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前瞻性指引的国际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

合集下载

改革开放后中国货币政策的演变与启示

改革开放后中国货币政策的演变与启示

改革开放后中国货币政策的演变与启示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货币政策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演变。

在这一变革过程中,中国取得了很多成功,并从失败中吸取了教训。

本文旨在探讨改革开放后中国货币政策的演变与启示。

一、改革开放初期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所以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

在这个过程中,货币政策的重点是满足国家的需要,刺激生产力的发展,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同时,中国的货币政策也受到国际市场和国际金融标准的影响。

在1978年,中国签署了IMF协议,并参与到全球货币政策的制定中。

在这个时代,货币政策更多地聚焦于金融市场的稳定,以及国际市场的影响。

二、货币政策的转型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的货币政策不断地跟随全球市场的变化。

中国经济逐渐转型为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系,货币政策也从社会主义国家的标准向市场化方向发展。

在此期间,中国国内对货币政策的需求日益增加,中国的银行业也进一步发展。

同时,中国的货币政策对于国际市场越来越敏感。

这一阶段的货币政策变革,主要表现为更加注重资源分配和市场规律的遵循。

三、中国货币政策的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货币政策有着明显的发展阶段。

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时期:(一)市场化启动期在市场化启动期,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初期。

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定位为稳定通货膨胀,推动经济发展。

为此,中国采取了差别化利率的政策,同时还大量引进外资,推进国际化发展。

(二)金融市场化时期在1986年,中国银行业出现了第一所股份制银行,国内金融市场也开始逐渐走向市场化。

在这个时期,货币政策的基础任务是稳定市场,并实现金融市场价值的最大化。

同时,中国还采用了隔夜保证金的做法,来遏制激进投资的炒作现象。

(三)改革开放后的基准利率百度网首页新闻h2016年10月24日火车头新闻-北京关键词: 政府,基准利率,货币政策10月24日,中国央行发布公告,宣布将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全面下调25个基点。

日本的预期管理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的预期管理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的预期管理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作者:苑生龙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6年第30期作为预期管理的积极实践者,日本自上世纪90年代已开始利用前瞻性指引(预期管理的核心手段)促进货币政策效果,此后在国际金融危机及“安倍经济”宽松政策过程中,预期管理亦被多次采用,成为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

从政策方式及目的看,日本政府(央行)主要利用CPI作为状态指标,通过引导、协调和稳定相关社会预期,减轻常规货币政策时滞及超低利率环境下的“流动性陷阱”问题,发挥调控经济运行的作用。

从政策效果看,日本在预期管理上的成果与问题同时存在,其具体经验对我国的预期管理模式具有借鉴意义。

一、日本在不同时期的危机应对及预期管理实践(一)较早期的预期管理实践日本曾于1998年发生了二战以后的首次金融危机,当时的山一证券、北海道拓殖银行等重要金融机构相继出现经营状况,造成全日本金融体系发生震荡。

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了日本的通货紧缩和经济萧条。

为此,日本银行出台“综合经济对策”,先后实施“零利率政策”及量宽政策,超低利率一直维持到2006年3月。

其中,日本央行于1999年4月首次在零利率条件下采用开放式前瞻性指引,宣布“将在没有严重风险因素(包括金融失衡的累积)的前提下”,“在通缩压力消除之前维持零利率政策”,具体的量宽解除条件为核心CPI增速稳定为正。

此次前瞻性指引措施,使日本成为首个采用这一预期管理方式的国家。

与美联储有所不同的是,日本虽然长时间面临通缩压力,就业率却一直保持着较好的表现,因此日本央行仅选取了通胀作为相关经济状态指标。

(二)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的预期管理实践金融危机中,日本陷入严重衰退,受影响较美国及欧洲更为严重。

为应对危机,日本政府分别于2008年8月、10月、12月和2009年4月先后公布了四个经济刺激方案,财政支出合计高达27.4万亿日元,达到名义GDP的4.2%,为主要国家中最大规模(G20平均为2.6%)。

危机中,日本货币政策以广义量宽为主,狭义量宽为辅,通过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调整来实现短期的救济措施,用以保障金融体系正常运转。

中央银行前瞻性货币政策指引的比较研究

中央银行前瞻性货币政策指引的比较研究

格 兰银 行 难 以判 断异 常政 策 调控 手 段 的持 续 时 现 ,自亚洲金 融危机起 ,以 日本央行 、美联储为
间 ,以及 向通胀 目标值 回归的速度 。
首 的多 家中央银行就 以数次 发布这类指 引的方 式 向公众传 导货 币政 策 。按照 C a r n e y( 2 0 1 3 )归
摘 要 :本文 以英格兰银行首次正式推 出前 瞻性货 币政策指引为切入 点 ,对 日本央行与美联储历次 发布前 瞻性 指 引的相关经验 进行 比较研 究 ,从 中借 鉴总结 对我 国货 币政策 制定实施 的实 际指导意
义。
关键词 :中央银 行 ;前瞻 陛指 引;货 币政策 中图分类号 :F 8 3 2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j l 0 0 9 —3 l 0 9( 2 0 1 3 )0 8 — 0 0 1 6 — 0 5
t i me - c o n t i n g e n t ) 以及 以经济形 势为条件 0 . 6 %,尽 管 显著 低于 金融危 机前 十年 的平 均水 引 (
平 ,但增 幅较前一 季度 翻番 ,6 月物 价 同比上涨 ( s t a t e c o n t i n g e n t t h r e s h o l d b a s e d )的指 引。
公众对货 币政 策导 向的正确认识与预期 。 施提供 参考 。

2 0 1 3 年8 月1 日,在英 格 兰银行 货 币政策 委

员会 ( MP C)例行 会议 上 ,MP C 决定在劳动力
英格兰银行发布 指引的背景与意义
调查 数据显 示英 国总体 失业率 降至7 %临界值 以 前 ,继续 维持0 . 5 %的低利率 以及 当前资产 收购

货币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货币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货币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货币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态势和社会经济的稳定性。

货币政策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此展开探讨。

一、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货币政策是国家制定的货币在不同阶段和不同经济形势下所采取的管理和调控措施的总称。

货币政策是经济政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货币供求关系,进而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货币政策又可以分为宽货币政策和紧货币政策。

1、宽货币政策宽货币政策是指在国内经济增长放缓或衰退时采取的一种货币政策。

它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和降低利率,促使经济增长加速和就业状况改善。

此政策下,货币供应量相对较多,利率较低,这就使公司的成本降低,进而带来一系列效应,比如投资增加和消费升级等。

2、紧货币政策紧货币政策是指在国内通货膨胀失控或经济过度繁荣时采取的一种货币政策。

它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和提高利率,控制通胀和维持预期的稳定水平。

此政策下,货币供应量相对较少,利率较高,因此会使借贷成本增加,消费和投资降低,这对经济发展是没有积极作用的。

综上所述,宽货币政策比紧货币政策有更多的好处,它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刺激消费,特别是在经济低迷时采取宽松政策可以缓解宏观经济的不利影响。

二、货币政策对于经济的影响通路货币政策通过多方面的影响通路,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货币政策对借贷利率的影响货币政策的核心工具是利率,货币政策的宽松或紧缩将直接影响利率的水平。

利率高低将直接影响金融市场的资本流动,投资和消费决策等,间接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状况。

2、货币政策对投资的影响货币政策可以影响企业的投资需求和投资环境,直接影响投资的规模和方向,以此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

3、货币政策对消费的影响货币政策可以改变市场流通的货币总量和利率的水平,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行为,从而影响消费品的销售和经济的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意义与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意义与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意义与进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国际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人民币国际化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重塑国际货币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意义和进程。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意义1. 加强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目前国际货币体系主导地位依然在美元手中,人民币国际化将有助于加强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

随着人民币在国际贸易、投资等领域的使用率不断提高,中国将更有发言权和权力参与全球金融治理。

2. 打造全球化的人民币市场人民币国际化将有助于中国打造全球化的人民币市场。

一个稳定、可信赖、高效的人民币市场将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介入中国资本市场,争取更多国际化的人民币资本。

3. 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人民币国际化将有助于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随着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率不断提高,国际贸易和投资双方将可以避免货币转换带来的成本和风险,提高交易的效率和便利程度。

4. 加强金融风险防控人民币国际化将有助于加强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防控。

随着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使用率不断提高,中国将更好地了解和控制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形成更加完善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1. 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民币深化使用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

中国应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和交流,鼓励当地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投资和贸易,并积极推动当地金融机构的人民币服务业务。

2. 加快完善国内人民币市场的建设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国内市场的建设也非常重要。

中国应该加快完善人民币市场的建设,打造更加全球化和便利化的人民币市场。

3. 拓展人民币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应用场景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使用场景也非常重要。

中国应该积极推动人民币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应用场景,增加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率。

4. 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与外汇管制的平衡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如何平衡国际化和外汇管制也非常重要。

中央银行前瞻性指引:国际实践与作用机制

中央银行前瞻性指引:国际实践与作用机制
收稿 日期 : 2 0 1 5 — 0 5 — 1 0 作 者简 介: 尹继志 ( 1 9 5 9 一 ) ,男 ,河北 承德人 ,教授 ,供职于河 北金融 学院 j l I 『 北省 科技 金融 亟点 实验审 、
蕊 浏
20 1 5

这种效应会 随着短 期利率 的上 升而受 到削弱 。Wo o d f o r d( 2 0 1 2 )认 为 ,量化宽 松政策实 质上 是 中央银 行 向市场增加 流动性供 应 ,这会 产生通 胀压力 。公众知 道 中央银 行 的重要职责 是维 持物价 稳定 ,而在 通胀 压力增 大 时 中央银行 的惯 用手 法是 提高利 率 ,这 会不 利 于经济 复苏 。 此时 中央银行通 过前 瞻性 指 引 ,释放 出未 来短期 利率仍将 保持在 较低水 平 的信 号 ,就会影 响 当前的经济运行 。 在前 瞻性指 引 中,中央银行经 常将 政策反应 函数 和对经 济 的预 测 向公众 明确 告知 ,以期 进 行信 息沟通 。S w a n s o n( 2 0 1 3 )认为 ,在政 策利 率触及 零下 限 的特殊 时期 ,可 以通 过前 瞻 性 指引使公 众相信 ,中央银 行在未来 一段 时 间内将 继续执 行宽松 的货 币政 策 ,从 而使公众对 未来 利率 的预期 下降 ,并对 经济前景保 持乐观 ,推 动金融 资产价格 的上升 。美联储 是在 2 0 0 8 年 1 2月将政 策利率 下调 到 0 - 0 . 2 5 %后 开始使 用前 瞻性 指引 的 ,之所 以如 此 ,Y e l l e n( 2 0 1 3) 的解 释是 ,在 政策利 率降 至极 低且 向下调整 已没有 空间 的情 况下 ,美联储通 过前 瞻性 指 引就 未来 货 币政 策取 向向公众作 出说 明 ,并承诺 在一定 时期保 持低利率 政策不 变 ,这对 经济复 苏 十分 重要 。她认 为 ,前 瞻性指 引和量 化宽松 政策是美 联储在 非常规货 币政策 实践 中最为倚重 的两 大手段 。 ( 二 )前 瞻 性 指 引的 分 类 。 在前 瞻性指引 的运用过程 中, 不 同国家的 中央银行根据 本 国情况采取 了不 同的策略 。 对此, 些经济学 家对前瞻性指引进行 了分类 。 Wo o d f o r d ( 2 0 1 2) 将前 瞻性指引分为 隐含 的前瞻性指 引和明确 的前 瞻性指 引 。隐含 的前 瞻性 指引是 指 中央银行在发 布关于 未来货 币政策取 向的信 息时 ,对 政策利率 是否调 整 、是否 继续 保持在低 拉并 没有 明确 的条件 和时 间限制 ,表述 较为含 糊 。明确 的前 瞻性指 引是 指 中央 银行 向公众 承诺维持政策利率在 一段时间 内保持不 变 ,表述非常清晰 。 Wi n k e l ma n n( 2 0 1 3 )将前 瞻性 指引分 为定性 的前 瞻性指 引和定量 的前 瞻性指 引 。定性 的 前 瞻性指 引是指 中央银行 只公布未来 货 币政策 的取 向,但对 于政策 利率是 否调整 ,并 没有 给 出通 胀 、就业 和产 出等关键经 济指标 的变化 条件 的说 明 。而定 量 的前 瞻性指 引是指 中央银行 不仅 公布未来 货 币政策 的取 向,而且 给 出政 策利率调 整 的条件 ,这些 条件 主要是关键 经济指 标变化 到某种 水平 ,而且这种变化 的水平均有具体 的数值 或数值 区间。 C a r n e y( 2 0 1 3 )将 前瞻性 指引分 为开放 式前 瞻性指 引 、基 于时 间的前瞻性 指引 和基于状 态 的前瞻性 指引 。开放 式前 瞻性指 引是指 中央银行在公 布未来 货 币政 策取 向时 ,并不 明确 给 出政 策利率 调整 的具体 时间或条件 ,只是对 未来政 策利率 变化 的方 向作 出定 性描述 。基于 时 间的前瞻性 指引是 指 中央银行 在公 布未来政 策取 向时 ,另外 附加一个 明确 的时 间信 息 ,有条 件地 承诺在 未来一 段时 间内 ( 如在某 年某月 之前 ) 维 持政 策利率不 变 。基 于状态 的前 瞻性指 引是指 中央银 行在公 布未来货 币政策 取 向时 ,另外提 供一个 非常 明确的条件 限制 ,即只有 当 通胀 、就业 、产 出等关键经济 变量达到设定 的阈值 时才会 对政策利率进行调 整 。 C a mp b e l l ( 2 0 1 2 )根 据 中央 银 行 是 否 作 出 明 确 承 诺 ,将 前 瞻 性 指 引 分 为 奥 德 赛 式 的 前 瞻性 指 引 ( O d y s s e a n F o r w a r d G u i d a n c e )和 德 尔 斐 式 的 前 瞻 性 指 引 ( D e l p h i c F o r wa r d G u i d a n c e o《 奥 德赛 》是 古希腊史 诗 之一 ,其 主人翁奥 德修斯 的使命 和人生 目标约束 着他 的 行 为。C a mp b e l l 认 为 ,如果 中央银行不仅 发布未来 政策取 向 ,而且还 承诺 政策利 率调整 的路 径, 即为奥德赛 式的前瞻性指引 。 因为这种承诺 等于是 中央银行 明确宣告 了其使命 和政 策 目标 , 从 而必然 约束其未来 的利率 调整行 为。如果公 众相信 中央银 行在未来 一个 时期会确保 政策利 率保 持在较低 水平 ,就会影 响他们 的经济行 为 ,从而 对经济 复苏产 生积极影 响 。德 尔斐是古 希腊 城邦共 同的圣 地 ,在荷 马史诗 中 ,太 阳神阿波 罗于公元 前十二世 纪来 到这里 ,著名 的德 尔 斐神谕就 在这里 发布 。德 尔斐神谕 能够预 言未来 ,神 谕通过 女祭 司传 达给 那些想 知道 自己

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及其对华溢出效应分析

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及其对华溢出效应分析

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及其对华溢出效应分析作者:杨子荣徐奇渊来源:《全球化》2021年第05期摘要:2008年金融危機后,美联储货币政策经历了从量化宽松至正常化的完整过程,这为分析未来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之路提供了经验支持。

2008年和2020年两次危机性质的不同,加之宏观政策支持力度与方式的差异,决定了经济受冲击的程度有所不同且存在结构性差异,这进一步导致了经济复苏的斜率和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节奏有所区别。

本轮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更加注重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的复苏,对短期通胀上行的容忍度上升。

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的同时,会对中国的国际资本流动、汇率、贸易、外债、金融市场以及利率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产生不同程度的溢出影响,但影响程度整体可控。

中国应保持大国货币政策定力,货币政策以服务国内经济为主,同时密切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化,合理采取措施对其溢出影响进行缓释。

关键词: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正常化经济复苏溢出效应作者简介:杨子荣,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徐奇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央银行的逻辑与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建设》(21ZDA045)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科研启动项目《中美金融战情景分析与中国应对策略》(2020YQNQD1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当前,美国正面临货币政策正常化问题,且尚无明确的时间表,这正在成为扰动市场的重要不确定性事件。

美国上一轮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路径与触发标准,为预判本轮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之路提供了经验支持。

但是,考虑到2008年和2020年两次危机性质不同,财政政策强度相异,经济衰退和复苏的斜率迥异,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调整,本轮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之路将表现出新的特征。

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和世界货币大国,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将对中国、对全球产生显著的溢出影响。

中国应对此保持密切关注,并前瞻性地采取行动以应对可能的外部冲击。

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实践

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实践

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实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货币是一个无处不在却又常常被忽视的重要元素。

从购买一杯咖啡到进行大规模的国际贸易,货币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而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实践则是理解和管理货币在经济中作用的重要工具。

货币理论旨在解释货币的本质、职能、价值以及它在经济中的运行规律。

简单来说,货币不仅是我们用于交易的媒介,还是一种价值储存手段和计价单位。

它的存在方便了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货币数量论是货币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认为,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体内的货币总量与物价水平和商品交易总量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关系。

通俗地讲,如果货币供应量增加,而商品和服务的供应没有相应增加,那么物价就可能上涨,也就是通货膨胀。

相反,如果货币供应量减少,可能会导致物价下跌,即通货紧缩。

另一个重要的货币理论是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不仅仅是为了交易,还出于预防和投机的目的。

当人们对未来经济形势感到不确定时,会倾向于持有更多的货币,这会影响货币的流通速度和经济的活跃程度。

了解了货币理论,接下来我们看看货币政策实践。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及利率等变量的措施。

在货币政策实践中,常见的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必须将一定比例的存款存放在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这个比例,中央银行可以影响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

再贴现率则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时的利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可以影响商业银行的借款成本和资金可得性。

公开市场操作是目前许多国家中央银行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如国债,来调节货币供应量。

当中央银行买入有价证券时,向市场投放货币,增加货币供应量;当卖出有价证券时,从市场收回货币,减少货币供应量。

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包括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国外非常规货币政策运作及其启示

国外非常规货币政策运作及其启示

国外非常规货币政策运作及其启示非常规货币政策是指除了传统的开放市场操作、贴现和存款准备金等政策工具外,央行采取一系列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措施来影响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以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了应对危机带来的经济衰退和通缩压力,一些国家采取了大规模的非常规货币政策措施。

这些非常规货币政策包括:量化宽松(QE)、负利率政策、直接向实体经济注资、货币政策框架升级等。

随着这些政策的实施,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增长和消费支出的复苏,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例如通货膨胀水平的不稳定、金融市场波动加剧、货币政策失灵等。

量化宽松是指央行以购买国债、企业债、房地产贷款等方式向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以促进经济增长、降低通货膨胀压力和降低长期利率水平。

QE的实施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央行能否正确判断市场利率下行的空间和市场资产价格是否已达到合理价值。

如果市场预期央行在不久的将来会逐步缩减购债规模,可能会对市场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到QE的实施效果。

负利率政策是指央行将存款利率降至负值,以促进消费支出和投资增长、降低长期利率水平、提高通货膨胀预期。

但是,负利率政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资本压力、降低了储蓄意愿、加剧了金融市场动荡和波动等。

此外,如果负利率政策的下限被触及,央行需要考虑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

直接向实体经济注资是指央行直接向实体经济提供资金,包括直接向企业发放贷款、直接购买实体经济发行的债券等。

这种政策与传统的货币政策缓慢、间接的作用方式不同,能更快地直接刺激实体经济和就业增长。

但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政治干预、资金流失等问题。

货币政策框架升级是指央行在传统的货币政策框架上增加新的货币政策手段。

例如,像无风险利率曲线控制一样,通过稳定市场利率、实现通货膨胀预期或实质稳定利率水平等方式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升级。

这种政策工具的实施需要央行有足够的准确数据支持,以及对市场反应的预见和判断能力。

国外非常规货币政策运作及其启示

国外非常规货币政策运作及其启示

国外非常规货币政策运作及其启示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稳定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

在特定的情况下,传统的货币政策可能无法有效应对经济风险和挑战,这时就需要采取非常规货币政策措施。

国外一些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时采用了非常规货币政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对我国的货币政策制定有一定的启示。

第一,定向降息政策可以提振经济增长。

国外在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时普遍采用了定向降息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即降低对冲流动性冲击的利率,促进信贷发放和投资增长。

这种政策能够降低企业和个人的贷款成本,鼓励借款和消费,刺激经济活动和增长。

我国可以借鉴这种政策,针对具体的经济领域或地区,采取降息措施,刺激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第二,量化宽松政策可以稳定金融市场。

量化宽松是一种通过购买政府债券或其他资产来增加流动性的非常规货币政策。

国外一些国家在金融危机后采用了量化宽松政策,有效缓解了金融市场崩溃和信贷紧缩的风险,稳定了金融系统和经济增长。

我国也可以考虑在适当的时候采取量化宽松政策,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流动性,促进经济增长。

负利率政策可能对经济产生副作用。

负利率政策是一种降低利率至负数的非常规货币政策。

国外一些国家在经济衰退和通缩风险加剧时,采取了负利率政策。

虽然负利率政策可以促进投资和消费的增长,但同时也可能对银行的利润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带来负面影响。

在考虑实施负利率政策时,需要权衡利益和风险,确保政策效果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国外非常规货币政策运作的经验和启示对我国制定货币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我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定向降息、量化宽松等非常规货币政策手段,促进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稳定。

要注意避免负利率政策可能带来的副作用,确保货币政策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认识

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认识

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认识【摘要】中国的货币政策在当今经济环境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货币政策工具和调控目标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经济的稳定发展。

宽松货币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

相反,紧缩货币政策可以抑制通货膨胀,但也可能拖累经济增长。

当前我国实施的货币政策措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向应当是稳健中性,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会趋向更加灵活和市场化。

只有深入理解和把握好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认识,才能更好地应对经济发展中的各种挑战和风险。

【关键词】货币政策、中国、工具、调控目标、宽松政策、紧缩政策、措施、挑战、应对措施、调控方向、发展趋势、认识。

1. 引言1.1 货币政策的重要性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发展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控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货币政策可以影响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

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货币政策可以调控经济的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适当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可以影响市场利率和资金成本,从而影响企业和个人的消费和投资行为,促进经济活动的增加,推动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可以稳定物价水平。

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对经济都会产生不利影响,而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来维持物价稳定,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

货币政策还可以调节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可以引导资金流向不同行业和部门,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

货币政策在维护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和调节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1.2 中国的货币政策背景中国的货币政策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货币政策主要以价格控制和定量控制为主。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逐渐向市场经济转型,货币政策也从计划性转变为市场化。

国外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的实践及对我国启示

国外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的实践及对我国启示

国外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的实践及对我国启示刘丹【期刊名称】《山东经济战略研究》【年(卷),期】2018(000)008【总页数】2页(P55-56)【作者】刘丹【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菏泽市中心支行【正文语种】中文非常规货币政策是在常规货币政策失去效应的前提下,旨在恢复金融市场融资功能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手段、措施,即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常规的通过降低利率刺激经济货币政策工具不再有效,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的中央银行持续使用了大规模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

一、国外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主要实践及效果(一)美联储的政策实践。

美联储是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坚定支持者和实施者。

2007年7月次贷危机爆发后,美联储在降低联邦基金利率的同时,出台了一系列紧急融资支持,以稳定金融体系。

其使用的工具包括定向拍卖工具、短期证券借贷工具等。

收窄了国债收益率与高风险资产之间的息差,一定程度缓解了金融市场的紧张状况。

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引发全面金融危机,美联储自当年11月起至2012年9月,先后实施了三轮量化宽松(QE)政策,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从危机前的9000亿美元急剧膨胀至4.48万亿美元。

同时,美联储加强与公众的政策沟通,引导公众对未来利率和通胀的预期。

2008年底,美联储开始实施前瞻性指引,在会议纪要和声明中宣称未来将维持超低利率,并从2012年12月起开始写入其维持低利率不变的条件。

美联储的非常规货币政策规模巨大、行动迅速且直接参与金融市场,并与政府的产业政策、贸易政策相呼应,对稳定美国金融体系、推动美国经济企稳复苏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美国经济在主要发达经济体中率先复苏,失业率基本恢复到充分就业状态,物价指数也在逐步向美联储2%的目标值靠近。

(二)欧央行的政策实践。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欧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8年10月至2014年6月,由于常规货币政策操作仍有一定空间,欧央行只是在常规货币政策框架内实施宽松政策。

货币宽松与前瞻性指引政策对比分析

货币宽松与前瞻性指引政策对比分析

CAIXUN 财讯-67-货币宽松与前瞻性指引政策对比分析□ 西南财经大学 中国金融研究中心 卓垣辛 / 文非常规货币政策作为一种全新的货币调控政策,是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主要市场信心以及压低融资成本重振经济的化宽松政策,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成为两类典型的非常规货币政策——货币宽非常规货币政策 货币宽松前瞻性指引引言非常规货币政策措施系指中央银行实施的货币政策措施具有一些有别于其在通常情形下实施的常规货币政策措施的特征,是中央银行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实施的非常措施。

近年来,一些经济学家将非常规货币政策措施简单地等同于数量宽松或信贷宽松货币政策措施,这种界定并非恰当,因为非常规货币政策措施包括数量宽松货币政策措施,前者具有更广泛的内涵,后者不能涵盖所有非常规货币政策措施。

文献回顾非常规货币政策并没有标准化的实施方案。

Bernanke 、Reinhart 和Sack (2004)将日本央行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归纳为预期管理策略、信贷宽松以及量化宽松三类。

鉴于信贷宽松和量化宽松都体现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最新研究倾向于将非常规货币政策归纳为政策沟通与资产负债表工具两大类(Bernanke ,2009;Labonte ,2014;English 等,2014)。

政策沟通则主要是前瞻性指引,央行在短期利率接近零下限时,通过与公众就未来货币政策走势进行沟通,向市场传递央行对宏观经济基本面的观点以及政策应对机制,影响公众对于利率走势的预期,从而影响长期利率。

例如,2008 年末以来,每次美联储会议对外公告都明确表明在未来特定时期内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0~0.25%间(Campbell 等,2012)。

Gersbach 和Hahn 对实行货币政策前瞻性指引是否可取进行了研究,在比较了前瞻性政策的利与弊,及分析了基于利率的前瞻性指引的成本和收益后认为,在央行披露信息和作为沟通工具两方面,货币政策前瞻性指引是合宜的。

货币宽松与前瞻性指引比较分析非常规货币政策对于稳定金融市场作用非常明显,尤其是在降低市场利率、缩小利差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非常规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避免产生更大幅度的下滑、防止通货紧缩威胁和刺激信贷复苏。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理论、实践及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启示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理论、实践及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启示
维普资讯
( 际商 务研 究》 2 0 ( 国 0 8年 第 3期

要 :通 货 膨胀 目标 制 是 上世 纪 9 0年 代起 兴 起 的一 种新 的货 币政 策 框 架。 本 文在 阐
述 其理论 内涵 的基 础上 对 5 早期 采 用 国的政 策实践进 行 了探 讨 和 分析 ,结论 是通 货膨 个
、 、
但 是 ,货 币从 短 期 来 看又 不 是 中性 的 ,货 币政 策 的缓 和对 产 出的 提 高
货膨胀 目标 制 的诞 生 。 因为 在这 样的 制度 安排 下 , 货膨 胀控 制 目标 的 明确 公布, 通 以及 货 币政 策 透 明度 的提高 都将 有 助于 中央 银行 独立性 的 强化 ,进 而使 中央银 行能 有效 地 抵御 这些 压 力 。
胀 目标制 的实行 对 改善 一 国的宏观 经 济 表现 具有 积极 影 响 。最后 思考 它对 我 国货 币政 策
前 瞻 性 设 计 的 借 鉴和 启 示 。 .
关 键 词 : 货 币政 策 ; 通 货 膨 胀 目标 制 ; 货 币 中 性 论 中 图分 类号 :F 2 .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0 —8 4 (0 8 30 5 —4 825 0 619 2 0 )0 —0 70 2 0世纪 9 0年 代 ,世 界 各 国货 币政 策 实践 出现 了一 个 重 要 变化 — — 通 货 膨胀 目标 制 的兴 起 。 自 19 年 3 90 月新西 兰 率先 采 用 以来 ,已先后 有加 拿 大 、英 国 、墨西 哥 等 2 余 国采 用 了该 政 策 ,并 0 且 都取 得 了较好 的 效果 。此 外 ,从 9 年 代 中后 期开 始 ,在一 些非 采 用 国 ( 如 美 国 、 日本 等 )对 0 例 它的讨 论一 直是 经 济学 界 以及 经济 政 策界 的热 点之 一 。 年 来 , 对我 国货 币政 策框 架的 前瞻 性研 近 在 讨中, 它也 正逐 渐 为人 所瞩 目。 文拟 对通 货 膨胀 目标 制 的理论 和 政 策实 践进 行一 些 探讨 , 考虑 本 并

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对中国的启示

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对中国的启示

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对中国的启示自上世纪末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许多变化和波动,其中包括金融危机、全球化、技术革新等。

在这个全球化的大环境下,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变化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同时也给各个国家和地区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给出关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阐述,并剖析对中国的启示。

一、全球化与国际合作全球化是近年来经济发展的一个主导趋势。

全球化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和挑战,包括贸易不平衡、环境问题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变得更加重要。

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发挥的作用,都是国际合作的产物。

在这个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中国的开放和合作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贡献巨大。

中国的和平崛起也让各国看到了独特的发展道路,这为开放的全球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二、技术革新和数字经济近年来,技术革新和数字经济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科技的突破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在数字经济时代下,创新和协同变得尤为重要,加强国际合作也是实现共同繁荣的必要途径。

同时,技术创新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也为中国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中国应积极借助数字技术的力量,推进制造业转型,加强国际合作,推进数字市场构建。

三、绿色发展和可持续性在全球化发展的同时,各国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

绿色发展和可持续性成为了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目标。

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可以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在这方面也有奋斗的方向,如加快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绿色能源开发等。

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可以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但也需要国际合作和共同努力。

四、人口和劳动力问题全球化虽然推动了经济增长,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经济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和减少,劳动力短缺等,都成为了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反,人口多、劳动力充足的发展中国家,则有更多的机遇。

国外区域经济政策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区域经济政策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区域经济政策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近年来,全球各国纷纷制定和实施了各自的区域经济政策,旨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地方发展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等目标。

这些经验与教训对于我国发展自身区域经济政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本文将从欧美、亚洲和澳大利亚等地区的案例中,探讨国外区域经济政策的实践经验,并总结对我国的启示。

一、欧美地区的区域经济政策实践1. 欧洲区域经济政策实践欧洲联盟作为一个由多个国家组成的经济体系,其区域经济政策以促进地区间的均衡发展为目标。

具体实践中,欧盟通过资金的调配和分配,支持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的提供,以及创新和科技研发。

此外,欧盟还通过建立跨国地域合作联盟,促进地区间的经济一体化与互联互通。

2. 美国地区经济政策实践美国以州为单位,通过实施区域经济政策来促进各州经济的发展。

例如,税收优惠政策、就业机会的扶持和经济特区的设立等,旨在吸引投资和产业发展,改善地区的经济环境。

此外,美国还注重加强大学和研究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提升地方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

二、亚洲地区的区域经济政策实践1. 中国香港的区域经济政策实践作为一个开放经济体,中国香港在区域经济政策方面实践较为成功。

香港通过建设优质的物流体系、金融中心和国际交流平台,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同时,政府还鼓励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创业,推动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

2. 新加坡的区域经济政策实践新加坡以发展高科技产业和创新型企业为目标,通过积极引进外资和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吸引了众多外国企业的投资。

此外,新加坡鼓励人才培养和创新研发,通过建设科技园区和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了创新创业氛围的形成。

三、澳大利亚的区域经济政策实践澳大利亚在区域经济政策方面注重发展地方的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

例如,澳大利亚将农业、矿业等产业发展作为重点,通过提供税收优惠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支持地方农民和矿工的发展。

此外,澳大利亚还注重提升地方教育和医疗水平,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地方居民生活条件。

国际货币政策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国际货币政策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国际货币政策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的日益繁荣,国际货币政策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央行的关注。

各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已经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独立的过程,而是需要考虑到全球经济状况和全球经济政策的影响。

因此,国际货币政策对每个国家的货币政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其中我国也不例外。

国际货币政策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利率调整国际货币政策能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个显著方面就是利率调整。

各国央行会考虑全球利率的走势来对本国的利率进行调整。

例如,如果国际利率上升,各国央行可能会跟随升息来维持货币政策的稳定,这将直接影响我国的利率走势。

此外,货币因素也是影响国际市场利率波动的一个因素。

全球市场上出现大量流通的货币会让市场上的货币选择性不稳定,从而影响全球利率的走势。

这也是导致我国货币政策难以独立制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外汇储备的管理及使用外汇储备的管理和使用,也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各国汇率,也将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及使用。

例如,如果本国货币汇率升值,我国的货币储备将增加,我国央行会考虑在全球投资和借贷,从而更好管理和使用外汇储备。

这也是中国央行经常注意全球经济形势,及时跟踪各类投资机会,并对货币政策靠全球市场的变化而进行调整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金融控制政策金融控制政策也是影响国际货币政策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的另一个方面。

全球金融市场的重大波动和危机,往往会牵连到我国,引起资本市场波动,从而导致经济问题。

此时,我国需要及时调整货币政策,以平衡资本市场和社会经济的稳定。

国际货币政策的变化,也会对我国的金融市场造成波动影响,因此,我国央行也会根据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适时调整我国的金融控制政策,以确保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总之,国际货币政策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各国央行需要时刻关注全球经济形势及国际货币政策的影响,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同时,也需要国际货币政策竭尽所能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各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有力保障。

美联储货币政策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与启示

美联储货币政策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与启示

美联储货币政策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与启示近年来,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不仅对美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更直接影响到了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

在我们探讨美联储货币政策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及启示前,首先来回顾一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

一、美联储货币政策概述美联储是美国最高行政机构,它的主要职责是维护美国货币政策的稳定。

美国货币政策的核心是货币政策利率,控制货币政策利率被视为调节整个美国经济的关键手段之一。

美国联邦政府通过央行利率,增发货币,并与其他国家协商汇率,影响美元价值并促进美国经济增长。

2019年,为稳定美国经济,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降到1.5%-1.75%的区间。

事实上,此时美联储已连续三次降息,将基准利率从2.25%将到1.75%。

不过,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加剧、美国市场多头行情的不断发展和通胀、经济增长增强的预期,美联储则开始纷纷收紧货币政策。

自2021年3月以来,美联储再次加息三次,将利率上调至2%-2.25%的区间。

而到2022年,美联储再次降息,为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冲击,使基准利率降至0%-0.25%之间。

二、美联储货币政策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1、影响美国政府债券收益率和汇率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会对美国政府债券收益率和汇率造成重大影响。

当美联储降息时,美元的汇率通常下降,因为这会减少美元信任和流动性。

然而,当美国政府债券的收益率下降时,投资者往往会寻求其他资产,例如股票和企业债券。

当美联储加息时,美元的汇率通常上升,因为这会增加美元信任和资本流入。

当美国政府债券收益率上升时,因为债券变得更具吸引力,这将减少股票和企业债券的投资。

2、影响全球经济美联储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影响,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

当美联储加息时,这会令美元变得更加吸引投资者。

这通常导致其他货币的购买力下降,会对全球资本流动造成损失。

事实上,2013年,美国宣布将货币政策调整,这导致世界各地出现股票、货币和债券市场的剧烈波动。

另外,美联储货币政策还会影响与美国密切关联的加拿大、墨西哥、欧元区等金融市场。

主要经济体央行前瞻性指引实践及有效性分析

主要经济体央行前瞻性指引实践及有效性分析

作者: 余牛[1]
作者机构: [1]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杭州310001
出版物刊名: 浙江金融
页码: 29-32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4期
主题词: 货币政策;前瞻性指引;有效性
摘要:虽然各国中央银行通过各种途径来引导市场预期的做法由来已久,但直到金融危机后经济复苏缓慢、利率维持极低水平时主要经济体才开始引入前瞻性指引。

本文梳理了主要经济体前瞻性指引的实施情况,分析了前瞻性指引的有效性及存在的不足,并对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借鉴进行了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政策前瞻性指引的国际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一、什么是前瞻性指引?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前瞻性指引(Forward Guidance)作为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各方的广泛关注。

从本质上来说,前瞻性指引是央行通过与公众的沟通来管理市场预期的一种工具。

狭义的前瞻性指引是指央行声明中有关未来政策利率走势的承诺。

广义的前瞻性指引则包括了中央银行提供的与未来货币政策行为(主要是政策利率)相关的所有信息,例如央行发布的未来政策利率预测。

前瞻性指引不是一个全新概念。

自上世纪90年代起,有些发达国家央行就开始通过对利率政策进行定性描述的方式来与公众沟通。

新西兰和挪威等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还会定期发布对未来政策利率路径的预测。

但前瞻性指引受到关注的主要原因,是它在利率降至零下限从而导致常规货币政策失效时,能够发挥的再宽松作用。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陷入衰退并面临持续通缩压力,日本央行首次在零利率条件下采用前瞻性指引,宣布“将在通缩压力消除之前维持零利率政策”。

然而,当时面临零利率下限问题的国家还不算多。

直到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发达国家普遍面临零利率下限困境,美联储和欧央行等主要发达国家央行都纷纷将前瞻性指引正式纳入其货币政策框架。

二、前瞻性指引的作用原理前瞻性指引的概念源于美国经济学家Woodford在1999年提出的货币政策惯性概念,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央行沟通来管理公众预期。

当今主要发达国家央行已经很少通过信贷管理或其他方式来直接控制金融市场中的资金流,隔夜利率于是成为央行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然而,短期利率本身对人们支出决策的影响相对较小,人们支出决策主要取决于长期利率。

根据利率期限结构假说,长期利率等于在该期限内所有短期利率预期的均值。

因此,如果央行承诺维持政策利率不变的时间越长,那么(在央行公信力较好的情况下)央行对长期利率的控制也就越强。

在零利率下限的环境中,预期传导渠道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假设央行通过前瞻性指引,做出在一段时期内维持零利率政策的承诺,从而使得公众对未来通胀的预期上升、产出缺口的预期下降,那么由于私人部门的行为具有前瞻性,这一预期将造成当期私人部门支出增加、总需求上升。

换言之,在名义利率降无可降的情况下,央行还可以通过前瞻性指引来进一步刺激经济。

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前瞻性指引的成功实施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前瞻性指引的有效性取决于央行的信誉。

只有人们相信央行的承诺,前瞻性指引才能通过影响公众预期来发挥作用;第二,前瞻性指引应被视作央行的承诺。

前瞻性指引的承诺性质越强,对公众预期的影响也就越强;第三,前瞻性指引应该是准确、清晰和易懂的。

如果前瞻性指引涉及的经济概念过于复杂,又或附加条件过多,那么央行就难以准确地向公众解释其政策目标及反应方程,从而也就无法有效地管理公众预期。

三、前瞻性指引的主要类别前瞻性指引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开放式(open-ended)指引,即对未来政策路径做出的定性描述。

此类指引虽然灵活性较高,但同时信息含量较小。

公众对开放式指引可能有多种不同解读,容易引起误解;第二类是时间(time-contigent)指引,即明确给出货币政策可能发生变化的时间节点。

时间指引的优势是简单明了、易于理解,但不附带任何条件地承诺在固定日期前维持货币政策不变,这种做法明显存在风险。

一旦经济状况发生意外改变,央行很可能需要改变货币政策。

而此时人们将认为央行背弃了此前的承诺,这将导致央行声誉受到负面影响。

纵使公众并没有将时间指引当作央行的承诺,时间指引也没有提供央行反应函数的相关信息,这将使得人们不了解哪些因素将会导致货币政策发生怎样的变化,从而无助于央行对公众预期的管理;第三类是状态(state-contigent)指引,即明确指出可能引发货币政策变化的经济状态指标门槛。

状态指引可以帮助公众理解央行的反应函数,在央行改变货币政策时,了解政策变动的潜在原因,并对此前预期做出相应调整。

因此,状态指引最适合目前不确定性较高的经济形势。

四、实施前瞻性指引的国际经验美国的前瞻性指引实践先后经历了开放式指引、时间指引和状态指引三个阶段。

美联储对前瞻性指引的使用始于2003年。

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美国经济复苏疲软、失业率高企,在将联邦利率降至历史新低(1%)后,美联储于2003年8月首次发布了开放式前瞻性指引。

2008年年底,次贷危机的爆发迫使美联储再次采用前瞻性指引,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最低点,同时宣布联邦利率将在“一段时间内维持在极低的水平”。

2009年3月,美联储重复了以上指引,但将“一段时间”改为“很长一段时间”。

在这一阶段,美联储采用的前瞻性指引均属于开放式指引,措辞比较模糊,各界对“很长一段时间”等措辞的确切含义莫衷一是。

由于经济形势的持续疲软,美联储对前瞻性指引的使用开始升级。

2011年8月到2012年9月,美联储连续三次使用时间指引,确切地给出了维持低利率政策的最短时间。

这些指引对公众预期的影响力度显著强于开放式指引,但却没有反映任何与美联储反应函数相关的信息。

2012年12月,美联储再一次对前瞻性指引进行了修正,开始采用基于失业率和通胀的状态指引,这一改变较好地反映了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双重目标,附件条件又不过多,从而在效果上优于此前采用的开放式指引和时间指引。

日本是首个采用前瞻性指引的国家。

为了缓解持续的通缩压力,1999年4月,日本央行首次在零利率条件下采用开放式前瞻性指引,宣布“将在通缩压力消除之前维持零利率政策”。

此后,日本由开放式前瞻性指引转向了状态式前瞻性指引。

与美联储有所不同的是,日本虽然长时间面临通缩压力,就业率却一直保持着较好的表现,因此日央行仅选取了通胀作为相关经济状态指标。

2001年至今,日本共实施了三轮量宽政策,每轮量化宽松政策都伴随着与通胀指标挂钩的状态型前瞻性指引。

自2010年10月起,日央行还在前瞻性指引中加入了与金融稳定相关的附加条件,宣布“将在没有严重风险因素(包括金融失衡的累积)的前提下”,在“有望达到价格稳定前维持接近于零的利率政策”。

除了美国和日本之外,欧元区、英国、加拿大和挪威等国家在危机后也相继实施了前瞻性指引。

其中欧央行采用的是开放式指引,英央行使用的是基于失业率的状态类指引。

总体而言,美、日、英等国采用的多为状态式前瞻性指引,指引内容越来越清晰,力度也有逐渐加强的趋势。

在状态式指引中,美国和英国选取的经济状态指标均为失业率和通胀,而日本和英国则都引入了金融稳定作为附加条件。

从政策效果来看,关于前瞻性指引有效性的实证研究表明,各国央行通过实施前瞻性指引,的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众对未来政策利率路径的预期,从而降低长期利率。

此外,前瞻性指引越明确,承诺性质越强,效果也就越明显。

然而,前瞻性指引的整体效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

最后,前瞻性指引也成功地起到了减低金融市场波动与期限溢价的作用。

五、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启示虽然目前中国并不存在零利率下限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前瞻性指引不能为我所用。

影子银行体系的蓬勃发展以及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急剧扩张,导致传统意义上数量型调控手段的有效性明显降低。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建立健全基准利率调控框架、强化价格型调控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已成为必然趋势。

而在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模式下,前瞻性指引作为被发达国家广泛运用的管理市场预期的有效工具,值得中国央行借鉴。

首先,中国央行可以考虑通过前瞻性指引来增强对中长期利率的控制。

目前,由国内货币市场利率向金融机构定价和实体融资成本的传导机制尚未成熟,央行的短期利率调控意图难以有效传导至中长期利率。

近期央行通过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和公开市场正回购操作等手段,虽然成功降低了货币市场短端利率,但企业融资成本过高问题并未得到显著改善。

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前瞻性指引实践证明,无论是口头干预形式的前瞻性指引,还是定期发布央行政策利率路径预测,都可以帮助央行更为有效地引导公众对政策利率路径的预期,从而在短期利率和中长期利率脱节时起到指引和弥合作用。

在现行货币政策的基础上实施前瞻性指引,可以使得央行的政策意图变得更为清晰,减少未来政策走向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风险溢价,进而有效缓解社会融资成本高企的问题。

其次,对前瞻性指引的使用有助于降低金融市场波动性。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化和经济增长不确定性的上升,中国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性显著上升,这凸显了加强公众沟通与政策透明度的重要性。

2013年6月的钱荒事件中,央行与市场的沟通不畅是引发市场动荡的重要因素。

而欧央行的实践表明,通过前瞻性指引明确了货币政策倾向,有助于减少与欧元区经济基本面无关的因素造成的市场波动,使得市场对未来利率走势的预期更为贴近央行根据未来通胀走势制定的利率路径。

如果中国央行也能够通过前瞻性指引对政策利率的未来走势进行更为清晰的描述,就可以避免市场再次陷入众说纷纭、举棋不定的境地,起到稳定公众信心、促进金融稳定的作用。

再次,从短期来看,中国央行可以首先实施一些较短期限的开放式指引或状态类指引。

央行信誉是成功实施前瞻性指引的必备条件,而央行信誉反过来又取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与央行独立性等因素。

目前,中国货币政策在决策依据透明性、决策程序透明性、政策决议透明性和政策效果评估等方面均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

中国央行应公布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记录、对货币政策制订过程进行及时、详细的解释,以增进公众对央行的信任。

在政策透明度不足、央行独立性仍有待提高的情况下,中国央行要实施类似于美联储的期限长达两年多的时间指引具有很大难度。

但是,央行在短期政策走势方面仍具有显著的信息优势,可以考虑实施一些较短期限的开放式指引或状态类指引。

这样既可以加强对公众预期的管理,又能为未来实施更成熟的前瞻性指引积累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