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服务贸易理论综述PPT(25张)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国际服务贸易PPT课件
当服务贸易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跨越国家界 限的时候,或是虽同处一国境内,但发生在不同 国籍的人之间,这种服务贸易活动就称为国际服 务贸易。
4
第3页/共21页
第一节 国际服务贸易概述
二、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
1.服务不可库存和不可输送 2.服务者与服务不同时转移 3.服务贸易价格不易确定 4.服务具有较高程度的垄断 5.服务贸易保护具有刚性和隐蔽性 6.服务贸易营销管理复杂 7.服务贸易统计数字低于实际数字
由序言和六个部分29个条款,以及八个附录组成。
11
第15页/共21页
第四节 《服务贸易总协定 》
二、《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基本原则
1、最惠国待遇原则(例外) 由给惠国给予某国或该国有确定关系的人或
物以某种待遇,此种待遇与给惠国给予第三国或 与该第三国有确定关系的人或物的待遇相同。 2、国民待遇原则(例外)
12
第19页/共21页
第六章 国际服务贸易
【思考题】
• 与世界货物贸易相比,国际服务贸易有什么特 点?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原 因是什么?
• 当代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有哪些特点? • 服务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 世界范围内,服务贸易自由化是如何进行的? • 发展中国家成员在具体服务承诺中的比重为何最
别处未提及的政 府服务 0.73%
运输 18.19%
金融服务 0.34%
旅游 30.63%
建筑服务 7.30%
专有权利使用费
和特许费
通讯服务
0.33%
0.92%
10
第14页/共21页
第四节 《服务贸易总协定 》
1994年4月签署了服务贸易的规范性文件《服务 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 简称为GATS)。 一、《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基本框架
4
第3页/共21页
第一节 国际服务贸易概述
二、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
1.服务不可库存和不可输送 2.服务者与服务不同时转移 3.服务贸易价格不易确定 4.服务具有较高程度的垄断 5.服务贸易保护具有刚性和隐蔽性 6.服务贸易营销管理复杂 7.服务贸易统计数字低于实际数字
由序言和六个部分29个条款,以及八个附录组成。
11
第15页/共21页
第四节 《服务贸易总协定 》
二、《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基本原则
1、最惠国待遇原则(例外) 由给惠国给予某国或该国有确定关系的人或
物以某种待遇,此种待遇与给惠国给予第三国或 与该第三国有确定关系的人或物的待遇相同。 2、国民待遇原则(例外)
12
第19页/共21页
第六章 国际服务贸易
【思考题】
• 与世界货物贸易相比,国际服务贸易有什么特 点?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原 因是什么?
• 当代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有哪些特点? • 服务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 世界范围内,服务贸易自由化是如何进行的? • 发展中国家成员在具体服务承诺中的比重为何最
别处未提及的政 府服务 0.73%
运输 18.19%
金融服务 0.34%
旅游 30.63%
建筑服务 7.30%
专有权利使用费
和特许费
通讯服务
0.33%
0.92%
10
第14页/共21页
第四节 《服务贸易总协定 》
1994年4月签署了服务贸易的规范性文件《服务 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 简称为GATS)。 一、《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基本框架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PPT课件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目录
cHale Waihona Puke ntents国际服务贸易概述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发展历程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主要流派 国际服务贸易政策与实践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与挑战 国际服务贸易与中国
01
国际服务贸易概述
服务贸易是指国与国之间互相提供服务的经济交换活动。
定义
服务贸易不同于商品贸易,其交易的对象是服务,而不是实物产品。
04
国际服务贸易政策与实践
主张减少政府干预,促进服务贸易自由化,以降低贸易壁垒,增加市场准入机会。
自由化政策
主张对国内服务业进行保护,通过设置贸易壁垒来限制外国服务的进入,以保护国内服务产业免受外来竞争压力。
保护性政策
强调政府通过提供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支持本国服务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差异性
服务贸易往往需要面对面的交流或远程实时交互,对人际交往的依赖程度较高。
高度依赖人际交往
服务贸易特点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分类,服务贸易被分为商业服务、通信服务、建筑服务、分销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医疗保健服务、旅游与旅行相关服务等12大类。
另一常见的分类是将服务贸易分为传统服务贸易和现代服务贸易,其中传统服务贸易包括旅游、运输和建筑服务等,现代服务贸易则包括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
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中国将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服务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区域合作与开放水平提升
中国将加强与世界各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提升开放水平。
服务贸易结构优化升级
中国将加快推进服务贸易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新兴服务贸易比重,提升国际竞争力。
THANKS FOR
2024版年度国际服务贸易ppt课件
政策工具
包括市场准入、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等,通过法律 法规、行政措施等手段实施。
政策分类
根据政策目标和手段不同,可分为自由化政策 和保护政策。
12
服务贸易自由化政策
减少贸易壁垒
通过降低关税、取消数量限制等措施,减少服务贸易 壁垒,促进服务贸易自由化。
开放市场
积极开放本国服务市场,吸引外资进入,提高本国服 务业水平。
2024/2/2
维护国家安全与文化独立
对涉及国家安全、文化独立等领域的服务贸易进行限制或禁止。
14
服务贸易政策的国际协调
2024/2/2
多边贸易体制
通过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各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 政策协调与合作。
双边与区域合作
通过双边贸易谈判、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手段,加强各国在服务贸 易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绿色环保成为新趋势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低碳、环保的服务贸易 逐渐成为新趋势。
2024/2/2
18
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发展概况
美国
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国在 国际服务贸易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其金融服务、教育服务、医疗服 务等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欧洲
欧洲国家注重服务贸易的自由化 和便利化,积极推动区域内服务 贸易的发展,同时加强与世界其 他地区的经贸合作。
2024/2/2
26
加强服务贸易人才培养
2024/2/2
完善服务贸易人才培养体系
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服务贸易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专业 化的服务贸易人才。
加强服务贸易人才培训
开展服务贸易人才培训项目,提高服务贸易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 技能水平。
引进海外服务贸易人才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综述PPT课件(25张)
作为一个简单的思想,比较优势说是普遍有效的, 即每个团体都专注的共同利益正是自身效率更高的 那项活动所带来的。
正如存在于商品生产中那样,比较优势也存在于服 务业中。
3.比较优势理论的修正 1984年,巴格瓦蒂 (Bhagwati) 1985年,迪尔多夫(Deardorff) 1990年,伯格斯 (Burgess) 辛德利 (Hindley)、史密斯 (Smith) 、塔克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商务年鉴》2005年版提供数据计算得出
R·迪克(R. Dick )和H·迪克(H. Dicke )是最早尝 试运用国际贸易原理来解释服务贸易模式的学者。 1979年,他们在一篇论文中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法 (RCA )”来验证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现实格局 是否遵循比较优势原理。他们对18个经合组织国家的 资料进行了跨部门回归分析,其结果是,没有证据表 明比较优势在服务贸易模式的决定中发挥了作用。尽 管这一结果可以部分归因于非关税壁垒的存在,但他 们仍然坚持当时流行的观点,即“如果不考虑贸易扭 曲,要素禀赋在服务贸易中没有重要的影响。”
统计方式不同,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体现在国际收支 平衡表中,而在海关进口中没有显示。
比较优势理论不适合于分析服务贸易。
2.比较优势理论完全适用于服务贸易 1981年,萨皮尔(A.Sapir)和卢茨(Lutz) 1986年,拉尔(Lall) 1991年Falvey和Gemmell 理查德.库伯(Richard Kump)
1990年,伯格斯对标准的赫克谢尔一俄林一萨缪 尔森(H-O-S)模型做简单修正,就能获得适用于描 述服务贸易的一般模型,从中揭示不同国家在提 供服务技术上的差别如何形成比较优势和商品贸 易模式 。
按照伯格斯模型,一个厂商是选择合约经 营,还是选择自身进行服务,取决于服务 的市场价格与要素价格的高低:如果服务 价格相对高于要素价格,生产厂商就会减 少对服务的依赖,但用于服务的支出将由 于要素间替代程度的不同而上升或下降。 如果政策壁垒阻碍服务贸易,那么,各国 提供服务的技术差别将成为一国商品比较 优势的重要决定因素。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PPT课件
定义
服务贸易壁垒是指在服务贸易领域,国家采 取的限制或阻碍外国服务进入本国的措施。
分类
服务贸易壁垒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自然壁垒
由于服务本身的特性,如语言、文化、技术等, 导致的壁垒。
法规壁垒
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对服务提供者的资质、市场准 入等方面进行限制。
经济壁垒
通过关税、非关税措施等手段,限制外国服务的 进口数量和价格。
美国电影产业的保护政策
美国政府通过一系列保护性政策,扶持本国电影产 业的发展,确保美国电影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中国高铁产业的战略性政 策
中国政府对高铁产业实施战略性政策,大力 扶持和培育高铁技术和服务,使其成为具有 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04 国际服务贸易壁垒与自由化
CHAPTER
服务贸易壁垒定义与分类
服务贸易发展的新模式与新业态
平台经济
平台经济是近年来新兴的服务贸易模式之一,通过互联网平台连接供需双方,实现服务的在线交易和交付。平台经济 模式为服务贸易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方式,有助于推动服务贸易的创新发展。
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资源共享的服务贸易新业态。通过共享经济模式,人们可以更加灵活地分享自己的时 间、技能和资源,同时也为服务提供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和机会。
社会壁垒
由于社会文化差异、消费者习惯等因素,导致外国服务 难以进入本国市场。
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意义
促进经济增长
服务贸易自由化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 展,增加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
从而推动全球经济增长。
提升国际竞争力
通过服务贸易自由化,各国可以发挥 自身优势,提高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增加国际市场份额。
20世纪80年代
服务贸易壁垒是指在服务贸易领域,国家采 取的限制或阻碍外国服务进入本国的措施。
分类
服务贸易壁垒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自然壁垒
由于服务本身的特性,如语言、文化、技术等, 导致的壁垒。
法规壁垒
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对服务提供者的资质、市场准 入等方面进行限制。
经济壁垒
通过关税、非关税措施等手段,限制外国服务的 进口数量和价格。
美国电影产业的保护政策
美国政府通过一系列保护性政策,扶持本国电影产 业的发展,确保美国电影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中国高铁产业的战略性政 策
中国政府对高铁产业实施战略性政策,大力 扶持和培育高铁技术和服务,使其成为具有 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04 国际服务贸易壁垒与自由化
CHAPTER
服务贸易壁垒定义与分类
服务贸易发展的新模式与新业态
平台经济
平台经济是近年来新兴的服务贸易模式之一,通过互联网平台连接供需双方,实现服务的在线交易和交付。平台经济 模式为服务贸易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方式,有助于推动服务贸易的创新发展。
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资源共享的服务贸易新业态。通过共享经济模式,人们可以更加灵活地分享自己的时 间、技能和资源,同时也为服务提供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和机会。
社会壁垒
由于社会文化差异、消费者习惯等因素,导致外国服务 难以进入本国市场。
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意义
促进经济增长
服务贸易自由化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 展,增加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
从而推动全球经济增长。
提升国际竞争力
通过服务贸易自由化,各国可以发挥 自身优势,提高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增加国际市场份额。
20世纪80年代
第4章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与模型 《国际服务贸易》PPT课件
换一下公式(4—5)可得:
❖ Xc = H(Xp,Kh,,Lh)+T(Xp,Kt,Lt) Q(t) (4—7)
4.3 国际服务贸易模型—— 对传统理论的修正与发展
❖ 4.3.1 迪尔道夫模型
❖ 1985年,迪尔道夫率先运用H-O模型,建 立了“一种商品,一种服务”的模型, 来 探讨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在他的模型中, 迪尔道夫认为,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对服务 贸易比较优势进行分析。
❖ U=U[F(K,L),X]
(4—3)
❖ 这里效用的获得来自商品X的消费及生产和消费同时发 生的Y服务商品的消费。对于Y,生产者认为其行为是 生产,消费者认为其行为是消费,实际是同一行为。
❖ 4.2.3 中介服务
❖ 我们把有时间间隔的活动定义为中介服务, 这种服务可以由远距离的第三者提供。
❖ 中介服务是我们讨论的三类服务中最多的一 种,至少从产出值来看是这样的。
❖
❖ 模型的基本假设:市场完全竞争;规模报 酬不变;用资本K和劳动力L两种要素生产两 种产品和一种服务。
❖ 这样该经济的技术结构形式可描述为3个单位成本等于价格 的方程:
❖ C1(w,r,ps)=p1
(4—16)
❖ C2(w,r,ps)=p2
(4—17)
❖ C3(w,r)=ps
(4—18)
❖ 式中:Ci(·)代表生产一单位商品i的最小成本;w和r分别代 表工资和租金;pi(i=1,2)代表两种可贸易商品的价格;ps 代表服务价格。
❖ X =F(K,L), Y =F(K,L) (4—1)
❖ 对于需求方,需求偏好可以用效用函数表示 为:
❖ U=U(X,Y ) (4—2)
❖ 4.2.2 时空一致性问题
❖ 这种时间和空间的幸运的独立性并不适于所有的活动。 市场上像理发业及阑尾切除手术之类的医疗服务就有很 大的不同,这里的生产和消费不是独立的,实际上是同 一活动。对于这些商品,生产和消费的结合要求时间和 空间的一致,我们不能使生产和消费之间有隔离,这样 就不是公式(4—1)和(4—2)了,我们有一个简单 的表达式:
❖ Xc = H(Xp,Kh,,Lh)+T(Xp,Kt,Lt) Q(t) (4—7)
4.3 国际服务贸易模型—— 对传统理论的修正与发展
❖ 4.3.1 迪尔道夫模型
❖ 1985年,迪尔道夫率先运用H-O模型,建 立了“一种商品,一种服务”的模型, 来 探讨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在他的模型中, 迪尔道夫认为,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对服务 贸易比较优势进行分析。
❖ U=U[F(K,L),X]
(4—3)
❖ 这里效用的获得来自商品X的消费及生产和消费同时发 生的Y服务商品的消费。对于Y,生产者认为其行为是 生产,消费者认为其行为是消费,实际是同一行为。
❖ 4.2.3 中介服务
❖ 我们把有时间间隔的活动定义为中介服务, 这种服务可以由远距离的第三者提供。
❖ 中介服务是我们讨论的三类服务中最多的一 种,至少从产出值来看是这样的。
❖
❖ 模型的基本假设:市场完全竞争;规模报 酬不变;用资本K和劳动力L两种要素生产两 种产品和一种服务。
❖ 这样该经济的技术结构形式可描述为3个单位成本等于价格 的方程:
❖ C1(w,r,ps)=p1
(4—16)
❖ C2(w,r,ps)=p2
(4—17)
❖ C3(w,r)=ps
(4—18)
❖ 式中:Ci(·)代表生产一单位商品i的最小成本;w和r分别代 表工资和租金;pi(i=1,2)代表两种可贸易商品的价格;ps 代表服务价格。
❖ X =F(K,L), Y =F(K,L) (4—1)
❖ 对于需求方,需求偏好可以用效用函数表示 为:
❖ U=U(X,Y ) (4—2)
❖ 4.2.2 时空一致性问题
❖ 这种时间和空间的幸运的独立性并不适于所有的活动。 市场上像理发业及阑尾切除手术之类的医疗服务就有很 大的不同,这里的生产和消费不是独立的,实际上是同 一活动。对于这些商品,生产和消费的结合要求时间和 空间的一致,我们不能使生产和消费之间有隔离,这样 就不是公式(4—1)和(4—2)了,我们有一个简单 的表达式:
《国际服务贸易》PPT课件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2、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 〔1〕国际服务贸易中大多数服务具有无形性 〔2〕国际服务贸易中部分服务具有不可贮存性 〔3〕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生产要素跨国界的移动 〔4〕国际服务贸易涉及法律的复杂性 〔5〕服务产品的营销管理具有更大的难度和复
杂性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第二节 国际服务贸易的演变 与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2、服务贸易壁垒 由于服务的无形性,服务贸易保护政策更多采用
非关税措施.基于国际服务贸易与要素流动的不 可分性,管理国际服务贸易的政策与有关服务业 和要素跨国流动的政策结合在一起,甚至国内的 政策法规也成为限制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障 碍.因此,国际服务贸易的政策措施的隐蔽性、保 护性、灵活性和互动性都很强.国际服务贸易壁 垒可以划分为四种形式:产品移动壁垒、资本 移动壁垒、人员移动壁垒、商业存在壁垒.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2、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1〕强劲增长的世界服务贸易 〔2〕脱颖而出的新兴服务贸易 〔3〕发达国家的领先与发展中国家的追
赶 〔4〕服务外包发展迅速 〔5〕商业存在成为主要方式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3、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 〔1〕世界产业结构的重心向服务业偏移,经济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国际服务贸易谈判从1986年9月乌拉圭回 合谈判开始,到1994年底乌拉圭回合谈判 结束,历时8年,经历1986年9月的埃斯特角 部长会议、1988年12月蒙特利尔中期评审 会议、1990年7月布鲁塞尔部长会议以及 1991年12月邓克尔方案的出台四个阶段, 于1994年4月15日在马拉喀什由111个国家 和地区代表正式签署.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1971-2000年间世界三次产业增加值结 构变动趋势(%)
2、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 〔1〕国际服务贸易中大多数服务具有无形性 〔2〕国际服务贸易中部分服务具有不可贮存性 〔3〕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生产要素跨国界的移动 〔4〕国际服务贸易涉及法律的复杂性 〔5〕服务产品的营销管理具有更大的难度和复
杂性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第二节 国际服务贸易的演变 与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2、服务贸易壁垒 由于服务的无形性,服务贸易保护政策更多采用
非关税措施.基于国际服务贸易与要素流动的不 可分性,管理国际服务贸易的政策与有关服务业 和要素跨国流动的政策结合在一起,甚至国内的 政策法规也成为限制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障 碍.因此,国际服务贸易的政策措施的隐蔽性、保 护性、灵活性和互动性都很强.国际服务贸易壁 垒可以划分为四种形式:产品移动壁垒、资本 移动壁垒、人员移动壁垒、商业存在壁垒.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2、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1〕强劲增长的世界服务贸易 〔2〕脱颖而出的新兴服务贸易 〔3〕发达国家的领先与发展中国家的追
赶 〔4〕服务外包发展迅速 〔5〕商业存在成为主要方式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3、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 〔1〕世界产业结构的重心向服务业偏移,经济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国际服务贸易谈判从1986年9月乌拉圭回 合谈判开始,到1994年底乌拉圭回合谈判 结束,历时8年,经历1986年9月的埃斯特角 部长会议、1988年12月蒙特利尔中期评审 会议、1990年7月布鲁塞尔部长会议以及 1991年12月邓克尔方案的出台四个阶段, 于1994年4月15日在马拉喀什由111个国家 和地区代表正式签署.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1971-2000年间世界三次产业增加值结 构变动趋势(%)
第1章 国际服务贸易概述 《国际服务贸易》PPT课件
1.4国际服务贸易统计
❖ 1.4.1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类型
❖ 1.服务贸易的国际收支统计
❖ 国际收支统计以国际收支平衡表(BOP) 的编制为核心,是系统记录一国对外经济 关系的重要统计工具,也是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在国际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的统计体 系。
❖ 2.WTO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中定义的服务 贸易统计
❖ (4)服务业这一概念比第三产业更严谨、更科学、更有规 定性。
❖ 1.1.3服务贸易 ❖ 1.服务贸易及分类 ❖ 服务贸易是指将服务作为商品进行交易或
等价交换的活动。服务贸易有三个基本类 型: ❖ (1)要素服务贸易。提供要素(劳动力、 技术、资本等)的服务贸易称为要素服务 贸易。 ❖ (2)人员和商品流动引起的服务贸易。这 是一种随着商品和人员的流动而产生的一 种服务贸易,有人称之为追加性服务。 ❖ (3)物化服务贸易。物化服务贸易就是将 服务物质化。
❖ 服务业在发达国家经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 位。
❖ 1.2.2发展中国家服务业、服务贸易与经济 发展
❖ 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仍然 较低,目前,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服务业 产值约占GDP的45%~60%,低收入发展 中国家约为35%~45%,服务业就业人数 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与产值在GDP中的比 重基本相当,但稍低一些。
❖ 从总体上看,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服务贸易 规模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要小的多,但近 30年来,它们的服务贸易已经有了明显的 上升。
❖ 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结构的变化 趋势要比发达国家明显得多,其劣势也明 显得多。服务贸易在多数发展中国家发展 缓慢。
1.3 国际服务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 1.3.1国际服务贸易的产生及第二次世界大战 前的国际服务贸易
第6章国际服务贸易理论.pptx
马尔萨斯:服务只有导致物质产品的生产
时,才具有生产性价值。
以往经济学家的偏见:
一是认为服务与货物一样,都适用货物贸
易理论,排除了服务贸易理论独立存在的 可能性。
二是认为服务不可贸易。
形成原因:
古典经济学形成与发展的时期:农业经济社 会向工业经济社会过渡的转折时期,服务和 服务业的就业含义和产值含义微不足道。
古典经济学家忽视服务的价值属性
最早提出服务业地位问题的经济学家和机构
费希尔(20C30年代):三次产业划分 克拉克(20C40年代) :第一次把第三产业称作
“服务业” 豪尔曼(1990):关于服务贸易低估的问题 法尔维、格默尔(美):对服务贸易产生原因进
行研究。 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款中首次使用
据库、地方区域网络、数据高速传输线路等。
四、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衡量
1、显示比优势
迪克、迪科两人借助显示比较优势(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RCA)分析知识密集型服务贸 易,如运输服务和其他民间服务等。
RCA=(X ij/ Y j)/(Xiω/Yω) X ij——j国i服务出口额 Y j ——j国全部商品和服务出口额 Xiω——世界i服务出口额 Yω ——世界全部商品和服务出口总额
三种基本观点
国际贸易理论是建立在商品贸易的基础上的,因 此,严格地说,服务贸易并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 系。
传统地比较优势理论是否适用于国际服务贸易? 不适用论 适用论 修正论观点
不适用论:
代表人物:R.迪克、H.迪克、菲克特库迪、桑普森等 主要理由:
*各国对服务贸易领域多会进行各种形式的干预 *服务要素具有移动性 *服务生产所投入要素不仅包括劳动力和资本 *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同时发生,不能储存 *服务生产投入大多为具体的特殊要素,非同质的
时,才具有生产性价值。
以往经济学家的偏见:
一是认为服务与货物一样,都适用货物贸
易理论,排除了服务贸易理论独立存在的 可能性。
二是认为服务不可贸易。
形成原因:
古典经济学形成与发展的时期:农业经济社 会向工业经济社会过渡的转折时期,服务和 服务业的就业含义和产值含义微不足道。
古典经济学家忽视服务的价值属性
最早提出服务业地位问题的经济学家和机构
费希尔(20C30年代):三次产业划分 克拉克(20C40年代) :第一次把第三产业称作
“服务业” 豪尔曼(1990):关于服务贸易低估的问题 法尔维、格默尔(美):对服务贸易产生原因进
行研究。 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款中首次使用
据库、地方区域网络、数据高速传输线路等。
四、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衡量
1、显示比优势
迪克、迪科两人借助显示比较优势(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RCA)分析知识密集型服务贸 易,如运输服务和其他民间服务等。
RCA=(X ij/ Y j)/(Xiω/Yω) X ij——j国i服务出口额 Y j ——j国全部商品和服务出口额 Xiω——世界i服务出口额 Yω ——世界全部商品和服务出口总额
三种基本观点
国际贸易理论是建立在商品贸易的基础上的,因 此,严格地说,服务贸易并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 系。
传统地比较优势理论是否适用于国际服务贸易? 不适用论 适用论 修正论观点
不适用论:
代表人物:R.迪克、H.迪克、菲克特库迪、桑普森等 主要理由:
*各国对服务贸易领域多会进行各种形式的干预 *服务要素具有移动性 *服务生产所投入要素不仅包括劳动力和资本 *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同时发生,不能储存 *服务生产投入大多为具体的特殊要素,非同质的
《国际服务贸易》课件
02
教育服务
包括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培训等教育服务。
旅游及相关服务
包括旅行社服务、酒店服务、导游服务等。
其他服务
包括其他未列出的服务,如知识产权服务等。
娱乐、文化和体育服务
包括电影和电视节目制作和播放服务、音乐会和演出服务等。
指服务的提供者在一国境内向另一国境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如远程教育、在线医疗等。
《国际服务贸易》ppt课件
国际服务贸易概述国际服务贸易的分类与模式国际服务贸易壁垒与自由化国际服务贸易的区域合作与一体化国际服务贸易的案例分析
contents
目录
CHAPTER
01
国际服务贸易概述
服务贸易是指跨越国境的服务的交易,包括商业、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
总结词
服务贸易具有无形性、不可储存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等特点,与货物贸易相比有其独特性。
数字贸易
共享经济模式下的服务贸易,如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
共享经济
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如定制旅游、定制教育服务等。
定制化服务
01
02
03
CHAPTER
03
国际服务贸易壁垒与自由化
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与挑战
总结词
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涉及领域不断扩大
05
国际服务贸易的案例分析
总结词
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迅速,但仍面临监管、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挑战。
详细描述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跨国银行、证券公司等机构不断涌现。然而,在发展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如监管差异、技术更新迭代、人才短缺等。
总结词
国际服务贸易法概述(ppt30张)
(一)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
(3)商业存在: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通 过在任何其他成员方的商业存在(commercial presence)提供服务;如一国的公司到国外开 办银行、商店,设立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 所等。 (4)自然人流动: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 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方境内的自然人存在 (presence of natural persons)提供服务。例如 专家教授到国外讲学、作技术咨询指导,文化 艺术从业者到国外提供文化、娱乐服务等等。 菲佣
(二)我国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 原则
一、根据国际条约义务开放服务市场原则 二、根据互惠和对等发展服务贸易原则 三、维护国家利益原则 四、维护国家安全原则
二、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管理体制
(一)管理机构 (二)管理依据 (三)管理方式
(一)管理机构
在管理机构及权限和职能的划分上,我国采取 了综合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以综合管理为 主导和中心的体制。 我国《对外贸易法》规定:“国务院对外经济 贸易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对国际服 务贸易进行管理”。在实践中,服务贸易的综 合管理部门是商务部,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是 服务贸易的各行业主管部门。
(二)成员方的责任与纪律
1.最惠国待遇 2.透明度 3.发展中国家的进一步参与 4.服务贸易一体化安排 5.国内规章合理性义务 6.垄断与专业服务及商业惯例 7.GATS的一般例外条款
(三)具体承诺义务
1.市场准入 2.国民待遇
四、GATS的意义
(一)推动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 (二)促进国际投资的发展 (三)促进国际服务交流与合作 (四)协调各成员方利益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ppt 35页)
分配关系由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程度决定。决定了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比较优势。
劳动决定商品价值,对于以劳动为主要要素、服务产品不可存储的服务业特性来说,比较 优势理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7
2、迪尔道夫(Deardoff)模型 比较优势理论有局限性: (1)一些服务的需求仅仅是货物贸易的派生需求,不存在贸易
资本充裕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商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劳动力充裕的 国家在劳动密集型商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国际贸易: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充裕和便宜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进口 密集使用其相对缺乏和昂贵的生产要素的商品。
要素禀赋理论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拓展,以自由竞争市场为假定前提; 并把国家间先天赋予的生产条件差别作为国际贸易的基础。这种理论称 为“外生比较优势理论”。
萨皮尔(1982)对美国1980年无形账户中的服务贸易数据进行实 证分析,结论是要素禀赋决定了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模式;
萨皮尔(1985)对南北国家服务贸易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发展中 国家在与发达国家进行服务贸易中,可以通过获得技术转让、建 立基础设施等方式积累服务贸易领域等比较优势;
萨皮尔(1986)通过对韩国和印度在建筑和工程服务贸易的实证 研究,验证比较优势对服务贸易的适用性后,肯定了比较优势的 动态性,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中可以积累比较优势。
国际服务贸易课程(2010级4+0)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陳萬靈
博士 教授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經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易研究中心
1
§2.1 传统贸易理论对服务贸易的研究
§2.1.1 比较优势理论的运用
1、比较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一个国家输出具有生产绝对优势的商 品,其商品的生产成本必然低于其它国家。绝对优势理论与现实不完 全相符,因为资本和劳动在两个国家之间转移不完全自由。
劳动决定商品价值,对于以劳动为主要要素、服务产品不可存储的服务业特性来说,比较 优势理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7
2、迪尔道夫(Deardoff)模型 比较优势理论有局限性: (1)一些服务的需求仅仅是货物贸易的派生需求,不存在贸易
资本充裕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商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劳动力充裕的 国家在劳动密集型商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国际贸易: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充裕和便宜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进口 密集使用其相对缺乏和昂贵的生产要素的商品。
要素禀赋理论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拓展,以自由竞争市场为假定前提; 并把国家间先天赋予的生产条件差别作为国际贸易的基础。这种理论称 为“外生比较优势理论”。
萨皮尔(1982)对美国1980年无形账户中的服务贸易数据进行实 证分析,结论是要素禀赋决定了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模式;
萨皮尔(1985)对南北国家服务贸易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发展中 国家在与发达国家进行服务贸易中,可以通过获得技术转让、建 立基础设施等方式积累服务贸易领域等比较优势;
萨皮尔(1986)通过对韩国和印度在建筑和工程服务贸易的实证 研究,验证比较优势对服务贸易的适用性后,肯定了比较优势的 动态性,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中可以积累比较优势。
国际服务贸易课程(2010级4+0)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陳萬靈
博士 教授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經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易研究中心
1
§2.1 传统贸易理论对服务贸易的研究
§2.1.1 比较优势理论的运用
1、比较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一个国家输出具有生产绝对优势的商 品,其商品的生产成本必然低于其它国家。绝对优势理论与现实不完 全相符,因为资本和劳动在两个国家之间转移不完全自由。
_国际服务贸易理论ppt课件
6
南昌商学院国际贸易学科
1.绝对成本论 亚当.斯密(1723-1790) 英国经济学家, 代表作〖国富论〗
最新版整理ppt
7
南昌商学院国际贸易学科
将其分工理论推广到国际领域。优越的自然禀赋和 生产条件可降低生产成本,各国都应该生产成本 较低的那些产品,然后在各国之间交换。通过参 与国际分工使自然条件得到充分利用,提高生产 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最新版整理ppt
11
南昌商学院国际贸易学科
生产要素:主要指劳动、资本和土地(自然资源)
产品要素的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 某种产品生产中各种要素的比例。不是指要素的绝对数量, 而是指要素的相对数量。 要素密集程度和技术以及要素的价格有较大的关系。
要素的丰裕程度 某个国家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及比重。不是绝对量, 而是和另外的国家相比的相对数量。
最新版整理ppt
12
南昌商学院国际贸易学科
H-O定理: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的相对价格差异是 国际贸易的直接基础,商品价格差异则是由各国 生产要素禀赋不同,从而要素相对价格不同决定 的。要素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
最新版整理ppt
13
南昌商学院国际贸易学科
最新版整理ppt
14
南昌商学院国际贸易学科
最新版整理ppt
20
南昌商学院国际贸易学科
最新版整理ppt
21
南昌商学院国际贸易学科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产品的异质性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基础
如果不同国家相同产业部门的产品要进行相互贸易和交换, 那么这些被相互交换的产品肯定不是同质产品,而是存在着 广泛的产品差别,完全同质的产品没有必要去相互交换和贸 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商务年鉴》2005年版提供数据计算得出
R·迪克(R. Dick )和H·迪克(H. Dicke )是最早尝 试运用国际贸易原理来解释服务贸易模式的学者。 1979年,他们在一篇论文中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法 (RCA )”来验证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现实格局 是否遵循比较优势原理。他们对18个经合组织国家的 资料进行了跨部门回归分析,其结果是,没有证据表 明比较优势在服务贸易模式的决定中发挥了作用。尽 管这一结果可以部分归因于非关税壁垒的存在,但他 们仍然坚持当时流行的观点,即“如果不考虑贸易扭 曲,要素禀赋在服务贸易中没有重要的影响。”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要素禀赋理论) 技术差距论(模仿滞后假说)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动态的比较优势)
第一节 服务的比较优势理论
一、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对服务贸易的适用性 (一)关于“适用性”的讨论 1.比较优势理论不适用于国际服务贸易 1979年,R.迪克(R.Dick)和H.迪克 I985年,桑普森(G.Sampson)和斯内普
统计方式不同,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体现在国际收支 平衡表中,而在海关进口中没有显示。
比较优势理论不适合于分析服务贸易。
2.比较优势理论完全适用于服务贸易 1981年,萨皮尔(A.Sapir)和卢茨(Lutz) 1986年,拉尔(Lall) 1991年Falvey和Gemmell 理查德.库伯(Richard Kump)
(K·Tucker)和森德伯格 (M·Sundberg)等
(二)服务贸易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挑战 生产要素范围广泛化 生产要素在区域间或国家间具有流动性 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是服务贸易产生的现实动因 服务贸易的成本由供给和需求双方共同决定 各国的市场结构和国内管理环境对服务贸易产生影响 技术是影响服务贸易的内生变量 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依赖于关联产业 企业组织影响服务贸易竞争力
(四)萨格瑞模型
作为一个简单的思想,比较优势说是普遍有效的, 即每个团体都专注的共同利益正是自身效率更高的 那项活动所带来的。
正如存在于商品生产中那样,比较势理论的修正 1984年,巴格瓦蒂 (Bhagwati) 1985年,迪尔多夫(Deardorff) 1990年,伯格斯 (Burgess) 辛德利 (Hindley)、史密斯 (Smith) 、塔克
如果RCA﹥1,意味着该国以出口I产品为主。
1994 中国 美国 俄罗斯 马来西亚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 0.604 0.579 0.611 0.603 0.579 0.578 0.551 0.647 0.526 0.483 0.5 1.321 1.327 1.408 1.287 1.295 1.032 1.337 1.328 1.427 1.476 0.562 0.625 0.689 0.725 0.741 0.548 0.433 0.472 0.526 0.552 0.5 0.687 0.869 0.897 0.854 0.758 0.598 0.629 0.691 0.665 0.591 0.6
二、服务比较优势理论模型
(一)国际服务贸易显示比较优势
显示比较优势指一个国家某种商品的出口值占该国所 有出口商品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类商品的出口值占 世界所有商品出口总值的份额的比例。
具体讲RCA=(Xij / Yj)/(Xiw /Yw)其中,Xij代表j 国i产品出口额,Yj代表j国全部产品(商品和服务) 出口量,Xiw代表世界i产品出口量,Yw代表世界出口 总额。
(二)迪尔多夫模型
在 1984年,迪尔多夫率先成功地利用传统的 2-2-2 赫克谢尔-俄林模型探讨服务贸易比较优 势。
在他的含有一种商品和一种服务的模型中,迪 尔多夫认为,可从商品和服务贸易的互补性、 服务要素贸易、不可移动要素的贸易等三方面 对服务贸易比较优势进行剖析。
(三)伯格斯模型
(三)比较优势对服务贸易的适用性
1.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制约服务贸易的产生和 发展
2.比较优势决定了服务贸易的格局
3.比较优势影响服务贸易的国际价格
4.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
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主要有自然禀赋、地理位置、 文化传统、公司策略与服务基础设施、人力资 本、政府管理体制等。
第三章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第一节 服务的比较优势理论 第二节 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下的服务贸易 第三节 马克思服务价值理论 第四节 配第-克拉克定理及其在服务贸易中运
用
第一节 服务的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体系
亚当·斯密在其代表作《国富论》中提出国际分工 与“绝对优势论”。
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首次 提出“比较优势论”。
(R.Snape) 1988 年,美国经济学家菲克特库迪
(G.Feketekuty)
菲克特库迪对此问题的分析是从服务贸易的特点出 发的。服务与商品具有明显的差别。
国际服务贸易是提供劳动活动与货币的交换而不是 物与货币的交换;
国际服务贸易中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大多是同时发生 的,提供的劳动活动一般不可储藏。
1990年,伯格斯对标准的赫克谢尔一俄林一萨缪 尔森(H-O-S)模型做简单修正,就能获得适用于描 述服务贸易的一般模型,从中揭示不同国家在提 供服务技术上的差别如何形成比较优势和商品贸 易模式 。
按照伯格斯模型,一个厂商是选择合约经 营,还是选择自身进行服务,取决于服务 的市场价格与要素价格的高低:如果服务 价格相对高于要素价格,生产厂商就会减 少对服务的依赖,但用于服务的支出将由 于要素间替代程度的不同而上升或下降。 如果政策壁垒阻碍服务贸易,那么,各国 提供服务的技术差别将成为一国商品比较 优势的重要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