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幸福感与大学生就业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幸福感与大学生就业选择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大概中国的读书人都有种衣锦还乡的情结。作为家乡为数不多的大学生,能够顺利的毕业并且到京城找到了工作,无论对于父母还是相亲,可谓是功德圆满。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导致大学生走上了一个极端,哪怕碰的头破血流,也要挣扎在大城市的边缘,做一个外表风光,事实挣扎在城市的边缘地带,努力奋斗,却怎么也付不起首付的蚁族者。或许其中的滋味,只有他们知道。
大学生观念:只有留在大城市才是有价值的
小丁:2003年毕业于辽宁某工程技术学校新闻专业,先是报考上海公务员未过,后在上海一家小报社工作,一年后失业,无业漂泊近一年,住过10元一晚的出租屋,虽有回老家工作机会,仍坚持跻身上海大都市。目前接些翻译工作,月入1700元。
白领们匆匆的脚步,地铁、轻轨以及商场里五光十色的商品……踏上上海这片土地,小丁仿佛感到那个企盼已久的大都会梦想正在向她招手。
25岁的小丁来自于山西省的一个偏远农村,2003年从辽宁某工程技术学校新闻专业毕业后,先报考了上海边检的公务员,无奈面试没有通过。
几番奔波下来,却让她备受打击。几乎到了一个单位,人事部小山似的求职简历就让小丁倒吸一口凉气。有的单位看了她的简历马上就说:对不起,求职的人实在太多了,请回去等通知吧。随后就音信全无。失望之际,小丁意外接到了一家报社的电话,一个编辑想找实习生,无意中看到了小丁的简历,但得先让报社免费试用三个月。
三个月后,小丁顺利转正,做了一个大城小记。但仅过了一年,报社被另一家媒体收购,原有人员都要解散。
就在这时,老家县城的电视台向她抛出橄榄枝,一个昔日的朋友当上了副台长,他希望小丁过去负责一个新创办的栏目。小丁思考再三,还是拒绝了。
“我不想将来我的孩子和我重复一样的故事,虽然县城的生活会更轻松舒服,但是从机会、前途方面讲,还是跟大城市没法比。”
失业后的小丁到处求职,又到处碰壁,并且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是经济窘迫,二是怕家人知道后担心,最重要是小丁觉得如果就这样离开上海,会放不下那份自尊。虽然父母多次打电话来叫她回老家县城工作,县电视台的朋友也表示对小丁仍虚席以待。但强烈的大城市情结使小丁倔强地拒绝了这一切。
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小丁几乎处于无业漂泊状态,还住过10元一晚的出租屋。后来经朋友介绍做了一些短期的文职工作,每个月的收入只有1200元左右,除去600元房租、水、电等开销,剩下的仅够吃饭和交通费,更别说往家里寄钱了。
今年4月初,小丁接到了一些英语资料的翻译工作,收入比平时多了将近500元,她先购置了些衣物,剩下的300元她寄回了山西老家,这距离她上一次寄钱回家已经有将近一年的时间了。结果没有几天,家里就把钱退了回来,还多加了500元。母亲在留言里写道:“在外辛苦,留个钱踏实些。”小丁当晚对着汇款单哭了整夜。“只要能留在这里,多少苦我都愿意吃。我觉得也只有留在大城市了,我才是有价值的。”小丁说
近几年来,由于大学生涌向发达地区,致使局部人才过剩,就业难且薪酬下降,另一方面欠发达地区又无人问津。尽管国家一直倡导基层就业,但基层就业对大学生仍缺乏吸引力。
《2006全国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毕业生以“经济发达,机会多,平均收入比较高”为选择工作地区的第一标准。参加调查的毕业生中有53.6%选取了上海、北京和广东三个地区中的两个作为最愿意工作的地区。可以预见,大学毕业生在这三地的工作机会争夺将非常惨烈。
来自华南师范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数据显示,历年这两所学校毕业生就业主要流向是小珠三角地区(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地),占就业人数的60%以上,而中山大学的这一数据更高,达到80%。
而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的统计数据,珠三角地区仍是吸纳大学生的最热门地区,2005年在珠三角地区就业的广东毕业生数已占当年广东就业毕业生总数的55.10%。在珠三角地区之外12市的就业统计中,当地生源率高达97%,表明在这些地区就业的毕业生绝大部分为本地生源;而广州的当地生源率最低,其次是深圳和佛山,说明这三个城市的本地大学生面临外地生源的就业竞争最为激烈。
大城市观念在大学生心中一直以来根深蒂固,加上我国地区经济差异较大,大量毕业生涌向发达地区,造成局部性人才过剩、欠发达地区又无人光顾的现象。广东省政协委员、南方人才市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盛南方曾多次到基层调查人才状况,他非常感慨于目前基层人才缺乏的现状。他说:“我在很多农村地区看到当地的诊所还是一些赤脚医生在工作。而我们每年这么多的医学院毕业生,宁愿找不到工作也不去基层就业。就连农村地区出来的孩子,每年有将近90%不愿回去参加工作。”
事实:在大城市真的幸福吗?
曾经,乡愁只是一张火车票,年根底下,你我站在售票口;到现在,乡愁成了一纸工作合同书、成了一张房产证、成了孩子的读书学校……那些年轻人的理想,就埋没在这里头。
蚁族的无奈:过年如过关
又到了年关时节,大街上处处洋溢着新年的气息,火车站更是挤满了返乡的人流。过年本该是件快乐的事情,但是对于一名北漂的“蚁族”来说,春节的喜气丝毫不能冲淡心中的愁云:奋斗半年,除了积攒了一张火车票的钱,几乎一无所有。
以前听大人们讲年关的来头:说是农民最怕的就是过年,因为无法交租,每到年尾都是最难捱的时候,因此过年就像过关,年关也就由此而来。现如今,地主恶霸没有了,但是我却依然不敢回家,变成了一个“恐归族”,细细咀嚼其中的滋味,发现之所以会“过年如过关”,原因就是自己变成了自己的地主,因为身上背着太多的期待和人情债无法偿还。
在他们的眼中我是一名成功者,但是作为北漂在京且生活窘迫的我来说,成功是那么的遥远。我害怕回到家里相亲父老问我待遇多少、害怕他们问我现状,这不是因为虚荣,而是我背负着他们的期望,我不忍心看到他们失望的眼神。
还有一点就是,我担负不起要还得人情债,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无论是在乡亲父老还是儿时玩伴的眼中,我已经不自觉地被他们划入了精英阶层的行列,按照他们的观念,我应该是富有的。可是月入不到两千的待遇,让我只能在京城勉力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到了年底,我却连给父母买一件像样的礼物的钱都没有,更谈不上给邻里亲朋准备礼物。年前几个朋友打电话联系,听说我要“荣归故里”,高兴的不得了,让我带几只全聚德的烤鸭回去给他们尝尝,也许他们以为,几只烤鸭对于我来说轻而易举,但是事实上对于一文不名的我来说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