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区别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的方言,以典zhi范的现代白话文著
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dao汉民族共同语。
普通话不等于北方话或北京话,它也吸收了其他
方言中的成分,比任何方言更丰富、更完善。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近几百年来白
话文学和“官话”的传播,使其规范逐渐明确,影响日益扩大。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人
们交往的日益频繁,《汉语拼音方案》的推行,普通话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发展。
汉字不是表音文字,字形与读音的联系不很紧密。
因此,学说普通话必须注意正音。
语音的差别显而易见,不言而喻。
词汇上、语法上的差别也很大,如普通话说“赶集”,在广西方言中则说“赶圩”,前者说“你先走”,后者则说“你走先”。
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是语言分化的结果,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各有其特点。
现代汉语有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和客家方言等。
它
们都是从古代汉语发展演变而逐渐形成的,因而它们都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地方变体或
地域分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频繁,方言的交际作用逐渐缩小。
但方言研究仍
是一门学问。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汉语的历史面貌和演变过程。
比如,古代汉
语有入声,现代汉语普通话里没有入声。
研究现代方言里入声的情况就可以了解入声逐步
发展以至消失的过程。
方言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
构成及其特点,更好地贯彻我国文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和汉语规范化的政策。
方言研究对
于文献学、考古学、民俗学、民族史、文化史等科学的研究也能提供一定的帮助。
普通话是在北方方言这一基础方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全民族使用的交际工具,北方
方言在诸方言中威信最高、流传最广、使用人口最多。
因此,普通话是方言的高级形式。
方言则是某一特定地区人们所使用的交际工具。
普通话对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
定的影响,同时,也从各方言中吸收营养,从而使其本身更丰富,更好地发挥交际工具的
作用。
条城方言属北方方言大区兰银方言区兰州方言片中的一种方言,语音上与兰州、皋兰、榆中方言最接近,与景泰、永登方言较接近。
条城人的先祖主要是600年前明朝组织大规模移民时从全国各地迁来的。
他们带来了
先进的文化和先进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这是条城长期以来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主
要原因。
“正宗”的条城指今天的榆中青城。
《明史.地理志》中说,金县(今榆中
县)“东北有一条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置”。
清末,这里还称“一条城”,到了
民国则简称为“条城”。
明末,随着人口的增加和鞑靼势力的北退,青城人逐渐过黄河向
北迁移,先水川、强湾,继而王岘、武川,还有景泰、靖远等其他一些地方。
今景泰、靖
远两县大部分人的先祖是清朝年间从条城迁去的。
随着人口的迁徙,条城的外延也扩展了。
从一些地方志资料看,清末时还没有水川等地名,而称“一条城河北”,强湾、王岘、武
川等地统称为“五沟十三庄”,民间则统称为“条城”。
现在,条城地区的范围大约是今
榆中的青城(包括南山),白银的水川、强湾、王岘、武川及景泰南部的三台井等一些地方。
这个地域有2000平方公里左右,生活在这里的条城人近20万(不包括白银市区的10多万
外籍人口)。
白银市区地处条城腹地,是白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外籍人口占多数(主要是近50年来从全国各地迁来的),语言上则以普通话为主,这对它周围的条城方言
产生了极大影响。
另外,靖远的北湾和景泰的少部分地方的人也说条城方言。
随着白银城
市经济的发展和普通话的推广以及条城人文化程度的普遍提高,条城方言向普通话靠拢的
趋势在近几年表现的比较明显,尤其是条城新派语音的变化更明显。
条城方言与普通话的最大区别是在语音上,这在声母、韵母、声调三方面都有表现,
下面就条城方言声母、韵母、声调三方面的特点及其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予以分述。
需要
说明的是,本文所谓条城方言语音以条城地区水川乡老派语音为主。
另外,由于目前常用
的几种文字处理软件都无法全部处理方言语音所涉及到的国际音标,因此为了尽量减少国
际音标的出现,在前两部分中,凡是方言语音与汉语普通话语音相同的声母和韵母,都用
汉语拼音代替,不能用汉语拼音代替的,就用国际音标,但是全部加[ ]予以区别;在后两
部分中,则多用汉语拼音注音,其实际读音参看前两部分中所列条城方言对应的普通话声母、韵母及普通话声韵母的国际音标注音,如“我、晚”,注音为“wo、wan”,条城方言
的实际读音则为[vγ]、[væ]。
一.声母方面。
条城方言有23个声母(包括零声母),比普通话声母多1个齿唇浊摩擦音[v],其余22个方言声母(包括零声母)与普通话声母相同。
1.条城方言22个辅音声母(零声母除外)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描述及声母例字(方言
声母后面为对应的普通话声母及普通话声母的国际音标注音):
b — b[p]: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例字:巴别部碑。
p —p[p‘]:双唇送气清塞音。
例字:旁喷谱怕。
m — m[m]:双唇浊鼻音。
例字:麻灭们摸。
f — f[f]:齿唇清摩擦音。
例字:翻肥福方。
[v]— [v]:齿唇浊摩擦音。
例字:稳万我伟。
d — d[t]:舌尖前不送气清塞音。
例字:大党读东。
t —t[t‘]:舌尖前送气清塞音。
例字:探听拖条。
n — n[n]:舌尖前浊鼻音。
例字:年脑能女。
l — l[l]:舌尖前浊边音。
例字:龙郎冷练。
z — z[ts]: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例字:曾赞早总。
c —c[ts‘]:舌尖前送气清塞擦音。
例字:草从粗蚕。
s — s[s]:舌尖前清摩擦音。
例字:三素嫂送。
zh — zh[tʂ]: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
例字:振中主张。
ch — ch[tʂ‘]: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
例字:超唱成冲。
sh — sh[ʂ]:舌尖后清摩擦音。
例字:山少是守。
r — r[ʐ]:舌尖后浊摩擦音。
例字:人儒然让。
j — j[tɕ]:舌面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例字:军甲建交。
q — q[tɕ‘]:舌面前送气清塞擦音。
例字:权庆群秋。
x — x[ɕ]:舌面前清摩擦音。
例字:学新下旬。
g — g[k]:舌面后不送气清塞音。
例字:共古钢鬼。
k —k[k‘]:舌面后送气清塞音。
例字:看空口可。
h — h[x]:舌面后清摩擦音。
例字:辉好和汉。
ø:零声母。
例字:阿按俄恩语云望远。
2.以上声母的发音与普通话基本相同,其中zh、ch、sh、r发音时舌尖略前,h发音时舌面略后,ø零声母开口呼字前有轻微的舌根浊摩擦音[γ],如“阿[γa]、岸[γæ]、额[ɣɤ]、鸥[γou]、恩[γən]”等。
二.韵母方面。
条城方言有32个韵母,比普通话韵母少7个。
下面按“四呼”分类,将方言韵母的发音及其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进行描述(方言韵母后面为对应的普通话韵母及普通话韵母的国际音标注音):
1.开口呼韵母12个,其中元音8个:
[ ] — i[ ]:舌尖前不圆唇元音。
例字:字词思祀。
[ ʅ ] — i[ ʅ]:舌尖后不圆唇元音。
例字:之尺诗曰。
[ɯ] — er[ər]:舌面后高不圆唇元音。
作韵母相当于普通话的er。
例字:而二尔耳儿给。
a ——— a[a]: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
例字:阿腊刷尬。
[γ] — e[ə]和o [o]:舌面后高不圆唇元音。
作韵母相当于普通话的e和o。
例字:格舌可特、播坡莫佛我。
[ε] —ê[ε]和ai[ai]: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
作韵母相当于普通话的ê和ai。
例字:欸诶、带栽概海。
[ɔ] — ao[ɑu]:舌面后半低圆唇元音。
作韵母相当于普通话的ao。
例字:到早包奥。
ei — ei[ei]:与普通话韵母ei相比,动程较小。
例字:倍非魏贼。
ou — ou[ou]:与普通话韵母ou相比,动程较小。
例字:州头漏狗。
[æ] — an[an]:舌面前次低不圆唇元音。
条城方言中读为[æ]的鼻化元音,开口度比[æ]稍小,比[ε]稍大,介于二者之间。
作韵母相当于普通话的an。
例字:半甘山安。
en — en[ən ]和eng[əŋ]:作韵母相当于普通话的en和eng。
例字:文本分等。
ang —ang[ɑŋ]:ang在条城方言中读为[ɑ]的鼻化元音,开口度比普通话的[ɑ]略小,韵母例字:方王丈党。
2.齐齿呼韵母8个,其中元音1个:
i —— i: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
例字:义你迷期。
ia — ia[ia ]:韵母例字:家恰亚下。
ie — ie[iε]:韵母例字:页叠灭列。
[iɔ] —— iao[iɑu]:作韵母相当于普通话的iao。
例字:要条交巧。
iou(iu) — iou[iou]:韵母例字:九牛优秀。
[iæ] ——ian[iεn]:作韵母相当于普通话的ian。
例字:天堑先见。
ien[iən] — in[in ]和ing[iŋ]:作韵母相当于普通话的in、ing。
例字:民亲林信。
iang —— iang[iɑŋ]:韵母例字:两样强项。
3.合口呼韵母8个,其中元音1个:
u —— u:舌面后高圆唇元音。
拼zh、ch两声母时为[v],摩擦较明显。
韵母例字:
出土读书。
ua — ua[ua]:拼zh、ch两声母时,摩擦较明显。
例字:抓画夸瓜。
uo — uo[uo]:uo中的o唇较扁,例字:陀螺阔绰。
[uε] —— uai[uai]:作韵母相当于普通话的uai。
例字:怀揣快拐。
uei(ui) — uei[uei]:拼zh、ch两声母时,摩擦较明显。
例字:追随对推。
[uæ] —— uan[uan]:作韵母相当于普通话的uan。
例字:团缎专峦。
uen(un) — uen[uən]和ueng[uəŋ]及ong[uŋ]:作韵母相当于普通话的uen、ueng、ong。
例字:春文翁用。
uang —— uang[uɑŋ]:韵母例字:狂装广黄。
4.撮口呼韵母4个,其中元音1个:
ü ———ü[y]:舌尖前高圆唇元音。
例字:语区序举。
üe ——üe[yε]:韵母例字:月学略决。
[yæ] —üan[yεn]:作韵母相当于普通话的üan。
例字:远全娟选。
ün ——ün[yn]和iong[yŋ]:作韵母相当于普通话的ün、iong。
例字:云群军寻。
由以上叙述可见,条城方言与普通话相比,韵母的差别比声母要大,但是方言区的人
对一些小的差别难以觉察。
三.声调方面。
声调中的调值用五度制数据表示,条城方言的调类调值为阴平33,阳平53,上声443,去声13。
四个调类的调值的起调不同,分别为3、5、4、1,而收调则都是3,这是条城方言的一个特点。
1.声调。
普通话有4个调类,条城方言也有4个调类(不包括轻声,古入声清声母和
次浊声母字归今去声,全浊声母字归今阳平),调类相同,但调值和调型不同,区别如下:
普通话条城方言方言例字
阴平55平调阴平33平调高山中开三天声音
阳平35升调阳平53降调白银行为群云兰来
上声214降升调上声443平降调雨水走手有九主柳
去声51降调去声13升调月亮共汉夜字对无
与条城方言比较接近的兰州方言的调类、调值和调型是:阴平53降调,阳平31降调,上声42降调,去声24升调,两个方言区的人通话无障碍,都感到差别不大,实际上调值
和调型不同。
汉语各方言语法上差异还是比较小的,这里试着总结一些就我目前所了解的河南信阳
地区不同于普通话的语法,当然这些用法散见各地,并非当地特有。
例句中【方】代表方言,【普】代表普通话对译。
1、双宾语句,指人宾语在指物宾语前。
例如:
方:我给本书渠。
普:我给他本书。
见于光山、新县等地,这种语法南方各地较为常见。
2、反复施行某动作,连V是V。
例如:
方:我连跑是跑的才没得迟到。
普:我马不停蹄地跑啊跑才没有迟到。
见于固始、商城,安徽地区较为普遍。
3、“给给”连用。
例如:
方:尔拿我的书多昝给给我吔?
普:你拿我的书什么时候给我?
见于罗山,给给并不可以完全替代给,在特定语法中才会使用。
例如陈述句中给给便
不可以出现在其后无受事的结构中,在否定句疑问句中各有条件限制。
也见于西北官话和
晋语,但彼此适用范围又存在差异。
比如山西平定方言中“给给”不能与“不”、“没”
共同出现,罗山方言则可以。
4、“紧”引起被动句,NP1+紧+NP2+VP。
例如:
方:渠紧人个惑走两千块。
普:他被人骗走两千块钱。
见于新县。
潢川被动句则往往用“得”,且是否接施事者较自由。
例如:
方:老鼠得猫吃唻。
普:老鼠被猫吃了。
方:灯灯得烧没得影唻。
普:灯笼被火全烧没了。
5、比较句,N1+VP+N2+数量词。
例如:
方:我大尔一层。
普:我比你大十二岁。
见于新县,南方各地均较常见,如粤语。
6、特殊进行时表示。
例如:
方:我吃饭在,等一下子。
普:我在吃饭,等一小会。
见于商城,也有将“在”写作“则”的。
7、特指问句句末加语气词,普通话一般不加。
例如:
方:尔皆伫搞么事哎?
普:你们在这干什么?
见于新县。
8、无意义插入语。
句中插入词不固定,句尾一般用“说的”。
例如:
方:上摆那本书别等到是他的呗?
普:上次那本书不会是他的吧?
“上摆”表“上次”,闽语、客语都有。
但潢川读为送气,一般写作“上牌”,这里参考闽语正字。
方:他说这书是他的说的。
普:他居然说这书是他的。
见于潢川,这里的“等到”和“说的”就是无意义插入语。
信阳各地方言经常加入插入语增强语气,但插入词和读音互有差异。
9、V+到,构成一系列与原动词无关系新词汇。
例如:
a、跟+到
方:这书跟到是他的啷!
普:(他这样说)就好像这书是他的似的。
b、试+到
方:我试到这个怪容易的。
普:我感觉这个蛮容易的。
c、管+到
方:管到尔提前给我打个招声也好。
普:你如果提前跟我打个招呼也好。
见于潢川,其中“试到”客家话部分片区也有用。
10、叠加语气词变换语境语气时态。
例如:
方:是的冇?
普:是的么?(这时是简单的疑问句)
方:是的冇恁?
普:真是的么?(表示强烈不信任)
方:尔可吃了?
普:你已经吃了?(普通疑问句)
方:尔可吃了唻?
普:你居然已经吃了?(表强烈不可思议)
方:尔可吃了唻唅?
普:你都已经吃了啊?(表轻微不可思议,加调侃或与己所想暗合)
见于潢川,信阳各地语气词叠加情况不一,潢川话大概有近20个语气词,且可以叠加双语气词、三语气词。
用法十分灵活丰富,且一般不可相互替代,各有适用范围。
11、可+V,用法极为广泛丰富,仅举几例。
例如:
方:何必尔可先请个假也好。
普:你如果先请个假也好啊。
这里的“何必”也是一种特殊语法现象,后文详谈。
方:尔可吃了?
普:你已经吃了?
方:也可那老几说文唻。
普:就像那家伙所说的。
方:尔可过来?
普:你过来么?
见于潢川,亦见于固始、商城、安徽,且后两地因与安徽靠近,可+V用法更为复杂。
12、程度副词。
光山习惯用“几”,同粤语。
可修饰形容词,例如:几好、几大。
可修饰动词,例如:几喜欢、几担心。
动词前可有助动词,例如:几能吃、几会说话。
可修饰非动作性动词词组,例如:几有钱、几懂规矩。
可修饰带“得”(否定形式“不”)动结式或动趋式短语和四字短语,例如:几划得来、几心服口服。
信阳各地习惯用“血”表示贬义。
相当于“……透了”、“……极了”
例如:血有钱、血不讲理。
潢川最高级程度副词是“玄”,且一般以“……的玄”固定用于句尾。
例如:
方:好吃的玄!
普:太好吃了(难有比得上的)!
13、未、何等字+必构成特殊用法。
a、何必
单用时与普通话意思一样。
但在且仅在句首时表示“如果……”、“比如……”。
例如:
方:何必他一个月屋里头给他几百文零花钱。
普:比如说他家里一个月给他几百块零用钱。
此外也可将人称代词提前,但极为少见。
例如11中的例子也可说成:
方:尔何必先请个假也好。
普:你如果先请个假也好。
b、未必
单用时也与普通话意思一样,在句首或偶尔在句中时使用指”或许、难道“。
例如:
方:未必这本书是他的吂?
普:难道(或许)这本书是他的。
“未必”和“何必”的这两种特殊用法见于潢川,也见于湘语,不知还有其他地区使用否。
14、倒装词
潢川有机司(司机)、地走(走在地上)、个自(自个)、挂牵(牵挂)等
固始有人客(客人)、历日(日历)、闹热(热闹)等。
新县、光山等地更为常见。
信阳的鸡公山就是因形似公鸡而得名。
南方各语言倒装词则又比官话更加普遍。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