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深度融合存在的问题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企深度融合存在的问题分析
作者:卢西魁张小苏
来源:《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8年第6期
校企深度融合对职业学校的发展意义重大,但是当前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状况显示,这种
理念并没有得到切实落实。学校与企业之间为什么在合作方面没有达成共识,只有找到存在的
问题,调动学校、企业的积极性,使校企深度融合的步伐更加坚定。
一、校企深度融合制度化存在的问题
1.法律性制度不完善。
职业学校校企深度融合缺乏法律方面的保障,使校企合作的随意性很大。校企合作只在
《职业教育法》中作了一般性的规定,没有收到良好的成效。法律制度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首先是内容不够全面,只对师资和实习内容作了规定,而对深层次的专业结构、培养目标、就业指导方面都缺失明文规定。其次对责任人应该承担的责任缺少强制性规定,当责任人并未
履行职责或在工作中因为失职造成不良影响时,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来给出具体的处罚措施。
第三,校企双方在合作中的权利和义务不对等,企业必须履行的义务通过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但没有相应权利保护措施,使企业在合作过程中积极性受到了影响。
2.技术性制度不够精细。学校和企业在管理体系上性质的不同,使双方在开展合作时存在
很多问题,如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如何确定、企业需要提供什么类型的工作岗位、人才培养方案
如何制定、企业教师的薪酬如何计算等等,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校企合作很难进行下去,双方在合作中的裂痕也很难修补,为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造成了障碍。
二、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学校和企业双方
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目前我国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式分为理论+实训、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等,合作形式较单一。1.校企合作的专业范围偏小。目前虽然有很多学校与企
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但合作的专业较少,基本上一个学校有1~2 个专业与企业合作,
大部分专业没有进行校企合作。
2.校企深度融合的层次有待提高。我国所有的校企合作中基本分为三个层次,即浅层次、
中层次和高层次合作。浅层次合作一般以企业的设施为基础,为学校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双方
实质性的合作并不多。中层次的合作,指学校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
在合作期间,学校提供技术性服务,如理论上的咨询。而深层次的合作则指企业提供一定的资
金或场所来与学校合作,具体为学校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将可执行的操作技术应用到企业中去,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目前的状况是,部分学校校企合作虽然在局部有所突破,但大多数停
留在较浅层面,没有把校企合作作为长期性任务与根本性办学战略予以实施。
3.职业学校与企业缺乏有效衔接的桥梁。许多学校只是与企业在某些项目上实行合作,而
没有根据企业的需求确定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调整专业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
法与教学评价制度,是学校与企业实现紧密接轨。
三、校企深度融合多维度互动平台的构建不完善
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仍然存在校企之间信息沟通互动渠道不畅,校企合作不到位,导致在一定程度上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1.信息传递渠道的相对局限导致信息不对称。通过对河南省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情况的调研发现,校企合作只是停留在表面,功利性太强。学校与企业之间信息传递还相对闭塞,一般都是通过人才市场或是政府信息公开、行业组织、网络、报刊、媒体等渠道传递企业岗位技术要求和人才需求信息,不仅传递渠道是间接的,且传递的信息也是不全面的。
2.学校现有的资源,不能提高企业对学校的合作热情。校企合作中,通常是企业付出的人力、物力远大于学校。企业不仅向学校提供实习实训设备,而且对企业中定岗实习的学生承担培养任务,而学校仅仅派部分老师去企业定岗锻炼,总体上讲,由于双方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和发展目标,学校与企业投入不均衡,企业基于自身利益的权衡,对校企合作缺乏兴趣,导致从而影响校企合作工作不能深入开展。
3.运行保障机制中,学生教学管理与评价呈现一头重(学校)一头轻(企业)的现象。对教学过程的管理与监督,学校与企业还没有达到齐抓共管的合力。对于学生的评价工作,除了学生在校的学习由学校评价外,学校还一手策划了学生在企业实践的评价,这个过程中,企业的主导作用没有体现,也没体现企业对人才培养要求和评价标准。
四、校企文化融合存在的问题
1.校企文化融合对于学校未来的发展以及校企合作的实效都具有推动作用,因此,学校文化应该与企业文化打通,突破自身局限,充分利用企业文化资源来推进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文化融合。目前我国职业学校与企业的互动和联系仅仅停留在硬件层面上,对应校企合作软件层面尤其是文化层面关注很少。学校或多或少地忽视甚至无视企业文化交流,没有意识到企业文化对于校企合作的推动作用,以及对于提升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性。学校常常处于文化自我封闭状态,对于企业文化比较淡漠,缺乏和企业文化对接的积极性,这种文化割裂的现象最终导致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文化素质远远落后于企业要求。
2.校企文化融合是一个长期的整体性的活动,需要学校所有成员的大力参与,尤其是作为办学主体的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需要在校企文化融合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全身心地参与到校企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但是,目前的职业学校没有形成全员参与的局面。有的学校领导甚至根本没有考虑校企文化融合的问题,有的简单地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文化融合被认为是某个职能部门的事情,其他人员漠不关心,参与热情不高。
3. 校企文化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规划校企文化对接方案,分层次、分步骤地进行校企文化融合。但是,目前职业学校对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忽视文化融合的系统性。因此文化融合并没有纳入学校办学规划中,很多学校没有建立对企业文化的体系框架,缺乏系统的体系和完善的组织机制保证,最终导致校企文化融合的杂乱无章,无法体系职业性和企业精神。
五、职业学校教育资源与社会教育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决定了学校和各类教育机构等教育主体拥有大量的教育资源,行业企业也拥有相当规模的教育资源。但是,实际情况是学校和行业、企业所拥有的教育资源往往不能得到很好地共享利用,协调发展。这在当前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过程尤其明显。中职学校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只有在教育资源、管理、服务等方面实现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互惠互利,才能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达到服务社会经济建设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