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15个海绵城市建设改造案例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建设,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MISSING IMAGE: , ]
浦东新区临港口袋公园改造
临港口袋公园是指临港家园服务站和绿化休闲广场,位于临港古棕路555弄120号。
该项目是临港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之一,位于试点区11个汇水分区的6号汇水分区。
为解决公园积水、漏水、渗水性不佳、景观单一和康体活动设施缺乏等问题,并达到年径流量控制率80%,以及年径流污染控制率50%的目标,临港口袋公园运用了绿色屋顶、透水铺装、雨水花园和人工表流湿地四大海绵设施进行改造。
[MISSING IMAGE: , ]
海绵化改造作用使临港口袋公园具备了净,蓄、滞、排等海绵功能,做到“小雨不湿鞋”。
[MISSING IMAGE: , ]
黄浦区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改造
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位于黄浦江西岸,原2010年上海世博会E片区,是世博会后最集中保留上海世博会原貌的区域,为解决绿化不足、雨水资源利用率低,暴雨期积水等问题,园区室外总体景观进行了海绵化的改造。
充分利用世博会时已建成活水公园,增加更多的高渗透性绿地,并用科技手段智能化运行措施和后评估管理,对区域降雨量、雨水收集量、综合利用量等进行实时监控及自主分析。
建成后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成功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全场地雨水收集、北区雨水收集净化等目标。
被利用起来的活水公园也成为了周边居民、公司白领休闲小憩的“城市亲水客厅”。
[MISSING IMAGE: , ]
静安区道路海绵化改造
静安区海绵城市建设主要对城市道路进行了海绵化改造,道路包括:汾西路、闻喜路(阳曲-平顺)、高平路(永和-晋城)、襄阳北路(长乐-巨鹿)、铜仁路(南京-北京)、共和新路和平顺路。
项目进行了车行道翻挖新建、雨水连管翻排、铺设透水砖等几项改造措施。
人行道进行海绵化改造后,路面水渗透变快,小雨时几乎看不到水痕,中到大雨也几乎不会产生积水。
道路的大修改善了道路整体面貌,透水砖的运用提升了道路的排涝能力,减轻了排水系统压力,消除了人行道积水现象。
[MISSING IMAGE: , ]
徐汇区云锦路跑道公园改造
徐汇区云锦路跑道公园位于云锦路西侧,北到丰谷路,南至龙水南路。
为解决雨水污染且有雨污混接现象、路面渗水性差、现有跑道及路面破损、绿化匮乏且单一等问题,项目利用下凹式绿地系统进行改造。
跑道公园以龙耀路为界,分为南北两种景观类型。
龙耀路以南景观以机场河为中心设计了湿地和水景,机场河边坡采用缓坡入水的形式,边坡种植本地的水生植物对机场河进行景观提升,在河道不同部位设计了滨水栈道,便于近距离参观水景,机场河最终向南流入黄浦江。
龙耀路以北景观设计主要以树林、草坪、广场、花园相结合,使“水系和绿地穿插,汽车、自行车、人与河流并行不悖”。
[MISSING IMAGE: , ]
长宁区苏州河慢行步道改造
苏州河慢行步道(一期)东起中山公园3号门,西至双流路,全长约3.7km。
通过对防汛通道、沿河人行步道、沿河公园绿地等滨水岸线景观等进行改造提升。
建设雨水花园,蓄渗、净化径流雨水;对人行步道和局部广场进行透水铺装建设,对驳岸绿化带进行植草沟+雨水湿地的改造,使雨水得到进一步的沉淀、过滤、净化和调蓄。
改造提升了步道的景观品质,体现了城市的地域特色,使之成为城区的景观骨干。
[MISSING IMAGE: , ]
普陀区真如港滨河建设
普陀区红旗村范围内真如港总长度965.41m,整治河道总长680.66m。
通过对真如港和大场浦河道的浚深、加宽和清理,对河岸进行生态护砌、河岸绿化建设等,有效地疏通河道淤积物、清除水下障碍物,恢复天然水系的联通,增加了河床过流能力,使水流通畅,降低了河床底泥等内源污染,提高了河道防洪排涝能力。
同时,河岸绿化有效消纳径流雨水,削减了从河道沿岸道路排入水体的雨水径流污染,净化水质,河道环境质量整体得到了提升。
[MISSING IMAGE: , ]
虹口区虹湾绿地建设
虹湾绿地位于虹口区江湾社区地块规划安汾路南侧、规划水电路东侧。
虹湾绿地以绿化种植为主体,实现生态防护、休闲游憩、雨水收集、科普示范、公共服务、景观观赏等多功能的复合统一,体现现代节约型绿地的特征。
建设中,充分利用了场地原有低洼地势形成的水塘,将其适当开挖塑形后,形成景观水面,临水茶室和水上栈道满足游人亲水活动的需求。
同时,在水池一边就势设置下沉式雨水花园,种植水生、湿生植物,承载周边汇水区雨水,就地自然蓄渗,充分发挥其对雨水的净化、滞留作用。
[MISSING IMAGE: , ]
杨浦区五角场下沉式广场透水路面改造
五角场下沉式广场,位于上海东北部四平路、黄兴路、翔殷路、淞沪路、邯郸路等五条城市主干道的交汇处,是五角场各商圈的交通纽带。
但这里往常存在着雨天雨水倒灌情况、交通受阻、广场美观性差、座椅位置使用率低、地面交接处利用差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五角场下沉式广场的路面改造采用艺术透水混凝土道路。
广场采用9种不
同颜色的蓝色灰色透水混凝土道路,配色整体来自梵高的世界名画-星夜,让经典以另一种形式融入人们的生活中。
经过透水铺装的海绵化改造后,雨水能够快速渗入地下,有效地消纳地表径流。
改造后的广
场中心在地面和环廊墙面的设计上更具活力;环廊顶部还增加蓝色隔音屏降噪。
[MISSING IMAGE: , ]
宝山区机场围场河建设
机场围场河流域范围位于宝山区庙行镇西部,西与大场镇相邻,南与静安区接壤,河道全长
约7.65km,是市管33条亟需治理的黑臭河道之一。
通过清除河底污泥,实施活水调水工程,形成封闭水系,提高了水动力;同时,截断沿河生
活生产污水,对初期雨水进行过滤,增加生物多样性,重新构建了水生态环境。
通过综合整治,河道已基本消除黑臭,水体流动性明显增强,重新恢复了水清岸绿的生态环境。
同时,
生态草沟解决了径流直排河道的问题。
浅水人工湿地进行景观也为居民休憩娱乐增添了滨河亲水空间,解决了临河不见河,滨河不
亲水的问题。
[MISSING IMAGE: , ]
闵行区浦江郊野公园建设
闵行浦江郊野公园位于闵行区浦江镇,南至大治河,北至沈庄塘,东到三鲁公路,西临黄浦江。
浦江郊野公园通过整合利用水资源、选择植被、种植植草沟、建设垂直绿化、建设绿色屋顶、铺设透水路面、建设生态停车场等措施,打造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功
能体系。
现在的浦江郊野公园范围内,周边的断头河被打通,规划道路建设完成,平时生活的田园变成了公园,城市多了一块绿肺和功能景观,配套的健身绿道、林中栈道、休闲设施形成了可以休闲游憩的空间。
嘉定区嘉北郊野公园改造
嘉北郊野公园隶属嘉定新城主城区生态文化园片区,是嘉定新城规划绕城森林的重要节点和上海城市绿肺的重要地标。
嘉北郊野公园一期东至沈海公路,西至嘉松北路,南至嘉安公路,北至沪宜公路,总面积7.39平方公里,衫林大道、乌桕大道、枫香大道三条景观大道穿越园区,会同纵横回环的水网桥梁,将农田、花海、片林连为一体。
公园将海绵城市设计与其他服务功能相结合,用高品质农田林带构造自然蓄水的生态海绵;设置湿地保育区,提升湿地品质,打造生态绿肾;采用透水材料铺设道路,具有农业休闲、水乡体验、生态养生、保育土地、教育科普等多项功能。
[MISSING IMAGE: , ]
金山区新城公共绿地建设
金山区新城公共绿地南临杭州湾,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
新城公共绿地利用原有堆土形成一个整体堆坡的绿化景观设计,保留了近300多平方米的鱼塘作为雨水调节塘,收集净化地块内西侧径流雨水;利用原有荷塘建设一个荷花池,达到蓄水、净水、生物滞留等生态环保作用。
除了利用陶土砖的透水性铺装园路,还建造一条旱溪,配合植物营造溪水景观,达到晴天景观,雨天存水,旱溪可与雨水管渠联合应用。
绿地内雨水的合理循环利用,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构建水生态系统,实现了场地内
的生境复育及生物多样性拓展。
[MISSING IMAGE: , ]
松江区五龙湖生态景观建设
松江区五龙湖生态景观建设项目北临牛家斗街、南至外浜街、西达茸凯路、东至茸惠路,是
周边地块的集中地绿地景观空间。
通过建设生态护岸、路面透水铺装、建设雨水花园及雨水分散-渗透系统,实现了存储、渗透、净化的海绵功能,营造出两岸自然水生态美景。
绿地内海绵功能实现了对径流雨水的有效消纳。
奉贤区“上海之鱼” 道路及生态驳岸建设
奉贤区“上海之鱼”生态核心区是南桥新城的重点开发地区。
为解决道路雨污混接、路面积水、绿化匮乏的问题,生态区采用了路面透水铺装以及建设包括生态挡墙和生态护坡在内的生态
驳岸。
达到了径流雨水的有效消纳、防洪压力减小、生态环境改善的效果。
道路的海绵化改造将更方便居民出行,提高附近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生态驳岸的改造完
善了驳岸体系,种植的水生植物净化了水质,改善周围的温度,湿度,以及环境。
[MISSING IMAGE: , ]
崇明区新三路步行街建设
新三路步行街(安通路-新七路)位于崇明区,围绕实现“小雨不积水”的目标,重点打造生态停车区、花溪景观区和休憩景观区几个部分。
截止至2018年5月,该项目处于设计阶段。
生态停车场是在露天停车场应用透气、透水性铺装材料铺设地面,并间隔栽植一定量的乔木等绿化植物,形成绿荫覆盖,将停车空间与园林绿化空间有机结合。
雨水花园作为绿化生态蓄滞区,是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形成的浅凹绿地。
由树皮或植被作为覆盖,实现蓄水、净水和收集雨水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