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汇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本单元由“分气球”和“一起来做游戏”两个活动构成。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性,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体会分类的必要性。

2.充分经历分类活动,在活动中逐步体会分类思想。

二、单元学习目标

1. 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2. 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3.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4. 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三、单元教学重点: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四、单元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标准分类

五、单元教学措施: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简单统计图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2、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图表的简洁。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重点: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难点: 体会分类的标准

教学方法:情境演示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法、实际操作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投影出示两个书柜)

如果你要看《365夜故事》,你愿意从哪个书柜上取书?为什么?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分类”。

同学们说的真好,书柜上分类摆放书本,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的找到要看的书,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分类整理”。(板书课题:简单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一)分类整理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出示例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①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

②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师:刚才的同学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呢?

生:整齐、清楚

师:你能看出谁最多吗?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这一排最长

师:你能看出谁最少吗?

师:看来这一行他是来记录葫芦形状的气球,我们在下面画上一个葫芦形,表示这一行记录的项目。有一个葫芦形气球就画一个。另外两行是记录心形和圆形的气球,我们也在下面表示出来。

③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

师:这个同学记录方式你能看明白吗?

师:桃心形状的气球有几个?

师:他用一个数据来表示这一列的数量。(和图对应)

3表示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师:为了更加清楚整齐,我把同学们记录的画上线。

上面一行都是形状,下面一行都是个数,每一列又都表示这个形状的气球有几个,这样记录真清楚。

④小结:同学们不仅能够按照形状、颜色把这些气球分为3类,而且自己设计图表把分类的结果表示出来,你们可真棒!

三、巩固提升发散创新

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四、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第二课时简单统计表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2、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统计表的简洁。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重点: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难点: 学会把分组的结果表示出来。

教学方法:情境演示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法、实际操作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师:春天是出游的好季节,看很多小朋友和家长都来到了公园门口,你能把他们分分类吗?生答略。(要说清按什么标准分)

2、师:那我们就选择其中的两种分类标准整理一下。

展示学生的不同画法,让学生交流看法。

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师:看来,只要我们在这一列的下面确定好了是男的还是女的,那么不管我们用什么样的符号来表示,都能表示这一类的人数。

3、对比体会分类的标准

师:观察这两个表,都是在分这些人,为什么分得的结果不一样?

生:因为两次分的标准不同,第一次是按大人孩子分,第二次是按男女分的。

师:那有什么是相同的呢?生:总数不变。

小结:看来分类的时候,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但是不论怎么分,最后的总数都应该一样,在生活中我们还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

三、练习

1、如果把咱们班的同学分为两类,可以怎样分呢?

2、练习七第4题。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练习七

教学内容:数学书31面和32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悉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巩固使用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重点: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难点: 学会把分组的结果表示出来。

教学方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示课题

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进行有趣的分类和整理工作。

二、巩固练习

1、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

2、31页第6题。

观察统计图,填好统计表。回答问题。

喜欢什么动物的人数最多?

喜欢哪两种动物的人数同样多?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统计表有什么好处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