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血共享:开关电源常用的6种并联均流原理详解
浅析开关电源模块并联均流方法
![浅析开关电源模块并联均流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246cf00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29.png)
浅析开关电源模块并联均流方法
张伊凡; 王乐
【期刊名称】《《电子测试》》
【年(卷),期】2013(000)005
【摘要】随着高频开关电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功率直流电源系统可以用多台开关电源模块并联的方式实现,于是各电源模块之间均流技术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本文
在对开关电源模块并联运行时不均流的原因进行分析,还介绍了现有的开关电源模
块并联运行时常用的几种均流的方法,总结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
并指出,随着可编
程控制器件在开关电源模块控制系统中广泛的应用,基于可编程控制器的数字均流
方法也将以其灵活性、精确性、抗干扰能力强等各方面的优点将取代其他均流方法。
【总页数】3页(P34-35,41)
【作者】张伊凡; 王乐
【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71006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一种改进的开关电源模块化并联均流方法研究 [J], 薛彪;袁斌华
2.开关电源模块设计及其并联均流研究 [J], 曾敏;徐超鹏;张艳杰
3.程控直流开关电源模块的主从式并联均流设计 [J], 李奎伟
4.开关电源模块并联均流技术研究 [J], 徐彬;王磊
5.浅析开关电源模块并联均流方法 [J], 张伊凡; 王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开关电源串联均流方法是哪些?一篇经验之谈错过损失超大(民熔)
![开关电源串联均流方法是哪些?一篇经验之谈错过损失超大(民熔)](https://img.taocdn.com/s3/m/ef9a1e52aef8941ea66e0542.png)
开关电源串联均流方式有哪些在实际应用中,往往由于一台直流稳定电源的输出参数(如电压、电流、功率)不能满足要求,而满足这种参数要求的直流稳定电源,存在重新开发、设计、生产的过程,势必加大电源的成本、延长交货时间、影响工程进度。
因此在实用中往往采用模块化的构造方法,采用一定规格系列的模块式电源,按照一定的串联或并联方式,分别达到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出功率扩展的目的。
1、最大电流自动均流法(民主均流法,自动主/从控制法)(1)工作原理电阻R用一个二极管代替,二极管正端接a,负端接b。
这样只有当n个单元中输出电流最大的一个电流放大器输出才能使二极管导通,从而影响均流母线电压,进而达到该单元均流调节作用。
这种方法一次只有一个单元参与调节工作。
(2)特点·在这种均流方式下,参与调节的单元由n个单元中的最大输出电流单元决定,一次只有这个最大输出电流单元工作,这个最大电流单元是随机的,所以有人把这种均流方法叫做“民主均流法”。
又由于一旦最大均流单元工作,它处于主控状态,别的单元则处于被控状态,因此又有人把这种方法叫做“自动主/从控制法”。
·由于二极管总有正向压降,因而主单元均流总有误差,而从单元的均流效果是较好的。
美国优尼则公司的UC3907集成均流控制芯片就工作在这种方式下。
最大均流法的特点和平均电流法的特点相似。
2、平均电流型自动负载均流法(自动均流)这种均流方式采用一个窄带电流放大器,输出端通过阻值为R的电阻连到均流母线上,n个单元采用n个这种结构。
特点·均流效果较好,易实现准确均流。
·在具体使用中,如出现均流母线短路或接在母线上的一个单元不工作时,母线电压下降,将使每个单元输出电压下调,甚至达到下限,以致造成故障。
并且当某一模块的电流上升至Iomax时,电流放大器输出电流也达到极限值,同时致使其它单元输出电压自动下降。
·可以构成冗余系统,均流模块数理论上可以不限。
开关电源设计技巧连载六:并联式开关电源
![开关电源设计技巧连载六:并联式开关电源](https://img.taocdn.com/s3/m/215d39d084254b35eefd3451.png)
开关电源设计技巧连载六:并联式开关电源1-4.并联式开关电源并联式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工作效率很高,因此应用很广泛,特别是在一些小电子产品中,并联式开关电源作为DC/DC升压电源应用最广。
例如,很多使用干电池的手提式电器,由于干电池的电压一般只有1.5V或3V,为了提高工作电压,都是使用并联式开关电源把工作电压提高一倍。
并联式开关电源的缺点是输入与输出共用一个地,因此,容易产生EMI干扰。
1-4-1.并联式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eL = Ldi/dt = Ui —— K接通期间图1-11-a是并联式开关电源的最简单工作原理图,图1-11-b是并联式开关电源输出电压的波形。
图1-11-a中Ui是开关电源的工作电压,L是储能电感,K是控制开关,R是负载。
图1-11-b中Ui 是开关电源的输入电压,Uo是开关电源输出的电压,Up是开关电源输出的峰值电压,Ua是开关电源输出的平均电压。
当控制开关K接通时,输入电源Ui开始对储能电感L加电,流过储能电感L的电流开始增加,同时电流在储能电感中也要产生磁场;当控制开关K由接通转为关断的时候,储能电感会产生反电动势,反电动势产生电流的方向与原来电流的方向相同,因此,在负载上会产生很高的电压。
在Ton期间,控制开关K接通,储能滤波电感L两端的电压eL正好与输入电压Ui相等,即:对上式进行积分,可求得流过储能电感L的电流为:式中iL为流过储能电感L电流的瞬时值,t为时间变量,i(0)为流过储能电感的初始电流,即:开关K接通前瞬间流过储能电感的电流。
一般当占空比D小于或等于0.5时,i(0)= 0,由此可以求得流过储能电感L的最大电流ILm 为:式中Ton为控制开关K接通的时间。
当图1-11-a中的控制开关K由接通状态突然转为关断时,储能电感L会把其存储的能量(磁能)通过反电动势进行释放,储能电感L产生的反电动势为:式中负号表示反电动势eL的极性与(1-35)式中的符号相反,即:K接通与关断时电感的反电动势的极性正好相反。
开关电源并机均流原理
![开关电源并机均流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1d168a5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10.png)
开关电源并机均流原理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唠唠开关电源并机均流这个超有趣的事儿。
咱先得知道啥是开关电源并机。
你就想象啊,有好几个开关电源,就像一群小伙伴手拉手,它们一起工作来给设备供电呢。
那为啥要并机呢?这就好比一个人搬东西可能有点吃力,多几个人一起搬就轻松多啦。
多个开关电源并机可以提供更大的功率,满足那些对电源需求比较大的设备。
那均流又是啥呢?这可太重要啦。
要是这几个开关电源一起工作的时候,有的特别卖力,有的在那儿偷懒,那可就乱套了。
均流就是要让这些并机的开关电源都能合理地分担电流,就像大家一起分任务一样公平公正。
咱来聊聊均流的原理哈。
有一种是通过硬件电路来实现均流的。
这里面有个很关键的东西叫均流电阻。
你可以把这个均流电阻想象成一个小裁判。
每个开关电源输出的电流都要经过这个均流电阻。
如果哪个电源输出的电流大了,在这个电阻上产生的电压就会高一些。
这个电压信号就会告诉这个电源:“你太猛啦,收敛点。
”然后这个电源就会调整自己的输出,让电流降下来一点。
这样呢,各个电源输出的电流就会慢慢变得差不多啦。
还有一种是通过软件算法来实现均流的哦。
这就更高级啦。
它就像一个超级聪明的大脑在指挥着这些开关电源。
软件会不断地监测每个电源的输出电流情况。
如果发现有电源输出的电流不均匀,它就会根据预先设定好的算法来调整每个电源的工作状态。
比如说,它会给输出电流大的电源发个指令:“你悠着点,分点活给其他小伙伴。
”然后给输出电流小的电源说:“你加把劲呀。
”这个软件算法就像是在协调一群调皮的小朋友,让它们都能好好干活。
你知道吗?均流对开关电源并机系统的稳定性可太重要啦。
如果不均流,有的电源可能会因为负担过重而提前“累垮”,也就是损坏啦。
这就像一群人抬东西,要是有个人一直承担大部分重量,他肯定先受不了。
而如果均流做得好,这些开关电源就可以和谐共处,一起为设备稳定地供电,设备也就可以安心地工作啦。
而且啊,均流还能提高整个电源系统的可靠性呢。
高频开关电源的并联均流系统
![高频开关电源的并联均流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e6c50e40dd3383c4ba4cd293.png)
高频开关电源的并联均流系统高频开关电源的并联均流系统关键词:开关电源;脉宽调制;均流引言1PWM控制电路TL494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脉宽调制控制器,TL494由5V基准电压、振荡器、误差放大器、比较器、触发器、输出控制电路、输出晶体管、空载时间电路构成。
其主要引脚的功能为:脚1和脚2分别为误差比较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脚15和脚16分别为控制比较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和同相输入端;脚3为控制比较放大器和误差比较放大器的公共输出端,输出时表现为或输出控制特性,也就是说在两个放大器中,输出幅度大者起作用;当脚3的电平变高时,TL494送出的驱动脉冲宽度变窄,当脚3电平变低时,驱动脉冲宽度变宽;脚4为死区电平控制端,从脚4加入死区控制电压可对驱动脉冲的最大宽度进行控制,使其不超过180°,这样可以保护开关电源电路中的三极管。
振荡器产生的锯齿波送到PWM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脉冲调宽电压送到PWM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通过PWM比较器进行比较,输出一定宽度的脉冲波。
当调宽电压变化时,TL494输出的脉冲宽度也随之改变,从而改变开关管的导通时间ton,达到调节、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
脉冲调宽电压可由脚3直接送入的电压来控制,也可分别从两个误差放大器的输入端送入,通过比较、放大,经隔离二极管输出到PWM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
两个放大器可独立使用,如分别用于反馈稳压和过流保护等,此时脚3应接RC网络,提高整个电路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PWM脉冲的占空比有内部误差放大器EA1来调制,而内部误差?大器EA2则用来打开和关断TL494,用于保护控制。
脚2和脚15相连,并与公共输出端脚3相连通,因脚3电位固定,所以,TL494驱动脉冲宽度主要由脚1(PWM调整控制端)来控制;脚16是系统保护输入端,系统的过流、过压、欠压、过温等故障以及稳压或稳流切换时关断信号都是通过脚16来控制。
锯齿波发生器定时电容CT=0.01μF,定时电阻RT=3kΩ,其晶振频率fosc==36.6kHz。
开关电源17、APF与并联均流
![开关电源17、APF与并联均流](https://img.taocdn.com/s3/m/5789dbd350e2524de5187ea5.png)
e1 e2 e3 R M + D E F C Ud A B ic1 C ic2 ic3
L
L
dic 3 * Ri c 3 e3 (d 3 U d u NO ) dt
以上三个方程相加,并考虑到e1 + e2+ e3 = 0 ,可得
N
u NO
U * * * d ( d1 d 2 d 3 ) 3
e1
di L c1 Ri c1 u AD e1 (u DN u NO ) dt
di L c 2 Ri c 2 u BE e2 (u EN u NO ) dt
e2 e3 O R
A B ic1 C ic2 ic3
L
M +
L
dic 3 Ri c 3 uCF e3 (u FN u NO ) dt
电源电流 i s 负载电流 iL 负载 负载电压 eL
uc
电源
电源电压 es
C
串联型APF
一个实际的数字控制串联型APF
ea eb ec ia ib ic Cr Lr + Ud 驱动电路 谐波电流运算 ish K uc* PWM控制 + uc ea e b ia ib
数字控制串联型APF实验结果
由开关函数表述的直流电压方程
C dU d * * * ic1d1 ic 2 d 2 ic 3 d 3 dt
六、使APF发出补偿电流-无差拍控制法:
设三个桥臂IGBT的开关信号占空比为 d1 , d2 , d3
dk tk TS
k=1,2,3
其中 tk 为桥臂IGBT上管开通时间, TS 为IGBT开关周期。在一个开关周期 TS 内,占空比d1 , d2 , d3 实际上是开关函数 d1*, d2*, d3* 的平均值。当IGBT开关 频率比较高时,可用平均值含义的 d1 , d2 , d3 代替d1*, d2*, d3*。
开关电源设计技巧连载六并联式开关电源
![开关电源设计技巧连载六并联式开关电源](https://img.taocdn.com/s3/m/7f584a4d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7f.png)
开关电源设计技巧连载六并联式开关电源并联式开关电源是将多个开关电源单元连接在一起,并共用一个输出
电压电流和负载。
由于这种开关电源的模块化构造,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
灵活配置不同类型的模块,从而形成适合不同负载的开关电源系统。
六相
并联式开关电源是将六相开关电源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电源系统,具有
较大的输出能力。
六相并联式开关电源的设计有一些技巧,首先要搞清楚其输出能力,
以及各个模块之间的连接方式。
六模块并联时,要确保每个模块的输出电
压相同,这样才能保证整体的输出电压稳定。
其次,要根据要求选择适当的电感和电容。
由于连接多个开关电源模块,负载需求增加,就会带来电容和电感负载的增加,以承受较大的负载。
电容用于吸收电流波动,在输出电流变化时可以提供更多的能量,避免负
载的压力增大。
电感则用于抑制过载和短路,使电流更加平稳,输出电压
稳定。
同时,要考虑各模块之间的平衡性及负载分配。
由于多个模块连接,
负载分布会存在偏差,如果有一个模块负载大,这将会压制其他模块的工作,进而导致电压出现不稳定的现象。
开关电源并联的均流技术
![开关电源并联的均流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474f5d376eeaeaad1f3308c.png)
开关电源并联的均流技术詹新生1,2(1.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武汉 430068; 2.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 221140)[摘 要]采用多个电源模块并联运行来提供大功率输出是电源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均流技术是实现大功率电源和冗余电源关键。
本文主要讨论了常见开关电源均流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关键词]开关电源;均流 中图分类号:TP303+13文献标识码:C1 引 言采用多个电源模块并联运行来提供大功率输出是电源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
并联运行的各模块特性不一致,可能使电压调整率小的模块承担较大的电流甚至过载,热应力大;外特性较差的模块运行于轻载其至是空载。
其结果必然使电源可靠性降低,寿命减小。
因此需要实现均流措施,来保证模块间电流应力和热应力的均匀分配,防止单个模块运行在电流极限值状态[1]。
2 开关电源并联均流的方法211 输出阻抗法(下垂法、斜率法)其实质是利用电流反馈调整各模块的输出阻抗或直接改变模块单元的输出电阻,使外特性斜率趋于一致,以达到并联模块接近均流的目的。
这种方法是一种简单的大致均流的方法,精度比较低。
图1为输出阻抗法均流原理图,左图为并联开关电源外特性V o =f (I o ),右图中的R 为开关电源的输出阻抗。
图1 输出阻抗法均流原理图 由上图可知,当负载电流为I L =I O1+I O2时,负载电压为V o ,按两个模块的外特性倾斜率分配负载电流,斜率不相等,电流分配也不等;当负载电流增大到I L ′=I O1′+I O2′时,负载电压为V o ′。
可知,模块1外特性斜率小,分配电流的增长比外特性斜率大的模块2增长大。
如果能设法将模块1的外特性斜率调整得接近模块2,则可使这两个模块的电流分配均匀。
只要调整图1中的输出阻抗R ,使各个模块的外特性基本一致即可。
电阻R 不宜选的太大,以减少损耗。
这种方法是最简单的实现均流的方法,在小电流时电流的分配特性较差,大电流时较好。
缺第29卷 第3期2009年 6月农业与技术Agriculture&T echnology V ol.29 N o.3Jun.2009・136 ・点是:电压调整率下降,为了均流,每个模块必须分别调整;对于不同额定功率的模块难以实现均流。
并联均流原理
![并联均流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ff8fa27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11.png)
并联均流原理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并联均流原理。
你看啊,这并联均流就好比一群人一起抬重物。
要是大家力气使的不一样,那重物不就歪了嘛,说不定还会掉地上呢!在电路里也是一样的道理呀。
想象一下,几个电源并联在一起,如果电流分配不均匀,那可就麻烦啦!有的电源累得够呛,有的却在那轻轻松松,这能行嘛!所以啊,咱们得想办法让电流均匀地分配到每个电源上,就像让每个人都使差不多的力气抬重物一样。
那怎么做到呢?这就需要一些小技巧啦。
就好像大家抬重物之前要商量好怎么用力一样。
在电路里,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巧妙的设计来实现均流。
比如说调整电阻啦,或者用一些特殊的电路结构来让电流自动地平均分配。
你说这神奇不神奇?就好像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调节着一切。
再打个比方,这并联均流就像是一场舞蹈,每个电源都是一个舞者,它们要配合默契,步伐一致,才能跳出优美的舞蹈。
如果有的电源跳得快,有的跳得慢,那这舞蹈不就乱套啦!咱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情况呀。
比如大家一起干活儿,要是有人干得多,有人干得少,那肯定会有矛盾呀。
所以啊,要学会平衡,学会让大家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又不会互相干扰。
这并联均流可不只是在电路里重要,在很多地方都有它的影子呢!想想看,一个团队里,大家怎么合作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果?不就是要像并联均流一样,让每个人的力量都能得到合理的分配嘛。
而且啊,这并联均流还能让整个系统更加稳定可靠呢。
就像一群人一起抬重物,要是有一个人突然没力气了,其他人还能顶上,不至于让重物掉下来。
在电路里也是一样,要是有一个电源出了问题,其他电源还能继续工作,保证电路的正常运行。
哎呀呀,这并联均流的学问可大着呢!咱可得好好研究研究,把它用在合适的地方,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更加顺畅。
总之呢,并联均流原理就是让电流均匀分配,就像让一切都和谐有序地运行一样。
咱可不能小瞧了它,要好好利用它,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呀!。
开关电源并联运行及其均流技术
![开关电源并联运行及其均流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7ba1b6f168884868762d6bf.png)
图7 主从均流法
采用这种均流法,精度很高,控制结构简单,模块间联线复杂。缺点是一旦主模块出现故障,整个系统将完全瘫痪,宽带电压回路容易产生噪声干扰。使用中主、从模块间的联线应尽量短。
3.2.4 其他均流方法
基于三种控制结构和三种母线连接方式,可以设计出其他均流方法。图8为双环调整和平均配置相结合的均流方法文献。这种控制方式降低了电压环和均流环相互之间的影响,设计灵活,是权衡环外调整和环内调整优缺点的折中方案。此外,热应力自动均流法是按照每个模块的温度来实现均流,使温度高的模块减小输出电流,温度低的模块增加电流。外部控制器法是外加一个均流控制器,比较各模块的电流信号,并据此补偿相应的反馈信号以均衡电流。该法需要附加控制器且联线较多[1]。
图4 三种控制结构
均流母线连接方式指如何从所有的模块中获取公共电流参考信号,表明了模块间的主从关系。图5显示了三种均流母线的连接:自主配置、平均配置和指定配置。自主配置(图5a)中,各个模块和母线之间通过二极管连接,只有具备最大电流的模块对应的二极管才能导通,均流母线上代表的是最大电流信号;平均配置(图5b)中,各个模块和母线之间通过参数完全一致的电阻连接,均流母线上代表的是平均电流;指定配置(图5c)中,只有人为指定的模块直接连接均流母线,成为主模块。
图 8 双环并行调整的均流方法
4 总结
电力操作系统中高频开关电源的并联均流技术?100kHz)
![电力操作系统中高频开关电源的并联均流技术?100kHz)](https://img.taocdn.com/s3/m/ba080c30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f4.png)
电力操作系统中高频开关电源的并联均流技术 100kHz)1 引言在发电厂和变电所中,为了给控制、信号、保护、自动装置、事故照明和交流不停电电源等装置供电,一般都要求有可靠的直流电源。
为此,发电厂和110kV以上的变电所通常用蓄电池作为直流电源,但要求上述电源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且其电源容量和电压能在最严重的事故情况下保证用电设备的可靠工作。
另外,目前由于半导体功率器件、磁性材料等方面的原因,单个开关电源模块的最大输出功率只有上kW,而实际应用中往往需用几十kW甚至几百kW以上的开关电源为系统供电,因此,要通过电源模块的并联运行来实现。
大功率电源系统需要采用若干台开关电源并联的形式,以满足负载的功率要求。
在并联系统中,每个变换器应处理较小的功率以降低应力,还应采用冗余技术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电源并联运行是电源产品模块化、大容量化的一个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实现组合大功率电源系统的关键。
2 常用的均流方法由于大功率电源负载需求的增加以及分布式电源系统的发展,开关电源并联技术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加。
但是并联的开关变换器在模块间通常需要采用均流(Current sharing)措施。
它是实现大功率电源系统的关键,其目的在于保证模块间电源应力和热应力的均匀分配,防止一台或多台模块运行在电流极限(限流)状态。
因为并联运行的各个模块特性并不一致,外特性好(电压调整率小)的模块可承担更多的电流,甚至过载,从而使某些外特性较差的模块运行于轻载状态,甚至基本上是空载运行。
其结果必然加大了分担电流多的模块的热应力,从而降低了可靠性。
开关电源并联系统常用的均流方法有:(1)输出阻抗法;(2)主从设置法;(3)按平均电流值自动均流法;(4)外加均流控制器法;(5)最大电流自动均流法(又叫自主均流法)。
直流模块并联的方案很多,但用于电力操作电源,都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
其主要表现在:输出阻抗法的均流精度太低;主从设置法和平均电流法都无法实现冗余技术,因而并联电源模块系统的可靠性得不到很好的保证;外加均流控制器法使系统变得过于复杂,不利于把这一技术转化成实际的产品。
开关电源均流原理
![开关电源均流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0abca0f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a1.png)
开关电源均流原理开关电源是一种将电能源转换为稳定的直流电压输出的电源,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
均流原理是开关电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得开关电源的输出电流能够保持基本均匀分布。
开关电源工作原理开关电源主要由输入端、输出端和控制电路组成。
输入端接收交流电,通过整流、滤波等过程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经过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进行修正。
接着,由MOSFET管控制的开关变压器将直流电转换为高频脉冲电流,经过输出滤波电路后得到稳定的直流电压输出。
在开关电源中,均流原理的目的是使得输出端的电流均匀分布,避免过大的电流在一些部分集中而引起的热量积聚和损坏。
常见的实现均流的方式有两种:电荷均流和自适应均流。
1.电荷均流电荷均流是通过在输出电路中串联电阻来实现的,将输出电流均匀地分配到每个负载上。
这样可以保持负载的电流基本相等,从而使得电源的输出电流更加稳定。
电荷均流的实现需要注意两个关键问题:电阻值的选择和阻值的精度。
首先,电阻的值要足够大,以使得电流在电阻和负载之间几乎能够平均分配。
其次,电阻的阻值要相对精确,以保证均流效果的稳定性。
2.自适应均流自适应均流是通过反馈控制实现的,根据负载情况调节输出电流以使得电流分布均匀。
在这种方法中,通过检测电流的变化,判断各个负载的电流情况,再通过控制电路调节输出电流大小和分配,实现均流的效果。
自适应均流相对于电荷均流来说,更加灵活和精确。
它能够根据负载的变化实时调整输出电流,保持负载的电流均匀分布,适应不同负载的需求变化。
总结开关电源均流原理是保证开关电源输出电流均匀分布的重要手段。
通过电荷均流和自适应均流两种方式,可以实现输出电流的均匀分配,避免电流过大集中造成设备损坏。
电荷均流需要合适的电阻选择和精确的阻值,而自适应均流则更加灵活适应各种负载情况。
吐血共享:开关电源常用的6种并联均流原理详解
![吐血共享:开关电源常用的6种并联均流原理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48caa985d0d233d4b14e696e.png)
开关电源并联均流原理摘要:讨论几种常用的开关电源并联均流技术,阐述其主要工作原理及特点。
1引言在实际应用中,往往由于一台直流稳定电源的输出参数(如电压、电流、功率)不能满足要求,而满足这种参数要求的直流稳定电源,存在重新开发、设计、生产的过程,势必加大电源的成本、延长交货时间、影响工程进度。
因此在实用中往往采用模块化的构造方法,采用一定规格系列的模块式电源,按照一定的串联或并联方式,分别达到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出功率扩展的目的。
但是电源输出参数的扩展,仅仅通过简单的串、并联方式还不能完全保证整个扩展后的电源系统稳定可靠的工作。
不论电源模块是扩压还是扩流,均存在一个“均压”、“均流”的问题,而解决方法的不同,对整个电源扩展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都有很大的影响。
由于目前稳定电源输出扩流应用较多,本文仅讨论开关电源并联均流技术。
均流的主要任务是:(1)当负载变化时,每台电源的输出电压变化相同。
(2)使每台电源的输出电流按功率份额均摊。
2提高系统可靠性方法(1)在电源并联扩流过程中,为了提高系统工作稳定性,可采用N+m冗余的方法。
其中m表示冗余份数,m值越大,系统工作可靠性越高,但是系统成本也相应增加。
(2)采用均流技术保证系统正常工作。
在电源并联扩流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办法是自动均流技术。
它通过取样、电子控制调节环路来保证整个系统的输出电流按每个单元的输出能力均摊,以达到既充分发挥每个单元的输出能力,又保证每个单元可靠工作的目的。
(3)均流技术应满足条件:·所有电源模块单元应采用公共总线。
·整个系统应有良好的均流瞬态响应特性。
·整个并联输出扩流系统有一个公共控制电路。
(4)常用的几种并联均流技术:·改变单元输出内阻法(斜率控制法)·主/从控制法(master/slave)·外部控制电路法·平均电流型自动负载均流法·最大电流自动均流法(自动主/从法、民主均流法)·强迫均流法3关于均流技术中常用的一些概念3.1稳压源(CV)电路框图和特性曲线分别如图1(a)、(b)所示,输出电压UO=RFUREF/R1(a)(b)图13.2稳流源(CC)电路框图和特性曲线分别如图2(a)、(b)所示,输出电流IO=RFUREF/(RSR1)(a)(b)图2 3.3CV/CC(恒压/恒流交叠)特性曲线如图3所示图34常用几种均流技术的工作原理4.1改变单元输出内阻法(斜率控制法、电压下垂式、输出特性斜率控制式)实现方式:·UO固定,改变斜率·斜率固定,改变输出电压(1)工作原理和特性曲线(a)(b)图4见图4(a)、(b),图中△Imax=△UOImax/△Uslope,内阻RO=△UO/△IO当单元输出电流IO1增加时,IO1在电流检测电阻RS上的压降增加,致使A1输出电压增加,与单元电压反馈信号Uf叠加后送至A2反相输入端,经A2放大后输出Ur变负,利用这个Ur电压控制单元输出电流,从而实现均流。
开关电源16、并联均流
![开关电源16、并联均流](https://img.taocdn.com/s3/m/36994ce3551810a6f52486a5.png)
缺点:一旦主机发生故障,电源系统瘫痪; 主机、从机之间需要通信联系,使系统复杂。
得更多电流。
本质上还是自动选主法。
5、其他均流法:平均值均流法等 参考文章:蔡宣三《并联开关电源的均流技术》电力电子技术,95年3期。
并联均流方法
1、输出阻抗均流法: 调节开关电源的输出外特性的斜率(输出阻抗),达到均流目的。 开关电源的输出外特性: V V I R
0 0 max 0
两台电源并联时,如果能将电源1的外特性斜率调整接近电源2,可使 得电流分配均衡。
优点:简单。 缺点:输出阻抗加大,负载电流变化会引起大的电压变化。
开关电源的并联均流
概述
开关电源在以下两种情况下,采用几台并联运行: 1、需要大功率输出; 2、需要供电可靠性非常高。采用N+M 台电源并联,其中N台供给负 载所需电流,另外M台为后备电源。正在工作的N台电源中即使有M 台发生故障,也能保证提供100%的负载电流。可靠性的提高以牺牲成 本为代价。 开关电源并联运行不能简单地将多台电源输出端并联联接在一起。并 联后输出电压被强制相等,但是由于电源参数的分散性,使得每台电 源开路电压和内阻存在差异,并联后电流分配不均衡。 开路电压存在差异:误差放 大系数和电阻测量。 内阻存在差异:并联输出母线。
3、改进主从均流法(自动选主法): 各个电源的电压调节器都处于工作状态,其输出仲裁出最大值,输出值最大的 调节器为主调节器。主机故障失效,剩余电源自动仲裁出新的主电源,不影响系 统工作。
4、最大电流均流法: 电流信号通过下图电路进行仲裁,电流反馈uifk最大的电源二极管VDk导 通,均流母线电压uSB(均流信号)正比于输出电流最大的电源电流。 各电源调节自身电流方法:均流信号uSB同代表本电源电流的信号uifk的误差乘比 例系数kSk后加到电源电压给定中。误差大时,提高本电源电压给定,使得本电源分
并联均流技术
![并联均流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7840e27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b2.png)
并联均流的方法
输出阻抗法; 主从法; 自动均流法(平均电流法、最大电流法); 热应力自动均流法; 外加均流控制器法
一、输出阻抗法
Droop法 ——调节输出阻抗均流
开关电源概述
开关电源技术——
6
输出阻抗法
等效电压源
输出阻抗法
实质:按电流反馈改变参考电压以改变输出电压
开关电源并联均流技术
开关电源并联
适用于分布式电源系统; 容易处理低电压大电流; 易于扩展及维护; 每个单元只处理小功率; 器件的应力降低; 可以冗余设计,提高可靠性
分布式电源系统
并联均流的一般要求
各模块承受的电流能自动平衡,实现均流; 为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尽可能不增加外部均
流控制,并使均流和冗余相结合; 输入电压或负载电流变化时,应保持输出电
二、主从设置法
适用于电流型控制 不适用于冗余系统
开关电源概述
开关电源技术——
9
主从设置法
三、平均电流自动均流法
各模块电流放大器的输出端接电阻 连接到公共母线上
开关电源概述
开关电源技术——
11
自动均流法
单一模块的接法:要求电阻R上不 应有电压,否则意味着不均流。
四、最大电流自动均流法
自动设定主从模块 输出电流最大的是主模块
“民主均流法”
开关电源概述
开关电源技术——
13
UC3907
五、热应力自动均流法
按模块电流和温度均流
开关电源概述
开关电源技术——
15热应力自动均流法 Nhomakorabea六、外部控制器均流
开关电源概述
开关电源技术——
17
外部控制器均流
开关电源并联使用的方法
![开关电源并联使用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1d9dfaf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c1.png)
开关电源并联使用的方法开关电源并联使用是一种常见的电源设计方法,可以提供更高的输出电流,增加电源的可靠性,并提高电源系统的效率。
下面将详细介绍开关电源并联使用的方法。
一、开关电源并联使用的基本原理开关电源并联使用的基本原理是将两个或多个相同类型的开关电源输出端并联在一起,以增加输出电流。
这种设计方法适用于需要高输出电流的应用场景,例如服务器、数据中心等。
二、开关电源并联使用的优点1. 增加输出电流:通过将多个开关电源并联在一起,可以增加电源系统的输出电流,以满足高负载设备的需要。
2. 提高可靠性:当一个开关电源发生故障时,其他开关电源可以继续工作,从而提高电源系统的可靠性。
3. 均流作用:通过并联多个开关电源,可以平衡各电源的输出电流,减少因负载不均导致的过热和损坏风险。
4. 扩容能力:通过增加并联的开关电源数量,可以扩展电源系统的容量,支持更多的负载设备。
三、开关电源并联使用的注意事项1. 确保开关电源类型相同:并联的开关电源必须是相同类型、相同规格的,以保证良好的均流效果和系统稳定性。
2. 电压和电流匹配:并联的开关电源的电压和电流应相匹配。
如果电压不匹配,可能导致过压或欠压故障;如果电流不匹配,可能导致过载或欠载问题。
3. 均流控制:为了实现良好的均流效果,需要采取适当的均流控制措施。
常用的均流控制方法包括主从控制法、平均电流法、最大电流法等。
4. 负载分配:在并联多个开关电源时,需要合理分配各电源的负载,以充分利用各电源的容量,避免过载或欠载。
5. 热设计:由于并联的开关电源数量增加,总热量也会相应增加,因此需要进行合理的热设计,确保电源系统在高温环境下正常工作。
6. 维护和管理:对于并联使用的开关电源,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管理,包括检查各电源的工作状态、清理灰尘、更换故障部件等。
四、开关电源并联使用的实现方法1. 选择合适的开关电源模块: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开关电源模块,确保其类型、规格和参数与系统要求相匹配。
开关电源并联均流技术Word
![开关电源并联均流技术Word](https://img.taocdn.com/s3/m/41ec86e5ad02de80d5d8405e.png)
开关电源并联均流技术Technique of Parallel Balanced Current in SMPS北京电子信息大学路秋生张艳杰(北京100031)摘要:讨论几种常用的开关电源并联均流技术,阐述其主要工作原理及特点。
关键词:均流主从控制电源内阻1引言在实际应用中,往往由于一台直流稳定电源的输出参数(如电压、电流、功率)不能满足要求,而满足这种参数要求的直流稳定电源,存在重新开发、设计、生产的过程,势必加大电源的成本、延长交货时间、影响工程进度。
因此在实用中往往采用模块化的构造方法,采用一定规格系列的模块式电源,按照一定的串联或并联方式,分别达到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出功率扩展的目的。
但是电源输出参数的扩展,仅仅通过简单的串、并联方式还不能完全保证整个扩展后的电源系统稳定可靠的工作。
不论电源模块是扩压还是扩流,均存在一个“均压”、“均流”的问题,而解决方法的不同,对整个电源扩展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都有很大的影响。
由于目前稳定电源输出扩流应用较多,本文仅讨论开关电源并联均流技术。
均流的主要任务是:(1)当负载变化时,每台电源的输出电压变化相同。
(2)使每台电源的输出电流按功率份额均摊。
2提高系统可靠性方法(1)在电源并联扩流过程中,为了提高系统工作稳定性,可采用N+m冗余的方法。
其中m 表示冗余份数,m值越大,系统工作可靠性越高,但是系统成本也相应增加。
(2)采用均流技术保证系统正常工作。
在电源并联扩流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办法是自动均流技术。
它通过取样、电子控制调节环路来保证整个系统的输出电流按每个单元的输出能力均摊,以达到既充分发挥每个单元的输出能力,又保证每个单元可靠工作的目的。
(3)均流技术应满足条件:·所有电源模块单元应采用公共总线。
·整个系统应有良好的均流瞬态响应特性。
·整个并联输出扩流系统有一个公共控制电路。
(4)常用的几种并联均流技术:·改变单元输出内阻法(斜率控制法)·主/从控制法(master/slave)·外部控制电路法·平均电流型自动负载均流法·最大电流自动均流法(自动主/从法、民主均流法)·强迫均流法3关于均流技术中常用的一些概念3.1稳压源(CV)电路框图和特性曲线分别如图1(a)、(b)所示,输出电压UO=RFUREF/R1(a)(b)图13.2稳流源(CC)电路框图和特性曲线分别如图2(a)、(b)所示,输出电流IO=RFUREF/(RSR1)(a)(b)图23.3CV/CC(恒压/恒流交叠)特性曲线如图3所示图34常用几种均流技术的工作原理4.1改变单元输出内阻法(斜率控制法、电压下垂式、输出特性斜率控制式)实现方式:·UO固定,改变斜率·斜率固定,改变输出电压(1)工作原理和特性曲线(a)(b)图4见图4(a)、(b),图中△Imax=△UOImax/△Uslope,内阻RO=△UO/△IO当单元输出电流IO1增加时,IO1在电流检测电阻RS上的压降增加,致使A1输出电压增加,与单元电压反馈信号Uf叠加后送至A2反相输入端,经A2放大后输出Ur变负,利用这个Ur电压控制单元输出电流,从而实现均流。
并联开关电源的均流方法
![并联开关电源的均流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77720a314791711cd79171f.png)
并联开关电源的均流方法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并联开关电源的均流方法大量电子设备,特别是计算机、通讯、空间站等的广泛应用,要求组建一个大功率、安全可靠、不间断供电的电源系统。
如果采用单台电源供电,该变换器势必处理巨大的功率、电应力大,给功率器件的选择、开关频率和功率密度的提供带来困难。
并且一旦单台电源发生故障,则导致整个系统崩溃。
采用多个电源模块运行,来提高大功率输出是电源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
并联系统中每个模块处理较少功率,解决了上述单台电源遇到的问题。
在大功率DC/DC中,为了获得更大的功率,特别是为了得到大电流时,经常采用N个单元并联的方法。
多个单元并联具有高可靠性,并能实现电路模块标准化等优点。
然而在并联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电流不均,特别在加重负载时,会引起较为严重的后果。
普通的均流方法是采取独立的PWM控制器的各个模块,通过电流采样反馈到PWM控制器的引脚FB或者引脚COMP,即反馈运放的输入或者输出脚来凋节输出电压,从而达到均流的目的。
显然,电流采样是一个关键问题:用电阻采样,损耗比较大,电流放大后畸变比较大;用电流传感器成本高;用电流互感器采样不是很方便,州时会使电流失真。
一、一种新的电流采样方法如前所述,在均流系统中一些传统的电流采样力法都或多或少有些缺点。
而本文提出的这种新的电流采样力法,既简单方便,又没有损耗。
下面以图l所示的Buck电路为例,说明这种新的电流检测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电流检测电路由一个简单的RC网络组成,没流过L的电流为iL,流过C的电流为ic,L两端的电压为vL,输出电压为vo上电压为vc,则有vL+iLR1+vo.=vc+icR (1)对式(1)在一个开关周期求平均值得式中:VL是电感上的电压在一个开关周期的平均值,显然VL=O;Vo为输出电压平均值;IL电感电流平均值,等于负载电流ILoad;Ic是电容在一个开关周期内充放电电流的平均值,显然Ic=0;R1为电感的等效串联电阻(ESR)。
简单介绍并联开关电源的均流方法
![简单介绍并联开关电源的均流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928b6ca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6f.png)
简单介绍并联开关电源的均流方法简单介绍并联开关电源的均流方法LED开关电源技术 2010-08-12 17:12:32 阅读2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大量电子设备,特别是计算机、通讯、空间站等的广泛应用,要求组建一个大功率、安全可靠、不间断供电的电源系统。
如果采用单台电源供电,该变换器势必处理巨大的功率、电应力大,给功率器件的选择、开关频率和功率密度的提供带来困难。
并且一旦单台电源发生故障,则导致整个系统崩溃。
采用多个电源模块运行,来提高大功率输出是电源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
并联系统中每个模块处理较少功率,解决了上述单台电源遇到的问题。
在大功率DC/DC开关电源中,为了获得更大的功率,特别是为了得到大电流时,经常采用N个单元并联的方法。
多个单元并联具有高可靠性,并能实现电路模块标准化等优点。
然而在并联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电流不均,特别在加重负载时,会引起较为严重的后果。
普通的均流方法是采取独立的PWM控制器的各个模块,通过电流采样反馈到PWM控制器的引脚FB或者引脚COMP,即反馈运放的输入或者输出脚来凋节输出电压,从而达到均流的目的。
显然,电流采样是一个关键问题:用电阻采样,损耗比较大,电流放大后畸变比较大;用电流传感器成本高;用电流互感器采样不是很方便,州时会使电流失真。
一、一种新的电流采样方法如前所述,在均流系统中一些传统的电流采样力法都或多或少有些缺点。
而本文提出的这种新的电流采样力法,既简单方便,又没有损耗。
下面以图l所示的Buck电路为例,说明这种新的电流检测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电流检测电路由一个简单的RC网络组成,没流过L的电流为iL,流过C的电流为ic,L两端的电压为vL,输出电压为vo上电压为vc,则有vL+iLR1+vo.=vc+icR (1)对式(1)在一个开关周期求平均值得式中:VL是电感上的电压在一个开关周期的平均值,显然VL=O;Vo为输出电压平均值;IL电感电流平均值,等于负载电流ILoad;Ic是电容在一个开关周期内充放电电流的平均值,显然Ic=0;R1为电感的等效串联电阻(ES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关电源并联均流原理
摘要:讨论几种常用的开关电源并联均流技术,阐述其主要工作原理及特点。
1引言
在实际应用中,往往由于一台直流稳定电源的输出参数(如电压、电流、功率)不能满足要求,而满足这种参数要求的直流稳定电源,存在重新开发、设计、生产的过程,势必加大电源的成本、延长交货时间、影响工程进度。
因此在实用中往往采用模块化的构造方法,采用一定规格系列的模块式电源,按照一定的串联或并联方式,分别达到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出功率扩展的目的。
但是电源输出参数的扩展,仅仅通过简单的串、并联方式还不能完全保证整个扩展后的电源系统稳定可靠的工作。
不论电源模块是扩压还是扩流,均存在一个“均压”、“均流”的问题,而解决方法的不同,对整个电源扩展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都有很大的影响。
由于目前稳定电源输出扩流应用较多,本文仅讨论开关电源并联均流技术。
均流的主要任务是:
(1)当负载变化时,每台电源的输出电压变化相同。
(2)使每台电源的输出电流按功率份额均摊。
2提高系统可靠性方法
(1)在电源并联扩流过程中,为了提高系统工作稳定性,可采用N+m冗余的方法。
其中m表示冗余份数,m值越大,系统工作可靠性越高,但是系统成本也相应增加。
(2)采用均流技术保证系统正常工作。
在电源并联扩流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办法是自动均流技术。
它通过取样、电子控制调节环路来保证整个系统的输出电流按每个单元的输出能力均摊,以达到既充分发挥每个单元的输出能力,又保证每个单元可靠工作的目的。
(3)均流技术应满足条件:
·所有电源模块单元应采用公共总线。
·整个系统应有良好的均流瞬态响应特性。
·整个并联输出扩流系统有一个公共控制电路。
(4)常用的几种并联均流技术:
·改变单元输出内阻法(斜率控制法)
·主/从控制法(master/slave)
·外部控制电路法
·平均电流型自动负载均流法
·最大电流自动均流法(自动主/从法、民主均流法)
·强迫均流法
3关于均流技术中常用的一些概念
3.1稳压源(CV)
电路框图和特性曲线分别如图1(a)、(b)所示,输出电压UO=RFUREF/R1
(a)
(b)
图1
3.2稳流源(CC)
电路框图和特性曲线分别如图2(a)、(b)所示,输出电流IO=RFUREF/(RSR1)
(a)
(b)
图2 3.3CV/CC(恒压/恒流交叠)
特性曲线如图3所示
图3
4常用几种均流技术的工作原理
4.1改变单元输出内阻法(斜率控制法、电压下垂式、输出特性斜率控制式)实现方式:
·UO固定,改变斜率
·斜率固定,改变输出电压
(1)工作原理和特性曲线
(a)
(b)
图4
见图4(a)、(b),图中△Imax=△UOImax/△Uslope,内阻RO=△UO/△IO
当单元输出电流IO1增加时,IO1在电流检测电阻RS上的压降增加,致使A1输出电压增加,与单元电压反馈信号Uf叠加后送至A2反相输入端,经A2放大后输出Ur变负,利用这个Ur电压控制单元输出电流,从而实现均流。
由图4(b)可以看出:当典型值△UO=±0.1%,△Uslope=±2%,则△Imax=0.05Imax,即调整精度为5%。
这种调节精度对大多数调节系统来说是能接受的。
(2)改变单元输出内阻法(斜率法)特点
·小电流时均流效果较差,这点可从公式
△Imax=0.05Imax看出。
·大电流时均流效果较好。
·对电压源来说,内阻RO(斜率)应越小越好,但是这种均流方法利用改变RO来实现均流,降低了电源输出的负载特性,即以牺牲电路的技术指标来实现均流。
·随着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这种方法很容易实现程控,从而实现比较理想的均流控制特性。
4.2主/从控制法(Master/Slave)
(1)工作框图
见图5,在这种工作方式下用n个单元,其中一个单元(主控单元)工作在电压源(CV)方式,其余n-1个单元工作于电流源(CC)方式,利用来自输出电流的误差电压△U来实现均流控制。
它实际上是由电压环(外环)和电流环(内环)构成电流控制型的双环控制,或说成是电压控制的电流源。
(2)主要特点
·一旦主控单元出现故障则整个系统崩溃。
图5
·由于电压环工作频带宽,易受噪声干扰。
·主/从单元间必须要有通讯联系,所以整个系统较复杂。
·可靠性取决于主模块,只能均流,不能构成冗余系统。
·适用于n个功率单元的系统。
4.3外部电路控制法
(1)工作原理
每一个单元加一个输出电流检测电路来检测它的电流,产生的反馈信号调节每个单元的电流,从而达到各单元间输出均流的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单元间应有公共总线。
(2)优缺点
·这种控制方法均流效果较好,但是每个单元需附加一个电流控制电路,成为控制环路的一部分,需满足环路的总体要求,否则会降低单元的技术指标及工作稳定性,降低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
·由于每个单元都需要一个控制电路,所以整个扩流系统连线较多。
4.4平均电流型自动负载均流法(自动均流)
(1)工作框图
见图6,这种均流方式采用一个窄带电流放大器,输出端通过阻值为R的电阻连到均流母线上,n个单元采用n个这种结构。
图6
当输出达到均流时,电流放大器输出电流I1为零,这时IO1处于均流工作状态。
反之,在电阻R上产生一个Uab,由这个电压控制A1,由A1再控制单元功率级输出电流,最终达到均流。
(2)特点
·均流效果较好,易实现准确均流。
·在具体使用中,如出现均流母线短路或接在母线上的一个单元不工作时,母线电压下降,将使每个单元输出电压下调,甚至达到下限,以致造成故障。
并且当某一模块的电流上升至Iomax时,电流放大器输出电流也达到极限值,同时致使其它单元输出电压自动下降。
·可以构成冗余系统,均流模块数理论上可以不限。
·缺点为了使系统在动态调节过程始终稳定,通常要限制最大调节范围,要将所有电压调节到电压捕捉范围以内。
如果有一个模块均流线短路,则系统无法均流。
单个模块限流也可能引起系统不稳定。
在大系统中,系统稳定性与负载均流瞬态响应的矛盾很难解决。
如果在图6中的R支路上串一只二极管,则构成所讲的最大电流自动均流法。
4.5最大电流自动均流法(民主均流法,自动主/从控制法)
(1)工作原理
将图6所示均流框图中的电阻R用一个二极管代替,二极管正端接a,负端接b。
这样只有当n个单元中输出电流最大的一个电流放大器输出才能使二极管导通,从而影响均流母线电压,进而达到该单元均流调节作用。
这种方法一次只有一个单元参与调节工作。
(2)特点
·在这种均流方式下,参与调节的单元由n个单元中的最大输出电流单元决定,一次只有这个最大输出电流单元工作,这个最大电流单元是随机的,所以有人把这种均流方法叫做“民主均流法”。
又由于一旦最大均流单元工作,它处于主控状态,别的单元则处于被控状态,因此又有人把这种方法叫做“自动主/从控制法”。
·由于二极管总有正向压降,因而主单元均流总有误差,而从单元的均流效果是较好的。
美国优尼则公司的UC3907集成均流控制芯片就工作在这种方式下。
最大均流法的特点和平均电流法的特点相似。
4.6强迫均流法
所谓强迫均流,就是通过监控模块实现均流。
实现方式主要有软件控制和硬件控制两种。
软件控制是通过软件计算,比较模块电流与系统
图7
平均电流,然后再调整模块电压,使其电流与平均电流相等。
软件方式易于实现,均流精度高,但其瞬态响应比较差,调节时间长。
硬件控制方式原理如图7所示,取样电压Us与系统基准电压Ur相比较产生误差电压Ue,该电压送至每个模块,与模块电流相比较,调节模块参考电压,从而改变输出电压,调节输出电流,实现均流。
这样,每个模块都相当于电压控制的电流源。
这种均流方式精度高,动态响应好,可控制模块多,可以很方便的组成冗余系统。
对这种硬件强迫均流方法的一种改进就是所谓的PWM强迫均流法。
工作原理如图8所示。
图8
强迫均流依赖监控模块,如果监控模块失效,则无法均流,这一点使用时应注意。
在强迫均流中,每个监控系统监控的模块数可达100个,参数设置好后(即使模块电压相差较大,如1伏或更大)不需任何调整,均流精度高于2.5%,负载响应快(在几百ms 内),无振荡现象。
5小结
本文主要讨论了6种常用的均流技术。
其中改变单元输出内阻法(斜率法)和最大电流自动均流法、强迫均流法应用较广,并且已有现成的集成控制芯片。
同时,随着微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整个系统可采用智能总线结构,从而实现均流冗余控制、故障检测、故障信息显示等功能,就会使均流效果更理想、使用界面更友好、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