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地质学复习资料讲课讲稿
高中地理课件能源资源的开发34656

PPT文档演模板
高中地理课件能源资源的开发34656
挑战之四: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源以煤为主的国家 之一。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仅占1/4 略强,而我国却占2/3。大量的煤炭开发利用, 导致严重的大气污染。
挑战之五:能源安全受到威胁。能源安全 是指保障能源(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可靠 和合理的供应。我国自1993年从石油净出口 国变为净进口国以来,石油进口依存度达到 30%,预计2050年将达到50%。在风云变幻的 国际市场上,保障石油的可靠稳定的供应是 相当困难的。因此,必须探索一条适合中国 国情的能源发展道路。
PPT文档演模板
高中地理课件能源资源的开发34656
一、资源开发条件
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2、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3、市场广阔
PPT文档演模板
高中地理课件能源资源的开发34656
阅读:我国能源供求面临的五大挑战
挑战之一:人均资源量少。我国煤炭储量居世界 第3位,石油探明可采储量居第11位,天然气可采 储量居第14位,水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蕴藏量分别 居世界第1位和第2位。但是人均煤炭、石油的探明 可采量,仅为世界人均值的1/2和1/10左右。
挑战之二:人均能源消费量低。目前我国一次能 源总消费量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10,仅次于美国, 居世界第2位。但是人均能源消费量约为世界平均 值 的 1/2 , 美 国 的 1/10 , 人 均 生 活 用 电 约 为 美 国 的 2%。
挑战之三:单位产值的能耗高。我国的能源效率 约为31.2%,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每万元产 值的能耗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7.2倍,也高于巴西、 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 ⑵“西电东送”将使晋煤在东部的市场份额 进一步减少;
能源地质学-第五章第二节

C2h 泥岩 灰岩 2m 砂岩 灰岩
20m
湖北早二叠世梁山组煤体形态
(2)识别标志: (1)煤层底板或基底岩层界面呈不规则起 伏,而煤层顶板界面比较平整,即“顶平底 不平”。 (2)煤层厚度变化急剧而不规则,且通常 位于含煤岩系剖面的底部或下部。
A +140 +130 +120 +110 +100 B ′
采
空
区
B11 采
煤 层 冲 蚀 变 薄 带 区 空 A A
图 4-11 淮南矿区B11煤层河流冲蚀
淮南矿区 B11煤层河流冲蚀 (据《中国煤田地质学》,1979)
4m
(2)河流充填负载构造 泥炭层堆积之后,如果上覆层系为小型河 流砂质填积体,在荷载作用下,顶板砂质物便 会突入未固结的松软泥炭层,形成一种负载构 造,又称顶凸构造。
透镜状
(a)
连续分枝
(b)
之字型
(c)
煤层分岔类型
图
4-4
煤层分岔类型
1975)
(据Britt3 C B A
下斯托克顿煤层剖面图 图 4-5 下斯托克顿煤层剖面图
1砂岩,2-煤; 3-页岩 1—砂岩; 2—煤;3—页岩
(据Howell,1980)
3上 煤 山 西 组
m 150
W
露天采区
100
50
0 1
100m 2 3 4 5
德国下莱茵地区第三纪褐煤层的同沉积断裂 图4-9 德国下莱因地区第三纪褐煤层的同沉积断裂
1-黄土; 2-粘土; 3-阶地; 4-砂; 1-黄土;2粘土;3-阶地; 4-砂; 5-褐煤5-褐煤 (据Junghans,1985)
4、煤层的冲蚀和顶凸构造 煤层的冲蚀是指泥炭堆积过程中或泥炭层被 沉积物覆盖以后河流等对煤层的冲刷剥蚀。习惯 上将前者称为同生冲蚀;将后者称为后生冲蚀。 (1)煤层的同生冲蚀 泥炭沼泽邻近同期发育的河道时,河道及其 支流可能注入泥炭沼泽,河流充填物与泥炭层之 间表现为冲蚀接触和逐渐过渡两种关系。
能源化工-能源地质学2 精品

化合物组成(干燥基%) 有机质来源
纤维素 木质素 蛋白质 沥青A 腐殖酸
植 莎 草 50.00 20~30 5~10 5~10
0
物 木本植物 50.60 20~30 1~7
1~3
0
泥 草本泥炭 19.69 0.75
0
3.56 43.58
炭 木本泥炭 0.89 0.39
0
10 52.88
(二)沉积有机质的形成作用
2、沉积有机质的分类
沉积物中有机质 按成岩状态
沉积岩中有机质 聚集有机质 按聚集状态 分散有机质
(二)自然界中有机碳的循环
1、自然界中碳的分类
类型 有机碳
无机碳 (氧化
碳)
形式 沉积体 生物体 沉积岩中碳酸盐 非沉积岩中碳酸盐 海水中碳酸盐 火成岩和变质岩(元素碳) 溶解于海水中的碳 大气二氧化碳中碳
1、作用类型
腐
对象:菌藻类低等植物
泥
环境:水体较深的滞流贫氧环境
化 作
反应:还原、合成等化学作用
用
产物:腐泥、软泥、残体、原生沥青质
泥
对象:高等植物遗体
炭
环境:沼泽、泥炭沼泽
化 作
反应:氧化、还原、合成
用
产物:植物残体+腐植酸
2、泥炭化作用方式
① 凝胶化作用:强覆水、缺氧、厌氧微生物 方式 ② 丝炭化作用:氧化(暴露、流水、火灾)
③ 残植化作用:覆水(流动)、富氧
① 透明残体:腐植酸+沥青质+水分 结果 ② 不透明残体:化学结构高度缩聚的惰性物质
③ 残积类脂物质:孢子+花粉+角质层+树脂 +木栓层
思考题:
1. 三种泥炭化作用方式的条件及其产物? 2. 沉积有机质被埋藏后凝胶化作用是否还能进行?
能源地质学油气勘探理论与方法考研考博能源地质复习资料课件

P e r r o d o n 等 : “ 没 有能盆源研地地考质博就学能油源没气地勘有质探复理石习论资油与料方。”法。考
4. 近现代油气勘探理论
圈 闭 理 论 --油 气 聚 集 于 地 下 圈 闭 中 。 寻 找 各 类 含 油 气 圈 闭
•地 震 勘 探 法 :
地震勘探可以分为概查、普查、详查、精查四个阶段。
•油 气 资 源 遥 感 调 查
•遥 感 石 油 地 质 信 息 提 取 和 分 析 技 术 ; •烃 类 微 渗 漏 遥 感 直 接 检 测 技 术 。
•地 热 分 析 技 术 地 温 资 料 主 要 可 应 用 于 :
( 1) 推 测 和 研 究 古 地 温 。 ( 2) 研 究 区 域 地 质 构 造 。 ( 3) 直 接 寻 找 油 气 藏 。
在目前或将来,经济上值得开采的,而技术 上又能够开采的油气总和 。
已验证了的经济资源为储量。
能源地质学油气勘探理论与方法考 研考博能源地质复习资料。
一、油气资源的概念及分级
(二)油气资源分级
1、 分 类 原 则
地质把握程度;资源的经济价值;资源发现与否;近期可采性
3、 我 国 油 气 资 源 分 级
第一节 油气勘探理论
一、世界油气勘探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初 期 阶 段 - 原 始 找 油 理 论 (19世纪40年代以前)
找油工作主要是依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感觉进行的。
2.中 期 阶 段 - 圈 闭 找 油 理 论 (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
19世 纪 后 期 , “背 斜 聚 油 理 论 ” 背斜理论—石油聚集于背斜构造的顶部,沿构造等高线分布, 背斜高点找油最有利。 线 状 分 布 理 论 --油 气 田 呈 线 状 分 布 , 沿 出 油 点 的 直 线 上 找 油 。
能源地质学复习重点1

能源地质学重点1.能源定义: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各种能力和动力的物质资源;直接或间接(通过转换)提供人类所需有用能的资源。
2.未来的主要替代能源必须满足4个条件:1)这种新能源资源必须足够丰富;2)这种新能源的技术必须足够成熟;3)这种新能源的价格必须足够低廉;4)这种新能源的使用必须足够安全、清洁。
例:水煤浆代油,煤合成液体燃料,生物质转化 ,其它星球能源。
有机质的定义:包括一切生物体及其分解或合成的各种产物 。
3.沉积有机质的分类:按成岩状态:沉积物中有机质和沉积岩中有机质;按聚集状态:聚集有机质和分散有机质。
4.生物质的化学组成 1,化合物组成:碳水化合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木质素(芳香族高分子聚合物);蛋白质(含氮化合物 );类脂化合物【混合物(脂肪、蜡质)化合物稳定性序列(抗降解能力):蛋白质<色素<脂肪<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木栓质<种子皮壳<角质<孢粉素<蜡质和树脂5.沉积有机质作用方式:碎作用(机械作用):物理作用,生物碎片;败作用(腐朽作用):喜氧性细菌、真茵;化作用(代谢作用):粪粒、团块有机质;酵作用(缩合作用):厌氧性细菌、酶碳水化合物 木质素-腐殖酸和腐殖质;吸附作用(无机矿物):沉淀、凝聚、转化作用 ;化学作用(水解作用):水合作用、重排作用;压实作用:重力作用。
影响因素:物体本身的化学组成;水体的动力状态;水介质性质(氧化还原、酸碱度、温度)。
6.沉积有机质的形成作用:(1)腐泥化作用: 对象:菌藻类低等植物; 环境:水体较深的滞流贫氧环境; 反应:还原、合成等化学作用; 产物:腐泥、软泥、残体、原生沥青质(2)泥炭化作用: 对象:高等植物遗体; 环境:沼泽、泥炭沼泽; 反应:氧化、还原、合成; 产物:植物残体+腐植酸 泥炭化作用方式:①凝胶化作用:强覆水、缺氧、还原、厌氧微生物② 丝炭化作用:氧化(暴露、流水、火灾)③ 残植化作用:覆水(流动)、富氧 结果:① 透明残体:腐植酸+沥青质+水分 ②不透明残体:化学结构高度缩聚的惰性物质③残积类脂物质:孢子+花粉+角质层+树脂+木栓层6.沉积有机质的形成过程:气态分子和水分解产物:氨基酸,糖类等生物遗体 其它小分子化合物合成产物:腐殖酸,沥青质生物残体有机碎屑:生物残体氧化-降解阶段 还原-合成阶段 沉积-埋藏阶段7.沉积有机质三重属性:1生物学属性(植物残体学、古生物学): 高等植物/低等植物/动物2岩石学属性(有机岩石学):生物残屑,有结构的/高度降解产物,无定形成分3化学属性(有机地球化学):/ 不溶有机质(干酪根)/可溶有机质(可提取物—水溶、水解、碱溶、有机溶剂)8.可溶有机质:水溶、水解、碱溶、有机溶剂9.干酪根:(1)定义:不溶于有机溶剂的有机质浓缩物。
能源地质学复习重点

一.我国能源认识1)能源现状:目前我国利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能源,即煤、石油、天然气,其次是水力能和核能。
中国化石能源资源中煤炭资源量占95%,石油、天然气仅占5%。
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为:煤占67~67.7%,石油占20.6~23.6%,天然气占2.8~3.0%,其它占6.9~8.3%。
2006年煤炭产量23亿吨,石油产量1.8亿吨,天然气的产量580亿m3。
2)发展趋势:从能源生产和利用的发展趋势来看,煤炭的主导地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但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将有所下降,天然气的利用将会快速增长,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也会得到较快的发展。
中国本世纪的能源仍以常规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天然气在中国本世纪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将有所提高;3)常规能源源挖潜: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海相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偶达可采煤层、石煤及矿井损失煤炭资源开发4)新能源开发:煤层气、生物质能、碳水化合物,其它星球能源5)能源策略:节能优先战略优化能源结构战略发展洁净煤技术保证能源供应安全策略(多元化、多边化、多途径进口能源)、替代策略二.沉积有机质演化的地质因素:(一)受热温度:地热场温度由大地热流形成,即地温梯度乘埋藏深度再加上地表浅处恒温带温度。
地温梯度:单位深度条件下地温的变化幅度,一般用℃/100m表示。
大地热流值:地温梯度与岩石热导率之间的乘积,用HFU或mW/m2表示。
(二)受热时间演化时限:在某一温度段下演化发生进展的时间,亦称有效受热时间。
演化程度与时间为线性关系,但与温度之间表现为指数关系,因此温度是控制演化程度的关键因素;如果演化程度一定,则温度与时间互为补偿,即短时高温或长时低温可以达到同样的演化效果。
(三)演化压力静压力和动压力有利于沉积有机质物理性质的改变,对其化学结构的改变起促进作用。
三.三角洲沉积体系一般认为由于河流作用沉积在水体(海、湖)中的陆上和水下连续的沉积体,称为三角洲。
能源地质学31中科院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地球物理勘探原理
01
利用岩石和矿石的物理性质差异,通过测量和研究地球物理场
的变化来探测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分类
02
包括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等。
地球物理勘探应用
03
在能源地质勘探中,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广泛应用于油气、煤炭、
核能等矿产资源的探测和评价。
地球化学勘探方法
06 能源地质学在中科院的应 用与前景
能源地质学在中科院的研究领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研究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 分布的规律,以及油气藏形成
和保存的地质条件。
煤炭地质
研究煤的形成、变质、赋存和 分布规律,以及煤田地质构造 和煤层气资源评价。
新能源地质
研究非常规能源(如页岩气、 地热、核能等)的地质特征、 资源潜力和开发利用技术。
地球化学勘探原理
通过系统测量和研究天然物质中的化学元素含量和分布规律,来 发现与矿产有关的地球化学异常,进而寻找矿产资源。
地球化学勘探方法分类
包括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水地球化学测量等。
地球化学勘探应用
在能源地质勘探中,地球化学勘探方法主要用于油气、煤炭等矿产 资源的远景调查和普查阶段。
地热资源的储层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常见的储层类型包括孔隙型、裂缝 型和溶洞型等。孔隙型储层主要发育 在砂岩、砾岩等碎屑岩中;裂缝型储 层则主要发育在碳酸盐岩、变质岩等 结晶岩中;溶洞型储层则主要发育在 岩溶发育的碳酸盐岩中。
分布规律
地热资源的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如 地质构造、岩浆活动、沉积环境、水 文地质条件等。一般来说,地热资源 主要分布于构造活动带、岩浆岩发育 区、沉积盆地以及变质核杂岩区等地 。
地质专业知识讲座(第一部分地质基础知识

背斜和向斜:从地层出露关系上,褶皱包括:背斜:核部是老地层,翼部是新地层向斜:核部是新地层,翼部是老地层S
01
(同一岩层在平面上出露的长宽比)
02
穹窿:一种隆起或背斜型构造,轮廓呈圆形或椭圆形,长宽比小于
03
,且其中的地层都平缓地向各个方向倾斜。
04
构造盆地:平面上近于浑圆形或椭圆形的向斜构造。
01
第一节 地质年代及地层单位
02
地质年代:是指在地球的演化和发展中某特定的时间段。年代地层单位:是指某特定地质时间间隔内形成的岩层体。由高到低分为六个级别: 年代地层单位 地质年代 宇 ----------(宙) 元古宇---------元古宙界-----------(代) 古生界---------古生代系-----------(纪) 石炭系---------石炭纪统-----------(世) 上石炭统-----晚石炭世阶-----------(期) 时间带-----(时)
3
4
5
6
断层类型:
按断层两盘的相对位移方向: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旋转断层。旋转断层
1
2
第三节 岩石及其性质
按岩石的成因可分为以下三大岩类:
岩浆岩—由岩浆作用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经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第四节 三大岩类
主要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中形成的高温熔融的岩浆,上升到地下浅处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叫岩浆岩。(也称火成岩)
岩浆岩
物质成分特征矿物的结晶顺序:
01
变质岩的分类及各类岩石的特点
01
无论哪种岩石,都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03
原岩+岩浆作用=岩浆岩
05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能源资源开发》专题复习ppt课件

(1)说明20世纪90年代 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 数量多的存在条件。(8分)
①原料
规模小
特 点
企业
②市场
状 态
答案 (1)焦炭分布广泛,煤矿众多。小企业投资少(技数术量多门槛低),临近煤 矿,运输费较低。我国钢铁工业规模大,对冶金焦需求量大(市场需求 大)。增加当地就业,有经济效益,地④方地方政政府府产支生有持经积;济⑤效极并益性可和以社。增会加效当益地就业,
扩大煤炭开采量:形成六大煤炭基地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铁路为主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在煤的产地建设大型电站, 就地发电,变运煤为输电)
发展煤焦业
(2) 山西能源综合利用
经济效益 低下
煤炭开采 综合 和输出 利用
环境问题 严重
煤—电—铝 煤—焦—化 煤—铁—钢
单一结构变多 元结构
结 减少浪费 提高
果
利用率
原料工业超过 采掘工业占主
体地位
促进 山西 经济、 社会 全面 发展
3. 山西能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破坏生态 环境
环境保护的 必要性
污染环境
4. 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措施
提高煤炭的利
减 用技术
调整产业结构
优
治理三废
绿 改善生态环境
石圪节煤矿 生态农业项 目----油用牡 丹
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煤矸石山) 大同煤炭博物馆
命题方式
考情统计(课标卷)
区域能源、 1.资源开发条件 以区域资源分布图
矿产资源 分析;
或资源开发的相关
的开发与 2.能源基地的建 统计图表为背景,
区域可持 设与能源的综 考查资源开发的条
续发展的 合开发利用; 件、开发状况、出
能源地质学复习重点

能源地质学复习重点1.腐殖酸的化学组成基本组成结构单位由芳核、桥键和活性基因三部分构成2.泥潭沼泽发育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低位泥炭沼泽阶段或富营养阶段第二阶段:中位泥炭沼泽阶段或营养阶段第三阶段:高位泥炭沼泽阶段或贫营养阶段3.煤的有机和无机的显微组成包括哪些有机显微组成:一、镜质组 1、结构镜质组 2、无结构镜质组3、镜屑体二、壳质组 1、孢子体 2、角质体 3、树脂体 4、木栓质 5、藻类体6、荧光体7、沥青质体8、溢出沥青质体9、壳屑体三、惰质组1、丝质体 2、半丝质体3、粗粒体 4、微粒体 5、菌质体6、惰屑体无机显微组成:1、粘土矿物2、碳酸盐矿物3、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4、硫化物矿物5、其他稀少矿物煤的顶底板岩性质煤层顶板以泥岩、粘土岩最为常见,通常呈团块状,富含植物根茎化石和不规则滑面,俗称根土岩。
4.驱动油气运转的动力构造运动力水动力浮力毛细管力地静压力热动力5.干气(贫气):CH4>95%或C1%>95%;湿气(富气):CH4<95%或C2+%>5%。
6、圈闭的定义圈闭是油气聚集场所,没有圈闭就不能形成油气藏三个条件:A、必须要有储集岩层B、是否具有紧盖在储集层之上的不渗透岩层C、能否构成圈闭还必须有遮挡物6.腐泥煤、腐植煤的区别腐植煤:主要是由高等植物的茎、根、叶形成。
腐泥煤:有低等植物藻类形成。
7.成煤的三个阶段及其产物(简答)(1)有机质转化为沉积有机质---产物:腐植酸(2)沉积有机质经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产物:泥炭或腐泥(3)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煤----产物:煤8.石油、天然气的储集层有哪些类型及其特点1、储集层的岩石类型---特点:具有一定的孔隙性和渗透性2、储集层岩石的储集空间类型---特点:岩性多样、物性突变、产能悬殊9.做油气储集层的两个要求(1)提供油气储集的空间条件(2)具有孔隙性和渗透性10.希尔特定律1、煤级或有机质成熟度在平面和垂向上具有分带现象,且等煤级或成熟带相对较宽,但等演化带的宽度决定于地层倾角和演化梯度。
地质学总复习概述.ppt

矿产
金属、非金属
风的地质作用
资源 能源
水、风、核、生物
风 科氏力 人与环境
大气环流
分层 生物圈
大气圈 地球
元素
矿物
矿床
土地、水
河流 地下水 冰川
水圈
地壳 地幔 地核
岩石
湖泊及沼泽 海水
沉积岩 变质岩
地层
岩浆岩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风化作用
成岩作用 变质作用 岩浆作用
地质年代
地震作用
地层接触关系
3 矿物
本章学习要求
了解组成地壳的主要物质成分;矿物的概念及特征; 初步掌握识别矿物的一般方法。
学习重点:
重点是矿物的形态和主要物理性质;难点是常见矿物 的识别。
作业及思考题:
1.矿物的光学性质包括哪些内容? 2.对比解理和断口? 3.石英与方解石的异同?
4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本章学习要求
了解岩浆活动方式,初步掌握岩浆岩体产状的基本特征, 以及岩浆岩的一般特征和用
板块构造
地质构造
曾德铭简介
课程结束
预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思考题:
1.湖泊与沼泽在成因上有何不同?各形成何种矿产? 2.湖泊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沉积物有什么不同?
14 风的地质作用
本章学习要求
初步了解风的剥蚀、搬运、堆积作用以及荒漠的 类型与特征。
学习重点:
风的搬运与堆积作用
作业及思考题:
1.风积物与冲积物有何不同? 2.简述黄土的一般特征。
15 地质年代
作业及思考题:
1.透水层、不透水层、弱透水层分别包括哪些岩石? 2.绘图表示地下水的垂直分带及承压水的构造条件、水 的运动。试说明找寻地下水的有利位置。 3.我国桂林旅游区属于何种地貌?是怎样形成的?
能源地质学复习资料-地质工程类学生必备

能源地质学复习资料-地质工程类学生必备
50~90%范围内,液态烃产率达到45~250kg/t 的页片状岩石称为油页岩。
泥炭沼泽的概念:地表土壤充分润湿,有季节性或长期性积水,而且生长了大量的喜湿植物,在地洼地带堆积有机质,并使其转化为泥炭层的地区。
盆地反转:指原为隆起或沉降地区向相反方向的一种构造转化。
形式:正反转与负反转。
希尔特定律或规则正常热演化作用沉积有机质的演化程度随埋深的加大而增高的现象。
油气的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1、初次运移:油气离开母体的运移2、二次运移:油气进入孔隙之后的所有运移。
圈闭的成因分类①构造圈闭②地层圈闭③岩性圈闭④混合圈闭。
油气藏:油气藏是单一圈闭内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统一油水(气、水)界面的油气聚集,是地壳中最基本的油气聚集单位。
油气藏的分类:1)构造油气藏:背斜油气、断块藏油气藏2)地层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3)岩性油气藏:透镜体油气藏、岩性尖灭油气藏、礁块油气藏4)混合型油气藏:地层-构造,-构造岩性。
圈闭:圈闭是地下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继续向前运移,并且使油气在其中聚集起来的一种场所。
圈闭形成的必要条件:储集层盖层遮挡条件(封闭条件)沉积盆地:是地壳或岩石圈局部下沉和沉积物在其中不断填充过程中的一种地壳构造一般有一个或几个沉积中心,沉积物的发育特征明显受盆地的限制。
能源盆地赋存有化石能源资源的盆地出现于地壳区域构造格架的一定部位和其构造演化的一定阶段。
沉积有机质演化物理、化学标志应具备的条件①演化程度相同时,性质稳定或变异性较小②在沉积有机质中分布广泛,易于。
高一地理专题复习能源与资源湘教版知识精讲

高一地理专题复习:能源与资源湘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能源与资源【具体教学内容】(一)考情深度解读1. 考点分布2. 命题趋向资源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而能源问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在2004、2005、2006年高考文综卷中都把能源问题作为命题的立意,设题精巧,涉及能源的形成、调配、运输、消费以及能源短缺的原因、解决措施等方方面面,预测今后该专题命题的热点包括以下方面:(1)气候资源。
气候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历年高考中对其考查都作为重点内容。
对某地气候要素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及如何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发展农业和旅游,发展地方经济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
(2)水资源。
以水资源为线索,综合考查我国的河湖水文、人类活动与水环境等领域,以及日趋严重的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问题。
水资源部分的内容已成为高考考查的一个热点。
(3)土地资源。
水土流失与荒漠化问题是我国土地利用中的防治重点,与我国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息息相关。
(4)生物资源。
从某地生物资源(如森林、草原)的保护或生态破坏现象分析其自然原因(气候变化)、人为原因(人类生产活动的不合理方面)。
(5)能源资源。
有关石油、天然气、水能等能源资源的分布、成因、消费结构以及利用中的问题是高考复习中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可以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主干知识整合(三)重点热点探究探究点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1. 某地区水资源总量即径流总量=降水量-蒸发量。
一般降水越多的地区,水循环越活跃,水资源越丰富;水资源最丰富的前六位国家是: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2.3.(1)南方地区——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污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水资源减少;重金属元素影响水生生物及人体健康——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质型缺水(太湖、巢湖、滇池的治理)(2)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
黄、淮、海河流域最严重——河流断流、地面下沉、湖泊干涸、土壤盐碱化——资源型缺水(淮河、海河、辽河的治理)(3)西北内陆地区——水资源无序利用,上游引水过多,植被破坏——内陆河下游生态环境问题——绿洲萎缩、湖泊消失、荒漠化加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源地质学复习资料论述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障壁海岸/缓坡碳酸盐沉积体系的沉积亚相特征及其与能源矿产的聚集关系?概述:含能源资源的沉积体系是一套在成因上有共生关系并含有油、气、煤层或其它矿产的沉积岩层,具有统一物源、统一水流动体制、在成因上具有共生关系的沉积组合而成的巨大三维沉积体。
这些沉积体在一定的构造条件、古气候和古生物条件及沉积古地理环境下,就形成含能源资源的沉积盆地的沉积充填。
沉积盆地的沉积古地理环境特征是决定能源聚集的重要条件。
具有能源资源的沉积盆地都是有多种沉积体系复合充填的结果。
一、冲积扇沉积体系冲积扇是暂时性洪流或间歇性洪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形急剧变缓,水流向四方散开,流速骤减,碎屑物质大量堆积而成的,形状近扇状的沉积体。
从山地峡谷向开阔平原转变地带上的一种河流沉积体系,呈扇形或半圆锥状、以粗粒碎屑占优势的堆积物。
(1)冲积扇沉积体系的沉积亚相特征:冲积扇是陆地上最靠近物源区的沉积体系,粒度粗,分选差,沉积速率高。
扇根分布在临近冲积扇顶部地带的古沟口附近,主要发育有古沟道、主水道和主水道间三种沉积微相。
扇中位于冲积扇中部,为冲积扇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与扇根并不具有明显的界限,以具有中到较低的沉积坡角和发育的辫状河道为特征。
与扇根沉积相比较,砂与砾比率增加,沉积物偏细,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增高,砾石碎屑多呈叠瓦状排列。
扇中沉积由于未经过充分分选,加上泥石流的存在,扇中沉积层内、层间和微观非均质性极强。
扇缘是整个冲积扇沉积物最细,流体能量最低的部分,呈环带状围绕在冲积扇周围。
沉积物为细砾、含砾砂、砂及泥,细砾较为少见。
其微相可分为水道径流及片流两种。
(2)冲积扇沉积体系的分类:Ι湿地沉积扇:沉积特征,湿地沉积扇主要发育与潮湿气候带,最明显的终年泄水,这些常年河对扇的沉积作用影响小,而由季节性气候条件产生的巨大洪水起着控制作用。
整个扇的面积大,有时为干旱扇的几百倍;扇面坡度一般较低,因此河流作用常常控制着湿地扇的整个扇面。
自扇顶向扇尾湿地扇的最大碎屑粒径逐渐变小。
沉积亚相分为:扇顶近源相、扇中中段相、扇尾远端相。
Ⅱ扇三角洲:冲积扇直接进入水体在滨湖或滨海地带形成的粗碎屑扇状体。
沉积特征:冲积扇直接进入水体在滨湖或滨海地带形成的粗碎屑扇状体。
它是一种进积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沉积体系,它属于在活动扇与稳定水体交界带上的沉积。
这种沉积一部分在陆上,但大部分在水下,有的几乎完全在水下。
扇三角洲出现于不同气候和能量条件的各种滨海带中,也常常沿冰缘地带的山间湖滨分布。
扇三角洲的远端相形成于滨岸带、海洋或湖泊的水下环境,当有高速的粗粒沉积物注入水体是才能显现出河流的影响。
海岸带的扇形体由于受到河流、波浪、潮汐及水面升降变化等的多种作用,因而形态和面貌呈多种多样。
冲积扇相的特征是大陆沉积体系中颗粒最粗、分选最差的近源沉积物,以砾岩、砂砾岩和砂岩为主,夹粉砂岩和泥岩。
包括河道沉积、漫流沉积、筛积物及泥石流沉积。
冲积扇沉积体系与能源资源形成、赋存的关系在含煤冲积扇沉积体系中,煤的聚集往往集中于特定的部位,这主要决定于控制泥岩沼泽形成和发育的自然地理条件。
在冲积扇体系分布的范围内,有利于成煤的部位主要有扇间洼地、中扇朵叶体间洼地、扇尾地带和扇前缘外侧与河、湖、海环境的过渡地带。
对于油气的生成,冲积扇体系是不利的沉积环境,但由于它所产生的沉积物大多岩性粗,可以构成很好的储集层。
实践证明,冲积扇沉积与储层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砂砾岩冲积扇体储层的油气地质意义已被国内外很多油田证实。
只要邻接该砂体有生油层存在,往往可形成次生的油气藏。
由冲积扇体系充填的沉积盆地,如果周边的物源区具有含铀矿物的岩体出露,在适宜的气候和沉积环境条件下,常为铀矿的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形成条件。
冲积扇体系与能源资源:油、气储层,形成油气藏铀矿资源地下水资源二、河流沉积体系。
河流环境内形成的一套有成因联系的沉积相组合。
1)河流沉积类型2)河流沉积亚相Ⅰ河道亚相:心滩,边滩(砂坝),河床滞留沉积Ⅱ河岸亚相:天然堤,决口扇Ⅲ泛滥盆地亚相:河漫滩,河漫沼泽,河漫湖泊Ⅳ牛轭湖:废弃河道。
主要河流类型的沉积特征:Ⅰ、辫状河的沉积特征:这种河道沉积物大部分粒度粗,以砂砾岩为主,是由彼此错位叠置的砂质和砾质透镜体形成的带状砂砾岩体,其中细碎屑沉积物含量极低,砂砾岩体地面平直,对下伏岩层侵蚀不明显,多出现于山麓地带,位于冲积扇沉积体系与冲积平原沉积的交界地带。
1)缺少明显的天然堤2)洪泛沉积不发育(纵向砂坝)3)具各种类型的河道坝沉积(横向砂坝)4)心滩发育(侧向砂坝)Ⅱ、曲流河的沉积特征:主要有三部分构成,河道充填沉积(河道相)、河道边缘沉积(河岸相)、洪泛盆地沉积(洪泛盆地相)。
在曲流河沉积体系中,明显地表现出平面上或剖面上的细粒沉积物包围砂质沉积物的特征。
环境特征:主要出现在平原地带;水流强度中等,有侧向侵蚀及垂向、侧向加积曲流河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和多阶性,即:底层沉积(河道滞留沉积和点砂坝沉积)、上层沉积(堤岸亚相和河漫亚相<泛滥盆地>组成),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河床滞留沉积,具含砾砂岩或砾岩,明显冲刷面,含大型槽状交错层理,第二部分为点砂坝沉积,中、细砂岩,向上层理规模变小,夹水平层理的粉砂岩,第三部分由粉细砂岩组成,为点砂坝或边滩顶部沉积,含小型槽状交错层理和爬升层理,第四部分为天然堤和泛滥盆地沉积,含断续波状交错层理的粉砂岩和水平纹层的粉沙质泥岩及块状泥岩,发育暴露构造,有钙质结核和植物根。
曲流河的沉积特征:(1)岩性(2)粒度概率曲线(3)沉积构造(4)C-M图(帕塞加图)(5)生物化石(6)地球化学(7)地球物理特征(8)横向、垂向变化Ⅲ网结河的沉积特征:网结河河道在平面上交织成网状,河道十分稳定,河道间发育河心岛或植被岛的河流。
河道坡度小,弯度多变,导致频繁的溢岸洪泛。
湿地环境占60~90%,河道环境分布局限。
河流沉积体系与能源资源形成聚集的关系1、泥炭沼泽发育场所成煤环境重要场所:冲积平原、岸后沼泽、废弃河道充填沼泽、牛轭湖,这些沉积场所多存在于曲流河沉积体系、网结河沉积体系中,而辫状河沉积体系成煤的条件是有限的,正在形成的辫状河体系对于泥炭沼泽的形成和发育往往不利,因而难于出现有工业价值的可采煤层。
2、石油、天然气储集层河流相与油气的关系(岩相古地理)储集层非均质性,河流沉积体系中河流相的砂体若离上覆和下伏的生油凹陷中心较近,就会形成有利的油气储集层。
沉积相的平面分布控制着砂体的空间展布,进而影响着赋铀砂体的空间分布。
垂向上:边滩或心滩砂质岩。
横向上:透镜砂体中部,常形成岩性圈闭、地层-岩性圈闭、构造—岩性圈闭三、湖泊沉积体系主要是以淡水湖泊为主,多为陆源碎屑充填的滨海或内陆湖泊。
一些大型的内陆湖泊或各类断陷盆地内的湖泊,都往往形成独立的沉积体系。
1)湖泊沉积体系的沉积相特征:Ⅰ、湖泊的碎屑沉积速度比海盆要快Ⅱ、湖水波浪的影响范围要小Ⅲ、湖泊对气候因素的影响反应较快湖泊相的鉴别标志岩性:粘土岩、粉砂岩、砂岩,砾岩少见。
成分:长石砂岩、长石质/岩屑质石英砂岩(Q>70%);半深湖/深湖泥岩富含有机质;其它可有灰岩、泥灰岩、硅藻土、油页岩等。
结构:粒度较河流相砂岩细,分选也较好构造:水平层理、块状层理、交错层理、波状层理;浪成和流水波痕均有;暴露构造;生物扰动构造等生物化石:叶肢介,轮藻(湖相所特有);陆生植物根、茎、叶、孢子花粉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湖相泥页岩含丰富介形虫、腹足类、轮藻、孢子花粉等化石——地层划分对比和沉积相鉴别标志垂向层序:反旋回分布特点:相带、岩性、沉积厚度大致呈环带状2)湖泊沉积体系的沉积亚相分类a)湖三角洲:三角洲平原(顶积层),三角洲前缘(前积层),前三角洲(底积层)b)扇三角洲:砂砾混杂,粘土含量高,成熟度低,下倾方向为浊积物.c)滨岸沉积:多以砂岩、粉砂岩为主,陡岸前也可形成砾岩。
碎屑颗粒分选、磨圆中等,交错层理发育,多为小型,有透镜状及不规则水平层理,多见各种层面构造(如泥裂、雨痕、虫迹、冲迹等),与岸线平行可见壳屑层沉积。
d)浅湖沉积:生物繁盛,湖泊沉积中浅湖沉积较多,保存有较好的生物化石。
e)半深湖:正常浪基面~风暴浪基面f)深湖沉积:沉积物由于还原环境而呈黑或深灰色,大部分为致密均质泥岩,多为细薄水平层理,有时有明显的季节纹理,无底栖生物化石,多浮游生物化石。
g)重力流或浊流沉积:其又可分为碎屑流沉积,高密度流沉积,低密度流沉积。
湖泊沉积体系与能源资源形成、聚集的关系湖泊沉积体系与成煤作用的形成和发育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1.通常湖泊沉积体系中湖泊三角洲地带和滨湖地带都是成煤的良好场所。
2.油页岩的形成与聚集与湖泊沉积体系有密切的关系。
油页岩主要为还原环境的静水沉积,大多形成于大型的内陆湖盆中。
3.湖泊相与油气的关系(岩相)1)良好的生油条件生油环境——深湖和半深湖亚相生油岩(系)——(半)深湖环境中的黑色、灰黑色粘土岩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和苏北盆地生油岩系分别是白垩系和下第三系半深湖、深湖亚相暗色泥岩,厚度达千米以上。
2)良好的油气储集条件浅湖亚相和湖成三角洲、湖底扇、扇三角洲砂体、滨浅湖滩坝砂体湖盆持续下沉并接受沉积,有利于深湖—半深湖相发育,有利于形成巨厚的生油岩系和盖层。
在湖盆大幅度持续下沉的背景上,出现周期性振荡运动,可形成砂岩和泥岩交互沉积连续韵律,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
潮湿气候区多旋回近海湖盆的中部旋回生储盖组合最发育,油气资源最丰富。
四、三角洲沉积体系由于河流作用沉积在水体(海、湖)中的陆上和水下连续的沉积体,称为三角洲。
三角洲沉积体系的类型及其沉积亚相特征Ⅰ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及沉积特征:是由三角洲平原沉积、三角洲前缘沉积、前三角洲沉积以及三角洲朵体之间的三角洲间湾沉积构成.三角洲平原沉积是三角洲陆上低平的地带,主要是由活动的河道和废弃的河道,以及河道两侧的天然堤、决口扇和泛滥盆地等沉积组成。
三角洲前缘沉积是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水下部分,分布于三角洲平原的向海一侧。
它是河流与海洋作用最活动的地带,在三角洲沉积体系中沉积速度最快。
由于海水波浪的筛选,沉积的砂质最纯,含重矿物最多。
前三角洲沉积主要由暗色含有机质的泥质组成,具水平层理,它是三角洲体系中最均匀且分布最广泛的沉积。
三角洲间湾沉积是大型三角洲朵体间微咸水或近正常海水环境下的沉积。
沉积物以泥质为主,可夹有石灰岩层或透镜体,含海相或微咸水化石。
Ⅱ浪控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沉积特征①水下分流河道不发育②海滩脊的加积作用③河口沙坝的进积作用.Ⅲ潮控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其特征:河流流入强潮汐环境的海域,潮汐作用对三角洲的形成发挥了重要控制作用。
沉积特征:①分流河道呈顺直河道②砂体具有海成的沉积构造,双相平面结构③三角洲平原受潮汐作用的影响.三角洲沉积体系与能源资源形成、聚集的关系1.在各种类型的三角洲沉积体系中,以河流作用为主的三角洲沉积体系往往为成煤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2.在不断推进的三角洲平原及三角洲前缘滨岸地带,都是泥潭沼泽发育的良好场所;在三角洲朵叶废弃之后,低平的地势也成为良好的成煤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