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园林景观生态设计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滨水园林景观生态设计论文

1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1.1节约原则。怎样使景观项目的低碳高效、环保节约,是值得每一个项目决策者和管理者去思考的。例如,在项目的考察立项阶段,可否听取专家的专业意见,秉承生态、经济的理念,以功能为上,避免奢靡之风;在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可否通过前期更加细致全面的考察、分析和研究来提高规划设计的效率和质量;可否通过科学的安排和指导,避免出现重复建设,等等。而在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后期维护的整个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和耗费。在设计施工管理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技术手段和方法,有针对性地节能增效,减少浪费。例如,场地的设计施工应因循自然地形,减少土方的填挖和地形的改造;景观的硬质铺装和构筑小品等尽量采用环保材料和涂料,建筑废料应选择后再利用;植物尽量采用乡土种或者驯化良好的外来种,减少植物因水土不服造成的生长不良甚至死亡;通过科学全面的植物配置设计,以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和植物生态系统稳定,减少奇花异草的种植和大树的移栽,以达到既经济又美观的目的;增加园林景观的使用寿命,减少再建和修整的频率,降低维护的费用,等等。

1.2可持续发展原则。这里讲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不仅仅是指植物景观的四季变化和植物生态系统的演替。它涵盖的不仅是园林景观本身,还包括人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指物质层面,还包括精神层面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不仅要为自己创造出优美的园林景观,而且要有前瞻性的视野,采用先进的理念进行规划设计、管理维护和再创造,使之成为后代也可以享用的优质的景观资源。我国传统的古典园林中,就有许多是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人文价值,又具有很高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屹立千百年至今,仍然散发着生机和活力,成为了我们民族一笔宝贵的财富。

1.3地域文化传承性原则。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景观设计市场上盛行着抄袭之风,一味地追求高端豪华或者某一种被大众熟知并喜好的风格,致使各地的园林景观趋同现象严重,千篇一律,缺乏特色。这种情况至今没有得到缓解,是被业界广泛诟病之处。这一方面是决策者缺乏专业素养和科学理念导致的,另一方面也是设计者缺乏创新能力和责任感的表现。比较理想的作法是,景观设计者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理念说服决策者采纳自己的主张,在设计中应该充分挖掘地方的人文、地理、历史、民俗等方面的素材,将其中的精髓凝练成一种独特的风格,并采用恰当的方式在作品中得以表现,使作品不仅满足功能性,而且具有很好的艺术价值,成为地域文化传承的一个载体,融入到当地的文化脉络之中。

2城市滨水园林景观的特点

2.1地理位置特点滨水园林景观可以按滨水域的不同分成2类:一类是自然水体(有自然源头)四周的园林景观,包括城市内河及水渠两侧、内湖四周以及城市海岸线周围的园林景观;另一类是人工水体四周的园林景观,主要是人工水池、喷泉四周的园林景观。我们要讨论的主要是前面一类,这样的水体面积一般比较大,外部形状呈弯曲或笔直的长线性以及边缘不规则的块状。在《水上城市城市中心第二届国际会议》(威尼斯,1991年)上,荷兰Delft大学Tzonis教授将水与城市的关系归纳为“城在水上”(如威尼斯)、“城在水边”(如纽约、悉尼)、“水在城中”(如伦敦、重庆)3种形式,水就是滨水城市景观的核心。而实际上,一个城市有可能同时存在这几种类型。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滨水园林景观都是处于水岸线两侧的,也往往具有较大的面积。

2.2人文特点许多城市的滨水区在古代就有港湾设施的建造,是城市开发最早、力度较大的区域。很多城市的内河和海岸都是航运的必经之地,具有繁荣的码头和港口经济,不仅具有运输、通商的功能,而且是信息和文化的交汇地。随着全球对城市滨水区价值的重新认识和不断的开发利用,滨水区的资源和价值共享成为一种普遍原则。现在

滨水区的开发已经朝着航运、旅游、金融、娱乐、居住等功能的多元化发展,滨水区共享的景观设计也已涉及滨水大道、亲水步道、滨水建筑与滨水绿带、休闲设施、沙滩设施以及运动场所及设施等等,形成从生态层面、社会交往、居住与休闲娱乐、经济发展等多方向的高品质的滨水共享区3。

2.3生态学特点城市滨水区是水域向陆地过渡的地带,具有边缘效应,常常是城市生态最敏感、最脆弱的地区。人类城市的社会形态、经济形态以及文化形态强烈地影响着这一区域的生态系统,造成滨水区天然生态廊道秩序紊乱或者自然生态链的断裂,使这一地区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带来诸多的生态问题:水环境的严重污染、生物多样性的消失、过度城市化、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景观破碎化严重,等等。滨水园林景观的规划实施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滨水景观的生态敏感性问题,包括潮汐、湿地、动植物、水源、土地等资源的保护3。通过对滨水区域增加正干扰,减少负干扰,使该区域原有的自然风貌得到保护和发展,自然生态系统呈现一种高度复杂而稳定的状态。

3生态设计的方法

根据每种方法的切入点及所运用的基础理论的不同,列出以下几种设计方法以供探讨。

3.1生态自组织设计(EcologicalSelf-organizingDe-sign)稳定的自然环境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这种多样性和复杂性使滨水区域的生态环境具有能动性和自组织能力。生态自组织设计是基于生态系统自组织理论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充分发挥自然的能动性,通过自然环境系统自身的调节使之不断地更新进化。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人工设计手段的介入方式、介入时间与介入程度,这种介入应该是以不影响滨水区生态系统的自然演变为前提的。

3.2生态地方性设计(EcologicalLocalDesign)生态地方性设计是针对滨水区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而言,它包括尊重当地文化,适应场所以及合理运用当地材料3个部分。当地文化包含了当地居民长久以来

对场所的体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设计应将滨水区的自然特征与当地传统文化相结合,并且合理地运用当地的植被和建材。这样不但可以减少资源消耗,更可以降低管理和维护的成本。

3.3生态补偿性设计(EcologicalCompensativeDesign)生态补偿性设计主要是通过恰当的技术手段使滨水区域的景观得到恢复和治理,帮助受破坏的滨水区域的生态再度恢复的方法,一般可以分为区域生态补偿、历史文脉补偿以及交通设施完善等几个方面的策略4。生态补偿性设计需要考虑滨水区的自然要素和场所的最大适宜性,保护好场所中现有的自然遗产,充分划清可建区和保护区之间的关系。

3.4生态显露性设计(Eco-RevelatoryDesign)生态显露性设计“即显露和解释生态现象、过程和关系的景观设计”,通过显露被隐藏的自然元素、自然过程以及人类在此过程中的历史和足迹,引导人们体验自然、理解自然,帮助人们了解自己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唤醒人们对自然的关怀,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一些滨水湿地公园就采用了这种设计方式。

3.5生态适应性设计(Ecologicaladaptationdesign)生态适应性是生物随着环境生态因子变化而改变自身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以便与环境相适应的过程,它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园林景观生态适应性设计是基于将景观设计方法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相结合,对特定的生态环境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对园林绿地各个要素进行设计并使之与环境相互作用,以期达到减少资源消耗并能够适应、调整和改善生态环境现状的一种设计方法6。滨水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即是对滨水区域空间和场地的修复、保护和适应,尽量减少人类设计对自然环境的负干扰。在实践中,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综合运用以上的5种设计方法,有意识地考虑使用设计过程和设计结果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尽可能少的设计方式或设计措施。

4结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