疍民文化(福建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疍民”,是古书上对水上居民的称呼.疍民(蜑民)这一称呼由来已久,“东接建平,南接武陵,西接巴蜀,北接上庸.其属有奴、獽、夷、蜑之蛮.”这是历史上对疍民的最早记载.而福州疍民历史亦悠久,他们多是生活在闽江流域中下游及出海口区域的水上居民,又被福州话俗称其为“曲蹄”或“科题”.学界一般认为,闽江流域的“疍民”,最早应源于汉晋时期福建闽越土著.在中国历史上,疍民一直是个特殊的群体,他具有与其他所有民族的不同特点,即是以船为家的水上族群.在历史上,疍民遭受到了各种歧视和剥削偏见,其社会地位角色极其低微,历史上关于福州疍民及其相关的史料记载相当有限,《隋书》、《北史》、《太平寰宇记》、《藤山志》、《闽都别记》、《三山志》及民国时期的《福州疍民调查》等历史文献史料均对福州疍民进行一定的记叙.
在古代社会,福州疍民形成并在一定程度地保留了自身的文化传统,有明显特殊性.但在了解当今社会福州地区的疍民情况时,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了今日“曲蹄”的生活形态、心理状态等各个方面与福州地区的“汉人”表现的并无特差,显然,这与历史史料上所记载的福州疍民的文化状态、生活形态、心理状态等表现得为汉民族文化所同化,即逐渐趋向“汉化”.鉴此,本文欲就福州疍民的“汉化”问题进行初步的探析.
一、移民融合与通婚汉化
历史上最早关于水上居民的记载是晋代的《华阳国志》,而历史上对福州疍民的最早记载是在隋朝时期,“时南海先有五六百家居水,为亡命,号曰游艇子……国庆乃斩智慧于泉州(即福州)”,在隋朝时,福州地区就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疍民生活存在,而且大多数是“为亡命”,可以知道,在战乱时期,包括汉人在内,一部分人为了逃避战乱,顾全性命,成为了福州疍民的组成部分之一,这也反映了早期的移民存在,这些移民与其它来源的疍民一起,成为了闽越土著居民的组成部分.在汉晋南北朝时期,闽越地区被中原势力所征服,在闽越地区的土著居民被迫迁徙到“江、淮间”,闽越地区出现人烟荒芜的同时,在随后的历史发展中,中原汉人也不断南迁,汉文化开始在闽越地区传播.而由于这一时期生活在陆上的居民也被迫北迁,所以仍生活在闽越地区的居民则大多数是生活在水上的疍民.因此,这一时期中原汉人移民到了闽江流域后,与福州疍民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融合,虽然在此融合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某种文化抵制现象,通过汉族与异族之间的通婚,是推动汉文化传播发展的最便捷途径。
景福三年,汉人王潮、王审知率领三千部队入闽,由闽南攻打福州后,这三千士兵驻扎在福州.王审知为立足福州,安定福州,采取了“汉蛮联姻”以缓和民族对立.福州土著疍家女被迫与汉人士兵通婚联姻,从而是汉文化与疍家文化进一步融合,并逐渐趋向汉化.这是中原北方汉人通过“通婚汉化”对福州疍民迁移、传播甚至灌输其汉文化的典型史例.
二、文化渗透与制度强制
地区的汉人迁徙到闽越福州地区,推行其自身的传统文化、典章制度于福州土著,尤其是当时占福州土著大多数的疍民.
汉文化从文化领域对福州地区的疍民群体进行渗透,表现得较为显著.以福州的闽江口地区的疍民为例,唐朝时期,该地区的疍民甚多.而“唐武德八年(625年),都督王义童遣使招抚,得其首领周造陵、细陵等,并授骑都尉,令相统摄,不为寇……”唐朝政府通过这种招抚的办法对闽江流域的疍民进行思想文化的“唐化”,目的是为了是这些疍民“不为寇”.从而保证了海疆的稳定,维护了统治者的利益.这里既是文化渗透的手段,又有以制度强制的意味. “贞观十年始输半课”,说明
唐朝已经对这些归顺、被招抚的疍民施行了租税制度.而这些疍民既然已经被招抚了,就别无选择地要去接受这些文化、制度和政策,从而逐渐推进其自身的“汉化”进程.
三、福州疍民汉化的表现
中原北方汉人通过移民融合、通婚汉化、文化渗透、制度强制和提升疍民的社会角色地位等途径对福州疍民推行其汉文化,使后者逐渐地淡化了其自身的原始文化、生活习惯等,在此基础上又不得不吸纳、接受汉文化,融合于汉文化,从而在民族归属方面产生某种意义的文化认同,逐渐演化成为今天的福州人的一部分.《闽县乡土志》云:“本境(闽县)内无他种人,止有疍族”,可见当时的疍族之多,而这“疍族”在面对汉文化渗透,利用自身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抵制的同时,又或被动,或主动地吸收汉族群体的文化因素,丰富和调整自己的文化形式和生活习惯.而以上几个因素对疍民“汉化”影响最大无疑是移民融合,疍民与移民长期共处,在抵制与反抵制之间最终顺从了移民的原本文化传统,不得不服从“汉化”.
五、余论
综上所述,疍民在学习、吸纳、接受以至认同汉文化的同时,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疍族异于其它群体的特色部分,但其发展的主流是对汉文化的认同,福州疍民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是疍民逐渐“汉化”的过程,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从宏观而言,如果一定要把文化分出先进与落后的区别,疍家文化较之于汉文化显然是属于落后文化,而落后文化终究要服从于先进文化,或是主动自觉吸纳、接受先进文化,或是后者对其强制推行,这是历史文化发展的趋势(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讲,疍族文化也影响到汉文化的发展变化),福州疍民对汉文化的依赖是顺应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必由选择,因此福州疍民的“汉化”历程是其自身历史前进发展的体现,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要求.从文化角度而言,不同层面的文化之间的交流是不可能存在对等的关系,处于下风的文化要吸纳、学习处于上风的文化优点,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在历史上,福州地区的疍民较为广泛地吸收汉族社会的文化因素,学习、借鉴汉文化的长处,以丰富和调整自身的文化形态和内容,提高其文化内涵水平及社会地位角色,而这一过程又往往是表现为对汉文化的认同,顺服于汉族统治的过程,是以一定的代价换取其历史进步、社会地位提高的过程.但从整体而言,较之于疍民文化所取得的进步和发展,这种代价显然是轻微的,福州疍民群体也只能通过对汉文化的认同这一途径,才会逐渐地顺应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