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境界》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语文(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五册第一课:

冯友兰《人生的境界》——教案

——20号 07级心理系邹巧林一、教学设想

本篇课文属于哲学随笔,学术味较重,概括性、抽象性较强,时代感、可读性与针对性相对不足,学生学习很难产生浓厚的兴趣。但课文有其思想价值,有助于学生对人生意义的认识,能引发中学生对人生意义的独立思考。课文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含金量,文中提到中国哲学对于世界未来哲学的可能贡献,进而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于中国哲学的归属感,而且可以增进学生对于中国哲学的自豪感。课文的题目是“人生的境界”,这对于开始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的高三学生来说,也是颇有吸引力的。特别是关于人生的四种境界说,相信学生在学习中会引起共鸣,产生联想。基于此,虽然这篇课文的教学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同时也提供了展示才智的平台。这篇课文在教学设计上要把握的原则就是深文浅教,要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具体做法就是,尽可能地抓住课文的紧要处、精彩处与学生的共鸣点、兴奋点相交汇的地方作为教学内容。教师设置几个通道,使学生透过课文繁难的、深奥的说理处来联系实际,从而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人生境界的高深追求与现实交融起来,这样就有了亲切感,具体感和可实现感。披文以人情,不能空泛地分析课文内容,而要引导学生借助于课文语言走进课文,并从课文引申出关于人生的深刻思考,这样就更要选好教学的切人点,点准穴道,实现一穴得气,百穴皆通。因此在教材的处理上,就要注重让学生对课文整体把握,弄清楚其中最关键的东西,体会哲学随笔的叙述特色,而外就是最重要的对于人生和哲学的思考。

笔者则准备花一定的时间向学生介绍一下哲学的基本问题,结合冯先生的观点讨论中国传统的几种不同的哲学观点,结合实际讨论哲学和人生的境界对于我们现实生活得意义。

二、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

2、认真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并深入探究。

3、体会学者散文(随笔)的写作特点:思路明晰、内容丰富、概括性强、抽象性高、说理简明、语言平实。

过程与方法:

4、体验哲学的基本问题,懂得哲学是对于人生的世界的基本问题的规律的探索。

5、结合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几种影响较大的哲学思想,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6、通过模拟辩论的方法探讨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培养学生思辨地思考问题的反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引导学生科学思考哲学和人生的思想境界对于现实生活的意义,陶冶学生对于更崇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8、引导学生对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深入思考,养成思辨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联系现实生活解读哲学的几个基本问题;联系实际和文学等作品中大家熟悉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生四种境界;延伸不同思想学派的哲学观点对于人生境界的不同理解和阐述;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深化并丰富对人生境界的思考和追求。

四、教学难点与对策

1、由于较高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怎样引起学生对于课文的兴趣是第一个难点。笔者拟将采用举例联系实际的方式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2、对文中哲学术语或哲理性语言的理解。让学生学会思辨地阅读哲学性散文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正因文章的难以透彻地读懂,才更应该引导学生随处质疑,深入思考。针对此难点,可用提问法加强学生思考的深度,进而也就能比较深刻地理解文章的要义。

3、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把握以及各种思想观点的比较。这一环节之所以难是因为高三的学生才刚刚开始对人生的意义等进行有深度地思考,对于哲学本来就比较陌生,何况还要站在好几个学派之间对他们进行对比。这实际上几乎是每一个研究者的难题,故此本课只对此进行粗浅的涉猎,以引起同学们探索和学习的兴趣,指给他们哲学的魅力所在,引导他们自主探究。考虑到这一点,本难点实际上就转变为教师如何把哲学的魅力展现给学生了——这一点只能靠以小见大的故事、澎湃多姿的语言以吸引学生的注意。

4、对于课堂实际情况进程的把握。提问法、举例法等都有可能碰到老师的要求与学生的反应脱节的情况,此时课堂学习方式主要运用合作式阅读理解,教师是学长,引导学习并适当点拨,教师应善于有效引导、启发,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5、模拟辩论时,课堂秩序的维持、能否紧扣主题是一个较难把握的地方。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投影,具体实例案例等

六、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引入新的单元,简单介绍哲学和哲学散文,结合哲学的境界进入课文的学习,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熟悉四个境界,理解“觉解”的含义,着重探究什么样的人分别属于人生的四个境界,他们有着怎样的区别,区分的根据是什么。

第二课时:

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结合古今中外的具体事例,进一步对人生的境界进行探究。于此同时,分析冯先生的四个境界划分的意义以及不足之处,结合实际思考哲学基本思想对于人的现实生活的影响,并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探究面对生活中的某些困境时我们可能有哪些解决方案。

从哲学和境界的角度出发以具体的事例分析现实状况,渗透四个境界,探讨问题的本质,提出对于某些哲学思想的质疑,陶冶学生不盲从、善于自己思考的学习、阅读习惯。引发学生对于人生的思考。

第三课时:

模拟辩论赛(打假人王海,耳机时间是否该判败诉),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以多元的视角思考问题。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提出几个问题,引出关于人生境界的思考。

1)哲学是什么?哲学的任务是什么?

结合疯了的欧阳锋的话:“我是谁?”“欧阳锋是谁?”“我在哪里?”“我为什么会在这里?”探讨哲学的基本任务。

2)提出佛家禅宗的境界说以及王国维诗家的三境界引出冯友兰人生的四个境界。

3)阅读课文。

4)抓出全文的主旨句和关键词,理清思路和层次。

5)冯先生认为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6)冯先生认为人生有哪几个境界?(自然、功利|、道德、天地四个境界)四个境界分别是什么意思?他们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区别?

7)冯先生认为人生境界的划分依据是什么?(觉解程度)

8)冯先生认为什么是觉解?(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的理解)(举同是喝水但喝出不同境界的例子)

9)小结。总结哲学的任务,人生境界的不同,以及人生境界划分的依据。

10)作业:理清文章思路,思考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

再一次系统地阐述四种不同的人生境界的不同在与觉解程度的不同,明确四种境界下究竟有那四种不同程度的觉解。

1)再次指出人生境界的不同在于觉解程度的不同。

2)自然境界的实例:放羊娃、以砌墙为砌墙的工人。之所以为自然境界是因其按着本能或生活习惯做事,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没有觉解或觉解程度不高。

3)功利境界的实例(太多了)。其觉解程度:意识到自己的得失,一心利己,不管是否利人。评价项羽和刘邦境界是否相同,思考冯先生的分类标准是否有不甚科学的地方。

4)道德境界的实例(孔子、雷锋、杜甫、周恩来等)。觉解程度: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份子,自觉服从社会的需求。

5)思考:在中国,有多少人处于道德境界,达到道德境界有多难。

6)延伸:儒家的义利观、人性论,某些西方国家的义利观。

7)天地境界的实例(庄子、老子等)觉解程度:认识到人是宇宙的一份子,自觉地把自己和天地自然融合到一起。

8)理解:关于四种境界划分标准的另一角度,思考哪些境界是已经达到的、可以达到的、无法达到的,他们对于人生分别有怎样的意义。

9)进一步分析冯先生四种人生境界的分类标准的根本所在(动机),思考其进步性和局限性,以及局限性出现的根本原因。

10)小结:哲学指导实践,实践验证哲学。

第三课时:

以“个性打假”的王海为例子,模拟辩论,探讨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两难问题,引导学生从多元的角度思考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