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新版本)用户访问控制程序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信息技术真题2021年下半年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信息技术真题2021年下半年](https://img.taocdn.com/s3/m/3e6fac51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be.png)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信息技术真题2021年下半年一、单项选择题1.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网络安全已成为网络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安全应具备的四个基本特征是______。
(江南博哥)A.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B.保密性、完整性、实用性、有效性C.快捷性、方便性、可用性、可控性D.快捷性、方便性、实用性、有效性正确答案:A[解析] 网络安全的基本特征包括:保密性又称机密性,是指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的用户;完整性,是指未经授权不能更改数据;可用性,是指合法用户能及时获取信息;可控性,是指责任主体的管理属性。
A项正确。
B、C、D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 对长度为n的线性表做快速排序,在最坏情况下的交换次数是______。
A.nB.n-1C.(n-1)D.n(n-1)/2正确答案:D[解析] 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然后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递归快速排序。
最坏的情况下,待排序列是有序的,每次划分只得到一个比上一次划分少一个记录的子序列,此时需要执行n-1次递归调用,且第i次划分需要经过n-i次关键字的比较才能找到第i个记录,也就是枢纽的位置,因此需要比较次数为1+2+?+(n-1)=n(n-1)/2。
D项正确。
A、B、C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3. 使用智能手机过程中有时会遇到“黑软件”问题,如图所示。
当按此类软件提示清理垃圾后,手机运行却越来越慢。
处理此类软件不正确的方法是______。
A.及时向网警举报该软件B.按软件提示多次点击该软件C.提醒亲友请勿使用该类软件D.养成经常清理该类软件的习惯正确答案:B[解析] 题干中出现的可以清理垃圾的软件属于“黑软件”,如果使用轻则造成手机运行缓慢,重则造成数据、财产的丢失。
因此遇到这种软件应该及时向网警举报,并提醒身边朋友谨慎使用。
信息安全适用性声明
![信息安全适用性声明](https://img.taocdn.com/s3/m/d39ee38aa76e58fafab003ff.png)
适用性声明
变更记录
目录
1 目的与范围 (5)
2 相关文件 (5)
3 职责 (5)
4 声明 (5)
A.5安全方针 (6)
A.6安全组织 (6)
A.7资产管理 (9)
A.8人力资源安全 (10)
A.9实物与环境安全 (12)
A.10通信和操作管理 (15)
A.11访问控制 (21)
A.12信息系统获取、开发和维护 (26)
A.13信息安全事件管理 (29)
A.14业务持续性管理 (30)
A.15符合性 (32)
信息安全适用性声明
1 目的与范围
本声明描述了在ISO27001:2005附录A中,适用于本公司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目标/控制、是否选择这些目标/控制的理由、公司现行的控制方式、以及实施这些控制所涉及的相关文件。
2 相关文件
ISMS-1001《信息安全管理手册》
3 职责
《信息安全适用性声明》由XXX编制、修订,由管理者代表批准。
4 声明
本公司按GB/T 22080-2008 idt ISO/IEC27001:2005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根据公司风险评估的结果和风险可接受水平,GB/T 22080-2008 idt ISO/IEC27001:2005附录A的下列条款被选择(或不选择)用于本公司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共删除X条控制措施。
A.5安全方针
A.6安全组织
A.7资产管理
A.8人力资源安全
A.9物理与环境安全
A.10通信和操作管理
A.11访问控制
A.12信息系统获取、开发和维护
A.13信息安全事件管理
A.14业务持续性管理
A.15符合性。
2020年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30题)
![2020年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30题)](https://img.taocdn.com/s3/m/66cefe7dc1c708a1294a4456.png)
范文2020年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 11130题)2020 年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 130 题) 1. 属于第二层的 VPN 隧道协议有(B)。
B. PPTP 2. GRE 协议的乘客协议是(D)。
D. 上述皆可 3 VPN 的加密手段为(C)。
C. VPN 内的各台主机对各自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加密 4. 将公司与外部供应商、客户及其他利益相关群体相连接的是(B)。
B. 外联网 VPN 5. PPTP、L2TP 和 L2F 隧道协议属于(B)协议。
B. 第二层隧道 6.不属于隧道协议的是(C)。
C. TCP/IP 7.不属于 VPN 的核心技术是(C)。
C. 日志记录 8.目前,VPN 使用了(A)技术保证了通信的安全性。
A. 隧道协议、身份认证和数据加密 9.(A)通过一个拥有与专用网络相同策略的共享基础设施,提供对企业内部网或外部网的远程访问。
A. Access VPN 10.L2TP 隧道在两端的 VPN 服务器之间采用(A)来验证对方的身份。
A. 口令握手协议 CHAP 11.不属于常见的危险密码是( D ) D、10 位的综合型密码 12.不属于计算机病毒防治的策略的是( D ) A. 整理磁盘 13.针对数据包过滤和应用网关技术存在的缺点而引入的防火墙技术,这是()防火墙的特点。
(D)3/ 11D、代理服务型 14.在每天下午 5 点使用计算机结束时断开终端的连接属于( A ) A、外部终端的物理安全 15.2003 年上半年发生的较有影响的计算机及网络病毒是什么(B) (B)SQL 杀手蠕虫 16.SQL 杀手蠕虫病毒发作的特征是什么(A) (A)大量消耗网络带宽 17.当今IT 的发展与安全投入,安全意识和安全手段之间形成(B) (B)安全风险缺口 18.我国的计算机年犯罪率的增长是(C) (C)60% 19.信息安全风险缺口是指(A) (A)IT 的发展与安全投入,安全意识和安全手段的不平衡 20.信息网络安全的第一个时代(B)(B)九十年代中叶前 21.信息网络安全的第三个时代(A) (A)主机时代, 专网时代, 多网合一时代 22.信息网络安全的第二个时代(A) (A)专网时代 23.网络安全在多网合一时代的脆弱性体现在(C) (C)管理的脆弱性 24.人对网络的依赖性最高的时代(C) (C)多网合一时代 25.网络攻击与防御处于不对称状态是因为(C) (C)网络软,硬件的复杂性 26.网络攻击的种类(A) (A)物理攻击,语法攻击,语义攻击5/ 1127.语义攻击利用的是(A) (A)信息内容的含义 28.1995 年之后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就是(A) (A)风险管理 29.风险评估的三个要素(D) (D)资产,威胁和脆弱性 30.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A) (A)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 31.PDR 模型与访问控制的主要区别(A) (A)PDR 把安全对象看作一个整体 32.信息安全中 PDR 模型的关键因素是(A) (A)人 33.计算机网络最早出现在哪个年代(B) (B)20 世纪 60 年代 34.最早研究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什么?(C)(C)共享计算资源; 35.最早的计算机网络与传统的通信网络最大的区别是什么?(B) (B)计算机网络采用了分组交换技术。
访问控制制度
![访问控制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b6f5ab50b1c59eef9c7b41c.png)
访问控制制度目录1. 目的和范围 (2)2. 引用文件 (2)3. 职责和权限 (2)4. 用户管理 (2)4.1. 用户注册 (2)4.2. 用户口令管理 (3)5. 权限管理 (3)5.1. 用户权限管理原则 (3)5.2. 用户访问权限设置步骤 (3)6. 操作系统访问控制 (4)6.1. 安全登录制度 (4)6.2. 会话超时与联机时间的限定 (4)7. 应用系统访问控制 (4)8. Internet访问控制 (5)9. 网络隔离 (5)10. 信息交流控制措施 (5)11. 远程访问管理 (6)10.1. 远程接入的用户认证 (6)10.2. 远程接入的审计 (6)12. 无线网络访问管理 (7)13. 笔记本使用及安全配置规定 (7)14. 外部人员使用笔记本的规定 (7)15. 实施策略 (7)16. 相关记录 (8)1. 目的和范围通过控制用户权限正确管理用户,实现控制办公网系统和应用系统访问权限与访问权限的分配,防止对办公网系统和应用系统的非法访问,防止非法操作,保证生产系统的可用性、完整性、保密性,以及规范服务器的访问。
本访问控制制度适用于系统维护部以及其他拥有系统权限的管理部门。
2. 引用文件1)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各部门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2) GB/T 22080-2016/ISO/IEC 27001:2013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3) GB/T 22081-2016/ISO/IEC 27002:2013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3. 职责和权限各部门必须遵照本管理规范实行对用户、口令和权限的管理,用户必须按照本管理规范访问公司办公网系统和应用系统。
售后服务质量控制管理程序(2020年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售后服务质量控制管理程序(2020年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文件)](https://img.taocdn.com/s3/m/34585ddef12d2af90342e672.png)
售后服务质量控制管理程序(2020年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1.目的:帮助用户了解医疗器械用途,解决在使用过程中反映的质量问题,落实服务承诺,从而维护公司信誉,稳定和扩大市场占有率,保证医疗器械使用安全有效。
2.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
3.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经营医疗器械的售后服务。
4.职责:售后服务员协同医疗器械经营部、质管部对本程序的实施负责。
5.内容:
5.1. 负责用户访问,收集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的质量信息,填写《批发医疗器械与服务满意度征询表》。
5.2.制定投诉处理程序,内容包括投诉渠道及方式,档案记录,调查与评估,处理措施,反馈和事后跟踪等。
5.3.医疗器械购销员必须熟练掌握医疗器械有关知识,经岗位培训和市级以上监督管理部门考试合格后上岗。
(2020年更新)电大《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机考网考纸考题库和答案
![(2020年更新)电大《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机考网考纸考题库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5c6d4baaea998fcc220eec.png)
最新电大《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机考网考纸考题库及答案本人针对该科目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题库一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1.Windows网络的管理架构主要有两种:工作组和( )。
A.域 B.对等网C.文件夹 D.远程访问服务器2.在工作组中,每台Windows计算机的( )账户能够在本地计算机的SAM数据库中创建并管理本地用户账户。
A. AdministratorB.GuestC. EveryoneD.Authenticated users3.用户在网络中工作时所使用的身份标志称为( )。
A.用户全名 B.用户账户C.身份证 D.用户信息4.-个域中的计算机角色有:( )、成员服务器和工作站。
A.域控制器 B.邮件服务器C.流媒体服务器 D.远程访问服务器5.Windows Server 2008 R2操作系统支持两种磁盘类型:基本磁盘和( )。
A.动态磁盘 B.光盘C.U盘 D.软盘6.扩展分区可以继续分割为多个( )。
A.主分区 B.逻辑驱动器C.简单卷 D.镜像卷7.在NTFS分区(卷)中,任何文件和文件夹均具有权限,称为( )。
A.FAT32权限 B.FAT权限C.打印权限 D.NTFS权限.8.管理员在对文件夹实施共享之后,必须设置( )权限,这样才能保证访问共享文件夹的安全。
A.NTFS B.。
共享C.打印 D.磁盘配额9.共享文件夹权限只对用户通过( )访问这个文件夹时起到约束作用,如果用户在这个文件夹所在的计算机上以交互式方式访问它时,则不会受到共享文件夹权限的限制。
A.计算机 B.路由器C.网络 D.远程访问服务器10.在NTFS格式的分区中,管理员可以为每个用户账户设置( ),从而限制用户可以使用磁盘空间的大小。
2020最新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全套文件(手册+程序文件+作业规范)
![2020最新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全套文件(手册+程序文件+作业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5bb3561c77da26924c5b05e.png)
最新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全套文件(手册+程序文件+作业规范)系程序文件目录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作业文件目录1 适用本程序适用于公司信息安全事故、薄弱点、故障和风险处置的管理。
2 目的为建立一个适当信息安全事故、薄弱点、故障风险处置的报告、反应与处理机制,减少信息安全事故和故障所造成的损失,采取有效纠正与预防措施,正确处置已经评价出风险,特制定本程序。
3 职责3.1 各系统归口管理部门主管相关安全风险的调查、处理及纠正措施管理。
3.2 各系统使用人员负责相关系统安全事故、薄弱点、故障和风险的评价、处置报告。
4 程序4.1 信息安全事故定义与分类:4.1.1 信息设备故障、线路故障、软件故障、恶意软件危害、人员故意破坏或工作失职等原因直接造成下列影响(后果)之一,均为信息安全事故:a) 企业秘密、机密及国家秘密泄露或丢失;b) 服务器停运4 小时以上;c) 造成信息资产损失的火灾、洪水、雷击等灾害;d) 损失在十万元以上的故障/事件。
4.1.2 信息设备故障、线路故障、软件故障、恶意软件危害、人员故意破坏或工作失职等原因直接造成下列影响(后果)之一,属于重大信息安全事故:a) 企业机密及国家秘密泄露;b) 服务器停运8 小时以上;c) 造成机房设备毁灭的火灾、洪水、雷击等灾害;d) 损失在一百万元以上的故障/事件。
4.1.3 信息安全事件包括:a) 未产生恶劣影响的服务、设备或者实施的遗失;b) 未产生事故的系统故障或超载;c) 未产生不良结果的人为误操作;d) 未产生恶劣影响的物理进入的违规e) 未产生事故的未加控制的系统变更;f) 策略、指南和绩效的不符合;g) 可恢复的软件、硬件故障;h) 未产生恶劣后果的非法访问。
4.2 故障与事故的报告渠道与处理4.2.1 故障、事故报告要求故障、事故的发现者应按照以下要求履行报告任务:a) 各个信息管理系统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现软硬件故障、事故,应该向该系统归口管理部门报告;如故障、事故会影响或已经影响线上生产,必须立即报告相关部门,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对生产的影响降至最低;b) 发生火灾应立即触发火警并向安全监督部报告,启动消防应急预案;c) 涉及企业秘密、机密及国家秘密泄露、丢失应向行政部报告;d) 发生重大信息安全事故,事故受理部门应向信息安全管理者代表和有关公司领导报告。
2020年全国青少年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200题)精选全文
![2020年全国青少年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200题)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2b6667b5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d5.png)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2020年全国青少年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200题)1. 下面为预防计算机病毒,正确的做法是(D )A. 一旦计算机染上病毒,立即格式化磁盘B. 如果是软盘染上病毒,就扔掉该磁盘C. 一旦计算机染上病毒,则重装系统D. 尽量用杀毒软件先杀毒,若还不能解决,再想其他办法2. 在进行杀毒时应注意的事项不包括(B )A. 在对系统进行杀毒之前,先备份重要的数据文件B. 在对系统进行杀毒之前,先断开所有的I/O 设备C. 在对系统进行杀毒之前,先断开网络D. 杀完毒后,应及时打补丁3. 限制某个用户只允许对某个文件进行读操作,这属于(D )A. 认证技术B. 防病毒技术C. 加密技术D. 访问控制技术4. 以下关于防火墙的说法,正确的是(D )A. 防火墙只能检查外部网络访问内网的合法性B. 只要安装了防火墙,则系统就不会受到黑客的攻击C. 防火墙的主要功能是查杀病毒D. 防火墙不能防止内部人员对其内网的非法访问5. 实现验证通信双方真实性的技术手段是(A )A. 身份认证技术B. 防病毒技术C. 跟踪技术D. 防火墙技术6. 为了减少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系统的破坏,应(A )A. 打开不明身份人的邮件时先杀毒B. 尽可能用软盘启动计算机C. 把用户程序和数据写到系统盘上D. 不使用没有写保护的软盘7. 有些计算机病毒每感染一个EXE 文件就会演变成为另一种病毒,这种特性称为计算机病毒的(C )A. 激发性B. 传播性C. 衍生性D. 隐蔽性8. 面对产生计算机病毒的原因,正确的说法是(C )A. 操作系统设计中的漏洞B. 有人输入了错误的命令,而导致系统被破坏C. 为了破坏别人的系统,有意编写的破坏程序D. 数据库中由于原始数据的错误而导致的破坏程序9. 以下不属于渗透测试的是(D )A. 白盒测试B. 黑盒测试C. 灰盒测试D. 红盒测试10. 下面说法错误的是(C )A. 所有的操作系统都可能有漏洞B. 防火墙也有漏洞C. 正版软件不会受到病毒攻击D. 不付费使用试用版软件是合法的11. 以下对信息安全问题产生的根源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D )A. 信息安全问题是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造成的B. 信息安全问题是由于黑客组织和犯罪集团追求名和利造成的C. 信息安全问题是由于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疏忽造成的D. 信息安全问题产生的内因是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外因是对手的威胁与破坏12. 确保信息没有非授权泄密,是指。
GSV2.0网络安全政策和程序 IT系统安全程序 信息系统安全程序
![GSV2.0网络安全政策和程序 IT系统安全程序 信息系统安全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48dc694f03d8ce2f006623a7.png)
XXXX有限公司反恐安全手册标题:网络安全政策和程序章节版次:3章: 第五章 网络安全页码:第1页,共5页节:第一节日期:2020年05月11日1.目的:确保公司的信息技术(IT)系统稳定、网络畅通且安全运行,以防止公司网络攻击、数据丢失等。
2.范围: 全公司范围内。
3.职责:3.1行政部负责人:负责公司网络安全政策和程序的策划、实施监管和持续改进工作。
3.2IT:负责公司网络安全的服务器和电脑硬软件检测、维修、权限设置、网络维护和监管等工作。
3.3各部门使用电脑人员:负责遵守并实施网络安全政策和程序的规定和要求。
4.程序:4.1公司的网络安全政策和程序,IT应根据风险或情况每年或更经常地进行审查,必要时更新;IT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与公司高层管理开会一起检讨、评估IT系统的安保相关事项(包括电脑或Internet网使用/访问权限等)的安全会议并做好相关会议记录。
4.1网络物理安全4.1.1公司网络服务器的机房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30m2,应选用市电电源稳定可靠、交通通信便利、环境清洁、阻燃/防水/防雷击/抗震、屋顶吸湿性小/隔热/防渗漏的专用的房间内;机房应设单独出入口,此处应设置疏散照明灯和安全出口标志;安装密封性好、能双向自动开闭且足够结实的防火门,以及密封性良好的铝合金双层窗户。
4.1.2机房地板应铺设抗静电活动地板,房中各类管线应暗敷,管线穿楼层时应为竖井式;在房内的醒目位置放二个干粉灭火器,并且室内禁止堆放易燃、易爆、易腐蚀、强磁等物品。
4.1.3机房内应安装CCTV系统(360度全方位地监控)、环境温度/湿度/烟雾/漏水/供电状态检测及报警设备(当超过安全值,通过手机短信报警方式给IT)、支持IT设备工作8小时的UPS和恒温恒湿空调(设备运行时,机房温度应保持在18~25℃,相对湿度45~65%),以及加设指纹识别门禁系统和上锁管制。
4.1.4公司的网络服务器应统一置放于独立的机柜中且开关有门锁管制,IT和行政部负责人各配备一把钥匙,其他人不能随意开启;机房禁止未经批准的人员进入,原则上不允许外来人员参观,经厂长批准进入机房的人员,必须有IT陪同并尽量避免参观重要部位;进入机房时,访问者应在“限制区域-访客进出登记表”上登记来访者的姓名、进出时间、来访目的和携带物品进行记录;禁止机房内照相、录像、录音或使用其他记录仪器设备。
01-应用系统通用管理规定-模板
![01-应用系统通用管理规定-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0bad905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53.png)
应用系统通用管理规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我公司各应用系统的应用管理通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我公司各应用系统的应用管理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ISO/IEC 27001:2005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ISO/IEC 17799:2005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3 术语和定义ISO/IEC 27001:2005《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ISO/IEC 17799:2005《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规定的术语适用于本标准。
4 职责和权限4.研发部是应用系统的应用管理归口部门,负责各应用系统的应用管理、推广实施、培训、授权管理、检查监督和考核。
是各应用系统的技术归口管理部门和技术支持部门,负责全局应用系统的规划、指导、协调工作,承担各应用系统应用的技术实现、运行维护、监督检查及推广培训等职责。
4.2 各职能部门、创业团队按本程序要求应用各应用系统。
5 活动描述5.1 范围对应用系统的应用管理应包括:系统的控制策略、应用推广培训、故障处理、检查监督和考核。
5.2 研发部按照各应用系统的应用控制要求,指导各应用部门、创业团队的使用,保证应用系统应用的规范性。
5.3系统的控制策略5.3.1各应用系统必须确定相应的系统管理员和应用管理员。
5.3.2应用系统的用户访问控制,应严格按《访问控制管理程序》执行。
用户的申请应填写《用户授权申请表》,须经过应用系统的归口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由系统管理员授权并登记备案后,方可使用相应的应用系统。
因未按《访问控制管理程序》授权的用户访问造成的信息安全事件,应用系统的归口主管部门领导负主要责任。
信息(软件)系统建设规范(2020年版)
![信息(软件)系统建设规范(2020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861aa7da58da0116c1749f0.png)
信息(软件)系统建设规范(2020年版)信息(软件)系统建设包括各类管理信息系统、服务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运维管理系统、移动终端应用、各类中间件、数据库等,可采用自主研发、合作开发、外包、采购的方式建设。
信息(软件)系统建设是我校信息化项目建设的重要工作。
为进一步规范建设流程,提高建设质量,特制定本建设规范。
第一条信息(软件)系统建设项目必须执行学校的信息化项目建设规范和标准。
第二条信息(软件)系统建设过程中,信息化管理处将对建设的质量和进度进行全程监控、管理和协调。
第三条信息(软件)系统质量监控主要包括需求分析、技术方案制订、系统开发或购置、安装、测试、安全检测五个阶段。
1.需求分析阶段。
建设单位组织承建单位开展需求分析和业务流程的调研,根据调研结果与业务需求,撰写《需求规格说明书》、《数据要求说明书》、《UML建模文档》、《项目进度计划》等文档,建设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后,报送信息化管理处审核。
2.技术方案制订阶段。
承建单位根据需求分析,按照学校信息化项目建设相关标准,针对系统总体设计、接口设计、运行设计、数据库设计等内容,撰写《项目技术方案》和《详细设计说明书》,由建设单位组织论证会,通过后报送信息化管理处审核。
3.系统开发或购置阶段。
承建单位须根据需求分析、技术方案,严格遵照软件工程规范进行项目系统开发或购置,并与信息化管理处共同完成数据共享、程序交换接口、统一身份认证的集成。
项目开发或购置过程中若有需求变更,要符合开发规范和合同要求,由建设单位填写《需求变更控制报告》,并报送信息化管理处备案。
4.安装及测试阶段。
承建单位按要求完成信息(软件)系统开发后,与建设单位共同撰写《测试方案》,建设单位提交《虚拟机申请表》(附件1)申请运行环境,提交《域名申请/备案表》(附件2)申请系统域名,并进行相关部署和测试。
测试完成后提交《测试分析报告》至信息化管理处审核。
承建单位要做好软件配置项(包括软件文档和可执行程序等)的移交和相关培训工作。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网络安全知识公共课培训题库 - 多选 (答案)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网络安全知识公共课培训题库 - 多选 (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b0da6e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ff.png)
151.信息收集与分析的防范措施包括(). A、部署网络安全B、减少攻击面C、修改默认配置D、设置安全设备应对信息收集152.对于信息安全的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信息安全是一个系统的安全B、信息安全是一个动态的安全C、信息安全是一个无边界的安全D、信息安全是一个非传统的安全153。
应用层安全服务系统包括()等。
A、系统安全B、应用软件安全C、数据存储安全D、大数据处理安154.主动防护根据采用的技术可以分为两种,分别为()。
B、信息拦截过滤C、数字加密155.计算机病毒可能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abcd156。
身份认证一般依据以下几种基本情况的组合来鉴别用户身份,包括()。
A、用户所知道的东西,如口令,密钥等。
B、用户所拥有的东西,如印章,U盾等C、用户所具有的生物特征,如指纹,声音,虹膜,人脸等157.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工程学在安全意识培训方面进行防御的措施是(?)。
B、知道什么是社会工程学攻击C、知道社会工程学攻击利用什么158。
计算机后门的作用包括()。
abcd159。
数据安全有以下哪几种()潜在的安全问题. abcd160.DIC体系主要由哪三个基础平台构成()。
A、数字版权登记平台B、数字版权费用结算平台D、数字版权检测取证平台161.无线网络协议存在许多安全漏洞,给攻击者()等机会。
abcd162.数据内容面临的常见安全威胁有以下三个方面()。
A、数字内容盗版B、隐私保护D、网络舆情监控163.电脑病毒特点有哪些(). A、寄生性B、传染性C、潜伏性164.管理风险的方法,具体包括()。
abcd165.防火墙的主要功能包括()等。
A、审计和报警B、网络地址转换,代理,流量控制与统计分C、包过滤166.《网络安全法》第二次审议时提出的制度有()C、明确重要数据境内存储D、建立数据跨境安全评估制度167.大数据技术包括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是挖掘并展示数据中信息的系列技术和手段。
联想 Legion Y9000X 2020 和Y9000X 2020R 用户指南
![联想 Legion Y9000X 2020 和Y9000X 2020R 用户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acb4bc7e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41.png)
用户指南Lenovo Legion Y9000X2020 Lenovo Legion Y9000X2020R用前必读使用本文档及其支持的产品之前,请务必先阅读和了解以下信息:•第27页附录A“重要安全信息”•《安全与保修指南》•《设置指南》第一版(2020年1月)©Copyright Lenovo2020.有限权利声明:如果数据或软件依照美国总务署(GSA)合同提供,其使用、复制或公开受编号为GS-35F-05925的合同的条款的约束。
目录关于本文档 (iii)第1章了解计算机 (1)前视图 (1)底座视图 (2)左视图 (3)右视图 (4)后视图 (5)底视图 (6)功能部件和规格 (7)USB传输速率声明 (8)运行环境 (8)第2章开始使用您的计算机 (9)Windows10入门 (9)Windows帐户 (9)Windows用户界面 (11)Lenovo Vantage和联想电脑管家 (12)连接到Wi-Fi网络 (12)忽略Wi-Fi网络 (12)打开或关闭飞行模式 (12)与计算机交互 (13)键盘热键 (13)第3章了解您的计算机 (15)连接到外接显示设备 (15)连接到有线显示设备 (15)连接无线显示设备 (15)管理电源 (15)检查电池状态 (16)为电池充电 (16)检查电池温度 (16)设置电源按钮行为 (16)更改或创建电源计划 (16)设置性能模式 (16)更改UEFI/BIOS Setup Utility中的设置..17 UEFI/BIOS Setup Utility是什么 (17)打开UEFI/BIOS Setup Utility (17)更改启动顺序 (17)更改热键模式 (17)启用或禁用Always-on (17)在UEFI/BIOS Setup Utility中设置密码..18密码类型 (18)设置管理员密码 (18)更改或删除管理员密码 (18)设置用户密码 (19)启用开机密码 (19)设置硬盘密码 (19)更改或删除硬盘密码 (20)重置或还原Windows (20)Windows10恢复选项 (20)Windows系统还原 (20)重置Windows (21)创建恢复驱动器 (21)使用恢复驱动器还原或重置Windows (22)第4章帮助和支持 (23)常见问题 (23)自助资源 (23)CRU是什么? (24)适用于您产品型号的CRU (24)致电Lenovo (25)联系Lenovo之前 (25)Lenovo客户支持中心 (25)购买附加服务 (26)附录A重要安全信息 (27)附录B辅助功能和人体工程学信息 (37)附录C合规性信息 (41)附录D声明和商标 (53)©Copyright Lenovo2020iii用户指南关于本文档•本文档中插图的外观可能与您的产品不同。
2020 LoadRunner Professional 安装指南说明书
![2020 LoadRunner Professional 安装指南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2d0477a2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b3.png)
/lr/安装指南法律声明免责声明此处可访问的某些版本的软件和/或文档(以下称为“资料”)可能包含Hewlett-Packard Company(现为HP Inc.)和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Company的品牌。
自2017年9月1日起,资料由独立经营的公司Micro Focus提供。
对HP和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HPE标志的任何引用都是历史性的,HP和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HPE标志是其各自所有者的财产。
担保Micro Focus及其附属公司和许可方(“Micro Focus”)的产品和服务的唯一担保已在此类产品和服务随附的明示担保声明中提出。
此处的任何内容均不构成额外担保。
Micro Focus不会为此处出现的技术或编辑错误或遗漏承担任何责任。
此处所含信息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受限权限声明包含机密信息。
除非另有特别说明,否则必须具备有效许可证方可拥有、使用或复制。
按照FAR12.211和12.212,并根据供应商的标准商业许可的规定,商业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软件文档与商品技术数据授权给美国政府使用。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1994-2019Micro Focus或其附属公司之一。
目录LoadRunner Professional1欢迎使用LoadRunner Professional5 LoadRunner帮助中心5有用的链接5 LoadRunner组件6帮助改进LoadRunner Professional6系统要求和先决条件8系统要求8在Windows上安装必备软件8由安装程序自动检测和安装8手动安装Windows更新9安装注意事项和限制9在Windows上安装LoadRunner Professional12安装工作流12升级到LoadRunner Professional202014在Windows上安装LoadRunner Professional14安装向导信息14运行安装15静默安装LoadRunner Professional18安装命令行选项19在Windows上部署Docker化Load Generator21先决条件22使用预定义映像运行通过Docker设置的Load Generator22使用自定义映像运行Docker化Load Generator22 Dockerfile的自定义内容示例23运行Load Generator容器后25提示和准则25配置用户登录设置25安装LoadRunner语言包26在Linux上安装Load Generator27安装工作流27通过安装向导在Linux上安装Load Generator29开始之前29运行安装向导30 Linux上的Load Generator静默安装30安装指南在Linux上部署Docker化Load Generator31先决条件31使用预定义映像运行通过Docker设置的Load Generator32使用自定义映像运行Docker化Load Generator32运行Load Generator容器后33提示和准则34配置Linux环境34设置环境变量35验证Linux安装35运行verify_generator36检查Controller连接37改善Load Generator性能38增加文件描述符38增加进程条目数39增加交换空间39从Linux计算机上卸载Load Generator39卸载Load Generator12.55或更低版本40卸载Load Generator12.56或更高版本40 Load Generator Linux安装疑难解答41向我们发送反馈欢迎使用LoadRunner Professional欢迎阅读《LoadRunner Professional安装指南》。
戴尔远程访问控制器8版本2.75.75.75用户指南说明书
![戴尔远程访问控制器8版本2.75.75.75用户指南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d625a0fc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e.png)
Integrated Dell Remote Access Controller 8 Version 2.75.75.75 User’s Guide注意、小心和警告:“注意”表示帮助您更好地使用该产品的重要信息。
:“小心”表示可能会损坏硬件或导致数据丢失,并告诉您如何避免此类问题。
:“警告”表示可能会导致财产损失、人身伤害甚至死亡。
© 2020 Dell Inc. or its subsidiaries. All rights reserved. Dell, EMC, and other trademarks are trademarks of Dell Inc. or its subsidiaries. Other trademarks may be trademarks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章 1: 概览 (14)iDRAC 配合 Lifecycle Controller 一起使用的优点 (14)主要功能 (15)New in this release (17)如何使用本用户指南 (17)支持的 Web 浏览器 (17)支持的操作系统和虚拟机监控程序 (17)管理许可证 (17)许可证类型 (18)获取许可证的方法 (18)许可证操作 (18)Licensed features in iDRAC7 and iDRAC8 (19)访问 iDRAC 的界面和协议 (23)iDRAC 端口信息 (25)您可能需要的其他说明文件 (26)社交媒体参考 (26)联系戴尔 (27)访问 Dell EMC 支持站点上的文档 (27)章 2: 登录 iDRAC (28)以本地用户、Active Directory 用户或 LDAP 用户身份登录 iDRAC (28)使用智能卡登录 iDRAC (29)使用智能卡作为本地用户登录 iDRAC (29)使用智能卡作为 Active Directory 用户登录 iDRAC (30)使用单一登录登录 iDRAC (30)使用 iDRAC Web 界面登录 iDRAC SSO (30)使用 CMC Web 界面登录 iDRAC SSO (31)使用远程 RACADM 访问 iDRAC (31)验证 CA 证书以在 Linux 上使用远程 RACADM (31)使用本地 RACADM 访问 iDRAC (31)使用固件 RACADM 访问 iDRAC (32)使用 SMCLP 访问 iDRAC (32)使用公共密钥验证登录 iDRAC (32)多个 iDRAC 会话 (32)更改默认登录密码 (32)使用 Web 界面更改默认登录密码 (33)使用 RACADM 更改默认登录密码 (33)使用 iDRAC 设置公用程序更改默认登录密码 (33)启用或禁用默认密码警告消息 (33)使用 Web 界面启用或禁用默认密码警告消息 (34)使用 RACADM 启用或禁用警告消息以更改默认登录密码 (34)IP 阻止 (34)无效密码凭据 (35)目录3设置 iDRAC IP 地址 (36)使用 iDRAC 设置公用程序设置 iDRAC IP (37)使用 CMC Web 界面设置 iDRAC IP (40)启用配置服务器 (40)使用自动配置功能配置服务器和服务器组件 (41)使用散列密码提供更高的安全性 (45)设置管理站 (46)远程访问 iDRAC (46)设置受管系统 (47)修改本地管理员帐户设置 (47)设置受管系统位置 (47)优化系统性能和功耗 (48)配置支持的 Web 浏览器 (53)配置 Internet Explorer (53)配置 Mozilla Firefox (54)配置 Web 浏览器以使用虚拟控制台 (54)查看 Web 界面的本地化版本 (57)更新设备固件 (57)使用 iDRAC Web 界面更新固件 (59)使用 RACADM 更新设备固件 (61)计划自动固件更新 (62)使用 CMC Web 界面更新固件 (63)使用 DUP 更新固件 (63)使用远程 RACADM 更新固件 (64)使用 Lifecycle Controller 远程服务更新固件 (64)从 iDRAC 更新 CMC 固件 (64)查看和管理分阶段更新 (65)使用 iDRAC Web 界面查看和管理分阶段更新 (65)使用 RACADM 查看和管理分阶段更新 (65)回滚设备固件 (65)使用 iDRAC Web 界面回滚固件 (66)使用 CMC Web 界面回滚固件 (66)使用 RACADM 回滚固件 (67)使用 Lifecycle Controller 回滚固件 (67)使用 Lifecycle Controller 远程服务回滚固件 (67)恢复 iDRAC (67)使用 TFTP 服务器 (67)备份服务器配置文件 (67)使用 iDRAC Web 界面备份服务器配置文件 (68)使用 RACADM 备份服务器配置文件 (68)计划自动备份服务器配置文件 (68)导入服务器配置文件 (69)使用 iDRAC Web 界面导入服务器配置文件 (70)使用 RACADM 导入服务器配置文件 (70)还原操作顺序 (71)使用其他系统管理工具监测 iDRAC (71)4目录查看 iDRAC 信息 (73)使用 Web 界面查看 iDRAC 信息 (73)使用 RACADM 查看 iDRAC 信息 (73)修改网络设置 (73)Modifying network settings using web interface (74)使用本地 RACADM 修改网络设置 (74)配置 IP 筛选 (74)密码组选择 (75)使用 iDRAC Web 界面配置密码组选择 (75)使用 RACADM 配置密码组选择 (76)FIPS 模式 (76)启用 FIPS 模式 (76)禁用 FIPS 模式 (77)配置服务 (77)使用 Web 界面配置服务 (77)使用 RACADM 配置服务 (77)启用或禁用 HTTPs 重定向 (78)配置 TLS (78)使用 VNC 客户端管理远程服务器 (78)使用 iDRAC Web 界面配置 VNC 服务器 (79)使用 RACADM 配置 VNC 服务器 (79)设置带 SSL 加密的 VNC 查看器 (79)设置不带 SSL 加密的 VNC 查看器 (79)配置前面板显示屏 (80)配置 LCD 设置 (80)配置系统 ID LED 设置 (81)配置时区和 NTP (81)使用 iDRAC Web 界面配置时区和 NTP (81)使用 RACADM 配置时区和 NTP (81)设置第一引导设备 (82)使用 Web 界面设置第一引导设备 (82)使用 RACADM 设置第一引导设备 (82)使用虚拟控制台设置第一引导设备 (82)启用上次崩溃屏幕 (82)启用或禁用 OS 到 iDRAC 直通 (83)支持 OS 到 iDRAC 直通功能的卡 (84)支持 USB NIC 的操作系统 (84)使用 Web 界面启用或禁用 OS 到 iDRAC 直通 (86)使用 RACADM 启用或禁用 OS 到 iDRAC 直通 (86)使用 iDRAC 设置公用程序启用或禁用 OS 到 iDRAC 直通 (86)获取证书 (87)SSL 服务器证书 (87)生成新的证书签名请求 (88)上载服务器证书 (88)查看服务器证书 (89)上载自定义签名证书 (89)下载自定义 SSL 证书签名证书 (90)目录5使用 RACADM 配置多个 iDRAC (90)创建 iDRAC 配置文件 (91)禁用访问以修改主机系统上的 iDRAC 配置设置 (91)章 5: 查看 iDRAC 和受管系统信息 (92)查看受管系统运行状况和属性 (92)查看系统资源清册 (92)查看传感器信息 (93)监测 CPU、内存和 IO 模块的性能指标 (94)使用 Web 界面监测 CPU、内存和 IO 模块的性能指标 (95)使用 RACADM 监测 CPU、内存和 IO 模块的性能指标 (95)检查系统的新鲜空气符合性 (95)查看历史温度数据 (96)使用 iDRAC Web 界面查看历史温度数据 (96)使用 RACADM 查看历史温度数据 (96)配置入口温度的警告阈值 (96)查看主机操作系统上可用的网络接口 (97)使用 Web 界面查看主机操作系统上可用的网络接口 (97)使用 RACADM 查看主机操作系统上可用的网络接口 (97)查看 FlexAddress 夹层卡光纤连接 (97)查看或终止 iDRAC 会话 (98)使用 Web 界面终止 iDRAC 会话 (98)使用 RACADM 终止 iDRAC 会话 (98)章 6: 设置 iDRAC 通信 (99)使用 DB9 电缆通过串行连接与 iDRAC 进行通信 (100)针对串行连接配置 BIOS (100)启用 RAC 串行连接 (101)启用 IPMI 串行连接基本和终端模式 (101)使用 DB9 电缆时在 RAC 串行和串行控制台之间切换 (103)从串行控制台切换到 RAC 串行 (103)从 RAC 串行切换到串行控制台 (103)使用 IPMI SOL 与 iDRAC 进行通信 (103)针对串行连接配置 BIOS (103)配置 iDRAC 以使用 SOL (104)启用支持的协议 (105)使用 LAN 上 IPMI 与 iDRAC 通信 (108)使用 Web 界面配置 LAN 上 IPMI (108)使用 iDRAC 设置公用程序配置 LAN 上 IPMI (108)使用 RACADM 配置 LAN 上 IPMI (109)启用或禁用远程 RACADM (109)使用 Web 界面启用或禁用远程 RACADM (109)使用 RACADM 启用或禁用远程 RACADM (109)禁用本地 RACADM (110)启用受管系统上的 IPMI (110)为引导期间的串行控制台配置 Linux (110)允许在引导后登录到虚拟控制台 (111)支持的 SSH 加密方案 (112)6目录章 7: 配置用户帐户和权限 (116)建议使用的用户名和密码字符 (116)配置本地用户 (117)使用 iDRAC Web 界面配置本地用户 (117)使用 RACADM 配置本地用户 (117)配置 Active Directory 用户 (118)对 iDRAC 使用 Active Directory 验证的前提条件 (119)支持的 Active Directory 验证机制 (121)标准架构 Active Directory 概览 (121)配置标准架构 Active Directory (122)扩展架构 Active Directory 概览 (124)配置扩展架构 Active Directory (125)测试 Active Directory 设置 (132)配置通用 LDAP 用户 (133)使用 iDRAC 基于 Web 的界面配置通用 LDAP 目录服务 (133)使用 RACADM 配置通用 LDAP 目录服务 (133)测试 LDAP 目录服务设置 (134)章 8: 配置 iDRAC 以进行单一登录或智能卡登录 (135)Active Directory 单一登录或智能卡登录的前提条件 (135)将 iDRAC 注册为 Active Directory 根域中的计算机 (135)生成 Kerberos Keytab 文件 (136)创建 Active Directory 对象并提供权限 (136)为 Active Directory 用户配置 iDRAC SSO 登录 (136)使用 Web 界面为 Active Directory 用户配置 iDRAC SSO 登录 (137)使用 RACADM 为 Active Directory 用户配置 iDRAC SSO 登录 (137)为本地用户配置 iDRAC 智能卡登录 (137)上载智能卡用户证书 (137)上载智能卡的信任 CA 证书 (138)为 Active Directory 用户配置 iDRAC 智能卡登录 (138)启用或禁用智能卡登录 (138)使用 Web 界面启用或禁用智能卡登录 (139)使用 RACADM 启用或禁用智能卡登录 (139)使用 iDRAC 设置公用程序启用或禁用智能卡登录 (139)章 9: 配置 iDRAC 以发送警报 (140)启用或禁用警报 (140)使用 Web 界面启用或禁用警报 (141)使用 RACADM 启用或禁用警报 (141)使用 iDRAC 设置公用程序启用或禁用警报 (141)筛选警报 (141)使用 iDRAC Web 界面筛选警报 (141)使用 RACADM 筛选警报 (142)设置事件警报 (142)使用 Web 界面设置事件警报 (142)使用 RACADM 设置事件警报 (142)设置警报复现事件 (142)目录7使用 iDRAC Web 界面设置警报复现事件 (143)使用 RACADM 设置警报复现事件 (143)设置事件操作 (143)使用 Web 界面设置事件操作 (143)使用 RACADM 设置事件操作 (143)配置电子邮件警报、SNMP 陷阱或 IPMI 陷阱设置 (143)配置 IP 警报目标 (144)配置电子邮件警报设置 (145)配置 WS 事件 (147)配置 Redfish 事件 (147)监测机箱事件 (147)使用 iDRAC Web 界面监测机箱事件 (147)使用 RACADM 监测机箱事件 (147)警报消息 ID (148)章 10: 管理日志 (151)查看系统事件日志 (151)使用 Web 界面查看系统事件日志 (151)使用 RACADM 查看系统事件日志 (151)使用 iDRAC 设置公用程序查看系统事件日志 (152)查看 Lifecycle 日志 (152)使用 Web 界面查看 Lifecycle 日志 (152)使用 RACADM 查看 Lifecycle 日志 (153)导出 Lifecycle Controller 日志 (153)使用 Web 界面导出 Lifecycle Controller 日志 (153)使用 RACADM 导出 Lifecycle Controller 日志 (153)添加工作注释 (153)配置远程系统日志记录 (154)使用 Web 界面配置远程系统日志记录 (154)使用 RACADM 配置远程系统日志记录 (154)章 11: 监测和管理电源 (155)监测功率 (155)使用 Web 界面监测功率 (155)使用 RACADM 监测功率 (155)设置功耗的警告阈值 (156)使用 Web 界面设置功耗警告阈值 (156)执行电源控制操作 (156)使用 Web 界面执行电源控制操作 (156)使用 RACADM 执行电源控制操作 (156)功率限额 (156)刀片服务器中的功率上限 (157)查看和配置功率上限策略 (157)配置电源设备选项 (158)使用 Web 界面配置电源设备选项 (158)使用 RACADM 配置电源设备选项 (158)使用 iDRAC 设置公用程序配置电源设备选项 (158)启用或禁用电源按钮 (158)8目录章 12: 对网络设备执行资源清册、监测和配置操作 (160)资源清册和监测网络设备 (160)使用 Web 界面监测网络设备 (160)使用 RACADM 监测网络设备 (160)资源清册和监测 FC HBA 设备 (161)使用 Web 界面监测 FC HBA 设备 (161)使用 RACADM 监测 FC HBA 设备 (161)动态配置虚拟地址、启动器和存储目标设置 (161)IO 标识优化支持的卡 (162)IO 标识优化支持的 NIC 固件版本 (163)iDRAC 设置为 Flex Address 模式或控制台模式时的虚拟地址或 Flex Address 和持久性策略行为 (163)FlexAddress 和 IO 标识的系统行为 (164)启用或禁用 I/O 标识优化功能 (164)配置持久性策略设置 (165)章 13: 管理存储设备 (169)理解 RAID 概念 (170)RAID (170)为了可用性和性能组织数据存储 (171)选择 RAID 级别 (171)比较 RAID 级别的性能 (176)支持的控制器 (177)支持的机柜 (177)支持的存储设备功能的摘要 (177)资源清册和监测存储设备 (179)使用 Web 界面监测存储设备 (179)使用 RACADM 监测存储设备 (179)使用 iDRAC 设置公用程序监测背板 (179)查看存储设备拓扑 (179)管理物理磁盘 (180)分配或取消分配物理磁盘作为全局热备用 (180)将物理磁盘转换为 RAID 或非 RAID 模式 (181)管理虚拟磁盘 (181)创建虚拟磁盘 (182)编辑虚拟磁盘高速缓存策略 (183)删除虚拟磁盘 (184)检查虚拟磁盘一致性 (184)初始化虚拟磁盘 (184)加密虚拟磁盘 (185)分配或取消分配专用热备用 (185)使用 Web 界面管理虚拟磁盘 (185)使用 RACADM 管理虚拟磁盘 (186)管理控制器 (186)配置控制器属性 (187)导入或自动导入外部配置 (189)清除外部配置 (190)重设控制器配置 (190)切换控制器模式 (191)目录912Gbps SAS HBA 适配器操作 (192)监测驱动器上的预测性故障分析 (192)非 RAID - HBA 模式下的控制器操作 (192)在多个存储控制器上运行 RAID 配置作业 (193)管理 PCIe SSD (193)对 PCIe SSD 进行资源清册和监测 (194)准备移除 PCIe SSD (194)擦除 PCIe SSD 设备数据 (195)管理机柜或背板 (196)配置背板模式 (197)查看通用插槽 (199)设置 SGPIO 模式 (199)选择要应用设置的操作模式 (200)使用 Web 界面选择操作模式 (200)使用 RACADM 选择操作模式 (201)查看和应用挂起操作 (201)使用 Web 界面查看、应用或删除挂起操作 (201)使用 RACADM 查看和应用挂起操作 (201)存储设备 - 应用操作方案 (202)闪烁或取消闪烁组件 LED (202)使用 Web 界面闪烁或取消闪烁组件 LED (203)使用 RACADM 闪烁或取消闪烁组件 LED (203)章 14: 配置并使用虚拟控制台 (204)支持的屏幕分辨率和刷新率 (204)配置虚拟控制台 (205)使用 Web 界面配置虚拟控制台 (205)使用 RACADM 配置虚拟控制台 (205)预览虚拟控制台 (205)启动虚拟控制台 (205)使用 Web 界面启动虚拟控制台 (206)使用 URL 启动虚拟控制台 (206)使用 Java 或 ActiveX 插件禁用虚拟控制台或虚拟介质启动过程中的警告消息 (206)使用虚拟控制台查看器 (207)基于 HTML5 的虚拟控制台 (207)同步鼠标指针 (208)通过 Java 或 ActiveX 插件的虚拟控制台传递所有键击 (209)章 15: 管理虚拟介质 (212)支持的驱动器和设备 (212)配置虚拟介质 (213)使用 iDRAC Web 界面配置虚拟介质 (213)使用 RACADM 配置虚拟介质 (213)使用 iDRAC 设置公用程序配置虚拟介质 (213)连接的介质状态和系统响应 (213)访问虚拟介质 (214)使用虚拟控制台启动虚拟介质 (214)不使用虚拟控制台启动虚拟介质 (214)添加虚拟介质映像 (215)10目录查看虚拟设备详细信息 (215)重设 USB (215)映射虚拟驱动器 (216)取消映射虚拟驱动器 (217)通过 BIOS 设置引导顺序 (217)启用一次性虚拟介质引导 (217)章 16: 安装和使用 VMCLI 公用程序 (219)安装 VMCLI (219)运行 VMCLI 公用程序 (219)VMCLI 语法 (219)访问虚拟介质的 VMCLI 命令 (220)VMCLI 操作系统 Shell 选项 (220)章 17: 管理 vFlash SD 卡 (221)配置 vFlash SD 卡 (221)查看 vFlash SD 卡属性 (221)启用或禁用 vFlash 功能 (222)初始化 vFlash SD 卡 (222)使用 RACADM 获取上次状态 (223)管理 vFlash 分区 (223)创建空白分区 (224)使用映像文件创建分区 (224)格式化分区 (225)查看可用分区 (226)修改分区 (226)连接或断开分区连接 (227)删除现有分区 (228)下载分区内容 (228)引导至分区 (228)章 18: 使用 SMCLP (230)使用 SMCLP 的系统管理功能 (230)运行 SMCLP 命令 (230)iDRAC SMCLP 语法 (231)导航 MAP 地址空间 (234)使用 show 动词 (234)使用 -display 选项 (234)使用 -level 选项 (234)使用 -output 选项 (234)用法示例 (235)服务器电源管理 (235)SEL 管理 (235)映射目标导航 (236)章 19: 使用 iDRAC 服务模块 (238)安装 iDRAC 服务模块 (238)iDRAC Service Module 支持的操作系统 (238)目录11从 iDRAC Web 界面使用 iDRAC Service Module (244)从 RACADM 中使用 iDRAC Service Module (245)将 iDRAC 服务模块用于 Windows Nano OS (245)章 20: 使用 USB 端口进行服务器管理 (246)通过直接 USB 连接访问 iDRAC 界面 (246)使用 USB 设备上的服务器配置文件配置 iDRAC (247)配置 USB 管理端口设置 (247)从 USB 设备导入服务器配置文件 (249)章 21: 使用 iDRAC 快速同步功能 (251)配置 iDRAC 快速同步功能 (251)使用 Web 界面配置 iDRAC 快速同步设置 (252)使用 RACADM 配置 iDRAC 快速同步设置 (252)使用 iDRAC 设置公用程序配置 iDRAC 快速同步设置 (252)使用移动设备查看 iDRAC 信息 (252)章 22: 部署操作系统 (253)使用远程文件共享部署操作系统 (253)管理远程文件共享 (253)使用 Web 界面配置远程文件共享 (254)使用 RACADM 配置远程文件共享 (255)使用虚拟介质部署操作系统 (255)从多个磁盘安装操作系统 (255)在 SD 卡上部署嵌入式操作系统 (256)在 BIOS 中启用 SD 模块和冗余 (256)章 23: 使用 iDRAC 排除受管系统故障 (257)使用诊断控制台 (257)计划远程自动诊断 (258)使用 RACADM 计划远程自动诊断 (258)查看开机自检代码 (258)查看引导和崩溃捕获视频 (259)配置视频捕获设置 (259)查看日志 (259)查看上次系统崩溃屏幕 (259)查看前面板状态 (259)查看系统前面板 LCD 状态 (260)查看系统前面板 LED 状态 (260)硬件故障指示灯 (260)查看系统运行状况 (261)生成 SupportAssist 收集 (261)自动生成 SupportAssist 收集 (262)手动生成 SupportAssist 收集 (262)在服务器状态屏幕上检查错误消息 (264)重新启动 iDRAC (264)使用 iDRAC Web 界面重设 iDRAC (264)12目录擦除系统和用户数据 (264)将 iDRAC 重设为出厂默认设置 (265)使用 iDRAC Web 界面将 iDRAC 重设为出厂默认设置 (265)使用 iDRAC 设置公共程序将 iDRAC 重设为出厂默认设置 (265)章 24: 常见问题 (266)系统事件日志 (266)网络安全性 (266)Active Directory (267)单一登录 (268)智能卡登录 (269)虚拟控制台 (269)虚拟介质 (272)vFlash SD 卡 (273)SNMP 验证 (274)存储设备 (274)iDRAC 服务模块 (274)RACADM (275)其他 (276)章 25: 使用案例场景 (279)排除受管系统不可访问的故障 (279)获取系统信息和访问系统运行状况 (280)设置警报和配置电子邮件警报 (280)查看并导出 Lifecycle 日志和系统事件日志 (280)用于更新 iDRAC 固件的界面 (280)执行正常关机 (280)创建新的管理员用户帐户 (281)启动服务器远程控制台和挂载 USB 驱动器 (281)使用连接的虚拟介质和远程文件共享安装裸机操作系统 (281)管理机架密度 (281)安装新的电子许可证 (281)在一次主机系统重新引导中为多个网卡应用 I/O 标识配置设置 (282)目录131概览Integrated Dell Remote Access Controller (iDRAC) 旨在帮助服务器管理员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 Dell 系统的整体可用性。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2020年第74号——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药品记录与数据管理要求(试行)的公告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2020年第74号——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药品记录与数据管理要求(试行)的公告](https://img.taocdn.com/s3/m/badbffcb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3d.png)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2020年第74号——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药品记录与数据管理要求(试行)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20.06.24•【文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2020年第74号•【施行日期】2020.12.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2020年第74号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药品记录与数据管理要求(试行)的公告为贯彻落实《药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有关规定,加强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活动的记录和数据管理,确保有关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和可追溯。
国家药监局组织制定了《药品记录与数据管理要求(试行)》,现予发布,自2020年12月1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附件:药品记录与数据管理要求(试行)国家药监局2020年6月24日附件药品记录与数据管理要求(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活动的记录与数据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要求。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活动中产生的,应当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供的记录与数据,适用本要求。
第三条数据是指在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活动中产生的反映活动执行情况的信息,包括:文字、数值、符号、影像、音频、图片、图谱、条码等;记录是指在上述活动中通过一个或多个数据记载形成的,反映相关活动执行过程与结果的凭证。
第二章基本要求第四条记录可以根据用途,分为台账、日志、标识、流程、报告等不同类型。
从事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活动,应当根据活动的需求,采用一种或多种记录类型,保证全过程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和可追溯。
记录载体可采用纸质、电子或混合等一种或多种形式。
第五条采用计算机(化)系统生成记录或数据的,应当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与技术手段,确保生成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和可追溯。
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网络安全管理员高级工参考题库2020版-考试100多选题201-300
![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网络安全管理员高级工参考题库2020版-考试100多选题201-300](https://img.taocdn.com/s3/m/247632ce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1d.png)
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网络安全管理员高级工参考题库2020版-考试100多选题201-300二、多项选择题201.具备扩展性的存储架构有哪些?A。
DASB。
NASC。
SAND。
IPSAN参考答案:BCD202.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有哪些?A。
信息处理环节存在不安全的因素B。
计算机硬件有不安全的因素C。
操作系统有漏洞D。
黑客攻击参考答案:ACD203.虚拟机可获取其所运行主机的哪些资源?A。
CPU资源B。
内存资源C。
存储资源D。
网络资源参考答案:ABCD204.防范IP欺骗的技术包括哪些?A。
反查路径RPF,即针对报文源IP反查路由表B。
针对报文的目的IP查找路由表C。
IP与MAC绑定D。
部署入侵检测系统参考答案:AC205.Linux支持哪些编程语言?A。
XXXB。
PythonC。
C++D。
Fortran参考答案:ABCD206.防火墙的缺陷主要有哪些?A。
限制有用的网络服务B。
无法防护内部网络用户的攻击C。
不能防备新的网络安全问题D。
不能完全防止传送已感染病毒的软件或文件参考答案:ABCD207.《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及预警分类分级规范》按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造成的损失,将公司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分为哪些等级?A。
特别重大突发事件(Ⅰ级)B。
重大突发事件(Ⅱ级)C。
较大突发事件(Ⅲ级)D。
一般突发事件(Ⅳ级)参考答案:ABCD208.系统管理角色是信息安全运行角色之一,其主要职责包括哪些?A。
设计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策略及配置B。
负责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系统的日常运维管理C。
负责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系统的安全运行监控,包括升级、加固、漏洞扫描、日志审计等D。
负责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系统的应急处置及定期提交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系统安全运行报告参考答案:ABCD209.信息机房及其办公场地应选择在具有哪些能力的建筑内?A。
防震B。
防风C。
防雨D。
防火参考答案:ABC保护B.信息系统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C.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安全性D.网络通信的安全性参考答案】:ABCD210.在系统上线之前,设计研发单位应当回收所有开发过程中使用的特权用户、测试账户和超级管理员等临时账号及权限。
惠普笔记本电脑用户指南说明书
![惠普笔记本电脑用户指南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eba127c6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55.png)
摘要本指南提供有关组件、网络连接、电源管理、安全性和备份等相关信息。
©Copyright 2020 HP Development Company, L.P.AMD 是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的商标。
Bluetooth 是其所有者拥有的商标,HP Inc. 经授权得以使用。
Intel、Celeron、Pentium 和 Thunderbolt 是 Intel Corporation 或其子公司在美国和/或其他国家/地区的商标。
Windows 是 Microsoft Corporation 在美国和/或其他国家/地区的注册商标或商标。
NVIDIA 和 NVIDIA 徽标是 NVIDIA Corporation 在美国和其他国家/地区的商标和/或注册商标。
DisplayPort™ 和 DisplayPort™ 徽标是视频电子标准协会 (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s Association, VESA®) 在美国和其他国家/地区所有的商标。
Miracast® 是 Wi-Fi Alliance 的注册商标。
本文所含信息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HP 产品和服务附带的明示保修声明中阐明了此类产品和服务的全部保修服务。
本文档中的任何内容均不构成任何额外保修。
HP 对本文档中出现的技术错误、编辑错误或遗漏之处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一版:2020 年 7 月文档部件号:M09652-AA1产品通告本用户指南介绍了大多数机型的常用功能。
您的计算机上可能未提供某些功能。
并非所有功能在所有 Windows 版本中都可用。
系统可能需要升级和/或单独购买硬件、驱动程序、软件或 BIOS 更新,才能充分利用 Windows 功能。
Windows 10 会自动更新,此功能始终处于启用状态。
可能会收取 Internet 服务提供商费用,在更新过程中可能还会有其他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目的
为规范信息部对各系统的访问控制,预防对系统的未授权的访问特制定此文件。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IT核心系统及外围系统的维护、登录与管理。
3 相关文件
《口令管理规定》
4 职责
4.1 机房管理员负责中心机房的维护、运行及管理。
4.2 信息部其他人员配合机房管理员的工作。
5 程序
5.1 各系统安全登录程序
5.1.1 由机房管理员对登录程序应进行检查确保登录程序满足如下要求:
(a)不显示系统或应用标识符,直到登录过程已成功完成为止;
(b)在登录过程中,不提供对未授权用户有帮助作用的帮助消息;
(c)仅在所有输入数据完成时才验证登录信息。
如果出现差错情况,系统不应指出数据的哪一部分是正确的或不正确的;
(d)限制所允许的不成功登陆尝试的次数(推荐3次)并考虑:1)使用策略或其他手段记录不成功的尝试;
2)在允许进一步登录尝试之前,强加一次延迟,或在没有特定授权
情况下拒绝任何进一步的尝试;
3)断开数据链路链接;
4)如果达到登录的最大尝试次数,向系统控制台(或向机房管理员)
发送警报消息;
5)结合口令的最小长度和被保护系统的价值(风险评估的结果或内
部存储信息的价值)设置口令重试的次数;
(e)限制登录程序所允许的最大和最小次数。
如果超时,则系统应终止登录;
(f)在成功登陆完成时,显示下列信息:
1)前一次成功登陆的日期和时间;
2)上次成功登陆之后的任何不成功登陆尝试的细节;
(g)不显示输入的口令或考虑通过符号隐蔽口令字符;
(h)不再网络上以明文传输口令。
降低口令被网络上的网络“嗅探器”捕获的可能。
5.1.2 登录程序满足上述要求后,任何核心系统或外围系统的登录操作应被相关负责人授权方可进行登录。
5.1.3 相关职能人员得到授权后,对核心系统或外围系统操作完毕后必须将系统至于登录状态或注销当前用户将系统至于登录状态,防止未授权访问发生的可能。
5.1.4 其他部门人员因业务需要,需登录信息部核心系统或外围系统时,必须由
中心机房管理人员全程陪同。
5.2 用户身份标识和鉴别
5.2.1 信息部应确保所有业务人员在登录核心系统或外围系统时每名业务人员应有唯一的、专供个人使用的用户ID及口令。
5.2.2 机房管理员对中心机房各系统建立用户ID身份鉴别策略,以确保用户ID 的任何活动都可以追踪到各个责任人。
常规业务操作不可以使用有特殊权限的账户执行。
5.2.3 如在特定时间内机房管理员需平凡操作或登录核心系统或外围系统,则可由机房管理员提出《外部公司机房特殊业务工作单》由信息部总经理审批,审批通过后再特定时间内机房管理员可以随时访问核心系统或外围系统,访问期间必须留有系统的日志审核记录以便事后查阅。
5.2.4 机房管理员应管理核心系统及外围系统的访问权限,确保普通ID或特定ID只有其工作范围内的权限(如:普通ID只有对系统的只读权限,特定ID只具有在特定目录下有访问权限其他目录均无权限)依照《口令管理规定》对权限形成记录并定期进行检查。
5.2.5 进入中心机房或前置机房或备份机房时需使用指纹方可进入,不经相关负责人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使用自己的指纹替他人开启以上区域。
5.3 口令管理
5.3.1 在登录核心系统或外围系统时,必须使用自己的用户ID及口令,确保身份的可核查。
5.3.2 信息部员工需要登录核心系统或外围系统需要提交《系统访问授权书》,如果是第一次登陆且没有用户ID及密码则按照《口令管理规定》进行用户ID 的申请,由机房管理员根据申请添加用户ID及默认密码并且设置密码历史记录(推荐记录3次),用户在第一次登陆后必须对密码进行更改,否则由机房管理员强行收回用户ID。
5.3.3 口令必须是由数字、字幕、符号,长度7位组成并且不可以使用例如:生日、姓名、电话号码等易于猜解的密码。
5.3.4 口令的存放可查看《口令管理规定》
5.4 系统实用工具的使用
5.4.1 系统实用工具是指可能超越系统和应用程序控制措施的实用工具。
5.4.2 网络管理员应对信息部内所有的软件进行整理并形成《软件验收保管登记台账》由网络管理员对《软件验收保管登记台账》进行标识,将系统实用工具与应用程序分开。
5.4.3 由网络管理员定期(每周)将使用系统实用工具的用户进行重新评审,确保用户权限限制到最小实际用户数并且保证其是可信的、已被授权的。
5.4.4 由网络管理员对系统实用工具进行控制并保留所有操作日志。
5.4.5 如有新的系统实用工具的添加或在特定系统的安全,必须由该区域副总经理授权审批《系统实用工具安装审批》通过后,方可由网络管理员进行安装及调试。
5.4.6 信息部所有信息处理设施,由网络管理员协助各业务人员移除或禁用基于实用工具和系统软件的所有不必要软件。
5.4.7 当涉及到职责分割时应确保访问系统中应用程序的用户只可以访问应用程序。
而可以访问系统实用工具的用户只可以访问系统实用工具。
5.5 登录会话限制
5.5.1 应由网络管理员对核心系统及外围系统进行设置,确保可以将不活动会话在15分钟后自动断开或注销。
6 相关文件
《记录控制程序》
7 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