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世纪建筑特点简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欧洲中世纪建筑的特点
早在罗马帝国的末期,西欧的经济已经十分破败衰落。
5世纪,大举涌来的落后民族,踏遍了西欧各地,把它淹没在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之中。
在一片荒芜之中,形成了封建制度。
教会利用人民的苦难,宣传禁欲主义,愚昧和迷信。
因此,5-10世纪,西欧的建筑极不发达,在小小的、闭关自守的封建领地里,罗马那种大型的公共建筑物和宗教建筑物,都是不需要的,相应的结构技术和艺术经验,也都失传了。
修道院是当时唯一质量比较好的建筑物,也很粗糙。
可是,封建制度毕竟比奴隶制进步。
以手工业工匠和商人为主体的市民们展开了对封建领主的斗争,争取城市的独立解放。
同时,也展开了市民文化对天主教神学教条的斗争。
此时,建筑也进入了新阶段。
城市的自由工匠们掌握了比古罗马的奴隶们娴熟得多的手工技艺。
建筑中人力物力的经济性远比古罗马的高。
除了教学外,各种公共建筑物也逐渐多了起来,城市市民为城市的独立或自治同封建主的斗争,以及市民文化同宗教神学的斗争,也在建筑中鲜明地表现出来。
封建制建筑大体上分二个时期:10-12世纪以教堂为代表的“罗马风”建筑和12-15世纪西欧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建筑。
“罗马风”中的典型代表是拜占庭建筑,下面介绍一下拜占庭建筑的特点。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东罗马迁都君士坦丁堡,成立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建筑是在继承古罗马建筑文化的基础上,汲取了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等东方文化,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
拜占庭建筑的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顶。
并且采用集中式形制----拜占庭建筑的构图中心,往往是既高又大的圆穹顶。
它的结构特征是帆拱,帆拱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帆拱角线为直径的穹顶,又在四个券的顶点做水平切口,水平切口和4个发券之间的个角上的球面呈三角形状。
帆拱外形上使穹顶完整、结构上覆盖完整的方形平面、用四个支点支撑穹顶的特点既使建筑方圆过渡自然,又扩大穹顶下空间,是拜占庭结构当中最具有特色的。
以拜占庭建筑代表作品---圣索菲亚大教堂为例。
它是拜占庭式建筑的代表作,它的突出成就在于创造了以帆拱上的穹顶为中心的复杂拱券结构平衡体系。
这是世界上唯一由神庙改建为教堂、并由教堂改为清真寺的圣索菲大清真寺。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330年时由君士坦丁大帝修建的,6世纪时查士丁尼大帝把教堂改建成现在的模样。
奥斯曼帝国时期,圣索菲亚教堂改建为清真寺,周围矗起四座高塔。
教堂主体为长形,内壁全用彩色大理石砖和五彩斑斓的马赛克镶嵌画装点铺砌,美丽程度比具有“世界上最美的教堂”之誉的威尼斯圣马克教堂毫不逊色。
它的中央穹隆突出,四面体量相仿但有侧重,前面有一个大院子,正南入口有二道门庭,末端有半圆神龛。
中央大穹隆,直径32.6米,穹顶离地54.8米,通过帆拱支承在四个大柱敦上。
其横推力由东西两个半穹顶及南北各两个大柱墩来平衡。
内部空间丰富多变,穹隆之下,与柱之间,大小空间前后上下相互渗透,穹隆底部密排着一圈40个窗洞,光线射入时形成的幻影,使大穹隆显得轻巧凌空。
教堂内部空间曲折多变,饰有金底的彩色玻璃镶嵌画。
站在教堂里,最强烈的感受是空旷,人在这里是那么的渺小。
高不可攀的穹顶和气势恢弘的大理石柱子带给你一种强烈的震撼,从四周窗户透进来的自然光线给幽暗的教堂营造了迷幻的宗教气氛,仰头望着顶穹上方的圣母圣子像,宗教的感召力量那么的强烈。
圣索菲
亚大教堂是集中式的,东西长77.0米,南北长71.0米。
布局属于以穹隆覆盖的巴西利卡式。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帝国极盛时代的纪念碑。
远离古罗马的影响,哥特式建筑又独具一番特色。
而哥特式建筑又以法国的最为典型。
哥特式建筑以教堂为主,建筑风格完全脱离了古罗马的影响。
它主要是以尖券、尖形肋骨拱顶、坡度很大的两坡屋面和教堂中的钟楼、扶壁、束柱、花空棂等为其特点,以法国为中心。
哥特式建筑在结构体系方面使用骨架券,以减轻拱顶的重量及侧推力;使用飞券传递屋顶的侧推力,侧廊拱顶高度降低,使中厅高侧窗加大;使用二圆心的尖券(尖拱由相交两圆构成,两圆共有一条半径。
基于其尖券在力学上的优点,它比圆拱更坚固牢靠,不需要的像圆拱所需那么厚的墙壁来支撑。
)或尖拱,侧推力减小,使不同跨度拱可一样高。
在哥特式建筑的内部空间,中厅窄而长,导向祭坛的动势明显。
中厅高耸,宗教气氛很浓。
采用框架式的结构,束柱和骨架券用为一体,有向上的导向性。
玻璃窗面积大、色彩丰富。
哥特式建筑中通常装饰富丽的玫瑰窗,玫瑰窗丽的圆窗,内呈放射状,中间镶嵌着美丽的彩绘玻璃,主要用在中堂的西端和耳堂的两端,这成为哥特式教堂的明显特征。
哥特式建筑中的典型是法国的巴黎圣母院。
在世界建筑史上,巴黎圣母院是一座石头建筑,它的建造全部采用石材,被誉为一级由巨大的石头组成的交响乐。
巴黎圣母院是巴黎第一座哥特式建筑,它开创了欧洲建筑史的先河。
欧洲建筑史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它突破了以往传统教堂建筑的外形粗笨、呆板的束缚,采用了华丽的建筑外形和精美的雕塑装饰,增加了外观艺术装饰。
同时,传统教堂昏暗、窄小的内部也做了很大的改进,巴黎圣母院扩大了内部空间的长达35 米的柱石支撑着巨大的拱顶,光透过彩色大玻璃窗,投射进来,将教堂内部照耀得一片雪亮。
圣母院坐东朝西,正面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
它被壁柱和三条装饰带分为九部分。
其中,最下面有三个透视门圣母院第三层楼,站在塞纳河畔,远眺高高矗立的圣母院,巨大的门四周布满了雕像,一层接著一层,石像越往里层越小。
门洞上方就是所谓的“国王廊” 上有分别代表以色列和犹太国历代国王的二十八尊雕塑。
大门上雕刻也是精巧无比,多为描述圣经中的人物。
巴黎圣母院所有的柱子都挺拔修长,与上部尖尖的拱券连成一气,中庭又窄又高又长。
从外面仰望教堂,那高峻的形体加上顶部耸立的钟塔和尖塔,使人感到一种向蓝天升腾的雄姿。
圣母院的第二层楼就是著名的玫瑰花形的大圆窗。
玫瑰花形的大圆窗哥特式建筑的另一特点就是取消了台廊和楼廊,增加了侧廊窗户的面积,甚至整个教堂都采用大面积排窗。
这些窗户既高且大,几乎承载了墙体的功能。
这些窗户既高且大,几乎承载了墙体的功能。
圣母院的花窗还应用了从阿拉伯学来的彩色玻璃工艺,拼成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宗教故事。
拉伯学来的彩色玻璃工艺,拼成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宗教故事。
花窗玻璃以红蓝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宗教故事二色为
主,色彩斑斓但这可不仅仅是装饰,这富丽堂皇的彩色玻璃刻画著作可不仅仅是装饰,它们是一个个的圣经故事。
圣母院第三层楼,也就是最顶层,即雨果笔下的钟楼。
圣母院的正面有一对钟塔,两座钟塔高的钟楼。
圣母院的正面有一对钟塔,两座钟塔高69 米,由一条装饰精美的走廊连接。
中庭的上方有一个高达百米的尖塔,塔尖补充了花窗上方的空白,并与建筑的正面构成了一个完美的平面对称图形。
可以说,法国巴黎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以岛上的巴黎圣母院为起点而发展起来的。
总之,不同时期的建筑都会被打上这个时代的烙印,它无声地传达着这个时代人们的心声和观念。
而这些刻印着时代气息的艺术品,在历史风沙的吹拂下,他们都成为了人类瑰丽的智慧结晶,珍贵的文化遗产。
(后附人们的意识形态与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