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理教学的一些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地理教学的一些反思

古人云“三思而后行”。我认为行后三思,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思考伴随人的一生。老师是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不但要深刻理解新的教学理念,更重要的是将新的理念渗透于教育教学中。学习、创新、探索、反思将伴随着整个过程,欣喜与遗憾也会伴随着这个过程。做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只有持续反思,找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以利后行,才能持续进步。

上学期我担任初一年级地理教学任务。对我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学期,我在新课程改革中实行了大胆的实践。班级人数不多,40人左右,多媒体教室。领导观点新,大力支持。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让我对地理课堂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下面有我的一些成功的经验与成败的经验,写下来与同志们共勉:

一、让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是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学好地理的最好途径。

参与度是评价课堂的一个重要标准。参与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但是要把它落实好也是要费很多心思的。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对地理感兴趣,地理学得很棒的同学往往是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兴奋,他们乐于思考,乐于表达,对新的地理知识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相反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在地理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对知识表现出麻木,没兴趣。学习为了考试,所以他们在考试前看几眼书。要提升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得想办法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

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如:简述原理,叙述过程,谈谈观点,谈谈感受,举例说明,列举说出;看图描述,使用图表说明,使用资料解释,分析,归纳,演示,读图分析,画图,描图,识记,听,写,练习,判断,比较,质疑等等。其实在教材中设计了很多活动,每个活动的目的性非常强,老师应充分弄清其意图,让学生落实到位。也能够自已设计一些好的活动。另外,为了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能够将知识的结论变成若干个精心设计的小问题,再让学生总结得出。如学习海陆变迁这个节中:在学习板块运动学说我这样设计:

慧眼识图:板块运动学说的观点就蕴藏在下面的图中,能找出来吗?

问题提示:1.地球表层是整体

一块吗,怎么组成的?

2.板块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3.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分布有什么联系?能说出原因吗?

刨根问底:

图中“→←”表示相邻的板块处在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喜马拉雅山是怎样形成的?阿尔卑斯山呢?

←→”表示相邻的板块处在什么样的运动状态?红海是怎样形成的呢?

小试牛刀:你具有未来地质学家的潜质吗

1.煤是植物在长期的地质作用下形成的。中国科学家在寸草不生的南极发现了煤。

2.日本每年发生1500多次有感地震,被称为“地震之邦”。而澳大利亚则很少发地震。你能作出合理解释吗?

3.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消失,而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你怎样看呢?

4.请在课本最后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到安第斯山(南美洲)能说出它是怎样形成的吗?

5.在地中海有个美丽的岛屿,确有个古怪的名子,叫幽灵岛。它时隐时现,岛上真的有幽灵在做怪吗?

若能答对3题,说明你已初步具有地质学家的潜质,若能回答4题。。。。。。。

通过以上环节,把比较难的问题步骤化,特别是“你具有未来地质学家的潜质吗?”这个环节的设计更是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是要提升课堂讨论、辩论效果。

讨论与辩论都是合作学习的形式,能够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让学生之间交流,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够让学生在讨论、辩论中体现自己,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是经堂能用到的较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方法。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之中,老师设计的讨论问题讨论不起来,无法得到理想的效果。如何提升课堂讨论辩论的效果呢?我认为:一是讨论或辩论的内容要明确恰当,是学生未知的,想知道的。但通过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思考分析能达到的。二是在讨论或辩论过程中,老师要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或是情境。要将材料给充足,时间给充分。让学生充分的参与讨论、交流、整合意见与观点。三是教师要组织好学生的讨论。能够分组,选择组长,让他们分工协作,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放手不管,能够给予指导,提示。在教学过程中,很多知识的学习我用了讨论与辩论的方法,效果很好。下面我举一些在教学中的分组讨论的实例:

例1与同学们谈地理一节中:

看看下面的例子,它们与地理有什么关系吗?

你们还能举出一些生活中与地理相关的一些例子吗。

例2经纬网一节中。

小明收到美国小朋友杰克来的一封信。杰克在信中开了一个小玩笑,邀请小明暑假期间到纬度40度,经度116度的地方参加地理夏令营活动,信中的地方在哪里,请在课本后面的地形图或是政区图中找到这个点。看看是否有什么差错。

这个活动的设计对学生掌握经纬网的知识有很大协助。此题看起来简单,但对很多学生一开始找不对,于是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相互讨论,相互协助一起找,效果就好多了,他们在讨论中巩固了经纬网的知识,达到目的。

例3地图的教学中:

从图中能看到哪些地理事物?

(山地、平原、铁路、城市等)

基隆位于台北的什么方位?

你能估计一下从台北到高雄的铁路里程吗?说出你的方法?

你简单说说地图是如何给制的吗?

注:以上三个问题意在引出的图三要素。得出结论:地图在反映地面景物时,对实行选择或者综合,使用各种符号,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后反映在平面上。如本图就是选择了地形、城市、河流、铁路地理事物。用一个点表示城市则是对城市的高度综合概括。

追问:从图中能看出铁路与城市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吗?是否能说说铁路的分布与城市的分布与地形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我本以为在学习地图的开始,学生难以回答,但是出人意料,他们通过讨论,观察,比较准确地回答了以上问题。这个活动也证明了地图的用途。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

说说在生活中,你们是怎样区分暴雨、大雨、中雨、小雨的?

气候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人口是越多越好吗?是不是越少越好呢?

什么样的环境有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观察图片,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之间存有什么联系?

以上的一些例子是自己感觉比较成功的案例。但也有些例子感觉是失败的。如:

北京的四合院是去还是留?谈谈你的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