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策略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策略

标签:离异家庭;心理问题;因素;社会;引导策略

离异家庭学生由于其家庭的特殊环境,较之正常家庭学生心理更加脆弱,更易出现偏差,重视和关心单亲家庭学生,依据客观性心理原则,从他们的实际出发,去分析解决其心理问题,实施恰当的教育措施和积极的引导,促进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一、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

1. 恐惧不安。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健康成长需要一个具有保障机制的家庭,儿童在父母双亲的抚爱和教育下,能产生一种安全感,从而有利于童心的自然正常发展。但是由于父母离异给孩子带来了恐惧和不安。这种恐惧和不安,使孩子不信任他人,对外界环境感到害怕,处理不好同学间的关系,常陷入痛苦和极度烦恼之中,遇事胆小紧张,很难应付突发事件,不敢迎接挑战,无战胜困难和超越自我的勇气。

2. 抑郁孤独。家庭的破裂,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孩子在父母离婚后遭受的打击比父母更大,而且孩子比大人更为敏感脆弱,他们无法自我调节心理,不能适应家庭破裂的残酷现实,因而对周围的人和事失去兴趣,对任何东西都提不起精神,对未来悲观失望,整天闷闷不乐,不愿与人接触,对外界常有戒备和厌烦心理,他们把苦恼、不满、怨恨都深藏在内心,不愿向别人诉说,久而久之造成心理上的抑郁,性格上的孤僻。

3. 消极自卑。因父母的离异孩子感到羞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处处不如他人,特别是看到同龄孩子与父母亲热玩耍时,孩子就会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导致自卑情结,进而在自我评价中随着消极的情绪体验,产生自卑懦弱,害羞忧伤。随着年龄的增长,消极情绪体验的次数增加,孩子经常沉浸在忧伤、悲伤中,导致孩子交往能力下降,自卑感更强。

4. 怯懦胆小。意志薄弱的孩子易形成怯懦性格。由于一直生活的完整家庭突然破碎,孩子无法适应没有父亲或母亲的环境,因此遇事胆小怕事,容易屈从他人,无反抗精神,在困难面前惊慌失措,感情脆弱,经不起挫折和打击。夫妻离异后,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使孩子望而生畏,总担心自己使家长失望,时时体验着恐惧的情绪。

5. 叛逆心理。父母离异过程中的恩怨、冲突、冷酷无情易造就孩子偏激的性格。他们得不到健全家庭中的温暖,在“孩子圈”中地位不高,容易受到其他孩子的奚落和欺负。然而他们也渴望尊重,渴望被人欣赏,于是在言谈举止上便刻意地表现出与众不同,以显示自身的存在价值。

二、影响离异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

1. 家庭因素。家庭的不完整给孩子最直接的影响,莫过于造成产生孩子强烈的自卑感,从而影响其与人交往的质量。

2. 学校因素。学校是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渡过,学校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学校中老师和同伴的看法,直接影响离异家庭孩子的情感变化。如果老师和同学能关心、帮助、接纳他,他的情绪会趋于稳定。

3. 社会原因。由于离异家庭的孩子拥有特殊的心理特征,这些因素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他们心理压力大,为父母的离异感到羞愧,抬不起头,有的甚至诚惶诚恐,悲观厌世,破罐子破摔。

三、教育辅导策略

1. 用爱与他们在心灵上沟通。马斯洛言:“我们非得探讨爱,教会爱,让爱深入人心,否则充满敌意和猜测。”在对离异家庭学生的教育中,教师要以诚心、爱心、关心对待他们。教师要仔细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抓住机会接触他们,与孩子们进行交谈。在交谈中教师要有真挚的心,由衷的情,感化他们冷漠的心,用自己一个甜甜的微笑,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赏的手势,一次轻轻的抚摸,或一句真诚的表扬拯救他们的自尊心,打消他们的自卑感,抑制他们低落的情绪。

2. 创设情境,张扬个性。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离异家庭的孩子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特长、优势、闪光点,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尝试成功带来的喜悦,使他们找回自我,找回自信。

3.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教育这个主阵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离异家庭孩子的教育更需要家长的配合。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和家长沟通,申明利弊,使家长承担起教育孩子的义务,让家长明白,孩子的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长的责任,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才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总之,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性、人生理想的启蒙教育场所,父母在孩子一生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要因为父母的离异让幼小的心灵永远背负家庭变故的阴影,应该调动一切力量帮助孩子走向乐观向上、豁达开朗、自信自强、健康快乐的成长道路。

离异家庭对孩子的心理保健和教育策略-2019年精选文档

离异家庭对孩子的心理保健和教育策略 离异家庭是由于父母婚姻破裂而导致解体的家庭。其不良后果是多方面的,例如子女的生活问题、发展问题、教育问题,特别是心理健康问题等。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功能正常、无障碍或心理疾病。据调查,离异家庭子女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作为父母的任何一方,在处理离婚的过程中都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此外,学校也应当关注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班主任和专职心理老师,还有孩子身边的同学和朋友。 一、父母离异时孩子的心理保健和教育策略 父母离婚,子女突然失去完整的家庭,失去了安全感和幸福感,很容易感到惊恐不安,容易被激怒。据调查,完整家庭子女只有不到10%恨自己父母,而离异家庭有40.16%的孩子痛恨父母。刚离异家庭的孩子由于沉浸在家庭瓦解的悲伤气氛中,对谁都不信任,自我封闭,不愿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遇事易怒,稍不如意就做出过激行为,以此来发泄心中长期压抑的不满,如骂人,打架,行凶,做事不考虑后果。这种强烈恐惧感如果无法得到及时的缓解和调节,很容易造成情绪上的障碍,在学习、生活中常常感到不踏实、焦虑不安、注意力严重涣散。 (一)相关案例

小雨,初一女生,14 岁,来到咨询室就掉眼泪,说自己是个没人要的孩子。原来,她家里天天上演着一场由父母主演的唇舌之战,因为父亲有外遇,还嚣张到把情人带回家。母亲自然受不了,天天和父亲吵架,处于准离婚的状态。每当父母吵架的时候,就会拿小雨和弟弟出气。小雨和弟弟经常被骂, 都非常害怕。父母吵架的时候他们就躲进房间,即使学校催交生活费,她也不大敢向父母要,因为父母常常因赌气而彼此推脱。这种状态持续了一个多月。 刚开始的时候,小雨还在学校强忍着痛苦,努力地学习,希望自己取得的优良成绩能挽回准备离婚的父母。但是,她发现即使自己成绩取得较大的进步,笑容在父母脸上也是转瞬即逝,他们之间的战火依然连绵不断。 小雨从内疚到麻木,因为在家得不到温暖,总在学校里耗着不回家,周末也借口出门。为了报复有外遇的父亲,她同时交了十多个男友,她心里认为,反正父母忙着吵架,反正家都不成家了,自己学好也没人管,自己学坏也没人关注,就这样混着过日子吧。 (二)案例分析及其对策案例中,由于父母在准离婚时不能很好地处理彼此的情绪问题,在家当着孩子的面天天吵架,孩子也成了父母吵架发泄的对象。刚开始小雨认为自己有能力可以挽救父母的婚姻,改善家庭氛围,但是努力后她发现是白费力气。因为对家的失望和对父亲的报复,她成绩急剧下

离异家庭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

离异家庭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的关键时期,不少中学生本身就不同程度 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健康发展,然而,离异家庭学生的家庭环境则更加重了 他们的心理困扰和障碍,如果不及时采取教育措施,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家庭、父母和生活, 将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健全人格、一辈子的健康生活。作为教育的主战场的学校,理应积极承 担责任,探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态。 一、心理状况分析 通过课题研究获得以下认识,离异家庭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认知方面 上课注意力涣散,不能集中,注意的稳定性较差,难以持久,观察问题不仔细;记忆力差,表现为记得慢而忘得快,尤其思考问题容易受情境影响,思考缺乏广度和深度,反应迟缓, 不能变通。 2.人格方面 具体表现为自我评价较低、不敢与他人交往、对他人采取冷漠的态度。面对家庭的突然 破裂,这些孩子闷闷不乐,容易悲伤,情绪低落,兴趣明显减退,不仅对学校社会的各种新 鲜事物不感兴趣,生活的不顺导致他们上课时情绪很难调动起来,课后言语较少,极少参与 集体活动,整天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失落感很强。因家庭的变化,大多数离异家庭子女还 出现思想、行为固执,不愿听别人的劝说,对人不信任,不能正确地、客观地分析形势,自 以为是,对批评拒绝过分敏感,对侮辱、伤害耿耿于怀,反映出强烈持久的偏执倾向。 他们自感不如人,害怕别人谈及此事,对别人对待自己的态度特别敏感。许多同学不愿 让人知道自己是特殊家庭的孩子,有自卑心理。 有些离异家庭孩子心理成熟比较早,看到别的同学在双亲的呵护下无忧无虑,使他们心 中有一种失落感,自卑、自怜、压抑、怨恨的心理交织在一起,就有可能通过对他人、对社 会的报复来渲泄情绪,以求得内心的平衡。在他们身上,滋事、斗殴事件时有发生。 3.情绪方面 主要表现为抑郁、敌对和恐惧。因为父母的离异,离异单亲家庭子女时时感到强烈的不 安全感。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感觉,除了经济缺乏保障、住房问题和受人歧视、欺负外,众多 的是来自他们内心的一种恐惧感。当这种强烈的恐惧感无法得到缓解和调节时,他们在学习 生活中常常感到不踏实、焦虑不安、担惊受怕等心理,这样久而久之,离异家庭子女很容易 造成情绪上的障碍。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也进一步推动了学校师生更加关心离异家庭中学生的各种现状并积 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老师们特别是班主任也在不断的探索中学到了很多心理健康的 知识、技巧,为更好地了解学生、做好学生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教育对策研究 作为专职的教育重要机构,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对离异单亲家庭学生进行 爱的补偿:要理解、尊重、信任离异单亲家庭学生,保障离异单亲家庭学生的隐私,创建友 爱互助式的教育氛围,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气氛,可以帮助离异单亲家庭子女消除过强的 自尊心,缓解心理负担,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和友谊,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和同学之间纯 真的友爱。作为教师,有义务承担起对这些学生的保护和教育任务,发挥教师良师益友的作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1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1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 开题报告 兴农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已进入了一个多元的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现行的婚姻法对离婚也给予了更宽松的条件,根据有关资料表明,中国家庭离婚数也呈现出迅速增加的趋势,而离异家庭学生的教育就成为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 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农村学生占1,3,我校离婚家庭学生的数量也很多,据不完全调查显示,本校离异家庭的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8.3%以上,最为典型的为预科部,由于农村家长的素质较低、观念落后,离异家庭中亲子关系问题更加突出,对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大影响。社会环境对离异家庭的子女也往往关注不够,导致这些孩子部分性格张扬;部分比较孤僻,不合群;遇事紧张、自卑感强;学习缺乏信心等,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国内外的许多专家的研究也表明:离婚对父母、对孩子都是一次心灵的手术,震动很大,它对儿童的生活、认知、情感、社会各方面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面对这些现状,关注这些离异家庭学生改善他们受教育的质量,成了当前学校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如何面对新式的家庭结构,加强良好的亲子关系,给孩子以完整的母爱及父爱,促进孩子个性的发展,这些都是近年来中外心理学家及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在教育理论方面有许多的阐述,但还没有形成实践机制付诸行动的也较少,因此作为一线的班主任老师很有必要对此进

行进一步应用价值的研究,针对我校离异家庭的亲子关系作一次认真的调查和分析,指导孩子家长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改善亲子关系,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我们设想通过对我校离异家庭亲子关系的现状调查,分析不同家庭的亲子关系特征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形成的不同影响;通过个案追踪调查,探索如何指导家长和学生共同改善不良亲子关系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提高离异家庭教育的质量,同时,也提高教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最终要还给离异家庭学生一个健康成长的空间。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将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婚姻观念的转化和现实中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导致离异家庭子女人数的日益增多,而这些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的特殊性导致他们学习成绩下降,思想品德下滑,心理出现异常。因此,学校只有重视对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存在的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习惯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才能使这些学生健康地成长、发展。因此本次研究的目的,就是让每个学生能够找到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重新找到自信,健康的成长 在本地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基本方法和规律,在日常的教学中,及时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发展,并经常鼓励,保护其自尊心,提供宣泄的机会、场所和氛围。对待这些学生能够理解,宽容他们的错误,并且能够组织集体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欢乐。面对社会上离异家庭的增多,这些家庭的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有了我们的研究成果就可以解决这些孩子的心理问题,从而使学生在中学阶段——学生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得到有力的保护和健康的发展。

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及疏导记录

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及疏导记录 一、引言 离异家庭是当今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离异对于孩子的心理影 响是不可忽视的。本文将从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及疏导方面进行 探讨和记录。 二、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 1. 情感问题 父母离婚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情感冲击,他们可能会感到失落、愤怒、恐惧等负面情绪。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他们可能无法理解这 种变化,甚至会认为自己是导致父母分开的罪魁祸首。 2. 自我认同问题 父母离婚后,孩子可能会出现自我认同方面的问题。他们可能会失去 原有的家庭结构和身份认同,产生归属感缺失等问题。 3. 学习问题 由于情绪上受到了影响,孩子在学习上也往往表现不佳。他们可能无 法集中注意力,思维混乱或者过分焦虑等。 三、疏导方法 1. 倾听和支持 首先要做到倾听和支持。孩子需要有人听取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

感受,并给予安慰和支持。 2. 建立稳定的生活环境 建立一个稳定和安全的家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应该尽力保持孩子生活上的稳定性,如保持孩子在原有学校和社交圈中等。 3. 积极引导 父母可以通过积极引导来帮助孩子逐渐适应离异后的新生活,如鼓励他们参加社交活动、锻炼身体、培养兴趣爱好等。 4.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孩子表现出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医生或儿童心理专家的帮助。他们能够提供更为专业和有效地帮助。 四、案例记录 小明(化名)是一名离异家庭孩子。在与他交流时,我们发现他对于自己父母离异后的生活感到无所适从,情绪低落、自卑,并且在学习上表现不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疏导措施: 1. 倾听和支持:我们先与小明进行了沟通,听取他的心声,并尽力给予了安慰和支持。 2. 建立稳定的生活环境:我们建议小明保持在原有学校就读,继续参加原有的兴趣班等,以尽量保持他生活上的稳定性。 3. 积极引导:我们鼓励小明多参加体育锻炼、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与同龄人多交流。 4. 寻求专业帮助:我们建议小明的家长寻求心理医生或儿童心理专家的帮助,以便更好地解决孩子面临的问题。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策略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策略 标签:离异家庭;心理问题;因素;社会;引导策略 离异家庭学生由于其家庭的特殊环境,较之正常家庭学生心理更加脆弱,更易出现偏差,重视和关心单亲家庭学生,依据客观性心理原则,从他们的实际出发,去分析解决其心理问题,实施恰当的教育措施和积极的引导,促进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一、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 1. 恐惧不安。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健康成长需要一个具有保障机制的家庭,儿童在父母双亲的抚爱和教育下,能产生一种安全感,从而有利于童心的自然正常发展。但是由于父母离异给孩子带来了恐惧和不安。这种恐惧和不安,使孩子不信任他人,对外界环境感到害怕,处理不好同学间的关系,常陷入痛苦和极度烦恼之中,遇事胆小紧张,很难应付突发事件,不敢迎接挑战,无战胜困难和超越自我的勇气。 2. 抑郁孤独。家庭的破裂,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孩子在父母离婚后遭受的打击比父母更大,而且孩子比大人更为敏感脆弱,他们无法自我调节心理,不能适应家庭破裂的残酷现实,因而对周围的人和事失去兴趣,对任何东西都提不起精神,对未来悲观失望,整天闷闷不乐,不愿与人接触,对外界常有戒备和厌烦心理,他们把苦恼、不满、怨恨都深藏在内心,不愿向别人诉说,久而久之造成心理上的抑郁,性格上的孤僻。 3. 消极自卑。因父母的离异孩子感到羞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处处不如他人,特别是看到同龄孩子与父母亲热玩耍时,孩子就会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导致自卑情结,进而在自我评价中随着消极的情绪体验,产生自卑懦弱,害羞忧伤。随着年龄的增长,消极情绪体验的次数增加,孩子经常沉浸在忧伤、悲伤中,导致孩子交往能力下降,自卑感更强。 4. 怯懦胆小。意志薄弱的孩子易形成怯懦性格。由于一直生活的完整家庭突然破碎,孩子无法适应没有父亲或母亲的环境,因此遇事胆小怕事,容易屈从他人,无反抗精神,在困难面前惊慌失措,感情脆弱,经不起挫折和打击。夫妻离异后,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使孩子望而生畏,总担心自己使家长失望,时时体验着恐惧的情绪。 5. 叛逆心理。父母离异过程中的恩怨、冲突、冷酷无情易造就孩子偏激的性格。他们得不到健全家庭中的温暖,在“孩子圈”中地位不高,容易受到其他孩子的奚落和欺负。然而他们也渴望尊重,渴望被人欣赏,于是在言谈举止上便刻意地表现出与众不同,以显示自身的存在价值。 二、影响离异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

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分析及教育策略

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分析及教育策略 曾有心理学家把家庭喻为"制造人格的工厂",家庭的教育方式以及家庭本身对子女的心理变化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正由于不同的孩子长期生活在背景不同的家庭里,因此产生了不同的心理状况。然而现在有着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以离婚来解决夫妻之间的各种问题,尽管这是一种解决的方法,但对他们的子女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大局部离异家庭的学生在心理上会在父母分开之后产生不同,因而对这些离异家庭学生的教育也自然不同,要想走进他们,教育他们,首先必须真正了解他们,因为家庭离异对学生心理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所以教育者要因材施教。根据对所带班级离异家庭学生的观察和分析,发现离异家庭学生容易出现以下几种心理状况及表现: 一、情绪低落,自信心缺乏有些生活在离异家庭里的学生,认为自己是“无家可归”的,特别是离异后重组家庭,以为从此美满的现实生活与美好的理想都成“泡沫”。于是内心十分苦闷、沮丧、悲观、情绪低落,没有了常态家庭学生的那份热情,丧失了一切信心。二、不思进步,无所事事,虚度光阴这种学生以放任自由的家庭为多。家庭发生变故后,一方面他觉得前途渺茫,学习上没有奋斗目标,丧失了上进心;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也不负责任,又不作严格要求和正确引导,使这类学生纪律松懈、自由散漫,学习得过且过,成绩直线下降。 三、容易激动,想法偏激 离异家庭学生局部行为固执,不愿意别人劝说,对他人缺乏信任,防范心理特别严重,不能正确地、客观地分析形势,遇到不满意的事情时容易情绪激动,自以为是,过分敏感。

四、封闭自我,与班级同学交流过少 局部离异家庭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欲望掩盖起来,过分自我克制,使交往无法深入。他们常常会把父母的离异作为参考,人和事,从而不轻易相信人,从不表白自己的心愿。除以上几种心理状态外,还有综合性的,即几种心理状态夹杂、成交叉性的,形成较复杂的心理。当然,有的离异家庭中由于家长教育得法,催促、引导正确,子女的心理也能健康开展。在工作中,“高度的责任心加上超强的使命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我用我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来对待班级的每一位学生。我所带班级,离异重组或者离异单亲家庭学生有八位,也遇到过各种情况,如何管理好离异家庭学生呢,我试着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用老师的真诚,赢得他的信赖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会对他的思想产生很大的影响,但凡得到老师肯定的学生往往积极乐观,对学习、生活充满信心。离异家庭的学生尽管由于家庭等因素而时常有不遵守校纪校规的情况,但你走近他细细观察,会发现他身上也有闪光之处,对这些学生老师假设以诚心对待,使他从老师的目光中、语言上得到关怀、指导和帮助,对他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使他重整旗鼓,投入紧张的学习之中。教师在接受一个新的班级时要主动深入地调查访问,了解所生中离异家庭所占的比例以及这些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教师本人绝对不能对离异家庭子女有偏见,相反要对这些孩子多献出一份爱心,让他们甩掉自卑的包袱,使其身心得到协调开展。班级有个离异家庭的男生小李,贪安逸、图享受,是个喜欢逞能的"老大"。我利用他"好逞能"的特点,让他做班级男生组的组长,负责监督几个男生的作业收交和检查值日生工作,于是他每天到班第一件事就是检查男生

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标签:语文教学;单亲学生;情感;性格;方法 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多年,倾注在单亲学生身上的精力不少,这个特殊的群体,是值得老师关心和帮助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大多向两方面发展,要么自立、自强,要么极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单亲家庭中的学生心理问题表现为显性和隐性特征,显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喜欢捣乱、暴力、不合作、情感饥渴等方面,隐性的特征表现为不说话、自闭、遇到问题容易退缩、多疑,注意力不集中、无法与人沟通等现象。 一、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1. 情感残缺。单亲学生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和睦家庭中,他们亲眼看到父母之间争吵,缺乏家庭应有温馨和关爱,使学生极易出现消极情绪和不良情感反应,如情感脆弱,易激动,没有安全感和幸福感,敏感多疑、对任何人都不信任等。 2. 孤独感。孤独感是单亲学生要面临的最大折磨和困惑。看到同伴们在父母面前撒娇,或者是一家三口其乐融融,他们心灵的痛楚是正常家庭学生所难以体会的。有些单亲孩子,性格特别孤僻,他们会害怕与人交往,沉默寡言,有些甚至会仇恨父母,这种病态的人格是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的。 3. 性格缺陷。如果男学生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生活里缺少阳刚之气,如果女孩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生活里又可能缺少阴柔之美,性格缺陷对学生成年以后行为及社会适应能力无疑会产生重要影响。 二、培养单亲家庭学生健康身心的对策 “现在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好教”。这是教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一名教学多年的语文老师,面对班上的部分孩子先后走入单亲家庭子女的行列,不得不使我对这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问题倍加关注,并且尽自己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身心。面对生活中降临在他们身上的不如意,也要自信自立,茁壮成长,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1. 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灵。心灵的快乐才能让一个鲜活的生命真正地滋润起来。有个同学,他的父亲是一个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的花花公子,母亲因家里的一点不如意就歇斯底里,她一气之下扔下孩子离家出走。当得知这一消息时,我的心犹如浸在冰窖里一样难受。由于爷爷、奶奶常用物质激励孩子,孩子手里的零花钱一多,吃喝玩乐没了个度,花钱越来越大方。如果没有了钱,就向爷爷奶奶等亲人索要,甚至偷偷从爷爷奶奶兜里抽取。当我得知这一信息后,及时制止,并和家长及时沟通,教育引导这个单亲学生反省自己的行为。从那以后,我时刻注意观察他的言行,多次家访,了解情况之后,能及时疏导的就及时疏导。我用无微不至的关爱让他觉得自己并不是孤单无助的孩子。

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管理措施和对策

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管理措施和对策 单亲家庭主要指的是由于离婚、死亡、遗弃、分居以及其它一系列的原因而缺少配偶一方的家庭。因为单亲家庭其家庭成員的残缺,对子女的教育也展现出畸形的发展态势。从教育这个角度进行分析的话,良好的教育将会对这种生活在特殊环境下的孩子提供良好的引导。不然的话,性格方面容易出现缺陷,乃至于发展成为双学困生。“单亲家庭的学生越来越难教。”这成为越来越多的老师发出的感叹,单亲家庭子女的学生教育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并引起了广泛关注。 一、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分析 (一)单亲家庭子女常见心理特征 (1)封闭以及抑郁造成亲社会性行为减少 有些孩子常常会因为失去父母而非常痛苦,很长时间难以自拔,他们常常沮丧和悲伤,看到其他学生在父母面前很高兴,自己的心里就非常难受。大部分的孩子表现出自卑、情绪脆弱、情感沮丧等心理。他们不善社交,对外界缺乏安全和信任。很少参加由学校或班级组织的活动,常发呆,脸上没有笑容。可以说丧失了这个年龄段应有的乐趣。 (2)憎恨导致逆反心理严重,产生攻击性行为 一些学生对父母离婚充满厌恶。对父母产生憎恨心理,认为父母忽略其成长以及感情。对教师的一言一行总是非常容易产生抵触心理以及对抗心理,对他人和社会具有报复心理和仇恨心理。这种仇恨随着时间的流逝对心理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并且逐渐地向学校生活以及社会生活渗透,有意违反纪律和损坏公共财产。 (3)多疑、嫉妒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特征相比较普通家庭的学生更容易怀疑以及嫉妒。具体表现为对很多事情都非常敏感,怀疑其他人在谈论自己,怀疑其他人是否在谈论自己的坏事,对超过自己的同学产生嫉妒心理以及反对情绪,觉得其他人不公平,难以与他人交流,潜意识地认为其他人看不起自己。 (4)情绪消极,缺乏自信 单亲家庭中的大多数儿童总是被动地对待学习和生活。害怕困难,常常毫不费力地放弃而没有信心。单亲家庭的学生倾向于认为自己是低人一等的,他们鄙视自己,并人为地将自己归类为另类。整日,不开心,愁眉苦脸,自己为自身设置了束缚的“十字架”,并在情绪上感到压抑。 (5)情绪不稳,易养成双重性格 许多单亲家庭的子女情绪波动很大,常常表现出不良情绪,或者想摔东西,或离家出走甚至想自杀。在父母以及老师面前,他们更多的时候表现为性格孤僻、胆小怕事、唯唯诺诺,而一旦到了外边却飞扬跋扈,常常欺负比他们弱小的孩子,倾向于暴力,并形成双重性格。 (二)易造成学习成绩波动 (1)单亲孩子的自信不足 单亲家庭的父母或许另组家庭,从而对孩子关心不够,并盲目地要求孩子服从他们。渐渐地感受到家庭环境的不良和以及家庭环境的恶化。这是由于其缺乏信心。 (2)单亲父母的关注不足 对于单亲父母来说,在其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后,肩负起更多的家庭责任,既当父亲又当母亲,独立养育自己或者双方的父母。一些父母太忙了忽略了孩子的

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精品教育文档

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 儿童心理学家李•索尔特认为:“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只有死了亲人才能比父母离婚更痛苦,更损害身心。”当然,伤害的程度和伤害持续的时间和孩子的个性以及孩子对父母的依赖程度有很大关系。但是,不管怎样,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受损相对普通家庭严重是毋庸置疑的,他们的一些不良心理特征影响其身心健康,如不及时纠正,必将造成恶性循环,阻碍他们的进步,因此,关注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我们每个人,特别是父母和教师应尽的责任。 一、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据调查,73.5%的离异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的特殊性,心理不够健康,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 1.自卑。离异家庭的孩子往往觉得自己没有别的孩子幸福,因此,害怕与同学谈起自己的家庭,害怕与同学接触,自卑感很强。 2.敏感。因为心灵受过创伤,所以离异家庭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敏感,更脆弱,防御心理更强,他们就像小刺猬一样,浑身长满刺儿,别人稍有“冒犯”,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就会使他们不顾一切地用刺狠狠地扎人。 3.抑郁。很多孩子因父母离异而伤心痛苦,长时间闷闷不乐。 4.憎恨。有的学生对离异的父母充满憎恨,憎恨父母不顾及他们。这种憎恨久而久之就会扩展到对学校和社会的不满。 总之,离异给孩子的成长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也为孩子的教育形成了很多障碍,怎样绕开不利因素,在现有家庭模式中找到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良方呢?这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角度来寻求答案。 二、应采取的教育对策 1.加强家庭教育

(1)“夫妻离异,孩子无罪”。为了孩子心灵的健康发展,尽量避免“夫妻大战”,既不要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对方,更不要拿孩子撒气。力求做到和平分手。 (2)为了孩子,双方应通力合作,共同负责。父母应通过各种渠道多了解孩子在学校、社会上的表现,不但要按排好孩子的生活,关心孩子的学习,更要关注他们的思想品德进步。要经常和老师主动保持联系,配合学校,共同对孩子进行教育。 (3)离异家长不要有内疚感。不要带着“赎罪”心理教育孩子,这种心理很容易无条件地迁就孩子,培养出一个自私骄横、不会体贴别人的冷血动物,或者让懂事的孩子造成很重的“还债”心理负担,让孩子生活得沉重压抑。 (4)离异家长要让孩子学会承担家庭责任。要放心大胆地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要多鼓励他们,培养独立能力,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自己对家庭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2.加强学校教育 离异家庭的子女面对家庭的不完整,更多感到的是孤独、不信任。当他们处于集体中时,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关爱,这些不良情绪体验就会减弱。其中,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这类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给予更多的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最宝贵的品质就是对孩子深沉的爱。”教师的爱可以孕育出爱的种子,点燃爱的圣火。有许多离异家庭,父或母一个人支撑家庭,又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精力、体力有限,有时候无法照顾周全,也无暇和孩子交流沟通,所以,离异家庭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爱。 老师不仅要当他们的老师,还要当他们的家长、朋友,应做到生活上有困难及时帮助,学习上有困难及时辅导,思想上有障碍及时沟通。教师对离异家庭的孩子的关爱要真诚、适度。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 单亲家庭指的是只有一个父或母独自承担抚养子女的家庭。在当今社会中,由于诸多原因,单亲家庭越来越常见。然而,这种家庭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对策来探讨单亲家庭对子女的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现状 1.1 物质条件的不足 单亲家庭的家庭经济状况往往较为困难,母亲或父亲一个人要承担所有的家务及孩子们的生活费用、教育费用等,因此在物质方面孩子往往会感到缺乏与日常物质生活水平不能满足的不安。长期下去可能会造成孩子们的消极情绪、愤怒、焦虑、对他人的敌意等一系列问题。 1.2 情感上的冷漠和缺失 单亲家庭中孩子们和父母的相处时间会大幅减少。留给孩子们的时间过短,缺乏充足的精神关怀和安慰,孩子们也可能会表现出不适应环境,不愿意交往等情况。另外孩子们一般都出现在一个父母的照顾下,父母也往往因其忙碌而无暇顾及到孩子的情感需求。因此,单亲家庭的孩子们在情感上可能会有冷漠、缺失等问题。 1.3 学习与成长问题

孩子的学习环境很重要,而在单亲家庭中,另外一个家庭成员的时间常常是有限的,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时间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孩子的学业和个人成长方面会有很大的压力。 二、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对策 2.1 社会教育和心理疏导 心理教育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健康的人际关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能力的一种手段。面对单亲家庭,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可能会消极,有的可能会积极,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 2.2 支持性家庭教育 孩子的成长不仅是一种个人因素,社会才是孩子成长的主导因素。单亲家庭要支持积极的家庭教育,加强亲子关系,并且丝毫不影响孩子的发展,使孩子在健康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茁壮成长。 2.3 辅导和指导 单亲家庭子女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辅导,使孩子拥有积极的心态,避免出现消极的情绪和其他危害行为。对于孩子的成长,因此辅导和指导非常重要,在家庭和学校两方面开展课程,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特别是足够的疏导和安抚措施。

浅谈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浅谈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浅谈离异家庭儿童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雷清菊 摘要: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以及新婚姻法对离婚限制的放宽等因素,离婚率急剧上升。离婚家庭的子女就越来越多。离婚的同时,对儿童的成长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而这个群体往往不容易被引起关注。本文就分析离异家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教育对策进行浅谈,希望离异家庭儿童能够得到更多关心,用正确的教育的亲切的关怀弥补儿童的心灵。 关键词:离异家庭;儿童;心理问题;教育对策 一、离异家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一)、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出现障碍 1、产生强烈的怨恨感、恐惧感、逆反心理等消极情绪 离异家庭的儿童由于父母的离异,总是感觉自己的家庭是不完整的,是一种耻辱,所以不愿提及这类问题,更害怕同伴知道后看不起自己,所以对这一问题产生恐惧感。由于这种恐惧感就会怨恨父母为什么要离异,造成自己现在害怕这类问题,于是开始对父母产生强烈的不满,不想再听父母的话,觉得这一切都是父母造成的,所以产生了很多消极心理。 2、产生孤独心理 在父母没有离异后,由于父母离异后家庭的负担变重,原来两个人一起支撑的家需要一个人支撑等很多因素,父母陪儿童的时间相对离异前儿童有父母及家人的关爱要少得多。这个时候儿童就会觉得没人关心自己,相对于离婚前心理落差很大,就会觉得自己孤立无援,不管做什么都是自己一个人。由于害怕同伴知道也不愿意和别人交流,尽管心中有无数的话要说也找不到倾诉的人。儿童认为不管发生什么都要自己承担。这种孤独心理就伴随离异家庭儿童的成长。 3、情绪不稳定出现渺茫心理 由于儿童对父母离婚不理解的长期性,心中的怨恨越来越深。随时会因为生活中的一句话或者一件小事就会“一触即发”,渐渐养成了暴躁的脾气,经常摔东西,也不愿意和别人交往,亲子冲突加剧。另一方面,儿童有较强的依赖

浅谈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策略 离异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离异家庭学生常常面临着情感困扰、人 际关系问题和自我认同挣扎等困难,这些问题可能会给他们的成长和学习带来负面影响。 对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解决至关重要,只有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孩子们才能健康成长。接下来,本文将从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解决策略两方面 展开展开论述。 1. 情感困扰 离异家庭的孩子往往面临着情感困扰,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失落和恐惧。他 们可能会觉得自己被父母抛弃或背叛,对家庭的安全和稳定产生质疑,从而对自己的生活 产生负面影响。而且,他们也可能会因为父母的争吵和冲突而感到焦虑和害怕,这些情感 困扰可能会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2. 人际关系问题 离异家庭的孩子可能在人际关系上遇到困难,他们可能会因为家庭背景而感到自卑和 尴尬,对与他人交往产生压力。他们可能会因为缺乏安全感而难以信任他人,对友谊和爱 情产生困惑,从而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 3. 自我认同挣扎 离异家庭的孩子在自我认同方面也可能会遇到问题,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家庭状况感 到困惑和不安,产生自卑感和自我怀疑。他们可能会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对父母的选择和行 为产生质疑,产生自责和愤怒的情绪,这些情绪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1. 家庭支持和关爱 离异家庭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家庭的支持和关爱,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应该给予他们更 多的关心和理解,提供一个温暖、稳定和安全的家庭环境。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关心他 们的感受和需求,让他们感到被爱和被需要,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2. 情感宣泄和疏导 离异家庭的孩子需要有一个情感宣泄和疏导的渠道,父母或老师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 倾听和支持,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并正确地表达和宣泄。父母也可以帮助孩 子建立良好的情感管理能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3. 心理辅导和治疗

单亲家庭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单亲家庭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标签:班主任工作;单亲家庭;自闭;抑郁;逆反;关爱 近年来,随着离婚率的持续上升,单亲家庭越来越多。许多单亲家庭学生存在诸多不良习惯,如心理脆弱、行为习惯较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对这部分特殊学生的教育是高中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高中班主任工作中学生个人成长因素不可小觑,高中生心智已经很接近成熟,若正在形成中的“三观”、高考升学压力与单亲家庭的变化等因素叠加后接受不到正能量的引导和规范,极易使高中生走入歧途,这就要求高中班主任务必高度重视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本文就以此举例做一些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简析 1. 易自闭。家庭的破裂,仿佛是“晴天霹雳”,使孩子过早地面对与亲人的分离。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因而他们遭受的打击比父母更大,他们还不具备自我调整心理的能力,一时还难以面对家庭破损的残酷现实,因而会感到无所适从、闷闷不乐;不愿与人接触,家庭的变故使孩子的心灵更为脆弱、敏感,与健全家庭的孩子们相处时更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认为别人都瞧不起自己,不愿向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进而自我封闭,不愿外出活动,不愿与人打交道,对周围的人常有戒备、表现出孤独、内向的性格特征。 2. 易抑郁。父母的離异,家庭的破裂,使孩子们长期生活在压抑的空间里,因为父母的关系,孩子成天处在恐惧和担忧中,缺乏安全感。长此以往,很容易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和敌对情绪,就会和同伴保持一定的距离,自我保护意识也会增强。时不时会感到压抑、郁闷、烦躁。如果这种心理困扰得不到排解,就会爆发出来,后果不可设想,容易使孩子产生极端行为,如离家出走、故意伤害他人等。 3. 易逆反。由于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同的生活经历,容易成为别的孩子奚落和欺负的对象。而他们也渴望被肯定、被欣赏。于是在言行上便刻意地表现出与众不同,有时甚至喜欢和别人对着干,以显示自身的价值、存在感。 二、教育对策 1. 要关爱心理,关心生活。首先,教育是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的通力合作和紧密配合,尤其是单亲高中生的教育更是要求班主任要切实加强家校联系,班主任应该采取家访、电话(短信)交流、邀请学生家长校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常态化、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有效的家校联系。要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住址、家庭成员、父母及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家庭主业、经济条件、成长经历等情况,尤其是对一些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留守”家庭更是要详细了解,做到早联系、常联系,对学生某一阶段的进步表现要及时告知家长,对某一阶段孩子的出现的异常现象要及时反馈给家长,力求做到细心观察,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的研究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的研究 【关键?~】离异家庭心理问题分析对策 一、前言随着离婚率的不断升高,离异家庭的子女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的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离异家庭所造成的后果是多方面的,当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在国家所公布的犯罪人群当中,很多都是离异家庭的孩子。因此,当前阶段在学校教育中一定要强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能得到健康的发展。下面将对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对策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二、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 1.情感问题由于父母的离异造成了儿童过早的失去父爱或者母爱,只能与单独的一方生活在一起,长时间以来会给孩子的内心造成一种打击和影响,使他们在情感上发生不良的反应,甚至导致出现心理的扭曲现象。主要表现为过度的自卑和孤僻。离异家庭的子女会因为父母的问题而产生羞愧心理,很害怕外界的看法,再加上受到别人的笑话,更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从而逐渐的演变成为自卑心理。同时,家庭的变化会让孩子变得孤僻,他们很多时候会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进行抑制,长时间以来就会导致孩子显得与其他人之间格格不入,从而失去朋友,逐渐的成为孤僻性格。 此外,父母离异还会导致孩子出现易怒情绪和焦虑的情绪,甚

至逐渐的发展成为叛逆心理,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教育和辅 导,就会导致学生向不好的方向发展下去。 2.过于散漫 因为离异家庭的父母会对孩子存在愧疚心理,很多时候家长会在物质上给予孩子更多的满足,这种现象会给予孩子物质上更大的满足[1] 。但却会导致孩子的精神世界及其匮乏,出现自由散漫的现象,难以遵循社会上的规定和限制。 3.心理脆弱离异家庭的孩子多数是不愿意让其他人知道自己父母离异现状的,在跟同学相处的过程中表面没有任何的差异,但内心却十分的恐慌也很压抑。行为表现上更加追求完美,但由于过度的想表现自己,一旦出现了令自己不满意的情况就会影响到心情,心理极度脆弱。 三、离异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强保护和管理离异家庭的孩子处于家庭的不完整状态,常常会感到孤独,当他们在集体环境中时会将家庭中的一些不良情绪抵消。因此,学校方面应当积极的做好对离异家庭学生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找到科学的教育规律,从而帮助学生得到健康的成长。同时,学校方面应当更加关心离异家庭的子女,促使他们能在集体中不受到歧视, 能得到充分的尊重,从而让他们快 乐的成长。 2.建立离异家庭学生档案学生的心理档案中应当记录学生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学校应对措施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学校应对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离婚家庭数量增多,离异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日趋严峻,孩子在不健全家庭中容易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学校应采取相关措施来减少或减轻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离异家庭;心理问题;学生;措施 一、不良心理问题行为 1、自卑少信任。自卑是由于自我评价过低引起的自我否认态度,是对自己不信任的表现。完好家庭的孩子也有自卑心理,但离异家庭的孩子出现自卑的情况更普遍,主要原因可能是在生活中没得到父母双方的呵护,行为缺少重要的支持源,遇到难处时,可提供帮助的资源少,往往不确定是否能解决,不信任自己的才能。看到其他同伴都有父母的情感支持和各种物质方面的满足,心理容易产生自卑感。 2、敏感、多疑。在某方面有欠缺的人,心理会更敏感,担忧别人说到自己的痛处。少了父母一方照顾的孩子,从内心深处来讲,孩子非常希望能获得失去的那一份父爱或母爱。因此,假设谁提到了家庭的话题,讲到父母亲的生活琐事,会造成“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的效果,无意中伤害了他,引发他的负面情绪。在与同学交往中,通常存有一定的戒心,会疑心同学行为的真诚性。 3、冷漠、孤僻。家庭离异后,孩子一般只能得到一方的关爱,有些离异家庭迫于生计需外出谋生,使得单方的关爱都得不到保障。在缺少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对外界反响更冷漠,生活里缺少阳光和欢笑,也不愿关心周围的人和世界。同时,与自卑相联络的是内心又有很强的自尊,担忧受到同伴的歧视,做事喜欢独来独往,不愿与别人之间进展感情交流。因为周围朋友不多,很少参加集体活动,跟外界疏远起来,所以心中充满了孤寂、愁苦、和被遗弃的感觉、

4、妒忌、逆反。离异家庭孩子经常看到其他孩子一家三口一起外出,心理非常羡慕完美家庭带来的幸福,也渴望经常有父母亲的共同陪伴。当希望得不到实现时,心理又会嫉妒其他孩子的快乐、幸福生活。成长中少了一份情感依赖,稚嫩的心灵没有得到细心的呵护,当教师对其进展教育和指导时,会较强逆反心理,总是向相反的方向理解和处理。在心理上对教师、同学有排斥感,你让他那样,他偏这样。 5、自控力弱。在学校里上课时,经常注意力不集中,会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由于大部分离异家庭顾不上关心孩子的学习,也没能在学习多鼓励帮助,故孩子学习兴趣不高,大多数成绩不理想。离异家庭孩子监管不到位,往往控制才能差,有些孩子不仅完不成作业,还经常迟到旷课,甚至做违纪违法的事情,成为班上的双差生。 6、怯弱、退缩。孩子在生活缺少父母一方的监管,少了一方的支持,做起事情来放不开,会形成胆小、退缩、怯懦的性格。在孩子成长中,父母的积极正向的鼓励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培养孩子英勇坚韧的性格。 二、学校预防措施 1、理解根本情况,促成对口帮扶。从学校层面,首先要知道学校有哪些是离异家庭的学生,才好进一步理解学生的详细情况,以便开展帮扶工作。各个班级要建立离异家庭学生的电子档案,完善家庭人口、住址、监护人和联络方式等根本信息。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班主任要从正面或侧面理解离异家庭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和行为表现等,发现有异常的行为都登记好,但是不能向全体学生公布。建立帮扶制度,促成对口帮扶,根据学生理论情况,分别安排教师或校外爱人人士一对一进展帮扶,有的侧重经济帮助,有的进展学习辅导,有的开展心理行为教育。 2、用关爱走近内心,用情感进展感化。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爱,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者。〞在学校假设有教师能给离异家庭儿童带来真挚的关爱,它会像一股暖流能温暖儿童的心灵,填补亲情缺失的空间。离异家庭孩子成长过程中难以获得健全的爱,缺少双亲的共同呵护,对外界反响更

浅谈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与教育策略

浅谈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与教育策略作者:王浩王仰志 来源:《儿童大世界·家庭教育研究》 2018年第6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异家庭已占很大的比例。近年来,由于离异家庭教育不当引发 出来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等社会问题日益增多,可见,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成长及教育应提 上日程,得到社会、家庭、学校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一、离异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及分析 2015年,民政部发布的“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依法办理离婚手 续的共有384.1万对,比上年增长5.6%,其中:民政部门登记离婚314.9万对,法院办理离婚69.3万对。这样造成了很多离异家庭的出现,也就导致了离异儿童的形成。这种离异儿童现象 在我们身边就有发生,其中我校就很突出。我从2007年以来所带班级中至少有31个学生是离 异家庭的孩子,他们或因享受不到充分的家庭温暖,或因社会的某种偏见,或因其家庭的经济 原因以及其它因素,往往会表现出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及行为特征。他们因为缺少父爱或母 爱而变得心理失衡,常常感到孤独、自卑、低沉,这种被扭曲的心态会影响其情感、意识和品 格的发展,并因此出现一些不良行为,问题学生也就不断出现。一个问题学生不是独立存在的 个体,他(她)们对周围同学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因问题学生而产生的问题又是一个庞大 的数字。因此,研究离异家庭问题学生家庭家庭教育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也不容回避的社会 重大课题,解决好它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意义。 随着近年来离婚率的不断上升,离异子女增多,给当前的教育敲响了警钟——离异家庭孩 子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如何通过教育,帮助离异家庭的孩子更好地面对因家庭变故带来的伤害,调整他们的心态,使其尽快达到平衡,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 应该思考的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笔者认为,首先要对离异家庭孩子心理状况进行认 真研究分析。 离异家庭是指父母离异或夫妻丧偶的家庭,其中,以因父母离异而造成的离异家庭中的问 题学生居多。据资料统计,目前我国的离婚案件已占全部民事案件的一半以上。离婚率的逐步 上升,使众多恩怨夫妻得以从原有的婚姻家庭带来的痛苦与不幸中解脱出来,但与此同时,家 庭的破裂、抚养方式的改变、人际关系的变化以及家庭教育的变异,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却是难 以估量的。所以说,父母离婚带来的不仅仅是家庭的破碎,不仅仅造成当事者本人的痛苦,更 重要的是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如果处理不好,孩子的教育不能跟进,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行为状况呈两极分化。对大多数离异家庭,其特殊环境通常给孩子的 身心发展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性格孤噼,情绪容易极端化 据观察分析,约有20%的离异子女患有儿童孤独症。有的孩子因长期抑郁而逐渐形成孤僻、怯懦的性格,成为对他人、对社会都极端冷漠、缺乏信任感的人;有的孩子由于长期生活在争 吵打骂的环境中,变得情绪暴躁而形成蛮横、粗野和冷酷的性格;还有的是由于父母迁怒于孩子,经常无故殴打孩子,使得孩子经常在恐惧中度日而变得神经质。这些消极的性格特征会影 响他们的人际交往、同伴关系,造成他们与人交往相处能力的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 良的影响不仅不会减弱消失,反而会逐渐积累,引起更加严重的交往困难,甚至造成交往障碍。经过调查显示出,很多离婚家庭的子女都存在着一些非常严重的心理问题,例如:极其不良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