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文化建设(完整版)

论大学文化建设(完整版)
论大学文化建设(完整版)

谭光兴、彭志武论大学文化建设》(完整版)

发布时间:2012-2-25 20:24:50 点击:102

在改革发展的大潮中,我国高等学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大学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提升。但是,我国大学在发展的同时面临着双重困境:一方面,大学面临着市场经济的冲击,高等教育价值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另一方面,大学忽视了自身的文化建设,传承和产生文化的地方反而成了文化遗忘的“角落”,很少大学真正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面对这双重困境,大学管理者中的有识之士为之焦急,希望重塑大学文化,还大学的本性。

一、什么是大学文化

(一)大学文化的内涵与主要构成

汉语“文化”一词,出自《周易》“观乎天下,以人文化成”。英文“culture”一词,来自拉丁语colore,意为“耕耘”,因为文化修养和种庄稼一样,必须经过辛勤的耕耘,才能获得丰硕的果实,而大学则是播种文化的主要组织。正因为文化与大学具有天然的联系,所以我们往往从大学来研究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文化;文化是一个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东西方大学发展的历程表明,一部人类大学史也就是一部文化史。

那么,文化的特点是什么?大学自身的文化是什么?英国学者罗威勒曾如此形容:“我们不能分析它,因为它的成份无穷无尽;我们不能叙述它,因为它没有固定形状。我们想用字来界定它的意义,这正像要把空气抓在手里似的:当着我们去寻找文化时,它除了不在我们手里以外,它无处不在。”文化的弥散性决定了我们感受文化的内涵具有一定的难度。尽管如此,大学文化的重要性要求我们努力探求大学文化的奥秘。

关于大学文化,理论界见仁见智,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三层次”说。即大学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这三个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构层次;二是“四体系”说。即大学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体系、制度文化体系、行为文化体系、精神文化体系,其特点是强调大学的行为文化的动态特征;三是“六因素”说。即大学文化包括环境文化、学术文化、科技文化、艺术文化、阵地文化、网络文化等六个因素。我们较倾向于“四体系说”。尽管人们的观点不很一致,但是都承认大学文化包含着这样几层意思:第一,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所形成的文化,而不是以其它组织结构为载体形成的文化;第二,大学文化的主体是教师、学生以及管理人员;第三,大学文化是一个历史的筛选、积淀过程,也是一个承前启后、除旧布新的过程。这一系列定义都带有描述性质,并没有清楚阐释大学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其实,透过文化的起源以及大学的诞生与发展过程,我们不难看出,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经过历史积淀而逐渐形成的办学理念、精神风貌、学术氛围、规章制度、价值标

准、学校环境等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包括大学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四个层面。

1.大学物质文化

大学物质文化,属于大学文化的硬件,是大学文化的表层部分,是实现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的载体与手段,是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必要的物质基础和前提。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学校名称和承载名称的校牌。

(2)校徽、校旗、校花等。

(3)校园外貌、自然环境、建筑风格、办公室与教室布置,校园绿化、美化、净化等。

(4)学校的纪念性建筑,包括纪念碑、纪念墙、纪念林、历史文化名人和英模塑像等。

(5)学校的文化体育生活设施。

(6)学校文化生活用品和纪念礼品。

(7)学校文化传播媒体。包括校刊、校报,校园广播、电视节目、网络,宣传栏、宣传册、标语口号、橱窗板报等。

(8)大学的文化成果。如科研论文、软件设计、艺术作品等,还有纯物质形式的,如山地学校师生开辟的植物园,城市学校师生栽植的树木、砌垒的花池、职工制作的绿地护栏、科技发明装置、教具设备等。除此而外,摄影、书法、歌舞、剪纸等艺术创造,也是大学文化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2.大学行为文化

大学行为文化是由大学校园活动中发生和进行的人际交往而产生的文化,主要是通过大学人外在的言谈举止,来表现内在的校园人际关系等心理环境,比如文艺体育活动、人际交往活动、师生行为举止等。

3.大学制度文化

大学制度文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基本制度。这是指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规章制度,比如教代会制度、教学制度、人事制度、财务制度等。

(2)特殊制度。这是指学校中非程序化的制度,如学生评议教师制度、总结表彰制度、领导干部“五必访”制度等。

(3)学校风俗。这是指学校长期沿袭、约定俗成的典礼、仪式、节日、活动等。如体育比赛、歌咏比赛、学校成立周年庆典等。

4.大学精神文化

大学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办学理念、管理理念、学术思想等内容,主要体现在校训、校风(包括教风、学风、文风、作风)、校刊、校史、校歌等五个方面。

应当提及的是,大学文化的这四个方面之间不是割裂的,而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不少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上面只是根据它们的主要属性进行的分类。如学校名称、校刊、校歌等,它们既是显性的,又是隐形的,它们既包含了所象征的大学精神,又是具体的、物质的。

大学文化的以上层面,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物质文化看得见摸得着,最为具体实在,构成校园文化的硬外壳;行为文化作为一种浅层文化,成为大学文化的软外壳;制度文化是学校观念形态的转化,成为大学文化软硬外壳之间的联系和支撑;而精神文化则是观念形态和文化心理的总和,是大学文化表现在内外软硬外壳及其相互联系方面的渊源,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二)大学文化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近几年来,大学理念、大学精神、校园文化备受社会关注,它们与大学文化密切相关。因此,为加深对大学文化涵义的理解,我们有必要探讨大学文化与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1.大学文化与大学理念

理念是指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形成的体系”(韩延明著:《大学理念论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58页。)。大学理念是关于大学的基本性质、理想模式、目标追求、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系统思想。与大学文化不同的是,它纯粹是精神层面的概念,从属于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理念主要探讨的是大学本质问题,即大学是什么?目的在于揭示大学的客观属性和规律,对大学的发展具有定向作用,诚如纪宝成教授所言:“一所大学的理念是这所大学的思想、精神和灵魂,它决定这所大学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向,不仅决定她的今天,更决定她的明天”(纪宝成.对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几点认识[EB/oL].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文化视觉识别网

(http://vi·uste·edu.en/zh_CN/artiele/39/45的432/).)。比如,蔡元培先生倡导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影响着所有进入北大的人,历经百年不衰,成为了北京大学发展的灵魂。竺可祯先生在浙江大学建校时倡导的“求是”办学理念,成为了浙江大学师生一直追求的共同目标,在这个理念的熏陶下,浙江大学人才辈出,蜚声海内外,被誉为“东方剑桥”。

2.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在长期文化创造中积淀、整合、提炼,并为师生所认同的一种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自我意识。它是反映大学历史传统、文化品位、特征风貌的一种精神文化形态,既体现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办学宗旨,又体现大学师生的共同理想、信念和追求。比如,湖南大学在80多年的办学中形成了“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以无声的力量激起湖南大学师生形成当仁不让的品质。又如厦门大学在8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形成了“四种精神”,即陈嘉庚先生的爱国精神,罗扬才烈士的革命精神,抗战时期厦大内迁闽西艰苦办学的自强精神,以王亚南校长、陈景润教授为代表的科学精神,这些大学精神也可称为优良传统,在潜移默化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厦大人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取得骄人的成绩(我们认为,江西财经大学其实也有类似的四种精神,如罗静远校长的自强精神、王文京的创业精神、胡援成教授的敬业精神、廖进球书记的改革精神,这些精神如果经常宣传,对师生必能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内容,不能简单地把大学精神等同于大学文化,因为大学文化还包括前述的制度文化、物质物化、行为文化等层面。科学的大学精神是建立在对教育的本质、办学规律和时代特征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就其具体内容而言,大学精神是大学的使命、功能、目标和理想等内容的概括和浓缩。就其功能来说,它具有导向、陶冶、激励、凝聚、规范等功能。诚如汤用彤先生在1940年致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的信中所言:“大学之大,在于精神之大,大学精神之于大学,犹如人之灵魂之于身体”、“若一大学精神腐化,学术上了无长处,则实失其存在之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胡适往来书信选[z].北京:中华书局,1979,第539页。)。美国著名教育批评家和改革者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在其名著《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1930年)中断言:“在保障大学的高水准方面,大学精神比任何设施、任何组织都更有效”。大学精神不仅是一所大学的力量源泉和精神象征,更是国家愿景、民族传承、社会意识和本土文化的融合体,是时代精神的表征和先进文化的集中表现,它不仅关乎大学自身的前途与命运,更关乎社会的进步与国家的兴盛。在当今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大学精神的培育,在治校理念中凝练大学精神,在教学科研中提升大学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彰显大学精神,在科学发展中创新大学精神,结合大学自身特点,顺应时代的发展,塑造理念先进、个性鲜明的大学精神。

3.大学文化与校园文化

大学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的概念有所不同。由于大学文化概念出现较晚,以往使用大学校园文化的概念则较为常见。大学校园文化一般指大学生文化活动,在很多场合大学校园文化和大学生文化、大学生活文化等涵义比较接近,因此,关于大学校园文化就有“第二课堂说”、“文化氛围说”、“校园精神说”等。大学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显然要比大学校园文化深广,它涵盖了大学理念、大学精神、科研、学术、管理、生活等方方面面。大学文化不同于大学

校园文化,首先,随着大学逐步走向社会中心,大学文化的影响己远远超出了校园,对大学文化的研究必须将社会纳入视野;其次,大学文化更能体现大学的历史传承性,比如很多大学在历史上曾数易其址,但其文化却可以一脉相承,延续至今;再次,大学文化既是指一所所大学的文化,又是指所有大学的文化,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二、大学文化的主要功能

第一,教育功能。大学文化作为一种背景文化,它的主要作用在于造成一种文化氛围,去感染、陶冶师生,使生活在校园之中的人能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并内化成风格、习惯,从而打上某种大学文化的烙印。这便是大学文化所具有的很强的教育功能,而且这种教育功能不同于教师教、学生学的以单向灌输为主的课堂教育,它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具有"随风潜入夜,细物润无声"的功效。正是由于大学文化的这种熏陶作用,因此能起到正面教育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第二,导向功能。大学文化能够把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为统一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上来,保证学校发展方向,体现学校精神,并逐渐形成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环境和氛围,这种文化一旦融入人们的意识,便会对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产生巨大的导向作用。尤其是对青年学生,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正处最佳在形成阶段,积极向上的大学文化对他们的人生将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大学文化,能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引导到正确方向上来。

第三,凝聚功能。大学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一种精神的昭示,具有强烈的吸引和凝聚作用。它能使生活在受这种精神昭示环境中的绝大多数人形成共同的信仰、达成共同的精神追求和养成相似的行为习惯。这种力量是巨大的。如果这种文化氛围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那么必然会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和学校目标的实现。

第四,约束功能。大学文化是一种具有强大凝聚力的东西,它所具有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及行为模式,把师生员工的共同利益、共同理想、共同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对学校教职员工思想和行为起着一定的约束作用,使全体师生清楚学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有明确的是非界限。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从而达到自我约束的效果。

第五,辐射功能。大学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其它文化相比较,具有更强的教育性和辐射性特点。因为大学是培养人的地方,一批一批的毕业生走向社会成为社会的栋梁,他们是大学文化的最有效传播者。另外,大学作用的提升和大学对社会影响力的提高,使得大学文化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大学文化不仅仅限于大学围墙之内,大学文化在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并且影响范围之广无法估量。

第六,激励功能。大学文化具有使学校全体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情绪高昂、奋发进取的效应。大学文化强调对师生员工的尊重、关心、培养和提高,注意满足师生员工的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积极发挥师生员工在学校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它不是消极被动地满足人们对自身价值实现的心理需求,而是通过对大学文化的塑造,使每个成员从内心深处自觉产生为学校拼搏的献身精神。这种激励是持久的、强烈的,它不仅能激发全体师生员工对学校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荣誉感,也能激发广大师生的工作热情和学习热情,从而使学校的凝聚力得到升华。

三、大学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要从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全局,充分认识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对大学文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大学文化建设作为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议事日程和考核学校工作的重要指标。要建立健全大学文化建设长效机制,着力构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适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先进大学文化。在加强大学文化建设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

这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总体原则和要求。大学是先进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创造者,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地方。大学的本质、大学的文化特性决定了大学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说大学即文化,社会发展靠文化,文化发展靠大学。因此既要深入贯彻我国的文化建设总方针,又要结合我校的发展实际,注重结合先进文化的继承性、时代性、科学性、开放性特点,坚持按照文化创新的要求,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和做强江财的过程中,培育、弘扬和创造先进的江财文化。

2.坚持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相统一。

回顾一百年来的中国大学发展历程,我们在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等许多大学文化的传承上脱节了,没有给予大学历史文化以丰富和发展,反而在市场化浪潮中、在追赶国际接轨的心态中遗失了宝贵的精神资源。虽然我们的大学历史并不长,但是我们的大学吸取了中华民族经过5000多年的发展形成的迥异于西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这是维系我们民族精神家园的文化根基。大学必须有相当厚重的历史沉淀,这种沉淀越厚重,大学的土壤就越肥沃。一所缺乏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的大学不是一所好大学,没有文化底蕴和历史沉淀的大学绝非真正意义上的大学。伴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漫长历程,大学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精神。然而,任何一个社会组织的文化精神,并非是永恒不变的,它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生一定的嬗变或更新。大学必须在厚重的历史沉淀的现实基础上,不断进行扬弃才能不断实现创新,这种扬弃和创新越多,大学就越有朝气、越能发挥自身的作用。

因此在大学文化建设时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发掘学校的传统和精神,又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抓住机遇,探索创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培育和突出大学文化的特色与亮点,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增强大学文化的丰富性、包容性和开放性。

3.坚持"以人为本",文化为人。

我们目前学校的各项制度大多是一些刚性的东西,缺少一些人性的、理性的、科学性的东西,而这恰恰是大学文化的重要方面。如果一所学校的用人制度,教育教学管理的各项制度缺少浓厚的人文色彩,那么这所学校很难说是一所现代化的学校。当然,物态文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要讲究可欣赏和可理解的。而对于制度文化来说,它是要讲究原则性和可执行性的。但是,无论是用于执行的制度也好,还是用于欣赏的物态文化标识也好,最终都是为了使人更为舒畅与便利。所以,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人。

高度重视"人"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高度重视"人"的作用,重视师生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把培育学校人文精神作为建设的主攻方向。要高扬尊重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精神生活,以求善求美为目标,建设大学文化。

4.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

特色是学校发展的"支点",没有特色,学校就不能生存发展。学校特色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将学校特色内化为学生的素质。特色活校、特色兴校,致力于学校的内涵发展。抓特色、创品牌,积底蕴,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更高追求。可以说世界上有声望的学校,或者有声望的企业,没有一个不具有自己的特色。那些百年老校,名牌大学,无一不具有自己的特色。例如,众所周知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小而精"的办学特色才闻名世界的,美国MIT就是以自己的科学精神,理工特色而立足于世界高校之巅的。

因此,在建设江财文化时既要遵循大学文化发展和建设的普遍规律,体现大学文化的共同特征,努力建设富有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科学民主开放的大学文化,又要从我校实际出发,深入研究我校本身的发展历史,认真总结学校的传统、精神、特色,提炼、培育和弘扬学校的文化个性与特色,促进江财文化向纵深发展。

5.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

大学的使命是求真、求善、求美。求真需要科学精神,需要不畏权威,不惧强权,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求善需要人文精神,需要对人的理解与关怀,要有一颗慈善的心;求美需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高度融合。美,有科学之美,也有人格之美,有形象之美,也有心灵之美。无论哪种美,都需要具备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才能领略到和欣赏到。大学的文化

一方面要有科学性和学术性,另一方面还要有人格化和社会化,这就是大学文化区别于企业文化和社区文化的地方。

四、大学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由于大学文化主要通过校园物质环境、师生行为、学校制度、大学精神等载体表现,因此建设大学文化需要从这四个方面着力开展工作。在此过程中,为了使大学文化具有厚重感并具备先导性,需要经由以下三条途径进行建设。

第一,寻找文化之根。大学是一个选择、传播、保存和创造文化的组织,文化是大学的本质属性;独特的文化个性也是各大学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和特征。有学者指出:大学文化是大学作为社会创新型组织的本质属性,是人类进步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大学人特有的活动和存在方式。大学文化深刻地反映着大学的历史、现实和未来,以及作为主观的大学人的精神轨迹与作为客观的大学组织的发展轨迹。也就是说,大学需要有意识地做文化积淀的工作。曾有国内某学者到挪威大学考察,发现该学校将本来严肃的学生论文答辩放在附近监狱举行,学生答辩通过后就在墙壁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以作留念,由于年代久远后来者只能爬楼梯到墙壁高处签名。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该校成立之初的第一场学生论文答辩就是在这里举行的并一直延续至今,而且今后也不准备改变这一习惯。诚然,江西财经大学没有挪威大学那样历经久远的文化积淀,但只要我们做文化积淀的有心人,比如,高教所每两周举行一次学术报告制度,并计划每届学生答辩后在所里专设的留言本里签名留言,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如果坚持下去,在经历几十年上百年以后,就会成为宝贵的文化财富。

毫无疑问,大学是在文化基础上生存的。大学积淀文化、传播文化、创新文化,并在传承和创新中形成大学文化、引领社会文化。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历史积淀和价值取向即是大学的文化,既包含和反映着大学人对大学本身的总体认知、理想追求和实践探索,又是凝聚大学人的精神纽带。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大学人的思想和行为,它以某种鲜明的特色集中体现大学的物质精神成果和综合环境氛围,它在传承与再造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大学文化形成和传承的机理是积淀与认同。文化积淀是大学文化产生的前提,没有人类文化的积淀就没有大学文化的生成。文化认同是大学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线索和依据,是不同历史时期大学文化相互关联的纽带,是对文化积淀的再选择,没有认同就没有大学文化的传承。大学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大学文化主要体现在精神、制度、物质和行为四个层面,其中大学精神或者说大学理念是大学文化的内核,而这一内核实质上是一种通过不断积淀、认同继而传承、创新之后形成的价值系统。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大学文化也在继承和变化中发展,这体现在观念、目标、制度、功能等许多方面,大学精神作为贯穿其中的主线,深深根植于大学这种创新型组织的内核,是大学人始终追求的

目标,它使得大学文化始终处于社会文化发展的前沿,使得沉淀于大学校园的精神和文化得以传承,使得大学在社会不断变迁的过程中,仍然能够维系对自身的认同,推动着大学不断调整和改变。

第二,挖掘校史资源。研究一所大学的文化,不去了解它的历史发展情况,不去认识它的源远流长,不知道各种文化产生何时、发展几何,不清楚流传下来的为大学人津津乐道的趣事美谈,也就不可能真正懂得一所大学,品味它的文化。正如哈罗德·珀金教授指出:“一个人如果不理解过去不同时代和地点存在过的不同的大学概念,他就不能真正理解现代大学……过去的希望、抱负和价值观与现代大学概念紧紧结合在一起。”确实,当我们在体验和研究现代大学风物人情时,无不感受到不同历史时代所留下来的烙印。“历史是一面明镜”。那是因为我们从来都是从历史走来,又沿历史走向未来,从未断裂也无法断裂。笔者曾经在湖南大学工作多年,接待过多位前来讲学的国内知名学者,他们无不感叹湖南大学文化的厚重。其实这是历代湖南大学人辛勤培育的结果。20世纪初,中国掀起了一场废科举兴学堂的全国性运动,当时的教育部明确下文要求将岳麓书院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当时留学德国返回长沙任职于湖南大学的杨昌济先生(即毛泽东的岳父)敏感地意识到该文件的重要性,明确建议将此批文存放到学校档案室内,此外,该校档案室内还保存着当时教育部批准湖南大学提升为国立大学的批文。1979年,湖南大学与湖南师范大学争夺岳麓书院的归属,后经湖南省政府裁决前者拥有岳麓书院的继承权,在当时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学校依然筹资将原居住在岳麓书院的农户们迁出并复原清朝时的岳麓书院。2006年,学校筹建校门,将抗战时期湖南大学被日军狂轰滥炸后仅剩下的图书馆水泥柱搬到新建的校门并辅之以简短文字说明。与此同时,复原日军在湖南大学向国民党王耀武将军投降的遗址。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当然,不是每所大学拥有像湖南大学这样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湖南大学在历代大学人都做大学文化建设的有心人及注意挖掘校史资源等方面的成功经验确实值得我们江财借鉴。由此观之,建设江西财经大学文化,应该从其创办、迁址、恢复、发展等方面展开,否则的话,就好比到了某个历史文化景点,让游客事先既无一知半解,游览时又无导游讲解,结果看到的只是物质外表,而不得其中的精髓。

第三,重塑大学精神。大学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轴心机构”,充当社会的灯塔、人类的良知,是文化的发源地。它对国家的贡献和意义是全方位的。德国在一战后对法国割地称臣,许多人将自己国家的失败归咎于没有发达的大学教育,其后德国大力创办高等教育,一时成为世界高等教育争相效仿的标杆,也迎来了德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大学对于社会的作用,除了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上直接为国家效力之外,大学中所迸发的文化精神也是民族文化和精神昌盛的重要源泉。大学的文化不仅可以通过学生、教师带入社会,还可以通过自己的魅力辐射一个城市甚至整个国家。有学者指出,中国现代大学起源于西方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催化了当代大学一味地照搬西式办学理念、规制管理、教学内容方法,再加上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致使当前大学文化出现衰竭,人文精神缺失、功利主义盛行,尽管现代建筑高

楼林立,但大学精神萎靡,这样的大学能否“充当社会的灯塔、人类的良知、文化的发源地”,着实令人生疑。因此,加强大学文化建设,重塑当代中国大学的文化和精神传统,于民族、于大学自身也是万分必要和紧迫的了。

学校廉政文化建设实施实施方案

学校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作者:日期:

富源县中安小学廉政文化建设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大六中全会和中央纪委十七届七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纪委等六部委《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扎实推进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在全社会树立廉政理念,提倡廉洁精神,营造廉洁氛围,根据中共富源县委文件《中共富源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富发【2012】27 号)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努力构建清廉、健康、和谐的校园学校文化环境,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着力培养廉洁价值理念,大力营造崇尚廉洁的社会风尚,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规划,以崇廉敬俭为宗旨,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核心,立足学校实际,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校园廉政文化领域,创新校园廉政文化内容,融入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全过程,为推动富源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和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文化支撑的总体目标服务。

二、目标任务总体目标任务:从小抓起,培养公民廉荣贪耻、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增强社会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反腐倡廉的责任意识,形成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鲜明时代特征的胜境廉政文化,进一步丰富学校文化内涵。 具体目标任务: (一)加强班子建设。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三)加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制度建设。 (四)加强廉政制度建设。 (五)加强廉政文化活动载体建设。 三、学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紧密结合争先创优活动贯彻落实,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活动。 1、充分利用元旦、春节、国庆、六一、教师节等传统节日和纪念日,开展崇尚廉洁、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将廉政文化融入其中。 2、充分利用校园网站、广播、《春蕾》校刊、宣传橱窗、校务公开栏、板报、升降旗仪式、集会等方式,广泛宣传反腐倡廉的政策法规、活动内容、工作成效和先进典型事迹。 3、开展“一把手”带头廉洁自律、带头履行监督职责、带头自觉接受监督的“三带头”活动。 4、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组织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活动,通过

树立“大安全”管理理念 构造校园安全文化

树立“大安全”管理理念构造校园安全文化 学校创建平安校园纪实 加强全面安全管理,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校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创新提出了“大安全”的管理思想,即:全面梳理影响学校财产和师生人身安全的所有因素,实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管理模式,将消防安全、饮食安全、教学实习安全、治安安全、网络安全、交通安全、集会安全、心理安全、校园暴力预防、校园设施安全、流行病防治、自然灾害预防等全部纳入安全工作的管理范围,形成全覆盖、全过程的安全管理体系,杜绝一切可能发生的人身、设备、财产安全事故,确保学校各项改革、创新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大安全”管理理念的主要实施措施 消防安全方面,贯彻《江苏省学校消防安全管理标准》,科学测算、配备齐全消防设施,并定期检查,始终保持其处于完好状态;实施目视管理,每个教室配备班级疏散图,每个楼层配备应急照明灯、疏散指示灯、安全标识及“上下楼梯,请靠右走,既是礼仪体现,更是安全需要”等温馨提示标识;对各部门负责人、安全员、班主任、公寓管理员等进行严格规范的消防安全知识培训,使其掌握必备的消防技能;制定详细、明晰的“火灾事件应急预案”,每年模拟火灾事故发生进行消防疏散演习。 饮食安全方面,建立涵盖食堂所有区域、加工器具及工作人员个人卫生在内的《食堂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并长期贯彻执行;设专人每日进行17个项目的饮食安全卫生检查;进行食堂配菜营养分析、食品搭配禁忌分析,避免食源性食物中毒;饮食加工实施从“食品原材料检疫检验—粗加工检验—精加工检验—主副食检查—食品留样”全过程的检验控制。 教学安全方面,严格执行《实习安全管理制度》,对全校的每个专业制定《安全文明操作规范》、对每台设备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并根据专业变化、新进设备情况进行及时增添和修订;学生每学期进入实习车间都要对其进行系统的“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和深化教育,使其逐步养成职业安全习惯;每节实习课实习指导教师详细编写相关安全操作教案,并不间断进行安全巡查,达到课课必讲安全、事事必讲安全、处处必讲安全;针对教学实习的学生,制定并严格执行《学生教学实习管理规定》,细化各部门安全工作流程、事故处理流程和安全管理责任,使教学实习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创新教学实习学生的安全教育形式,由学生自己分析身边的安全隐患,明确安全注意事项,写出自己看到、听到的安全事故,进行学生自我安全教育。 治安安全方面,校园内配备系统的治安技防设施(红外报警器、监控摄像机、越界报警器、电子巡更器等),并每天检查其工作状态,保证100%的完好率;加强治安巡查的频次和力度,特别是早操、午餐时的治安真空时段的巡查,避免小概率事件的发生;学校警卫人员全天候立岗值勤,既展示校警的精神风貌,又起到震慑作用;赋予值周学生公寓管理和车棚管理新的工作内容,全天候值守,对非正常期间进出公寓、车棚的学生进行严格的登记检查;在洗手池、餐厅、公寓等容易遗忘物品的场所设置“请勿遗忘您的贵重物品”等财物安全提醒标识;学生乘坐校车上下车时,车长提醒同学不要遗忘随身物品。同时,车长在同学全部下车后,仔细检查座位、地面、行李架是否有遗失物品。 网络安全方面,加强校园网络维护,设立管理员账户,限制自装软件,防止计算机病毒侵入;购买正版的计算机杀毒软件、操作系统软件、办公系统软件,防止网络黑客攻击;进行学生上网安全教育、建立家长联系卡、加强住宿学生管理,防止学生迷恋网吧,避免黄赌毒网站的侵害。 交通安全方面,签订《校车安全运营协议》,明确校车驾驶员的安全责任,加强对其的安全教育;定期进行校车安全检查,保证校车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建立《校车管理制度》,明确两个校区的督导人员、警卫人员、学生会干部、车长在“上车点名—途中运行—下车随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大学校园文化的构建和创新是新时代大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核心因素,大学校园文化作为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涵盖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等四个层面的文化范畴。健康、向上、丰富、有序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个性品格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传播先进文化,陶冶师生情操,凝炼优良校风,创设育人环境的有效途径。大学校园文化的构建应遵循整体性、正确性、创新性、开放性和全员性等原则。只有理念先行,培育践行校园文化之魂;构建合力,健全大学校园文化的微观基础,并且重在理念、机制和内容创新,才能创建与时俱进的大学校园文化。【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特征;现状;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高校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期。这一时期的校园文化,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校园文化建设出现了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一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校园文化环境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国家扩大招生规模、联合办学、私人投资办学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利于高校管理者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开拓创新,为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提供保证。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受教育者提供德、智、体、美等全方位的物质条件。这无疑加速了校园文化发展的机遇。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给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这必然对高校的办学规模,办学质量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校园文化的含义及特征 (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大学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文化氛围里,以广大师生为主体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承载这些财富的规章制度、实践活动和物质形态的总和。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亚文化现象,是指课堂教学以外,以校园为活动背景,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以广大师生为主体共同参与的一种校园文化氛围。它包括校容校貌、校风学风等文化环境和校园内举办的各种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系列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广大师生共同的思想行为、价值取向、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校内交往的人际关系等。所谓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学校领导者有意识的培育优良的校园文化因素、克服不良的校

2020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方案

2020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方案 校园文化具有文化传承、价值导向、人格塑造及文化激励等综合性育人功能。下面是有20xx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方案,欢迎参阅。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对于推进我校改革与发展、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办学品位、提高办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校园文化,是指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以群体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一种亚文化,它既反映文化的一般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根据 ___、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___》(教社政[20xx]16号)的要求,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党的“xx大”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精神文化建设

为核心,以先进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优良的环境文化为载体,传承“厚德博学,和而不同”的校训精神,坚持“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的办学理念,塑造民大精神,提高学校品位,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进一步强化办学理念,明确办学思路,创建校园文化精品,强化道德养成功能,提高学校文化品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以人文修养培育为底蕴,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传承优秀大学文化,加强内涵丰富的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建设有民族特色的和谐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成为激励全校师生工作、学习热情和促进素质教育开展的有效载体,同时对社会起到示范作用。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充分挖掘学校办学 ___优秀精神品质。充分吸收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与思想精华,充分发挥师生继承和弘扬学校精神的主体作用,树立 ___世界

浅谈如何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廉政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廉政文化进高校是构建高校惩防腐败体系,加强高校师生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创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和客观需要。高校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阵地,担负着倡导和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历史责任。因此,高校必须认真探索新时期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路,积极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努力做好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对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产生,塑造清廉的高校形象。 一、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 所谓廉政文化,是指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等。从文化的角度来理解,廉政文化是一种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功用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形态,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廉政文化的内涵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意识层面(或称精神层面),是指人们对廉政的认知、感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对现时廉政思想的价值追求等;二是实践层面,是指人们在社会廉政意识的促动下,主动或被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参与的廉政实践活动;三是物质层面。包括一切由社会主渠道或民间自发形成的廉政教育场所、景观、网络、书籍等历史和现实的廉政文化积淀与现存。中华民族内涵丰富的

廉政文化思想,如:“重民”、“爱民”、“为政以德”、“重义轻利”等传统廉政思想,对于形成以勤政廉明、克己奉公、清正不阿为核心的传统廉政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对今天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三十年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发展,赋予了廉政文化新的内容和时代精神,作为廉政建设和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今天的社会主义廉政文化不仅是对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传承和突破,而且已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来说,廉政文化建设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迎来了空前发展的大好时期,高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办学规模得到了扩大,但是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 中外文化碰撞中的变异现象,市场经济折射出的负面因素等,也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高校师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高校经济活动日益增多,与社会交往愈益频繁,特别是高校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可自主支配资金的增多,市场经济的正负面影响在高校中都有所反映。近年来,尽管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其中出现的腐败问题不容忽视。由于体制、制度和机制的不完善,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直接影响,特别是近些年高校管理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高校职务犯罪案件呈多发态势,涉案金额

校园安全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与作用.doc

校园安全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与作用- 【摘要】校园安全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与作用,文章就基于校园安全文化的内涵,论述其对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起到的影响与作用,进一步分析校园安全文化的建设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校园安全文化;大学生素质教育;影响;作用 1.前言 校园安全文化主要是指在学校教室、实验室内以及课间活动的安全文化,例如楼道安全、体育运动安全、设施事故安全、卫生安全、交通安全、劳动或社会实践安全、学生身体特殊事故等,均属于校园安全文化的范畴。校园安全对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若学校财产安全以及师生人身安全未得到保障,便意味着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将失去稳定支撑。因此,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以营造平安校园环境,确保学校财产与师生人身安全,也属于各学校需注意的重点。 2.校园安全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与作用 校园安全文化对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刻的影响与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3.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与实施策略 3.1明确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

首先,开展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目的是要使高校的安全氛围更加浓厚,强化大学生与教师的安全意识;其次,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完善学校安全设施,落实各项安全制度,使安全管理更加精细,为减少校园安全事故打好基础;再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需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相结合,使校园安全文化能够对提高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3.2完善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⑴完善校园安全物质文化。首先,需保证高校配置符合标准要求的消防安全设施、防雷设施设备,所有活动器材必须无安全隐患,同时校园的饮用水及供水设施必须达标,桌椅门窗以及学生床铺等必须整洁、完好;其次,校园周边的安全环境必须达标,校园四周50m范围内不允许有无证经营的小摊点,200m 范围内不允许有歌舞厅、网吧、酒吧、游戏厅等对大学生学习会带来负面影响的场所,也不允许有乱建、乱堆现象以及存放危险物品的场所;再次,需保证高校的建筑完好,无危房危墙存在,无地灾隐患,各种场所的建设不仅要满足师生的学习与教学需求,还需符合卫生与安全要求。 ⑵完善校园安全制度文化。完善校园安全制度文化需注意三点:一,完善校园安全应急处理制度,以便在高校发生自然灾害、治安事故、传染病等突发安全问题时能够根据应急方案紧急处理;二,完善高校安全管理制度。凡是与高校安全有关的工作,其中所用安全制度必须完善与明确,以保证各项制度均能落实到位、责任到位,从而为学校的财产安全与师生人身安全提供保障;三,高校还需根据隐患程度建立分门别类的安全隐患台账,根据台账的动态性特点,对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跟踪整改与处理。

中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近年来,各高校都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拓展了环境育人的途径。但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一、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些问题 (一)大学精神的失落。大学精神是在某种大学理念的支配下,经过所在大学人的努力,长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它是大学生命力的源,是大学校园文的精髓和核心之所在,是对大学的生存起决定性作用的思想导向。其基本内容包括自由精神独立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等几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可是看今日的大学校园大学精神何在?是在发展中消失了吗?还是在发展中迷失了方向?过浓的功利性,使大学把更多的资金、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去研制新型的科学技术、如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实用性成果、如何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上,而对人文精神大为忽视。不少理工科学生连基本的中国历史常识都不知道,更不用说欣赏中国古典诗词。或许这对他们来说有点苛刻。但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不只在于他为社会贡献了多少实用性财富,还在于他如何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和谐需要的是文明的精神。刘海洋与马加爵的学业水平应该是比较优秀的,但是他们却不能算是合格的大学生,因为他们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流文明发生了太大的偏差。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大学一味地突显物质的追求,而忽略了精神的追求。洪堡曾说,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之地。纽曼也说,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不论是高深学问,还是普遍知识,都是为了人类的进步与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作为研究主体的知识分子,更应该保持陈寅恪先生所说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但是受社会物质化浪潮的侵袭,学术世俗化倾向凸显。不少教师为了金钱与地位,可以放弃了自己本应遵循的价值取向,把学术当成是谋求获得金钱与地位的路径,大量制造学术垃圾,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在这样的校园里,在大学精神失落的校园里,如何让大学生去追求提高人文素养、去热情地追求真善美呢? (二)运行机制不当。管理者群体本应是大学校园文化 建设的策划者和引导者,但目前不少大学往往把校园文化建设当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甚至等同于学生业余活动来开展,把校园文化建设仅当作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育校园精神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教师本应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和主力,但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使一些教师缺失了教书育人的职责甚至于使少数人沦为市侩;岗位考核的压力又使教师单纯忙于完成工作量和撰写论文,与学生的思想交流越来越少,从而使他们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旁观者。学生本应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可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更多地将大学教育视为投资或机会。目前的工作机制使大学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未能形成合力,极大地制约了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影响了其功能的发挥。 (三)校训重复雷同。校训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它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所大学的校训,最集中地反映了大学人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表达的是大学管理者对求学者的热切 希望。久而久之,它融入一代又一代大学人的血脉和灵魂,形成为一种大学精神。因此,古今中外名校都很重视校训,并以此长期培育自己的大学精神。但是,不少高校在校训用词上出现严重反复,一些学校的校训不仅用词完全一样,甚至连词的排列顺序都完全一致。付进军老师的统计表明,我国139 所高校,在校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是“求是”,使用的院校有57 所,占41%;其次是“创新”一词,使用院校为54 所,占38.9%;排在第三位的是“团结”、“勤奋”两词,分别为47 所和46 所院校使用,占33%左右。同时“严谨”、“求是”用的院校也不少。校训严重雷同,无法体现学校的特色和风格,难以对教职工及学生形成强烈的感召力和震撼力。 (四)师德考核流于形式。高校虽已建立教师考核制度, 但偏重于对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考核,忽视对其政治思想、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方面的考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模板(完整版)

方案编号:YT-FS-2393-59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模 板(完整版) Develop Detailed Rules Based On Expected Needs And Issues. And Make A Written Plan For The Links To Be Carried Out T o Ensur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heme.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模板(完整 版) 备注:该方案书文本主要根据预期的需求和问题为中心,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步骤。并对将要进行的环节进行书面的计划,以对每个步骤详细分析,确保方案的顺利执行。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校园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构建具有百小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营造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 二、愿景目标: 1、凝炼学校精神文化。传承和创新校园文化十大系列,突出环境教育功能,凸现人文氛围,丰富精神生活,提高学生在校的生活质量,让他们体验学习的愉悦,感受成长的快乐。培育学生“自主管理做主人,自主教育做新人,自主学习做能人,自主锻炼做强人”,

为每个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2、创建校本教研文化。形成浓厚的教科研风气,使教科研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在教研中寻找工作的乐趣,在科研中获取生命的价值,从而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自主发展。 3、全面深入创立“新型课程、新型课堂、新型班级、新型校园”办学模式,逐步形成“四新”文化,“xx”后期,成为省市知名的“四新”品牌学校。 三、整体规划: (一)一个精神引领: 积极营造团队精神文化,以“校园精神三句话”和“百花形象十六字”,凝聚人心,鼓舞士气。 校园精神三句话: 第一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争当(创新人才) 第二句: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要敢说(我能行) 第三句:从小立志兴中华(长大建功走天下)

浅谈廉洁文化建设进高校的重要性

2012年第·2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 总第127期 Fe b2012 [摘要]作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校来讲,抓好廉洁文化建设、进行廉洁教育的任务是义不容辞的。近几年,我们在这些方面取得了众多的探索性成果,并且出台了一系 列的规章制度,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综合 性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探索和总结,为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而 不懈努力。 [关键词]廉洁文化;重要性;高校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2-0029-02 浅谈廉洁文化建设进高校的重要性 贾景华 (潞安职业技术学院,山西长治046204) 廉洁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和政治要求,主要是对从政 者、管理者和各类从业人员提出的戒律和规范,是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中一项常抓不懈并不断积极研究探索的重要工作,更是全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校来讲,抓好廉洁文化建设、进行廉洁教育的任务就更是义不容辞。近几年,我们在这些方面取得了众多的探索性成果,并且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笔者认为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一些人看来,廉洁文化似乎与校园里的大学生并不相干,认识上还是存在一些差距。持这种观点的人缺乏对培养未来“接班人”前瞻性的战略目光。 一个人的廉洁素养不是与生俱有的,教育是使人廉洁自律、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基础。今天的大学生就是明天党和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各条战线上的领导者、管理者和主力军,在其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对他们进行廉洁教育,就如同为他们提前接种“防腐疫苗”一样,使他们具有抵御风险、抵御腐败的免疫力,逐步养成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警自律的良好品质,为步入社会成为“职业人”后能自觉做到廉洁从业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一、廉洁教育进校园是国家搞好廉政建设的基础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大凡为人传颂者,无不都是廉洁自律的典范。古有孔子自廉做表率,并留下了“上恶贪则下耻争”的经典之句;范仲淹的公而忘私、先人后己,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近有吉鸿昌将军的大仁大义气节,留下了“当官即不许发财”的治吏佳句;今有毛泽东、邓小平的生活节俭、衣着朴素,从不奢华的领袖风范,留下了“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领导就是服务”和“我是人民的儿子”的纯朴美句。以上廉洁自律的座右铭无不成为历代清官廉吏的精神食粮,激发人们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光明磊落、清廉无私、自觉践行令世人称颂的生命轨迹。 廉洁文化进校园是国家反腐倡廉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反腐败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是一场政治斗争,也是一场文化斗争。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需要以廉政文化为支撑。学校的中心任务是育人,教育目标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我们开展一切工作,都要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是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和《工作规划》的需要,是实现我们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廉洁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廉洁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办学历史的积淀,融合了一切积极因素,对育人工作具有无形的、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廉洁文化,就是人们关于廉洁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的总和。一所学校能否风清气正,从根本上取决于廉洁文化对师生的影响程度。党中央在《实施纲要》中指出“要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企业、家庭、学校和农村”。并指出:加强对青少年廉洁教育,是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中共中央又印发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 —2012年工作规划》。《规划》要求,要按照《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在学校德育教育中深入开展廉洁教育,发扬革命传统,挖掘中华优秀文化的丰厚资源,实施“廉政文化精品工程”,推动廉政文化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创新,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确立的反腐败教育目标中,也强调要开展“包括中小学和大学课程在内的公共教育”的内容。大学是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 29 --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人们的思想政治影响越来越大。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意义十分重大。1.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源头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处在社会文化的前沿,既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职责,也承担着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任务。校园文化具有凝聚作用,通过研究和宣传科学理论,可以把人们紧紧地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校园文化具有引导作用,通过传授人类文化,可以帮助人们培养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质。校园文化具有辐射作用,通过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可以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产生积极影响。2.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创新基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文化始终体现先进性和永藻生机的源泉。传承文化是高校的基本功能,研究文化是高校的活动基础,创新文化是高校的崇高使命。高校校园文化是科学思想萌生的催化剂,是先进文化创新的重要载体,它既从先进文化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又为发展先进文化提供强大动力、做出巨大贡献。3.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作用先进文化要发挥社会作用,就要把文化内化到人们的灵魂里,积淀到人们的思想中。办大学就要建设校园文化,让学生学习、感悟、理解,从而净化灵魂,陶冶情操,完善自己。校园文化是引导人、鼓舞人、激励人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一面旗帜,它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行为规范产生深刻影响。(新华出版社《高等院校党的建设培训教程》) 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组成。所谓校园文化,概括地讲就是发生在校园范围内的一切文化现象的总和。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各级各类学校应该全方位地抓好校园文化建设,以培养和造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标准范本

方案编号:LX-FS-A93768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标准范本 The Objectives, Policies, T ask Allocation, Steps T o Be T aken And Other Factors Needed T o Complete The Established Action Guideline Are Formulated And Implemen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生活中把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要采取的步骤,使用的资源以及为完成既定行动方针所需要的其他因素全部按计划制定成文本,并付诸实施。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色的重要表征,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催生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生命发展的深厚土壤,是学校人文传统和优良校风的根本之源。为了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特制定以下总体方案,以开创、谱写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篇章。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教育方针和上级有关精神要求,着力体现“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健康人格的显著特征,是推动人不断进取的动力系统和心理支撑”这一根本规律,在“扬起自信的

风帆”教育理念引领下,构建并不断完善与时俱进的、具有浓厚育人氛围和鲜明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二、总体目标 校园文化体系建设要以培养优良校风、学风为目标,努力将“尊师、爱生、文明、守纪”的校风和“勤奋、踏实、认真”的学风铸就成校园精神,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形象文化、制度文化的建设工作,通过多彩的校园文化阵地和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提高的文明育人的环境。 三、工作原则 1、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 2、坚持抓特色、创品牌,突出不同区域、不同

高职院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研究 【摘要】本文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依托安全文化、校园文化、校园安全等维度作为分析平台,力求探索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形式与途径,为建设和谐校园、安全校园出谋献策。 【关键词】校园安全文化高职院校安全文化建设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数量越来越多,办学规模越来越大,与此同时,高职院校所面临的安全压力日渐增大。这不仅表现为由于师生人数增加对院校的安全管理基础设施和安全保卫队伍建设的基本需求,还表现为不断增强的外部环境不安全因素对这些院校的影响,以及高职院校师生个体面临的安全压力,同时也表现为高职院校要不断加强内部危险源的管理,创设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环境。为此,可以说,加强高职院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一、校园安全文化的内涵 校园安全文化是安全文化和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安全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上文已对文化与安全文化的定义结构进行详尽的阐述,由此可见,校园安全文化是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所创造和形成的使师生个体和学校整体免受侵害和破坏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

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就是要在校园内部营造一种安全气氛,将全体师生员工的安全需要转化为具体的奋斗目标、信条和行为准则,形成师生员工建设校园安全文化的精神动力,并为建设平安校园与和谐校园的目标而努力;通过建立校园内部的管理机制,利用安全文化的功能,转变师生员工的安全价值观、安全理念,从而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科技知识与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的自救水平,提高安全文化素质,增强安全意识,并使之成为一种自觉心理,不断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以保障师生员工生命安全与健康,促进校园正常生活秩序的稳定运行和学校健康、协调、持续地发展。 二、高职院校安全文化建设的特点与现状 高职院校跟一般高等院校既有共同点,又存在自身的特点。作为教育实施和学生求知的场所,高职院校的校园与其他大学校园一样,是人员密集、活动频繁的场所。特别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职业院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校园对外开放的程度日益加大,职业院校安全形势也越来越严峻。 同时,由于高职院校生源既有单考单招学生,又有自主招生的学生,学生来源层次多样性,安全知识和意识参差不齐;另外,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实训的教学较多,校外实习时间较长,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较多,安全事故出现

校园文化建设征文

我看校园文化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学校正是这样的一方水土。学校是培育人的地方,而校园文化则是这方水土的生命所系、灵魂所在。一所学校没有校园文化,犹如鲜花缺少养料的滋养,犹如鱼儿离开水分的滋润,就失去了发展的潜力,失去了生存的活力,更失去了精神与灵魂。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因其有着巨大而又潜在的育人功能,对一所学校及学校师生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呢?我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现就我校实际情况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对校园文化的认识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物质文化是校园的表层文化,而精神文化则是校园的深层文化。物质文化是指硬件环境建设,如校园内的教学建筑设施、校园景观及其绿化和楼廊的布置等,精神文化则是指和谐的育人氛围、良好的师师关系、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丰富的校园活动等。校园文化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形象地说,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反映在学校每一个角落、每一块空间的内在思想和精神,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闪烁着理性光芒的依依气韵、淡淡情调和融融氛围。 二、校园文化的作用 校园文化最主要的作用为精神引领与熏陶感染。校园文化植根于历史,并伴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学校建校愈早,其历史愈久远,其文化也愈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这样的校园文化对同学们的影响看似流水一样清淡,但却能在无形之中深入每个人的心灵,发掘并不断矫正他们的人生目标,对他们起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良好的校园文化能促进学生积极向上;消极的校园文化会导致学生的颓废消沉。如果忽视校园文化,必然造成校园气氛的沉闷,使校园如死水一潭,给师生心理和精神带来沉重的压抑感,影响工作和学习,影响办学水平的提高,甚至造成校园偶发事件上升。 三、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校园文化是指在知识、人才比较集中的学校群体中所共同创造和形成的校园精神风貌和文化气氛,它是一个学校精神风貌及个性特征的集中体现。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校园是人才成长的摇篮,是人类文化传承、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基地。它既是一个教养环境,同时也是一个文化环境。它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社会观念、政治原则与价值规范体现在自己的传统结构中,通过课堂中传授、机制的规范、校风、教风、学风的熏陶和潜移默化,形成了教育性、规范性、多样性、超前性、辐射性等特点,从而对整个社会文化起到引领和导航的作用,为社会孕育出新的思想观点、理论学说和精神食粮,为社会提供新的文化规范和输送大批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以师生价值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核心以及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包括学校的教育目标、校园环境、校园思想、校园学风以及学校教育为特点的文化生活、教育设施、学生社团组织,学校的历史积淀和制度规范、人财物管理等内容,但其最主要内容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它是一种潜在心理力量,一种在学校中普遍认可,接受和推崇的风尚、习惯、准则,它一方面以制度规范形式,依存于校风;另一方面,又以价值观念形式存在于个人身上,体现在学校全体成员的个性心理特征上,可以振奋人的情绪,激励人的意志,调节人的心理,规范人的行为,发挥着社会规范和风气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是一种融爱国、科学、伦理、民主为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文

化新模式。一所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必然包含了校园文化的发展,校园文化的发展会有力的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我院建校历史不长,但自2002年提出“立足地方,以人为本,崇尚品位,办出特色”的办学理念以来,一直有意识的强调要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这是实施教育创新的有力保障;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胡锦涛同志《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周济部长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以及示范校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青年学子的人文修养的必经之路。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 大学是高等科学文化的殿堂。校园文化是校园中所有成员共同形成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通过营造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每个成员潜移默化地在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上产生认同,形成凝聚力。为进一步推动学院良好育人环境的形成,尤其是对我院这样一个办学历史不长、新建校园不久的学校来说,必须全力进行校园文化再造,使之逐渐成为人文荟萃之地。基于此,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为,以复兴人文精神,人文化成为旨归,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自然美,凸现人文美,让师生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人文素养和文化品位的提升。 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做到有领导、有规划,有思路,力争实现五个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继承与创新的结合;自然与人文的结合;物质与精神的结合;具象与抽象的结合。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大学为百年树人之地,大学校园须为百年大计。校园文化建设要高起点、

广州大学努力打造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品牌

广州大学努力打造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品牌“廉政文化进学校”是高校反腐倡廉工作一次崭新的实 践和全新的挑战。近年来,广州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颁布 的《实施纲要》和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开展廉洁教育试 点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全面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努力 打造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品牌。 一、建设廉洁校园的共识与理念 高校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 广州大学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对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 境、培养合格的社会人才、促进学校的发展和稳定等,都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的成长靠的是一种文化。因此,要把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与育人的工作结合起来,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提高法 律意识和廉政意识,形成勤俭廉洁、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 良好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大学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文化 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因此,要把 廉政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组成部分,将开展 廉政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加载精神境界、价值观念、道德修养、敬业精神、人格品德、 1 廉政操守等内容,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新时期“四有新人”。 大学的文化对整 个社会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学校廉洁了,师生廉洁了,这个“象牙塔”对社会的辐射将是巨大的,这块“净土”对全社会成员的影响也将是极其深远的。因此,要把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与加强师德建设和学风建设结合起来,提高师生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和能力,从而为社会提供思想养分和智力支持。 高校文化所具有的育人、价值和辐射三大功能,使得廉 政文化进校园有着重大的现实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广州大学党委对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工作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要求,把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作为推进校园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宣传教育工作总体部署,初步形成了以科学的理论为统领,以丰富的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健全的制度为保障,体现反腐倡廉工作的要求和发展方向,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广州大学特点的高校廉政文化体系。 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必须从高校和高等教育的规 律出发,确定好廉政文化进校园的主题和目标,特别是有明确的工作思路。根据广州大学的特点,学校提出了“一个主2 题、两个层级、三个群体、四个重点、五个关口”的工作思路。

大学生安全文化建设和发展

大学生安全文化建设和发展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中华腾飞的重任。大学生的顺利成长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你们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面临学习、生活、恋爱、升学、就业等一系列的人生重大课题。你们社会阅历简单,处事没经验,防能力差,因此,就大学生安全文化建设和发展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其目的是让大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中加强自我保护、自我防意识,安全圆满地完成学业,成为国家有用之材。 从安全文化的概念以及其基本要素着手来研究大学生文化建设。 文化是社会产物,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一种创造,任何新的文化都是社会、人、现有文化之间的交融,结合的结果。安全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是从属于组织文化的一个子概念。是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管理思想和理论,安是在经验主义管理、科学管理的基础上逐步产生新管理理论。 安全文化的基本要素:安全价值取向、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管理哲学、指导方针,工作战略,这几项基本要素构成了安全文化理论思想体系。 目前高校大学生安全文化建设现状与原因分析 目前在高校大学生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主要表现出如下特点: 1.安全文化氛围不够浓厚 虽然绝大部分高校在新生入学时会举办有关安全知识的讲座,也会在一些特殊的日子如安全教育日等通过举办活动、设宣传橱窗等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但是,这些活动更多成为点缀,而没有将安全文化建设落实到实处。 2.安全保卫机构有待完善

要使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更具成效,安全保卫机构和人员的设置至关重要。目前在各高校均设有保卫处(科)等专门的治安组织,配备了一定数量的专、兼职保卫人员。同时,各高校还根据自己的条件组建了校卫队、护校队、义务消防队、治安巡逻队、门卫、宿舍管理员等各种治安保卫力量。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高校保卫力量出现了相对削弱的现象。二是保卫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从整支队伍来看,队伍稳定性差,校卫队文化偏低,业务能力较差,特别是门卫和宿舍管理员大多数是上了年纪的退休人员和民工,对违纪行为缺乏辨别,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将无力处置。 3.安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仍有待加强 近年来,与校园有关的重大恶性案件时有发生,大学生自杀事件屡见报端,校外导致学生伤亡的火灾事故有增无减,校园盗窃、诈骗等侵害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屡有所闻,交通伤亡事故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另外,各高校在规章制度的完善和落实方面与现实状况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4.学生安全意识较为淡薄 虽然学生对学校的安全现状满意度并不高,如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及校园安全问题”的调查,认为很安全的占12%,较安全的占53%,不安全的则占35%。而对“学校安全保卫措施的满意度”,8%的同学很满意,35%的同学是较满意,43%的同学是感觉一般,14%的同学是很不满意。但是,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并不是很强,仅失窃和上当受骗案件就占学生治安案件的78%以上。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自我安全防意识较为淡薄。比如进出宿舍没有养成随手关门、锁门的习惯,高档贵重物品如笔记本电脑、游戏机等随意乱放,现金不及时存入银行,存折与放在一起等等。这种种行为,均造成学生的财产损失,甚至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