解析】(4)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12.(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政治体制中“道”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其影响12.(2)根据材料二概括建国初期六大行政区体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区撤销的原因12.(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地方行政体制演变的认识【答案】(1)演变趋势道的数量在不断增加道由监察区演变为地方行政区域影响道的设置初期加强对地方的监管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期节度使权力的不断增加是导致藩镇割据的原因使古代的行政体制由郡县两级体制向三级体制转变对后世影响深远【解析】(1)第一小问的趋势依据材料一“唐太宗依据‘山河形便’将全国三百多个州分为十道……唐玄宗时期改为十五道”“由十五道增加到四十多道”“肃宗在道内采取军政合一的管理方式道实际上拥有所属州的军政、行政大权长官称节度使成为州之上的一级实体单位”可以得出是道的数量在不断增加道由监察区演变为地方行政区域第二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是道的设置初期加强对地方的监管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期节度使权力的不断增加是导致藩镇割据的原因使古代的行政体制由郡县两级体制向三级体制转变对后世影响深远【答案】(2)特点大区的行政管理区域广阔党政军权力集中于大区领导带有战时色彩存在时间短暂撤销原因计划经济建设的展开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的需要减少层级提高行政效率节约开支【解析】(2)第一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二“中央人民政府将全国划分为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六大行政区”“六大行政区管辖的范围与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六大军区大体上是一致的大区的领导人大都又是各大军区主要负责人也是各大党中央局的主要领导人”“1954年底六大区相继撤销至此实现了中央对省、市、自治区的集中统一领导”可以概括得出大区的行政管理区域广阔党政军权力集中于大区领导带有战时色彩存在时间短暂第二小问的原因结合所学可以从计划经济建设的展开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的需要减少层级提高行政效率节约开支等方面回答【答案】(3)认识地方行政体制的改革变化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体制改革需要协调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解析】(3)本问为开放性试题结合所学可以从地方行政体制的改革变化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体制改革需要协调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来回答13.(1)根据材料一、二蒋经国的政策与蒋介石的打算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试举20世纪70年代国际外交舞台上一件令蒋经国“难以忍受的事” 以此说明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13.(2)“合则两利离则两伤”的历史依据是什么?“捐弃前嫌携手并进”在历史上最有力的证明是什么?13.(3)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统一的“适当的方式”是什么?后来又有何发展?13.(4)结合材料四、五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答案】变化由反攻大陆到竭力保台举例如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原因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新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反攻大陆已不现实【解析】从两则材料可以看出蒋经国改变了蒋介石反攻大陆的策略想竭力保卫台湾.70年代并将经过难以忍受的事件主要是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台湾感觉到被抛弃了蒋经国的策略和蒋介石不同与新中国综合国力增强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国际社会承认密切相关【答案】“合则两利” 第一次国共合作使国民革命取得重大成果第二次国共合作使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离则两伤”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日本乘中国内战之机大举侵华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后美国乘机攫取大量在华特权“捐弃前嫌携手并进”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解析】关于近代国共两党的关系要结合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表现来进行理解捐弃前嫌携手并进”在历史上最有力的证明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答案】平等会谈后来发展到“一国两制”【解析】材料是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是用和平会谈的方式后来发展成了一国两制的思想【答案】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中国统一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情我们必须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团结一致、共同对外早日实现祖国统一【解析】通过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中国统一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情我们必须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团结一致、共同对外早日实现祖国统一14.(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及其对孙中山的启发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五四运动性质的认定及依据14.(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所具有的新特征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具有这些新特征的原因【答案】五四运动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推动五四运动的产生启发改造民众思想性质爱国运动依据五四运动反对巴黎和会出卖中国国家利益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内除国贼”口号【解析】【答案】新特征参与的知识分子更多、觉悟更大反帝反封建更彻底原因新文化运动提高民众觉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对辛亥革命后局势的失望【解析】。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专题训练一、基础训练1.把党的工作中心由乡村转到城市的是()A.中共七大B.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八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2.关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真正成为独立主权的国家 B.奠定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石C.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3.标志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确立的历史事件是( )A.抗日战争胜利 B.解放战争胜利C.新中国成立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4.实际上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的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B.《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C.《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5.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何时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A.1997年12月20日 B.1997年7月1日C.1999年12月20日 D.1999年7月1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的两大原则是A.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 B.公平公正原则、社会主义原则C.人民代表大会原则、民主集中原则 D.社会主义原则、民主集中原则7.邓小平指出: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这里的“思想解放”是指( ) A.纠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B.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心C.认识到“文革”的错误性D.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8.对1982年的宪法评价最到位的是( )A.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起点C.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D.是中国新的历史时期治邦安国的总章程9.根据你对“一国两制”的理解,澳门回归后享有权利有( )①可以有部分自己的军队②直接受中央人民政府的管辖③可与外国签订各种条约和协议④享有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⑤可以保持财政独立A.①②③ B.④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10.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一方针的核心是( )A.“一国两制” B.两岸直接“三通”C.“一个中国”原则 D.台湾高度自治11.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练习题含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练习题含答案
D.是中国新的历史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答案:D
16.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中英关于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段话主要说明()
A.中国处理国际关系时坚持不妥协
B.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享有崇高地位的威望
C英国的霸权地位受到威胁
D.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答案】B
11.“文化大革命”中,实际上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的事件是()
A.红卫兵运动
在B上海造反派夺取了上海市的党政领导大权
C.革命委员会形成党政合一、政企合一的一元领导体制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18
【答案】C
12、邓小平指出: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系列问题。这里的“思想解放”是指()
19.以下对我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新政协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准备
B.第一届人大召开后政协成为统一战线组织
C.政协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中国民主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答案】D
20、邓小平在1984年提出:统一后台湾扔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上述观点表明()
或制定根本目的是
A建立爱国统一战线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把民主党派改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为劳动人民的政党国
D为实现“一国两制”的目标,立回中
【答案】B
7.下图是1953年版人民币10元券背面图案,图案的设计理念()
①民族团结原则②民族平等原则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式创立④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第2课时)练习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第2课时)练习 人民版必修1

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第2课时)1.中国近现代上先后出现两部重要的宪法,其中一部宪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另一部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两部宪法最大的不同是:A.制定背景不同 B.性质不同C.具体内容不同 D.颁布机构不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两部宪法前者是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而后者是指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两者最大的差异是阶级属性的不同,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所以答案选B,A C D三项二者也有很大差别但不是根本差异。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中指出:“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最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A.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逐步推行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使人民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所以答案选A。

B是政党制度;C是民族制度;D是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1954年12月25日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人民政协要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1.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立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的政治制度是( )A.地方自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解析: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处理好民族关系,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故C项正确。

答案:C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形成的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

这三大政治制度包括(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生产资料公有制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生产资料公有制不属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容,选B项。

答案:B3.“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

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指中国的(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民主集中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的弊病”可知这个制度应该属于政党制度,故D项正确;A项属于国家根本政治制度,B项属于民族制度,C项属于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都不符合题意,故A、B、C三项错误。

答案:D4.周恩来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

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 )A.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B.民族团结与平等的历史传统C.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D.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和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才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原因。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国情所决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三大基本制度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专题整合一、知识结构认读
[认读要领]
一条主线: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两大方面:政治制度:三大政治制度。

祖国统一:“一国两制”。

三大成果:一是中国进入建设法制化社会新时期。

二是港澳顺利回归。

三是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共同发展。

二、重大历史线索
1.新中国的三大政治制度
中国实现了民主与法制——一个纲领、一部宪法、三大制度、一个理念。

(1)一个纲领:共同纲领。

(2)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三大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一个理念:依法治国。

1999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进宪法,这标志着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

3.“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区的异同
(1)相同点: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

(2)不同点:
概述型选择题
【题型解读】
1.从出题形式看:一是在题干中提出历史结论或以一段材料作为论点,要求学生从选项中选出与之相符的论据或结论。

二是在题干中列出一些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备选项是依据这些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得出的结论。

2.从考查功能看:考查理解分析观点与材料的内在联系,顺推、逆推的合理性,逻辑性。

【典型例题】
在2012年6月第四届海峡论坛大会上,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洪秀柱说:“过去金门、厦门炮火隆隆,充满硝烟。

而今根据我们保守的估计,金门每4个家庭,就有1户在厦门购地置产,每10个金门的
居民,就有1个拥有人民币账户。

”这表明()
A.台湾当局放弃对两岸经济交流的限制
B.海峡两岸民间交流进一步加强
C.两岸同胞普遍认同“一国两制”构想
D.台商投资促进厦门房地产繁荣
【技巧攻略】
析题干―→过去金门充满硝烟,而今金门老百姓在厦门购地置产,拥有人民币账户。

挖寓意―→过去充满硝烟说明两岸关系紧张,“而今保守的估计,购地置产,拥有人民币账户”说明民间交流加强。

析选项―→A项“放弃限制”的说法不符合材料,B项准确提取了材料的核心信息,C项与材料无关,D项只单独体现了台商,与题意不符。

明答案―→本题材料体现了两岸民间交流进一步加强,故选B。

【针对训练】
1.知名报人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

共商建国大计,每人都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感,与刚刚结束的那个旧时代相比,我真切地感到了民主的滋味。

”材料反映的是() A.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民主精神
B.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人民民主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得到正式确认
解析:1949年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共与各个民主党派共商建国大业。

答案:A
2.“金瓯久分终必合,两岸贵合避干戈。

自古盛世处安定,振兴中华同尽责。

”海外华人的这首诗表明()
A.“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B.稳定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前提条件
C.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D.实现祖国的统一不能采取非和平方式
解析:注意诗歌中的最后一句话“振兴中华同尽责”,这体现了海外华人愿意一起与大陆同胞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故答案为C。

答案: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