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电活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有效不应期
膜电位 兴奋性 0期→3期-60mV 0
相对不应期
3期-60mV→ -80mV 逐渐恢复但低于平常
超常期
3期-80mV→ -90mV 高于平常
对刺激反应 不能引起动作电位 强刺激可引起动作电 (-55→-60mV时可 位(去极速度慢,幅 有局部反应) 度小)
0 来自百度文库除极速度快
0 期除极幅度大
临近未兴奋膜
局部电流形成快
(兴奋和未兴奋部 位之间) 电位差大
达到阈电位快
局部电流强,扩布距离大, 使下游更远处兴奋
兴奋传导快
兴奋传导快
(2) 邻近部位膜的兴奋性
邻近膜静息电位绝对值↑或阈电位上移→兴奋性↓→ 膜去极化达阈电位所需时间↑→传导性↓ 邻近膜: 有效不应期——传导中断
2.传导过程
0.06 s 1.0 m/s
0.1 s 0.02 m/s
0.03 s 4 m/s
窦房结→心房肌“优势传导通路” →房室交界→房室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细 胞
心房肌 共0.22 s 心室肌(0.03 s)
心内膜→心外膜方向
3.房室延搁
窦性节律兴奋通过房室交界区时,传导速度显著减慢——房室延搁。 意义:使心房收缩之后心室才开始收缩,从而保证了房室依次顺序 而协调地进行舒缩活动,以确保心脏泵血功能的实现。
重度低钙:在静息膜电位水平快钠通道已有部分失
活,因而心肌的兴奋性反而降低。
2. pH值改变对心肌兴奋性的影响 细胞外液pH值降低:可抑制快钠通道,使阈电位水平
上移,细胞的兴奋性降低。
细胞内液pH值降低:可抑制IK1通道,使膜电位去极化, 从而使快钠通道发生一定程度的失活;另一方面又可 降低快钠通道的开放概率,故快反应细胞的兴奋性降
Phase 1: Early phase of rapid depolarization+30mV →0mV,10ms。
0期和1 期合称为锋电位。 Phase 2 :Plateau 0mV,100~150ms,是动作电位持续 时间长的主要原因。 Phase 3: Late phase of rapid
故自律性低。
心肌细胞分类
根据4期是否自动去极化:自律细胞、非自律细胞 根据0期去极化速度快慢:快反应细胞、慢反应细胞



第二节 心肌的生理特性
电生理特性:兴奋性 (excitability) 自律性 (autorhythmicity)
传导性 (conductivity)
机械特性: 收缩性 (contractivity)
上移→静息电位与阈电位之间 的差距↑→兴奋性↓。
(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相对不应期 绝对不应期
o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有效不应期
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
超常期
supranormal period
Ca2+缓慢内流(慢通道),慢反应细胞。
3期复极化:膜内电位最低下降到-60mV左右,称为最大复极电位。
(4)4期自动去极化 由最大复极电位开始自动去极化,当达到阈电位(-40mV)水平, 即爆发一次动作电位。 ① K+外流进行性衰减(Ik通道逐渐失活),为主。
② Na+内流逐渐增多(If通道激活),这种Na+内流不同于心室肌0 期去极的Na+内流,由If通道最大激活电 流在-100mV左右,可被铯(Cs)阻断。正常
第四篇




Anatomy of the Heart
第九章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Rhythmical Excitation of the Heart
血液循环系统的构成
心脏——动力器官 血管——管道,场所 体循环 肺循环


心外膜 心 肌 心内膜

四个腔室、存在瓣膜 ;血液单向流动
(2)最大复极电位和阈电位的差距 最大舒张电位水平小→距阈电位近→自动去极化达到阈 电位的时间短→自律性高。 最大舒张电位水平大→距阈电位远→自动去极化达到阈 电位的时间长→自律性低。
4、心肌的收缩性

1、无完全强直性收缩
使心肌始终保持收缩与舒张交替进行地节律活动, 保证心脏有序地充盈与射血。
低。
二、 心肌的传导性
1.传导原理:局部电流。
闰盘(缝隙连接)为低电阻区,局部电流很容易通过特殊 传导系统。 心肌是机能合胞体。
Gap junctions
图9-2. 心脏特殊传导组织、各部位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图形特点及其与心电图波形的关系 图中数字表示窦房结的兴奋冲动传至心脏不同部位时所需要的时间(秒)
3期:
慢Ca2+通道失活 + IK 通道通透性↑ ↓ K+再生式外流 ↓ 快速复极化 至RP水平 (3期) 3期 3期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
K+
K+
K+
泵 ○
Na+ Ca2+
4期:静息期
主动转运(排出Na+、Ca2+, 摄回K+),恢复膜内外离子浓度 差。 Na+-K+泵 Ca2+泵 进出电荷大致相等
机制 Na+通道失活 Na+通道逐渐复活( 但较少)
较弱刺激也可引起 动作电位
Na+通道逐渐复活至 备用状态,膜电位 与阈电位距离小
对心室肌工作细胞来说,由于平台期的存在,动作电位时 程较长,此有效不应期可长达200ms以上。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是心室肌细胞的重要电生理特性。
(三)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收缩的关系

自律性的高低可用自动兴奋的频率来表示。 自律细胞生物电特点是4期自动去极化,达阈电位时,即

爆发新的动作电位。
1、心脏传导系统各部位的自律性
窦房结:
100次/min,安静时受迷走神经影响,70次/min 自律性最高,正常起搏点——窦性心律
房室交界、房室束:50次/min
潜在起搏点——异位节律(异位起搏点)
闰盘处低电阻;心肌是一个功能合胞体
心房肌和心室肌纤维并无直接联系 心肌细胞有两种类型:工作细胞、自律细胞 肌质网终末池不发达,储钙量少,
右心:泵血入肺循环; 左心: 泵血入体循环。
血液循环的功能
血液循环的功能——运输:
气体(O2、CO2) 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激素 热量 免疫物质
心脏——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浦肯野纤维:
25次/min
(受窦房结控制,自律性不表现出来,仅起传导兴奋作用)

100次/分
50次/分
窦房结
心房内传导

50次/分 房室交界 房室束

40次/分

25次/分
浦氏纤维
窦房结最先发出节律兴奋,依次激动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心 室内传导组织和心室肌,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 窦房结主导整个心脏兴奋,故称为正常起搏点(pacemaker)。
抢先占领和超速抑制
窦房结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关键在于其自律性最高,以抢先占领 (preoccupation)和超速抑制(overdrive suppression)两种机制控制全心。
2、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1)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
a.自动去极化速快→达到阈 电位的时间短→自律性高。
b.自动去极化速慢→达到阈电 位的时间长→自律性低。
静息电位与阈电位的 差距扩大

相对不应期 或超常期内

兴奋性降低
达阈电位所需时间长
有效不应期
升支缓慢、幅度 小的动作电位
不能引起兴奋
传导速度减慢
传导减慢
传导阻滞
三、自动自律性

组织细胞能够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地发生节律
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autorhythmicity),简称
自律性。
depolarization 0mV → -90mV,100~ 150ms。 Phase 4: Resting phase -90mV
0期:
刺激 ↓ RP↓ ↓ 阈电位 ↓ 激活快Na+通道 ↓ Na+再生式内流 ↓ Na+平衡电位 (0期)
0期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
快Na+通道:-70mV激活,持续1-2ms, 特异性强(只对Na+通透),激活剂(苯 妥因钠)。
一、兴奋性
指标:阈强度(阈值) (一) 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1、 通道的性状:激活、失活和备用3种状态。激活和失 活状态时,无论受多强大的刺激,通道都不能被再次激活 而产生动作电位。细胞膜上大部分钠通道(或钙通道)是 否处于备用状态,为细胞是否具有兴奋性的前提。
2、膜电位和阈电位之间的差距
膜电位绝对值↑或阈电位
(四)心肌的兴奋性的影响因素
1. 细胞外液电解质浓度
(1)钾离子:
细胞外高钾:轻度高钾:兴奋性增高(轻度去极化) 重度高钾:兴奋性降低甚至丧失(重度 去极化)
细胞外低钾:IK1通道对K+的通透性降低,K+循IK1通道
外流减少,膜电位去极化,兴奋性升高。APD延长,QT间期延长,T波低平。
(2)钙离子: 细胞外高钙: Ca2+对快钠通道的屏障作用加强,使阈 电位水平上移,静息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距离增大, 故心肌的兴奋性降低。 细胞外低钙: 轻、中度低钙:阈电位水平下移,静息电位与阈电 位之间的距离减小,故心肌的兴奋性增高。
与骨骼肌相比,心肌细胞
动作电位持续时间长,复极化 缓慢,有平台期。
三、自律心肌细胞的主要电活动
1.窦房结细胞(慢反应自律细胞)的电位 (1)电位特征:
心室肌细胞
静息电位:不稳定,能自动去极化,
=最大舒张电位。 动作电位:分0,3,4三个时期, 无1期和2期。 0期去极化缓慢:幅度小, 时程长,
窦房结细胞
内向整流钾电流(IK1)
(2)钠内向背景电流
与神经、骨骼肌细胞相似 较骨骼肌细胞、神经细胞大
(二)工作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 (Action Potential)
2、动作电位: 0、1、2、3、4五个时期
Phase 0:Depolarization -90mV→+30mV (120mV), 1-2ms 复极化过程
1期:
快Na+通道失活 + 激活Ito通道 ↓ K+一过性外流 ↓ 快速复极化 (1期)
1期
K+ Na+
2期:
O期去极达-40mV时 已激活慢Ca2+通道 + 激活IK 通道 ↓ Ca2+缓慢内流 与K+外 流处于平衡状态 ↓ 缓慢复极化 (2期=平台期)
2期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
K+
K+
Na+ Ca2+
野纤维等。
基本不含肌原纤维,无收缩性; 具有自律性和特殊传导性;
构成了心脏的起搏传导系统。
二、工作心肌细胞的主要电活动
(一)工作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
1、静息电位 (Resting Potential)
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两侧外正内负的电位,-90 mV。
形成机制: (1)钾平衡电位 (K+外流)
心肌不会产生完全性强直收
缩,因为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
特别长,时间上相当于心肌机械 活动的收缩期和舒张早期。 因此,在收缩期和舒张早期, 心肌不论受到多强的刺激也不会
产生第二次兴奋和收缩,使得心
肌能始终作收缩与舒张交替活动, 保证心室有足够的时间充盈。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心脏受到窦性节律之外的刺激,产生的收缩在窦性节律 收缩之前,称为期前收缩。 紧接期前收缩之后的窦性兴奋常落在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就不 能引起心室的兴奋和收缩,形成一次窦律“脱失”,直到下次窦房结兴奋 传来,才能引起兴奋和收缩。因此,期前收缩之后往往有一段较长的舒 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
4.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
1、结构因素:
细胞直径大→内部电阻小→局部电流大→传导性↑
浦肯野纤维细胞:70 m,4m/s
窦房结细胞:5-10 m,0.05m/s
2.生理因素:
(1) 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 0期去极化速度快→局部电流形成快→传导性↑ O期去极化幅度大→局部电流强→传导性↑ 抗心律失常药: 苯妥因钠→Na+通道效率↑→传导速度↑ 奎尼丁:相反
时作用较小,超极化时才起重要作用。
③ T型Ca2+通道激活和Ca2+内流。
窦房结细胞4期自动去极
2. 浦肯野细胞(快反应自律细胞)的电位
1.形成机制:
0、1、2、3期:心室肌细胞基本相似。 4期:为递增性Na+为主的内向离子流(If)+ 递减性 外向K+电流所引起的自动去极化。
2.特点:
(1)0期去极化速度快,幅度大。 (2)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比窦房结细胞的慢,
血管——引导和分配血流到全身各处
浦肯耶细胞
房室束
第一节 心肌细胞的分类及各类心肌细胞的电活动特点
心肌细胞膜的生物电活动是引起和控制心肌收缩的起始因素。
一、心肌细胞的分类
1.工作细胞 (working cardiac cell): 心房肌、心室肌
2.自律细胞 (rhythmic cell):
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包括窦房 结、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和浦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