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控制及管理
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实践指南
![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实践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52a6b262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9a.png)
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实践指南In order to address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anagement practices for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operating rooms, it is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t guidelines that are implemented in hospitals. These guidelines serve as a framework to ensure patient safety and reduce the risk of infections during surgical procedures.为了解决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管理实践问题,了解在医院中执行的重要指南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指南作为一个框架来确保患者的安全,并减少术中感染的风险。
One of the key aspects of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operating rooms is proper hand hygiene. This includes performing handwashing with soap and water or using an alcohol-based hand sanitizer before and after every procedure. Hand hygiene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reducing the transmission of microorganisms between healthcare workers, patients, and surfaces within the surgical environment.手卫生是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点之一。
介入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介入医院感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93851f8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15.png)
一、总则为了加强介入医院的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医院感染管理的全面工作,包括制定、修订、监督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组织培训和考核等。
2. 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包括监测、调查、分析和报告医院感染情况,指导各部门执行感染管理制度等。
3. 各科室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包括落实感染管理制度,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开展预防性消毒等。
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1.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手术人员应进行外科手消毒,其他医务人员应根据需要执行手卫生。
2. 介入手术室布局合理,各区域之间有实际隔离屏障,标识明确。
配备完善的消毒设施,如高压蒸汽灭菌器、紫外线消毒灯等。
3.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手术器械及物品应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和灭菌。
4. 介入手术患者入院时,应进行全面检查,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对有感染的患者应采取隔离措施。
5. 介入手术过程中,应加强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定期监测手术室空气质量。
6.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7.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意识。
四、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1. 定期对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和报告,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及时调查和处理。
2. 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详细登记,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感染时间、感染部位、病原体等。
3. 对医院感染漏报情况进行调查,督促各科室如实登记医院感染病例。
4. 定期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奖励与处罚1. 对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造成医院感染扩散的单位和个人,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介入诊疗操作预防医院感染措施
![介入诊疗操作预防医院感染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10a7470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f1.png)
介入诊疗操作预防医院感染措施一、建筑布局(一)设置在相对独立区域,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人、物流向符合感控要求。
(二)保持恒定的温度及湿度,湿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40%—60%。
(三)地面、墙面、天花板等应光滑、无孔隙、防潮、易清洁消毒。
每日手术开始前和手术结束后应对墙面、地面、各种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湿式清洁、消毒。
二、人员管理(一)工作人员进入介入手术室应更换室内专用工作服、鞋子,戴口罩、圆帽外出时更换外出鞋、穿外出衣。
非工作人员不准随意进入介入室。
(二)手术人员应按照手术人员要求进行外科手消毒、戴口罩和帽子、穿防辐射铅衣及用品、穿无菌手术衣、戴外科手套。
(三)医务人员应遵守标准预防原则,正确使用各种防护用品。
三、手术管理(一)手术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保证介入穿刺部位的皮肤清洁与完整,使用合格的皮肤消毒剂,皮肤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直径满足手术要求,并采取最大无菌保护屏障。
(二)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和基础疾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三)手术使用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符合《消毒管理办法》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无菌体液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达灭菌水平。
(四)传染病患者或者其他需要隔离患者的手术应当安排最后实施。
实施手术时,应当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有关要求,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基于疾病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手术结束后,应当对手术间台面及地面、仪器等进行终末消毒。
四、物品管理(一)介入性诊疗的器械必须符合法定技术标准、质量标淮和安全标准。
不得使用未经注册、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或者被淘汰的医疗器械。
(二)使用的介入材料及时做好登记,登记信息详细,可追溯。
(三)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可重复使用器械、器具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回收处置。
(四)无菌物品应存放于无菌物品存放柜中,使用无菌物品时,应当检查外包装的完整性和灭菌有效日期,包装不合格或者超过灭菌有效期限的物品或肉眼可见污染的物品不得使用。
介入室室感染管理制度
![介入室室感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06ba592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ed.png)
介入室室感染管理制度一、前言室室感染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接受治疗或护理过程中产生的感染。
室室感染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它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并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室内感染主要是由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而这些微生物可以通过患者自身、医护人员、环境和装备等多种途径传播。
因此,建立科学的室室感染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室室感染的发生,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二、管理目标1. 提高室室感染防控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2. 减少医护人员感染室室感染的风险,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3. 降低室室感染带来的医疗费用和治疗时间,提高医疗效率;4.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室室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提高专业能力;5. 建立室室感染防控常态化机制,确保长效管理。
三、管理措施1. 制定室室感染管理制度建立室室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和规范文件,明确室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明确各类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室室感染管理具体、有序、规范、便于操作。
2. 加强室室感染监测建立完善的室室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医疗机构存在的室室感染进行排查,确保室室感染防控工作的开展。
3. 提高室室感染防控措施通过宣传教育、专业培训等途径,提高医护人员室室感染预防控制的意识和能力,确保医护人员正确使用医疗器械、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4. 加强环境清洁消毒加强对医疗机构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减少室内感染的发生。
5. 加强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定期开展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演练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室室感染预防和控制。
6. 加强医疗器械管理建立规范的医疗器械使用和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医疗器械的清洁消毒、灭菌等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器械的洁净和安全。
7.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规范患者的诊疗流程,加强药物使用管理,减少医疗操作带来的感染风险。
8. 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建立室室感染信息监测平台,实现对室室感染数据的实时监测分析和预警。
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实践指南
![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实践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8b130637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08.png)
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实践指南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手术室是医院内治疗患者的重要场所,但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区域。
介入导管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介入导管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568357c9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8a.png)
介入导管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介入导管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篇1为了保护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避免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出现,在本年度要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特制定以下监测计划1、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1.1在本年度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每月要不断深入临床科室及相关部门进行前瞻性医院感染监测,每日收集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和各科沟通、核实医院感染诊断,并查找引起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时发现医院感染及医院感染的聚集性发生,及时分析感染原因,查找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并对医院感染事件进行持续监测。
最大限度的减少医院感染发生,避免医院感染暴发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每季度召开医院感染委员会会议,感染管理科把该季度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情况和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向医院感染委员会汇报,共同讨论、研究,解决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2在本年度根据医院感染发病情况,计划在5月份进行全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由感染管理科主持,各科共同参与,规定统一时间,制定统一表格,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全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了解在同一个时间点全院各科现患率,部位感染率。
从而掌握全院及不同科室医院感染基本状况和医院感染高发科室、高发部位,对高发科室和高发部位查找危险因素,制定和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1.3本年度对神经外科icu、nicu、ricu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特别加强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的监测,感染管理科每周到神经外科icu、nicu、ricu,评估和了解患者病情和感染情况,对使用呼吸机、留置血管内导管、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及插管和拔管时间由神经外科icu、nicu、ricu值班护士建立icu日志逐一进行记录,并密切观察感染的症状与体征,及时作出正确诊断,同时查找感染危险因素,积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进一步降低医院感染率,做好重症患者的感染监测工作。
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36b7b59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21.png)
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为规范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预防交叉感染,保陣医疗安全,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版)等相关行业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介入手术室建筑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各区域划分明确,人物和洁污流向符合要求,标志清楚。
二、医务人员须遵循标准预防原则,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尽量控制手术间人员数量,减少人员流动。
三、配备足够的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干手用品和速干手消毒剂,认真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入介入手术室的人员应按照工作流程进行更衣、更鞋、戴工作帽、一次性外科口眾;参与介入手术的工作人员应实施外科刷手和手消毒,刷手刷应一人一用一灭菌。
四、手术器械、物品须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处理,可复用的手术器械及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或消毒;无菌物品严格在有效期内使用,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及导管由医学装备部统一采购;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与高压灭菌包应分柜放置。
五、一次性使用导管等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做到一人一用一登记:介入诊疗器械须符合法定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和安全标准;不得使用未经注册、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或者被淘汰的器械。
六、加强对植入物管理,手术中应内详细记录植入物的名称、规格、型号、使用数量,按要求保存。
七、强化职业安全教育,加强防护意识,削减职业性损伤,进行介入手术时,穿铅衣用后实时清洁消毒。
八、凡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在介入手术或诊疗前须进行HBsAg、抗-HCV、抗-HIV、梅毒等的检测,并有详细记录。
九、介入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物体表面、氛围、医护人员手等每季度监测一次,并符合国度《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对监测结果不达标者应追踪监测,直至达标。
十、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等污染有关时,应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等进行监测,并针对目标微生物进行监测。
十一、手术后的废弃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严格分类、处理。
介入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介入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7f405d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cf.png)
介入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I目的
规范介入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预防医院感染发生。
∏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介入手术室。
m制度
一、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个人职业防护。
二、布局功能流程符合要求,执行分区管理,各区域之间标识明显。
三、手术室内部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缝,表面光滑,便于清洗和消毒。
四、工作人员进入介入手术室要更换洗手衣、更鞋、戴圆帽、口罩,限制手术间内人员数量,与手术无关人员禁止入内。
五、一次性导管等介入类高值耗材不得重复使用,使用后按医院感染要求毁损处理,登记,规范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六、手术器具及物品应一用一消毒,使用后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处理。
七、麻醉使用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患者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一次性用品严禁重复使用。
八、急诊手术按感染手术防护,执行标准预防。
择期手术患者术前接受HIV.HCV、HBsAg等检测,阳性患者手术安排在每日最后一台,手术结束后做好手术间终末消毒工作。
九、参与手术人员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执行外科手消毒,干手毛巾一人一用一灭菌。
十、科室医疗废物定点存放,专人负责回收,参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执行。
IV参考依据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
介入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介入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08f51b4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e7.png)
介入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介入室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介入室医院感染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全面管理、科学防控、依法管理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医疗机构感染管理的相关规定。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成立介入室感染管理组织,明确各级人员和职责,建立健全介入室感染管理制度,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介入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二、介入室环境与设施管理第五条介入室应按照手术室要求划分区域,包括医疗区和辅助区。
医疗区包括手术间、监控操作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洗手间等;辅助区包括更衣、换鞋、污洗、值班室、办公室、库房等。
第六条介入室各区域之间应有实际隔离屏障,标识明确,确保不同区域之间的隔离和清洁。
第七条介入室应配备符合要求的手卫生设施,包括外科手消毒设施,确保医务人员在操作前进行有效的手卫生。
第八条介入室应配备放射线防护用品,如铅衣、铅帘、铅板等,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防护需求。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定期对介入室进行环境监测,包括空气质量、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等的微生物学监测。
在新建、改建验收时,以及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测。
如怀疑空气污染与医院感染有关,应随时进行监测。
第十条介入室应保持环境清洁,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加强通风换气,确保室内空气质量。
三、介入室人员管理第十一条介入室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个人防护措施,根据不同操作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如手术衣、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第十二条介入室医务人员应按照手卫生规范进行手卫生操作,如接触患者前、后,无菌操作前、后,接触体液后,脱下手套后等。
第十三条介入室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
第十四条介入室应严格执行患者管理制度,确保患者在介入室内的安全与舒适。
介入手术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防控制度
![介入手术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防控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8d0c87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6c.png)
介入手术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防控制度在现代医疗领域,介入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然而,随着介入手术的普及和应用范围的扩大,手术相关感染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手术相关感染是指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或手术后发生的与手术操作直接相关的感染,可以导致患者恶化、延迟康复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为了保障患者的健康与安全,建立完善的手术感染防控措施尤为重要。
一、手术室环境消毒手术室是介入手术的主要场所,其环境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手术操作的安全性。
为了防止手术室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手术室定期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包括地面、墙壁、天花板、门窗等表面的清洁消毒,避免细菌在手术室内传播。
2.定期清洁和消毒手术室内的设备、器械和工具,确保其无菌状态,避免手术器械感染。
3.定期更换手术室内的过滤器和空气净化装置,确保手术室内的空气清新,减少空气传播的感染风险。
4.建立手术室内细菌监测系统,定期对手术室内的空气、表面和设备进行微生物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感染源。
二、手术器械消毒与灭菌手术器械的消毒与灭菌是保障手术操作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了防止手术器械成为感染源,应采取以下措施:1.手术器械使用前应进行严格的清洁消毒,确保器械表面无残留,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灭菌处理。
2.制定严格的器械消毒灭菌操作规程,规范操作流程,确保每一道环节都符合标准要求。
3.建立器械消毒灭菌的记录与管理系统,对每次器械消毒灭菌过程进行记录并保存,确保消毒灭菌效果可追溯。
4.定期对手术器械消毒灭菌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测,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保证消毒灭菌效果。
三、手术操作规范手术操作规范是预防手术感染的关键。
为了确保手术操作的安全性,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严格执行手术操作规程,遵循手术操作的每一个步骤和要求,杜绝违规操作。
2.建立手术室内感染控制团队,对手术操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操作不规范的问题。
3.操作人员应定期参加手术操作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降低手术感染的风险。
医院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5cb4306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8d.png)
医院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介入导管室应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洁污分开,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区域间标志明确。
2.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便于清洁和消毒,物体表面及地面采用湿式清洁方法清洁,每周固定卫生日。
3.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4.进入介入导管室人员须按照规定更换鞋、衣裤、口罩、帽子,检查完毕,铅衣、衣裤、口罩、帽子、鞋放于指定位置。
5.参加手术人员戴一次性外科口罩和帽子、穿无菌手术衣、戴外科手套。
术前实施外科洗手、刷手及外科手消毒,且操作规范。
6.患有皮肤化脓性感染及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应暂停手术。
7.手术过程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手术部位消毒时应以同心圆的方式涂擦至少2遍,待其自然干燥以后,再铺大无菌巾。
8.严格限制手术间人员数量,减少走动。
9.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无菌器官的器械应达到灭菌水平,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湿热的物品灭菌,选择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技术。
10.手术器械及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性介入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11.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严格隔离管理。
12.手术床上用品一人一用一更换。
13.每季度做空气、医护人员的手、手术间台面的培养,如菌落数超过标准,应重新清洁消毒,直至培养合格。
14.手术间每日用空气消毒机消毒,每周大扫除1次。
手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各种仪器表面、手术床、门把手、洗手池等每日湿式擦拭,有明显污染时用消毒剂擦拭,连台手术之间,当天手术全部完毕后,应及时进行清洁消毒。
标志物阳性患者术后要进行终末消毒。
15.医疗废物应当按照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进行处置。
介入导管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介入导管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44a4aeab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db.png)
介入导管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介入导管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1为进一步搞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保障医疗安全,认真落实《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今年主要搞好以下几项工作:一、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每半年对各科室使用紫外线灯管进行强度监测。
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根据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实施细则及抗菌药物合理管理办法”,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
每季度调查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每月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进行考核,逐步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
规范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三、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加强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院感意识,进行分层次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主要计划培训以下内容:1、院感相关知识及个人防护知识;2、对护理人员主要为无菌技术及消毒隔离知识,医疗废物管理等;3、对全院人员进行手卫生,医疗垃圾的分类、职业暴露防护;四、强化手卫生管理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加强各级医务人员手卫生培训及宣传,完善手卫生设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和依从性。
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管理加强医务人员卫生安全职业防护工作,增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认真落实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确保员工职业安全。
六、加强医院消毒药械及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审核工作。
定期对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药械的使用及证件进行检查。
七、病区环境卫生及医疗废物监督管理:1、按照二级乙等医院的管理要求,病房地面拖洗工具专用,各病房不交叉使用,对病区清洁用具要求:每天结束后进行清洗消毒,悬挂晾干,并定期进行保洁效果评价。
2、对病区环境保洁工作开展全面考核和监督,制定室内、室外卫生检查考核表。
3、护理部、感染管理科加强对洗衣房的管理与考核。
4、定期督查医疗垃圾分类收集及消毒处理情况,监督管理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消毒毁形、回收焚烧处理等工作。
介入导管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2在新的一年里,医院感染管理将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病人安全的目标认真抓好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特制定20xx年院感工作计划如下:一、加强教育培训1、科室每月组织一次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并做好记录。
医院感染监管要点之十三—介入手术室(含心导管室)医院感染监管要点
![医院感染监管要点之十三—介入手术室(含心导管室)医院感染监管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23ae186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c6.png)
物品管理
1.手术台床单应一人一用一更换。
2.手术人员工作鞋、洗手衣应一人一用一更换。
3.各类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物品应送洗浆消毒供应中心处理。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器材严禁重复使用。
4.无菌罐及无菌持物钳应每4小时更换1次。皮肤消毒液应注明开瓶时间,有效期为7天。
5.患者使用的湿化瓶、输氧管应一人一用。吸引瓶及吸引管应使用一次性用品。
医疗废物处理
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11修订)、《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36号)及相关制度规定进行分类、收集、交接与转运,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
人员管理
1.工作人员着装应符合要求,进入手术室应更衣,戴好口罩、帽子,换鞋或穿鞋套。
2.严格控制室内人员数量,参观人数不得超过3人。
3.介入手术室可分为普通介入手术室和复合手术室。普通介人手术室应符合GB15982一2012中的Ⅱ类环境标准,即空气平均菌落数≤4cfu/皿(15min),物体表面≤4cfu/皿,有条件者可以设净化手术室。复合手术室应达到百级层流标准。
4.手术室内设备应尽可能简单,以悬吊装置为宜。
5.手术室内的墙壁和地面应光滑、无裂隙,便于清洁和消毒。
环境和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
1.常规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由保洁人员按相关要求完成,医疗设备表面的清洁和消毒由该室护士按要求完成。
2.每天对环境进行2次清洁、消毒。不同区域的清洁工具应分开使用,不同手术室清洁时均需更换清洁工具。
3.两台手术之间应对手术间进行清洁、消毒,未经清洁消毒的手术室不得连续使用。当日手术结束后,应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对介入手术室的操作台、治疗台、监护仪、急救车等室内设备进行擦拭消毒。பைடு நூலகம்
介入诊疗操作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介入诊疗操作感染的预防与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c33edba7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34.png)
介入诊疗操作感染的预防与控制1、介入手术室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分开的基本要求。
2、诊疗操作间内部设施、温度、湿度等符合环境卫生学和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术中保持手术间门关闭,请出无关人员。
3、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灭菌介入穿刺包,血管导管、导丝等一次性无菌物品应在有效期内。
4、根据操作需要备齐所有物品及个人防护用品,操作者戴外科口罩、帽子完全遮盖发际线;操作过程中穿铅衣、围脖等防护用品,对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情况,应戴护目镜和防护面罩,对怀疑或确诊需要采取空气隔离患者行介入手术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患者也应做必要的个人防护。
5、医务人员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铺无菌台并打开各无菌包,对穿刺点进行消毒,经桡动脉路径消毒范围上至前臂,下至五指间及指缝间。
经股动脉路径的消毒范围双侧腹股沟上至平脐线下至膝关节上十厘米,即消毒范围均应以穿刺点为中心并大于15厘米。
铺无菌巾,遵循无菌屏障最大化(覆盖患者全身)。
6、按照外科手消毒的方法进行手卫生,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进行动脉穿刺置管。
7、操作结束,拔出针头,穿刺点再次消毒,贴上无菌敷料,局部加压按压包扎;对需要留置动脉、静脉鞘管及介入用导管继续观察或治疗患者应尽量缩短其留置时间,拔除鞘管后选择合适的灭菌敷料加压包扎。
8、诊疗操作完成后脱手套再次进行手卫生,用适宜的消毒剂或消毒湿巾等对使用的仪器设备、台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室内空气紫外线照射或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地面湿式清洁消毒。
9、介入手术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对于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应于介入术前0.5到一个小时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10、操作结束后,对用后物品无害化处理,重复使用的器械等由供应室回收处理,一次性医疗器械一人一用一弃,严禁复用;铅衣等防护用品使用后擦拭消毒,晾干备用;患者的床单、被套、枕套一人一用一更换。
医院介入手术室感染控制与管理对策
![医院介入手术室感染控制与管理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668c12c172ded630a1cb672.png)
医院介入手术室感染控制与管理对策摘要】目的是加强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切实抓好介入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工作,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方法由院感科抽样检查和科室自查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分析和整改。
结果介入手术室环境卫生学监测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
结论采取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无菌物品的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关键词】介入手术室感染控制与管理介入治疗是在X射线的监视指导下将导管选择性地插入所需脏器血管内,通过造影、灌注、栓塞、支架等达到诊断和治疗的目的,介入治疗采取的是微创治疗手段,操作复杂、时间长,增加了患者的感染机会,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对介入手术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预后及医院的医疗效果,感染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1]。
介入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是保证医疗安全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制定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使介入手术室的感染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合理的建筑与布局是控制感染的前提介入治疗需要在有影像设备的机房内进行,因此介入手术室应设在影像中心内,在建筑布局上应为独立的系统,其内应严格分区:即一般工作区、清洁区、无菌区。
各区域之间以门区分,3区之间符合洁污功能流程。
地面、墙壁装修应采用光滑、无孔隙、容易擦洗消毒而不易受化学消毒剂侵蚀的建筑材料。
2. 建立健全的科室医院管理小组,完善监督管理体系2.1 介入手术室成立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感染管理小组在医院院感科指导下工作,院感科定期检查抽样监测并及时反馈意见。
2.2 介入手术室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介入手术室的微生物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工作。
每季度对介入手术室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培养,每周对无菌敷料、器械、消毒液进行监测,对各种无菌导管进行检查登记。
3.认真学习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提高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3.1 由于介入手术室工作特殊,业务上由医务科和护理部直接领导,介入手术室的护士必须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才能上岗。
介入手术室感染管理规定
![介入手术室感染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36854705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b4.png)
介入手术室感染管理规定
手术室是医院中最重要的工作区域之一,手术室感染管理规定是为了确保手术室内的环境清洁,保证手术操作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本文就介入手术室感染管理规定进行详细讨论。
首先,手术室内的清洁和消毒工作至关重要。
手术室内的各种工作台面、手术器械、床单等物品都必须定期进行清洁消毒,以保证无菌环境。
手术室内的空气消毒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要确保手术室内空气清洁无菌。
其次,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手部卫生也是关键。
手术室感染管理规定规定所有进入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必须做好手部卫生,使用洗手液和消毒酒精进行手部消毒,保证双手清洁无菌。
另外,手术室内的个人防护也是不可忽视的。
手术室工作人员需要佩戴手术服、口罩、帽子、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以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安全。
此外,感染管理规定还规定了手术室中医疗废物的处理方式。
所有手术室内产生的医疗废物必须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分类、包装和处理,确保医疗废物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最后,手术室感染管理规定还规定了手术室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手术室内的各类设备必须按照规定周期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防止设备故障导致手术中断或感染风险增加。
总之,介入手术室感染管理规定是保障手术室内环境清洁无菌,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的重要制度。
医院和手术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感染管理规定的执行将有效降低医疗感染的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介入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介入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3d75f64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5c.png)
一、总则为了加强介入科医院感染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介入科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修订、实施和监督介入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2. 介入科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介入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对科室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对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
3. 介入科科室负责人:负责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确保本制度在本科室得到有效实施。
三、管理制度1. 介入科布局与设施(1)按照手术室要求划分区域,各区域之间有实际隔离屏障,标识明确。
(2)划分医疗区和辅助区,包括手术间、监控操作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洗手间等。
(3)配备手卫生设施,符合要求,配备外科手消毒设施。
(4)配备放射线防护用品,如铅衣、铅帘、铅板等。
(5)医院应对介入手术室每季度进行环境监测。
2. 人员管理(1)术者及助手行介入手术时应穿全包型无菌手术衣;其他过程和其他人员在导管室限制区、半限制区内至少应穿医院洗手衣。
(2)进入导管室限制区、半限制区的非手术人员应穿参观衣。
(3)工作人员出导管室时应穿外出衣。
(4)工作人员在导管室限制区和半限制区应穿专用手术鞋。
(5)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手术人员应进行外科手消毒。
(6)患有呼吸道感染和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手术区。
(7)除参加手术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入内。
(8)介入室所有相关工作人员均应参加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3. 消毒隔离(1)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隔离隔离制度》等相关规定。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术器械及物品应进行彻底消毒。
(3)手术室内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灭菌。
四、监测与报告1. 介入科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对科室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对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
2. 介入科科室负责人应定期向介入科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报告科室医院感染情况。
医院介入手术室的感染预防与控制
![医院介入手术室的感染预防与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c1a37e11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8e.png)
医院介入手术室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心血管介入技术是一种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病的重要手段。
因其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等特点,在临床已经广泛开展,但由于它是一种有创操作,过程复杂、时间长,导管器械应用种类多,存在着许多感染的危险因素。
因此,控制医院感染是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关键环节。
必须加强防范意识,才能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
一、血管介入术后感染相关的主要因素1.穿刺部位的皮肤情况患者手术部位的皮肤如有潮湿、破溃、感染等情况存在,将会增加医院感染的机会。
穿刺部位皮肤是否经过彻底消毒、消毒范围及使用的消毒剂浓度等,都是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因素。
2.心血管介入室的隔离条件心血管介入治疗一般是在放射科进行,其人员、物品、消毒、隔离等管理还没有形成像外科手术室那样完整的管理体系,布局不够合理,清洁区和污染区没有严格区分,工作流程杂乱,洁净区的细菌含量不达标等都是发生医院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
3.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一些手术切口为清洁切口,如果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选用广谱的,无针对性的,或者联合使用,或无指征滥用,则易造成耐药菌群产生,发生二重感染,也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
4.设备再使用前的清洁由于心血管介入手术患者多,常有接台手术,因而就存在设备再使用前的清洁消毒问题,这是医院感染最关键的危险因素。
5.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留置为侵入性操作,导管植入前没有彻底灭菌、植入过程有污染、植入时间过长等因素均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6.手术穿刺部位的选择穿刺部位如果选在感染伤口附近,容易造成细菌移位,因此穿刺部位也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
二、感染控制措施1.建立合理的布局和工作流程心血管介入室应设在清洁、安静的区域,布局要合理,工作流程要符合功能流程,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
无菌区应符合卫生部制定的Ⅱ类环境卫生要求,清洁区是医务人员更衣、物品准备间,办公室等场所;污染区为手术后污染物品处理的地方。
三个区域应严格区分,标志明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控制及管理
作者:张爱琴,狄镇海,王美荣
【摘要】目的为加强对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抓好介入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减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由院感科抽样监测检查反馈情况和科室自查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分析和整改并及时总结。
结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介入手术室控制感染对策,使介入手术室环境卫生学监测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
结论只有提高对医院感染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认真落实控制感染的措施,才能提高介入手术室感染管理质量。
【关键词】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观点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生活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与原来的传统手术相比人们更愿意接受微创手术治疗。
这就对介入手术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预后及医院的医疗效果,感染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1]。
抓好介入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是保证医疗安全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制定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使介入室的感染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介绍如下。
1 建立健全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建立完善监督管理体系
(1)介入手术室成立了院感管理小组,感染管理小组在医院感染管理科指导下工作,感染管理科定期抽样监测、检查监督并及时反馈意见,促进医院感染监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2)介入手术室院感管理小组,负责介入手术室的微生物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及感染管理督促工作。
每月对介入手术室进行空气培养2次,每周对无菌敷料、器械、消毒液进行监测,对各种无菌导管每月进行检查登记。
2 认真学习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提高控制医院感染意识
(1)由于介入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业务上由医务科和护理部直接领导,介入手术室的护士必须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包括医院
感染知识培训)方能上岗。
(2)认真参加院感科组织的院感知识培训,全科人员定期学习手术室一般制度、卫生制度、参观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洗手制度。
训练和提高自身的医院感染意识与无菌观念,使大家都认识到介入手术室无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3 介入手术室控制感染措施
3.1 无菌物品的有效灭菌提高消毒灭菌质量,把好消毒灭菌质量关,可预防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为此,对手术器械原则上用高压蒸汽灭菌,对不能耐高温、耐湿的物品首选环氧乙烷消毒。
每一个消毒包都贴有明显的消毒和灭菌日期,包内放有3M化学消毒灭菌指示卡和灭菌指示带,并分类存放在固定的位置,使用时认真检查有效日期、灭菌日期及包内外化学消毒指示卡变色状况。
对使用的无菌持物钳也采用一用一消毒法,防止交叉感染。
3.2 一次性手术用品管理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应专柜存放,离地面30cm,柜内清洁干燥,温度、湿度适宜,通风良好,室内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室内空气含菌量≤200cfu/m3。
由专人管理一次性物品,建立一次性物品登记本,确保无菌物品无菌有效,有利于介入手术的顺利进行。
3.3 介入手术间的消毒隔离介入手术室需每日及术后进行清洁卫生消毒,用500mg/L氯三角泡腾片拖擦地面,每日用循环空气净化仪净化手术间的空气,每月做空气培养4次,使菌落数≤200cfu/m3。
每周清洁空调过滤板1次。
尽量减少手术间人员流动,将手术人数控制在5人之内,对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穿戴无菌手术衣裤、口罩、帽子。
对于干细胞移植手术,为确保手术的无菌和安全,对有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禁止进入,谢绝参观。
保证介入手术室内物品摆放整齐,无灰尘、无血迹污染。
对辅助用间每日用紫外线消毒,并做好登记。
定期监测紫外线照射强度,不合格者立即更换。
3.4 工作人员手的控制感染措施医院感染可通过医务人员手直接和间接传播,并且这一途径比空气传播更具危险性[2],有报道由于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3]。
洗手消毒称为是“非常必要的、最基本的、最简便易行的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有效手段”[4]。
手术人员要严格执行有效的洗手制度,接触患者前后均要洗手,脱手套后也要及时洗手。
4 手术废弃物的处理
4.1 一般废弃物的处理未被体液、血液污染的废弃物(包括一次性无菌物品包装袋、办公垃圾)用黑色垃圾袋放置;需要终末处理品的医疗废弃物如一次性使用的导管经破坏处理后用黄色垃圾袋放置,并将袋口扎紧贴上“医疗废弃物”,每日由专管保洁员统一收集,送往废物处理站统一处理。
4.2 锐利废弃物的处理手术间内放置标有“针头和玻璃”字样硬塑料容器,用于收集术中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动脉穿刺针、手术刀片、玻璃类锐利废弃物。
每日由专人收集进行统一处理,控制医院感染发生。
4.3 HBsAg和梅毒抗体阳性手术的处理将手术器械和导管用0.5%过氧乙酸浸泡15min,器械清水冲洗上油进行高压灭菌,导管进行破坏处理装置黄色垃圾,布类用黄色垃圾袋装好,注明“阳性”送洗衣房处理,手术单元用0.2%过氧乙酸擦拭,地面用0.5%过氧乙酸拖地。
5 讨论
通过对院感知识的学习,增强了医院感染监控的自觉性。
加强了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定了切实有效的控感措施,使介入室的工作人员都能自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把好了消毒隔离质量关,加强院感和科室二级监控(及院感的随机抽样和科室每月定期监测相结合),对介入室空气、物体表面、无菌物品、使用中消毒液浓度及染菌量、医务人员手的科内监测与院感科的抽样监测均符合卫生学标准。
全科医务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使我科自创建以来无一例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石兰萍,张红,丁小容.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中华医院感染管理学杂志,2002,12(3):222.
2 钟秀玲,程棣研.现代医院感染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107-108.
3 牛秀成,张树德,周素琴,等.医务人员洗手技术与手再污染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2):88-90.
4 朱士俊.现代医院感染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