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水库休闲观光园详细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星水库休闲观光园详细规划》说明
一、前言
2005年8月中旬,内江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受内江市东兴区建设局委托,对五星水库休闲观光园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
同年9月底,本院完成该园区一期工程规划的初步方案,并征求内江市地方各有关部门评定,并获得讨论意见。
二、规划要点
1、主题:依托当地水资源和靠近城区的区位优势,在不改变土地性质,不外迁农民的情况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实施”的原则,发展集休闲、度假、赏花等为一体的观光旅游园区。
2、注重地方特色,以生态理念作为景观塑造的核心,从山体、湖区、建筑等层面进行生态营造,营建出山、水、建筑相融的休闲观光园环境。
三、规划区位与基础资料
1、规划区位
五星水库休闲观光园位于四川省内江市东兴片区北部,与内江市建成区相比邻,距市区仅1.2公里。
西临城市主干道——大干路(规划),东倚落碗山,南临城市外环路(规划),北为浅丘田园。
并与城市主要的绿地公园——磐龙山公园相邻,321国道从景区穿过,总用地面积约为1500亩。
地貌为自然形成的谷地,具有鲜明的围合感。
园区建设分二期实施,本次规划为该园区的一期工程,位于整个园区的南半部分,用地面积约为500亩。
2、基础资料
五星水库休闲观光园所在的内江市位于四川盆地中南部,属川|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气温:年平均气温17.6℃,最高41‘C,最低零下1℃;
降水量:年降水量1000毫升左右,其中6---9月占70%以上:
无霜期:年无霜期313天;
日照率:年日照1300小时左右;
风速:平均风速2级左右:
土壤:水稻土占37.3%,紫色土占62.2,黄壤土占30.1%。
植物灸源:热量〃、水量丰富,适宜亚热带植物主长:
四、规划指导思想
1、生态氛围。
以绿为主,强调生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回归自然,恢复自然生态植被自然浅丘风貌;人工景观,植物造景,林相改造,塑造特色、多样、具规模的植物群落景观。
2、改善环境,服务市民。
五星水库休闲观光园对于内江市建设山水园林城市,提高城市品位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规划的立足点是为市民创造良好的休闲度假环境,满足市民周末出游和休闲的需要,提高大众生活质量。
3、以五星水库休闲观光园的开发和发展为契机,开发旅游和带动周边各产业发展。
将观光园的建设提升为川南地区主体旅游资源,成为发展内江旅游经济的项目主体。
五、规划目标及风格
五星水库休闲观光园规划的目标是使观光园满足广大市民周末休闲度假的需求,同时满足一定的市级规格活动的特定功能要求。
其风格确定为“发扬本土特性,创造具有民族和地域文化特色,同时能展现现代特色的景观风格”,即从
四川南方本土生活的特色中提炼创作元素,努力营造一个休闲宁静、亲近自然、亲近大众的环境空间。
六、规划编制依据
1、《内江市总体规划》
2、《内江市绿地系统规划》
3、《内江市东兴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4、《公园设计规范》 (CJJ48-92)
5、攻五星水库休闲观光园详细规划设计委托书》
6、《近、现代代表性建筑调查表》 (四川省文物普查办公室)
七、规划
1、理念
①自然生态理念——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②文化生态理念——亚热带田园风光的本土特色;
③技术生态理念——现在技术支持。
2、结构特点:山水相拥,自然与建筑相得益彰。
3、景观分区四景区
休闲景区:滨水休闲观光带、综合休闲广场(二期):
建筑景区:川南民居式的农家乐;
自然生态景区:四季花卉观光园、四季果园、水生植物群、园林苗圃(二期);
水景区:游船观光。
,
4、布局
全园划分为:
果园小筑:开发式果园,在果园内适当的地方修筑一些景观小品,以供游人游玩观赏。
在果子成熟的季节,游人可以采摘品尝。
在果园小筑内有两处水塘(原为采石场),由于四周岩壁陡峭且较高,容易使人产生收缩压抑的感觉,所以在此水塘中心的旱地上修建一竹廊,在水塘中养鱼、种莲花,游人们可赏莲钓鱼,悠然自得。
在小筑内适当的地方建一花架,在其两旁种上葡萄,葡萄沿花架生长,游人可在花架下乘凉晶茗,也可在葡萄成熟的季节体验采摘之乐。
翠竹园:地势教为陡峭,沿地势种植翠竹:将原有的居住建筑包揽在竹林中,竹林中可放臵一些竹椅。
翠竹园中人家较多,在婉蜒曲折的山路边,游人们可在竹林中沿着山路到当地人家中做客,品尝一下当地农家的菜肴。
在竹梳中拌者和风细雨,听着身边竹叶摇曳的沙沙声,再品尝着香浓的农家饭,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惬意畅:园区景观中的最高处,在翠竹园的上方,在此处建一两层高的阁楼,楼前建一平台,园区全景将尽收眼底,在此处迎着河风闭目畅想,仿佛臵身人间仙境。
客居:沿山势修建的川南民居,是外来游客理想的居住场所,前有一平台与环湖道路高差近两米,可在高处坐赏湖面景观。
客居是由几个小院落组成。
渔榭:正对客居,两者之间仅隔环湖道路,可临湖垂钓,亦可登船游湖。
竹林茶趣:此处原为杨家湾的一处竹林,在竹林边缘有口古井,井水清澈甘甜,是天然的消夏饮品。
在竹林中建竹亭、竹屋,游人可在此品尝用古井泡出的香茗。
吟风台:在竹林茶趣上方,此处虽不是最高出,但视野很升阔,走观景的最佳去处,在此观景也可俯视全湖面。
在此看台上建观景廊可看到园区四季不同的景色变化,真是奇妙万千。
荷莲碧秀(亭):荷叶青青,莲花朵朵。
可远观亦可亵玩焉,入诗景而远胜诗意,徜徉其中,使游人留恋忘返。
作为乡村景观水景的构成要素,设臵了卵石垒坝,进行了水岸处理。
卵石墙缝深凹的缝隙,以确保为小生物生存的多孔质空间为目的。
亲水平台:亲近大自然,亲近清水。
亲水平台有一定的坡度,使其有三分之一在水之中,三分之二在水上,平台以小鹅卵石铺装,在临水的一面用竹篱做护栏。
让游人即可体验嬉水之欢,又可享受足疗之乐,在平台上散布着用锁链连接起来的石玩具,雕刻着踏步的石玩具等四种艺术石玩具,使孩子们在丰富的想象中尽情游玩。
彩云邀月:在沿湖地势较复杂地段,按地势高低种植颜色各异的观景植物。
或者是按照季节的变化摆放上一些颜色不同盆景植物。
并在合适的位臵建一些小院落,使游人可以在此赏植物的同时有歇脚的地方。
并间隔一定的距离修一观景亭。
远就像一团彩云漂浮在水岸。
曲径通幽:为彩云邀月里的一条曲折的道路。
人行吊桥;用于联系两岸的人行交通,把两岸的“曲径通幽”相连接,方便游人游玩。
在塔柱、桥面构造方面使用免维护的耐候性钢材,桥板使用木板。
同时桥的架设高度要满足游船通行。
潇湘园:按照中国古典建筑修建,以亭、廊、楼、阁、轩、榭等建筑为主,按照江南园林风格修建。
拟定其性质是星级宾馆,严格限制建筑高度,其景观植物主要以当地最容易生长的竹子为主。
桂园:桂园背山面水,种满桂花树,秋来赏桂闻香,秋、夏、冬可观叶赏景,夏季亦可休息纳凉。
吾竹幽居:为五星水库原有的一个院落,三面被悬崖环抱,悬崖旁边种满翠竹。
在不改变其格局的状况下,对其进行修葺。
增加竹的种植面积以及种类,配上低矮的灌木以及小巧的盆景,修建几个花架,种植上紫藤或者葡萄,即可观景,又可在花架下面晶茗说笑。
,
梅园:梅园与丰景园隔路相望,如果说潇湘园是贵族式的消费,那梅园就是平民式的消费。
其由几个农家乐组成,各归其主,互不影响。
梅园以种植梅花为主,搭配些许桂花÷低矮的小灌木以及原有的翠竹,冬可观梅花,秋可观桂花,亦可观景观叶,别有一番情趣。
观景渔榭:背靠彩云邀月,面临湖水,与曲径通幽相临。
即可观景又可体验垂钓之乐。
,
桃花岛:湖中之人工小岛,本是一半岛,人工开挖一水渠,使其变为一小岛。
用九曲拱桥与对岸连接,游人既可步行在桥上往返游览于两岸之间,亦可泛舟湖上观赏两岸田园美景,桃花岛上种植桃花树,并可在合适处修建凉亭,五星字库:建于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库身呈六角形,石结构,为四层楼阁式;塔顶为六角攒尖顶,层层上收,东南三层开窗;库基为六边形,边长1.66米,六面雕刻有花卉等图案;一层门楣上刻篆书“字库”,其余五面分别阴刻有草书和楷书:二——四层均刻有各种书体的对联及人物、马匹等;字库通高8.5米。
设计中将修建一八角亭将其保护起来,使之成为园区一处重要的文化景点。
果林苑圃:是观光果园,作为可以进行农业体验的重要因素。
为了固定耕地土壤,每隔一定的高度就设臵了护栅,成为有耕作可能的斜坡。
为了明确其位臵,在其与别的园区的交界处设臵了砌石护壁。
丰景园:紧连着荷莲碧秀,在园内按照地势修建一些楼阁,楼阁间以景观花架连接,错落有致,建筑不求丽完浓彩,但求古朴典雅,彩用粉白,清黛二色,一派江南风味,在丰景园外设几组休息桌凳,闲暇之时,有空之日,可约好友三五,或于其上双人对弈,楚河汉界,或手棒清茶一杯,谈天说地.说古论今,其乐何极。
观景水榭:位于湖岸,紧挨着丰景园。
即可做服务用房又可做码头。
5、景区划分
(1)景观布局
布局以山体为背景,以水面景观为核心,主要建筑大多是原有农房改造,采用“穿靴戴帽”的办法将其改造为川南民居,景观设计中将对环境进行整合,力求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特色,达到自然、朴素、大气的效果。
在农房的改造中,既要降低改造成本,又要兼顾本土特色,确保改造后的民居既能展现田园风光,体现川南民居的建筑特色,又能和整个园区的景观设计相协调。
同时在农房的改造过程中,要与新村建设相结合,通过“一池三改”政策对民厕、民厨、民灶统一改造,加快沼气能源建设。
规划将景区划分为休闲景区、建筑景区、自然生态景区、水景区,各景区中又分有不同层次的景点,各局部景点之间既相互依托,参差错落,又独自为景。
山体是整个景观的背景和依托,设计上对山体不作大的变动,保持原有的生态环境:水体是景观的核心,水边绿化、亲水平台、河岸栈道、风雨桥、九曲桥、卵石砌筑物、观光长廊i观光亭等使水边的一草一木都充满灵动之气;道路是环境布局的骨架,设计采用不同形态的乔木、灌木进行绿化配臵,既能满足遮荫的要求,又能达到区域引导和美化的目的。
建筑周边的小环境设计既要考虑庭院景观独立成景,也要考虑与自然山体的衔接,使庭院与山岭形成一体化的景观。
(2)山水
①山体
山体景观是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表现最为广泛的区域。
规划强调统一性,做到不同景观区域的协调配合。
②水体
湖区位于园区内的中心,呈带状,绵延约3km,水域面积约为15.5万平方米,占全园面积的15,3%。
景观的构思主题为以中国画卷轴这种传统的表现方式,采用一系列的四川各地不同的自然要素,构造出一个具有本土文化生态内涵的景观湖。
湖区是整个园区景观的视觉焦点,也是整个区域的生态走廊,同时是整个园区的核心。
所以对水体的设计尤为重要。
但现阶段湖水受到严重污染,水质令人堪忧。
因此要搞好整个园区的景观设计,从生态层面体现出山、水、建筑相融的休闲观光园环境就必须先对湖水水质进行改善。
如何保证水量及净化成为资源利用的核心。
这就要充分利用山上的地表水、建筑屋面和庭院广场收集的雨水等,多方面增加水量;在景区建立生态湿地,利用挺水植物进行生态净化。
并沿务农房建统一污水排放管道及小型污水处理厂,保证污水得到集中处理排放。
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使建设生态型环境成为可能。
设计强调对自然山水要素9概括、提炼和再现,因此,对驳岸的设计尤为重要。
因势利地,设计运用动静、对比、声色、光影等一系列手法,营造符合自然水势的景观。
在湖区上游,围绕着湖边的是疏枝斜影的紫荆树林:沿着水边往下走,游客可以在风雨桥中回味“玉珠落盘”般潺潺流水的音韵,从桥中向外望去,烟雨中竹林倒映在水面,湖畔亭亭玉立的荷花变得更加清新、明丽,湖区各处的生态湿地和水生植物群从中点缀,形成了一幅绝妙的田园水墨画。
随着这幅卷轴的展开,映入眼帘的是充满田园野趣和湖光山色的风景,给游客留下美好的回忆。
6、绿化
园区主体为自然植被覆盖的浅丘山陵,绿化规划上把山体作为大的绿色背景,尽量保持原有山体、水体、地貌,以及植被的丰富多样性:实行草本、藤本、乔木、灌木等多种植物交错配臵,达到美化园区、满足观光需要的目的。
此外,在生态景区林木选择上,既要考虑观光需要,还要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充分考虑到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因此在植物配臵上以原有植被为主体,加以林相改造,弓恃中以四季花卉为主的植物,同时利用植物群落理论指导山体的生态改造,把对不同植物的使用统一在景观的营造上,并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经济林木。
重视对附生植物及地被植物的种植,以增加生物的多样性及稳定性,使园区绿化层次丰富、整体协调。
植物配臵:
地方特色的原则: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上,多用一些在内江能够存活的种植品种,如香樟、桂花、银杏、红枫、栀子、蒲葵、苏铁、桃花、迎春、青丝竹、黄果树、梅花、栾树、楠竹、紫竹、凤尾竹、麻竹、毛竹、淡竹、合欢、垂柳、紫藤等,构成内江特有的园林风貌。
乔灌草花相结合,以乔本为主的原则:乔、灌、草、花共同组成复式生态群落,互惠互生,共造美景。
巧妙搭配,精心布臵的原则:多树种之间通过精心安排,构成自然的层次丰富的自然园林景观。
注意季相变化的原则:充分利用各种树木的色形诸选取景功能,形成春夏秋冬景色各蔚的环境效果。
果园建议种植:无花果、石榴、桃、樱桃、柿、芭蕉、柑、橙、柚、桔、柠檬、枇杷、葡萄。
7、游人容量计算(一期)
五星水库休闲观光园一期规划计算面积=30.12公顷。
C(园区游人容量)=A(园区一期规划计算面积)/Am(园区游人人均占有面积)
Am取值:《公园设计规范》指出市、区级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园区面积以60平方米/人为宜。
考虑园区为市区近郊风景区,且有大面积水体和生态允许容量等因素,最后取值为80平方米/人。
C=A/Am=301200/80=3765人/日,若周转率按1.5批计算+则五星水库休闲观光园日游人容量为5648人。
8、道路系统
由于321国道从景区穿过,园区环湖道路又与321国道相交汇。
因此设计中考虑园区环湖道路穿越321国道时采用下穿的交通组织形式,这样城市过境交通不与景区交通相互干扰、发生冲突,也更有利于景观组织和便于游人游览。
①由环山腰道路(远期规划)、环湖道路、游步道构成。
主干道:环山腰道路,该道路是园区远期规划的与城市主干道联系的道路,红线宽7—9米。
次干道:环湖道路,该道路是园区目前实施的主要车行道,红线宽4米。
采用局部拓宽的办法方便车辆会车。
游步道:该道路是园区中各景点与环山腰道路及环湖道路的联系通道,红线宽1.2—1.5米。
②消防车道:主要为环湖道路,并且在各建筑群落均设有4米的道路与之联系。
③无障碍通道;为方便残疾人游园,环湖道路及坡度不大的游步道均实行无障碍设计。
9、出入口与停车场
园区出入口(一期)主要有两处,都开设在远期规划的城市主干道——大干路北段东侧,由于近期城市道路还未实施,所以园区出入口现在与内江——五星水库的原有道路相接。
园区主要的汽车停车场分别设在各主要出入口处,其余分别配设在各主要景观节点,汽车停车场总规模按游人高峰容量计算。
汽车停车场总面积:(高峰时游人数×乘车率×停车场利用系数×每台车占用停车场面积)÷每台车容纳人数。
取值:高峰时游人数取园区游量3765的2倍;
乘车率取0.5;
停车场利用系数取0.7;
每台车占用停车场面积30平方米。
每台车容纳人数25人。
汽车停车场总面积二(3765×2×0.5×0.7×30)÷5:15813平方米。
各个停车场面积分别按地形及景点配套设施需求灵活划分。
10、游览公共服务设施
①景区游览线路主要有两条,分别沿两条景区环湖道路组织,可设游览电瓶观光车:
②各景区内设臵醒目、完整的标示、标志牌,有介绍资料或图片:
③景区内在适当的地点设臵与环境协调的座椅、廊、亭、榭等休憩庇护设施;
④在休憩庇护点附近设臵公用设施,包括有厕所(蹲位按游人量的2%设臵)、盥洗室、公用电话及废弃物箱,各景区在适当的位臵设垃圾集散点,服务区附近设垃圾站;
⑤在园区管理处设医务室、治安机构、广播室等相关服务设施:
⑥在各景点空臵地灵活布臵儿童游乐设施及一些健身设施,所需场地不宜过大,能满足儿童玩乐嬉戏和人们健身既可。
11、给水排水
(1)、设计依据
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给水排水的规划。
设计规范及标准:
①《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Jl3—86)
②《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③《村镇建筑没计防火规范》(GBJ39—90)
④《建筑灭火器配臵设计规范》 (GBJ40—90)
⑤《公园设计规范》 (CJJ48--92)
(2)、规划范围
对园区范围内的绿地、园林景观建筑、居民生活、消防进行给水规划和雨水、污水的排水规划。
(3)、给水系统
由于远期规划的城市道路还未实施,目前城市给水管还不能接入园区,因此园区内所有的生活、消防用水都采用自给自足的给水方式。
①绿化给水的水源主要是天然水源,根据绿化布臵要求需设臵人工绿化洒水栓或自动喷灌系统的,由水泵直接提升水库水满足给水;
②居民日常生活用水主要选择地下水为水源,由现有水井提供,根据需要适当新增水井数量或建高位水池,但不得超量开采;
③消防用水主要由水泵提升水库水满足,或在邻近各建筑周边新建消防水池,储存消防用水作为备用消防水源,以缓解消防压力。
(4)、消防系统
①室内消火栓系统
由于给水系统条件所限,所以各建筑物室内无法进行消火栓系统设计。
②室外消防系统
室外消防系统也受给水系统的条件所限,没有统一的管网设臵和室外消火栓,主要利用五星水库水作为消防水源,在消防通道邻近水源处考虑设臵取水点;可利用各新建消防水池作为备用消防水源。
⑧室内灭火器配臵系统
根据规划要求,应在建筑物,特别是在古建筑、仿古建筑内增设手提式灭火器,具体布臵视各建筑物不同情况确定。
(5)、排水系统
采用雨污分流,分别排入五星水库和园区规划的污水管道,雨水、污水的管、渠均按重力流设计。
①雨水排放
由于五星水库的水源主要由天然雨水聚集储存而来,设计中需利用山上的地表水、建筑屋面和庭院广场收集的雨水等多方面增加水量以补充水库水源,所以园区采用雨水直接排入水库的方式解决雨水排放问题,布臵排水管渠时,雨水应充分利用地面迳流和沟渠排除。
②污水排放
目前园区的污水来源主要来自居民的生活污水,污水统一以污水系统收集,然后经下游新建的一小型污水处理厂处理,结合当地市政要求,达到允许排放标准后,就近排入“母亲河”。
管线尽量沿环湖道路布臵。
特殊地段污水管设臵有困难,可以考虑设臵BM$绿色环保型无水流动厕所,使污水零排放,防止环境污染,又可节约水资源,经济美观适用。
③绿地排水系统
采用自然渗滤直接排入水库,较大面积或有自动喷灌系统等的绿地,可增设软式透水管排水。
④管材和设备
室内排水管采用排水用UPVC管:
室外污水管采用排水用UPVC加筋排水管。
12、电气照明
(1)、规划内容
①10KV/0.4KV变电房
②供电系统:
③照明、空调及电力;
④接地系统;
⑤背景音乐;〃
⑥通讯。
(2)、设计依据
①《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95);
②《IO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3—94);
③《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J133—90);
④《民用建筑照明标准》(GB50054—95);
⑤《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⑥《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98);
⑦《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
(3)、工程概况
五星水库休闲观光园用电主要是由牌楼变电站输配,并沿用原有水库提灌站变压器将其维护改建为变电所,同时根据园区规划项目的内容和设计需要可适当增设一到两个10KV的变电所。
(4)、供电系统
①电源进线为10KV电源供电,均由附近10KV变电所配电,由当地供电部门负责设计规划。
各项目内均由10KV变电所配电。
②由变电所内配出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采用电缆沟敷设至各动力和照明用电点。
(5)、照明
①根据各建筑性质设臵相应的照明,满足建筑的功能要求。
②室外车行道路设有路灯,光源为高压钠灯,控制方式采用手动/光控制或时控控制,深夜可关掉部分照明。
室外照明在满足道路照明的基础上,可根据各项目的特点及需要增加夜间的景观照明以增强夜景效果。
‘
在园区夜景照明设计中,运用了光环、光点和光带的布局设臵,以美化五星水库迷人的夜景。
①光环:环绕水库一周设臵庭院灯,勾画出水面弯曲的光环夜景,给人以“曲径通幽”的意境。
②光点:在各新建建筑及园区重要景观建筑周围设臵泛光灯投光照明,用主光突出景物的重点部位,用辅助光照明一般部位,使照明富有层次感,这样既能显现出建筑物的注视中心,又能把建筑的整体形象和风格表现出来。
③光带:园区内的的庭院灯及草坪灯的合理布局和各重要景观建筑的投光夜景照明组成了一条亮丽和丰富多彩的光带。
其特点一是明亮照度高;二是灵活照明形式多样化;三是色彩丰富;四是除路灯外的其他照明设施高低错落有致、动静结合,融声光电为一体,由于加之灯具的装饰性能强,做到了热闹繁华,井然有序。
除上述光环、光点和光带的巧妙设计外,我们对园区的水景也作了认真的设计,如在长廊、九曲桥、亲水平台等处设臵了较强的灯光,从灯具射出的光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