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人没总结完。。。会的没总结,一下只做简单参考,考试全是大题,何登发、何金有老师出题,好像是3选2,,4选3这种题型。五史是重点,几大重大构造形成的盆地是重点。
盆地是在一个不平整的构造面上沉降接受由一个或多个物源区的沉积地域。它含有了成盆阶段性的概念;
盆地分析的基本内容:广泛建立盆地描述的综合信息系统,掌握全球盆地勘探论证发现油气藏的案例;通过实例了解盆地形成背景、盆地格架、层序地层、沉降性质、沉积体系域和构造样式;以及根据生、储、盖组成和圈闭形成油气藏分布的规律;从地壳发展史多旋回理论和活动论构造历史观出发,建立盆地演化阶段和不同阶段盆地形成机制模式;把握盆地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思想,建立未知领域勘探预测比较的知识基础;结合地质学的新进展,检验盆地与大地构造成因模式,不断提高盆地成藏系统推理和科学类比能力。
剥蚀厚度恢复方法:不连续镜质体反射率图解法、泥岩压实曲线法、构造横剖面法、数值模拟法;
地震反射剖面上解释断层是通过:
①断点—反射终止或反射属性(如振幅、极性)在断面部位突然变化;
②褶皱翼或膝折带的终止;
③直接的断面反射波,这是由断层或断层两侧的速率和密度变化所应引起的。断层在地震剖面表现为:
(1)断层截断反射波组,反射波特征(振幅、极性)在断层面发生突变;
(2)褶皱翼部和膝折带终止于断层;
(3)断层可能造成断层上、下盘岩石密度和地震波速度的差异,形成清晰的断面波。
识别滑脱面:
滑脱面是断层,沿层理或其他地层层面发育,其产状总体是水平的或低角度斜面。
①在褶皱冲断构造带,滑脱面可视为拆离面;
②在地震剖面中滑脱面无明显标志,滑移面与断坡相连,构成断层的上、下断坪;
③在地震剖面上,可根据膝折带向下的终止部位来确定滑脱面的位置。
断裂系统是指在一定区域构造应力场中形成的各种不同性质的断裂(断层)组合,它们的空间展布、相互交切关系,以及断层的力学机制和位移特征等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反映统一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规律,构成统一的应变图像。
回剥技术:由今溯古的恢复地层埋藏史的反演模拟技术
原理:基于沉积压实原理,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地层的上覆盖负载也增加,导致孔隙度变小,体积变小。假定地层在沉降过程中横向不变,而仅是纵向变化,则地层体积变小就归结为地层厚度变小。再根据地层的骨架厚度始终不变的假设,求取同一地层在不同时期的埋深技术思路是:各地层在保持其骨架厚度不变的条件下,从今天盆地分层现状出发,按地质年代逐层剥去,直至全部剥完为止。超压:地层中超出静水压力的那部分压力,也叫过剩压力,是盆地演化过程中由于地层的非均质性、不均衡压实和不均一成岩作用的必然产物。
原理:从地表开始,计算一个地层的古超压史,同时算出相应的古厚度史,一直计算到今天。这个古厚度史可能与实际厚度不一致,这时调整计算该地层的骨架
厚度,进行第二次从古到今的计算;直至古厚度史的今天值与实际厚度吻合。超压技术所用的关键参数是渗透率,更确切地说,是超压地层的顶界和底界的渗透率。超压计算的数学模型包括古超压方程和古厚度方程两部分。
沉降史的形成机制:1、构造因素,岩石圈伸展减薄;2、热力作用因素,岩石圈冷却收缩;3、沉积物负荷引起的均衡补偿作用;4、地壳深部的变质作用;5、板内应力作用。
盆地沉降的机制:①伸展作用、剥蚀、或岩浆侵位导致的地壳薄化作用;(拆沉作用)②下地壳和上地幔的冷却作用;③地壳和岩石圈的沉积和火山的负载作用;
④地壳和岩石圈的构造负载作用;⑤岩石圈的板底垫托作用导致下地壳负载作用;⑥下降岩石圈穿入软流圈的动力流;⑦高压相变导致的地壳密度增大。
盆地沉降类型:裂陷盆地:拉张应力,地幔热膨胀,地壳减薄,重荷作用。(主动裂谷,被动裂谷)压陷盆地:挤压应力,热收缩,岩石圈挠曲,重荷作用。(板块俯冲、碰撞)走滑盆地:剪切应力,热收缩,重荷作用克拉通盆地:板内应力,壳-幔相变,热收缩等
盆地分析与模拟——热史分析:模拟内容:热流史、地温史、有机质、演化史技术方法:构造热演化法、古温标法、结合法、Ro计算方法:①最大温度法②Ro-TTI关系法③Easy%Ro法
地温/热场:某一瞬间地下温度的空间分布。当场内各点温度不随时间变化时,称作稳态地温场;否则是非稳态地温场。
地球热力学法:对于热成因型盆地(裂谷盆地),热演化特征直接决定了盆地的形成发育过程。因而在岩石圈尺度下,通过正演盆地的发育过程(构造格架)而获得热演化史。
古温标法:沉积地层中的古温标如:Ro、矿物包裹体、磷灰石裂变径迹、粘土矿物转换率等记录了其本身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受热史,因而通过反演其形成过程并与现今温标值一致而重建热史。
结合法:已知今热流、今地温并依据一定的构造演化模型来求取古热流、古地温的一种正、反演技术,即在埋藏史的基础上,假定古今热流之间遵循某种关系,再加上古温标的约束,从而得出古热流与古地温史。
盆地生烃史分析内容:生烃时间、生烃量
技术方法:化学动力学法:单组分、多组分;
热模拟图版法:降解率曲线、产烃率曲线.
盆地排烃史分析内容:排烃量、排烃时间
技术方法:压实排油法、压差排油法、物质平衡排气法
盆地二次运聚史分析内容:运移方向、运移时间、聚集强度、聚集区
技术方法:流体势分析、散失量计算、数值模拟
盆地的分类原则:(1)盆地赋存的大地构造位置;(2)盆地形成的动力学环境;(3)盆地的形态和构造;(4)盆地的沉降与充填;(5)盆地的含油性和含矿性。
原生盆地:指对称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碟形盆地,其发展中无大型断层作用;次生盆地:指那些不对称盆地,常以半地堑开始,也包括真正的地堑,在沉降中断层起了明显作用。
盆地成因动力学分类方案分为四大类:
①裂陷盆地;②压陷(挠曲)盆地;③扭陷盆地(或走滑盆地);④克拉通盆地。裂陷作用:引张力作用于整个岩石圈并导致地壳和岩石圈发生大规模的开裂和断陷的地质作用过程,或造就岩石圈“伸展构造”的既“裂”又“陷”的构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