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四种城市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旅游与产业经济

城镇化模式——四大城市化模式

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旅游城市化模式有黄山模式、曲阜模式和以武陵源为代表的旅游景区景点城市化现象、以曲江新区为代表的创意景区导向下的城市化现象四种模式。

1.黄山模式

模式的界定

旅游城市化的含义中其中有一方面指以旅游的发展带动人口、资本和物质等生产力要素向旅游依托地区积聚和扩散,旅游区域内城市数量不断增加的现象。黄山作为一个由旅游催生的城市,代表了为旅游活动提供支持的一类城市,其旅游城市化进程极具典型性。

模式分析

黄山市因黄山而得名,是一个新型的旅游城市,旅游业被称为黄山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近10年来,黄山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的百分比值基本占到45以上,2006年到2009年第三产业的百分比值平均值为47,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举足轻重,而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成为黄山市名副其实的牵头产业,在黄山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的同时,也推动了整个城市经济的进步,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黄山市在城市化过程中有如下特点:首先,是旅游业的迅速增长和产业化进程。当前黄山的旅游业已初步形成黄山大旅游格局,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开发与保护并重,硬件建设和软件发展并举的原则下,旅游业由单一型观光游发展成集观光、休闲、修学、风情、民俗、美食、文化、寻古、探险为一体的多元化旅游格局。

其次,旅游经济与招商引资。城市经济需要资金的支持对相关产业依赖性极强的旅游经济也不例外,从某种意义上说,黄山市旅游经济的支柱地位引导着城市的投资方向。

再次,旅游经济与城市建设。黄山自建市以来,城市基础设施成为建设的重点。近年

来交通运输发展迅速,黄山北站位于京福高速铁路、皖赣复线、黄杭高铁“三条高铁”交汇点。并谋划建设黄山至金华、衢州铁路、铜陵至太平铁路黄山段、黄山至池州城际铁路。黄山市是交通运输部规划确定的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之一,规划建设的黄山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将形成“一环七射”的高速公路网络,由高速公路外环、合铜黄、徽杭、屯景、黄千、溧黄、祁砀、宁黄高速公路构成,其中合铜黄、徽杭高速公路在中心城区南部形成的南半环为现状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北半环,屯景、黄千、溧黄、祁砀、宁黄高速公路为规划高速公路。黄山口岸是安徽省第二大空港,并于2010年黄山航空口岸扩大对外开放通过国家级验收晋升国际机场,目前机场正进行新一轮4E标准改造。

2.曲阜模式

模式的界定

旅游城市化的另一种表现就是旅游区内城市规模在原有基础上逐渐增大的现象。曲阜的旅游城市化与黄山模式不同,从时间上看,曲阜旅游业的发展和城市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呈现出一种共生关系;从空间上看,在曲阜城市就是旅游地,旅游地即城市,景区景点则分布在城市(旅游区)内部,曲阜旅游城市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城市的发展过程。

模式分析

曲阜的旅游资源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以“三孔”为代表的文物资源;一类是以尼山、石门山为代表的自然资源;还有一类是围绕孔子与孔子文化开发建设的一批主题公园。旅游资源的核心部分分布在城市内部,这使城市和旅游区在范围上有了较大的重合。

城市在旅游区中的位置以及城市与景区景点的相对位置将对旅游城市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首先是旅游产业的布局。从一般意义上说,旅游产业对客源市场和旅游资源有一种趋近性。因此,在黄山的模式中,旅游部门或者围绕景区景点,或者依托城市,分布得较为分

散,曲阜的旅游各部门则基本上位于城市内部,而产业的集聚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城市化的水平。另外,旅游部门在为旅游业服务的同时,也为城市的居民提供服务,旅游部门服务对象双重性的一个优势就是可以极大的缓解旅游季节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但这种优势的发挥与“城市——旅游区——景区景点”三者的位置有着很大的关系。

其次,是城市布局与管理。曲阜的城市布局形成了以明故城为中心、东鲁(鲁国故城遗址)、西文(曲阜师范大学)、南新(新城区)、北林(孔林)的十字花瓣型,这种城市布局奠定了旅游业的中心地位。这一布局将使城市规划与管理必须围绕旅游业来进行,城市的旅游功能将越来越强。在黄山模式中,旅游服务被分散到城市景区景点几个部分,并不像曲阜都集中在城市的范围内,因此在城市支柱产业的选择上,黄山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无疑,支柱产业将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布局和管理。

第三方面是城市文化与环境保护上的差异。在曲阜这类旅游城市中,城市文化与旅游文化密切相关,两者具有更多的同质性曲阜城市的发展历史就是城市化的历史,因此,曲阜的城市文化和旅游文化具有极强的稳定性。黄山是一个新兴的旅游城市,城市与徽州文化发源地的交错将导致城市文化的脆弱此外环境恶化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弊端,旅游业的发展所要求的城市改造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在曲阜这样古老的城市表现得更为突出。

3.武陵源模式

模式的界定

以武陵源为代表的旅游景区景点城市化是指发生在风景区内的城市化现象,其人口由农村向风景区内的城镇转移,农业生产活动向旅游接待为主导的第三产业活动转移,农村生活方式转变为城镇生活方式。风景区内的城市化现象按照发生地域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风景区核心景区的城市化现象,如通常所说的“山上、沟内、湖内”等地域,另一类是风景区内接待基地(旅游村、镇)的城市化现象。

模式分析

武陵源自古地处边远,旧时交通闭塞,舟车隔绝。其开发始于1979年张家界国营林场开放,从当时接待游客1.3万人次开始,到2009年接待游客1167万人次。武陵源风景区的城市化现象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1988年建区以来,武陵源区坚持以旅游经济为中心,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迅猛发展,现已开辟景点300多处,修建高标准游道11条,100多公里。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专家对武陵源的考察报告中,“对武陵源的旅游业基础在1992年评估后的发展速度十分震惊”,认为“武陵源现在是一个旅游设施泛滥的世界遗产景区”,“已变成被围困的孤岛”,它们“对景区的美学质量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2000年4月,武陵源风景区建筑物拆迁总体方案出台,“连同居民住房在内将有近34万平方米的建筑物被拆除,耗资至少3.45亿元”,“自1990年到现在,景区所有门票收人也不过这个数,等于白干了”。武陵源风景区的城市化已经成为关系到这一世界级旅游胜地生死攸关的关键问题。2001年湖南省人大颁布了《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并开始实施,规范了建设项目审批手续,使规划建设走上了法制化轨道,风景名胜区内的建设项目得到了控制,品质得到了提升。

景区景点的城市化在当前旅游开发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且涉及到的景区景点始终没有走出“先破坏后治理”这一模式,其中武陵源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从中可以概括出此类景区城市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有:

1.经济利益的驱动

未开发景区经济上的原始性和旅游经济超前性之间的落差吸引了资本、劳动力等经济要素向景区景点靠拢,直接催生了旅游商业区和接待服务区,伴随着相当规模建筑群的出现,景区城市初具雏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