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邵飘萍的新闻伦理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邵飘萍的新闻伦理思想
浅谈邵飘萍的新闻伦理思想
摘要:邵飘萍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著名记者、报人。

他提出的新闻记者要有品性,新闻报道要有真实性,报刊媒体要有真实性的新闻伦理思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有着重大的进步意义。

但是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本文通过对邵飘萍生平的介绍,分析评价了其新闻伦理思想及,并阐述了个人的观点。

关键词:新闻伦理,邵飘萍,近代新闻思想
人物简介
邵飘萍(1886—1926),浙江东阳人,从小在金华长大。

1899年考中秀才,1903年进入省立第七中学学习,1906年秋,考入浙江省立高等学堂师范科。

在浙江省立高等学堂的三年里,邵飘萍读到了《民报》、《新世纪》、《清议报》、《新民丛报》等进步报告报刊,尤其受到梁启超文章的影响。

在校期间,他开始为申报撰写地方通讯,逐步向未来的记者身份靠近。

1905年,邵飘萍被聘为《汉民日报》的主
地位之资格”1但是,邵飘萍认为记者在新闻活动中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编辑的重要性,认为如果没有新闻记者的供稿,那么编辑将会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观点却有待商榷。

在我看来,编辑是一张报纸最后出版面世的最重要的把关人,如果没有他的同意,一则新闻报道不可能见诸报端。

而由于记者数量的庞大,新闻稿件供给的充足,编辑总是可以挑选那些符合其报刊宗旨的新闻报道。

我想这也是邵飘萍离开《申报》,亲自开办《京报》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邵飘萍新闻伦理思想中强调记者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强调记者要秉持公正同时充分发挥个人采访才华的观点在当时的新闻界依旧有着重大的进步意义。

一、报纸是社会公器,应保持其独立地

从邵飘萍进入报界至其被杀,他一贯坚守着一个办报原则,那就是:新闻机构作为社会公器和国民舆论的代表,必须具有超越一切党派和集团的广泛的社会性,同时它还肩负着教育、批评、督导政府的天赋、权利,因此,必须在法律上保障
1散木,《乱世飘萍——邵飘萍和他的时代》,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第229页"
其尊重其神圣不可侵犯的独立性。

2他不但是在口头上是这么说的,在实际行动中也是这么做的。

不畏权贵,无论是企图复辟帝制的袁世凯还是盘踞东北的张作霖只要他们做出有悖于人民、有悖于民族利益的事,邵飘萍在新闻报道中都敢于揭露。

1915年初日本和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条,成为讨袁斗争的第一人。

1918年,揭发张作霖抢劫政府军械。

因为与这些人的不屈斗争,三次入狱,也不为所动,1926年惨遭军阀杀害也正是因为他的新闻报道揭穿了军阀的真实面目。

孟子: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邵飘萍为这句话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不但不屈服于武力威胁,邵飘萍多次拒绝了政治活动者的现金收买,坚持依靠报纸独立经营的力量来维持报社生存。

邵飘萍的主张有助于当时的报纸摆脱北洋军阀的束缚,敢于宣传革命的、进步的主张。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新闻业也不能例外,任何媒体的经营都离不开一定的经济来源。

在当时的条件下,广告和津贴是报纸的主要经济来源。

3而报刊吸引广告主
2马彦伟,邵飘萍新闻伦理思想研究,兰州大学
3林溪声,张耐冬:《邵飘萍与<京报>》[M],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68页.
投放广告的先决条件则是报刊可观的发行量。

为了获得一定的发行量,报刊就必须投读者所好,采取某一观点或立场,这时的报刊就不可能完全保证可观中立的态度,而是要站在其读者的角度来发表观点。

此时的报纸便不再是社会公器,更多的则是一个因为政治观点相近而组成的团体的传声筒。

而津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更是新闻记者与政府打交道所必不可少的应酬交际手段,想完全割裂报纸与政府党派的往来在当时是行不通的,由证据表明,就连邵飘萍本人也曾经接受过来自政府党派的津贴。

二、新闻真实
在新闻业从业人员中,真实二字可以说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本。

真实正是新闻报道区别于文学创作和广告信息的本质特征。

因为新闻本身还担任着社会瞭望者的功能,虚假的消息会给社会带来极大地不变乃至混乱,整个社会都要因为新闻真实性的缺失付出代价。

邵飘萍在新闻真实性方面主要从记者采集新闻时如何识别真假的角度来谈。

他认为“认识新闻之价值,为外交记者必具之第一要件。

但有时所闻者或系伪造之消息,或半真半假而含利用之手段,或仅吐露一部分而
不肯言明兹事之全豹,外交记者于此应以锐利之眼光,观察其真伪,故必须有观察力。

”4当时邵飘萍认为新闻的不真实主要是因为消息来源的个人动机而导致其透漏不真实消息。

而现在的新闻界中,不实消息一人存在,但是不实的原因却多种多样。

有记者采访时收到欺骗利用,更有不良媒体为了吸引观众眼球,而在新闻标题上故弄玄虚,制造一种并不存在的轰动。

邵飘萍提倡的新闻真实性原则虽不全面,但是真实性原则永远都应该是新闻工作者需要秉持的态度。

邵飘萍新闻伦理思想的成因
一、时代因素
自1840年以来,近代中国进入了政治动荡的局面。

在20世纪以后,随着清王朝的风雨飘摇政治动荡日趋激烈。

而动荡的局势造就了大众对新闻尤其是政治新闻尤为关心的现象。

这就为报纸和著名记者提供了活动的舞台。

而当时的统治者无论是清王朝还是北洋军阀在新闻政策方面都采取了保守的压制态度,试图控制舆论走势。

据统计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袁世凯当
4邵飘萍,《新闻文存》,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年12月第一版,第391页
权期间,新闻记者有60人被捕,24人被杀。

5邵飘萍力主报纸的社会独立地位,正是其欲摆脱政治对报纸的控制,还真相给大众的表现。

也因此,报纸的真实性也成为了邵飘萍需要强调的新闻价值思想。

二、个人因素
邵飘萍一生历任《汉民日报》、《申报》、《新闻报》主笔,有着丰富的记者经历。

因此对于记者的活动了如指掌,这使得他可以敏锐地发现记者的品性在新闻活动中的重要性,在强调新闻真实性时也从记者的角度出发。

但与此同时,长时间的记者生涯也让他过于相信记者在新闻业乃至社会中的作用。

认为记者在新闻活动中的作用盖过编辑,甚至认为仅凭记者的力量就可以改良整个社会。

这表现了邵飘萍新闻伦理思想的局限性。

虽然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但是邵飘萍作为近代重要的新闻活动者,他对于媒体独立性和新闻真实性的强调在今天也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5方汉奇,张之华:《中国新闻事业简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巧5页
1、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年12月第一版,第388页。

2、散木,《乱世飘萍——邵飘萍和他的时代》,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第229页
3、马彦伟,邵飘萍新闻伦理思想研究,兰州大学
4、林溪声,张耐冬:《邵飘萍与<京报>》[M],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68页
5、邵飘萍,《新闻文存》,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年12月第一版,第391页
6、方汉奇,张之华:《中国新闻事业简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巧5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