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生活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数学学习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时空,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主动地运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从而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获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经验。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学习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把数学知识置于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充分认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面积”时,教师设计如下导课活动:
课始,教师进行启发谈话:同学们,今天来了这么多听课的老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

(学生鼓掌后)我们拍手的时候,两只手互碰的是手掌面,谁来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靠近的几名学生争着用手摸老师的手掌面。

)你们的手掌面在哪儿?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

把你的手掌摆在数学课本封面上,比一比大小,再说一说结果。

生:数学课本的封面比我的手掌面大。

生:我的手掌面比数学课本的封面小。

师:数学课本的封面和黑板的表面比,哪个面大?
生:黑板的表面大。

师:黑板表面的大小叫做黑板的面积。

(板书“面积”)在我们的身边还有桌子、凳子、练习本、文具盒等,这些物体都有表面,这些物品表面的面积有大有小,选择其中两个面来比一比,看一看哪个的面积较大,哪个的面积较小?
生:课桌面的面积比凳子面的面积大;练习本封面的面积比课桌面的面积小;教室地面的面积比课桌面的面积大,操场的面积更大……
上述教学片段,教师面对“面积”这一抽象的数学内容,精心选择了贴近学
生现实生活的“鼓掌欢迎听课教师”这一现实情境,引出手掌面,再让学生用手
掌面来触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表面大小,观察比较熟悉的物体表面大
小等,使得“面积”的表象在观察与触摸实物的活动中,悄无声息地植入孩子的
心田。

像这样从学生现实生活中选择与学习内容有密切联系的事物,创设贴近学
生生活经验的情境。

设计感知“面积”的活动,深化了学生对“面积”的体验,
帮助学生建立、巩固了“面积”的表象。

二、运用生活实例,构建数学意义
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原
型或活动的情境中,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充分的数学事实,让他们通过观察
实验与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借助生活中的原型构建数学意义,使学生领悟这些概念的内涵。

例如,教学“平行线”一课,在学生认识了什么叫“平行线”后,教师设计
一个开关窗户(梭窗)的课件,并在课件中演示打开和关闭窗户的过程,让学生思考:这扇窗户在做什么运动?(平移)是什么保证窗户在平移的过程中没有发生旋转?
生:窗户的上下两条线(轨道)是平行线,这样窗户一推(梭动)过去,就在两
条轨道间滑行,这样就形成了平移。

师:这位同学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窗户的上下两边。

即两条轨道是互相平
行的,这样的轨道保证了窗户在打开与关闭的过程中做平移运动。

接着让学生随课件演示比划一下窗户是怎样平移的。

师:如果把平行的两条轨道中的一条轨道前后平移后,窗子会怎样?这两条
轨道互相平行吗?(意在强调在同一平面内。

)
窗户平移的现象是学生熟悉的事物,借助这个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即平移
是过程,平行是结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什么是平行线,并从中体会到平行线间
的距离处处相等,还体验到“同一平面内”的含义,为深刻理解“平行线”这一
概念的内涵和正确学习画平行线奠定了基础。

又如:在教完“直角”以后,让学生在家里找一找有哪些关于直角的物品。

例如:椅子、饭桌、床单、窗户、窗帘等等。

在教完“圆的初步认识”后让学生
在教室里指出有圆形的物体,例如:风扇、足球、桶盖等等。

这些设计都是围绕“解决问题”提出相应的目标,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数学的
方法去认识世界,去主动解决现实问题,有效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从而使教学活动更富生机和活力,让生活数学化。

三、设计生活化的练习,创造课外的精彩
“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生活化。

1.处理书上练习,使之更加丰满
课本上的练习大多来源于生活,而这些生动活泼的内容一旦被列入教材,就
显得抽象而呆板,如果教师能创造性地对教材中的练习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
学练习融合于生活中,就可以使原有的练习为我所用。

例如教学《有趣的七巧板》时,七巧板是学生儿时的玩具,学生都玩过,把玩具和图形结合起来,学生觉得
有趣,在玩时,让学生从用两块拼到用三块拼再到用4—6块拼,最后用7块拼
美丽的图案,学生在动手中品尝拼图的快乐。

怎么把课内的知识向课外延伸,让
学生的创意得到更好的发挥,建议学生把书后的纸图形剪下来,课后回家动手拼
拼贴贴,把你用七巧板创造的图形粘在练习本上,在班级评出创意奖,从学生的
上交的作品看,有很多是与课本与众不同的。

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更体现了新课程作业的独特性。

2.课堂延伸,开辟“第二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学习内容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我想,对于“有价值的数学”应该理解为学生学习课堂数学后能在实践中或真正的生活世界中进行运用。

所以,我们可以走出课堂,开设一些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发展数学。

例如教学《千克的认识》时,学生对买东西有生活的基础,对重量有一定的认识,教学中让学生掂一掂一千克苹果等水果的重量,学生对台秤有认识,秤面上的1就是1千克,2就是2千克,但5千克对准的却是0,学生有疑惑,不知是5千克,还是0千克,为了让学生对台秤有更深的了解,让学生课后去菜市场,调查了解究竟是怎么回事,通过了解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用的台秤和书上介绍的台秤有所不同,但当台秤指针转了一圈后就是5千克。

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们应有意识的把学生的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充分利用身边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如此贴近,体会数学为实际生活服务的。

让学生感到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学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因此,要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数学课必须引入“生活化”的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