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劳动经济学考试重点

自考劳动经济学考试重点

自考劳动经济学考试的复习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力市场和就业:了解劳动力市场的概念、结构、特点和运行规律,以及劳动力市场对就业的影响。同时,需要掌握就业的概念、类型、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以及就业政策的作用和效果。

2.劳动力供给和需求:掌握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了解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形成和变化。同时,需要掌握工资的决定因素、变化趋势和工资差异的原因。

3.劳动力和企业行为:了解劳动力的流动和分割,以及劳动力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同时,需要掌握企业劳动力的需求行为、招聘行为和培训行为等。

4.劳动法和劳动经济学:了解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内容、作用和变化,以及劳动经济学在劳动法制定和实施中的作用。同时,需要掌握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以及劳动经济学的应用和实践。

5.经济发展与就业:了解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以及经济发展对就业的影响。同时,需要掌握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发展与劳动力市场变化之间的关系。

6.人口与就业:了解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口变化对就业的影响。同时,需要掌握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和特点,以及人口结构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7.国际贸易与就业: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

以及国际贸易对就业的影响。同时,需要掌握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以及国际贸易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以上是自考劳动经济学考试的重点内容,需要考生在复习时注重理解和应用,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自考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

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力;有劳动能力的人;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全部从事和要求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 劳动力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短期劳动力需求在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 长期劳动力需求在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都可能变化时对劳动力的需求 劳动力需求弹性由工资率变动引起的劳动力需求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第二章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其含义是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人口的比率。 劳动力供给: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映程度,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 效用无差异曲线:主体对于劳动收入与闲暇的组合的评价或选择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即是与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相切的直线的斜率,也是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边际替代率。 个人预算线:表示个人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约束下,所能消费闲暇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合线。主体均衡:就是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闲暇与收入的组合能使主体获得最大效用的状态。劳参率的生命周期:是指劳动力 参与率依年龄增长呈周期性变 动的曲线。 劳动力供给弹性由工资率变动 引起的劳动力供给变动的百分 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 值。 收入效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 于非劳动收入的增加,个人可达 到的效用水平将提高。 替代效应相对价格提高的商品 必然引起较小的需求,价格提高 的商品必然增加其供 第三章 劳动的边际产量:由增加一单位 劳动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定 义为劳动的边际产量,也叫做边 际产品。 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劳动的边 际产品按照现行价格出售,则企 业得到的收入增量就是劳动的 边际产品价值,因为是完全竞争 的市场,产品价格不变,劳动的 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劳动的边际 产品收益。 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 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 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劳动力需 求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 的统一。 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工 资率变动时,劳动力需求量相应 地变动。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 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 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 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 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 率的变动引起的劳动力需求量 的变动。 劳动力需求的变动:是指工资率 不变的条件下,由其他因素的 变化所引起的劳动力需求量的 变动。 均衡——相互对立中的任何一 种力量在各种条件制约下不再 具有改变现状的动机或能力,对 立的行为主体的利益共同达到 了最大化,即达到了均衡状态。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在劳动 力市场,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 求相互作用,当供给等于需求时, 即实现了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U-V分析——从失业与职业空 位,也就是劳动力过剩和劳动力 短缺的关系出发,研究劳动力市 场资源分配功能效率问题的分 析方法。 内部劳动力市场——内部劳动 力市场是作为外部劳动力市场 的对立概念出现的,内部是指企 业组织的内部。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同一条等 产量线上,两个可变的投入,即 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可以相互 替代而产量不变,劳动投入和资 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称为边 际技术替代率 等成本线:是用来表示企业在要 素价格给定的条件下,用一定的 货币金额可能购买到的两种投 入的最大数量界限 第四章 劳动时间指劳动者从事有酬性 社会劳动所花费的时间 劳动投入量指劳动者人数乘以 劳动时间,也就是“人员*时间” 为单位的劳动服务量。 准固定成本指区别于随时间变 化而变化的可变成本。 制度劳动时间由企业规定的劳 动时间 余暇时间指在市场性劳动时间 之外的时间。 劳动力市场:广义的劳动力市场

经济学基础考试重点

经济学基础考试重点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1.资源的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欲望而言,生产人类所需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2.需求规律: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 3.供给规律: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随之增加。 4.需求价格弹性: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 5.供给价格弹性: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 6.无差异曲线: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果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7.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同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8.预算线: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9、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货币额和实际支付的货币额之间的差额。 10、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 11、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12、等成本线: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13、边际收益: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总收益的增加量。 14、边际产品价值: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所增加的价值。 15、工资变动的替代效应:工资变动对劳动者消费闲暇与收入之间的替代所产生的影响。 16、工资变动的收入效应:工资变动引起的收入变动对劳动供给所产生的影响。 17、市场失灵:指由于某些原因,市场不能充分有效的配置经济资源的情况。 18、国内生产总值(GDP):在某一既定时期一国国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19、通货膨胀:一国价格水平持续而普遍的上涨。 20、失业率:失业者在劳动力中所占的百分比。 21、自然失业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是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22.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23、倾销:厂商对其出口的产品制定一个比其在国内市场要低的价格的行为。

2014自考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 导论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 1、生产与消费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08.1选3、劳动稀缺性的实质: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始终是制约社会和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充分满足的基本因素。 4、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5、规范研究对象的价值判断或价值标准是指互惠的交换。 03.1选&06.4选6、互惠:从社会的角度看没有人损失的交换,即交换的结果使社会的福利不因交换而减少。 7、所谓选择,就是指主体关于如何利用资源去生产物品和消费闲暇的决策,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满足主体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如何选择资源的利用,表现为资源的配置。通过人们的无数次各种各样的选择,将可用于生产经济物品的劳动资源按一定的工资分配到不同的职业、企业、部门和地区,从而在劳动方面最终回答一个经济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一基本问题。 8、劳动力资源P3: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及其平均素质的乘积。 09.10选9、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10、工资基金学说:指工资决定于人口与资本比例关系的一系列观点的综合。内容是: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若人口与资本比例不变,工资也将维持不动,若资本对人口的比率提高,工资将随之上涨;若资本对人口的比率下降,工资必将下降。 06.10选1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由劳动资源的稀缺性而引起的劳动资源配置的问题。可以初步定义为研究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的科学。 12、实证研究方法的步骤:1)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分析研究对象的构成要素、相互关系及影响因素,搜集并分类相关的事实资料。2)设定假设条件。3)提出理论假说。4)验证。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劳动力市场现象,必须坚持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 05.4选13、互惠包括三种情况:1)参与交换的各主体均受益。2)参与交换的部分主体受益,但无人受损。3)参与交换的部分主体受益,部分主体受损,但受益大于受损。 14、为什么说规范的研究方法往往成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工具? 答:实现互惠的交换当然对社会有积极意义,它有利于社会总体福利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种种障碍,使互惠的交换不能实现。其主要障碍有以下三类:信息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 互惠交换的障碍仅仅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很难消除甚至不能消除,需要政府制定一定的社会经济政策及体制调整才能推进互惠交换的发展,以增进社会福利。因此,规范研究方法往往成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服务的工具。 15、劳动力需求的假设及其含义。 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四川2019年4月自考00164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C019·00164(专卡) 绝密★考试结束前 四川省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经济学 课程代码:00164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 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人力资源既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社会财富的消费者,在其使用过程中, 既有创造财富的一面,又有消耗财富的一面。”这句话描述的是人力资源的下列哪一利种特征? A.能动性 B.智力性 C.核心性 D.两重性 2.根据道格拉斯一有泽法则我们可以知道,丈夫的收入越高,妻子的劳动参与率 就 A.越高 B.越低 C.不变 D.无法判断 3.衡量社会劳动力供给总量的主要指标是 A.就业率 B.失业率

C.劳动力供给弹性 D.劳动力参与率 4.下列哪种情况劳动力资源能实现最优分配? A.当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的时候 B.当劳动力市场偏离均衡的时候 C.当生产效率高的行业向生产效率低的行业转移劳动力时 D.当不同行业出现不同的工资率时 5.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中,“收敛型蛛网”模型成立的条件是 A.劳动力供给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B.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C.劳动办供给摊性等于劳动力的求弹性 D.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边际替代率 6.下列关于劳动力流动的选项哪一项不正确? A.年龄越大,流动的意愿越少 B.未婚比已婚容易流动 C.学历越高,越可能流动 D.流动的可能性与迁移距离成同方向变动 7.在下列企业提供的培训中,属于一般培训的是 A.生产知识培训 B.产品知识培训 C.专业技能培训 D.普通话培训 8.“工资水平由劳动边际成本等于劳动边际收益决定的”是下列哪个选项的工资理论得出的重要结论? A.工资基金理论 B.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

劳动经济学考试大纲

劳动经济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导论 一、本章考核内容 (一)劳动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二)劳动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三)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与研究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劳动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1、识记:(1)劳动的概念;(2)马斯洛需求五层次论;(3)劳动的不同分类及依据。 2、领会:劳动的特征。 (二)劳动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1、识记:(1)劳动经济学说孕育阶段的主要思想家;(2)劳动经济学说萌芽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3)劳动经济学科建立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4)劳动经济理论的发展和完善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 2、领会:劳动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的四个阶段。 (三)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领会:(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与研究方法 1、识记:(1)实证研究法;(2)规范研究法。 2、领会:(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劳动力市场概论 一、本章考核内容 (一)劳动力与劳动力市场 (二)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与调控 (三)劳动力市场均衡

(四)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与发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劳动力与劳动力市场 1、识记:(1)劳动力;(2)劳动力资源;(3)劳动力资源的质量;(4)劳动力市场的内涵。 2、领会:(1)劳动力的特性;(2)劳动力市场形成的基本条件;(3)劳动力市场的构成要素;(4)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特征。 3、应用:劳动力市场的特性。 (二)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与调控 1、识记:(1)市场机制;(2)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3)最低工资;(4)最低工资标准;(5)最低社会保障制度;(6)劳动法。 2、领会:调控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 3、应用:(3)劳动力市场运行的三大机制;(2)调控劳动力市场的宏观政策。 (三)劳动力市场均衡 1、识记:(1)古典均衡的概念;(2)凯恩斯失业均衡。 2、领会:(1)劳动力市场完全竞争的基本假设条件;(2)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3)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的原因。 (四)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与发展 识记:了解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与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三章劳动力供给 一、本章考核内容 (一)劳动力供给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二)个人劳动力供给 (三)家庭劳动力供给 (四)劳动力供给弹性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劳动力供给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1、识记:(1)劳动力供给的含义;(2)劳动适龄人口;(3)劳动力资源;(4)经济活动人口;(5)非经济活动人口;(6)劳动

自考00164 劳动经济学【考试大纲】

00164 劳动经济学 Ⅰ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劳动经济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整个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经济学以西方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是经济学科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分化出来的一门独立的应用经济学科。它是以市场经济为前提,以人的劳动和人力资源为起点,研究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理论与制度的一门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劳动经济学原理和分析工具,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学习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学科提供所需的经济学思维方式。 二、课程目标(评价目标) 课程设置的目标是使得考生能够: 1.牢固掌握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系统掌握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对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应能充分理解和熟练掌握。 2.在熟练掌握劳动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劳动力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所发挥的基础性作用。 3.能运用所掌握的劳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对劳动力市场各参与方的经济决策行为作出正确的评价。 4.平时关注现实劳动力市场的动态以及有关的政策和制度,并能初步运用所学的劳动经济学的原理和分析工具对现实中存在的劳动经济现象和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和探讨,提高考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注意培养自己的经济学思维方式,尽可能将经济学思维方式运用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学科的学习中,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好良好的基础。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它以劳动力为考察对象,是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及其结果的一门应用经济学学科。劳动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经济学是以西方理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其学科的基础,因此学习劳动经济学必须首先学习和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同时劳动经济学在研究问题时常采用数学和统计方法作为其分析工具,因此要学好劳动经济学还应学习和掌握必要的高等数学和统计性知识。 劳动经济学又是劳动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和核心,在整个劳动科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劳动经济学是一门兼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的学科,通过劳动经济学的学习,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在研究劳动力市场问题、劳动就业与失业问题、劳动政策和制度、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等方面的分析能力;因此劳动经济学是就业概论、人力资源管理学、薪酬管理学、劳动关系学等课程的专业基础课程。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在本课程的学习中,需重点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为第二章劳动供给分析、第三章劳动需求分析、第四章人力资本投资和第十一章失业;次重点为第五章劳动力流动、第六章工资理论和第七章劳动力市场歧视;第一章导论、第八章收入分配差距变化的趋势、成因及对策作为一般性掌握内容。本课程的学习难点主要有劳动供给原理、劳动需求原理、对劳动力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和效率问题的理解、劳动力流动模型、工资理论、歧视理论。 Ⅱ考核目标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Ⅰ):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劳动经济学中的概念,能够识别和记忆劳动经济学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能做出正确和准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领会(Ⅱ):在识记的基础上,要求考生能够领悟和理解劳动经济学概念及

浙江10月自考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64 本试卷分A、B卷,使用1997年老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A卷,使用2018年新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B卷;若A、B两卷都做的,以B卷记分。 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说到底是由劳动资源的稀缺性而引起的选择问题,即劳动资源的______。 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总量分析方法是由______创立的。 3.主体均衡是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______与______的组合能使主体获得最大效用的状态。 4.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参与产生______影响。 5.工资率不变而劳动时间缩短时,劳动供给______。 6.短期内,其他的生产要素是不变的,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______。 7.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取得______。 8.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之比等于两个可变投入要素的______。 9.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的弹性比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的弹性______,形状较为______。 10.______对于工人而言,基本工资收入比较稳定。 11.工会组织与企业雇主双方通过______方式,决定短期货币工资及其他劳动条件,已经成为 现代市场体制普遍接受的工资决定方式。 12.一般而言,______的财政政策对提高就业水平有不利的影响。 13.______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 14.收入增加导致的家庭闲暇-收入偏好的改变对家庭非就业成员的劳动参与决策产生______ 影响。 15.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是______。 16.______的两类劳动力,其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值为负。 17.最低劳动标准主要包括______和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是( )。 A.决定就业量 B.决定物价 C.决定就业量和工资 D.决定工资和物价水平 2.劳动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向移动,说明劳动力需求( )。 A.增加 B.减少 1

自考《发展经济学》考点详解范文三份

自考《发展经济学》考点详解范文三份 自考《发展经济学》考点详解 1 自考《发展经济学》考点详解汇总 考点:对外贸易理论和贸易条件 (一)传统贸易理论 1、亚当·斯密:绝对利益论; 劳动生产率绝对的高,耗费的资源是绝对的少,从绝对角度来看。某些国家在某些产品上处于劣势状态,但还可以通过贸易取得利益。 2、大卫·李嘉图:比较利益论; (1)参加贸易的只有两个国家 (2)进行贸易的商品只有两种 (3)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4)两国的资源既定,并按同一固定比例的要素组合进行生产 (5)资源充分利用 (6)不存在技术进步 (7)消费者偏好既定 (8)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 (9)生产要素只能在__流动,不能在国际间流动 (10)假定运输成本为零,也不存在任何贸易障碍。 在此前提下,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认为:

(1)每个国家都按照“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进行分工,各自专门从事成本相对来说比较便宜的产品和劳务的生产。 (2)两国生产并出口各自占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和劳务,双方的福利水平都会得到提高,因此贸易的结果是双方受益。 (3)通过__贸易,世界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世界的产出将达到最大。 它是以各国的劳动生产率差异为基础进行分析的,是劳动价值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推广应用。这一理论一直是推行__贸易的理论基础。 3、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论; 假设前提: (1)进行贸易的有两个国家 (2)利用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 (3)不同产品要求的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是不同的 (4)各国都可以获得生产商品的相同的生产技术,即不存在生产率差异 (5)各国生产要素的禀赋不同,一国资本相对富裕,另一国劳动相对富裕。 要素禀赋论认为,贸易产生的原因不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是由于各国的生产要素供给的禀赋不同,因而导致要素价格的不同,从而使__商品的价格比率有所不同。因此,劳动资源丰富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资本丰富的国家在制成品生产方面将有相对的成本和价格优势,应集中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 要素禀赋理论的结论:

自考劳动法考试背诵重点

自考劳动法考试背诵重点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根据什么制定的? A、宪法 B、刑法 C、民法 D、行政法 2. 劳动者享有哪些权利? A、平等就业 B、选择职业 C、取得劳动报酬 D、休息休假 3. 劳动者就业,不因什么不同而受歧视? A、民族 B、种族 C、性别 D、宗教信仰 4. 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多少岁的人员?

A、15 B、16 C、17 D、18 5.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什么的协议。 A、权利 B、责任 C、义务 D、薪资 6.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什么? A、劳务合同 B、临时工协议 C、劳动合同 D、实习协议 7. 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什么原则? A、自愿 B、平等

C、协商一致 D、强制施行 8. 劳动合同的无效,应由谁来确认? A、劳动者 B、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C、用人单位 D、人民法院 9. 下列哪项是劳动合同必须具备的条款? A、劳动合同期限 B、工作内容 C、劳动报酬 D、劳动纪律 10. 劳动合同的期限有几种? A、2 B、3 C、4 D、5

11. 劳动合同约定的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几个月? A、2 B、3 C、5 D、6 12. 劳动者在哪些情形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A、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B、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C、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D、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13.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提前多长时间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A、15日 B、28日 C、30日 D、31日 14.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提前多长时间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A、15日

10月全国自考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332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稀缺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B.稀缺的技术资源配置问题 C.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D.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问题 2.如果两类劳动力是总替代关系,则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会引起另一类劳动力() A.供给的增加B.供给的下降 C.需求的增加D.需求的下降 3.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根本原因是() A.工资率B.生产技术 C.货币资本规模D.企业的性质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对教育、培训有较高回报的预期,因此,人力资本投资 增加,将使() A.劳动供给增加B.劳动供给减少 C.劳动需求增加D.劳动需求减少 5.在工资率和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者将增加劳动供给。造成这 种现象的原因是() A.收入效应B.替代效应 C.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D.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6.如果某种劳动力供给弹性系数等于零,则该劳动力供给弹性为() A.无弹性B.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D.富有弹性 7.劳动力市场达到充分就业的条件是() A.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 1

B.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小于需求 C.市场工资率等于均衡工资率 D.市场工资率低于均衡工资率 8.劳动力流动成为人力资本投资方式之一的原因在于() A.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形成人力资本存量 B.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 C.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抵销人力资本存量 D.劳动力流动是实现人力资本价值和增值的必要条件 9.下列各项培训成本中,属于培训投资机会成本的是() A.雇员在接受培训期间的工资 B.接受培训的人员在培训期间对产量的影响 C.租用培训场地的费用 D.培训教材费用 10.在动态均衡模型中,“收敛型蛛网”形成的前提条件是()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B.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C.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D.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工资弹性 11.在劳动力市场上,有利于实现劳动力资源最优分配的做法是()A.低生产率的行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 B.高生产率的行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 C.高生产率的行业支付更低的工资率 D.低生产率的行业支付更高的工资率 12.人力资本投资的补偿性工资差别产生的原因是() A.劳动数量的增加 B.劳动时间的延长 C.劳动需要特定的知识技能 D.劳动条件的改善 13.计件工资的适用范围是() A.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行业和企业 2

2023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立博教育推荐202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规定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D)1.1 A.相对稀缺性 B.绝对稀缺性 C.普遍稀缺性 D.支付能力与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2.有关最低劳动供应价格的理解,对的的是(C)2.3 A.最低劳动供应价格即为市场最低工资标准 B.最低劳动供应价格因家庭而异 C.最低劳动供应价格实质上是闲暇的效用与劳动收入的效用的互补关系 D.不同家庭的最低劳动供应价格呈斜线分布 3.在工资率维持较高水平并且收入也在较高水平时,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供应会减少,因素是(B)2.2 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B.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 C.收入效应大于规模效应 D.替代效应小于规模效应 4.假如某种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大于l,说明该劳动力需求弹性是(C)3.1 A.无弹性 B.无限弹性 C.富有弹性 D.缺少弹性

5.假如其他条件不变,且对教育、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有较高回报预期时,人力资本投资对劳动供应会产生(B)5.2 A.正向影响 B.负向影响 C.没有影响 D.影响情况不拟定 6.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中,“收敛型蛛网”模型成立的条件是(A)4.1 A.劳动力供应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B.劳动力供应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C.劳动力供应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D.劳动力供应弹性等于边际替代率 7.下列属于大学教育人力资本投资费用中的间接成本的是(D)5.2 A.上大学花费的学杂费 B.上大学花费的书本费 C.上大学花费的生活费 D.因上大学而放弃的也许的工资收入 8.在劳动力市场上,体现劳动资源最优分派实现过程的是(B)? A.劳动力从高生产率行业流入低生产率行业 B.劳动力从低生产率行业流入高生产率行业 C.劳动力从高工资行业流入低工资行业 D.劳动力从供不应求市场流入供过于求的市场 9.公司如对员工进行特殊培训,则特殊培训成本的合理补偿方式是(C)5.3 A.由受训员工直接承担所有培训成本 B.由公司直接承担所有培训成本 C.在培训期间,双方承担培训成本;在雇佣期间,双方获得培训收益

自考资料-经济学(二)知识点及经典例题

经济学(二)复习资料 一、知识点汇总 1、经济学:经济学的两个定义的最大共同之处是强调资源的稀缺性问题。 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是将稀缺资源在商品和劳务的生产及消费中进行最有效的分配。 2、机会成本:一种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的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的特征表明以一种产品的生产转换为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所产生的机会成本是递增的。 3、(1)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是价格问题,因此也被称为价格理论。 (2)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经济行为与总量经济关系,对经济运行的整体(社会的总产量、总收入、价格总水平和就业量等进行分析)。 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和就业分析为中心,因而也被称为收入理论或就业理论。 (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二者并不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而是经济学体系中的两个部分,二者相互补充,互为前提。 4、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假设: (1)理性人的假设:在一切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低的经济代价去追逐个人最大经济利益。 (2)完全信息假设: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即买者和卖者都对有关情况具有完全的知识,他们知晓市场价格和商品的需求及供给,并对商品本身的特性了如指掌。 5、实证的观点:是对事实进行描述,说明的是有关现象。 规范的观点:是对价值判断的一种描述,说明的是应该是什么的命题。 6、经济体制:是指在一定生产关系下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具体形式。 自由的市场经济、完全的计划经济以及二者某种程度的混合经济是主要的经济体制。经济体制的区别主要在于政府控制经济的程度。自由市场经济被称为“看不见的手”。自由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经济体制的两个极端。

2023年判断题自考劳动经济学判断题及答案汇总

自考劳动经济学判断题及答案汇总 1.劳动力互换是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旳结合。 2.失业是价值规律调整劳动力供求旳必然现象。 3.内部劳动力市场旳组织原理是源于价格或经济关系。 4.长期劳动力需求弹性比短期劳动力需求弹性要小。 5.人均收入最大化目旳旳企业存在着让劳动力流动旳倾向。 6.财政收入最大化目旳旳公共部门将比服务最大化目旳旳公共部门雇用更多旳公务人员。 7.从劳动力供应旳意愿性看,劳动力供应量即劳动力资源数量不等同于劳动力旳实际使用量。 8.道格拉斯——有泽法则认为丈夫旳收入越高,妻子旳劳动参与率越低。 9.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主既有选择性又有流动性,而雇工只有选择性而没有流动性。 10.福利按人而论,因此与劳动者旳个人劳动量有关。 11.计划经济假定人具有很高旳觉悟,而市场经济假定人是合乎理性旳经济人。 12.我国所有旳经济资源都是稀缺性旳,惟有劳动力资源是相对过剩旳。 13.对劳动力市场旳一般分析,是劳动经济学旳逻辑起点。 14.劳动力是人所特有旳体力与智力旳总和。 15.劳动力资源是劳动力人口数量与劳动力平均素质之和。 16.劳动力旳生产费用即人力投资旳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之和。 17.劳动力市场旳供应方式是其供应主体和供应客体分属于不一样旳劳动者。 18.劳动力价格等于人力资源成本。 19.劳动力市场即买卖劳动者旳市场。 20.劳动力供需均衡是常常旳、永久性旳。 21.劳动投入收益理论,是揭示劳动投入与劳动成本之间旳数量关系旳理论。

22.劳动力资源同一切经济资源同样具有稀缺性。 23.规范分析措施不用一定旳价值观去评价经济效益旳好坏和制度政策旳利弊。 24.人旳一切能力都是劳动力。 25.劳动力市场机制是国家调整市场,然后由市场引导企业。 26.内部劳动力市场与外部劳动力市场旳关系是一种内部制度性与外部价格性旳关系。 27.劳动力旳需要是一种不需要以货币支付能力作为后盾旳主观愿望。 28.在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时,单个企业旳劳动力需求曲线就不一样于产品边际生产力曲线。 29.在产出水平给定旳条件下,与给定旳等产量曲线相切旳那条等成本曲线为最大总成本。 30.劳动力需求交叉弹性是指A类劳动力需求量变动旳比例与B类劳动力工资率变动旳比例之比。 31.政府就业政策旳限制会减少企业总成本。 32.在其他条件一定旳状况下,适度增长目旳下企业劳动力需求高于利润最大化企业水平。 33.经济周期波动通过劳动力供应变化而影响劳动力需求。 34.劳动经济学中旳一级劳动力是指重要劳动力、二级劳动力是指辅助劳动力。 35.不管工资率怎样变动,劳动力供应量固定不变旳状态叫做供应无弹性。 36.假如工资固定不变,劳动力供应量变动旳绝对值不不小于零旳状态叫做供应有无限弹性。 37.收入约束式是劳动主体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旳约束下,所能消费余暇和获得收入旳最大组合线。 38.非劳动收入是一种不劳动而获旳收入。 39.劳动力需求曲线左移,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增长。 40.劳动力过剩旳含义是劳动力有效供应不小于初始供应旳情形。

劳动经济学自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 劳动经济学是劳动力市场现象系统化了的理论认识,是劳动力市场运行原理的体系。它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分化出来的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其形成与发展和经济学的发展密不可分。 现代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它源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与成本的存在。因此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资源在既定目标下的有效利用的学科,它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即劳动力供需双方的相互作用。 二.课程内容及考核要求 总体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得同学们在已有的经济学基础上,掌握对于劳动力这种特殊资源进行使用、开发的机制和原理。使得同学们能够从微观和宏观层面,用实证和规范的研究方法,对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理、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工资和就业、劳动关系等相关的问题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熟悉:1、劳动要素的投入-产出机理 2、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 3、劳资双方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中的关系

掌握: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第二节劳动经济学的前提假设 了解:1、传统的计划产品经济理论的前提假设 2、我国传统文化是以承认个人理性为前提假设的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经济理论体系的前提假设 掌握:西方经济理论的前提假设 第三节劳动经济学的性质和方法 了解:1、劳动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2、劳动经济理论在经济理论中的作用掌握: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劳动力市场 第一节劳动力的一般理论 熟悉:1、与劳动力相关的概念界定 2、劳动力的生产与人力投资掌握:劳动力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劳动力市场的一般理论 了解:1、劳动力市场的结构 2、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 熟悉:劳动力市场的功能

自学考试《劳动经济学》试卷

自学考试《劳动经济学》试卷 自学考试《劳动经济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劳动力市场歧视的类别? A. 工资歧视 B. 招聘歧视 C. 自发歧视 D. 教育歧视 2、下列哪一项不是解决劳动力市场歧视问题的主要方法? A. 立法禁止 B. 反歧视法律 C. 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 D. 道德宣传 3、关于劳动力供给曲线,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 向右上方倾斜 B. 向右下方倾斜 C. 向上垂直 D. 向下垂直 4、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中,下列哪个因素决定了工资的支付水平? A. 劳动力的需求 B. 劳动力的供给 C. 雇主的利润最大化决策 D. 工人的利润最大化决策 5、下列哪个理论认为,工人的工资之所以出现不平等,是因为他们拥有不同的劳动力价值? A. 价值论 B. 效率工资理论 C. 人力资本理论 D. 劳动力需求理论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请简述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2、请解释什么是劳动力市场歧视,并给出三种常见的歧视类型。 3、请说明劳动力供给曲线为何通常向右上方倾斜。 4、请阐述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中,工资决定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5、请解释什么是效率工资,并说明其对企业和员工的影响。 6、请简述人力资本投资的概念、类型和影响因素。 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请论述并解释为什么一些行业或职业的工资要高于其他行业或职业,并给出改善工资不平等的政策建议。 2、请用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理论,解释最低工资对企业雇佣量和雇佣时间的影响,并给出政策建议。 四、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请运用劳动经济学的原理,分析劳动力流动(包括地域流动和工作转换)的原因和影响。 2、请对我国的劳动力市场现状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五、应用题(每题20分,共40分)

自考经济学00800考试重点及名词解释

00800《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兼并:兼并是指任何一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体形成一个经济单位的交易。 2、经济活动:有限的资源用于商品和劳务的生产及消费都是通过人们的经济活动来完成的。经济活动就是各种经济单位使用资源或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相互交换以满足人们需要的行为)经济活动的目的是增加经济福利和财富,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费。 3、经济学:经济学经常被引用的两个定义是下面两种形式。 L934年罗宾斯曾给出一个关于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类行为的一门科学,它考察人们如何处理目的与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性手段之间的关系。 具有类似思想的另一种定义是:经济学是研究个人、企业、政府以及其他组织如何在社会内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稀缺资源的使用的科学。 两个定义之间最大的共同之处是强调资源稀缺性问题。 4、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它反映了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 5、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在经济事务中的有意识的干预。 6、逆经济风向行事:1、在经济高涨时期对之进行抑制,使经济不会过度高涨而引起通货膨胀; 2、在经济萧条时期对之进行刺激,使经济不会严重萧条而引起失业:3.目标是实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稳定增长。 7、潜在就业量:潜在就业量是指在现有的激励条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生产时所达到的就业量。 8、社会成本;社会成本是指某人为获得一项利益而由社会(包括他自己)付出的全部成本,它不仅包括当事人自己付出的代价,而且包括社会其他成员为此付出的代价。 9、需求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义简称为需求弹性或价格弹性,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的价格弹性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l0、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简称为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其他投入不变时,在生产中不断增加某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当这种投入的总量小于某一特定数值时,每增加一单位该投入所导致的总产量的增加量(即边际产量)不断增加;但当可变投人的总量超过特定数值时,每增加一单位可变投人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是逐渐减少的。 11、进口替代:就一种产品而言,进口替代政策就是从经济上独立自主的目的出发,减少或完全消除该种商品的进口,国内市场完全由本国生产者供应的政策。狭义的进口替代局限于以本国生产的产品,替代一种特定产品的进口。但从广义的方面看,一个领域的进口替代,其目的是通过减少或禁止某些产品的进口,引起所希望的国内经济结构的变化,或者创造向国内非传统领域进行投资的推动力,使资源有机会进入这个新的工业部门,寻致主产活动的产生和扩大,从而使得总体经济结构得到改善。 12、理性预期:理性预期是指人们进入市场以前,已经充分了解以往的价格变动情况,参加市场以后,又用过去的信息对未来的价格变动作出预测,这样,他们的决策是有依据的,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决策,也不易于被市场的假象所迷惑。 13、投资乘数:投资乘数是关于投资变化和收入变化的关系的一个系数。当总投资增加时,投资增量会引起收入多倍增加,这个倍数就是投资乘数。因而,投资乘数实际上就是表示投资增加会使收入增加到什么程度的系数。 14、资本边际效率: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使一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和该投资品的预期收益相等的贴现率或折扣率,它表示一项资本品或投资项目的收益每年应按何种比例增长才能达到预期的收益,因此它也可以表示预期利润率。 15、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是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宏观经济学认为,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经济中总存在着一定比率的失业人口,失业人口的存在在经济的动态变化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 16、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可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并不影响另一个人的享用,非排他性是指对公共物品的享用无须付费。 17、国际收支失衡:国际收支状况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交易所引起的收入总额与支出总额的对比关系。据此,如果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则称该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或盈余):反之为国际收支逆差(或赤字)。国际收支顺差和逆差通称为国际收支失衡。 18、机会成本:使用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指把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一种资源一旦被用于某种商品的生产,也就意味着放弃生产另外一种商品的机会。 19、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指随着经济增长而同时出现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的变化,就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发展意味着贫困、失业、收入不均等问题的改善。经济发展以经济增长为物质基础、前提条件和基本动力。 20、卡特尔:有正式的串谋协议的串谋称之为卡特尔。其所育成员的行动使得他们就像一个大的垄断厂商。在行业利润最大的产量下,所有成员瓜分市场份额,并且要求各个成员把产量限制在自己分得的份额内。做到这一点常常是困难的。通常,卡特尔成员会私下违背卡特尔协议,卡特尔最终难逃破产命运。且原本卡特尔即为许多国家的法律所禁止。

自考05156经济学原理新版重点复习资料

自考05156经济学原理新版重点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50个) 1.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 A )。 A.既定资源的配置 B.资源总量的决定 C.如何实现充分就业 D.国民收入的决定 2. “资源是稀缺”指的是( D )。 A.世界上的资源最终将被消耗尽 B.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C.资源必须留给下一代 D.相对于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3. 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商品组合集中在( B )。 A.生产可能性曲线上 B.无差异曲线上 C.预算约束线上 D.需求曲线上 4. 若某商品价格上升2%,其需求量下降10%,则该商品的需求( B )。 A.缺乏弹性 B.富有弹性 C.具有单位弹性 D.完全无弹性 5.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生产某种商品所需的原料价格上升,则该种商品的( D )。 A.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6. 正常物品价格上升导致需求量减少的原因在于( C )。 A. 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减少 B. 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增加 C. 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减少 D. 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增加 7. 某月内,X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和互补品的价格上升,分别引起X 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50单位和80单位,则在它们共同作用下该月X商品需求数量( B )。 A.增加30单位 B.减少30单位 C.增加130单位 D.减少130单位 8. 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将要上升,那么对该商品当前需求会( B )。 A. 减少 B. 增加 C. 不变 D. 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 9. 一个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 B )。 A. 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 B. 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 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 互补品的价格上升 10. 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对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其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政府为了维持支持价格,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C )。 A.增加对农产品的税收 B.实行农产品配给制 C.收购过剩的农产品 D.对农产品生产者予以补贴 11. 假定某商品的需求价格为P=100-4Q,供给价格为P=40+2Q,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