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规范举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写作规范(单篇论文或专著)
不能看到其它学者(甚至老学者、名家)有某种写法就认为可以照学,写任何论文与专著一定要规范,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一、一般论文行文规范
1、主要内容的行文规范
标题在首行中间。
次行中间写作者姓名(作者情况用页下注。)。
下空一行写“中文提要”,再下一行写“关键词”(一般3到6个,不要太多,亦不可太少。)
再空一行写“正文”。
正文可用分节标题形式,每节标题占一行(与上面内容必须空一行,与下面内容也空一行,但下面可不空行。)。
每节内容分若干段写,每段前必须空2格(大段引文空4格,详见下述。)。一般段与段之间不空行,只有全文最后归纳时,可用空一行的方式,以引起他人注意。
2、其它附录内容
若是向外投稿,还有以下一些内容:
论文若与某个行政级别研究课题相关,需要在“首页”下注明该课题名称与批准号。
文后附录内容:
英文提要与关键词。
联系方式:写明作者、性别、年龄、单位、职称(或研究生便写是哪一级。)、研究方向。
另起一段写:通信具体地址(包括邮编。),电话(或手机。)、E-mail。
二、标点
1、标点与注释的位置关系
无引文的句号、逗号与注释号结合,注释号在标点之内;有引文者,引文完整、至句号结束时,句号在引号之内,注释号在引号外;引文未完,先用引号,再用注释号,最后是标点(无论什么标点均相同。)。
标点与括号关系:括号内按一般行文规范加标点,即到后一括号前必须用句号结束。极个别简单说明可不用标点,如“王應麟(字伯厚。)”、“约翰逊(英国小说家。)”之类。正文标点则在后括号之后,不能先用后括号,再用标点。
A:正确:××××××××(××××,×××。),××××××。
错误:××××××××,(××××,×××。)××××××。
或:××××××××,(××××,×××)××××××。
B:正确:××××××××(××××,×××。)。
错误:××××××××。(××××,×××。)
或:××××××××。(××××,×××)
三、引文
1、一般引文必须完整,不可断章取义。当引文太长、或只需要某些较少内容时,可节取。
2、在句段中出现的引文,一般均需加引号以突出,引号后用注释号。注释内容一般用页下注(根据需要也可用尾注。)
3、引用古代典籍资料注释方式。引文后加注释。
文中首次出现的著作的注释内容包括:作者(古代作者亦可在作者名之前加朝代名,可用括号括起,如“(宋。)朱熹”。外国人可写国家名,如“(美。)罗伯特·约翰逊”。作者名可省略,但一般是:经典作家,如“《毛泽东选集》”,前面可省作者“毛泽东”;正史作者;大家十分熟悉的名著作者,如《十七史商榷》,可省王鸣盛。但后面两种一般不要省略。)、书名、卷数(古籍须加卷数,一般采用中文表示:表示方法有:卷一、卷二百四十五、卷三○一,但前后标注方式要一致。有时也可采用阿拉伯数字,如卷219,全文也须统一。)、篇名(若是书名与篇名连用,则可在其间用间隔号,不再用卷数,如《论语·学而》。一般不要加二级标注形式,如《宋史》卷四三八《何基传》,不用《宋史》卷四三八《儒林八·何基传》。一般不要采用《宋史·何基传》这样的省略。)、版本信息(古代刻本要写明具体版本信息或收入的丛书名。点校本要写明出版单位所在地点、单位名称、出版时间。如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123页;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页。)
一般时间后面不要用“版”字,如“中华书局,1992年版”,这个“版”字可删除;但若是“第二版”或“修订版”,则需要写明,如“中华书局,1992年新一版”。
所引古籍再次出现,可直接写书名、卷数、篇名,页码。如:《宋史》卷一《太祖纪》,第1页。卷数一般要用中国数字表示,自然也可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但全文(全书)表示的方式一定要统一。
长引文,可采用另起一段的方式:首行退四格,次行以下退两格的形式。前后不能加引号,注释号在全文结束的句号之后。如果这段引文后有承接该引文的各种“论述内容”、分析,那么长引文之后一段就需要顶格写。若长引文之后“论述内容”已经改变,则按一般行文处理,即另起一段(即段前空两格。)。
引文中间省略。大段引文可省略一些不甚重要的内容,但不可断章取义地节选;保存下来的引文必须能正确反映原来文章含义。删省部分可采取以下方式处理:
A、中间用省略号:如“×××××××……×××××××”,一般在省略号前不再使用标点,除非特殊的如正好是完整意义表达完毕。(省略内容不能太长,而且只能出现一个注释号。)
例:《辑稿》载:“(六月)十六日,诏翰林写先帝服及绛纱袍、通天冠御容二,奉帐坐,列于仗卫大升舆之前至陵所。……至于太宗平生好玩、弓剑、笔砚、琴棋之类,皆蒙以组绣,置之舆辇,陈于仗内。”(虽一在同一篇中,前后相隔甚多,可拆成两段引文,各用注释号。不能合在一起用一个注释号:“《辑稿》礼29之11,第1069页;礼29之15,第1071页。”)
B、用引号前后承接:如“×××××××”,“×××××××”(两个引号中间一般只能使用逗号,不能使用句号。而且前后两段引文必须是前后关系,不能在前一引文在原文中是后一引文的前面。)。注意,在引文之中一般不能再使用省略号了。
C、引文保持完整、整齐与美观。
如某一段引文需要使用文章中的“紹興十六年……三月……二十八日(后面省略)”一段,但如果象上述引法,连续用两个省略号,显得比较难看。可采用:
紹興十六年三月“二十八日(后面省略)”的方式,引文格式比较美观。
4、现代文引用
首次出现需要标明作者、书名(或期刊文章名。)、出版单位(或刊用期刊名称及期号。)、时间、页码(期刊一般不要页码。)。再次出现可省略出版单位、时间之类信息。但引用书籍或专著中的某一篇,一定要把篇名写在前面正确:梁启超:《论报馆有益于国事》,《饮冰室合集》(一),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页。
错误:梁启超:《论报馆有益于国事》,《饮冰室合集·文集(一)》,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页。
正确:蔡元培:《徐著<新闻学>序》,徐宝璜《新闻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页。
错误:蔡元培:《徐著<新闻学>序》,《新闻学》徐宝璜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页。
四、不用二手资料
一般在论文中不能采用二手资料,尽管有出处,也显得不规范、不踏实。
应该尽可能使用一手资料。当某些一手资料确实寻找有困难或无法找到,则在注释中写明“转引自……”。
五、增补内容
增补引文中相关内容(一般是少量增补,若字数较多,不必写入括号内,采用其它方法处理。)
有时要对引文中某些内容予以增加,所增加内容必须是可靠的。
A、增加帝王年号及时间。
采用的方式是:在括号内增加内容:“(贞观)四年三月……”;“贞观四年(原作“月”。)三月,……”;“贞观四年(原作“月”。)三月,……”;“贞观四年三月(按:时间疑误。),……”(这条一般采用页下注释的方式。)。
B、增补其它相关内容:
如:“……并州(今太原市。)……”;“……龙岩(疑为“龙峰”。)……”;“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三月……”(有时很短的括号内文字后面不加句号,如“1068年”后可不加。)
C、一般尽可能不在原引文中增加文字,以防出现问题。
六、论文顺序号表示方法
一篇不是太长的文章,标题可不用顺序号,
较长文章的正文采用梯级顺序号:一、二、三……;(一)、(二)、(三)……;
1、2、3……;(1)、(2)、(3)……。当然也可用“第一”、“第二”……;“首先”、“其次”、“再次”……之类表示,文章要写得有活泼、有变化,不能太呆板。
若是写书或博硕论文,可先用“第一章”、“第一节”之类表示,然后正文中用上述梯级序号。
注意:一般在表示顺序号之后不要用逗号或顿号,只须空一格即可。若写成“首先”、“其次”、“再次”或“第一”、“第二”之类,则需在其后面加逗号。
七、学术观点的引用
对其他学者的学术观点,一定要在文章中加以说明,决不能故意隐瞒他人学术观点,也不要疏漏他人学术观点(这就要求读书要广,以免引起误会。)。
具体引用方法可以是完整节取该学者的具体文字(要加引号),也可归类大意(不要加引号,但一定要概括准确。),然后再加注释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