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 微波仿真 实验报告 2014最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波仿真实验报告
班级:17班
学号:
姓名:
实验2 微带分支线匹配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支节匹配的匹配原理
2.了解微带线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
3.掌握Smith图解法设计微带线匹配网络
二、实验原理
1.支节匹配器
随着工作频率的提高及相应波长的减小,分立元件的寄生参数效应就变得更加明显,当波长变得明显小于典型的电路元件长度时,分布参数元件替代分立元件而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在频率高达以上时,在负载和传输线之间并联或串联分支短截线,代替分立的电抗元件,实现阻抗匹配网络。常用的匹配电路有:支节匹配器,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器,指数线匹配器等。
支节匹配器分单支节、双支节和三支节匹配。这类匹配器是在主传输线并联适当的电纳(或串联适当的电抗),用附加的反射来抵消主传输线上原来的反射波,以达到匹配的目的。此电纳或电抗元件常用一终端短路或开路段构成。
2. 微带线
从微波制造的观点看,这种调谐电路是方便的,因为不需要集总元件,而且并联调谐短截线特别容易制成微带线或带状线形式。微带线由于其结构小巧,可用印刷的方法做成平面电路,易于与其它无源和有源微波器件集成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微波电路中。
三、实验内容
已知:输入阻抗 Zin=75Ω
负载阻抗 Zl=(64+j75)Ω
特性阻抗 Z0=75Ω
介质基片面性εr=2.55 ,H=1mm
假定负载在2GHz时实现匹配,利用图解法设计微带线单支节和双支节匹配网络,假设双支节网络分支线与负载的距离 d1=λ/4,两分支线之间的距离为d2=λ/8。画出几种可能的电路图并且比较输入端反射系数幅值从1.8GHz至2.2GHz的变化。
四、实验步骤
1.建立新项目,确定项目频率,步骤同实验1的1-3步。
2.将归一化输入阻抗和负载阻抗所在位置分别标在Y-Smith导纳图上,步骤类似实验1的4-6步。
3.设计单支节匹配网络,在圆图上确定分支z与负载的距离d以及分支线的长度1,根据给
定的介质基片、特性阻抗和频率用TXLINE计算微带线物理长度和宽度。注意在圆图上标出的电角度360度对应二分之一波长,即λ/2。
4.在设计环境中将微带线放置在原理图中。将微带线的衬底材料放在原理图中,选择MSUB 并将其拖放在原理图中,双击该元件打开ELEMENT OPTIONS 对话框,将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介质厚度H、导体厚度依次输入。注意微带分支线处的不均匀性所引起的影响,选择行当的模型。
5.负载阻抗选电阻与电感的串联形式,连接各元件端口。添加PORT,GND,完成原理图,并且将项目频率改为扫频1.8-2.2GHz.
6.在PROJ下添加图,添加测量,进行分析。
7.设计双支节匹配网络,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原理图,在圆图上确定分支线的长度l1、l2,重复上面步骤3~5。
五、实验图
(1)单枝节匹配相关的图
输出方程:
史密斯导纳圆图
角度图:
电路图:
测量图:
输出方程:
史密斯阻抗圆图:
角度的显示方式:
电路原理图:
测量图:
六、实验结果分析
从实验中可以看出,调谐是电路设计的一个重要步骤。在调谐之前,由于在Smith圆图上标点时可能存在一定误差等原因,中心频率可能会有所偏移,双枝节匹配时偏移比较明显。调谐的原因在于:理论和实际可能存在差距。在调谐过后,中心频率达到理想值,在实际中会有比较好的性能。
七、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1、这个实验包括单枝节和双枝节匹配两部分,设计方法和我们在做微波习题时所用方法相似。但是用的是导纳圆图。由于对期中以前的知识遗忘较多,而且本来对导纳圆图和阻抗原图之间的关系等等不熟悉,刚开始时花费了很多时间研读实验教材、回想以前做题的步骤。而且由于疏忽,误以为圆图最左方点为开路点,第一次得出的图不正确。后来改正了错误(将开路线改为了短截线),得到了正确的结果。
2、对于如何在圆图上画出负载阻抗点、输入阻抗点,开始时我直接画Rl、Rin,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白了,史密斯圆图上的坐标是反射系数,要标阻抗点需要将其先转化成对应的反射系数。这样才正确地画出了各点。关于如何画反射系数圆、电阻圆等,也花了很多时间思考。不过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熟悉了Microwave Office的使用及微波电路设计
方法。
实验三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单枝节和多枝节四分之一波长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2)了解单节和多节变换器工作带宽和反射系数的关系。
(3)掌握单节和多节四分之一波长变换器的设计和仿真。
二实验原理
(1)单节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化器
四分之一波长变阻器是一种阻抗变换元件,它可以用于负载或信号源内阻
与传输线的匹配,以保证最大功率的传输;此外,在微带电路中,将两端
不同特性阻抗的微带连接在一起时为了避免线间反射,也应在两者之间加
四分之一波长变换器。
(2)负载阻抗为负数Zl
Z1=sqrt(Z0*Z0/p)
将入/4变换器接在电压驻波波节位置(离负载为Lm处)。
(3)切比雪夫多节阻抗变换器
切比雪夫阻抗变换器的设计方法是:使它的反射系数的模随角度按切比雪夫多项式
变化,参数见书上的表格
三、实验内容
(1)已知:负载阻抗为纯电阻RL=150欧姆,中心频率f0=3Ghz,主传输线特性阻抗Z0=50欧姆,介质基片面性εr=2.55 ,H=1mm,最大反射系数不应超过0.1,设计1,2,3节二项式变阻器,在给定的反射系数条件下比较它们的工作带宽,要求用微带线形式实现。
(2)已知负载阻抗为复试:Zl=85-j*45欧姆,中心频率f0=3Ghz,主传输线特性阻抗Z0=50欧姆,在电压驻波波节处利用单节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器,设计微带线变阻器。
四、实验步骤
(1)按照书上的公式进行1,2,3节的电阻的计算,然后再用Txline进行计算,标注到电路原
理图即可
(2)对于负载阻抗是复数的,首先在史密斯圆图上标注在出阻抗和反射系数,从负载点沿
等驻波系数圆向源方向旋转,与史密斯圆图左半实轴的交点。
(3)查阅相关的系数,设计切比雪夫变阻器。
五、相关的实验图
(1)1,2,3节四分之一波长变换器
1节的电路原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