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构造发动机篇课程设计 (2)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二、适用专业本课程标准适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实现汽车机电维修核心业务岗位综合维修技能与素质的专业必修核心课程。
其他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等专业的本门课程标准参照此标准编制。
四、教学目标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新能源汽车维修、新能源汽车营销和新能源汽车保险等行业的岗位群,能够从事淅能源汽车维修、新能源汽车营销和新能源汽车保险、理赔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本课程教学目标是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支撑,通过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系统了解汽车机电维修核心业务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其协调关系,具备汽车机电维修核心业务岗位的操作能力和作业组织管理能力,并初步具备汽车发动机维护与维修以及对发动机故障分析诊断、排除能力。
(一)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发动机总体构造、理解基本术语和主要技术参数。
2.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
掌握曲柄连杆机构主要零部件的拆装和检修方法。
3.掌握配气机构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
掌握配气机构主要零部件的检测方法和维修方法。
4.掌握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
掌握汽油泵、喷油器的检修方法,并熟悉常见油路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
5.掌握高压共轨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
6.熟悉点火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高压电如何产生、点火正时的概念;熟悉电子系统与传统系统的根本区别,掌握常见故障的分析和排除方法。
7.掌握水冷却系与润滑系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
掌握主要零部件的检修方法。
汽车构造课程心得体会(2篇)

第1篇作为一名汽车工程专业的学生,我有幸参加了汽车构造这门课程。
这门课程让我对汽车的各个部件和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汽车工程领域有了更加全面的认知。
以下是我在学习汽车构造课程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课程概述汽车构造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汽车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汽车设计、制造、检测、维修和运行管理能力。
二、课程内容1. 汽车总体构造:介绍了汽车的基本组成、分类、结构特点及发展趋势。
2. 发动机:讲解了发动机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及维修保养。
3. 传动系统:阐述了传动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类型及维修保养。
4. 行驶系统:介绍了行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类型及维修保养。
5. 转向系统:讲解了转向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类型及维修保养。
6. 制动系统:阐述了制动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类型及维修保养。
7. 车身及电气系统:介绍了车身及电气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类型及维修保养。
三、学习心得1. 深入了解汽车构造:通过学习汽车构造课程,我对汽车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汽车工程领域的相关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培养动手能力:汽车构造课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进行实践操作。
在课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拆装汽车部件,掌握了基本的维修技能。
这些动手能力的培养对我今后的职业生涯具有重要意义。
3. 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汽车构造课程通常以小组形式进行,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汽车部件或系统的学习。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这对我今后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大有裨益。
4. 提高创新能力:在学习汽车构造课程的过程中,我意识到汽车工程领域的发展离不开创新。
通过对汽车各个部件和系统的深入研究,我不断思考如何改进现有技术,提高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
这种创新意识对我今后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中职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中职教案一、课题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说出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包括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点火系统(汽油机)等主要部件的名称和功能。
- 掌握常见发动机故障的诊断方法,如发动机无法启动、发动机抖动等故障的初步排查。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汽车维修行业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
-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 汽车发动机各主要部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 发动机常见故障的维修流程和基本技巧。
2. 教学难点- 发动机内部复杂的工作过程,如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转换原理。
- 针对不同故障现象准确判断故障原因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方法项目式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段汽车发动机正常运转和出现故障时不同状态的视频片段。
- 教师话术:“同学们,在这个视频里我们看到汽车发动机有时运转顺畅,有时却出现问题。
那大家想不想知道发动机内部是什么样的构造,又该如何维修它呢?”-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 - 6人。
(二)项目一:发动机基本构造探究(30分钟)1. 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套汽车发动机的简易模型(可拆卸)和相关资料(包括课本相关章节)。
课本原文内容:“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主要由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点火系统(汽油机)等组成。
曲柄连杆机构主要由活塞、连杆、曲轴等部件组成,其作用是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2. 各小组任务:- 小组合作拆卸和组装发动机模型,在这个过程中识别各部件,并结合资料找出各部件的名称和功能。
- 教师巡视各小组,给予适当的指导。
例如,当某小组对某个部件的功能理解有误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重新查看资料或者通过模型的结构特点来思考,教师话术:“大家看这个部件的形状和它与其他部件的连接方式,能不能推测出它的功能呢?再仔细看看课本上的描述哦。
汽车发动机设计课程设计

汽车发动机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原理,理解不同类型发动机的设计特点。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发动机主要部件的作用及其相互配合关系。
3. 引导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设计中的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和标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等软件进行简单发动机零部件设计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相关工具和设备进行发动机性能测试与数据分析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在小组项目中共同完成发动机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汽车发动机设计领域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关注环保、节能、减排等社会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汽车发动机设计人才。
学生特点: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数学和工程基础,具备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具备一定的汽车发动机设计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和教学设计,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基本构造与原理:包括发动机四大机构(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及八大系统(燃油、润滑、冷却、点火、启动、空气滤清、排气消声、电子控制)的组成和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2. 发动机主要部件设计:重点讲解缸体、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油喷射系统等关键部件的设计要求及常见设计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发动机主要部件设计》3. 发动机性能测试与数据分析:介绍发动机性能测试方法、测试设备及其操作,分析测试数据,评价发动机性能。
教材章节:第三章《发动机性能测试与评价》4. 发动机节能与减排技术:讲解发动机节能、减排的关键技术,如缸内直喷、涡轮增压、尾气处理等。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三年制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项目按工作任务来实施。
(三)课程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项目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本课程以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想,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依据是以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要求而制定,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线技术岗位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针对任务按本专业所特有的逻辑关系编排模块。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96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72课时,实践课时为24课时。
本课程的总学分为5学分。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知识和汽车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技能。
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系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使用和维修、检测和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核心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高素质技术工作者所必需的发动机拆装、检查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同时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
1、会识别发动机零部件;2、会描述发动机的工作原理;3、能根据发动机的技术要求拆装发动机;4、能检查发动机;5、能诊断发动机的故障;三、内容标准单元一发动机概述单元二、曲柄连杆机构单元三配气机构单元四、汽油机供给系单元五、柴油机供给系单元六、润滑系单元七冷却系四、实施建议(一)教材编写建议: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课程的特点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实用性、可操作性,适应企业需求,体现地区产业特点,其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要规范,正确科学。
职业教育实践型教学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承担着为汽车行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
汽车维修专业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专业之一,其教学质量的提升对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案例以汽车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拆装与维修”课程为例,探讨实践型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二、案例实施1. 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原理、拆装与维修技术,具备独立进行汽车发动机维修的能力。
(2)课程内容:汽车发动机拆装与维修的基本理论、汽车发动机的构造与原理、汽车发动机的拆装与维修技术、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
(3)教学方法:采用实践型教学模式,以项目为导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过程(1)理论教学: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实际案例,讲解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原理、拆装与维修技术等理论知识。
(2)实践教学: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汽车发动机拆装与维修的实践操作,包括:① 汽车发动机的拆卸:学生按照拆卸步骤,逐步拆卸发动机的各个部件。
② 汽车发动机的清洗:学生使用清洗剂和工具,对发动机部件进行清洗。
③ 汽车发动机的组装:学生按照组装步骤,逐步组装发动机的各个部件。
④ 汽车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排除:学生根据故障现象,运用所学知识,对发动机进行故障诊断和排除。
(3)考核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实践操作技能、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终结性评价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等方面。
三、案例成效1.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践型教学模式,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汽车发动机的拆装与维修技术,为今后的就业奠定基础。
2.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含教学计划与教学总结)

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3. 熟悉汽车发动机的安装位置和基本结构。
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2.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3. 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4. 汽车发动机的安装位置与基本结构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和性能参数。
2. 直观演示法:展示汽车发动机实物,让学生了解其安装位置和基本结构。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
2. 讲解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
3. 讲解发动机的分类。
4. 讲解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5. 讲解发动机的安装位置与基本结构。
6.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1. 复习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和性能参数。
2. 观察身边的汽车,了解其发动机的安装位置和基本结构。
第二章:发动机机体结构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2. 熟悉发动机机体的安装位置和作用。
3. 了解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
教学内容:1. 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2. 发动机机体的安装位置与作用3. 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作用。
2. 直观演示法:展示发动机机体实物,让学生了解其安装位置。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实践。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发动机机体结构的重要性。
2. 讲解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3. 讲解发动机机体的安装位置与作用。
4. 讲解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
5.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1. 复习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作用。
2. 观察身边的汽车发动机,了解其机体的安装位置。
3. 学习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
第三章: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2. 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原理。
3. 熟悉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保养方法。
(完整版)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标准课程种类理实一体课课程性质必修课程修读学期第 3 学期课程学时64 学时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1.1 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必修课程。
该课程经过理实一体化的授课方式,采取案例解析、拆装练习、实操故障等授课方法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构造和原理、汽车发动机新技术和简单故障的消除方法,同时,培养学生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
经过教、学、做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检测的详尽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资料及工具的使用方法,建立汽车检修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的工作思想模式。
1.2 设计思路本课程的内容安排保证了汽车类专业所需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汽车构造基础知识,汽车拆装技术和简单的维修知识,同时表现了专业特点;培养学生解析问题和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
主要解说汽车构造原理等知识,包括汽车发动机基本构造、发动机电控系统、发动机性能解析、前沿发动机技术等内容。
使学生获取汽车构造的基础知识,掌握汽车拆装的一般方法,对汽车的简单故障拥有初步的解析能力,为今后连续学习和应用汽车新技术打下必然的基础。
同时作为本专业先开专业课程在对学生职业涵养养成、职业操作规范意识的培养有重视要的作用。
2.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解说汽车发动机总成相关知识和维修技术,包括机械和电控两部分。
通过教、学、做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总成维修的详尽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资料及工具的使用方法,建立汽车动机总成维修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的工作思想模式,具备按照规范的流程独立完成汽车发动机总成相关维修工作的能力。
2.1 能力目标(1)要修业生可以对汽车的汽车发动机总成进行老例保养、初步诊断、简单维修。
可以评估汽车现有的汽车发动机系统,依照客户的陈述和故障的症状,可以拟定初步的诊断和维修计划可以对客户信息有必然的认识和判断。
(2)可以解析发动机运行情况和性能、组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查找并发现系统运行可能产生的故障。
汽车构造发动机篇课程设计

汽车构造发动机篇课程设计背景在汽车制造中,发动机是最关键的部件之一。
它是汽车的心脏,负责转化燃料为动力,驱动车辆运动。
因此,深入了解发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于汽车制造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以及发动机的主要部件和功能。
通过设计发动机的各个部件,让学生深刻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提高他们的汽车制造和维护能力。
设计方案教学方法本课程设计采用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学习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构造的同时,通过自行设计发动机的各个部件来加深对发动机的理解。
教学内容1.汽车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2.发动机的主要部件和功能3.发动机的结构类型和分类4.发动机的技术指标和性能测试实践操作学生需要完成以下实践操作:1.设计发动机缸体和活塞系统2.设计发动机曲轴和连杆系统3.设计发动机气门和燃油系统4.组装完成发动机并进行性能测试教学评估学生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评估:1.知识掌握情况,包括对发动机原理和部件的理解程度2.实践能力,包括发动机各部件的设计和组装能力3.总结能力,包括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归纳能力参考资料1.汽车发动机原理与维修,李立阳,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2.汽车技术基础,杨贵胜,黄山书社,2016年3.汽车发动机结构与原理,张小京,北京印刷厂,2017年结语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和原理,提高他们的汽车制造和维护能力。
本文档提供了相关教学方法、内容以及实践操作方案,供教师参考和学生参与。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课程编码〔16506、16508〕承担单位〔机电工程学院〕制定〔〕制定日期〔2022/10/9 〕审核〔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批准〔〕批准日期〔〕(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核心课。
(2)课程任务: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汽车发动机构造、原理和应用,能够对汽车发动机进行拆装与检修,培养学生对汽车发动机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岗位职业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学生从事汽车维修相关岗位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机械制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后续课程有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发动机电控检测实训。
2.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发动机各部分的组成、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2)掌握汽车发动机总成及各部分拆装方法;3)掌握汽车发动机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维护保养方法;3)掌握汽车发动机常见机械故障检测、诊断及排除的思路;4)了解汽车发动机装配与调试的工艺知识。
(2)能力目标1)会进行汽车发动机的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维护保养;2)能熟练拆装汽车发动机总成、零部件,并能正确判定其工作使用情况;3)能针对曲柄连杆机构常见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及排除;4)能针对配气机构常见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及排除;5)能针对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简单故障进行检测与诊断;6)能针对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常见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及排除;7)能针对冷却系统常见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及排除;8)能针对润滑系统常见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及排除;9)会进行发动机的组装与调试。
3.课程设计本课程以发动机总成拆装、曲柄连杆机构检修、配气机构检修、冷却系统检修、润滑系统检修、发动机总成检查等6个项目为载体,与企业合作设计19个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学习情境;根据岗位(群)工作任务要求,确定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内容;本课程采取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过程性评价为导向组织教学考核。
2.《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程课程类型:理实一体课程课程学时:162学时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1.1课程定位《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学习领域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
该课程继《汽车材料》、《汽车文化》学习领域之后,基于汽车发动机维修工作过程,采用上海大众桑塔纳和丰田5A发动机结构载体,参照汽车修理工的职业标准进行学习训练,使学生达到汽车维修高级职业技能水平。
培养学生根据汽车在使用中表现出的各种现象,分析和诊断故障产生的原因、部位及维修方法,并为后续《汽车电控发动机维修》、《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等课程的学习提供职业能力基础。
1.2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本课程以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基本技术与操作技能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想,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依据是以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要求而制定,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线技术岗位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针对任务按本专业所特有的逻辑关系编排模块。
2.课程目标2.1知识目标(1)掌握发动机组成和发动机基本工作原理;(2)掌握发动机各系统、各机构的功用,熟悉其组成和类型;(3)了解发动机各系统、各机构与发动机性能之间的关系;(4)掌握发动机各系统、各机构的基本结构,熟悉其工作原理;(5)熟悉发动机主要总成、零部件的维护检修的基本方法;(6)了解发动机常见的故障现象。
2.2能力目标(1)能正确识别发动机零部件;(2)能规范使用发动机维修检测相关的工具、量具和设备,根据发动机的技术要求拆装发动机。
(3)具有独立学习获取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知识的能力。
(4)具有独立获取汽车发动机拆装、检测、调整和维修实践专业技能的能力。
汽车构造与拆装实训教程课件 第二篇 发动机篇 项目十二 发动机起动系统的拆装

2上装上电刷3, 如图12-9所示。
汽车构造拆装 实训
第二篇 发动机篇
实训单元2 发动机总成拆装实训 实训单元3 机体组、曲柄连杆机构和配气机构拆装实训 实训单元4 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拆装实训 实训单元5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拆装实训 实训单元6 发动机冷却、润滑系统拆装实训 实训单元7 发动机增压系统拆装实训 实训单元9 汽油机点火系统拆装实训 实训单元8 发动机起动系统拆装实训
• 起动机由直流电动机(包括定子(磁场绕 组5)、转子(电枢绕组1)、换向器及电 刷2等)、电磁开关8及啮合驱动机构(包 括小齿轮)。桑塔纳2000GSi汽车的起动机 结构图如图12-212-3)。 • 1)首先旋下螺栓2,从
起动机电刷端端盖8拆 下衬套座1。 • 2)从电枢上取下挡圈1 1后取出衬套9和调整 垫圈10。 • 3)旋下螺母3,从起动 机5上取下接线片4和 电刷端端盖8,并旋下 长螺栓7。
• ②电磁开关安装。 电磁开关3应以
倾斜的角度装入,
以便电磁开关4
的滑阀组件3与
拔叉1装在一起,
最后旋上螺栓2, 如图12-7所示。
• ③定子安装时。应 将定子1上的标记 与驱动端端盖2的 标记对正后装入, 如图12-8所示。
• ④电刷及电刷架 安装。在换向器
1上装上电刷架
2,将电刷架2
装到适当的位置
实训单元2 发动机总成拆装实训
• 项目十二 发动机起动系统的拆装
12.1 实训目标和准备
项目
要点
目标
设备和 工具
知识目 标
理解汽车发动机起动系统的组成及起动机的结构
技能目 标
学会起动机的拆装方法
桑塔纳2000GSi汽车发动机1台,性能良好的起动机各1台,蓄 电池各1对,电流表各1个,常用拆装工具1套,多媒体设备1 套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构造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制造、汽车整车及配件销售专业一、前言(一)课程的性质该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汽车基本知识,包括汽车的总体结构分类与性能,感受国内外汽车文化,熟悉汽车的常用材料及汽车维修常用工量具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能,同时了解行业概况,促进职业意识的形成,为学生个人日后择业提供可以借鉴和参照的新思想和新观念。
本课程是汽修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学习所有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1.该课程是依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机电维修”、“整车销售”、“钣金”、“前台接待”等任务领域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 1)课程以提高学生对汽修的学习兴趣、了解汽车基本知识以及熟练掌握实训操作工量具的使用为目的,重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教学,参照行业专家提出的“汽车维修”技能教学的建议,设定本课程的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活动设计和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以项目为单位,按项目教学法的观点,给出各项目的任务以及要求,用表格形式给出各层次教学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便于从总体上认识与把握。
2)课程共分为汽车概述、发动机类型和工作原理、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发动机的燃油供给系统、发动机润滑系统、发动机冷却系统、汽车传动系统、汽车行驶系统、汽车转向系统、汽车制动系统、汽车车身等十二个项目,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对汽修的兴趣,并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概况。
3)该课程利用多媒体教室和汽修实训室,开展一体化教学,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打基础。
4)教材紧密结合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共同研讨形成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进行编写。
充分体现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引入与完成项目所必须的理论知识,并在教材编排形式上注重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授课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2)掌握发动机的维修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认识发动机的各个组成部分;(2)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发动机的维修流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汽车维修行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发动机的基本构造;(2)发动机的维修方法。
2. 教学难点:(1)发动机各组成部分的功能;(2)发动机维修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发动机实物或模型;(2)发动机零部件图片;(3)发动机维修工具和设备。
2. 学生准备:(1)预习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维修方法;(2)准备笔记本,做好笔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汽车发动机的作用和重要性;(2)引导学生思考发动机维修的意义。
2. 教学内容与活动:(1)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包括气缸、活塞、曲轴、凸轮轴、气门、燃油系统等;(2)展示发动机零部件图片,让学生认识各个部分;(3)演示发动机维修操作,讲解维修方法和技巧;(4)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维修方法。
五、课后作业:1. 绘制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图;2. 总结发动机维修的注意事项;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学习态度、动手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评价他人的学习态度、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表现。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汽车维修企业,了解发动机维修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2. 邀请汽车维修工程师到校授课,分享维修经验和技巧;3. 开展发动机维修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含教学计划与教学总结)

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分类和性能指标。
1.2 教学内容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功能汽车发动机的分类汽车发动机的性能指标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讨论法:引导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分类和性能指标。
1.4 教学资源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材。
图片:汽车发动机的图片。
1.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功能的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汽车发动机分类和性能指标的了解。
第二章:汽车发动机的组成部件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各个组成部件及其功能。
让学生掌握各个组成部件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
2.2 教学内容汽车发动机的各个组成部件及其功能各个组成部件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各个组成部件的基本知识。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了解各个组成部件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
2.4 教学资源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材。
实物:汽车发动机的各个组成部件。
2.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发动机各个组成部件的理解。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各个组成部件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的掌握。
第三章:汽车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知识。
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方法。
3.2 教学内容汽车发动机的维修知识汽车发动机的保养方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知识。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方法。
3.4 教学资源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材。
实物:汽车发动机。
3.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维修与保养知识的掌握。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维修与保养方法的掌握。
第四章:汽车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排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构造发动机篇课程设计
课程简介
汽车构造发动机篇课程是汽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之一。
主要介绍汽车发动
机的构造、工作原理、调试方法、故障诊断及维护等内容。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汽车发动机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内容
本课程设计主要分为实验与综合设计两个部分,其中实验部分为基础实验及拓
展实验,综合设计为团队设计。
基础实验
实验一:发动机结构分析
通过汽车发动机的实物讲解,展示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并结合课本和PPT介绍
各个零部件的名称、功能、作用和位置。
实验二:发动机分解与组装
将一台汽车发动机进行拆卸,并配合实验指导书,完成发动机零部件的分解和
组装。
通过该实验,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内部构造,并提高手工操作能力。
实验三:曲轴磨损试验
通过对发动机曲轴的磨损进行试验,观察曲轴磨损的位置和程度,并结合相关
实验数据,设计出相应的修理方案。
该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拓展实验
实验四:发动机调试实验
通过安装发动机检测设备,对汽车发动机进行调试实验。
根据实验数据,判断发动机故障原因,并制定解决方案,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五:发动机故障诊断实验
引入(有待引入的)虚拟故障排除系统,模拟真实的发动机故障,并让学生通过该系统进行故障诊断,最终给出相应的修理方案。
通过该实验,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团队设计
根据规定的设计要求和限制条件,以小组的形式实现一台单缸四冲程自点火汽油机的组装、调试。
并根据设计报告评分,最终展示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和实际操作能力。
团队设计中,学生需要分工合作,注重沟通和协作。
设计目标
通过该课程设计,实现了以下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在实践中深入了解汽车发动机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分析判断能力
•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协作能力,并展示实际操作能力总结
汽车构造发动机篇课程设计通过实验与综合设计两个部分,让学生系统的了解了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工作原理、调试方法、故障诊断及维护等方面知识。
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不仅在理论上掌握了相关知识,更加锻炼了自己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