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概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孔和轴 孔通常指工件的圆柱形内表面,也包 括非圆柱形内表面,即由两平行平面或切平面形成 的包容面。
二.标准和标准化
1 . 标准:对重复件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
基础标准 产品标准 按对象的特征可分: 方法标准 安全标准 环境标准
2.标准化: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
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 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小结
1. 互换性的概述
互换性简单的说就是同一规格的零件或部件具有能够彼此互相替换的性能。 零、部件在装配前不挑,装配时不调整或修配,装配后能满足使用要求的互 换性称完全互换;零、部件在装配时要采用分组装配或调整等工艺措施,才能满 足装配精度要求的互换性称不完全互换。如装配时,还需要附加修配的零件,则 不具有互换性。 互换性原则是机械工业生产的基本技术经济原则,是我们在设计、制造中必 须遵循的。既便是采用修配法保证装配精度的单件或小批量生产的产品(此时零、 部件没有互换性)也必须遵循互换性原则。
1992)替代《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GB1804—1979)。
国家标准《极限与配合》中,公差与配合部分的标准主 要包括:
GB/T1800.1—1997《极限与配合 基础 第1部分: 词汇》
GB/T1800.2—1998《极限与配合基础 第2部分: 公差、偏差和配合的基本规定》
GB/T1800.3—1998《极限与配合基础 第3部分: 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数值表》GB/T1800.4—1999《极 限与配合 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的极限偏差表》
GB/T1801—1999《极限与配合 公差带和配合的 选择》
GB/T1804—2000《一般公差 未注公差的线性和 角度尺寸的公差》
第二节 极限与配合的常 用术语与定义
一、有关尺寸的术语及定义 (GB/T1800.1—1997)
1.尺寸 以特定单位表示线性尺寸值的数值。如 直径、宽度、高度、中心距等。
2. 实现互换性的前提
标准化是实现互换性的前提。只有按一定的标准进行设计和制造,并按一定 的标准进行检验,互换性才能实现。
3. 优先数系
由一系列十进制等比数列构成,代号Rr。优先数系中的每个数都是一个优先 数。每个优先数系中,相隔 r项的末项与首项相差10倍;每个十进制区间中各有 r个优先数。
第二章 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1.几何量的误差:
(1)尺寸误差 (2)形状误差 (3)位置误差 (4)表面微观形状误差
2.公差:
允许零件尺寸和几何参数的变动范围称为“公差”
3.实现互换性的基本条件:
(1)基本要求:同一零部件的几何要素误差保持在一定 变动范围内,就可以达到互换性目的。 (2)基本条件:对同一规格的零部件规定统一的技术标 准。
1979年:参照国际标准制定了“公差与配合”的国家标准GB1800~ 1804 —1979(简称“新国标”)取代GB159~174—1959
1992~1996年上述新国标进行了部分修订,将《公差与配合》改为 《极限与配合》,用《极限与配合 基础 第一部分:词汇》
(GB/T1800.1—1996)替代GB1800-1979中的《公差与配合的 术语及定义》,用《一般公差 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GB/T1804—
由定义可知,具有互换性的零部件在装配过程中,必 须满足三个条件:
装配前 不挑 装配时 不调整或修配种类
1.按决定的参数或使用要求分为:
1)几何参数互换性 (主要保证装配)
尺寸 对几何要素的 形状
相对位置
提出互换性要求。
2)功能互换(保证使用)
物理
对
机械 性能 提出互换性要求。
学习指导
本章学习的目的是掌握基础标准《极限与配合》的 一般规律,为合理选用尺寸公差与配合、学习其它典型 零件的公差与配合,进行尺寸精度设计打下基础。学习 要求是对极限与配合标准中的术语定义,要着重搞清其 概念与作用,并抓住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分析, 避免单纯从定义上孤立地去理解;重点要掌握标准公差 与基本偏差的结构、特点和基本规律以及尺寸公差与配 合的选用原则。
1.使用上
1)军用 军工产品易损件:子弹、炮弹都具有互换性。
2)民用 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方便(举例:备胎、电子元件等等)
2.制造上
可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专业化生产、流水线、自动 线), 产品单一,分工精细,可采用专用设备,提高生产 率,进行文明生产。
3.设计上
采用了互换性原则设计和生产的标准零部件,可简化 设计、计算、制图工作量,缩短了设计周期,并便于用计 算机进行辅助设计。
总之,遵循互换性原则进行设计、制造 和使用,可大大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生产率, 降低劳动强度。也为标准化、系列化、通用 化奠定了基础。
所以,互换性原则是机械工业中的重要原则, 是我们设计、制造中必须遵循的,即使是单件、小 批生产,零件不具有互换性,此原则也必须遵循。
第二节 实现互换性的条件
一、误差与公差
化学
2.按程度分:
1)完全互换 装配或更换时,不挑、不调、不修的互换性。
2)不完全互换 包括采用概率法装配、分组装配或在装配 时采用调整等措施。(还要附加修配、辅助加工的,则不具 有互换性)
3. 对标准件:
内互换:
(例如:滚动轴承) 外互换:
三、互换性的重要性
不仅是使用上的需要,也是设计、制造上的需要。
第一章 绪论
学习指导
本章学习目的是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学 习要求是懂得互换性的含义;了解互换性与标 准化的关系及其在现代化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了解优先数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第一节 互换性概述
一、 互换性的定义
互换性:在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中,任取
其一,不需要任何挑选或附加修配(如钳工修配)就能装在机 器上,达到规定的功能要求。这样的一批零件或部件就称为 具有互换性的零、部件。
第一节 概述
1944年:国民党政府制定了“尺寸公差与配合”的国家标准,但实际 使用的是日本、德国、美国标准。
1955年:参照苏联标准,第一机械工业部颁布“公差与配合”的部颁 标准,此标准只是将苏联标准(OCT标准)付与了中文名词。
1959年:颁布了“公差与配合”的国家标准GB159~174—1959 (简称“旧国标”)(精度等级偏低、配合种类偏少)
二.标准和标准化
1 . 标准:对重复件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
基础标准 产品标准 按对象的特征可分: 方法标准 安全标准 环境标准
2.标准化: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
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 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小结
1. 互换性的概述
互换性简单的说就是同一规格的零件或部件具有能够彼此互相替换的性能。 零、部件在装配前不挑,装配时不调整或修配,装配后能满足使用要求的互 换性称完全互换;零、部件在装配时要采用分组装配或调整等工艺措施,才能满 足装配精度要求的互换性称不完全互换。如装配时,还需要附加修配的零件,则 不具有互换性。 互换性原则是机械工业生产的基本技术经济原则,是我们在设计、制造中必 须遵循的。既便是采用修配法保证装配精度的单件或小批量生产的产品(此时零、 部件没有互换性)也必须遵循互换性原则。
1992)替代《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GB1804—1979)。
国家标准《极限与配合》中,公差与配合部分的标准主 要包括:
GB/T1800.1—1997《极限与配合 基础 第1部分: 词汇》
GB/T1800.2—1998《极限与配合基础 第2部分: 公差、偏差和配合的基本规定》
GB/T1800.3—1998《极限与配合基础 第3部分: 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数值表》GB/T1800.4—1999《极 限与配合 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的极限偏差表》
GB/T1801—1999《极限与配合 公差带和配合的 选择》
GB/T1804—2000《一般公差 未注公差的线性和 角度尺寸的公差》
第二节 极限与配合的常 用术语与定义
一、有关尺寸的术语及定义 (GB/T1800.1—1997)
1.尺寸 以特定单位表示线性尺寸值的数值。如 直径、宽度、高度、中心距等。
2. 实现互换性的前提
标准化是实现互换性的前提。只有按一定的标准进行设计和制造,并按一定 的标准进行检验,互换性才能实现。
3. 优先数系
由一系列十进制等比数列构成,代号Rr。优先数系中的每个数都是一个优先 数。每个优先数系中,相隔 r项的末项与首项相差10倍;每个十进制区间中各有 r个优先数。
第二章 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1.几何量的误差:
(1)尺寸误差 (2)形状误差 (3)位置误差 (4)表面微观形状误差
2.公差:
允许零件尺寸和几何参数的变动范围称为“公差”
3.实现互换性的基本条件:
(1)基本要求:同一零部件的几何要素误差保持在一定 变动范围内,就可以达到互换性目的。 (2)基本条件:对同一规格的零部件规定统一的技术标 准。
1979年:参照国际标准制定了“公差与配合”的国家标准GB1800~ 1804 —1979(简称“新国标”)取代GB159~174—1959
1992~1996年上述新国标进行了部分修订,将《公差与配合》改为 《极限与配合》,用《极限与配合 基础 第一部分:词汇》
(GB/T1800.1—1996)替代GB1800-1979中的《公差与配合的 术语及定义》,用《一般公差 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GB/T1804—
由定义可知,具有互换性的零部件在装配过程中,必 须满足三个条件:
装配前 不挑 装配时 不调整或修配种类
1.按决定的参数或使用要求分为:
1)几何参数互换性 (主要保证装配)
尺寸 对几何要素的 形状
相对位置
提出互换性要求。
2)功能互换(保证使用)
物理
对
机械 性能 提出互换性要求。
学习指导
本章学习的目的是掌握基础标准《极限与配合》的 一般规律,为合理选用尺寸公差与配合、学习其它典型 零件的公差与配合,进行尺寸精度设计打下基础。学习 要求是对极限与配合标准中的术语定义,要着重搞清其 概念与作用,并抓住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分析, 避免单纯从定义上孤立地去理解;重点要掌握标准公差 与基本偏差的结构、特点和基本规律以及尺寸公差与配 合的选用原则。
1.使用上
1)军用 军工产品易损件:子弹、炮弹都具有互换性。
2)民用 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方便(举例:备胎、电子元件等等)
2.制造上
可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专业化生产、流水线、自动 线), 产品单一,分工精细,可采用专用设备,提高生产 率,进行文明生产。
3.设计上
采用了互换性原则设计和生产的标准零部件,可简化 设计、计算、制图工作量,缩短了设计周期,并便于用计 算机进行辅助设计。
总之,遵循互换性原则进行设计、制造 和使用,可大大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生产率, 降低劳动强度。也为标准化、系列化、通用 化奠定了基础。
所以,互换性原则是机械工业中的重要原则, 是我们设计、制造中必须遵循的,即使是单件、小 批生产,零件不具有互换性,此原则也必须遵循。
第二节 实现互换性的条件
一、误差与公差
化学
2.按程度分:
1)完全互换 装配或更换时,不挑、不调、不修的互换性。
2)不完全互换 包括采用概率法装配、分组装配或在装配 时采用调整等措施。(还要附加修配、辅助加工的,则不具 有互换性)
3. 对标准件:
内互换:
(例如:滚动轴承) 外互换:
三、互换性的重要性
不仅是使用上的需要,也是设计、制造上的需要。
第一章 绪论
学习指导
本章学习目的是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学 习要求是懂得互换性的含义;了解互换性与标 准化的关系及其在现代化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了解优先数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第一节 互换性概述
一、 互换性的定义
互换性:在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中,任取
其一,不需要任何挑选或附加修配(如钳工修配)就能装在机 器上,达到规定的功能要求。这样的一批零件或部件就称为 具有互换性的零、部件。
第一节 概述
1944年:国民党政府制定了“尺寸公差与配合”的国家标准,但实际 使用的是日本、德国、美国标准。
1955年:参照苏联标准,第一机械工业部颁布“公差与配合”的部颁 标准,此标准只是将苏联标准(OCT标准)付与了中文名词。
1959年:颁布了“公差与配合”的国家标准GB159~174—1959 (简称“旧国标”)(精度等级偏低、配合种类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