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直接投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直接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是指一国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单独或共同出资,在其他国家的境内创立新企业,或增加资本扩展原有企业,或收购现有企业,并且拥有有效管理控制权的投资行为。
一、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是指投资者以控制企业部分产权、直接参与经营管理为特征,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的资本对外输出。
1、国际直接投资内涵分析
国际投资理论的内涵,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居民和实体(直接投资者或母公司)与在另一国的
企业(国外直接投资企业,分支企业或国外分支机构)建立长期关系,具有长期利益,并对之进行控制的投资。”日本学者原正行认为,“企业特殊的经营资源在企业内部的国际间的转移。”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认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所谓直接投资应该理解为向接受投资的国家传播资本、经营能力、技术知识的经营资源综合体。这里讲的经营资源是指在经营企业中发挥各种能力的主体,从表面上看是以经营者为核心的,更实质地讲,是指经营管理上的知识和经验,包括专利、技术秘密以及市场调查方法等广泛的技术性的专门知识,销售、采购原料、筹措资金等在市场上的地位,以及商标及信用、情报收集、研究与开发等的组织。”澳大利亚学者A.G.肯伍德认为,“一国的一家公司在另一国设立分支机构或获得该国一家企业的控股权。”
2、国际直接投资发展脉络
西方以发达国家作为投资主体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研究成果最为丰富。在众多的关于发达国家境外直接投资的理论流派中,影响较大、被奉为经典性理论的有垄断优势理论、产品周期理论、内部化理论、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五大学派。
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关注和理论探讨,是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的,特别是美国哈佛大学研究跨国公司的著名教授刘易斯威尔斯1983年出版了《第三世界跨国企业》一书,被认为是研究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开创性成果,威尔斯提出了著名的小规模技术理论,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特殊的技术优势。此后,拉奥提出了技术地方化理论,强调形成竞争优势所需要的企业创新活动;英国里丁大学坎特威尔教授和其博士生托兰惕诺共同提出了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企业主要是利用特有的“学习经验”和组织能力,掌握和开发现有的生产技术,还指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和地理分布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化的。
近年来,随着跨国公司对全球政治经济的影响日益扩大,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当中,比如,新出现的著名的战略管理理论、竞争优势发展阶段以及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等,在一定程度上修正、检验和发展了原有的理论,并推动研究更贴近现实。
二、对经典投资动因理论的思辩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自产生起,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处于主流地位的国际直接
投资理论有两条路线,第一条主线是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主要的代表理论有
海默的“垄断优势论”、巴克莱和卡森等人的“内部化理论”;第二条主线是以国际贸易理论为基础,主要的代表理论有维农的“产品周期理论”和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论”。
1、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的理论
海默在对不完全竞争市场进行研究后认为,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面对同一
市场的各国企业之间存在着竞争,若某一家企业实行集中经营,则可使其他企业
难以进入该市场,形成一定的垄断,可获得垄断利润。构成国际企业垄断优势有多种因素(1)技术优势。技术优势包括技术、知识、信息、诀窍、无形资产等要素。
(2)规模经济优势。由于规模经济使生产集中,降低成本,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3)货币和资金优势。进行投资的大公司往往有雄厚的资金或者有广阔的资金筹集渠道。(4)组织管理优势。公司拥有大批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和丰富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
巴克莱和卡森理论的产生源于科斯定理,认为不完全竞争并不是规模经济、寡占行为、贸易保护主义和政府干预所致,而是由市场失效、企业交易成本增加所致。正是由于市场不完全,行业因素、国家因素、地区因素和企业因素影响交易成本,所以企业更倾向于实行市场内部化来降低成本,虽然内部化又不可避免的增加了企业的内部成本,但只要内部化的成本小于市场的交易成本,内部化就可以实现。
2、以国际贸易理论为基础的理论
维农认为,垄断优势不能彻底解释跨国公司需要通过建立国外分支机构去占领市场,而不是通过产品出口和转让技术获利的根本原因。他把产品划分为新产品创新阶段、产品成熟阶段和产品标准化阶段,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是公司在产品周期过程运动中,因生产条件、竞争条件等区位因素发生变动后所作的理性选择。
小岛清基于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分析国际直接投资产生的原因,要从宏观经
济因素,尤其是国际分工的角度来进行。根据其动机,划分为四种类型:(1)自然资源导向型。此类直接投资的目标是出于利用东道国的自然资源而产生的投资行为。(2)市场导向型。此类投资的直接目标是维护和扩大出口规模。(3)生产要素导向型。此类投资的直接目标是利用东道国廉价的生产要素。(4)生产与销售国际化导向型。此类投资的直接目标是建立全球化的生产与销售网络。
三、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的理论思考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在解释特定时期中国特定投资主体的境外直接投资行为
方面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与合理性,特别是其中某些重要观点,如在境外直接投资中发挥技术优势,利用创新的产品和内部化的市场交易,重视投资区位的正确选择,对我国境外直接投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有关国际投资的研究还很不成熟,至今尚未形成被国际广泛认可的主导性的投资理论,现有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很难对我国目前的对外直接投资实践做出全面圆满的解释。从中国学者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看,一方面表现为对中国境外直接投资发展状况和趋势进行实证分析,考察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优势、投资方式、区位选择和行业选择等,另一方面还有一些学者着眼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通过建立相应的模型,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