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简史-第一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三)古代印度
古印度文字
古印度佛教文化
18
古代印度的学校
古印度的教育史与种姓制度和宗教制度密切在一起的。 1.婆罗门的教育 A.家庭教育:吠陀时期极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
是背诵《吠陀经》。父亲权力极大,拥有对子女的教育权。
B. 古儒教育:所谓古儒,是一些对经义粗具研究的人,他 们兼具笃信梵天而又能阐述经典的双重品质。他们周游各地,教
学校的雏形出现,不是专门的教育机构,而是一种政教合一 的场所。
21
(二)学校教育制度的初建
公元前17世纪,我国商朝建立,此时,文字已经 产生,学校教育机构有庠、序、学、瞽宗四种。 庠:逐渐成为实施教化的一种社会教育机构。
序:逐渐由“习射”转向“习礼”为主。
学、瞽宗:特创的新型教育机构,以礼乐教育为主要 内容。
8
最初学校产生的原因
1.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 国家的形成。 2.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 现。 3.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9
(一)古埃及
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的下游,公元前3000年 左右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在古埃及社会,法老(即皇帝)的权力 至上,全国土地归他所有,由他分给贵族和僧侣。
22
(三)学校教育的初步发展
1.西周社会概况:公元前11世纪,周朝建立,从周王朝建立 到公元前770年是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的鼎盛时期。其主要标志 是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和礼制的建立。 2.西周的学校教育制度 A.类型:分国学、乡学两种。前者是设在王都的学校,有小、 大两级。后者是设在王都郊外、六乡行政区中的地方学校。 B.教师:“官师合一”即教师由政府官员兼任。 C.教学内容:礼、乐、射、御、书、数。礼乐按其内容的性质, 属于政治教育的范围。射御是军事教育方面的内容。书数是基础 文化课。 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教育是奴隶社会制度的产物,在它的发 展初期,是一种注意在实用性的基础之上,文武兼备,知能兼求、 德智体等方面都等到发展的教育。
15
2.古巴比伦
16
古巴比伦的学校 建立起一套为权贵阶层服务的学校体系,即祭司、 书记员、文员的教育。 学校体系:一级为初等教育,主要对年轻下一代进 行读、写、算的基本训练,语言文字教学主要是教授苏 美尔文(古文)和阿克德文(日常用语); 另一级是以培养文士为目标的“学院”,主要是 学习具有应用价值的技术类学科,如工程学、天文学、 建筑学、医学等。(最初僧侣充任,寺庙为主持者;社 会发展,寺庙、官府需要,私人也需要,导致非僧侣身 份的文士大量出现。) 教学方式:师徒传授的个别指导。 学习方式:记诵材料和模仿,教师随时纠正。
子弟,广大奴隶被侮辱为仅能说话的牲畜或工具,无权
进学校受教育;就是在统治阶级内部,教育也有严格的 界线。等级森严;没有固定的学习年限,教学内容渗透 着神学精神且脱离生产劳动。
35
6
(二)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的实施
1.教育性质——儿童公有。教育只有社会性,没
有阶级性。受教育权人人平等。
2.学习内容——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实际知识
与技能。 3.学习方式——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进行教育。
7
二、世界早期学校的出现
最初的学校及其考证
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三: 其一是说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青年之家”,是社会教育机 构的胚胎形式。(前苏联教育史家沙巴也娃) 其二是说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马里城的学校遗址是人类最 早的学校。根据20世纪30年代考古学家的发掘,人们推断在公元 前3500年以前的幼发拉底河流域,距巴比伦不远的地方已经有了 学校。 其三是为学界大多数人们公认的,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宫廷 学校可能是人类最初的学校。因为埃及考古发现的“纸草”文书, 证明当时已有了学校教育。
33
其三,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尊师重道而严格 要求教师。广大教师在努力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积 累经验,寻觅诀窍,从而奠定了教育学识的初基,虽则 是不成体系,而且水平是不高的。
34
其四,教育本质仍然是奴隶社会的教育。它首先是 建立在奴隶阶级野蛮而残酷地压迫奴隶阶级的基础之上 的,其教育仅是少数统治者的特权,只招收上层社会的
四、古代希腊时期的教育
五、古罗马时期的学校教育
4
一、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概况
(一)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宗教观点) 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 都是由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是体现神或天的意 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2.生物起源说 (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而诺和英国教 育学家沛西·能) 主要观点是:(1)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 且存在于人类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2)人类社会教育的 产生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人类 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3)教育的 产生完全来自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11
2.寺庙学校:设在寺庙里,寺庙的僧职人员也是该
校教师。既培养一般官吏也为皇帝培养修建宫殿、陵墓、
寺庙及医治疾病的人员。
学习内容:普通知识(文字书写、语言、计算、几
何、天文等);专门学科知识(神学、巫术、占星术、
法律、医学、建筑、历法、数学等)。 教学方法:教师问学生答,文字书写和背诵。 注重和加强宗教神学和巫术思想的灌输。
31
(二)帝国时期的学校教育制度的变化
为了顺应政治制度和行政体制的变化,罗马帝国在 学校教育制度方面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第一,明确提出 办学的要求,加强对学校的监督;第二,改变教师待遇; 第三,建立国家教育制度;第四,设立新类型的学校。
32
总结——文明古国学校教育的特征
首先,古代教育反映当时社会前进的多种需要,其 内容是丰富的,范围是广泛的。它为巩固奴隶主阶级的 阶级统治,传播了阶级政治及当时经济、文化发展所需 要的各种知识。 其次,教育机构多样化,出现了满足不同层次需要 的各类学校。宫廷学校、祭祀学校、寺庙学校、文士学 校等等,一一出现。这些初级学校和高等学府、公立和 私立的教育场所,种类众多,形态各殊,有助于满足不 同统治阶级的需要,但其等级性是森严的,其适应力也 是相当强大的。
导青年,被视为神圣的经典传播者。后定居家中,设校课徒,即
为古儒学校。学习内容除《吠陀经》外,还有许多基础学科。教 师为婆罗门种姓的人。
19
佛教产生后,为了“普渡众生”,实 现其济世的理想,乃广设寺院来教育僧侣。 教育对象:不受种姓制度的限制,只要愿意,不论男女,均 可去寺院或尼庵修行。 教育内容:一般以神学经典为教材,认为经典是一切知识、
中外教育简史
教材:胡金平.《中外教育史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主讲:孔云
教师教育中心
课程简介
中外教育史以中国和外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产 生、发展的过程及规律为研究对象。 涉及的范围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一是自古以来中外教育制度的发展脉络,包括教育
的起源、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政策的制定以及教
育实施的史实。
二是自古以来中外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及主要 教育流派的教育主张。
2
• 考核方式
一、平时成绩 50% 要求:1.考勤(10% ,缺课3次无平时成绩) 2.回答问题与课堂参与( 10% ) 3.网络课程上的小作业(30% ) 二、期末考试50%: 开卷考试
3
第一章 从非形式化教育向形式化教育的转变 一、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概况 二、世界早期学校的出现 三、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的学校教育Βιβλιοθήκη 古埃及象形文字金字塔
10
古代埃及的学校
古埃及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即在古王国 末期产生了学校。当时的学校有以下类型: 1.宫廷学校:设在宫廷里,专供王子或高级官吏子弟就学, 以培养奴隶主国家的高级文武官吏为主要任务,是古埃及最早出 现也是最高一级的学校。 学习内容:已有的文稿(政策文件);抄写教诲式的档案、 铭文;道德与政治教育;习武;初步的科学知识,如天文、数学、 建筑、医学、地理等。
(三)希腊化时代的教育
在小学教育方面,文字学校或文字教师已经占居 统治地位,教学的内容是读写算,中等教育方面,文法 学校或文法教师取代了体育的位置,教学的内容是文法
与修辞,高等教育方面,以学习军事为主的士官学校衰
落,而哲学和修辞学校则兴盛起来。
30
五、古罗马时期的学校教育
(一)共和政体时期 1.小学:罗马的小学教育一开始就是文字教育。 2.中学:小康以上人家的子女在12——16岁之间入 中学即文法学校。 3.高等教育:主要是模仿苏格拉底修辞学校而建的。
5
3.心理起源说 (美国著名教育史家孟禄) 主要观点是: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本能的、无意识的模仿。 模仿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本质。 · 4.劳动起源说(前苏联的教育史学家、教育学家以及我国 的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 主要观点:第一,人类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 需要;第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第三,教育产生 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和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第四,教育从产生 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和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经验;第五,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而不是一个永 恒不变的范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形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改 变了,教育形态也必须发生改变。
12
3.文士学校:一般设在文士家里,也可在露天。 是比较初级和启蒙性的学校。 文士:大多从寺庙出来的人,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长于文墨,具有一定的初步科学知识。 地点:文士家里,露天或大树下。 学习内容;识字、阅读、书写和基本计算;还加授 天文、医学和法律(浸透着迷信、巫术和神学精神)。 上述学校均强调机械背诵,反复练习,严酷体罚。
23
射御
24
数
25
四、古代希腊时期的教育 (一)斯巴达
26
斯巴达的教育 教育特征:注重军事体育。
教育的目的: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儿童 从小就受到严格的军事教育。
教育内容:军事体育;政治教育(漠视文化知识教 育) 。 教育方法严厉,经常惩罚学生。
斯巴达还很重视女子教育,也对她们进行军事训练。
27
(二)雅典
28
雅典的教育
雅典的教育目的也是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但其 教育的主要是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和多种才能、能言善 辩、善于通商交往的政治家和商人。他们的教育注重身 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方法也较为灵活。 分为文法学校和琴弦学校(音乐学校)。 文法学校:教识字、写字以及荷马史诗、伊索寓言 等简单的知识学习;基本运算。 琴弦学校:器乐、声乐以及朗诵诗歌的知识和技能 的教育。 12-14岁 体操学校: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 29 掷铁饼、投标枪)
13
(二)古代两河流域的学校 1.苏美尔人
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
14
苏美尔人的学校 考古学家通过对学校遗址的考察挖掘,认为当时有 三类学校:一是宫廷或者政府机关设立的学校,二是附 属神庙的学校,三是私立学校。 早期目的:培养寺院和宫廷里面的缮写员。 教育内容:学习书写。 随着学校的发展,苏美尔学校的课程主要分为三部 分:一,语言类课程(苏美尔语的单词和语法);二, 半科学性课程(算术、动物学、植物学、地理学、矿物 学等);三,文学与文字的创作(诗歌、格言、寓言、 随笔以及哲理性作品等)。 学生出身:非全民教育,富裕家庭的男性孩童。 学习方法:摹写; 体罚的存在。
2.佛教的寺院学校
道德的源泉。还有逻辑学、天文学、数学等。
教学方式:初级阶段多由教师教授、学生记诵;高深阶段采 用争辩和讨论的方式。
20
三、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的学校教育
(一)学校的萌芽
公元前21世纪,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开始出
现学校的萌芽形式:古籍中记载有“庠、序、校”等形式。(庠, 为养老兼教育的场所;序,习射的场所,后成为军事教育机构; “校”和“序”相似,具有军事教育性质的教育机构。) 学校产生的条件在理论上已存在。
(三)古代印度
古印度文字
古印度佛教文化
18
古代印度的学校
古印度的教育史与种姓制度和宗教制度密切在一起的。 1.婆罗门的教育 A.家庭教育:吠陀时期极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
是背诵《吠陀经》。父亲权力极大,拥有对子女的教育权。
B. 古儒教育:所谓古儒,是一些对经义粗具研究的人,他 们兼具笃信梵天而又能阐述经典的双重品质。他们周游各地,教
学校的雏形出现,不是专门的教育机构,而是一种政教合一 的场所。
21
(二)学校教育制度的初建
公元前17世纪,我国商朝建立,此时,文字已经 产生,学校教育机构有庠、序、学、瞽宗四种。 庠:逐渐成为实施教化的一种社会教育机构。
序:逐渐由“习射”转向“习礼”为主。
学、瞽宗:特创的新型教育机构,以礼乐教育为主要 内容。
8
最初学校产生的原因
1.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 国家的形成。 2.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 现。 3.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9
(一)古埃及
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的下游,公元前3000年 左右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在古埃及社会,法老(即皇帝)的权力 至上,全国土地归他所有,由他分给贵族和僧侣。
22
(三)学校教育的初步发展
1.西周社会概况:公元前11世纪,周朝建立,从周王朝建立 到公元前770年是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的鼎盛时期。其主要标志 是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和礼制的建立。 2.西周的学校教育制度 A.类型:分国学、乡学两种。前者是设在王都的学校,有小、 大两级。后者是设在王都郊外、六乡行政区中的地方学校。 B.教师:“官师合一”即教师由政府官员兼任。 C.教学内容:礼、乐、射、御、书、数。礼乐按其内容的性质, 属于政治教育的范围。射御是军事教育方面的内容。书数是基础 文化课。 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教育是奴隶社会制度的产物,在它的发 展初期,是一种注意在实用性的基础之上,文武兼备,知能兼求、 德智体等方面都等到发展的教育。
15
2.古巴比伦
16
古巴比伦的学校 建立起一套为权贵阶层服务的学校体系,即祭司、 书记员、文员的教育。 学校体系:一级为初等教育,主要对年轻下一代进 行读、写、算的基本训练,语言文字教学主要是教授苏 美尔文(古文)和阿克德文(日常用语); 另一级是以培养文士为目标的“学院”,主要是 学习具有应用价值的技术类学科,如工程学、天文学、 建筑学、医学等。(最初僧侣充任,寺庙为主持者;社 会发展,寺庙、官府需要,私人也需要,导致非僧侣身 份的文士大量出现。) 教学方式:师徒传授的个别指导。 学习方式:记诵材料和模仿,教师随时纠正。
子弟,广大奴隶被侮辱为仅能说话的牲畜或工具,无权
进学校受教育;就是在统治阶级内部,教育也有严格的 界线。等级森严;没有固定的学习年限,教学内容渗透 着神学精神且脱离生产劳动。
35
6
(二)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的实施
1.教育性质——儿童公有。教育只有社会性,没
有阶级性。受教育权人人平等。
2.学习内容——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实际知识
与技能。 3.学习方式——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进行教育。
7
二、世界早期学校的出现
最初的学校及其考证
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三: 其一是说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青年之家”,是社会教育机 构的胚胎形式。(前苏联教育史家沙巴也娃) 其二是说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马里城的学校遗址是人类最 早的学校。根据20世纪30年代考古学家的发掘,人们推断在公元 前3500年以前的幼发拉底河流域,距巴比伦不远的地方已经有了 学校。 其三是为学界大多数人们公认的,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宫廷 学校可能是人类最初的学校。因为埃及考古发现的“纸草”文书, 证明当时已有了学校教育。
33
其三,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尊师重道而严格 要求教师。广大教师在努力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积 累经验,寻觅诀窍,从而奠定了教育学识的初基,虽则 是不成体系,而且水平是不高的。
34
其四,教育本质仍然是奴隶社会的教育。它首先是 建立在奴隶阶级野蛮而残酷地压迫奴隶阶级的基础之上 的,其教育仅是少数统治者的特权,只招收上层社会的
四、古代希腊时期的教育
五、古罗马时期的学校教育
4
一、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概况
(一)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宗教观点) 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 都是由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是体现神或天的意 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2.生物起源说 (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而诺和英国教 育学家沛西·能) 主要观点是:(1)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 且存在于人类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2)人类社会教育的 产生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人类 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3)教育的 产生完全来自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11
2.寺庙学校:设在寺庙里,寺庙的僧职人员也是该
校教师。既培养一般官吏也为皇帝培养修建宫殿、陵墓、
寺庙及医治疾病的人员。
学习内容:普通知识(文字书写、语言、计算、几
何、天文等);专门学科知识(神学、巫术、占星术、
法律、医学、建筑、历法、数学等)。 教学方法:教师问学生答,文字书写和背诵。 注重和加强宗教神学和巫术思想的灌输。
31
(二)帝国时期的学校教育制度的变化
为了顺应政治制度和行政体制的变化,罗马帝国在 学校教育制度方面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第一,明确提出 办学的要求,加强对学校的监督;第二,改变教师待遇; 第三,建立国家教育制度;第四,设立新类型的学校。
32
总结——文明古国学校教育的特征
首先,古代教育反映当时社会前进的多种需要,其 内容是丰富的,范围是广泛的。它为巩固奴隶主阶级的 阶级统治,传播了阶级政治及当时经济、文化发展所需 要的各种知识。 其次,教育机构多样化,出现了满足不同层次需要 的各类学校。宫廷学校、祭祀学校、寺庙学校、文士学 校等等,一一出现。这些初级学校和高等学府、公立和 私立的教育场所,种类众多,形态各殊,有助于满足不 同统治阶级的需要,但其等级性是森严的,其适应力也 是相当强大的。
导青年,被视为神圣的经典传播者。后定居家中,设校课徒,即
为古儒学校。学习内容除《吠陀经》外,还有许多基础学科。教 师为婆罗门种姓的人。
19
佛教产生后,为了“普渡众生”,实 现其济世的理想,乃广设寺院来教育僧侣。 教育对象:不受种姓制度的限制,只要愿意,不论男女,均 可去寺院或尼庵修行。 教育内容:一般以神学经典为教材,认为经典是一切知识、
中外教育简史
教材:胡金平.《中外教育史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主讲:孔云
教师教育中心
课程简介
中外教育史以中国和外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产 生、发展的过程及规律为研究对象。 涉及的范围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一是自古以来中外教育制度的发展脉络,包括教育
的起源、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政策的制定以及教
育实施的史实。
二是自古以来中外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及主要 教育流派的教育主张。
2
• 考核方式
一、平时成绩 50% 要求:1.考勤(10% ,缺课3次无平时成绩) 2.回答问题与课堂参与( 10% ) 3.网络课程上的小作业(30% ) 二、期末考试50%: 开卷考试
3
第一章 从非形式化教育向形式化教育的转变 一、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概况 二、世界早期学校的出现 三、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的学校教育Βιβλιοθήκη 古埃及象形文字金字塔
10
古代埃及的学校
古埃及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即在古王国 末期产生了学校。当时的学校有以下类型: 1.宫廷学校:设在宫廷里,专供王子或高级官吏子弟就学, 以培养奴隶主国家的高级文武官吏为主要任务,是古埃及最早出 现也是最高一级的学校。 学习内容:已有的文稿(政策文件);抄写教诲式的档案、 铭文;道德与政治教育;习武;初步的科学知识,如天文、数学、 建筑、医学、地理等。
(三)希腊化时代的教育
在小学教育方面,文字学校或文字教师已经占居 统治地位,教学的内容是读写算,中等教育方面,文法 学校或文法教师取代了体育的位置,教学的内容是文法
与修辞,高等教育方面,以学习军事为主的士官学校衰
落,而哲学和修辞学校则兴盛起来。
30
五、古罗马时期的学校教育
(一)共和政体时期 1.小学:罗马的小学教育一开始就是文字教育。 2.中学:小康以上人家的子女在12——16岁之间入 中学即文法学校。 3.高等教育:主要是模仿苏格拉底修辞学校而建的。
5
3.心理起源说 (美国著名教育史家孟禄) 主要观点是: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本能的、无意识的模仿。 模仿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本质。 · 4.劳动起源说(前苏联的教育史学家、教育学家以及我国 的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 主要观点:第一,人类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 需要;第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第三,教育产生 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和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第四,教育从产生 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和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经验;第五,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而不是一个永 恒不变的范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形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改 变了,教育形态也必须发生改变。
12
3.文士学校:一般设在文士家里,也可在露天。 是比较初级和启蒙性的学校。 文士:大多从寺庙出来的人,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长于文墨,具有一定的初步科学知识。 地点:文士家里,露天或大树下。 学习内容;识字、阅读、书写和基本计算;还加授 天文、医学和法律(浸透着迷信、巫术和神学精神)。 上述学校均强调机械背诵,反复练习,严酷体罚。
23
射御
24
数
25
四、古代希腊时期的教育 (一)斯巴达
26
斯巴达的教育 教育特征:注重军事体育。
教育的目的: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儿童 从小就受到严格的军事教育。
教育内容:军事体育;政治教育(漠视文化知识教 育) 。 教育方法严厉,经常惩罚学生。
斯巴达还很重视女子教育,也对她们进行军事训练。
27
(二)雅典
28
雅典的教育
雅典的教育目的也是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但其 教育的主要是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和多种才能、能言善 辩、善于通商交往的政治家和商人。他们的教育注重身 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方法也较为灵活。 分为文法学校和琴弦学校(音乐学校)。 文法学校:教识字、写字以及荷马史诗、伊索寓言 等简单的知识学习;基本运算。 琴弦学校:器乐、声乐以及朗诵诗歌的知识和技能 的教育。 12-14岁 体操学校: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 29 掷铁饼、投标枪)
13
(二)古代两河流域的学校 1.苏美尔人
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
14
苏美尔人的学校 考古学家通过对学校遗址的考察挖掘,认为当时有 三类学校:一是宫廷或者政府机关设立的学校,二是附 属神庙的学校,三是私立学校。 早期目的:培养寺院和宫廷里面的缮写员。 教育内容:学习书写。 随着学校的发展,苏美尔学校的课程主要分为三部 分:一,语言类课程(苏美尔语的单词和语法);二, 半科学性课程(算术、动物学、植物学、地理学、矿物 学等);三,文学与文字的创作(诗歌、格言、寓言、 随笔以及哲理性作品等)。 学生出身:非全民教育,富裕家庭的男性孩童。 学习方法:摹写; 体罚的存在。
2.佛教的寺院学校
道德的源泉。还有逻辑学、天文学、数学等。
教学方式:初级阶段多由教师教授、学生记诵;高深阶段采 用争辩和讨论的方式。
20
三、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的学校教育
(一)学校的萌芽
公元前21世纪,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开始出
现学校的萌芽形式:古籍中记载有“庠、序、校”等形式。(庠, 为养老兼教育的场所;序,习射的场所,后成为军事教育机构; “校”和“序”相似,具有军事教育性质的教育机构。) 学校产生的条件在理论上已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