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7.5俄罗斯4-中图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第五节《俄罗斯》(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俄罗斯》是中图2011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五节的内容。
按照课标要求,初中地理教材中区域地理“1—5—6”(即一个大洲,五个地区,六个国家)的安排,俄罗斯是6个国家中的一个。
2、俄罗斯地跨亚欧两大洲,是通向世界的桥梁,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今后的学习具有良好的铺垫作用。
3、本节第一课时课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等自然特征。
这延续了区域地理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认识区域的方法和步骤,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为此、我将“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认识俄罗斯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的特点”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采用读图分析法、演示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来突破重点完成。
二、学情分析
本节授课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通过第五章亚洲、第六章各地区、第七章前几个国家的学习,他们对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已有所掌握;而且好奇心强、乐于表现,但是抽象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较弱,学习思路不够清晰。
尤其是在理解俄罗斯的气候特征,以及该气候对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方面较为困难。
这种因果关系的分析比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理解难度更大,需更强的逻辑思维和判读能力。
因此,探究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及成因,以及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地球仪定位及地图导学,认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首都及面积的大小
2、通过“欣赏俄罗斯山水风光”任务,运用俄罗斯的地形图分析俄罗斯的地形分布特点、地势特点以及对河流的影响,增强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3、以“索契冬奥会”为活动背景,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运用俄罗斯的气候图,说出俄罗斯的气候特点及其地区差异,了解俄罗斯的风土人情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河流、气候特征,理解这些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
中的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俄罗斯气候特点及东西差异,并分析影响因素以及在这种气候下形成的针叶林景观。
五、设计理念
以“索契冬奥会”为主线,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课堂主题,借助各种信息化资源展示交流,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六、教学过程
1 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播放索契冬奥会的开幕式视频片段,刚才这篇新闻报道的是俄罗斯索契冬奥会开幕式的一个片段。
俄罗斯黑海之滨的城市索契,在2014年举办了第22届冬奥会。
俄罗斯承办冬奥会具有什么得天独厚的条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俄罗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能找到答案。
学生活动:观看新闻报道的索契冬奥会的开幕式视频片段,聆听问题
多媒体的使用:运用PPT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过渡:俄罗斯不但举办过冬奥会,而且今年还将举办世界杯。
如果想去观看俄罗斯举办的重大赛事,就要知道俄罗斯在哪。
让我们通过地球仪来找一找吧!
2 教学环节:地球仪定位、地图导学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在地球仪上指出俄罗斯并说明判定的理由。
请同学们看任务单中的活动一:疆域辽阔。
写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时间4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代表上台利用白板寻找俄罗斯并阐述理由,其他同学观看并思考,总结得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
在任务单上用示意图来进行标记。
多媒体的使用:运用PPT出示任务
设计意图:利用地球仪和任务单展现俄罗斯在世界上的位置,直观形象,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用地图语言描述地理位置,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
过渡:俄罗斯三面临海,邻国众多,这与它国土辽阔是分不开的,同学们知道有
多辽阔吗?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他的面积有多大呢?
3 教学环节:感受俄罗斯的辽阔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其他国家进行对比,甚至比一些大洲的面积还要大。
俄罗斯的国土东西最大距离约9000千米,相当于坐火车从葫芦岛到北京走20趟的距离,虽然南北方向窄一些,最大距离约4000km宽,相当于坐火车从葫芦岛到北京走8趟,这个国家的地域真大啊!
学生活动:读图回答,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
多媒体的使用:PPT的运用
设计意图:和其他国家进行对比,甚至比一些大洲的面积还要大。
并用葫芦岛到北京的距离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俄罗斯的辽阔。
过渡:辽阔的疆域为俄罗斯提供了多样的自然环境,其中地形开阔就是国土广大的直接体现。
位于海参崴的朋友乘坐火车到莫斯科观看世界杯,欣赏沿途的山水风光,考察沿途经过了哪些重要的地形区和河流,体会东西的自然环境差异。
4 教学环节:图识地形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俄罗斯四大地形区自西向东呈块状分布,各地形区间有河流、山脉作为分界线。
请同学们观察俄罗斯地形图,从地形区分布、地势高低、主要的河流和湖泊三方面完成任务单上的问题,了解地形和河流的特点。
地势高低影响河流的流向:俄罗斯主要的四条河流的流向。
时间6分钟。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单的活动二。
结合俄罗斯的地形图,填出各地形区的名称和河流的干流。
请小老师到讲台上给大家指图讲解俄罗斯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
多媒体的使用:白板的使用
设计意图:这样做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也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
在突破教学重点的同时,我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作为俄罗斯最具有地理特征的贝加尔湖和“母亲河”伏尔加河,同时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渗透德育目标。
过渡: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申办冬奥会时曾胸有成竹的对国际奥委会成员说:“举办冬奥会,我们俄罗斯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谁知道这得天独厚的条件是什么?
5 教学环节:探究知气候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读气候图找到主要的气候类型,总结气候的突出特点,对 比体会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学生活动:探究问题
多媒体的使用:PPT 的运用
设计意图:从读图总结气候突出特点,到看图找出主要气候类型,再继续深入对比东西部气候差异,使学生对俄罗斯的气候寒冷的特点有比较全面而清晰的认识。
6、归纳总结、提升拓展
伴着乐曲《喀秋莎》,欣赏俄罗斯景观图,从自然到人文。
7、基础检测
白板出示七幅图片,每幅图片对应两道测试题,请同学们进行选择然后完成。
七、结束语
如果说“寒”是上帝对俄罗斯人的考验,那么“大”就是对俄罗斯的眷顾。
俄罗斯作为中国最大的邻国,我们一直在关注着他的发展,中、俄两国面临着很多相同的国际局面,在经济上又有互补性,因此,互相借鉴、互相协作是两国各自实现强国梦想的必由之路!
设计意图:结束语目的在于使学生对俄罗斯两大特点“寒”和“大”加深认识。
同时,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树立用综合性和可持续发展观点看问题的意识。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精心设计导入,组织教学过程,设计探究活动,遵循地理教学新理念。
首面积最大 地理位置
地形
河流 气候 俄罗斯
先,本节课准备充分,知识点齐全细致。
教学中通过给同学们提出层层的问题进行学习,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使课堂变得轻松愉快,提高学习效率;其次,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以及对地图判读能力的培养,例如“俄罗斯地形与河流分布”活动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读图判读俄罗斯地形和地势特征并根据任务单给出的表格进行归纳总结俄罗斯的地形地势特征。
最终体现了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成长的理念。
另外,总体结构条理清晰,板书上的框架结构合理,让人一目了然。
人文地理的理念渗透,既丰富了课堂,又体现了人地和谐的观念,使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受到了良好的熏陶。
个人认为语言表达还不够精简,有些用词不是很恰当。
尤其刚刚上课时由于紧张言语显得有些僵硬,虽带动了学生思考但气氛并不是很活跃。
以后会多进行学习并认真实践,争取让自己的地理课堂更加活跃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