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二课时阳光下的影子教科版

合集下载

【精选】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2.2、阳光下的影子》教案.doc

【精选】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2.2、阳光下的影子》教案.doc

阳光下的影子【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过程与方法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3.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5.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2.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如实记录数据3.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日晷的图片或课件分组实验:简易的日影观测仪、指南针【教学重、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1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3.看书上第26页,根据我们上节课的研究,推测一下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说说理由。

二、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2.学生认真阅读科学书上的说明,明白观察的目的和观察记录的方法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但每个人都要记录小组的观测结果三、整理我们的记录1.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测数据2.教师讲解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纵轴表示影长,横轴表示时间3.每个学生自己将数据整理成柱状图4.分析柱状图: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我们还有什么发现?5.关于祖国西部地区,影子最短时不是12时的说明四、日影观测仪古人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五、作业设计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六、板书设计阳光下的影子铅笔影子的变化23。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第二单元在阳光下第二课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第二单元在阳光下第二课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五年级《阳光下影子》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阳光下影子是学生最熟悉不过的知识,它的形成与太阳有着直接的关系。

让学生通过讨论观察记录方法,进行观测记录影子长度、绘制影子长度变化方格图、整理分析方格图、交流影子的共同特点,从而意识到研究关于太阳的秘密原来并不复杂。

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己归纳、交流影子的共同特点。

二、教学背景分析:学习内容:本节课分为三部分内容进行。

1、观察影子: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测量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感知阳光下影子的特点。

2、整理我们的观测记录:引导学生对观测记录进一步加以整理,发现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推断出影子的特点。

3、阳光下影子的特点:引导学生从观察事实和观测数据中归纳出有关影子的特征。

学生情况分析: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的结果。

学生们在阳光下活动时,一定注意到了自己的影子,一定也做过“踩影子”的游戏。

一般情况下,五年级的学生已经不再做这种游戏了,因为他们知道应该站在什么地方,才能不被同伴踩到影子;知道什么时间地上有影子,闭上眼睛也知道影子在什么位置。

也就是说,“观察影子”以及“阳光下影子的特点”学生们已经有所了解。

本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引领学生重新经历更具结构的探究活动,拓展自己对光与影的认识。

但由于学生要到室外观察影子,所以要做好安全教育。

三、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方面:能观察和测量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变化,会进行简单的记录过程;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记录方法,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并在课外继续进行太阳与太阳光及物体影子的研究活动。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在活动过程中能细致观察、科学测量、认真记录,能科学地进行思考、实验和交流,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能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

阳光下的影子教案

阳光下的影子教案

阳光下的影子教案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过程与方法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3.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如实记录数据3.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日晷的图片或课件分组实验:简易的日影观测仪、指南针三、教学重、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3.看书上第26页,根据我们上节课的研究,推测一下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说说理由。

、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2.学生认真阅读科学书上的说明,明白观察的目的和观察记录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但每个人都要记录小组的观测结果、整理我们的记录1.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测数据2.教师讲解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纵轴表示影长,横轴表示时间3.每个学生自己将数据整理成柱状图4.分析柱状图: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我们还有什么发现?5.关于祖国西部地区,影子最短时不是12时的说明四、日影观测仪古人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五、作业设计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六、板书设计阳光下的影子铅笔影子的变化影子变化柱状图:《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持续观察影子长度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测量记录、采集数据、作出简单的图解。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阳光下影子2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阳光下影子2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

1.、上节课学到哪些知识?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
3.看书上26页,根据上节课研究推测一下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说理由。
学生回答
学生推测并说理由。
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推测能力。
二、观察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阳光下的影子 Nhomakorabea课题
阳光下的影子
计划课时
1
教学内容
分析
本课的观察活动要求在阳光下进行,是对上节课在探究活动中所发现的规律在自然环境中的验证、拓展和进一步理解。本课不仅是上节课的继续,同时还为今后学习“时间”“宇宙”等单元内容打下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太阳的方向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方向相反,长短也随太阳变化而变。
2.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有什么新发现?
2.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规律的。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
教具学具
准备
日晷图片或课件、分组实验单、简易的日影观察仪、指南针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先让学生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接着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数据,然后根据一天中影长变化的数据制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再根据观察到的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最后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阳光下影子变化
1.让我们通过实际观测来验证我们的相法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教科2001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二 光 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_64

教科2001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二 光  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_64

阳光下的影子的教学设计
课题:阳光下的影子
教学目标:1,会持续观测影子长度的变化过程
2,能实行简单的测量与记录
4,能认真细致地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5,通过对阳光下竿子和影子的研究,意识到自然界中的一些变化是相互关联的
6,知道太阳光是沿直线传播,物体挡住了太阳光就会形成影子
7,理解阳光与物体,物体与影子的关系
教学重点:目标4,5,
教学难点:目标6,7
教学过程:一、引入
影子,今天就让我们对这个平常的自然现象做一番科学的探究把
二、观察影子
汇报交流
学生活动观测影子:先讨论观测的方法;准备观测记录活动的材料和工具;实行观测活动
三、阳光下影子的特点
1,让学生讨论:比较,分析各组观测影子的记录情况,
把几个小组的方格图放在一起实行比较,看有什么发现2,交流新的发现
师:你们发现了哪些现象;你们发现阳光下的影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能说说太阳、物体和影子三者的关系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3,拓展
师:你能通过影子的特点联想到阳光的传播吗?
生试着回答阳光是怎么传播的。

《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及说课稿第一篇:《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及说课稿白云六小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研讨课《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及说课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明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知道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3、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过程与方法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

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3、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5、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

2、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如实记录数据。

3、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

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日晷的图片或课件分组实验:简易的日影观测仪三、教学重、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课件演示。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出示课题:阳光下的影子)3)看书上第26页,根据我们上节课的研究,推测一下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说说理由。

2、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

2)学生认真阅读科学书上的说明,明白观察的目的和观察记录的方法。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但每个人都要记录小组的观测结果。

为了节约时间,实验的分组合作非常重要,记录人,画图人,画柱状图的人,量尺寸的人。

3、整理我们的记录1)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测数据。

2)教师讲解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纵轴表示影长,横轴表示时间。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二 光 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_34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二 光  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_34

阳光下的影子【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阳光下的影子》,现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年龄约11至12岁,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同学们太熟悉不过了。

即使是低年级的学生,也不陌生。

可越是习以为常的变化往往会令他们忽视。

前面他们已经学习了《光和影》,所以对于阳光和影子有了些专业的理解。

本课通过让学生实行模拟实验,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从而发现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知道能够通过影子的变化,从而推断太阳的变化。

此外四五年级学生即将升入中学,更应该培养他们学习光学的兴趣,并用科学系统的方法研究问题,如绘制表格和柱状图,还能够进一步感知人类生活离不开太阳。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4、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过程与方法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

2、利用日影观测仪模拟实验,观测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4、根据一天中影子长短变化的数据制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5、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长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6、使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到自然事物是在持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

2、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和如实记录数据。

3、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实行分析和推理。

【教学重点】能探究出影子的特点,归纳影子的变化规律,绘制表格和柱状图。

【教学难点】实行科学的观察记录与分析【教学准备】提前板画:学生分组实验材料,教师教具等。

【教学过程】(一)细心观察,发现“影子的长度和方向不同”出这两幅图中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吗?预设一:生:影子不同师:影子有什么不同?生:影子方向不同师:还有补充吗?生:影子长短不同。

评价语: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一下子就发现了影子的长度和方向是不同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2.2、阳光下的影子》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2.2、阳光下的影子》教案

阳光下的影子【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过程与方法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3.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5.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2.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如实记录数据3.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日晷的图片或课件分组实验:简易的日影观测仪、指南针【教学重、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3.看书上第26页,根据我们上节课的研究,推测一下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说说理由。

二、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2.学生认真阅读科学书上的说明,明白观察的目的和观察记录的方法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但每个人都要记录小组的观测结果三、整理我们的记录1.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测数据2.教师讲解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纵轴表示影长,横轴表示时间3.每个学生自己将数据整理成柱状图4.分析柱状图: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我们还有什么发现?5.关于祖国西部地区,影子最短时不是12时的说明四、日影观测仪古人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五、作业设计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六、板书设计阳光下的影子铅笔影子的变化影子变化柱状图:。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22《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22《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22《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光线的直线传播性和光的反射。

2.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认识影子的产生及其特点。

3.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教学内容1.光线的直线传播2.光线的反射3.影子的特点及影子的产生原理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通过用手遮住阳光,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影子,引发他们对影子的疑惑,启发学生思考:阳光下为什么会有影子呢?影子为什么是黑色的呢?2.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寻找答案。

给学生留出时间观察和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

第二步:实验探究光的性质1.将一个可穿透的光屏幕放在阳光下方,并挡住阳光,观察到一个黑色的影子出现在光屏幕上。

2.教师在黑色影子的上方挡住光线,让学生观察到影子的突然消失,引导学生探究影子的产生和消失原理。

3.录制好整个实验过程,并向学生演示实验操作方法。

第三步:探究影子的特点及形成原理1.让学生用不同的造型物体在阳光下做影子实验。

通过实验分析,得出影子的颜色是黑色,形状与物体相同,大小跟物体与光源的距离有关。

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为什么物体的形状、方向、位置等发生改变时,影子也会随之改变呢?2.引导学生回想第一部分时进行的猜想,并解释影子产生原理。

即,当光线撞到物体时,物体会遮住一部分光线,所以在物体的背后就形成了黑影子。

第四步:总结1.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主要知识点和影子的产生原理。

2.教师带领学生思考及比较探究过程中的发现,展望实现这些知识的应用。

教学重点1.理解光线的直线传播性和光的反射。

2.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及其特点。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指导性讲授、实验探究、板书法、录屏教学演示。

教学评估1.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和思考能力的表现。

2.实验情况观察及记录。

3.不同造型物体影子实验的结果记录及分析。

4.检查学生稿件,以了解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笔记。

2.阅读相关课外书籍,进一步了解光的性质和影子的形成原理。

小学科学(科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阳光下的影子

小学科学(科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阳光下的影子

2.阳光下的影子使用范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第二单元《光》作者:作者单位:撰稿时间:●设计意图:本课活动和前面一课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样是研究光和影子的关系,不过这一课的观察活动要求在阳光下进行,是对上节课在探究活动中所发现的规律在自然环境中的验证、拓展和进一步理解。

本课不仅是上节课的继续,同时还为学生今后学习“时间”“宇宙”等单元的内容打下一定的基础。

教科书内容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第二部分:整理我们的记录。

虽然学生对于光和影子非常熟悉,但真要让他们描述一天中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还是有难度的,本节课就是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并能解释古人利用影子计时的原理。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简易的日影观测仪、指南针。

教师准备:日晷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2.过程与方法: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

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根据一天中影长变化的数据制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

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和如实记录数据。

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

●教学重点:研究阳光下影子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测量好物体影子的长度。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件第2页]1.请学生说说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阳光下的影子》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阳光下的影子》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阳光下的影子》教案一. 教材分析《阳光下的影子》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影子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影子的形成与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同时让学生了解到影子的长度和物体的大小、形状有关。

教材还介绍了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影、摄影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自己简单的理解和解释。

但是,对于影子的形成和变化规律,他们可能还没有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我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通过思考、讨论,得出影子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影子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2.让学生了解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影子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2.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发现问题,并提出假设。

2.实验法:让学生进行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3.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4.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影子现象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阳光、物体(如树叶、玩具等)、投影仪、白板等。

2.学具:每组准备一个物体,用于实验观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阳光和物体,现场演示影子的形成过程,引发学生对影子现象的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吗?影子的长度和什么有关?”2.呈现(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现象。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发现影子的长度和物体的大小、形状有关。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改变物体的位置和阳光的角度,观察影子长度的变化。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总结影子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教科2001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二 光 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_37

教科2001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二 光  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_37

《阳光下的影子》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阳光下的影子》这节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的第二课时,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从本课到第4课将指导学生理解光的传播特点。

理解光的传播特点从观察影子开始,因为影子的很多特点,显示了光的传播是直线的。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他们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影子随着光的改变而改变等等,但是他们的这些理解还比较模糊、零碎的,所以有必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实际地去观察、去发现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

三、设计思想:本课教学设计力求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自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激发探究的兴趣,敢于猜测,注重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研讨,培养学生提问和发现问题意识,构建科学概念。

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不同大小的物体其影子大小也不同,所有影子都向同一边,了解影子与太阳的位置相关。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测量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学习的影子的观察、测量的水平。

价值观与情感态度:培养认真、仔细、客观的观察记录精神。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实行记录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窗帘的教室、课件分组实验:手电筒、A4开的记录单、长方体的小木块、铅笔、尺子六、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测量影子的长度。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1、教学引入导入:同学们,光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对于光,我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从本节课开始,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光的奥秘。

2、回忆影子形成的条件:1)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播放皮影戏片断)回忆影子形成的条件2)小组讨论:从皮影戏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够找到光?看到影子呢?3)小组实行讨论,教师参与小组活动。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五年级上册光2《阳光下的影子》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五年级上册光2《阳光下的影子》

2.《阳光下的影子》【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目标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2.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

3.一天中,正午时影子最短,清晨和傍晚时,影子最长。

二、科学探究目标1.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2.根据一天中影子的长度,制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3.根据绘制图表,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4.说出生活中人们对影子变化规律的应用。

三、科学态度目标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

2.能够按实验要求坚持观察和如实记录数据。

3.能够如实地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运用合理的数据进行推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难点:阳光下物体影子的观察和记录;整理实验数据,绘制成柱状图。

【教学准备】长4cm的小木棒,超轻粘土,A4纸,铅笔、指南针,地平式日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步讨论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预设10分钟)提问:从清晨到黄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怎样变化?物体的影子也在变化吗?说说我们的推测及理由。

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开展教学。

学生初步说出太阳的位置变化和物体影子的位置变化,并画一画。

二、实验观察(预设30分钟)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察来验证我们的想法。

出示实验材料,提问:你认识这些材料吗?简单的了解实验的材料:长4cm的小木棒,超轻粘土,A4纸,铅笔、指南针,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注意:选择的小木棒不宜太长)提问:你能用这些材料来研究阳光下小木棍影子的变化吗?说说你的想法引导学生讲解实验装置的组装方法,并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在A4纸上做好标记,并用重物固定。

实验装置图示及说明:(1)超轻粘土用来将小木棒固定在A4纸上,方便学生测量影子。

(2)选用4cm长的小木棒是为了防止影子太长而无法在A4纸上记录完整。

小学科学第2课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教案)

小学科学第2课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教案)

小学科学第2课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教案)小学科学教案: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引言】阳光的照射能使物体产生影子,这是因为光线在物体遮挡的部分被阻挡,形成了一个暗影。

本节课将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物体形成影子的原理,并通过互动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目标】1. 了解光线在物体遮挡时形成影子的原理;2. 观察和描述物体在不同光线条件下的影子变化;3. 进行简单实验,验证光线对物体形成影子的作用;4.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科学思维。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大图,上面有一个小树苗和一个太阳。

2.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太阳照射在树苗上会发生什么?二、概念解释(10分钟)1. 讲解“影子”和“光线”的概念。

2. 利用实物或示意图展示“光线”从光源发出,并沿特定方向传播。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光线背后的区域会产生一个暗影?三、实例观察(15分钟)1. 学生观察教室内的阳光照射下的物体影子:桌子、椅子等。

2. 学生描述不同物体的影子特征,如形状、大小和位置。

四、实验探究(2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物体的遮挡创造不同形状的影子。

2. 实验步骤:a. 每组学生准备一块白纸和一盏手电筒。

b. 将手电筒打开,将光线照射在白纸上,形成一个明亮的光点。

c. 用手、书或其他物体遮挡住部分光线,观察形成的影子。

d. 学生交流观察结果,总结光线对物体形成影子的影响因素。

五、总结(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探究结果:影子的形成与光线的照射和物体的遮挡有关。

2. 学生回答问题:什么因素会影响影子的形状和大小?3. 教师点拨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并强调科学思维的重要性。

【延伸活动】1. 学生可自行设计实验,探究不同光源照射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2. 鼓励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并尝试解释其成因。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形成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培养了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阳光下的影子精品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阳光下的影子精品教案

第二单元光第2课时阳光下的影子【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过程与方法: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3.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5.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2.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如实记录数据3.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教学重、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日晷的图片或课件分组实验:简易的日影观测仪、指南针【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3.看书上第26页,根据我们上节课的研究,推测一下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说说理由。

二、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2.学生认真阅读科学书上的说明,明白观察的目的和观察记录的方法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但每个人都要记录小组的观测结果三、整理我们的记录1.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测数据2.教师讲解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纵轴表示影长,横轴表示时间3.每个学生自己将数据整理成柱状图4.分析柱状图: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我们还有什么发现?5.关于祖国西部地区,影子最短时不是12时的说明四、日影观测仪古人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五、作业设计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板书设计阳光下的影子铅笔影子的变化【教学反思】这节课给我同时也给我的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精品】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2阳光下的影子 教科版

【精品】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2阳光下的影子 教科版

2.2阳光下的影子一、教学目标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过程与方法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3、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5、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2、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如实记录数据3、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日晷的图片或课件分组实验:简易的日影观测仪、指南针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影子的特点教学难点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3)看书上第26页,根据我们上节课的研究,推测一下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说说理由。

2、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2)学生认真阅读科学书上的说明,明白观察的目的和观察记录的方法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但每个人都要记录小组的观测结果3、整理我们的记录1)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测数据2)教师讲解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纵轴表示影长,横轴表示时间3)每个学生自己将数据整理成柱状图4)分析柱状图: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我们还有什么发现?5)关于祖国西部地区,影子最短时不是12时的说明3、日影观测仪1)古人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六、作业设计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七、板书设计2.2阳光下的影子铅笔影子的变化影子变化柱状图:八、教学后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阳光下的影子
教学目标:
1. 会持续观测影子长度的变化过程;
2. 能进行简单的测量与记录;
3. 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记录方法;
4. 能认真细致地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5. 通过对阳光下竿子和影子的研究,意识到自然界中的一些变化是相互关联的;
6. 认识到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变化的;
7. 知道太阳光沿直线传播,物体挡住了阳光就会形成影子;
8. 理解阳光与物体、物体与影子的关系。

教学重点:研究阳光下影子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测量好物体影子的长度。

教学准备:
师备:课前考察好教学地点,事先布置好场地。

生备:竿子、尺子、活动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太阳的光线以大约30万千米/秒的速度传播到地球上,太阳给我们送来了阳光,同时也带来了影子。

今天,就让我们对这个平常的自然现象作一番科学的探究吧!”
二、探究内容:
1. 观察影子。

(1)讨论。

①我们已经知道了影子的哪些秘密?
②关于影子,我们还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2)观察影子。

①讨论观测记录的方法。

②准备观测记录活动的材料和工具。

③到户外进行观测记录活动。

将观测结果填在书上P25的表格上。

④将竿子和开始测量时影子的长度表示在方格内,用直线把竿子和影子的顶端连接起来,能有什么发现?
2. 阳光下影子的特点。

(1)讨论。

①比较、分析各组观测影子的记录情况。

②把几个小组的方格图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有什么发现?
(2)交流新的发现。

①你们发现了哪些现象和问题?
②你们发现了阳光下的影子有什么共同特点?
③你能说说太阳、物体和影子三者的关系吗?
(三者的位置始终在一条直线上。


(3)交流收集的资料。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1、你能通过影子的特点联想到阳光的传播问题吗?
2、你还有什么想法?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