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改进建议 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改进建议
一、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一承保基础数据有待规范,种植业保险承保面积与实际种植面积不符在现场调查中我们发现,被考评县区在编制本地区承保计划时,未对当年实际种植亩数及实际种植人进行逐一登记核实,县区财政部门在年度预算中编制保费补贴资金时,是以上年度粮食直补的补贴亩数做为承保补贴依据。
由于未对承包基础数据进行核实,在理赔环节易造成纠纷。
二保险经办机构未能全部定损到户,理赔结案不及时,整体服务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经调查,保险经办机构接到报案后,查勘定损及时、结案理赔积极,但考评工作组也发现,个别险种未能全部定损到户,理赔结案不及时,群众意见很大,影响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整体实施效果,下一步需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财政资金放大效应不明显,保险保障水平和经济补偿损失能力较弱根据被考评县区提供的相关资料,经测算,各县区平均资金放大倍数为1716倍,保险赔款与农户直接物化损失之比平均为56。
说明各级财政补贴资金的放大效应不太明显,保险保障能力和经济补偿受灾农户直接物化损失的补偿的能力较弱。
四政策宣传不到位,农户投保积极性不高经对普通农户调查了解,被考评各县区政策知晓率普遍偏低,分别为阳泉市郊区6667,平定县4444,盂县4287,由于宣传工作不到位,大部分农户根本不了解政策性农业保险,不知道县区政府为农户负担了种植业保险保费,更不知道受灾后怎样报案理赔。
有的农户存在侥幸心理,甚至还有人认为农业保险是乱收费,参保积极性不高。
五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单一,可保范围较窄,难以满足特色农业的发展由于缺乏财政补贴的支持,保险经办机构制定的商业险费率农户难以承受,结果必然导致保险公司供给缺乏积极性,农民的现实需求也无法满足。
因此,保险险种的保障范围不全面,保险的保障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六政策性农业保险监督机制不健全被考评各县区监管部门对政策性农业保险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监督;一是由于保险经办机构属于央企,县区监督机关很难实施常态化监督;二是由于政策性农业保险面向农村基层,涉及点多面广,受地
域和监管机构日常工作量大等因素制约,监管难以到位;三是政策性农业保险资金来源是主要中央、省级和市级资金,县区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市级资金的配套和本级资金的落实上,忽视了监管责任。
七保险经办机构过分依赖村委会,导致保险理赔不够透明保险经办机构在对以行政村为单位投保的种植业进行保险理赔时,保险赔款以转账方式拨付到行政村账户后,未能及时支付到受灾农户,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知情权和获得赔偿•市县之声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个别行政村未能将保险赔款专款专用。
二、改进的建议一完善和规范承保数据,确保补贴准确,承保到户各县区要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加快推进土地流转,进一步完善基础承保数据和信息,把好投保信息的初审关。
在编制本地区年度承保计划时,要利用土地流转数据,重新核定的种植面积和种植农户,确保承保数据的真实性,财政部门在年度预算中编制保费补贴资金时,要以重新核定的实际亩数和种植农户做为承保补贴依据,真正做到承保到户。
二切实查勘定损到户,及时理赔结案,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目前还没有专业的查勘定损组织机构的情况下,对一些受灾范围较广、程度较深,时间要求紧的种植业保险赔案时,保险经办机构要主动牵头,联合本县区相关机构人员及受灾农户实行联合查勘、直接定损到户,确保理赔工作科学、及时,切实提高保险服务三农的质量和水平。
建议保险经办机构加强对保险从业人员、乡镇农科员、村协保员的保险政策和技能培训,合理配置村协保员,适当提高其福利待遇,并加强与乡镇农科员的沟通配合,确保在出险时能快速到场查勘、定损、理赔,提高理赔效率,逐步减少保险经办机构在开展业务时对村委会的依赖,更大程度保证保险经办机构定损、理赔的专业性和独立性。
对确以行政村为单位承保的种植保险要张榜公示,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的知情权。
三增强保险保障水平和经济补偿能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议保险经办机构结合承保种植、养殖农产品品种的生产成本、市场价格变动等情况,及时向上级公司及保监部门对政策性农业保险赔付标准进行动态核准,及时修改完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