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下册5-1-2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同步分层作业)(教师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2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同步分层作业)
1.黄土高原急需解决的最主要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山体滑坡C.森林过度砍伐D.旱涝
【答案】A
【解析】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地区最严重的生态问题,A正确;BCD错误;排除BCD,选A。
2.黄土高原由“黄”变‘绿’当地人民几十年的治理措施是()
A.生态建设B.人口迁移C.大力发展畜牧业D.陡坡种植粮食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们认识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积极的采取措施治理水土流失,保持水土。
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态建设和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减少放牧牲畜的数量等。
经过几十年的治理,黄土高原由“黄”变“绿”。
故选A。
3.下列聚落属于黄土高原传统民居的是()
A.高脚屋B.平顶房C.四合院D.窑洞
【答案】D
【解析】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黄土的直立性好,不易崩塌,当地人们凿洞而居,创造了冬暖夏凉的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故选:D。
4.图中景观一般出现在()
A.黄河上游B.黄河中游C.黄河下游D.源头
【答案】C
【解析】由于黄河的中游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河流携带了大量的泥沙,在进入下游的华北平原后,落差急剧减小,干流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导致河床不断抬高,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河”,故本题选C。
5.生活中,人们在受到了委屈时常说“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是因为黄河泥沙含量大。
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
A.上游的青藏高原B.中游的黄土高原
C.下游的华北平原D.上游的内蒙古高原
【答案】B
【解析】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由于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水质浑浊,含沙量很大,B正确。
黄河流经青藏高原,水质好,A错误。
黄河流经华北平原,已经是“地上河”,C错误。
黄河流经内蒙古高原,水质较好,D错误。
故选B。
6.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建反坡梯田的目的是()
A.修路采矿B.利于耕作C.保持水土D.修筑窑洞
【答案】C
【解析】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
治理黄土高原的根本措施是植树种草,加强生态建设,正确的做法是“缓坡建反坡梯田,陡坡植树种草”,这样可以起到保持水土,有效防止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C对,ABD错。
故选C。
7.读我国“某区域图”(下图),图中阴影部分为我国某区域范围。
此区域最基本的地形特征是()
A.多喀斯特地貌B.广阔坦荡C.冰川广布D.千沟万壑
【答案】D
【解析】黄土高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
但由于缺乏植被保护,加上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B错误、D正确。
喀斯特地貌必须是石灰岩地区,当地是黄土,A错误。
黄土高原纬度低,海拔不高,没有冰川分布,C错误。
故选D。
8.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的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据说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在河南三门峡陕县、山西运城、甘肃陇东的庆阳和陕西的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此种古代民居反映了当地环境特点()
A.长冬无夏,气温年较差小B.黄土层深厚,且有直立性
C.气候干旱,缺少木材D.地处西北地区,降水稀少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当地的民居是穴居方式,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分布在河南三门峡陕县、山西运城、甘肃陇东的庆阳和陕西的部分地区等地区。
以上地区属于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黄土层深厚,且有直立性,故选B。
9.【探究分析】读黄土高原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东起A____山,此山是黄土高原和____平原的分界线。
(2)黄土高原地区跨陕西、____、宁夏、甘肃等省区。
(3)目前,黄土高原地区面临的突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试分析原因:
自然原因是:____,____,夏季多暴雨。
人为原因是:____。
(4)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不利于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该地区的生态建设刻不容缓。
请你为改善家乡山西的生态环境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回答两点)
【答案】(1) 太行华北
(2)山西
(3) 黄土结构疏松缺乏植被保护滥垦乱伐,过度放牧
(4) 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持水土;将坡耕地改成水平梯田;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
【解析】本题以黄土高原地区图为材料,涉及黄土高原位置、范围、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办法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B乌鞘岭,东到A太行山。
太行山是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
(2)黄土高原包括山西全省、陕西的中部和北部,以及甘肃、宁夏、河南等省区的一部分,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又称秦晋高原。
(3)黄土高原每年流失大量土壤。
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易溶于水,植被稀少、地表缺乏植被的保护;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等;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
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开矿等。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形态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防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有: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和生物措施,具体措施是大力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以保持水土;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退耕还林还草,以及整修梯田、将坡耕地改成水平梯田;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等工程。
“这片广衰的黄土地已经被水流蚀割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皱脸——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就达十六亿吨!就在这大自然无数黄色的皱褶中,世世代代生活和繁衍着千千万万的人。
无论沿着哪一条‘皱纹’走进去,你都能碰见村落和人烟,而且密集得叫你不可思议。
”(引自路遥《平凡的世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小说《平凡的世界》里所描述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C.土地盐碱化D.水污染
2.生活在该地区的人们()
A.受热量条件制约,选择在河谷地区种植青稞
B.因煤炭储量丰富,应该大力发展采矿业提高经济效益
C.因黄土直立性好,当地人们就地取材挖掘窑洞而居
D.受潮湿气候的影响,烹调喜欢麻辣口味的川菜
【答案】1.B2.C
【解析】1.小说《平凡的世界》里所描述地区是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植被稀少,土质疏松,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B正确;与土地荒漠化、盐碱化、水污染无关,排除ACD,故选B。
2.生活在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根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的窑洞,作为传统的民居,C正确;种植青稞的是青藏地区,排除A;该区域煤炭资源丰富,但是大力开采容易造成环境恶化,排除B;喜欢川菜的是四川|地区,排除D;故选C。
【点睛】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长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全国共划分为四大区域,分别是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读黄土高原某地景观图及该地区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3.从图中信息判断,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是()
A.西高东低,地面崎岖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地面坦荡,起伏和缓D.峰峦绵延,山势雄浑
4.从气候资料图来看,该地区属于()
A.干旱地区B.半干旱地区C.半湿润地区D.湿润地区
【答案】3.B4.C
【解析】3.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在流水的冲蚀下,沟壑纵横,从图中也可以看出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所以,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从气候资料图可以看出,黄土高原全年降水较为丰富,且集中在夏季,年降水量大约在400—800mm之间,属于位于秦岭—淮河一线北侧的半湿润区。
所以,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内蒙古高原的地形特点为地势平坦,云贵高原的地形特点为地面崎岖,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为千沟万壑,青藏高原的地形特点为雪山连绵。
2020年12月26日银西高铁正式通车,在银西高铁沿线,遍布成片的鱼鳞坑。
鱼鳞坑是指在较陡的梁峁坡面和支离破碎的沟坡上沿等高线自上而下挖的半月型坑,呈品字形排列,形如鱼鳞。
下图为银西高铁线路和鱼鳞坑景观图,据此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鱼鳞坑主要位于我国的()
A.云贵高原B.青藏高原C.黄土高原D.华北平原
6.修建鱼鳞坑是此地常用的水土保持措施。
治理水土流失还可以()
A.在陡坡修建梯田B.毁林开荒C.开垦草场扩大牧业D.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答案】5.C6.D
【解析】5.由图可知,鱼鳞坑主要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
为减少水土流失,在山坡上挖掘有一定储水容量、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型或月牙型土坑,坑内储水,植树造林,故C正确。
故排除ABD,故选C。
6.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关键是要在黄土高原加强生态建设,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与修建土坝等工程相结合;另一方面,科学合理地安排生产活动。
在陡坡修建梯田,毁林开荒,开垦草场扩大牧业,都是不利于水土保持,ABC错,D对;故选D。
【点睛】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这里的自然植被遭到破坏,疏松的黄土在缺少植被保护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特别是每遇暴雨,泥沙俱下,水土流失尤为严重。
造成这里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黄河进入下游地区,河道变宽,河床坡度变缓,水流速度减慢,河水携带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人们被迫不断加高堤坝,黄河形成地上河。
下面两幅图为河南省上蔡县某一段乡镇级公路。
在公路治理方面,为了保障公路的美观和整洁,有关部门以前采取的措施是铲除杂草,平整沟沿,但由于本地区一到夏季来临,暴雨就将公路两边的边沿部分冲得千沟万壑,虽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始终没有得到根治。
后来他们改变了治理措施,既美化了环境,又减少了水土流失。
完成下面小题。
7.本地区行政区化的三个级别分别是()
A.省、县、市B.省、市、乡C.省、县、乡D.省、乡、镇
8.这一地区的气候类型属于()
A.热带雨林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
9.为减少水土流失,此处所采取的最合理的治理措施可能是()
A.植树种草B.开荒种地C.填土平路D.除草整修
【答案】7.C8.C9.A
【解析】7.我国的行政区划自中央以下,划分为省、县、乡三个级别,题目中的河南省上蔡县某一段乡镇级公路,三个级别分别是省、县、乡,故选C。
8.由题目可知,该地区位于河南省上蔡县,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说明该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我国没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西北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方地区,故选C。
9.由题目可知,该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为减少水土流失,最合理的措施是植树种草,开荒种地和除草整修会加剧水土流失,填土平路对减少水土流失没有用处,故选A。
【点睛】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全国共划分为四大区域,分别是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考察时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红色革命根据地延安所在的地形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严重B.水污染严重
C.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D.水土流失严重
11.关于该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下列采取的措施中合理的一组是()
①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②鼓励生育,增加劳动力
③大力发展畜牧业④修建梯田、挡土坝等工程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12.下列不属于该地区独特风情的是()
A.窑洞B.白头巾C.信天游D.竹楼
【答案】10.D11.B12.D
【解析】10.延安属于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地表光秃裸露、植被稀少,疏松的黄土在缺少植被保护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
特别是夏季暴雨,泥沙俱下,水土流失尤为严重。
该区人口压力大,过度开垦耕地,过度放牧以及本区的煤矿开采对地表植被和土壤的破坏严重,加剧水士流失。
该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故选D。
11.人们认识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积极的采取措施治理水土流失,保持水土。
一方面,采取植树
种草等生物措施和建梯田、修挡土坝等I程措施相结合,增加植被覆盖率,治理水士流失。
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减少放牧牲畜的数量等。
在黄土高原地区②鼓励生育,增加劳动力和③大力发展畜牧业是错误的做法,①④正确,故选B。
12.黄土高原地区的陕西,当地居民依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的窑洞,其粮食作物有小麦、谷子,当地居民吃的是小米饭;当地著名的剧种是秦腔;陕北和晋西北地区特殊的地形地貌,是白羊肚手巾产生发展的外部因素,由于风沙经常性的肆虐,外出劳作的人们便需要随身携带一些物品来擦拭头顶、脸上和脖颈灰尘和沙砾。
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这是一部用老镢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这是黄坡黄水之间的一朵奇葩。
竹楼是傣族人所建造和居住的传统民居,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及西南部地区。
故选D。
【点睛】黄土地貌有许多典型的特征,整体上来说沟壑纵深、沟谷众多、地面破碎是黄土地貌的主要特征。
黄土高原的地貌发育,主要受到流水侵蚀作用的影响,黄土土质疏松,节理发育,地表面植被又比较稀疏,加上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非常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陕西省榆林市,曾经是“房屋埋压人移走,看见黄沙就摇头”。
经过几十年的植树造林建设,今日的榆林林木覆盖单从0.9%增加到34.8%。
总书记曾到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视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形成榆林地区“房屋埋压人移走现象的主要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A.多高山峡谷,地表起伏大B.冬春季节多偏北风
C.地面植被稀疏,沙尘容易被刮起D.靠近沙漠等沙尘源地
14.从图中信息可知,榆林发展能源化工最主要的有利条件是()
A.水资源丰富B.夏季高温C.风能资源丰富D.煤炭资源丰富
15.由材料可知,近几十年来,榆林市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所占比例大幅增加的是()
A.耕地B.林地C.草地D.建设用地
【答案】13.A14.D15.B
【解析】13.榆林地貌分为风沙草滩区、黄土丘陵沟壑区、梁状低山丘陵区三大类,无高山峡谷,地表起伏小,A错误;冬春季节多偏北风,B正确;地面植被稀疏,大风天气多,沙尘容易被刮起,C正确;靠近北部内蒙古沙漠等沙尘源地,D正确。
根据题意,故选A。
14.读图可知,榆林煤炭资源丰富,D正确。
榆林临近黄河,水资源充足;接近内蒙古,风能资源丰富,但是二者均不是发展能源化工最主要的有利条件,AC错误;与夏季高温无关,B错误。
故选D。
15.材料中“经过几十年的植树造林建设,今日的榆林林木覆盖单从0.9%增加到34.8%”,且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北部穿过,该区域相对降水较多,所以榆林市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所占比例大幅增加的是林地,B 正确,C错误;耕地、建设用地增加会加剧植被破坏,AD错误;故选B。
【点睛】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西邻甘肃、宁夏,北连内蒙古,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南与陕西省延安市接壤。
榆林市全市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等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地,资源组合配置好,国内外罕见。
16.读图“黄土高原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从图中可以看出,黄土高原北起长城,南至_________,西起乌鞘岭,东至_________。
(2)自河口开始,黄河泥沙含量逐渐_________,到下游河段,流经华北平原,地势_______,泥沙淤积,形成了“地上河”。
(3)请简述导致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泥沙含量增多的自然原因(两点即可)。
(4)治理黄河的根本是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请你献计献策(两点即可)。
(5)图中,祁连山脉是________走向,其山顶积雪冰川为河西走廊发展农业提供了灌溉水源。
【答案】(1)秦岭太行山脉
(2)增多低平
(3)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气候干旱,降水多集中在夏季等。
(4)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兴修梯田,打坝淤泥等。
(5)西北-东南(东南-西北)
本大题以黄土高原为材料设置试题,共五小题,涉及黄土高原的范围、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原因及解决
的方案、和祁连山山脉的走向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于黄土高原范围内容的记忆,以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重要知识点的记忆能力和保护环境、关心环境的素养。
(1)此题考查学生对于黄土高原范围内容的理解以及地图的识别能力。
通过识别地图,我们可以看到阴影地区表示的是黄土高原,南边直达秦岭,东边直达太行山脉,所以第一题的两个空分别填写秦岭和太行山脉。
(2)此小题考查黄河含沙量在哪个河段开始增多,含沙量增多的黄河会在下游形成什么样的地理现象以及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识别地图可以发现自河口开始到下游河段流经的是黄土高原,所以含沙量是逐渐增加的,等到下游河段流经华北平原的时候,由于当地地势较为低平,所以泥沙逐渐淤积,形成了“地上河”。
(3)此小题考查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含泥沙量增多的自然原因,并且给出了建议:必须要写出两点。
所以学生在做题目的时候,要注意从自然的原因来进行分析,可以从降水、当地的植被、当地的气候等原因进行分析,而且必须要写出两点。
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的植被量和当地的气候降水的因素可以得到黄河为什么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泥沙量会增多,主要是因为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当地的植被覆盖率较低,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导致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4)此小题针对第三小题和第二小题的问题,来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且也给出了建议:必须要写出两点。
而且此题没有限制是人为方面还是非人为方面,所以可以从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两大方面来进行作答。
通过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植被覆盖率低、降水集中、植被破坏较大等),我们可以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治理办法,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如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等生物措施;打坝淤地、修建梯田等工程措施,来解决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
(5)此小题考查山脉的走向,可以从北往南看,也可以从南向北看,但是建议学生从北向南看,正北正南直接说南北走向,如果不是正南正北的,要注意一下它是偏向于哪一边。
比如说偏向于东边的话,那么它就是东北--西南走向或者西南--东北走向,如果偏向于西边的话,那么它就是西北--东南走向或者东南--西北走向。
通过对黄土高原示意图的辨析,祁连山脉的走向大致是从西北--东南走向,也可以说是东南---西北走向。
17.读黄河流域局部图(左图),某传统民居图(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陕西延安南部的洛川县是我国苹果的重要生产基地。
(1)黄河在上游河段塑造了有“塞上江南”之称的①____平原,该平原所在省级行政区是____自治区,黄河在入海口堆积形成三角洲,该三角洲位于____省。
(2)②地位于黄河____(上、中、下)游河段,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治理的措施主要有____。
(3)③所在地形区是____高原,其形成原因普遍公认的说法是“____”。
(4)图2传统民居是____(填民居名称),请简单说明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____。
(5)洛川所处温度带是____,当地种植果树的主要生态效益是____。
【答案】(1) 河套 内蒙古 山东
(2) 中 水土流失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工程措施:打坝淤地,修筑梯田,修挡土坝生产活动安排: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方木的牲畜数量。
(3) 黄土 风成说
(4) 窑洞 年降水量较少,气候较为干旱,土质房屋不易发生浸泡、倒塌;冬冷夏热,窑洞墙体厚,冬季
利于保暖,夏季较为凉爽;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而且比较干燥,容易开挖。
(5)暖温带保持水土
本题以黄河流域为材料,设置五个小题,涉及黄河流域的地形地势、传统民居、气候类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读图可知,黄河在上游河段塑造了有“塞上江南”之称的①河套平原,该平原所在省级行政区是内蒙古自治区,黄河在入海口堆积形成三角洲,该三角洲位于山东省,黄河注入的海洋为渤海。
(2)读图可知,②地位于黄河中游河段,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量增加,为了缓解水土流失可采取沿岸地区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打坝淤地,修建梯田、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安排生产活动等措施。
(3)读图可知,③所在地形区是黄土高原,其形成原因普遍公认的说法是“风成说”。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是窑洞;黄土高原年降水量较少,气候干旱,窑洞的成功建设主要是黄土具有直立的特点,不易崩塌;再加上黄土保暖性好,该区域自然环境干燥少雨,多风沙天气,光效充足,可以起到保暖驱寒避免风沙天气侵害的作用。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洛川位于我国大陆内部,所处温度带是暖温带;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当地种植果树的主要生态效益是保持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