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检定修思路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点检定修的评价体系和标准
• 点检定修工作强调目标值管理方式,也就是从可靠性、经 济性等方面都要有所要求,特别针对国华系统来说,对费 用的控制是比较严的,这也是我们在搞点检定修工作时应 注意的,但在日常对点检人员的绩效评价中,我们更关注 的往往是可靠性的评价,而缺少对经济性的评价,这也是 我们下半年准备做的一项主要工作,优化点检定修的绩效 评价体系。 • 下面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国华的评价标准:
四、点检定修体制对点检人员的要求
• 点检定修的目的是确保设备全寿命过程的效益最大化,按 现代设备管理的说法就是设备的全寿命过程中产出投入比 最大化,
– 按公式为p=设备全寿命过程中产出/设备全寿命过程投入
– 其中,设备全寿命过程中产出我们可以通过可靠性指标来进行统 计,但设备全寿命过程中投入,我们分析得并不够,或者说很少
进行分析,也就是说我们的点检人员更重视的设备的可靠性,而
不愿去分析其经济性即投入。
• 设备的投入按设备的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 LCC(Life Cycle Cost)的基本理论可以表达为:
– LCC=CI+CO+CM+CF+CD – CI——投资成本(Cost of investment)
– CO——运行成本(Cost of operation)
发电设备点检定修评价表
七、如何理解点检定修的自主管理
• 点检定修必须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这是设备持续改进、管理 日趋完善的内在动力,特别是针对我们后面生产组织流程优化的要求, 我们的技术监督和技术管理体系如果由三级变成两级,我们如何来对 点检人员的日常点检及设备管理进行监控。
• 要做好点检定修的自主管理能力以适应生产组织流程优化后的需要, 一方面是需要点检人员提高自身素质,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另一方面, 要提高点检长对专业的管控力度,实施目标值管理方法,进行PDCA 闭环管理,同时,部门可将管理权下放到专业,即部门对专业的管理 由过去的直接考核为主改变为以监控为主,对专业已经意识到的并进 行了考核的,部门将不再考核,而对专业并未意识到或未进行考核的, 才由部门进行考核。
• 点检定修通过近一、二十年来在国内各个行业 的应用,得到了认可,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 设备管理模式。在各个企业执行得如何,也取
决于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配套的管理文
件和支持体系是否合理完善,是否得到有效地 执行
• 下面从七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 设备管理的一般概念
• 设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 根据设备管理现代化的概念,设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对设 备的一生全过程综合管理。它包括从设备的技术开发、编制规划、 研究、方案论证、定型、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试运行)、 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废弃的全过程,也就是设备一生的 管理。因此,设备管理就是以设备的一生为出发点,把这个系统 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资源、信息能力等,通过计划、组织、指 挥、协调、控制,实施对设备的高效管理,最终达到设备寿命周 期最长、费用最经济、综合效率最高的目的。 – 当设备产出一定时,周期设备投人费用越少,设备综合效率就越 高。当设备投人一定时,周期设备产出越大,设备综合效率也越 高。
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工作包括设备的缺陷管理、设备的润滑管理、设
备的定期试验和维护、设备的“四保持”工作等。

我们现在的设备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备管理者对设备的掌控和了解 程度,这种因设备管理者对设备掌控和了解程度的差异化而造成对相同设备 管理的差异化是不合理的。我们应组织技术骨干来修编完善设备的检修技术 标准,设备的检修技术标准中应包括设备的核心技术即设备的关键特征量, 也就是其易在运行中损坏部件的关键数据,实际上就是这些关键部件的尺寸 公差、间隙、材质、允许偏差值和磨损值决定着设备的检修周期。如不同转
五、点检定修四大技术标准的作用
• 四大技术标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检修(设备)技术标准、检修作业标
准、点检标准、设备维护保养标准(含定期工作标准)。 • 其中,检修技术标准是设备的核心标准,其主要内容包括:设备、装 置或部件名称、部位简图、件名、材质、尺寸、间隙、允许公差、允 许运行时间等。检修技术标准是设备检修标准类的基础,它反映设备 设计者的思想,是编制点检标准、检修作业标准和设备维护保养标准 的技术依据,其编写的难度也较大。
使用脱节的弊端,无疑是提高设备综合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关于设备管理责任主体 及管理者的概念
• 一方面,点检定修明确了设备的管理责任主体是点检员,另一方面, 又指出点检定修是全员全过程的设备管理制度,如何来理解? • 点检员是设备管理的责任主体是强调点检负责设备管理的全过程管理 的概念,即树立全寿命过程的管理理念。同时他又在运行、检修、点 检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中处于核心地位。 • 全员管理的理念是指运行人员、检修人员同样也是设备管理者,运行 人员对设备的监控、操作也是一种设备管理。其监控水平、操作水平 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设备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同样,检修人员对设备 的检修水平也决定着设备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 所以,点检人员要与设备运行人员和检修人员多沟通,多方了解设备 信息,才能管好设备。
低等状态表现的总称。 点检定修管理把减少和降低设备劣化的速度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来管理,搞好这项工作,有利于大幅提升经济效益。
• 倾向管理的定义
– 倾向管理是定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设 备劣化的数据进行记录,并作统计分析,找出劣化规律,实行状 态检修的一种设备管理方式。 设备劣化倾向管理的目的,在于跟踪设备的劣化趋势,评估设备 的状况,以判断设备的可靠性,为设备的定修(消除劣化)决策 提出科学的依据。
– 3、A/B/C/D级计划检修费用
– 4、设备的事故检修费用 – 5、设备的重大修理费用 – 6、设备的技术改造费用 – 7、设备的备品备件库存费用
• 上述费用中除了备件材料费,还包括人工费用,但是在日常工作中, 我们更关注的是备件材料费,而忽视了人工费用,而实际上,人工费 用所占的比重有时比备件材料费用还要高。 • 所以说,一个合格的点检员除了熟悉设备的技术管理外,还要会费用 管理,简单地说还要会算账。 • 如果一个点检人员只知道所分管设备的可靠性情况,而不知道所分管 设备一年花了多少钱,那他绝不是一个好点检员。 • 那么如何统计设备管理成本,比较合适的一个方法就是通过A/B/C作 业成本法来进行统计。这也是我们下一步需要做的一项工作。
速、负荷下的轴承间隙量、不同材质密封件的允许磨损量、轴承、减速箱等
需润滑部件油脂的物理、化学指标等都是关键特征量,需要我们专业人员花 大力气去摸索、寻找规律并将其标准化。 • 要高度重视设备检修中的点检,根据设备解体检修中测量计算出的设备磨损 值、偏差值,再结合设备此次解体前的运行时间,计算出设备关键特征量的 老化、磨损周期,根据设备检修技术标准中允许磨损量,我们就可以得出设 备的检修周期。
点检定修思路和方法
邓晓峰
A厂设备维护部 2010年7月29日
前 言
• 点检定修是一种设备管理的模式,其根本目的 是确保设备全寿命过程的效益最大化。 • 其主要特点:
1、是一种全员全过程的设备管理(TPM)模式。 2、基于可靠性和经济性兼顾的设备管理模式。 3、点检和定修是点检定修的两个不可分割部分,点检是基础。 4、点检定修并不是完全以状态为基准的预防检修。它也必须 考虑电力行业连续不间断运行的特点。 – 5、点检定修必须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这是设备持续 改进、管理日趋完善的内在动力。 – – – –
wk.baidu.com
三、设备的劣化和倾向管理
• 趋势管理的分类和管理方法:
– 1.正常运行时的趋势管理 – 2.开机过程(从零转速、零压力、零电流到额定参数) 的趋势管理。 – 3.停机过程的趋势管理。
– 4.升、降负荷的趋势管理。
• 设备劣化的定义
– 所谓设备劣化是指设备降低或丧失了规定的功能。设备劣化是包
括设备工作异常、性能降低、突发故障、设备损坏和经济价值降
实际情况,对检修技术管理值进行相应的修订,在实践中通过
PDCA 循环不断修正和完善。
• 检修作业标准通俗的说法就是我们常说的文件包或工艺卡,它是检修 作业的程序指导文件。明确检修作业的工序、工艺、质量标准、质量 检查程序等。 • 点检标准是我们点检作业的程序指导文件,它规定了设备点检的点 (部位)、项目、标准、周期、路线、方法等。 • 设备维护保养标准是设备日常维护保养的技术支持,编制并执行科 学合理的设备维护保养标准,可以有效的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周期。
– CM——检修维护成本(Cost of maintenance) – CF——故障成本(Cost of failure)
– CD——退役处置成本(Cost of discard)
• 按电厂的费用管理可分为以下一些成本:
– 1、设备的投资成本费用(包括设计、制造、安装、调 试) – 2、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费用
– 检修技术标准中,最关键的是检修管理值的确定,在初期其制订 的依据是:
1. 制造厂家提供的设备使用说明书,它体现了设计者的设计思
想。 2. 参考国内外同类设备或使用性质相类似设备的检修技术管理 值,它体现了设备管理人员的经验和水平。 3. 检修技术标准通常是由有经验的技术管理人员或点检员起草 编制。经过一段时间(通常是3 -5 年)的生产实践,不断积累经 验,不断根据设备运行工况及检修状况、备品备件质量与使用的

如前所述,设备的一生管理基本上可分为前期管理和后期管理两大部 分。在我国,传统的设备管理体制长期以来是分割的,设备的前期管 理由规划设计部门和制造厂完成,设备的后期管理由使用单位实施。 这种管理体制,制造与使用脱节,约束机制很小,反馈速度缓慢,产 品市场化步伐难以迈开, 制约了设备一生效能的发挥与其不断创新、 提高。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树立设备一生管 理的全局观念,加强设备一生的全过程的综合管理,努力消除制造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