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传统民俗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湛江传统民俗研究

年例是粤西地区一种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节日。其中湛江的年例活动起源于驱除瘟疫,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民俗活动逐渐体现出时代的特色,对于传统文化艺术、旅游资源开发、促进经济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

标签:

年例;湛江;民俗活动

湛江市的“年例”活动最具有雷阳文化代表性特色。根据《吴川县志》的记载,就有“年例大过年”的传统。年例那天,在农村会有各种民间艺术进行表演。部分人认为,年例是南方尤其是粤西地区盛行的驱鬼节。这种观点是有根据的。据查,光绪《高州府志》记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诚然,年例包含着一些迷信的成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年例已逐渐形成了粤西特色年例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年例中不断地加入新时代的元素,例如,一部分政府的政治宣传标语、投资商的商品广告、礼仪队伍、西洋乐队等等。使得年例由原来的娱神娱人的综合性的节日成为一种时尚庆典。不但增强了乡间感情交流,还保护了传统地方人文艺术,在市场上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1 关于年例的起源及成因

根据《雷祖志》内容。在1055年,雷州府发生了一场波及面非常广的瘟疫。郡民死亡率非常高,只有雷祖庙附近的居民,与染病逃在庙中者,没有受到波及。“郡人”将此事禀告给了“郡守张弦”,张弦以为那些幸免染病的人是得到了雷族显灵,庇护附近的群众,使得“瘟魔”无法靠近。因此“命匠雕刻雷祖三殿游像,凡有疠,村分迎像守镇”。由于部分村落居民较少,无法抽出男丁不能抬像,又塑太尉小像,提供给小村落得普通民众进行迎接。结果瘟疫的情况得到好转。于是就有了“年例”要镇保灾瘴,民获安全的传说。民众纷纷信服雷祖。“守(张弦)又捐俸采办轿伞,执事俱全。令州民每岁逢元宵前数日,备春色二班,备经历为扫衢官。日,始迎王驾出郊游,后因以为例。神之灵嗣是益显……”

从民俗学的角度出发,年例主要是与本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效益、区域人文精神相融合的结果。既是扩大了的庙会、社、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综合起来的节日,又是传统的驱邪节日。湛江受福建莆田文化的影响,习惯在初春至清明期间开展传统节日纪念活动。例如,舞醒狮、游神、演大戏,放花炮等。表现出民众祛除凶灾恶毒,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身体健康等等。古代的普通农村缺乏常见的娱乐设施,农民一年只有春闲时节各择吉日举办相关娱乐性质的庆典活动,主要用于娱神娱人的作用。随着时间的发展,便形成了一年一度的年例。

2 年例的民俗经济作用

采集各地年例风俗的相关资料及实地考察得知,年例以地方村落为单位,主要是祈祷百业兴旺、国泰民安。湛江群众将年例看得比过年还重要。年例当天无论是外出打工的做生意的,还是嫁出去的都回到村中,亲朋好友齐聚一堂,甚是热闹。在当地人的语言中,提起年例,确实从祭祀双方的角度反映出年例的地方民俗传统。

2.1 做年例

对主人家而言,年例是一场祭祀祈祷活动。主人家从前一天到年例结束都是在宰鸡杀鸭甚至宰猪,接待亲戚朋友客人等。年例一般可以分为“起年例”、“正年例”和“年例尾”。“起年例”,就是在年例开始,村落里面每家每户就需要准备了鸡肉、猪手、海鲜做成贡品供菩萨神灵“尝新”,民间称为“摆醮”。它是属于“年例”中最有特色的传统节目,在“年例”发展史上被视为“年例”的重头戏。“正年例”诸神灵菩萨出游巡门,俗称“游神”,十分热闹。其中伴有许多其它的节目,如木偶戏、舞龙舞狮、武术表演、舞桩、烟花、摆青、飘色、看年戏等等。主人家还需要宴请诸多亲朋好友,相聚聊天、联络感情。最后请神回庙,年例也就此结束。

“游神”是年例中最重要,也最为隆重的一环。主要是从庙里“请”出神灵菩萨,环绕本村圩各庙堂宗祠街巷村道巡游一圈,祈求神灵驱走“邪恶”,保佑万民。村庄由神庙选定壮丁来抬神轿。但这些抬轿者一定是本村男丁,绝大多数村落女性是不能抬轿的。即便轿子相当沉重,人们却以能抬轿为荣。

游神队伍组成的元素特别多,既有传统的元素,也有时代特色。主要有彩旗、醒狮武术队、飘色车、长喇叭、唢呐、锵、锣鼓等等,有些较为富裕的村庄还有广告花车。鸣罗开道,鼓乐齐鸣,旌旗招展,醒狮巨龙神雕拜年……神灵威武地坐在轿里供人敬奉,成捆的纸香火光闪闪地燃起,浓烈的烟雾遮天敝日地腾起,表达着人们对神的无限慷慨和虔诚。神轿每游过一户人家门口,都会事先点燃爆竹通知人们。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在“游神”这一传统民俗增添了许多现代的因素,已发展成为“地方文化大巡游”了,这对“年例文化”的保存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种传统文化也吸引了不少的商家进行投资。每当有举行游神活動的道路上都有大量衍生店铺,主要是经营与祭祀相关商品买卖,例如祭祀香、鞭炮、烟花。由于参加祭祀的人流量比较多,成分较为复杂。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商业结构也进一步复杂化,同时也带有时代特色。

2.2 睇年例

年例的看点有:木偶戏、武术表演、舞桩、看大戏、放烟花等。“穿令箭”、“爬刀梯”、“傩舞”、“下火海”、“滚刺床”等。起初甚至至今,这种种民间艺术都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各种民间艺术表演是为了能够娱人娱神。希望来年能够村

落风调雨顺、出入平安、五谷丰登。在“年例”展开前后,村民每家每户凑钱邀请雷州剧剧团来演出节目。时间若短则持续三两天,长则可能一个多星期,甚至半个月左右。一般是表演供奉神灵的故事。近年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除了传统的节目外,国产电影、音乐会、体育比赛、猜谜活动等健康向上的形式日渐成为人们的新选择。

其中“傩舞”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又叫“大傩”、“跳傩”,俗称“鬼戏”或“跳鬼脸”,是祈福迎祥的一种面具舞蹈和祭祀仪典,动作简单、粗犷、古朴,是一种原生态文化,被誉为“中国舞蹈艺术的活化石”。湛江各地上演“考兵”傩舞。根据民俗学的研究,它起源于原始社会中的图腾崇拜,为自然信仰的传承和演变,广泛流传于各地的一种具有驱鬼祭祀的民间舞蹈。傩舞通常由成年人头戴面具来表演。不少农村仍保留着古老的傩舞,并作为年例的重头戏。表演者头戴彩绘木刻面具,手执各种兵器,扮演各种不同人物,以舞蹈的形式表达驱邪逐疫的愿望。傩舞一般由七个人表演,其中五人扮演五雷将军,两人为土地公、土地婆。面具分红、蓝、紫、黄、黑五色。他们用古朴粗犷、庄严肃穆、充满原始野性的舞蹈动作,演绎驱邪避灾、祈福纳吉之仪式。湛江傩舞,与中原自然信仰文化有着渊源关系。根据雷州天后宫门阐述了雷阳文化的源头之一:“闽南恩波流粤土;雷阳德泽接莆田”。雷州半岛传统的民俗文化,深受中原与吴越文化的影响。《广东通志》和《雷州府志》均有详细的文字描述雷阳文化傩活动的地方民俗特色。在市郊湖光镇旧县村的傩面具经考古专家鉴定是明万历年间制造。2008年6月,旧县村的傩舞与湛江市的雷州歌、雷州石狗和吴川飘色皆得到湛江政府的承认。全部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2月,旧县村被评为第二批“广东省古村落”,是此批湛江唯一入选的单位。

2.3 食年例

所谓食年例,即年例盛宴。年例的时间基本上是错开的,亲朋好友或者认识的人和不认识的都能受到主人家热情的招待。湛江地区人民好面子,不会怠慢登门拜访的访客。每家都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将宴席做到最丰盛。这主要是因为地方菜色和祭祀贡品一般是在中午十二点多或一点多正式开餐,边吃饭边喝酒聊天的习惯。盛宴至少八菜一汤,盛者近二十道菜,主要的佳肴有:清蒸螃蟹、鱼虾、白切鸡、烤乳猪、烧鸭、盐焗鸡、猪肉炒豌豆、虾米拌粉丝、西兰花炒鲜鱿、青菜、菠萝炒猪肚等等。由于年例接踵而至,不适宜吃油腻的食物,各式菜肴皆以清淡为主,温和而适合广大人群的口味,不会因食之而太腻,而且现在更多的考虑了食物的营养因素。其做法以蒸、煮为主,所加配料也很少,一般是味精、耗油和生粉。可见,湛江的饮食饱含了健康、环保、绿色、生态、和谐的因素。这与湛江市政府提倡的绿色湛江的精神是相吻合的。

3 结论

年例是为了齐聚亲朋好友,联络感情。至今社会进一步发展,湛江“年例”迷信色彩逐渐消失,个别村庄年例已经游神,而更多的农村则是举行文化大巡游或办成庆祝元宵佳节的民间活动,俨然成为湛江人别具风格的狂欢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